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论文范例

电子政务论文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1

(一)观念意识淡薄

网络是新生事物,很多人在利用网络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时候,常常忽略网络信息是否安全,他们不仅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不足的事实,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与此同时,网络经营者在安全领域的投入远远不足,他们注重的都是网络的效应。在面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时,意识不到存在的风险才是真正最难解决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在发展过程中还是清楚的意识到安全问题的存在,只是使用者对自我信息安全保护还缺乏敏感的意识。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田敏达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研究》的论文中认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保护措施,无法从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制度上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防范体制,即使是再好的设备和技术也无法保证信息的安全。谭晓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中提出,管理体系也是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作为网络安全的核心,要实现信息安全的有效管理,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维护,还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如日常系统操作及维护制度、审计制度、文档管理制度、应急响应制度等,这样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技术存在缺陷

田敏达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研究》中也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我国网络安全技术落后、技术优势与相关行业脱节研究、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我国对发达国家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技术问题是支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手段,技术的问题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开发技术,实现高超的技术水平却是困难的。

(四)法律不健全

孟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研究》提出尽管一些既有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但仍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信息安全立法还存在相当多的盲区。在法律方面,基本的法律法规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目前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健全、覆盖有盲点、制度不协调等问题,这些为钻法律空缺的违法者提供了“正当”理由。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防范策略

(一)增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功能

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研究要从安全审计、数据库、电子邮件系统、浏览器、认证中心、安全产品的安全以及防火备份的安全管理等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部门功能,增强管理业务操作,防范与避免不法分子对信息管理系统的侵犯。

(二)加强信息安全专门人才的教育培养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系统及其产品不仅仅依靠向其他国家引进,而更多的是通过政府、行业以及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投资开发,设计出经济合理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产品和适用技术。因此,建立信息安全产品技术研发的核心,即创造高水平的研究教育环境、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以及提高信息安全理论基础知识的研究,另外,科研教育基地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也为其奠定了基础。

(三)设置技术的远程访问的控制

通过路由访问策略和防火墙技术隔离内网与外网,在内网与外网相连通时,必须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电子政务是开放,但又是封闭的,如何保证相应的客户访问到有权限涉及的资源,又能够保障对其限制的资料不被访问,就是电子政务的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通过设置鉴别服务器来专门负责远程访问得到控制,至于是否设置鉴别服务器取决于该电子政务系统的规模。

(四)建立技术密钥分配中心

密钥的设立贯穿于网络的各个层次和级别,如负责访问控制以及证书、密钥等安全材料的产生、配置、更换和销毁等相应的安全管理活动,在身份认证机制和信息加密中,都要使用到加密体制,而无论什么加密体制都离不开密钥的使用、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密钥分配中心负责信息加密、访问控制中心、安排鉴别服务器、授权服务器等活动。

(五)构建完善的安全法律体系

国家的政策法律要适应社会存在的需求和现实,通过为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全方面的指导思想以保障和促进国家的法制建设和信息化立法制度的建设。并且能够通过发展规范程度,继而实现更深层次的进步,同时促进国家信息化安全的环境构筑,为体现信息安全的法制文化做出有效的行动。针对存在缺陷的法律体系构建适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发展的法律法规,实现法律的约束。

(六)强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效率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2

论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

我市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研究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三网”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探讨

通过电子政务来拉动电子商务的分析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研究

电子政务发展中非技术问题探讨与对策

电子政务如何推进政府管理的进步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电子政务与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讨论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对公共行政的影响研究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其发展

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的实现研究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方案研究

电子政务与电子文件保护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

基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研究

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研究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几个宏观问题研究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应用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中间件平台研究

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研究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集成研究

PK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中安全中间件的应用研究

软件重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与行政文化和行政决策的关系研究

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中动态工作流技术的应用研究

公安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研究

电子政务外包及其实施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中安全域和网络划分与控制的研究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机房一体化的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政务中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研究与发展趋势的展望

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

电子政务中分布式知识管理的实现

对电子政务的多视角思考

我国电子政务实施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的廉政意义探讨

电子政务的技术风险与管理误区的防范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基于MPLS-VPN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平台的构建

电子政务与依法行政的关系的研究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研究

基于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面向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电子政务的安全审计相关研究

环保电子政务系统方案设计

电子政务中网络划分与安全保密研究

安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面向电子政务的公文管理系统的设计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的探讨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有关技术问题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数据库建设研究

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前景

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环境的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研究

电子政务、信息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研究

UML的活动图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适用于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研究

一种基于角色网络模型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

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公务员的挑战与新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的市场预测分析研究

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研究

电子政务一卡通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3

电子政务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把政务实现电子化。具体来说,“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等一项项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卫的、有效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由于我国对于电子政务的接触较晚,因此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应用的较少,有些偏远地方甚至没有应用。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人事人员能够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处理一些新增在职参保人员,养老关系接续、停保,养老保险关系从外社保机构转入,从本社保机构转出的养老保险关系以及新增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等业务。

二、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的应用地位认识不足,其管理体系在地域间也存在在差异。

虽然国家的一些文件中提出了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但是没有明确“电子商务”的概念,更没有提出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的应用。因此,政府或机关对于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的应用缺乏系统化及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认识,对于如何实施及扩大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中的应用的认识差异很大,群众们更是不知道电子业务是什么东西。而且在一些地区电子政务虽然应用在了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但是其组织机构不健全,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信息处理体系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统一标准。

2.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存在重硬件建设、轻人员素质教育的问题

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的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中,机关往往重点加大对硬件资源的投入,而对人事人员的素质知识教育的投入比例普遍偏低。由于我国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较晚,我国的人事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一是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普遍较差,还有就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人事人员几乎不会使用计算机;二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三是对于电子政务方面的培训很少,无法满足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应用的需要。某些机关片面响应国家号召,加大硬件投入,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求。而这些工作人员的知识得不到充实和及时的更新,虽然国家电子政务应用得到了发展,但是在这些地方还显得相对落后。这就会形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人事人员的素质知识有限,即使有再高的配置到了他们手中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性能。

3.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存在“作秀”问题,并且业务死板不切实际

首先,目前国家重点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对其明确细化,加强对国家各个部门的电子化。一些地区片面相应国家政策,应付领导检查,虽然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投入了电子政务,但是其只是在做秀,表面看来他们是通过电子政务处理机关养老保险业务,但其实他们仍旧走以前的老路,这些硬件设施只是个摆设。其次,一些地区的机关在引进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的电子政务时,一切生搬硬套,看到别的地区在养老保险业务中的电子政务实行的特别好,就一切拿过来就用,也不去考察一下实行的条件,本来挺简单的流程,到了自己这个地区就变得流程复杂,办起事来不是托后腿就是办的不合适,这样就会使本来目的是简单化、明了化的电子政务养老保险业务变得死板、不和人意。

三、如何提高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的应用

1.加强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应用的地位认识,并对于电子政务体制进行统一化、规范化。

首先,我国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国家要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关注的服务需求也不相同,这就需要各地政务根据地区特点和发展现状做好电子政务的宣传和建设。加大对电子政务运行模式的宣传力度,让每个参保人员都切身感受到信息网络的便利,积极营销网络服务,不断向参保人员展示高新技术在养老保险业务中的应用。还应该通过丰富服务手段,将电话、手机、电视等多终端接入,为不能上网的人员提供了解信息、参与业务办理的途径。鼓励公众选用新的办理方式,使其切身感受到通过电子政务办理养老保险业务确实比传统程序要更方便、更快捷[3]。其次,对于电子政务体制在地区之间的差异,需要国家机关制定相应的体制,对各个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应用电子政务的部门进行调制,加强其通用性。另外,需要人事人员适时的对电子政务的一些体制进行更新,满足多个地区的需要,这样就保证了电子政务体制的同用性。

2.对于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中的应用,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还要加强人事人员的素质知识建设。

要发展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的应用,对于一些硬件建设是前提是基础,政府要加大对地区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投入。而对于人事人员不仅要具备政策业务水平,同时更要具备计算机的操作以及网络应用的技能。因此,要加强人事人员的素质教育,多进行一些培训,并对人事人员进行一些适时的考核。人事人员的知识也要得到适时的更新,对于一些陈旧迂腐的能舍就舍,毕竟时代正在变话,信息正在发展,时刻保证最新的信息和知识。这样电子政务在机关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中的应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4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建设,但是网络环境在理论上来说,是没有绝对的优质,只有相对较好,所以在多数时候,基础干部的网络工作环境是并不是很好,这就需要培养基础干部的信息安全意识。

2电子政务中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安全意识的培养

安全意识需要从基础开始培养的,因此对相关的基层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一般的电子政务的是一个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而且这些网站的后台都需要登录域名和密码,还有就是网站的信息等需要登录后台或者是需要用户名才可以,这些就存在入侵空间了,类似的还有很多,因此要对基层人员培养安全意识,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向基层人员讲解那些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并实时对这些基层进行抽查,避免他们进行危险操作。这些都是简单的从表面上解决问题,但这并不能根除所有的安全隐患,因此要提高安全性,还要从另外几个方向上解决根本的问题。

2.2规范操作方式

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是在理论上对基层人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培养,但是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上进行培养。这主要包括安全浏览,安全登录,安全。安全浏览主要是指日常工作在网页上的安全使用,要求在使用前进行杀毒处理,检查是否开启防火墙,不要在非官网上填写登录名等;安全登录是指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登录账号,主要操作为先检查网络环境是否安全,在进行防火墙设置,最重要的是在登录账号之前进行病毒查杀,在进行相关的内容,或信息浏览等,在做完所有的事项之后退出账号。这非常重要的一步,有很多基层人员做好了所有的事,但是最后忘了退出了,就导致账号信息的泄露,这也是很常见的基础错误,还有一种就是很多人喜欢保存登录号密码,这会在别人用你的电脑时,可以很轻松的登录进入相关页面,并进行违法操作等。

2.3提高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技术支持

很多时候不是电子政务的建设上的问题,而是后台的维护技术不足,再遇到病毒时,安全维护工具和防火墙技术不足,导致网站被病毒感染,使不法分子利用,从而获取民众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地方政府的失误。在防火墙的技术方面的突破,是需要政府进行招聘的高技术人员,进行防火墙技术升级,网站优化等技术方面的改善。

2.4加强相关人员的保密工作

有的地方政府会把很简单把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简简单单的交给一个网络公司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网站的第一设计者并不是政府人员,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毕竟网站设计过程存在的bug只有网站设计者最为清楚,如果网站设计者将这个网站的设计脚本泄露了,那么就给了那些不法分子利用的机会,可以通过网站设计的源代码来找出设计上的bug,借此来来寻找机会攻击网站,严重的会导致所有的信息泄露。因此为了杜绝这些事项的发生,地方政府在建设网站时,可以将网站设计的任务交给网络设计公司,但是同时也要和他们签订相应的协议,一是为防止他们泄露网站设计思路和源代码,二是在防止他们私自登录网站的后台。还有就是利用政府的网络技术人员对网站进行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网站设计,减少bug,以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3结语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5

政府管理创新为电子政务的开展提供可能性。一方面,政府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进行职能转变、深化机构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加速政府管理的创新,缩小民众与政府的距离,使政府能更快、更真实的了解民意,解决民需;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必备条件。在多样化与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也随之增多。传统的改革方法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改革大计,而通过电子政务,可以极大缩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既可以尽量避免由传统管理带来的政府内部不正之风,也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

二、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电子政务在西方起步较早,像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网络服务和电子政务方面有很高的成熟度。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办公自动化,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通过推进政务信息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质量和创新效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正处在发展与完善阶段,但就目前的发展与应用状况,还是为我国政府的管理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一)各级政府建立门户网站,实现了与民众的信息资源共享

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建立政府网站,在网上政府的即时政策与管理的相关事宜,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了解政府最近在做什么,颁布了哪些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再根据自己的需求为政府提供意见和建议。政府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更好的把握民之所想,进而促进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二)电子政务精简了政府管理程序

传统的政府管理下,管理事宜从提交到审批再到公布,涉及层级过多,且存在职能交叉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无法审批问题、递交文件过程中的路程和时间的耗费问题,直至公布,文件可能已经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了。但通过电子政务,申请人将文件通过网络交予领导,需要审阅的领导与涉及到的部门领导只要通过网落就能完成审批过程。

(三)电子政务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提升了政府监管能力

政府将电子政务引进政府管理,能够过滤政府内部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电子政务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快速和大规模的远程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跨地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及时响应,大大增强监管者的核对监管能力。

三、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不足与完善

电子政务的开展为推动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阳光型政府、敏捷型政府的转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经验少,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电子政务的开展受传统政府管理理念的严重制约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以封闭停滞的小农经济为根基,以封建官僚为载体,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其基本特征是政治与行政一体化、行政伦理道德化、行政人格化和权威化。在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普及的当代社会,这种传统理念直接影响政府及社会对电子政务理念的理解与接受,而这种理念又不会立即消除,因此,电子政务在我国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开展过程必然受到严重阻碍。

(二)电子政务专项资金供给易出现问题

电子政务的开展需要软件、硬件设备以及高级的技术人员等,政府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更新设备和维护系统运行,保证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电子政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在重视程度上较其他传统政府职能小,政府可能因资金巨大终止电子政务的运行。这不仅会造成之前投入的大量浪费,还阻碍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发展。

(三)电子政务服务性差

这主要体现在政府网站的建设与实用性上。首先,我国各级政府基本建立门户网站,公布了相关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政府网站缺少能切实为民众服务的项目,一些涉及民生的服务项目如出国留学的申请、营业执照的办理等,依然需要在相关机构部门办理。再次,有些政府门户网站的网页更新不及时,内容老旧。最后,网站的建设缺乏回应性。普通的民众的参与权很难通过网站实现。

(四)电子政务缺少标准的体系,易出现政府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之所以发展慢,见效小,很大原因在于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细致全面的运行体系。另外,一个完备的体系尚存在漏洞,像我国还没有形成体系的电子政务更易出现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务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被黑客攻击,窃取政府中的重要文件,甚至窃取政府权限进行不法行为,对政府管理及政府自身造成严重影响。

(五)缺少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及监管机制

电子政务做的好坏与否,对政府管理创新有无影响,影响多大,这都没有一个专门的评价部门给出答案,也没有专门的机构监督各政府网站的建设,电子政务进展状况。这样一方面会造成政府网站形同虚设,还会使各级领导尤其是地方政府更加不重视电子政务。

四、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完善建议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势必带来一场大的政府管理的大变革。尽管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任何一项新事物被完全接受之前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变传统政府管理观念,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政府CRM”的管理理念。所谓“政府CRM”,就是指开展电子政务要以客户(企业、公众)为中心,通过拓展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为其他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改善政府在企业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这与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是相契合的,目前我国也已将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变管制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领导应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开展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作用,领导者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下属和公众的参与和配合程度,这需要领导者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高度重视理念的转变。理念是抽象的,无法用具体的数据对其进行评估和监督。需要各级领导真正做到从思想上认同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对此可以采取的硬手段就是思想教育,由上级的领导带动下级领导,逐级作为思想教育课的讲师,保证领导从观念上不仅实现自我转变,还能积极引导他人。第二,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开展的资金投入问题。在政府管理事务中,电子政务的开展是一项较为持续发展且影响深远的事务,它对政府管理创新的作用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为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保证其资金投入。

(二)改进政府网站建设

在保留原有信息共享的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网络服务通道的建设,网络服务通道就是把人们日常需要到政府机构办理的事务流程进行编程,呈现到政府网站,只要点击所需办理事务,即可足不出户得到所需服务。

(三)实现全民参与电子政务,消除公众与政府间的鸿沟

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事务中运行不畅,政府有很大责任,另外,公民的参与度也对其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大力宣传电子政务带来的巨大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加大地区网络建设的投入,实现全民网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消除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鸿沟、网络鸿沟,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实现双赢。

(四)加强电子政务的监管,推行责任制

目前,我国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通常依据既定的指标从上到下进行评价,但这项评价收效甚微。要想推动电子政务的开展,一方面,政府应结合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机构,找出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于电子政务开展不利的部门,予以相应的责任追究。

(五)重视教育,尤其是专业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6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环境是伴随着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政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很多学者在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进行界定时通常都会参考国际上其他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的经验,从立法和实践层面加以总结和概括。有的学者以信息安全为背景,将电子政务领域有关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划分为信息安全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信息安全执行的客体环境、各类计算机和网络犯罪活动以及网络信息预警和干预体系等。有的学者则以电子政务为基础,将涉及到信息安全内容的法律环境加以划分,包括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适用、计算机设备硬件的适用、网络环境的威胁和污染、计算机操作者权利和义务的法律适用等。事实上,不管是以信息安全为背景分析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还是以法律框架来划分信息安全的构成体系,都需要合理地界定信息安全的电子政务适用范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也逐步加大了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保障的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即标志着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已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法律,如为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于1994年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为了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管理,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为了保障公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尽管如此,我国目前仍缺少针对信息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各种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都散落见于各地各类的条例和办法之中。因各地情况和出台的政策不同,加上历史沿革的原因,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的现象,导致多头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的效力不高,涉及内容分散,缺少顶层设计。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大部分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各地区制定的管理条例和规范,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和技术领域,较为零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框架和体系。虽然各地都在积极、努力地建设辖区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全标准不统一,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的程度不尽相同。由于各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因而导致了标准混乱的现象。虽然很多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些根据当时标准制定的法律法规也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公正性,这既不利于公众共享和获取信息,也不利于跨部门和跨地区的信息互通,由此产生了“信息孤岛”现象。G2G,G2B,G2C的活动缺乏统一的纲领性指导意见,管理制度、服务体系、后期保障等都缺乏较为明晰的内容,由此衍生出的权属问题和层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

⒉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政策执行过程缺乏监督,约束力不强,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

焦点访谈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深圳市一位老人想为自己一套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房子办理房产证,寻求帮助多次未果,后来深圳市政府在市民中心、公安局、国土局等办事大厅里安装了电子监察系统,这套系统的镜头能够360度旋转,声频跟踪。通过安装的监察设备,监察人员在确定没有争议后,为老人办理了房产证。对此,时任江苏省苏州市监察局副局长的吴亮坦言,能够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发现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516个行政审批项目,14000余件的办案量不可能完全依靠电子设备进行监督和保障。因此,信息安全监察系统建设是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的前提,只有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梳理,明确相关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才能构建起高效的监督机制。

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主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国家安全部、国家公安部、国家保密局等等。但在实践中,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与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并没有形成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因此很难发挥协调作用。由于各职能部门依据的法律法规有所不同,因此,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就会产生管辖冲突、权限冲突,不仅造成了法律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执法效果。尤其是关于信息安全的案例,往往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国防信息安全、公民信息安全、财产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等。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综合性的信息安全基本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领域管辖上的空白。

三、优化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的对策

⒈在立法层面,营造有利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环境。

首先,要提高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重要性的认识,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是为了适应现代电子政务蓬勃发展的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保障和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其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需要与时俱进。要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步骤、有序地加以推进,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领域的统领性法律,以达到立法原则的统一、信息安全标准的一致。再次,要明确“安全”的内容,厘清信息安全参与者包括信息服务提供者、接受信息服务者以及其他信息服务参与者的权限,制定信息安全立法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⒉完善监督体系,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比如《保密法》、《档案法》、《侵权行为法》、《信息公开法》等。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践中要实现信息共享。为了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和法制建设相互促进,用健全的法律环境辅助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服务安全、信用测评与管理以及政府监控测评体系等手段加以规范,用“电子”手段处理“政务”。

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改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环境建设不仅需要有统一的纲领性文件加以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更需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因此,必须提高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重要性的认识,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共享与合作,让“信息孤岛”逐渐成为信息沟通的“自由大陆”,用“多对一”、“一对一”的方式取代“一对多”的传统办事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四、结语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7

我国基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时期。在一定时期内,传统的管理模式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传统模式只要是利用领导者和模范的带头作用,做发动和影响更多员工投入到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去,其中领导是脑力劳动者的同时也是体力劳动者,让领导的给个人精力和体力都受到了严重的压力,让领导在改革创新企业的组织体制的时间很少,对企业发展的持续能力产生了严重的干扰,同时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被忽略了,员工的工作依赖于领导,对工作效率产生了极大的制约。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各个行业将更加深入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分工中,传统的管理模式渐渐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模式,不能更换的引导企业的创新和发证,为了顺应二十一世纪的发展需要,更换的迎接未来的竞争和挑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把电子政务引入的管理中,推进企业的科学管理。

二、地质行业电子政务使用的好处

电子政务是一套就兼企业信息门户、工作流管理、协同应用、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议管理、计划管理等功能的协同工作平台,电子政务的前台展示可以给用户一个统一而个性化的门户,后台进行数据和业务的整合,用户能够通过这个综合门户访问后台不同的应用系统信息,各个单位也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得到所需用的信息。电子政务系统能够帮助地质行业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员工的协同能力,强化领导的监控管理等等,具体的说,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有:

(一)信息和通信的平台

电子系统能够建立单位内部的邮件系统,让单位内部的信息和通信能够更加的快捷和通畅。同时在单位内部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和交流的场所,让内部的新闻简报,规章制度,技术教育,公告事项,专家技能,工作经验等能够有效的、迅速的在企业内部员工中间得以传播,让员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比如现在企业中使用的MIS系统和ERP系、财务系统等储存杂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数据,并对企业的经营运作骑着关键性作用的系统,这个平台可以让员工更加有效获取处理信息,提供企业的反应速度。

(二)实现了办公流程的自动化

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电子技术的手段来提高办公效率,从而达到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处理的过程。他利用了Internet/Intranet技术、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基于工作流的基本概念等,让企业内部人员能够后更加方便快捷的共享信息,让协同工作更加的高效,增强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办公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改变过去的低效、复杂的手工流转办公方式,实现全方位的、迅速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自动化办公系统带给了我们传统的办公方式极大的冲击,从工作做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到生产方式,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现在一个企业是否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的实现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办公自动化系统从最初的大规模采用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作为标准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现在的拥有档案管理、文档管理、会议管理、电子印章管理、公文流转、合同短息、服务管理等诸多功能的网络和计算机为标志,实现了无纸办公,提供了办公效率,不能在整天拿着文件、单据各部门到处跑来跑去,等待审批、签字、盖章等。同时在文件管理上,能够让各种文档按权限进行保存、使用和共享,并由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对办公方式的改变和效率的提供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辅助办公功能

辅助办公功能牵涉的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会议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图书管理、车辆管理等和我们日常事务性办公密切相关的内容,电子政务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些辅助办公自动化。

(四)节约企业办公费用支出

电子政务的使用能够改变传统的纸质办公方式,而利用快速且廉价的网络传递手段,发挥各种共享的信息资源来细条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减少了其中的很多工作环节,提高了办公效率,兼传统的纸张填写过程电子化,实现无纸办公,在办公费用上能够得到极大的节省。比如每月的行业内的各种文件用纸、各种报表,每月的打印纸张费用都能够大量的节约,还有电脑和打印机等的耗材和消耗维护费用,以及人力资源的节约等等。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突出特点是电子政务发展区域不平衡,对于个别地区来说,电子政务建设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给出的任务和工作,甚至有的把电子政务建设成了一个新闻的窗口,完全背离了为人们服务的目标;其次,对于整体而言,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内容的丰富程度略显不足,比如香港地区的电子政务提供了近4万项的服务项目,而在国内,就是经济最发达的身份提供的电子政务服务也不过千种。面对这一系列情况,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 电子政务规范化、制度化

随着我国关于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文件的推出,电子政务的建设将会不断的规范化。按照国家建设电子政务的有关要求和规定,不断进行电子政务服务内容的不断完善,形成一个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电子政务建设将会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领导进一步的重视,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将会不断完善,服务不规范的现象也将有所改观。

(二) 电子政务的内容更加丰富化、人性化

在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中,电子政务的内容会风景的丰富化和人性化,服务的针对性也会变得更加的强。随着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展开,现在已深入人心,各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已经逐渐克服了应付事、简单化的现象,同早期电子政务相比,我国电子政务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增加,在个别地区,还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性服务栏目。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4年,电子政务的服务和用户的要求相差很大。到2009年,随着电子政务内容的丰富程度不断增加,服务越来越人性化,用户的满意程度也不断增加。可见电子政务的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所有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还会不断增强电子政务内容的丰富性和,服务的人性化。

(三)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我国电子政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思路已经逐渐明朗化了,就是电子政务建设要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这也是电子政务的发展的动力。根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对电子政务的反馈意见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各个地区参照用户的有益建议,做出了及时的增添和修改。而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也将继续以用户的需求不断做出改进。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8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CSSCI既是重要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查询工具,又是主要的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期刊的工具[4]。2012-2013年,CSSCI数据库拟收录的学术期刊共25大类,计535种。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为基础,检索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学术文章,以此为样本,系统地分析国内电子政务的发文情况,为深入探讨国内电子政务的研究动态提供支持。在CSSCI数据库的检索过程中,将年限定位于1998-2011年(不包括CSSCI扩展版),关键词定位于“电子政务”,共检索出952篇文献。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布拉德福定律分析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用洛卡特定律研究论文的作者分布,用普赖斯定律搜索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结果分析

一定时间内发表学术文章的数量可以有效衡量该学科当时的研究状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98-2011年,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学者共发表952篇论文。其中,1998-2000年间有关电子政务的文章未被CSSCI收录。CSSCI数据库显示:国内最早关于电子政务的研究是2001年,2001-2011年间,年发文量从2001年的2篇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28篇,2008-2011年间,电子政务研究的年发文数则处于逐年下降状态,2011年仅有37篇学术文章。图1给出了我国1998-2011年电子政务领域发文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我国电子政务研究从2001年开始起步;2001-2003年发展迅速;到了2004-2008年,年发文量的百分比都保持在11%以上的水平,说明电子政务研究进入成熟时期;2009年以后,研究热度开始减退,呈现衰退趋势。其中,发文数量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为2001-2002年,期间论文数量增加了24倍,这可能与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2年提出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密切有关[5]。

论文被引次数的多少可以反映出其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的高低,论文的被引次数越高,通常认为论文的学术质量越高[6]。在本次检索出的论文中,有12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达到20次以上。图2按照被引次数的高低列出了论文的被引情况。如图2所示,《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一文的被引次数最高,达到了49次,说明这篇文章在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是比较高的。对图2列出的12篇高频被引论文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趋势。

研究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期刊分布情况,有利于分析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文献来源[7]。在被CSSCI(2012-2013)收录的25大类学术期刊中,本次检索到的952篇中包括在CSSCI数据库2012-2013拟收录的学术期刊的文献760篇,分布在15大类期刊中。通过数据统计发现,1998-2011年间,有关电子政务领域研究的高水平论文中,发文量在100篇以上的只有《情报杂志》,占发文总量的12.18%。表1按各类期刊的载文量列出了发文数量较多的前20位期刊。运用布拉德福定律[8]对表2所列期刊已发电子政务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前5种期刊的发文之和占总发文量的36%,说明这5种期刊可视为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表1所列20种期刊中,有13种属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类,另外,有5种属于管理学领域,2种属于政治学领域,说明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研究的高水平文章主要集中在这三类期刊上。

论文的著者状况与学科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对论文的作者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9]。据统计,952篇论文中,除了7篇论文作者信息无法查询外,剩余的945篇论文中共有1131位作者(包括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每人平均1.19篇,作者分布较为分散。根据洛卡特定律可知,所著论文为一篇的作者在全部作者中所占比例应为60%[10],而本次统计的结果为78.96%,高于洛卡特定律的参考值。这说明大多数学者关于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连续性不够,电子政务领域缺乏系统化的研究。图3为按发文数量列出论文的作者分布。根据普赖斯定律可知,核心作者中最低产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M与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文数量Nmax之间的关系为:M=0.749×Nmax[11]。由表4可得,Nmax=22,故M≈3.513,因此,在1998-2011年间,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为发文量≥4篇的作者。根据图3数据且经过处理后可知,核心作者共有52人,占到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作者总数的4.60%。图4列出了发文量超过5篇的前20位作者。

检索出的952篇论文共分布在302个机构中,论文篇数在30篇以上的共有4个机构,分别为武汉大学、湘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总数所占百分比为6.72%。其次,湘潭大学的发文量也达到57篇之多。图5列出了论文篇数在15篇及以上的高产机构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论文分布的前15个单位均为高等院校,说明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高质量论文大多出自高等院校。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15个高产机构中,大多数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武汉大学和湘潭大学的发文量远远高于其他机构的发文量。

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便是科学合作。以下从作者层面和机构层面分析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研究合作情况。作者合作情况研究科学合作的两个指标是合作度和合作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合作度=作者总数/论文总数,合作率=合作论文数/论文总数×100%[11]。根据合作度和合作率的高低,可以了解到电子政务研究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程度[10]。图6按照年份顺序列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合作度以及合作率的变化情况。由表2和图6可见,2001-2011年,我国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总合作率为53.26%,作者之间的合作主要是2人合著,且最多的合作作者数为6人。此外,11年间的总合作度也达到了1.74人/篇。由作者一人独立完成的论文数达到439篇,占到发文总量的46.11%,这在反映国内电子政务领域研究的难度可能较低的同时,也反映出学者的独立研究水平较高。机构合作情况研究跨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可以揭示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深度及其学科交叉情况。在检索出的952篇论文中,排除无法查询机构信息的21篇论文外,剩余的931篇论文中有776篇由一个机构完成,所占百分比为81.51%;145篇论文由两家机构共同完成,所占百分比为15.23%;10篇由3家机构合作完成,占1.05%。表3列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具体机构合作情况。机构之间的合作率仅为16.28%,而由一个机构独立完成的论文占了绝大部分,这说明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机构间合作程度仍较低,各电子政务研究机构间需加强进一步合作,以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研究更深入的发展。#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