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探析(10篇)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探析(10篇)

第一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激励学生有效方法探究

摘要:

所谓激励指的是一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新方法。当前,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差异化、区别化和针对化的现象,导致真正意义上能够感受到教师“激励”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这也间接影响到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励学生的有效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具体的激励策略。笔者认为,在当前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激励策略的运用将对培养学生自信心、从而以更加积极的状态促进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激励策略;小学教育

小学生处在成长阶段,其心理上是敏感的,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地采用激励学生的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还能创造出一个积极融洽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端正学习态度都会产生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来看,一视同仁地采取激励是盲目和缺乏针对性的,或者片面对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激励,都是不利于班级整体的发展和建设的。那么,作为班级管理者,教师究竟该如何把握“激励”,如何利用其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将是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1.多表扬、少批评,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所谓“激励”最直接的表现手法就是表扬,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那么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然表扬并不是盲目的,它需要教师广泛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表扬,不能为了寻求学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虚荣心,去创设一些不存在的情景进行表扬。例如,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基础较差、年龄较大并且缺乏自律性,笔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了多种类型的教育指导,但是收获甚微。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经其他同学提醒笔者发现这名同学非常热爱体育,体力好、有毅力,后来就积极鼓励他参加学校内的秋冬长跑比赛,该名同学不仅积极报名,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即便身体不适也坚持跑完全程。后来在班会上,笔者以“坚持到底、有毅力、有带头精神”名义对这名同学提出了表扬,使其充分意识到虽然在学习成绩上不具备优势,但是在其他方面自己也有优点。后来笔者发现,经过这次表扬之后,这名同学的自信心明显提升了一个层级,不仅更加热心地参与班级里的各项活动,在学习态度上也更加积极起来。再比如,班级上有一位偏科非常严重的学生,单对英语课的学习非常厌烦,不仅上课不认真听见,还喜欢搞各种小动作,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学习。该名同学本身其他学科的基础都非常良好,所以不存在天赋或者习惯方面的问题,但是笔者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却发现其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善。笔者思量很久,找到了英语课的老师,让他增加表扬这名学生的频率,即每有一次进步就提出表扬。这样循序渐进地让表扬成为一种动力、更成为一种监督自身的压力,让学生产生一种必须以身作则的心理状态,改变以往身上的不良学习因素。

2.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提升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班集体作为一种形式,是由所有的学生共同组成的。因此,当处于这其中的学生产生一种共同的荣誉感时,他们就会迫使自己必须把自己的那一份做好,不给集体抹黑、不能掉队。为此,笔者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会在一定阶段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这种目标既包括学习成绩、也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当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能朝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有所努力时,每一个个体的频率就会与集体产生强烈的共鸣,就会产生一起进步、一起发展、共同努力的局面。例如,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拔河比赛或者是其它类型的文体活动,需要学生全方位地展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就会积极鼓励学生各展所长。有的同学擅长手工,就帮助制作各类宣传画和海报;有的同学擅长表演就积极排练节目;有的同学并没有什么特长,笔者就会鼓励他们整理好物料、做好信息汇总,把好后勤关。这样,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在学校活动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并得到了学校方面的表扬,而笔者告诉学生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下次面对同样的活动,同样会更加积极地去奋斗、去努力。

3.巧妙使用批评激励的教育方法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并不等同于表扬的对立面,也不等同于所谓的责骂、刺激。相反的,当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适当的方式以批评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时,反而能够促进其更加端正和认真地改变自己,加深其成长和学习的印记。例如,针对那些本身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笔者认为适当的肢体语言和目光暗示就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过分的言语刺激容易打击这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其改正错误、更不利于其成长。另外,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时,教师还可以酌情采用参照式批评的方法,让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做法起到警示学生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开始注意到自身所存在的缺点,进而自省。

4.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对于激励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家长虽然不是班级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和参与者,但是确实能够陪伴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家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将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更加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例如,笔者在每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就会向家长提出这样的希望,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该做、不可做,万事首先保证方向要准确;其次才是告诉孩子该做的事情怎样才能做好,必要时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促使其产生可以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在漫长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形成自立、自强的好品格。

5.总结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使用激励的方法,对于培养孩子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激励方法的运用不能盲目,也不能不分场合,需要在充分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习惯特征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如此才能收获更加积极的效果。

作者:吴运祥 单位:重庆市奉节县长凼小学

参考文献

[1]薛亚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的激励方法[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14):166-167.

[2]魏轻松,李宁丽.浅谈班级管理中激励教育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19-20.

第二篇:小学班级管理浅谈

【摘要】

对于如何做好小学生班级管理的问题,历来都是教育界相当热门的话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要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要更加科学、有效。本文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

班级管理;小徐班级管理;新课改

班级是学校的一种重要组织,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坚环节,班级管理的效果决定着班级建设的质量,进而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新课改强调重视素质教育,要求改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要求学校的班级管理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更加科学、有效。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作为班级管理者的主角—班主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阶段特征和规定要求,结合本校和本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调控、沟通、评价等手段,遵循教育管理的规律,采用一定的方法组织班级活动,实现教育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指的是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标志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取代过去以“纯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被动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革命。新课改体现了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将知识、经验和活动统一于课程中等卖点,并表现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现代化、生活化和人文化的发展趋势。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自主参与原则

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参与活动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属性,而自主意识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性。作为教育中一个环节的班级管理工作,理所当然应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实现真正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过程中,首先是唤醒学生非觉醒状态或长期被压抑状态的自主意识,其次是自主意识的发展与壮大,最后是在自主意识的潜在驱动下,使自主参与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不自觉的习惯性行为。

(二)师生平等管理原则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在“师”与“生”和谐基础上,用对话和交往,突破课堂对人的限制,走进对方的教与学活动中,甚至走进对方的思想境界,最终达到和谐的师生局面。

(三)班级全员奖励原则

贯彻全面激励原则,要求班主任以及班干部在日常班级管理实务上必须“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作为班主任必须用同样的情况和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决不能以学生的成绩优异作为标准,以示区别;还必须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制定适当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来激励所有班级成员;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比赛、每一次班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四、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决定着教育活动和教育活动的成效。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矛盾冲突,还能激发教师和学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良好的班级的形成。素质教育的推行需要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做支撑,而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要以沟通为基础,实现学校互动与师生互动。师生之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情感上的相互交流,班主任所担任的科目的课堂教学上,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失为一个契机;响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主体性发展水平,也要求教师的主体性不能被弱化,也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加强良好的班风建设

首先,一个班集体只有具备明确的集体目标才能激起强大的奋斗方向和动力,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的校规和工作需要,结合本班级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每学期的班级奋斗目标,使学生明白前进的方向,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有序而高效,从而促进班级团结和上进;其次,树立好班主任的威信,要适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班主任,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指示结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时刻树立起榜样作用。再次,班干部积极配合班主任组织开展各项班级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

(三)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制度有助于学生掌握社会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对小学生社会性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提升了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同时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也从榜样学习、民主监督等过程中受益。班干部制度启蒙了小学生的民主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班干部竞争上岗的模式,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在班干部培养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跟踪辅助、以老帮新、开办班队干部学校、启发引导、活动示范等方式,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责任感、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

(四)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班主任为主导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要设置合理的班级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拼搏能够得以实现,不仅能充满动力,而且可以体验到达成目标的喜悦。其次要善于利用情感激励,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只要把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就会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会自动自发地朝着班级集体目标的方向前行。

五、结语

班级是基本的教学组织,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特殊场所。新课程改革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充分地认识班主任在新课改中所采取的情感教育行为非常重要。

作者:阮振文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林海镇中心校

第三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摘要: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没有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因此,班主任不仅要用“爱心”拥抱学生,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用民主管理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启发学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智,还要有效发挥班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学校、家长、社会有效联动,共同做好小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班级管理;民主;激励启发;协调联动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智力、情感与意志品质综合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其当时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心理问题也会带到成人以后,影响到其一生的生活与学习。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综合教导的作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以利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用“爱心”拥抱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师生之间的真挚友情,是班主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班级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对态度和蔼可亲、语调温柔悦耳、能与之打成一片的老师非常喜欢,不仅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知道的每一件小事毫无顾忌地向这样的老师倾诉,而且对这样的教师充满敬意,乐意听从其安排。与此相反,当小学生面对一个表情严肃、语调严厉,毫无亲近感,让他望而生畏的教师,他的心里会感到很紧张,会产生躲避、敬而远之的心理,并拒绝此类教师的一切言行,否定此类教师的一切教育。因此,时时给孩子一个笑脸,用“爱心”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课上和孩子们一起体会学习的快乐,课下与他们一起聊天、一起游戏、一起锻炼。时刻向学生传递关怀与爱护、尊重和信任、同情和理解,竭力让班里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展现自我,感受成功。无疑是一个合格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二、用“民主”管理学生

按照现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班级的每一项工作都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使班级中凸显人人自觉参与班级管理,个个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才是班级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分担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负担,还因为和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层,相对沟通容易。因此,他们的一些作用常常是教师无法替代的。要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积极的优良班风,必须实行班干部民主选举或竞争上岗的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干部才是学生最信赖的,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民主选举自不必说,就是尊重大多数学生意愿,让他们自由选出。竞争上岗则是在比较中挑选学习好、思想好、品德好、乐于助人、坚持原则的学生。当然,在选拔中要绝对坚持民主。班干部是出自学生的选择所以他们的威信也很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班级干部确立后,教师还要常与学生干部多多交流,做好他们的工作指导和思想工作,使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班级同学服务的思想,处理好班级与学习的关系,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以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更好地发挥一个班干部的作用,为班级管理服务。这种民主管理的方式能极大地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能锻炼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心理品质,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用“活动”启发学生

从目前的真实情况来看,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积极上进,但由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孩子慵懒、娇气、任性等坏习气也颇让我们头疼。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安排一些体育类比赛(如,跳绳、乒乓球、篮球、棋类、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书法赛、自办报展览等)适合学生成长的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学会观察、分析、判断,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从而主动加以修正。此外,这些活动对学生锻炼身体、开拓思维等也是好处多多。除了上述三点外,小学班主任还需要发挥班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学校、社会以及家长三方有效沟通的途径,使之形成合力为小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对于一个智力、情感和意志品质形成重要时期的孩子来说,班级管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因此,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同样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探讨学生不同阶段、不同情况的教育策略,请家长代表指导工作。此外,为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还可以给每个学生配置一个专用备忘录,对于学生每天应做的作业、上课听讲、自我约束能力、团结同学、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参加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学校每周记录在案,定期给家长看,并让他们提出看法和建议。这种备忘录的作用极大,使学校与家长保持信息渠道随时畅通,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经常性的家校联系成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纽带和桥梁,也成为班主任组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王莉英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李芸,李萃.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经验之谈[J].素质教育,2014.

第四篇:小学班级管理赏识教育探析

【摘要】

赏识教育是基于心灵之上的一种理解,一种激励。赏识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中,就是教师对学生充分的认同和赞赏,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生命的幸福成长。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赏识;教育学生;成长

赏识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生命的幸福成长。

1.尊重生命,让学生心灵之园绿意葱茏

赏识教育是基于心灵之上的一种理解,一种激励。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憎恨的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老师。因此,真正的赏识教育,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这种“尊重”是基于生命意义上的,是对生命自然成长的一种关照和呵护。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里最亲近的人,一定要高效地利用起赏识这把“钥匙”,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了解他们的爱好,挖掘他们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例如班里有个男生总爱招惹是非,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完成作业,班主任屡次批评教育,效果不佳。一次班级大扫除中,教师将他和几个同学安排在一起擦玻璃,开始还担心他偷懒,出乎意料的是他非常用心,带领小组第一个完成了劳动任务。于是,教师抓住他“爱劳动”这一闪光点进行了表扬,倡导全班学生向他学习。在教师的激励下,这个学生慢慢打开了心结,重整旗鼓,奋起直追,半个学期后学习成绩和自律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长进。事实上,尊重是心灵成长的沃土,教师只要能够真正地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就一定能催生出学生内心无穷的动力。

2.悦纳自己,让学生自信之舟扬帆远航

学生从进入学校起,就走进了一个叫做“集体”的家庭。教师给学生以赏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赏识自己。学生只有正视自己,悦纳自己,才会从根本上树立起自信的风帆。为此,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赏识自己,使学生在赏识中塑造自信,在自信中完善自我。一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设计了两套“掌声”,一套是学生用来鼓励别人的,另一套是学生用来激励自己的。当班级中有学生在学习、纪律、品德等方面有了进步,其他学生就为进步的学生鼓掌,进步的学生也会用掌声给自己奖励和鼓舞,从而激发斗志,鞭策自己继续前进。为了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师还安排了很多班级事务岗位,其中班干部16名,课代表8名,小组长5名,副组长5名,这些学生占到班级总数的75%以上,力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抢着干”,逐步塑造自信的班级风貌,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现在有许多学生由于家庭娇惯,形成了懦弱的性格,对于自己的不足缺乏面对的勇气。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更要多鼓励,多赞赏,让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长处,在自我赏识中不断进步和提高。

3.自律自强,让学生精神之所布满阳光

如果说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那么班主任管理的最高境界则是自我管理。一位班主任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学生大多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懒散。为了给班级注入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班主任开展了“周之星”评比活动,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每人手中都有一份光荣册,凡是表现积极的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鼓励分数。如上课时,一个学生病了,吐了一地,另一个学生主动拿笤帚帮他清扫污物,科任教师及时表扬并记录,让学生品尝到甜头。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以赏识对待每一个学生,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班级风貌就有了明显的转变,学生在教师的赏识教育中逐渐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在学期末拔河比赛中,这个班级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赏识不仅包括激励性语言,而且还需要激励性策略,以策略鞭策学生从差转好,从好转优,最终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

4.总结

总之,赏识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担任着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使生命成长的使命,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用心对待,用爱雕琢,倾听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以赏识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作者:黄秀琪 单位:贺州市莲塘镇新南小学

第五篇: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摘要:

班级管理构建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的自我管理艺术,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小学阶段;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班级管理是一门综合的实践管理艺术,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构建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实现高效班级管理。

一、实施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理想目标意识

有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有理想才有拼搏的干劲。班级管理需要做好目标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目标,让目标引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到方向明确,管理有效。小学已经有了很强的集体意识,制定针对本班实际的班级管理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围绕班级管理目标,积极配合管理工作,努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不断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动力,以目标为引领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同时,让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制定短期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学生目标明确,就会照着目标不断努力。指导学生制定管理和学习目标一定要体现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让学生感到目标不是很遥远,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现目标过程中感知的自己的能力,能够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管理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如果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还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此时引导他们能够基于现实的目标,比如,每天能够记住多少单词,能够背诵几篇课文,每周能够记住和应用好几个数学公式等,然后再逐步扩大数量,提升难度。根据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学生具有不良习惯的问题,可以针对这些学生制定相应的自我管理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掉这些不良习惯,并请更多的同学帮助他、提醒他,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学生很快就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对于实现目标的学生,教师和同学及时发现,设立目标征程小红旗,对那些完成目标的同学说加以标注和表扬。

二、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向先进看齐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持久的,很多的成功都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榜样,愿意成为那个楷模。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视榜样激励,学生自己寻找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同学,可以是一些有名的人物,最好是班主任能够像学生提供一定的模仿,让学生去选择。通过向学生介绍榜样的事迹,让学生感知模仿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模仿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到,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科学家、民族英雄、成功典范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还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现优秀的榜样,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和品行非常优秀的学生,树立这些典型能够小学生从身边人学习,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对他们有更好的引领作用。这样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规范和激励,学生感到做好帮并不难,按照身边这位同学去做就能成为榜样,能够实时观察,处处学习,快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能够有目标学习,成为学习的榜样有无限的荣光,只有自己努力,也会成为大家眼中和心中的榜样,这样能够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让学生都向模仿看齐,都向榜样学习,获取更多的积极力量。班主任一定要用心观察,及时寻找并树立班级的学习榜样,同时,做好榜样的更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有机会成为榜样,从而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竞争,增强自我管理潜力

竞争是一种最有有效班级管理方式,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能,都希望用行动和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也能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并到一定的阶段进行综合评比,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能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就会努力的学习,就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以班级管理为手段,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例如,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哪个小组学生最遵守纪律。这样能够很好地强化他们的纪律观念,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断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拼搏进取精神。

四、做好评价激励,坚持赏识教育管理

正确评价能够很好地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克服生活中的不良喜欢;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热情,能够他们更多的动力,让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综合评价,以素质为核心,全面审视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看到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进步。将学生的平时的表现能够记录档案袋,将学生在平时的积极表现、各种特长、各项进步都能记录在册,并他们的进行线性分析和趋势预判,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收录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等,既要作为参考,又要鼓励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参照自己的各项评价,及时做好改进和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管理能力。评价管理以激励赏识为主,以促进学生进步为目标,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坚持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管理,并且能够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各种发展性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五、总结

总之,班级管理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对学生的激励是管理管理的核心,以激励为手段,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能够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鼓励学生努力进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亚芹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

[2]刘佩.班级管理的艺术在于恰当运用激励机制[J].中小学校长.2013(06)

第六篇: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小学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引领孩子进入人生轨迹的指路者,在最容易接受教育的年龄段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和知识,这属于成长的黄金时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在心理教育方面的重要程度同样非同小可,把握住孩子们的心理不仅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还能应用在班级管理上,起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本文将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并帮助学生们健康成长。

一、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必要性。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主要会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积极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例如有的学生成绩较差,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做朋友,他对于老师和同学可能处于一个戒备的状态。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对该同学进行了解,和他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困难。班级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充满正能量的团体,所以要避免一切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在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有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中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并保证了班级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促使他们养成自我督促,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保持自信,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他们的自我管理与教师的管理形成合力,推动班级的高效运转。有助于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既是班级管理者,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而且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可行性。可行性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可以增加一些课外活动,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外,适当的丰富课外生活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作用,而且开展活动还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增加了对这个班集体的热爱。第二个方面,能够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的加强,学生会自觉地遵守某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心理上形成正确的行为尺度,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行与班级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责任心、自我控制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日常学习和生活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会表现在情感、学习、自我认识以及课外生活这四个方面。情感教育。良好的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身体健康的保证。在小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在情感方面产生较大的波动,主要会受到情景、事物等方面的影响。环境对于心理的影响变化会变现在喜怒哀乐的表情中,如果对于心理方面的引导出现了偏差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情感教育能够使小学生的情感机制与其他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发展达到最佳功能状态,并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学习心理。学习可谓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同样是让小学生心理社会化的主要途径。能够主动的去学习是乐于学习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是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如果培养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心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等心理状态。小学中的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都是好动并具有较强的好玩心理,如果遇到较大的学习压力或作业压力就有可能出现愿与人交往、对班级冷漠等心理,这样就会给班级的管理和成长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心理的学习动机,调整他们对于学习的心态,尽最大努力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打造“品学兼优”的班级。自我认识教育。自我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状态,要充分的了解自己就要准确地做到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在小学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在心中对于自我的认识逐渐清晰,但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片面、绝对甚至偏激。因此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就需要让学生们知道自我认识的方法,并且要从全方面的角度来评价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正和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会把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生活观念带到班级中,其中不好的行为习惯会阻碍班级健康成长,不正确的生活观念会促使班级中不良班风的形成,也会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休闲、娱乐、消费和生活常识性的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班主任把班级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来优化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的途径有以下几点:围绕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学生授课或开展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地与人交往,在班级中同学之间彼此关系融洽,才能统一思想,团结合作共同促进班级建设;休闲、消费和生活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小学中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状态会出现很大的变化,而在这关键的时间段中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不仅能够提高班级的管理,还能为学生在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它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班级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尹景卉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第一小学

第七篇:小学班主任有效班级管理探析

摘要:

学生学习和生活最直接的“土壤”便是班级,其管理效果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茁壮成长。从目前来看,“保姆式”班主任屡见不鲜,班主任整天忙于班级琐事,焦头烂额,但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为此,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成为重点。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人物,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与任务。目前,班主任“埋怨”自己倾心付出,“埋头苦干”,但管理仍然无太大效果。其实,这归根结底是因为班主任并未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管理时,既要“放”,也要“扶”,还必须倾注真心,以感染并带动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共建和谐的班集体。

一、亲切对待学生,提升亲和力

班主任的亲和力、威信能够让学生相信班主任,并乐意跟从班主任,服从班级管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树立自己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让学生喜欢自己,那么,自己所说的话就更有威信,学生也更愿意付诸实践。表情异常严肃,脸总是绷得紧紧的班主任更能让学生不敢调皮捣乱、变得乖巧听话,但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正是塑造性格的阶段,他们会对身边的事物异常敏感,如果班主任不能和蔼地对待他们,往往让学生没有安全感,对于班级管理、班级大小事往往也是敷衍了事。因此,班主任要亲切地对待学生,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例如,班主任在课后时间,可以主动亲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做小游戏;对学生多一些微笑,给予性格内向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目光。正是这些和蔼、亲切的教态,让学生更喜爱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也不断提升。

二、做到有扶有放,实现高效管理

有扶有放,乃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方法。目前,“保姆式”班主任队伍人数颇多,这主要是班主任担心过多,或是“权威”心理作祟,只懂严管,不懂放手管理。俗语说:“好的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作为班主任,要懂得“扶放”的艺术。一方面,班主任要在班级内成立一支良好的班级管理队伍。为了体现公平性,可以利用竞争演讲,再投票的方式,让学生具有均等的机会成为班委会的一员。另一方面,班委会成立之后,班主任要懂得“扶”与“放”,引导班委会共同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并展开实践。“扶”主要是扶持小学生展开班级管理工作,如班规的制定、班级值日的安排等。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主要起扶持和引导作用,该放手还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挥管理才智,自我管理,自我处理班级管理矛盾。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权”,有直接参与管理的权利,学生的管理积极性才会增强,而班主任也能真正从“保姆”中解脱出来。

三、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共同进步

爱学生,关注全体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班集体,班级管理才会卓有成效。小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只注意到“盛开的花朵”,忽略了角落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味地以“区别政策”对待差异学生,那么则很难推动班集体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一分子,虽然他们的个性迥异,但都渴望得到关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分两步走:(1)对于优等生,严格要求。优等生在成绩、纪律等方面都不错,但作为孩子,都免不了犯错。此时,班主任不能偏袒他们的错误,而应“照章办事”,按照班规惩罚,同时做好引导工作。(2)对于后进生,多一份宽厚和包容。自尊与自卑,后进生的心理一直处于这两者的两难境地中。作为班主任,更要关注后进生的点滴,挖掘其闪亮点,并创造条件,让其得以发光发亮,照亮其前行的路,让他们重拾信心,融入集体,促进共同进步。

四、总结

作为班主任,要做一名宝藏开采者,而学生正是不同的“宝藏”。在实施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让这些“宝藏”的潜能发挥出来,共同管理班级,从而引领班集体蒸蒸日上。

作者:董洪英 单位:吉林省扶余市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心小学

第八篇:中小学班级管理合作学习理论模式探究

摘要:

中小学班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中小学教师对自己所在班级的管理,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下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呢?答案是不唯一的,但是在合作学习理论的条件下,去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就是说,在班级管理模式的运行下,教师与学生一起出谋划策,为班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

合作学习;班级管理;管理模式

中小学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运用合作学习,不仅是在课堂的学习中运用,还要在班级管理中运用。那么,如何很好地运用这个合作学习理念呢,首先就是教师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实行以分级管理的模式,让小组之间有效地进行交流、讨论,同时也让各个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意识,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如何去合作,又不会失去竞争意识。在这个理论下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让学生成为这个舞台上一颗耀眼的小明星,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去衬托这个明星,帮助他,让他更加耀眼。所以说,一个良好的理论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的。

一、小组合作,竞争互赢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管理能力,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薄弱的,但是他们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所以小组合作这个方法并不是不可行的,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也是不能够放弃的。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一样的能力,给学生分配不同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各自发挥特长,展现自己。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交流心得,互相之间说说从中的收获,还有觉得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是效果最好的。当然,其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案,给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帮助。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还需要改变管理模式的一些细节,比如说: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差不多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做一个活动评比,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让他们形成竞争互赢的局面。

二、把握时机,求同合作

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但是独立思考之后一定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好好地去交流,然后再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所得到的结论,之后教师再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加乐意去合作,异中求同。教学中怎么去把握时机呢,这也是一个教学技巧。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差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然后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演讲比赛、趣味口语角、每周口语之星等。把握时机,异中求同,合作共赢。

三、多元化管理模式

如今班级管理已经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了,时代的进步也让学生参与进来,所以就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合作管理班级的一个特色的管理模式。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又是怎么理解的呢,其重点就在于“多元化”。因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不至于让教学变得百无聊赖,而且这样的管理模式也是适合中小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让中小学生形成各具特色的性格,拥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多元化的理解是这样的: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多元化;班级班委的选举多元化;班级合作小组的多元化。首先班级管理应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进行适当的改变。其次,班委的选举是要民主的,轮流的,不是单一的让某个同学做,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去学习锻炼。最后合作小组的多元化就是小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都可以在一起愉快地交流、学习。如此这个管理模式的运行才不会枯燥无味,才可以一直运行下去。

四、特色班级,合理规划

在校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班级总是那么有特色,总会有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教师在其中是起着桥梁作用的。所谓特色班级就是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成立一个借书角,同时还会设置一个图书管理员的职位,让学生积极参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实行轮班制,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就是一个不错的特色,而且图书管理员的职责让学生也会觉得特别新奇,有兴趣参与其中,从而成为校园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

合理规划在教学中是伴随着教学任务产生的,所以这是与教师息息相关的,但是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下,学生也就变成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所谓的教学相长,其中应该也包含有这样一部分,教师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帮助教师,给教师启发、动力和灵感。合理规划就是教师在给学生的每一个课堂中,都要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发挥潜在的智慧,给予学生有意义的帮助,共同构建一个特色的管理模式,使得在这个模式下,学生和教师能够愉快的学习、进步。

作者:张洪艳 马云光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法特中心小学 吉林省舒兰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全英,徐宪斌.新形势下教师培训师的专业发展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4(06).

[2]刘毅.初中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潘艳红.海口市中学新任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实证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第九篇:小学班级管理赏识教育应用分析

【摘要】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时期背景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生活、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关爱和管理。本文主要从小学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先简单概述赏识教育,然后重点分析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赏识教育;班级管理

小学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它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技能、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发展[1]。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下文主要分析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教育是一种心理和情感教育,主要是通过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充分肯定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2]。总体上来讲,赏识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下:学生不存在“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只是“省心型”和“需要多关注型”。换而言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鼓励为原则,促使学生在不断地鼓舞、激励中建立自信,主动发展。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用赏识教育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一)采用多样化的赏识方式

1.采用赏识的语言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多给予学生赏识的语言,比如“你真能干”、“你太棒了”、“你真让我感到骄傲”等。上述鼓励性语言虽然比较普通,但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动力,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2.采用赏识的目光

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投去赏识的目光,让学生受到鼓舞,比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努力学习时、回答问题时等。比如在一次语文课中,让班上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时,他读得有些结巴,而且还有错字,学生满脸通红地看着教师,教师一直面带微笑,眼神中充满鼓励,并点头给予鼓励,学生受到鼓舞,不再胆怯,大声朗读。3.在作业本上采用鼓励性评价作业评改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作业评价中,一般都是正确的打“√”,错的打“×”,学生大多只重视评价的结果,对错误的地方都是“一眼带过”。但是,应用赏识教育理念后,可以在作业评改中加入人文性的评语,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点滴,给予学生鼓励。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倡导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尊重学生

小学生年龄虽比较小,但同样存在自尊心。因此,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日常交流中,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比如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想法可能会有些“天马行空”,教师不可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而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再比如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教师可以蹲下来,在心理上让学生感到亲切、平等。

2.爱护学生

在教育领域存在一句名言,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管理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爱护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在情感上、心理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让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三)全面评价学生

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大多采用比较单一的方法———学习成绩,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奴隶”,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自由的空间,且学习兴趣低下,大多只是被动学习。鉴于此,教师需要全面评价学生。

1.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且由于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针对有改进的地方进行表扬,促使学生的良好发展。

2.多个角度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给予学生鼓励性、肯定性的鼓励,学会赏识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总之,教学评价并不是一种筛选、区分好坏学生的工具,而是应该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是学生进步的起点。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挖掘、放大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一种强调鼓励、肯定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赏识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全面评价学生,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田崇恩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太平镇史庄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27-29.

[2]张艳娟.小学班级管理中惩戒教育的实施条件与应用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第十篇:小学班级管理情绪与理性分析

摘要:

孩子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也是主力军,所以我们社会要给予特殊的照顾,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所以就理所当然的涉及到小学的班级管理。本文主要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在关于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两者之间的转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论述。最后突出“情绪”与“理性”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情绪;理性;小学班级管理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他们的心智和心理都处在一个发育的阶段。所以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和初中、高中、大学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仅仅表现在日常事情的差别,最主要的是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既然提到小学教育,那么老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为老师主要负责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工作。同时由于小学生和小学老师的特殊性,这就导致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理性与情绪的双重矛盾会比较凸显,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

1.1小学生的“情绪”:

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所以孩子们在天性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天生爱玩,爱捣蛋等等。由于国家计划生育的实行,好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父母对他们更是疼爱有加,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娇蛮的性格。因此,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如果不加以管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胡做非为、交头接耳、上课来回走动,打打骂骂或者整天为一些小事打小报告等,长此以往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际上小学生的这些行为对我们来说感觉很诧异,感觉小题大做。但是对孩子来说,其实这就是一种本能和天性,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不带任何修饰、出于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本性、活脱脱展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习惯称之为孩子的“情绪”。

1.2教师的“情绪”:

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管理的角色。由于天性使然,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活泼好动,说话聊天等行为,让一般的老师很头疼,无计可施。有时候有的小孩子会在课堂上公然出手和同学打架,老师看见更是着急,这种情况的话老师会下意识的训斥他们。类似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叫做老师的“情绪”。当然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讲,这种问题看起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身经百战”,对孩子们的这种本能行为也已经司空见惯,他们会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孩子们的方法,并且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管理办法的形成是一步一步教师素质积累的结果。这里我们所说的情绪就是一种还原于人的潜意识状态下,除去过多约束下的状态。

2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理性”

2.1教师的理性:

老师是一个很伟大而神圣的职业,他们是辛勤灌溉祖国未来花朵的园丁,所以很多人想成为一个人民教师。但是老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教师理性的问题。老师要有专业的职业素养。老师其实要分两部分来解释:一是老师的职业,再一个是老师本身,但是不管哪个部分都需要理性。老师的理性其实指的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能感情用事,教师的理性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限制力,教师要恪守教师规范和规章制度,不能去触摸更不能去突破教师的底线,只能往上提升自身的素养。老师的教师素养越高,老师的职称也会相应的提升。面对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这些情绪化的行为,老师也会有自己的情绪,会采取一些在教师规范限制下的管理措施,这就是要保持教师的理性。这样班级的管理才会更科学和人性化。

2.2小学生的理性:

虽然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年龄层,社会需要关爱他们。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一个事实,孩子们既然进入学校就是一个学生的角色,保持孩子的天性是教育的本质,但还要有个学生的样子,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以对小学生的规范约束、教育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学生要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约束,这在教育中叫做小学生的理性。比如说上课应该好好听课,不能交头接耳说话,扰乱课堂秩序,更不能公然打架骂人等等。要是这没有这些理性,那么教育就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价值。

3小学班级管理的情绪与理性的转化

小学班级的管理需要我们老师的智慧。面对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教师潜意识里要把这些困难当成一个挑战和机遇,因为这会使老师思考如何管理好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当然小学班级的管理也不例外。要是小学老师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上没有科学合理的办法,那么小学班级的管理就会失去育人的作用。在小学管理中,老师要“恩威并重”,课堂上老师需要严肃也需要关爱学生,要辩证的处理好这个关系,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3.1以理性化情绪:

凡事都讲一个度,这个度就是约束和规范,超过这个度就是不合理的。小学的班级管理也是这样。任由学生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样老师和学生的情绪会掩盖住理性,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当然纯粹的理性和情绪更不可取。对小学的班级管理我们要客观全面的分析,不能放纵学生,也不能捆绑住学生,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所有的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使他们有一个主人公的意识。以教师为主要指导者,宏观调控这种管理模式关系,建立一套自律、自主、自信及自强的班级管理模式。在转化小学生情绪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情绪转化为理性下的情绪。

3.2以情绪化理性:

在班级管理中,规定的规范和制度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应该要有一个缓冲的范围,要不然只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束缚,达不到在保留孩子们天性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理性中我们需要加一点智慧,加一点调和剂,使班级管理对学生来讲不是那么死板,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各种活动中,这就是所说的以情绪化理性的道理,

4结语

小学班级的管理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它的管理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老师冷静的思考和发挥自己的能力来把它做好。在情绪与理性之下,使班级管理变得人性化,,给学生以温暖。在情绪与理性的转化中,让课堂更温馨,让班级更像一个家,让教育最大化使学生受益。

作者:刘敏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兴业小学

参考文献

[1]郭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4).

[2]周荣明.浅谈小学班级管理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