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寻(6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寻(6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我国自2005年开始执行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后期对标准进行了修订,新课程标准的发展和执行也得到了不断深入和深化。新课标的制定和发展有效的促进了小学语文具体教学策略方法,使其从传统的教学走向更符合时展和新时期小学生心理的新阶段。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性提出一些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为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们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其阅读课程教学,不能再是“灌输式”教授学生怎样进行阅读,或者把学生封闭在一间教室里进行强化阅读知识训练。小学语文阅读的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要从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出发点,综合扩展小学生知识结构和视野。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新课标理念的小学阅读课程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教学策略,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时期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小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程教学工作的中心。

1现实教学工作中小学阅读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当今,小学阅读课程教学综合质量依然存在很多教学策略和教学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首先,小学阅读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后,传统的教学方案策略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生硬的特点,“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阅读课程授课教师依然会在课前做大量的备课工作,上课之后,教师会按照既定的教学思路和方案进行授课。简单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在一节阅读课程教学没开始之前,教师已经知道这节课会讲到那些知识内容,内容会毫无保留的占据完课堂全部的40分钟。这还是没离开传统教学思路的死板与生硬,一旦教学活动出现教案之外的内容,一方面教师无准备,另一方面教师也害怕完不成备课内容,很多时候,教师会坚持自己既定的教案内容,完成授课。这种方式多少都存在照本宣科的嫌疑,教学缺乏灵活性,教学活动的“中心”仍旧是老师。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降低,学生几乎没有自己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主要“好好听讲”,就达到了一个“好学生”的目标,而学生真实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将大大下滑和退步。其次,现在部分老师在逐步理解和适应新课程标准,也在尝试对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革新和转变,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成为“中心”。这是现代老师思想先进性的体现,是很好的事情。但在实践中,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老师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不再坚持按自己的教案进行“灌输式”知识传授,开始尝试把课堂变得更加开放。这种非常直接的过渡,对小学生的适应程度是相当大的考验。教师在阅读课堂会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由学生自己安排,学生可以自由学习,自由阅读。但现实中,结果并不符合教师的预期,学生似乎在自由度突然猛增的环境中完全的放松,老师不再约束,老师预期的自由阅读学习变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为所欲为,组织纪律意识全无,说悄悄话,做很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本来很好的尝试,却在实践中夭折。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主体本身角色定位不清晰明确,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和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分析不到位。实践中,学生想学的老师不一定都教,老师想教的学生不一定要都学,教师如果知道如何把握这种平衡,也许就会找到问题的症结。这是值得我们小学生阅读课程教学教师的应该好好反思和总结的问题焦点。

2新课程标准里小学生阅读教学的优化方案策略分析

2.1采取“自主阅读”和“集体分享”的小学生阅读课程教学策略。

由于小学生整体知识结构不完整,他们对所阅读的内容中会有自己的“残缺”的理解和感知,或许一大篇文章读完,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可能只是文中的某一段或者某几段。实践中,老师可以把一节阅读课的时间分成三部分,即自主阅读时间、集体分享时间和老师学生共同总结时间。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自由阅读时间过后,老师要组织同学做集体分享,可以通过符合课堂教学规范的激励方式,引导同学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分享,老师做合理调节。这个过程老师需要大概了解学生们分享的内容和课堂集体分享时间的控制,另外,要引导学生的分享内容尽可能的覆盖阅读文章的全部内容。余下的工作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因为老师肯定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在总结的环节,老师一定不要又进入一个人总结的生硬模式,而是通过列举所有同学的分享,边列举、边表扬,边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合理穿插一些阅读技巧方法。这种方法全程都有学生参与,教师的类似“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体现了学生的“中心”。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容易完成,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中会获得相当大的成就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升。

2.2建立小学生阅读的审美观:

审美观培养从来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实施后,小学阅读教材对文章的选用是非常有讲究的,它们大多结合了小学生的成长心理,一篇《少年闰土》,就滋润了几代少年。小学生拥有非常活跃的思维,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很多思想观念没成熟和固化的缘故,这反倒让他们也具备了很强的形象思维,相信每个小学生的心中自会有他们心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在教学活动需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建立自己对文章的审美观,感知文中蕴藏的美丽情趣和意境。

2.3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

课外阅读是扩展小学生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提升小朋友文化熏陶和人文情怀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教师可通过课堂推荐方式让同学自主选择课外书的阅读,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书阅读活动,写读后感,并对优秀者奖励课外读物的激励方式引导和培养同学读课外书的习惯和兴趣。

作者:戎江萍 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第一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郭元霞.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9):124-124.

[2]罗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肖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4,(10):18-18.

[4]宋和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8):65-65,18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

语文象征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其中富含有丰富的文学作品、寓言故事、汉语智慧等,具有强大的文化储备,学习价值高。为了让小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应从基础阶段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从阅读中感悟丰富的知识点,架构更为科学、有效的知识点结构。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应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其中,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合作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阅读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从阅读的文本中获取足够的资源与知识点,能大大增强小学生的语文课文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高效开展,为写作提供足够的素材。因此,将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营造更为和谐、融洽的状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让小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的内容,强化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文章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的提升,可见,强化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以学生自行阅读或教师领读的方式为主,阅读教学缺乏趣味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汉语词汇、知识点的学习与训练上[1],在阅读教学上的重视程度不够。面对以上问题,应将合作学习应用其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的阅读合作学习,能让小学生产生合作与团结意识,能针对同一文章产生不同的阅读观点与视角,然后分享到整个组内,本身学生的一个观点转变为多个观点,实现知识结构的不断丰富与补充,可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能大大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足够的阅读技巧,通过小组的讨论与研究,进而从中学习更多的阅读知识点。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策略

1、科学划分小组,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主要是锻炼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组内实现知识点的共享[2]。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与实施,应做好学习小组的科学性划分,强调分组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强调分组时各个小组的平均水平相当,这样才能保证在小组竞赛的过程中实现公平、公正性。在合作学习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融入足够的趣味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个性化的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一个片段,然后联系本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演绎狼与小羊的对话情境,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还能从中获得启发。

2、设定阅读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在阅读教学开展前,应对阅读的目标与任务进行设定,及时确定阅读过程中的内容要求,为小学生提供问题,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问题的解读。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时,教师让小组内的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别就狼、小羊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并回答“此寓言故事中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开展小组讨论,实施课堂探究

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去阅读《狼和小羊》这个故事,小学生的认真度更高,积极性更强。教师会让每个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开展公然评分的方式,从中选择出优秀的小组,能大大激发小学生的斗志与阅读积极性[3],在阅读过程中能实现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文章总结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全面考察。就教师所提出的三个问题,“狼的性格特点、小羊的性格特点以及寓言故事的寓意”三个问题。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与探究,就狼、羊的形象特点进行不断地补充,同时总结出全组内学生在该寓言故事上的想法与启发,进行问题答案的有效总结。

4、强调科学评价,打造分层评价

小组讨论完毕后,组内成员会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性评价,每个小组都应将自己的答案进行展现,然后通过全体师生的投票进行表决,从中选择优质的团队,对胜利的团队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团队应给予高度的激励与称赞,以增强每个小组学生的斗志与自信心,对后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为更好的应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应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予以创新与完善,将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为正确之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合作学习能拉近学生间的情感,实现学生知识点、阅读技巧的分享,同时,融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探究式教学等的应用,可大大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充实性,进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李青霞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郭墅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春梅.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01:14.

[2]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04.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实践

摘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迭,为我们提供高效的生活节奏。学校的教学工作也逐步的从死气沉沉的板书形式中解放出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使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古诗阅读;高效率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逐步随着实际应用不断的适应着课堂的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课堂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本的叠加,需要教师的深思熟虑以及更加精心的课前备课的准备。

1信息技术完成教学的整体性构建

小学语文古诗阅读的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将教与学真正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实现了教学任务的完整性构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能够完成单一的教师教学任务,学生却不能完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例如,小学课本中《两小儿辩日》的讲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古文课文一遍遍的朗读,然后对古文的含义进行翻译。对两小对待看到太阳时不同的看法进行讲解,“一个说离太阳较远,一个却说离太阳较近,虽然两人观点不同,但都很有道理。”晦涩的古文学习很快便让小学生失去了兴趣,并且对于意义上更是很难达到理解的程度,最后学生只能为了应付,死记硬背。失去了古文教学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意义,长此以往,便形成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很难形成完整的教学构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可以将《两小儿辩日》的课文内容通过对课堂进行情景再现,将“到底两人的结论谁对谁错?”通过动画的形式引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思考。解决了教师教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不仅丰富了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也使知识的学习构架可以很容易的被学生吸收,真正形成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学氛围,增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的语文古文教学当中,对教师课前准备资料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教师的备课准备不再拘泥于语言文字的形式,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空间,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将更充足的资料以多种形式引入到课程教授过程中,确保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保留,避免断章取义使学生的理解上产生偏差,有利于高效的课堂气氛的形成,也体现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整性。

2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的形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深入教学目标,使学生、教师双向的目标结构完整性得以形成,并且也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小学课本中《东郭先生与狼》为例子。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将课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翻译,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讨论本品古文的寓言意义。虽然课堂中也有学生的参入,但依旧应试学习的课堂气氛,课堂形式单一,毫无生气。相对的,多媒体的引入首先从直观的视觉上予以学生多彩的视觉体验,课堂中东郭先生的形象以及他对待蛇的做法通过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课文的内容可以由干巴巴的文字讲授转换成视频展示,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地开动脑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改善了学习的课堂氛围;再次,教师的板书设计不必仅仅是白板文字,可以让生字“说话”,动画的文字效果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乐趣,形成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审美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通过课堂中引入教学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当堂课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则通过立体的形象和多种形式的教学,从侧面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影响,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辅助学生健康成长。

3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知识资源

小学语文中古文的学习是整个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通常会将一篇课文分成几节课来讲授。由于古文本身就晦涩难懂,再加上教授式拖沓的时间较长,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产生厌倦感。以《掩耳盗铃》为例,传统教学通常会在教授前期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彻底的进行清扫,将课文的讲解拆分成几块,逐一进行讲解,长时间的分散讲解使课文失去了文章的整体性,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改变了这种拖沓式的教学方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教学。信息技术与语文古文的结合教学首先是对课程进行整体把握,将前期的生字清扫变得有动感,拼音的逐一隐去,然后将生字插放到课文内容中,实现了课程的连贯性。例如,对《掩耳盗铃》创作背景的介绍,相关联的文学知识的积累以及课外相关读物的简单介绍,逐步拓看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视野,丰富的课堂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减轻了学生课堂以外的课业负担,达到双丰收的效果。

结论:

生活在e时代的我们,要逐步跟上e时代的生活节奏,才能不被社会的快节奏所淘汰。作为教师,更应该将这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应用到我们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古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改善了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彻底打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定向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形成高效的课堂,信息技术引进小学语文古文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的尝试,更开启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程潇潇 单位:浙江永康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2]黄春雷.小学古诗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张立忠.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孙明芝.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深化实验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3.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过于依赖教材和过于追求对技巧的讲授,以及课时安排过少等问题。要提高阅读实效,必须注重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和氛围的营造等,这样才能把阅读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升对策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在现代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以及阅读本身特点的影响,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培养都常常被教师忽略掉,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成绩的牵累,从基础做起,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阅读教学过于依赖教材:

小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在积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面,让学生涉猎不同的阅读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好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去背诵课文。这本无可厚非,教材中的选文毕竟都是经典。但受考试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是把课文进行“肢解”,让学生深挖课文内容。这种过分依赖教材的深挖式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面,一旦没有了大量内容的积累,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就很难有“质”的飞跃。

1.2过分追求阅读技巧的传授:

语文考试中,阅读是重要的内容,占有的分值比例较大。小学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分数,因而教师大都过分追求对阅读技巧的传授。如,给学生讲解怎样找中心句,怎样概括文章的主体,怎样选择正确的答案,怎样做好问答题等,这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成绩,但却很难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很难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久而久之,学生感受不到阅读的美感,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

1.3阅读教学时间上分配不足:

阅读作为语文四大能力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小学教学中,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在课堂时间上都没有给予阅读教学足够的时间。一般学校都会安排单独的写作课,但阅读教学基本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大多数小学都没有把学生的阅读安排到课表中,基本以学生的课外自读为主。没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就很难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尤其是对于刚接触阅读的小学生,在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更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提升对策

2.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持续关注能力缺乏,而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持续不断的积累。要让小学生对阅读拥有持续的关注和提升,必须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兴趣的培养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两个:一是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比如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让学生明白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告诉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有这样的联系,由此激发学生好奇心,更积极地投入阅读学习中。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阅读某一篇内容,然后下次上课让同学复述,由于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投身阅读,从而感受作品的魅力,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阅读。

2.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阅读能力既包括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学生对不同文本的把握能力,即学生通过一篇作品的学习而获得的对同类作品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方法的学习而锻炼出来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作者对于身边事物的写作,都会有一个写作或者说明的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同时作者也会在里面融入自己的感情。阅读这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如,在阅读《家乡的红橘》这课内容时,学生就要搞清楚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不同季节的红橘都是什么样子的,要清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感情色彩,认真品味作品的语言等,这样的阅读对作品的把握才会更全面。

2.3营造积极健康的阅读氛围: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既要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做保障,同时要有阅读技巧的训练。此外,阅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小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不断感受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乐趣。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营造:一是可以在教室内置办“读书角”,用班费购买或者让学生把自己拥有的书籍拿来,统一保管规划,供班级学生借阅。二是可以通过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例如,每周可以开展一次阅读心得或者读后感交流活动,让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举办一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4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若紧靠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做好阅读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的时间,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学生自读有机结合起来。其中,课内是基础,教师要通过课内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夯实阅读相关知识;课外是有益补充,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训练。但要注意,课外阅读不应该是教师“放任”学生随意阅读,而是要做好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帮学生把好源头关,使之健康阅读,有效阅读。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既要给予思想上的足够重视,更要从时间上进行保障。同时,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要的,因而让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才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作者:冉茂明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龙射镇葡萄完小

参考文献

[1]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20).

[2]丁艳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6(44).

[3]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语文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学习效率较低,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需要教师反省其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创新教学,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较低,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效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的是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性感受。这种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属于被动式的灌输教学,小学生自然无法提高学习兴趣,也就提不上去学习质量。因此,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语文素养较低、阅读效率较低等现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一)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这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结构、主旨大意,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自主体验和感悟,必须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学会如何采用正确的词语和结构形式等表达自己的观念。而所有这些学习均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恰恰对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非常不利,甚至有些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坚决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的观念和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切实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为目标。

(二)加强诵读教学

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即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教学。诵读教学指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字、词、句等进行背诵和理解。背诵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刻板,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发展的关键期,让学生通过背诵来提高其对语文阅读的掌握理解非常具有远见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诵读教学则在背诵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其优势在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等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主观认识,体会到朗诵的乐趣,这样学生更加愿意去读文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诵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思维拓展,例如在学习到风景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图片,将文章的语句用更多直观的图片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对于该词语或者成语的理解必然能够更加深入、更加直观。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品读教学

所谓品读即是指品味阅读。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尊重学生主体性阅读地位的具体体现。品读实际上需要教师做到两方面工作,第一部分即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品读时间。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而从未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文章进行细细品读,从而导致学生养成了“囫囵吞枣”的阅读习惯,这十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文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新的教学方式指导下,教师应该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品读机会,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去体会文章、理解文章。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限制,学生的品读需要以教师的品读为基础。换句话说,教师在备课时也应该要对文章逐字逐句地品读。教师的品读自然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文章的字、词、句的使用上,也需要教师更加能够从整体、写作手法等方面准确把握文章内涵,然后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特别的爱》中,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品读之后可深度挖掘其中的内涵,并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文章的修辞手法、表现形式等进行品读,让学生联想到家长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得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强调体验教学

体验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言和语句的训练,并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情感的注入,使学生能够将情感和语言相结合。体验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对学生实施诵读教学和品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语言词汇和语言使用手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进行写作。因此,在诵读和品读教学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体验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发展。例如,在教授完《特别的爱》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简单的演讲或者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作文《(爸爸、妈妈、爷爷等)的爱》。在学生展示任务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阅读的理解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直观,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的观念,加强诵读教学,重视品读教学并强调体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主观能动性恰恰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最好方法。只有这样,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和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作者:李金亮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张应小学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小学语文阅读课构建“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微[J].现代妇女:下旬,2013(4).

[2]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20).

[3]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它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的养成对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抒发内心情感,发展自我思想以及形成良好的能力都有很积极的作用。如何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

阅读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必备的一项技能,不管是语文学习还是数理化的学习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好处不仅在于丰富自我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在于能够更加地理解他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小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重要的黄金阶段。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抓住此契机,寻求正确且有效的办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一)教师并没有给学生独立阅读的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只有他们弄明白了难题,才算完成任务。但是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只在乎自己教学的任务有没有完成。他们上课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大纲来授课,自己愿意讲什么就讲什么。由此一来,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阅读能力也跟着上不去。另外,教师没有注意和学生互动,使得小学生厌恶语文学习。

(二)语文老师并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

小学期间的学生还处于对一切知识都茫然的阶段,他们不知道该去怎么阅读。但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仅仅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然后回答课后问题,讲解完问题之后就结束了。根本没有带领学生去阅读,也没有让学生养成阅读的正确行为和习惯。

(三)小学课堂的教学只重视结果评价,没有重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评价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总是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己去找答案。把能不能找到正确答案作为评价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好与坏的一个标准。但是阅读过程中对学生阅读的步骤、是否进行分段、是否标每段序号这些细节从来没有评价过,这就使得学生认为自己阅读的目的仅仅在于回答问题,做对题就够了。忽略了阅读的内涵,由此下去,学生不仅阅读能力越来越差,作文的写作水准也不断在降低。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采取一切可实施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以讲诱导法。这种方法就是指通过教师给学生讲述某一些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童话故事、一些名著等等,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出来,让学生有阅读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教师要和学生一道进行阅读、写读后感等等。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要用自己的阅读情况实打实地感染学生,让他们爱上阅读。3.赏识激趣法。教师要对那些喜爱阅读的学生进行鼓励,要多多夸奖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阅读的热度。平时也要多举办一些“读书小明星”的评选活动,并给优秀的学生一些奖励,由此来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要给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小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是图书的世界,那么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书进行阅读。因此,我们教师要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我们可以将教室装扮成小型的图书馆,让学生沉浸在书的世界;可以在教室挂上激励学生多读书的名言,让教室中充满着文化的气息;还可以每一周抽出几节课的时间专门让学生进行阅读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生就能够深深地被环境和氛围打动,能够主动地进行阅读。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阅读步骤

正确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形成习惯之后,也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自己的习惯走。学生的阅读步骤应该分为以下三点。

1.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文章,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单词。并在黑板上写出这些词,先教学生怎么读,怎么解释。然后在让他们默读文章,在每一段之前标上序号,对段落分段,画出每一段中心句。在他们读完之后,和他们一起分析每一段中心思想。

2.在分析文章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讲一下当时的背景,这样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到文章中的某些形象词语的言外之意。之后创设相应的情景。让他们进一步身临其境,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看看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3.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也可以和教师一起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开阔一些,不能禁锢他们思想。对于课后的问题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但是也要告诉他们答案不是唯一的。

(四)传授给学生正确地阅读技巧,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

我们应该遵循与课内外相互结合的原则,并让学生学会阅读的顺序,即一般应用程序类,第一次阅读初感觉文章的表明意义,第二次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隐含情感,第三次阅读评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目的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途径,学生也能自己进行阅读。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能力的养成,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

作者:康元平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洛门镇洛门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彭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3.

[2]向光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