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材创造性使用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创造性使用

摘要:

创造性使用教材有利于打破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和思维,培养教师自主解读教材的能力,让教师花时间思考“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把教材变活;使每位教师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与思考,多维度解读教材,把教材变“厚”。虽然众多语文教师也都认识到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误区。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使创造性使用教材成为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追求。

关键词:

语文教师;创造性;研究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本语文教材,不同的语文教师也有不同的解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世伟认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可分为五层境界,第一层:主要关注“教材中包含了什么?”第二层:主要思考“教材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第三层:主要关注“教材内容应该如何组织与整合?”第四层:还要关注“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第五层:还应思考“教材折射出什么学科教育理念?”只有达到了较高境界,才算是深入解读教材。[1]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是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水平,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又不偏离语文课堂所需要的课程情境知识。它要求语文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不断反思,并加以改造,特别是通过对语文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这意味着语文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教材,必须要学会用教材教,并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基于此,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找准起点,把握“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所谓“跳一跳摘到果实”,就是要让学生在努力之后能够掌握,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点,使“教”与“学”相适应,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语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以《秋游》为例,学生刚在《练习1》“读读背背”板块学习了几个描写秋天的成语和一首小儿歌,他们对秋天的气象,动物,植物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学习课文时,对于“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句话自然就能理解,并且还可以自己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写一写。这样不但能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另外,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正是入秋的时节,教师就可以仿照课文,带学生们去学校的小树林走一走,感受“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观察白云形状的变化,借机训练句式“有时•……有时……”并结合他们的所见所闻,感受秋游带给人的快乐,让他们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过程,形成独特学习风格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忽视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紧盯学生考试成绩,使语文课变成知识积累课,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不起来。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只关心教材中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应该关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否通过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展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丰富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经历二次创造,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例如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在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读,背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将诗词唱出来,或者是用作文,现代诗歌等不同形式来诠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看法,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看待的角度不一样,自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能享受这个“改编”的过程带给自己的乐趣,能够从中得到发展。

三、合理重组,实现“二次创造”

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内容是教材编写者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并不是为了某个地区,某个班,某位学生特别定制的。因而语文教师需要把握教材系统,独立钻研教材,大胆纠正不合理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二次创造,创造性地改编教材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从中真正掌握知识。以《大禹治水》为例,现在的孩子,包括我自己,都是没有经历过洪水的,没法理解洪水带给人们的灾难,因此,要理解大禹治水的决心光靠课文中的一些字词还是不行的,那么,我们可以在课前就让学生观看有关洪水的影片,或者向爷爷奶奶请教,让他们首先感受到洪水带来的灾难,治理洪水的不易,这样学习课文时,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大禹的坚定决心和他一心为民的精神。

四、适当拓展,发现崭新天地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给学生打开学习语文的那扇门,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发现语文的世界与他们想象的有所不同,让学生们感到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新奇感受,让学生们每走近语文一点就更喜爱语文一点,让学生们每多学习一点语文知识就会发现一个更加美丽的语文天地。以《散步》为例,教师在找准学生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引入课文之后,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之后,可以向课外拓展,举一些有同样“举重若轻”的语言表达特点的文章,让学生感受“举重若轻”的语言表达除了能把小事写得庄重,意义不凡外,还有使文章轻松幽默等作用,在不同场合使用“举重若轻”的表达技巧有不同的效果,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这一手法,并能从语言表现手法上去欣赏文学作品,发现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文本,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除了要培养大胆创新的意识之外,更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认真研究教材编写意图及教材文本,准确把握学情,重视实践与反思并及时总结规律。

总而言之,创造性使用教材文本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一种专业自觉,这种专业自觉不仅是外界赋予的权利,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内在追求。

作者:谈丽 单位: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世伟.论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原则:基于教学关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