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论文范例

病理学论文

病理学论文范文1

1.1实验教学条件

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场地均不足,带教教师亦不足,常常是一名教师带教50名左右的学生。课程所需观察的大体标本摆放在授课教室内,缺乏系统性和联系性。学生使用的显微镜较陈旧,容易压坏切片,因需要赔偿,部分学生不愿使用。

1.2实验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以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由教师准备考核的标本和切片,并对其编号。学生以抽签的方式抽取标本和切片,回答其病理变化。考核结果有较大随机性,不能对学生的整体实践技能水平进行评价。

二、课程改革后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

2.1课改理念及课改方案

课程改革应顺应科学发展的趋势,由单科教学向复合型教学模式转化;倡导多重思维方式,由单纯横向教学内容分类向纵横交叉分类模式转化;及时反映学科进展和新生病种,由教学内容长期不变向及时反映新病种、新进展的模式转化。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的病理学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订病理学实验教学计划、考核大纲及实训指导,合理安排实验课课时、内容及考核标准。应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实施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性,降低学习难度。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三性”实验),即教学设计从医学生培养的整体考虑进行课程设置,不必强调本课程的独立性。

2.2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实现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达到1:1,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操作教学中,合理运用并加强巩固。增设“三性”实验,使其占实验总课时的1/2。遵循能力递进的教育教学规律,病理学课程设置的实践训练项目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创新性实验四大类。

2.2.1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技能并深化巩固理论知识,包括:显微镜的操作及使用;标本及切片的观察方法;识别并描述基本病理变化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变特点;动物疾病模型复制、实验前后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客观记录实验数据,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综合性实验:临床资料和标本切片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能让学生成功搭建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分析疾病,明确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建立形态结构与机能代谢、正常与异常、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间的有机联系,使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2.3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以临床综合病例讨论为主体,选取真实的临床病例进行PBL教学,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让学生在工作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学习、讨论评价,制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勇于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专业核心能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对接岗位需要。

2.2.4研究创新性实验:开设研究创新性实验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整合选取,由学生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分小组搜集信息、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并形成报告。整个实验过程均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协助指导完成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以综合性实验“高血压的病理与临床诊断”为例,教师采用小班授课,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6人,实验教学实施情况如下。

2.3.1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本实验教学目标(包括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制作本实验教学课件,准备相关标本和切片,精心准备高血压病的临床病例资料,提出引导性问题,提前下发资料到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源,准备相关资料,提前预习。

2.3.2课堂实施:首先,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旧课的复习掌握情况及对新课的预习情况。其次,在提供的原病例资料的基础上补充高血压病的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学生分组观察标本和切片,分析资料,展开讨论,资料可共享。每组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病理变化和临床资料,分析得出结果,并形成报告。再次,每组派出两名代表进行汇报,说出思维方式、学习过程、组员的学习表现及遇到的困难,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质疑和补充。最后,由教师对每组汇报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分析点评,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对学生有分歧的地方进行统一讲解。

2.3.3课后反思补充:在课程实施后,教师通过反思可发现教学设计、教学资料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补充和更改,使教学过程逐步完善。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操作的同时,学会合理搜集、利用学习资料,调整思维,体验独立思考与协作学习的不同与关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

2.4.1多媒体、网络设备:逐步完善了数字化资源建设,包括连接互联网的多媒体实验室、职教新干线的网络教学平台等。课前,教师通过网络下发预习资料,学生在网上搜集查询,做好课前预习;课中,采用实物、切片、视频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繁杂、枯燥、抽象的病理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课后,教师上传教学课件,布置、批改课后作业,答疑辅导。

2.4.2显微互动及机能互动教室:所有实验室配备的显微互动系统都将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等连接,在师生共享清晰图像的同时,还可利用语音、文字、图像互相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直观而有效;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迅速而有效地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图像处理和保存功能,在学生遇到知识难点、疑点时能够方便快捷地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3标本、切片及病案:我院人体生命科学馆长期开放,供课堂教学及课后学生自学使用,展示了上千个人体解剖标本和病理学标本,观察正常与异常标本,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的观察模式。同时,也增加了切片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能够满足每位学生的正常使用及耗损。对临床病案和尸检资料加以整理和修改,以便在实验教学中应用,使实验教学更贴近临床,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2.5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是评价实验效果的重要举措。改革后的实验考核方式包括了3个方面: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占20%),要求步骤清楚,操作规范,妥善保管;病变的观察描述及临床分析能力(占60%),要求切片、标本观察方法正确,病变描述准确,能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疾病,诊断依据充分,诊断正确;实验报告书写(占20%),要求格式规范,结果真实,思维连贯,论据充分,页面整洁美观。改革后的实验考核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可针对学生欠缺的方面进行强调和改进。

三、总结

病理学论文范文2

1.1调查对象

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34人)采用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模式授课,相同教师带教的2班(29人)用传统显微观察教学模式授课。

1.2问卷、考试及成绩分析。

所有班级理论与实验切片考试题目均一样,理论考试部分总分80分,实习切片考试总分40分,习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由实验室老师帮助放置考试切片。另外,随机抽取100个样本,从是否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是否支持本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书面问卷。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试卷难度与可信度

通过对本年级参加考试的63个随机样本计算可知,理论试卷平均分是64.4,标准差是9.0,难度指数是0.75,阿尔法信度为0.70。实验考试试卷情况:平均分是32.4,标准差为4.13,难度是0.75,阿尔法信度为0.75,克朗巴哈系数为0.81,这反映实验习题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信度较高。切片习题的难度适中,有利于了解学生对病理实验课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程度。

2.2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评价

问卷调查显示,91%被调查同学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87%的被调查同学认为显微数码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88%被调查同学表示喜欢显微数字切片技术,93%被调查同学赞同使用这种教学系统,90%被调查同学认为此模式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同时,对尝试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及同学进行调研,大部分被访谈者支持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认为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好,更容易讲解清楚教学内容;学生认为听课效果比普通教学模式好很多,图像也能看得更清晰,教师的讲解也能听得更清楚。

2.3阶段考试成绩

数码显微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无论理论成绩还是实习成绩都比传统教学模式下显著性高,显示使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对理论知识学校的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实验学习效率,成绩的对比肯定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推而广之,在其他形态学课程也应该具有相同效果。

病理学论文范文3

1、药物治疗

1.1初始用药。

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因而选择的药物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统一用一种药,应采取个体治疗为主要方式。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学会认为初始药的使用顺序应该为:利尿剂、β?阻滞剂、ACEI、CCB、α?阻滞剂。然而,有些机构却认为有所不同。如: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认为:如果患者的药物治疗没有其他症状,首选利尿剂或β阻滞剂,这是由于许多的临床治疗说明利尿剂或β阻滞剂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发病率甚至死亡率。如果患者病情对这两种药物没有反应或者效果不明显,然后再使用ACEI、CCB、α?阻滞剂。

1.2长效药物

在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学会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提出长效制剂为1次/d,这样的好处在于其简便,一次治疗药物作用的时间长,还能够有效的对靶器官进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避免患者因为服用短期药物而出现漏服,导致患者病情复发或者加重而导致心血管性猝死的现象发生。

1.3小剂量联合用药

一般情况下小剂量是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式,防止患者对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于单一用药有反应,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样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用来治疗,导致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病情的治疗尤为重要,如果心理健康患者就能够及早的康复。因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过饱饮食、便秘、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焦虑、忧郁、偏执、孤独、情绪消沉等,在这些情况下会导致身体内的茶酚胺增多,从而出现血压升高,导致病情的恶化。所以,良好的心理对于患者来说很重要,因为平稳的情绪能防止血压的升高。在医生这方面来说,要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对于病情或其他方面的焦虑、烦恼等情绪。也可以对患者的家属说明高血压发生的一些诱因,让他们学会如何调节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紧张关系而导致患者病情的复发。患者通过了解高血压诱发的原因,可以有效的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同时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最终能够有效的康复。

2、2健康知识指导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指导不仅包括病情的处理、服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还应该有高血压病诱因,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高血压病的诱因、注意事项、突发情况的治理等,可以帮助他们有效的建立高血压病的知识体系,让其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对于高血压病的危害,建立起预防的意识。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2、3合理饮食

饮食是另一个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上应以清淡、低脂肪、易消化、低热量的食物为主,保持少食多餐的习惯。在饮食的结构上以高纤维为主,即谷物和粗粮,如:多食粗纤维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芹菜、山楂、苹果、大米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鲜蔬菜、水果。食盐的摄入量过多也可使血压升高,饱餐与甜食易导致人体变胖,肥胖促进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中,要保证食物具有充分的热量、脂肪和必需的钙、铁、锌,但不宜过量。适宜吃含蛋白质高的物品,如豆类及豆制产品、蛋清、牛肉、羊肉、猪的瘦肉、鱼类、鸡等;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还可以防止便秘。合理的饮食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又可以控制肥胖,是高血压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保护措施。

2、4运动作息护理

适宜的运动对于高血压病很有疗效,应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步、跳舞等。因为强度大的运动方式可以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加速,导致血压的升高,最终导致病情的复发。运动方式根据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强度和方式也有不同。比如:肥胖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加大运动的强度,这样可以防止突然运动后导致的血压升高而出现的意外。还有,运动中应该有同伴,这样当突发事件发生可以有人照顾。最后,在生活起居方面,因为清晨身体内的交感神经十分的活跃,导致血压搏动较大,所以患者可以在起床前躺一会,适当的参加家务活动,指导其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睡眠时间要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合理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同时也可以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应选择适当的项目,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而要量力而行。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健康状况、年龄以及个人的爱好来决定运动量。

病理学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共73名为教学对象。其中预防医学专业46名,统计学专业27名,此前基础课程考试成绩表明2个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一致;男生31名,女生42名。男女各按学号排序后,按性别比每3~4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各组均至少有1名男生),共19组。其中,预防专业12组(其中两组为3名),统计学专业7组(其中一组为3名)。

1.2方法

1.2.1文献案例选择

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涉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因此,在文献选择上,应针对实验教学章节选取相应的且设计较为完善的科研文献。科研文献应能充分反映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作者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选取了1~2篇文献以进行讨论分析。

1.2.2教学实践过程

主要包括案例准备阶段、课堂讨论及课后学习阶段、教学总结3个环节。

1.2.2.1案例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目标,选择合适的科研文献并设计课题讨论的问题。在讨论问题的选择上,既要体现课程内容与整个课题设计的宏观联系,也要展现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且主观问题与客观问题并存。

1.2.2.2课堂讨论及课后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学生按学号每3~4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并选取1名组长主持。学生根据理论课的知识,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做出解答,并进行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记录讨论内容并报告讨论结果。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并发言的积极性,可将学生讨论时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课题讨论结束后,要求每名学生参照文献内容,自行设计类似的研究课题1项,要求提供研究背景、具体实施方案及预期结果。

1.2.2.3教学总结

总评每名学生均需以作业形式报告问题结果。任课教师首先就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1.2.2.4教学备案实例

首先就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主要章节进行了文献选择并确定讨论问题,如针对“病例对照研究”,作者选取了文献《饮茶与肺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再如“队列研究”作者选取了文献《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婴幼儿健康较远期影响的队列研究》进行了分析讨论。在问题设计上,以“病例对照研究”为例,针对文献内容,作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解答并讨论:(1)本研究采取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具体类型,这种设计有何好处。(2)文中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值如何得出,写出计算过程,并指明其意义。(3)本研究可能存在哪些偏倚,作者采取何种方法以控制偏倚,你觉得还能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偏倚。(4)请指出本研究的实际意义。(5)自己选题,设计类似的研究课题,简要描述该课题的背景、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及意义。其他章节内容采取同样设计。

1.2.3教学效果评估

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参加案例的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兴趣满意度、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学习效果3个方面进行调研,并收集反馈意见。“是否提高”指文献案例教学后相对教学前包括流行病学理论课教学的相关指标是否有所提高。

2结果

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共73名,发放问卷73份,回收问卷73份,均为有效问卷,应答率及合格率均为100.0%。调查结果显示,82.2%(60/73)的学生表示流行病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了;95.9%(70/73)的学生认为对流行病学的关注度增加,且93.2%(68/73)的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兴趣度有所提高。在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方面,97.3%(71/73)的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示满意,其中65.8%(48/73)的学生表示十分满意。在文献检索和阅读方面,73名学生中有7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检索,平均检索次数为(15.0±3.5)次;71名学生主动阅读了相关文献,平均阅读数为(7.0±1.5)篇。此外,73名学生中分别有65名和66名学生表示文献检索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提升。在教学效果方面,95.9%(70/73)的学生认为文献案例教学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100.0%(73/73)的学生表示知识面获得拓宽;94.5%(69/73)的学生认为其自学能力提高;94.5%(69/73)的学生表示其口头表达能力提高;98.6%(72/73)的学生认为其协作互助能力提高。此外,在对案例教学的意见上,多数学生表示希望教学教师更多参与问题讨论,部分学生提议设定幻灯片展示环节,供小组报告讨论结果。

3讨论

文献案例教学法是以对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我学习的一种手段,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通过教材及其他辅助手段学习。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亦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科研文献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有其天然的优势。(1)完整性。科研文献是一项科研工作的结晶,包括课题的设计、实施、结果以及结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所学知识重复研究者的结果,也可体会作者在研究设计中选用方法的目的性以及优缺点。(2)故事性。一个研究便是一个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作者在“队列研究”教学时选取的文献《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婴幼儿健康较远期影响的队列研究》,学生普遍对该内容感兴趣,并就当前一些热门健康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3)问题性。科研工作是一门复杂的工作,任何研究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文献案例不仅可以探讨作者为避免研究错误如偏倚所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由学生自我思考,发散思维,指出文献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4)真实性。文献案例是真实的科研事件,是科研工作这实际工作的结晶。本科学生对科研充满一定的好奇性,选用文献能让其真实感受到科研工作的设计、实施,而针对文献内容,模拟设计科研课题更是有助于培养其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强调师生互动,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及探索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人想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作者体会到以文献为材料的案例教学法十分适用于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课程中,学生普遍表示其对流行病学的兴趣度和满意度增加,加深了对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应用中的认识,切实地体会到流行病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而在文献检索和阅读学习上面,多数学生都亲身进行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从文献资料吸取知识的能力,且可拓展流行病学的知识面,大部分学生也都表示其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的能力获得了提高以及知识面获得了拓展。此外,文献案例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其各项能力获得提升,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自我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协作互助能力。

4结语

病理学论文范文5

《病理生理学》涉及基础和临床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难教”、“难学”、“难考”的课程。目前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目前《病理生理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框架一直保持20年前甚至25年前的状态,长期以来并没有太大变化,明显滞后于我国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医学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2)长久以来,病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为主,忽略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在教学过程中长期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极易形成依赖性的思维方式,使之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失去学习此课程的兴趣及动力;(4)缺乏实践、互动环节,造成理论与临床实际脱节等。为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培养目标,教研组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2调整培养方案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国重点医学院校本科培养计划中,一般将本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因为这学期的学生刚刚学习完医学基础课程,如本门课所要用到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对这些的基础知识仍较熟悉,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相对容易;另外主讲教师可以减少在讲授过程中对以上所学知识的回顾,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这样的安排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个时期学生还未接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对具体疾病及其相关知识非常陌生,甚至一无所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困难,很多知识点不能理解,这也是学生感觉《病理生理学》非常难学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在培养计划制定上进行了创新性变化: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起将《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经过3年教学实践,通过随机对临床医学专业570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学生表示在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同时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理解本课程中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发病机制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并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认识到了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然,对培养计划的调整是适应该课程特点、符合学生认识及学习规律的,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内容

3.1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有机融合

由于《病理生理学》涉及内容多、纵向内容深、外延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突出和强调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与融合,这样可使各课程之间不再是离散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对各专业课学习的整体框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不同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病理生理学》在临床上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明确地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授课教师也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更容易带着问题来理解本课程,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

3.2与临床专业知识密切联系

《病理生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单纯依靠60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是无法全面讲解所有基本病理过程的,更无法要求所有学生完全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病例密切结合起来:尽量做到每个基本病理过程的讲授过程是与临床病例分析同步的,每个系统病理教学过程是与病例讨论同时进行的,让学生感到知识点不再枯燥难懂,而是愿意跟着授课教师一起分析每一个临床病例,从临床病例中学习本课程的知识点,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方法探索

4.1PBL教学法的应用

临床医学生今后从事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职业,更加要求对其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培养,因此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这也是当今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是非常被动的学习模式,记笔记、看笔记、背笔记是传统医学生的学习三部曲。但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所以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落伍。需要结合《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特点,对于基本概念和机制的学习以老师引导为主,但也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从问题中学习知识。PBL教学法是较为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从本质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引导学生以《病理生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围绕临床病例应用所学理论展开对病例的讨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自发学习转化为自觉学习,最终具备终身自觉学习的能力,为生存和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实践结果表明,PBL教学法不仅转变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较好的根基,这种教学方法也获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同。

4.2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病理学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动态血糖检测的300例老年T2DM患者。T2DM诊断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300例患者中男223例,女77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29±10.22)岁;病程6~27年,平均病程(17.07±8.94)年;体质量指数(BMI):23.4~27.5kg/m2,平均(24.8±2.83)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8.4%,平均(7.09±1.23)%。共有160例患者存在血糖波动异常。分析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相关影响因素,对160例血糖波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测方法

1.2.1动态血糖监测(CGM)

所有入选的300例老年T2DM患者均进行CGM(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仪)。动态血糖监测仪每10秒接受一次信号,每5分钟存储一个平均值,每天记录288个血糖测定值。共佩戴72h,72h后进行数据分析。

1.2.2血糖波动幅度指标

①血糖标准差(SDBG):动态血糖监测获得血糖值的标准差。②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当血糖波动幅度大于SDBG为一次有效波动,此次波动的峰值与谷值的差值为波动幅度;所有波动幅度的平均值为MAGE。

1.2.3血糖波动幅度评价标准

参照2011年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血糖波动正常范围为:SDBG<1.4mmol/L和MAGE<3.9mmol/L;SDBG≥1.4mmol/L和MAGE≥3.9mmol/L作为异常血糖波动。

1.3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周期为1个月,具体如下。

1.3.1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①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增强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告知患者遵医行为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使其认识到遵医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向患者详细讲解各种降糖药物的保存、使用方法、低血糖等副作用表现及处理方法;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方案;④出院前向患者讲解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及血糖正常范围,告知来院复查时间;⑤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强化以上健康教育内容。

1.3.2心理干预

①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原因,给予合理的解释,解除患者心理压力,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糖尿病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一般是由于对疾病认知的不足造成,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告知其治疗方案、效果评价方法及治疗进展等,缓解其因对疾病的未知而造成的恐惧心态。③糖尿病患者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应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帮助其面对现实,接受疾病的挑战,积极配合治疗;④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使其配合医护人员,鼓励患者战胜疾病,配合治疗。

1.3.3工娱疗法

活动内容一般包括手工艺劳动、文娱活动、体力劳动等,应由医务人员按病情选择进行。

1.3.4放松疗法

又称为松弛疗法,首先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最初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掌握后自主进行放松练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比较

300例老年T2DM患者中,共有160例患者存在血糖波动异常。女性和男性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分别为71.43%、47.09%,女性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0.05);不同年龄和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7,P>0.05);病程<10年、10~20年和≥20年患者的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分别为(26.67%VS50.0%VS78.13%),病程≥20年患者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最高,病程10~20年患者次之,病程<10年最低(χ2=4.874,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和≥7.0%患者的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分别为40.53%、66.67%,HbA1c≥7.0%患者的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明显高于<7.0%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7,P<0.05)。

2.2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BG、2hB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的血糖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波峰值和波谷值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研究发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不仅与遗传因素和血糖控制水平有关,并且与血糖的波动关系密切。有研究发现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程度超过了血糖绝对水平升高造成的影响。王国凤等对67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血糖波动是外周神经损害和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质疑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糖尿病与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EDIC)对T1DM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采用MAGE和SDBG作为血糖波动指标,结果显示视网膜和肾脏病变与HbA1c水平关系密切,而与血糖波动无关。因此,目前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的争议主要集中在T1DM,原因可能与T1DM和T2DM不同的病理机制有关,T1DM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功能衰竭造成,血糖波动主要原因是低血糖,而低血糖对并发症的影响主要是活化凝血功能,而激活氧化应激却并不明显;T2DM是由于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波动主要原因为餐后高血糖,对并发症的影响主要为激活氧化应激,因此血糖波动与T2DM更为密切。目前,有关血糖波动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报道尚比较少见。本研究对行CGM的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与性别、病程及HbA1c水平有关,与年龄等无关。女性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异常的检出率高于男性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部分学者认为,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缺乏胰岛素对血糖的精细调节,因此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增加。目前,尚缺乏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对血糖波动影响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病程的延长是血糖波动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有药物引发的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两者均和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有关,随着T2DM患者病程延长,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因此血糖波动幅度增大。此外,本次研究发现HbA1c水平是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HbA1c越高发生异常血糖波动的风险越高,具体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还发现,年龄并不是老年T2DM患者的影响因素,年龄的增加与异常血糖波动并不相关。基于以上影响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认识到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在强化健康宣教的同时,重视心理干预,使患者拥有一个积极正面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在重视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又引进了工娱疗法和放松疗法,研究发现工娱治疗转移病态注意力,减轻病态体验,克服焦虑、抑郁或恐惧等负面情绪,纠正病态行为;放松疗法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功能,增强副交感神经功能,调节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主要可用于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及恐怖症。

4结语

病理学论文范文7

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社区医师2011年至2012年间对杭州市西湖区和北京市顺义区、崇文区及西城区卫生服务站管辖区域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的入户问卷调查。总样本数1006人,其中杭州市400人,北京市606人。两地入户调查失访率均低于5%。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假设

根据文献回顾和以往经验,本研究假设生命质量与患者个人社会人口特征、用药和患病情况、社会支持三方面的因素相关。其中,个人社会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医疗保险状况;用药和患病情况包括伴随的慢性病数量、用药依从性、患者对处方量的满意程度;社会支持包括患者在社会网络中得到的主客观支持和参与情况,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情况。

1.2.2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高血压监测、控制状况和治疗状况,疾病经济负担,用药情况和用药依从性。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保状况、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程度、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生命质量得分、高血压危险分级(综合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BMI指数、抽烟、各种伴随疾病,以及最后一次高血压测量值,对受访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分低、中、高和极高危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得分)、用药依从性(Morisky推荐方法)、社会支持得分(本研究使用肖水源教授于1986年设计、1990年加以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测评)、对处方量的满意程度(太多、太少、满意)、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重视、不重视)、精神状态(良好、一般、差)、伴随慢性病数量和每周锻炼频率。

1.2.3生命质量的测量

本研究使用EQ-5D量表测量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DyerMT等研究表明,EQ-5D量表在测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效用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研究使用EQ-5D量表来测量杭州和北京两地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当通过调查问卷将患者的健康状态记录后,还要通过换算表将表示调查对象健康状态的“数字”转化为效用值。英国的TTO换算表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换算表,已广泛地被很多国家和地区所使用,因此本研究使用英国积分系统对杭州和北京两地高血压患者EQ-5D问卷结果进行换算。EQ-5D英国积分系统见表1。

1.2.4统计学方法

问卷内容录入数据后通过SAS9.2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比较两地患者生命质量的差异;使用广义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来分析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2结果

2.1两地受访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

北京受访高血压患者在医保待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程度上占有优势,杭州受访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危险分级以及用药依从性上占有优势。

2.2两地不同危险级别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评分

EQ-5D的测量结果显示,受访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平均得分为(0.80±0.17)分,其中北京受访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0.78±0.19)分,杭州患者得分为(0.85±0.13)分,杭州患者生命质量得分高于北京患者,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P<0.000,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危险程度下的受访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低危组患者的EQ-5D得分为(0.85±0.14)分,中危组为(0.82±0.16)分,高危组为(0.82±0.19)分,极高危组为(0.75±0.10)分。除极高危组外(杭州不存在处于极高危组的患者),北京患者的EQ-5D得分低于杭州,并且无论是北京还是杭州,都存在着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增加,EQ-5D得分降低的趋势。

2.3多因素分析

首先通过Shapiro-Wilk法对因变量(EQ-5D得分)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P<0.000,即因变量不符合正态性假设,故本研究使用广义线性回归(GLM)进行拟合。由于研究因素较多,为防止各因素之间相互干扰降低估计结果的精确度,本研究综合考虑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指标意义及研究的重点,通过构建多个模型分析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首先以EQ-5D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医保情况、用药依从性、伴随慢性病数量、病程、每周锻炼频率为自变量构建GLM模型。影响受访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医保情况、用药依从性、伴随慢性病数量以及每周锻炼频率。其中,职工医保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低于居民医保患者,在婚患者生命质量要显著高于离异、丧偶、未婚患者,且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每周锻炼频率的增加、伴随慢性病数量的减少以及用药依从性的改善,其生命质量有上升的趋势,而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文化程度和病程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在这些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中,用药依从性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高血压社区管理重点干预的因素。为了分析如何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本研究构建逻辑回归方程,方程形式为Y=(fx1,x2,x3…xn),式中Y表示依从性,当依从性良好时,Y=1,否则Y=0;x表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医保状况、病程、社会支持得分、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患者对处方量的满意程度、精神状态、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回归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受访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病程、社会支持得分、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处方量的满意程度、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呈正相关,即病程越长、社会支持得分越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越了解、处方量的满意程度越高、越重视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越好。另外,模型结果还显示,精神状态一般及良好的患者用药依从性要高于精神状态差的患者;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于初中以下学历的患者(这说明患者受教育的程度不等同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杭州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北京患者。

3讨论与建议

3.1两地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差异

杭州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显著高于北京患者,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从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可知,北京患者在医保待遇、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上占有优势,但是这不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杭州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较高,多年来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规范、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患者在用药依从性上占有优势,由此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医保待遇、经济条件、文化程度不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完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才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3.2从多方面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根据多因素分析可知,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社会支持、对处方量的满意程度、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高血压重视程度以及精神状态显著相关,因此应该从这五方面入手,切实满足高血压患者的需求,有效地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2.1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程度

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的,可见的或者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直接援助、社会网络等的存在和参与;另一类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对受到的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满意程度。此外还有学者提出,社会支持还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差异,例如有些人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有些人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同时个体间的支持是一个相互作用过程,个体在支持其他个体的同时,也为得到其他个体的支持打了基础。因此,社会支持可以由3个维度来反映: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为了全面改善患者社会支持情况,提高其社会支持利用程度,达到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目的,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充分发挥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优势作用:(1)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支持。在社区,医务人员需要与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的接触,是患者客观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医务人员应该更多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提供令患者满意的治疗方案;此外还要及时提供信息支持,重点解释患者疾病产生的原因、性质、危害,使患者及家属重视疾病,认真对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2)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支持。家庭成员与患者联系最紧密,可以及时地为患者提供照顾和督促,对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医务人员应该有效开展家庭式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家属对病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3.2.2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应该利用社区优势,加强健康宣教活动,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提高其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并增进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健康宣教应该基于不同社区健康教育需求、健康教育资源和目标人群特点来制定和实施。进行健康宣教的形式有通过居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宣传栏、板报等定期进行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定期组织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宣传咨询;门诊医师可以对高血压患者开展面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为患者开具“健康教育处方”;社区应向患者发放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资料;每次健康教育活动需收集过程材料,如照片、文字资料、工作总结等,以积累经验。对于不同的人群,健康宣教的侧重点应该不同,例如对于正常人群,健康宣教的内容应该以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为主,而对于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应该以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主,从而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3.2.3提供令患者满意的处方量,提高用药依从性

本研究显示,患者对处方量的满意程度与用药依从性显著相关,医师提供令患者满意的处方量,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积极作用。本次调查发现,认为一次就诊处方量太多的患者,其次均处方量为59天的降压药量,平均每日服用2.18种降压药;认为一次就诊处方量太少的患者,其次均处方量为23天的降压药量;认为处方量适当的患者,其次均处方量为29天的降压药量。可见,次均处方量为1个月左右的降压药量能够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求。此外,医师在开具处方时,还应该增加同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习惯,满足不同患者的用药需求。

3.2.4鼓励患者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良好的患者往往具有较好的用药依从性。医务人员在治疗患者疾病的过程中,应及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改善其精神状态。

3.3利用社区优势,组织患者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外,还可以利用社区优势,通过组建高血压俱乐部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作者:李阳 董朝晖 孙利华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

第二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成立健康管理小组。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具体方法:①培训志愿者:从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出30例作为志愿者,对141例分成7组,进行研究前,派相关专家对志愿者进行高血压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具体为:高血压的相关基础知识、血压测量操作技能、生活方式管理以及小组管理等等。当志愿者掌握了上述的内容后,即可主导整个小组的干预实施。②每月发放健康处方,开展一次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有医师参与,具体为志愿者与患者之间进行病情交流,相互沟通有关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指导(运动、合理用药、心理及家庭饮食结构)、高血压知识讲座、制定个人治疗计划、自我进行血压监测、免费体检、目标设定、聘请相关专家指导咨询和讲座等。配备一定数量的听诊器、血压计、磅秤、卷尺,同时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血压情况,指导每个小组成员认真阅读《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教材等。

1.2效果评价

分别在实施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年对所选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方法严格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由经培训医务人员在站点式和上门服务中测量,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掌握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具体内容有:患者的基本信息、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基础知识、高血压治疗情况、患者临床表现、高血压管理需求等等,可由本人亲自填写也可由家属代为填写,收回率达到100%。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用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以及干预后12个月的效果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两组患者在进行研究前进行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问卷调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自我测量血压方法的掌握情况两组患者在进行研究前调查自行测量血压的方法掌握情况,两组患者对自行测量血压的方法掌握情况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自行测量血压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3,P<0.01)。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威胁着我国人群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高血压时引起我国成人死亡的最多见危险因素和疾病种类。因而,对这类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非常重要。社区在对高血压患者制定防治理念时要充分注意以人为本,将过去被动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服务模式。由于没有足够的服务观念,服务水平和能力还无法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者说患者不认可或者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使得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低,过去对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得到有效管理的患者数量仅为15.69%。随着这几年我国社区服务人员的不断努力,社区医生服务理念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通过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为高血压患者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我社区发放的问卷调查得出,老年患者对自身所患的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较高,但是对高血压具体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很低,但其很希望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

根据以上特点,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身及其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帮助患者掌握自行测量血压的技能,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良好的控制血压。通过社区模式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防治措施,能够出现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良性循环。现今,在社区层面上,主要运用高危人群、全人群以及与患者相结合的防治措施,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水平,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过程主要从三个环节着手,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疾病,将血压水平降到正常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最新的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模式为:三方联动、志愿者指导、医患合作以及自我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控制最主要的时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正确的运动生活、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和保健以及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水平。

本文作者研究发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测量血压的技能,超过90%的患者掌握了自我保健知识以及相关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改变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血压稳定。美国学者荷伦德和萨斯通过对医生和患者的地位、医患互动以及主动性大小等将医患关系分类:指导-合作型、主动-被动型、共同参与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中高血压等慢性相关疾病最适合的类型为共同参与型,在这种模式下,患者能够与医生成为很好的朋友和伙伴,医生辅助患者进行治疗,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同时对其进行积极的实施。在本文研究的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模式下,医生主要发挥作用的位置为培训志愿者时,当志愿者对培训的内容进行熟练掌握后,就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对小组成员进行健康管理,这也正符合两位学者所研究的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以及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我国社区对高血压的管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现今高血压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更多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患病人数增加就需要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临床效果的更高要求也为管理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是管理的新思路,怎样才能够对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及相关的管理方法,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培训社区志愿者,能够有效的提高血压的达标率,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期间,不但能够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够满足其参与社会实践的心理。通过本文对两组高血压患者进行12个月的有效干预,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的更加明显,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有更多的患者掌握了血压测定的技能,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结论

病理学论文范文8

1.1完善血友病患者登记报送工作

血友病发病率为15~20例/10万人,且患者分散,多年来我国一直缺乏血友病患者人数统计数据。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实施血友病患者信息及凝血因子类药物应用情况登记报送工作。为掌握血友病患者基本情况,确保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持续稳定地生产和供应,需收集汇总血友病患者基本状况、检测、诊断及治疗用药情况等信息,而信息管理平台可有效收集以上信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7980例血友病患者信息录入了信息管理系统。

1.2建立健全血友病患者信息档案,有效利用信息管理资源

信息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管理使每一位血友病患者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用价值最大化。由于97%以上的血友病患者在发生出血症状时不需住院治疗,在血友病诊疗门诊由专职护士为其输注凝血因子即可,如若不建立患者档案,就会造成大量数据、资料的丢失以及医务工作者在患者再次就诊时重新询问病情浪费时间,但纸质版档案受空间的限制和制约,许多能够反映医疗、科研等过程中有价值的数据、资料等都无法被利用。信息管理建设实现了信息存储的“无限化”,便于最大限度地“网络”信息。

1.3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

血友病是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因缺乏凝血因子Ⅷ(Ⅸ),轻微创伤就可能引起出血不止,持续终生而无法治愈,甚至造成残疾或死亡。血友病发病率无明显地区和种族差异,中国目前血友病患者人数逾10万人,居世界首位。医护人员通过患者就诊、血友病知识讲座、电话随访等形式讲解发病特点、药物替代治疗的重要性及出血后的有效措施。

1.4信息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关节和组织出血以及出血导致的畸形。出血疼痛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睡眠、饮食、活动等,尤其是血友病患者,长期反复病痛,加重病情,并引发抑郁、焦虑等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国内外专家提出,对血友病患者应当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提高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是血友病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患者的迫切要求。

1.5根据FⅧ活性检测进行健康生活管理

血友病患者根据FⅧ活性进行分型:重型<1%、中型1%~5%、轻型5%~25%、亚临床型25%~45%,每一型的出血部位及特点不同,所以进行的健康教育也不尽相同。血友病是需要长期依赖凝血因子来治疗出血的一种伴随终身的疾病,但通过开展有效的家庭治疗和长期系统的生活健康管理,患者基本可以拥有接近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机会。

1.6提高血友病的诊疗、治疗

针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血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少的情况,为提高血友病的诊疗水平,及时对血友病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防止误诊误治,在唐山市及周边地区为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临床诊断、检验监测、健康宣教、功能康复及家庭护理指导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1.7进行临床科研工作

我国由于社会与经济水平的差异,血友病管理起步较晚,多数血友病中心还没有组成多学科团队,缺少适合中国国情的血友病治疗、护理与康复及健康教育材料,所以血友病管理是一门新学科,只有通过科研、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血友病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现实需求

2.1建立血友病数据库

近年来,血友病的诊疗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我国现有血友病诊疗中心30余家,各中心均开展了不同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护理等相关研究工作,且患者的流动性比较大,产生了大量的内部资料,但分散封闭的管理模式使患者资料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人力、物理及财力的浪费。将患者实验室检查、医疗诊断、治疗方案、护理方案及用药情况等内部资料数据放入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能有效积累数据为科研提供依据。

2.2建立互动平台

血友病患者发病后一般不需要住院,只需推注入凝血因子Ⅷ即可离院,但其后期出血部位的康复锻炼需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构建互动平台为不同恢复时期的患者提供深层服务,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还为专业人员提供完善的患者预后信息。

2.3提供知识咨询及政策相关信息

在平台上,血友病诊疗中心人员除为患者提供出血后康复锻炼的指导外,还将组织患者学习相关护理及生活常识讲座,并相关政策,使患者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生活中注意事项及最新相关政策。

3管理系统资源平台的结构化设计

血友病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不但能记录血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而且还能记录患者每次出血的情况及治疗方案。应急查询功能根据患者出血的部位及出血的程度自动判定此出血情况为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然后给出推荐的护理方案和治疗方案。健康教育功能可以使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血友病的各方面知识,包括血友病患者的注意事项、血友病的遗传、血友病全国各个诊疗中心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等方面信息。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