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论文范例

自然科学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初中;自然科学;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从学生时期开始,初中阶段正是人一生中身心、智力、三观塑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教学中,特别是在自然科学这样一门探索、研究为主的学科教学中最为重要。

1.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和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要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贯穿于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的全程。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缓解学生因升学、考试而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气氛,改善负面情绪,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探索。在沟通中,教师需要不断了解学生,深挖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以适合不同学生的方式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需改变以往的教师占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需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学习,用创新的教学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能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去寻求答案。比如,在对某一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讲解概念、原理,讲述完毕后,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如可以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尝试用图表、口诀等方式按自己的理解去创造性的作出总结。

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某一学科没有兴趣的情况下,无论老师怎么详细、充分的讲解,学生也只会觉得味同嚼蜡,知识点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但如果老师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哪怕老师对某些知识并没有深入讲解,学生也会主动思考,并在课下通过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去探求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一般来说,通过提问设置情境,较容易给学生以启发,特别是一些非常规问题,本身有一定的困难性却又不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不能通过常规的步骤、观点去得出结论,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用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思考的乐趣,在最后得出答案时又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反复多次,会让学生不知不觉间喜欢上这种探索的感觉,从而建立起对自然科学学科的兴趣。在有了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很高,并且在听课的同时,会主动对其中的知识点产生延伸式思考,自发的进行求知和探索。

3.运用实验诱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

在自然科学中,有不少涉及原理性的内容,仅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完全通过想象去理解,这时,实验便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化,及最后得出的实验结果,更直观的让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加深理解。但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也不能仅仅简单的演示讲解,而是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尝试,变演示为探索,让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还能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4.通过小组合作做好课外延伸教学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外的延伸性教学,让学生在课后能通过进一步的延伸性学习、操作,激发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外共同完成作业,如合作探索光学方面的聚焦实验,探讨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功率,比较省电模式等。在合作中,小组内的学生各自有分工,在共同讨论完实验设计后,由不同的学生分别负责收集材料、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总结汇报等,不仅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有助于学生兴趣的进一步激发。总之,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本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冯巧萍.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1):85-87.

[2]孙伟.注重科学教学细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89.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2

1数据和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所有SCI论文检索结果都来自于ClarivateAnalytics公司的WebofScience数据库与其自带的分析工具及InCite,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和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iors)。所谓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要指刘加平院士和杨柳教授。检索具体数据基础为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下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X-PANDED),时间为2000年至2017年12月。检索策略如下:(ad=(xianunivarchitecturetechnolorxianunivarchitecturetechnolorxianunivarchitecturaltech)orog=(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technology))AND文献类型:(ArticleORReview),其精炼依据:作者:(LIUJPORYANGL)。即首先通过机构检索得出本校SCI总产出为2158篇,进一步限定作者,得到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2000年至2017年12月发表的论文检索结果。

1.2研究方法

2研究过程

2.1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科学论文的整体情况

第一,通过WOS平台提供的引文分析工具,发现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各年出版的文献数,其中2016年是SCI科学论文产出最多的一年,而总量仅为16篇,其发文总量相对全校的2158篇来说,占比为4%左右。第二,在SCI收录的科学论文中,其中杨柳教授2014年发表在APPLIEDENERGY中的《Thermalcomfortand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implications-Areview》被引频次为98。其中中国本土引用比例为24%,国际引用比例高达86%,且引用国家分布较广,主要有美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英格兰和日本等国家。第三,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所发表的SCI科学论文全部为基金资助论文,可以看出科学基金对于SCI论文产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来说尤其显著。其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得到基金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超过约50%。最后,对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带头人发表SCI科学论文的来源出版物分析得出,其中论文数占比较多的为《BUILDINGANDEN-VIRONMENT》,《ENERGYANDBUILD-ING》和《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三种期刊。需要说明的是,所得数据汇总了WebofScience中自带的数据分析得出的15种来源出版物和Incites中分析得出的18种来源出版物。

2.2绿色建筑技术学科SCI来源出版物比较分析

2.2.1中国本土论文收录百分比比较分析

通过Incites工具对比分析中国本土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本土在SCI建筑科技学科来源出版物的论文数量大多集中在高影响因子部分,影响因子最高的来源出版物为《AP-PLIEDENERGY》。同时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因子较高的来源出版物其被引频次也相对较高。

2.2.2研究方向比较分析

WebofScience数据库中提供了期刊研究方向及其影响因子。对于本校绿色建筑技术学科来说,在不考虑跨学科研究情况下,包括建筑与建筑技术研究方向的期刊主要有《建筑与环境》,《能源与建筑》《建筑模拟》和《室内与建筑环境》;包括绿色与可持续技术研究方向的期刊主要有《可再生能源》和《国际绿色能源杂志》;其余期刊研究方向的重点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基础研究。

2.2.3期刊持久力比较分析

WebofScience数据库中除了提供期刊具体研究方向外,还提供了期刊被引与引用以及自引与他引的状况图,该图的主要作用是对期刊未来持久力:即在某种程度上对该期刊下一年能否被SCI继续收录起到一定预测作用。首先,《热生物学杂志》和《生理与行为》无论被引或者引用期刊,其持久力是最好的。其次,《室内与建筑环境》的引用期刊的持久力较好,而《太阳能》的被引期刊持久力较好。

2.2.4基金资助机构比较分析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绿色建筑技术学科领域科学论文较易被SCI收录,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基金支持的SCI绿色建筑技术学科领域论文收录百分比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中南大学学报》、《热科学》和《国际绿色能源杂志》;论文收录总数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危险物质杂志》、《生物资源技术》、《能源》。

3绿色建筑技术学科期刊投稿策略

3.1策略一为初次投稿者

对于建筑技术学科领域首次投稿者,可以选择《中南大学学报》、《能源转换与管理》和《建筑模拟》。

3.2策略二为中级投稿者

对于建筑技术学科领域中级投稿者,可以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例如:《APPLIEDENERGY》(应用能源)、《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危险物质杂志)和《BIORESOURCE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

3.3策略三为高级投稿者

对于建筑技术学科领域高级投稿者,可以选择《热生物学杂志》(JOURNALOFTHER-MALBIOLOGY)和《生理与行为》(PHYSI-OLOGY&BEHAVIOR),因为,无论被引或者引用期刊,其持久力是最好的。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3

一、级次称谓编辑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二、主要定级编辑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Citation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另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5、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6、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4

专著概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当然,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学术专著的字数可能还要更多些。 编撰学术专著比发表单篇论文更具学术价值。因此,在评定职称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加分和认可。详情请参阅核心期刊中心。学术论文,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学术论文一般也可以称为科学论文。在理解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把握下面两层含义:其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李、散文和杂文等就不能算学术论文。其二,我们说学术论文限制在学术领域,但并非说,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照这样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应被排除于学术论文之外了。从上述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科学论文的灵魂必须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领域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理、工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后者则包括文、史、哲、经等。我们美术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编著概述:一种著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但有独自见解的陈述,或补充有部分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凡无独特见解陈述的书稿,不应判定为编著。(出自经济日报出版社柳建明主编的《舆论学达辞典》727页)著、编著、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和创作结果不同。著的独创性最高,产生的是绝对的原始作品;编的独创性最低,产生的是演绎作品;编著则处于二者之间(编译类似于编著,但独创性略低于编著)。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于任何已有作品产生的,作者的创作行为就可以视为著。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适量的引文,但必须指明出处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构成对已有作品的实质性使用,或者包含对已有作品的汇集或改写成份,作者的创作行为应该视为编著。

教材概述: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5

部级期刊、省级期刊、核心期刊、中心核心期刊

2.学术期刊科目分类

社会科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

3.中国期刊方阵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8135种期刊为基数,按10%—15%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通过各省(区、市)和中央部委评比推荐产生。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运作步骤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各省的“双效”期刊由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比例推荐,入选期刊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期刊,或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者。“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入选期刊均为国内知名品牌期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由科技部负责组织的科技期刊的推荐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科技部于日前公布了评选结果,共评出716种科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校期刊入选113种。其中,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双高期刊)40种,高校占7种;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双奖期刊)58种,高校占3种;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双百期刊)122种,高校占18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期刊(双效期刊)496种,高校占85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双效期刊”。

4.学术期刊基本知识(SCI、SSCI)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简介如下:

5.SCI简介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目前,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

6.SCI索引形式

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Subject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Words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

7.SSCI简介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6

1最早的期刊中医学论文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至清嘉庆六年(1801)的《吴医汇讲》,既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杂志,也是中华第一刊[3]。该刊相继发表41位作者的94篇医学文章。其中发表在《吴医汇讲》卷一王云林的《祷告药皇誓疏》,叶天士的《温证论治》,以及唐大烈的《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图1)已经具备了中医科学论文的基本特征。该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发表的王云林(1645—1710)《祷告药皇誓疏》是迄今所见中国继承传统医德以来最早的医者誓词,亦即中国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传承了孙思邈(541—682)《大医精诚》的内容,也在“忍辱安贫”方面丰富了其内涵;但更重要的是它将其条理化、誓言化,标志着我国医德作为一种准则、一种信条、一种规范的表述,开始萌芽和生发,是中医业逐渐走上成熟的标志之一。“药皇”,即药王,《吴医汇讲》指韦慈藏、启玄子、王冰,后世供奉的药王也有唐代名医和我国医德的提出者孙思邈;“疏”,即分条陈述,祝告文。它在形式上,已有篇首刊眉(《吴医汇讲》卷一)、骑缝刊眉、按篇编码(便于重新分类再版)、主编者(长洲唐大烈立三氏纂辑)、审阅校对者署名(门人沈文燮玉调氏校订)、作者署名与简介(王云林:“讳家瓒,号缄斋,?赠文林郎,徐州府学教授。年六十六岁,殁于康熙庚寅。此篇系令曾孙绳林授梓。绳林名丙,号朴庄,吴县恩贡生,世居包衙前”)[5]、论文篇名(《祷告药皇誓疏》)、文末附载孙岱东、唐大烈的审稿意见和编辑评语等。在立论、举例、分析、论证上,第1步,提出问题,依据文中注类型的参考文献,如“窃闻《诗》云……《书》曰……又曰……此列圣所垂之明训也”,引用了《诗经•大雅》和《尚书•大禹谟》有关善恶吉凶的论点,并由此提出是否会“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6]即是否行善即有百祥,作恶即有百殃,从于道德有福,违反常道就会有凶咎?第2步,分析问题,以作者自己命运多舛,一线单传,6个儿女皆殇,到无论贫富,先怀悲悯,兢兢业业于中医外科家传而相继得二子的例证,说明《诗经》《尚书》所言不谬。第3步,解决问题,提出结论性建议,即“王家瓒七誓”,要求儿子谨守此誓,并专门救济“贫病无告,烟火不继之家”和“每有不堪之惨”的患者。由此可见,其论证有理有据,论文的基本要素皆已具备。其选题也符合“发前人所未发”的求新原则。这篇《祷告药皇誓疏》的宿命论或佛教因果报应说自然应予批判,但也有谋事在人、劝人向善、多做好事的积极成分,“谋事”就是要有医德。郭月霞也认为“虽文字不免掺杂迷信,然本意在宣扬医德”[7]。唐大烈门人顾景文在随同温病学奠基者叶天士游洞庭山时,在舟中口述笔录其言谈,并特约发表的《温证论治》一文,最早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8]的认识,形成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诊治方法,将其发展变化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渐成外感温病和辨证施治的金科玉律,从而与《内经》的热论、张仲景的《伤寒论》一样,均成为论述外感热病证治的划时代的代表作,也是温病学说走向鼎盛的奠基之作。该文经唐大烈修改润色后,首刊于《吴医汇讲》。此后,《临证指南医案》《医门棒喝》《温热经纬》等医著竞相转载,奉为圭臬。其弟子吴鞠通、章虚谷、王孟英等,以及儿子叶奕章、叶龙章等,也都传承光大,成为著名医家。《祷告药皇誓疏》《温证论治》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3篇农业栽培论文相比,在引经据典、推求本源、解释疑难、论断推理方面有许多共性;但不同的是其载体形态开始由图书向连续出版的期刊过渡,出现了署名、作者简介、连载、特约稿、编辑评语、同人评审、随到随镌等新的形式,文体也有了口述笔录、述评、短评、讲稿、遗著再整理等多样化体裁,除引用经典以外,也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例,特别是其“发前人所未发”“两说并采”等做法,成为我国图书论文体向期刊论文体转化的一个标志。

2最早的期刊数学论文

清同治十一年(1872),同文馆在北京创刊的《中西闻见录》相继发表了中国数学家的一批数理天文学论文,在我国期刊科学论文演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其中,以1872年第2、3、4期连载发表的中国数学家李善兰的《考数根法》(图2)[9]一文最为重要。它标志着中国人对素数问题,即费玛定理最早的研究。李善兰在翻译《几何原本》后9卷时,开始沿用《数理精蕴》的译法将素数译为“数根”。伟烈亚力从李善兰处得到一个判定素数的方法,将其译成英文,并于1869年5月10日给香港的一家英文杂志《有关中国和日本的札记和答问》(NotesandQueriesonChinaandJapan)写信,附上李善兰所得的这个定理,当月,便被冠以“中国定理”(ChineseTheorem)发表于该杂志,即若2p-2≡0(modp),则p为素数,亦即费尔玛(PierreFermat)定理的逆定理。当然已知其定理不真,但它引发了许多讨论和争论。李善兰采纳欧洲人对“中国定理”的意见,发表了《考数根法》,从而成为我国素数研究第一人[10]。在该文中,李善兰并未列入“中国定理”,想必已知费尔玛定理的逆定理不真,故给出了自己的素数判定定理,又给出了4种判断素数的方法,得到了相当于费尔玛小定理的理论。他在全然不知西人素数论的情况下,独立地获得了近似结果,虽说晚于欧洲,但亦首开我国数论研究之先河,功不可没。1897年,《湘学报》转载该文,同年又被收入《西学新政丛书》之《算学名义释例》《中西算学九种》之四、《湘学报类编》本和《湘学报大全集》本等。此外,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国数学家戴煦(1805—1860)的《求表捷法》,涉及幂级数、对数和三角函数造法,运用级数计算对数和常用对数,得到了与牛顿相同的结果,遂由传教士艾约瑟(EdkinsJoseph,1823—1905)译成英文,在伦敦刊行,也堪称19世纪中期我国数学家的重要成就之一。传教士所办期刊科学论文体的特点是科学消息报道、科学问答、科学论文翻译、科学论文编译等体裁的大量使用,甚至是百科全书、教科书上科学知识的选择性连续介绍,很少有纯粹的科学论文体,即便有,也是以社论、评述等形式出现的一些有关科学与社会问题的论述。因此,在此背景下李善兰发表的《考数根法》等原创性科学论文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虽然在科学论文的论证方式、符号体系使用、公理化概念的建立等方面还是落后于西方,但这毕竟标志着中国学者促使科学论文体走向近代化的重要进步,特别是在号称“科学之母”的数学领域获得突破,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3最早的期刊声学论文

中国科学家徐寿发表于《格致汇编》第3年第7卷(1880年8月)的《考证律吕说》一文,亦为我国有重大影响的科学论文之一。《格致汇编》的主编者傅兰雅,本来把此稿寄到英国,请一位声学家评审,但这位声学家对中国科学家的研究颇为赞赏,结果被推荐到英国《Natuer》杂志,于1881年3月10日以《声学在中国》为题发表。徐寿对乐律学有独特的爱好,青年时代即曾复制古乐器,晚年热衷于律管的管口校正实验,研究律管的半黄钟与正黄钟不相应的问题,得出“两支相差八度的同径管,其管长比为4/9”的最新结论,推翻了黄钟律管与长为其一半的半黄钟管应该刚好相差八度音的传统说法,从而攻克了困扰人们上千年的一大难题。晋代的苟勖(?—289)和明代的朱载?(1536—1611)都曾对此有所研究。徐寿在朱载?“理虽近似”,但“尚未密合”结果[11]的基础上,缩小管长,用九寸长(1市寸=3.3•cm)的开口铜管实验,发现按传统做法截去其一半并不能得到八度音,但再截去半寸稍长一点,则能准确地得到八度音。他反复截取不同管径的铜管进行验证,所得数据均完全一致,从而否定了弦管同律论。然而,这与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J.Tyndall,1820—1893)《声学》(徐建寅,傅兰雅译)1874年由上海江南制造局刊行的有关论述不符。清光绪六年(1880)十月,徐寿让傅兰雅将此结果译成英文,向丁氏求教。同时,他们将信件也寄给了《Nature》杂志。最终,徐寿的研究结果虽然使用的实验材料最简单、最原始,但却得到了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Rayleigh,J.W.Strutt,1842—1919)勋爵在《声学理论》(《TheoryofSound》)中发表的理论推算公式相同的结果。1881年3月10日,徐寿的实验结果以《声学在中国》为题在《Na-ture》杂志发表,并以“编者按语”宣布“一个古老定律的现代科学的修正已由中国人独立地解决了”[12]。徐寿用中文在《格致汇编》发表的《考证律吕说》和《格致汇编》主编者傅兰雅在英国寻找专家评审,并推荐到《Natuer》发表一事,加之傅兰雅要将《格致汇编》打造成“中国的《科学美国人》”的办刊抱负,使《格致汇编》渐成19世纪中国文明进程的标志,不仅发表了诸如关于巴斯德细菌学说的科学家演讲体、傅兰雅考察英国工业的考察报告体等一批新的科学论文体裁,而且论文所涉内容也越来越广泛,遍布于数学、热学、光学、电学、力学、化学、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工程技术,甚至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自然科学史等各个领域,大大丰富了我国期刊科学论文的题材体裁。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7

目前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1],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78万(62万~9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15.4万[2]。为探索艾滋病研究领域的现状,采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BiomedicalLiteratureDa-tabase,CBMDisc)作为检索库,检索1981-2011年艾滋病文献,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来自CBMDisc,CBM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1978年以来1800多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年增长量约40余万篇,每月更新。覆盖范围涉及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检索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多种词表辅助检索,可获得良好的查全率与查准率。

1.2检索策略

(表略)

1.3数据处理

在CBM数据库中,下载所有题录,将下载的题录导入noteexpress软件,对题录进行后,提取相关字段,将数据导出至excel2007,然后分别建立出版年、基金、第一作者及所有作者、出版机构、出版期刊、主要主题词数据库,最后将数据库分别导入SPSS17.0,形成频次表及分布图,并累计百分比。

2结果

2.1文献年代分布

共检索到34529篇文献,1983年出现第一篇文献。总的来看,文献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2007年后文献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趋于平稳。由于数据库更新滞后,2011年文献收录不全,年代分布见图1。早期文献以译文及综述为主。1996年以前,综述及译文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50%以上,1986年开始陆续有论著发表。1993年以前艾滋病文献增长相对较慢,2000年以后文献量急剧上升,2002-2011年十年的文献量为26344,是总文献量的76.3%。

2.2基金资助论文分析

标记有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共6699篇,占全部文献的19.4%。其中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助论文最多,达980篇;其次为全球基金(851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8篇)、“973”和“863”项目(271篇)、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项目(173篇)和地方自然科学基金(141篇),此前6位的基金资助的文献量约占总资助文献的50%。从1992年开始出现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至2011年,基金论文总体呈增长趋势。

2.3文献作者分布

(1)以第一作者发文共19648人,平均每人1.8篇,最高发文54篇。(2)作者合作度及合作率分析:合作率反映了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合作程度,是科学计量学中常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合作率为一个学科在一年内出版的多著者论文数除以总论文数的百分比。合作度即篇均作者数,是指在确定时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3]。由于数据库的标引有误,1983-1988年论文均只有一个作者,因此在本文只分析1989年以后的作者合作度及合作率,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合作率还是合作度,都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增加。

2.4文献发文机构分布

标引作者单位的文献共28783篇,发文量前6位的研究机构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60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含北京协和医院,932篇)、复旦大学(455篇)、北京市佑安医院(355篇)、北京大学(325篇)、军事医学科学院(236篇),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10%左右。

2.5文献的期刊来源

34529篇文献分布在1510种杂志中,最多的发文2814篇,平均每种杂志发文22.9篇。发文量>100篇的杂志共56种,共发文17693篇,占总文献的51.2%。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依次为:中国艾滋病性病(2814篇)、国外医学(2582篇)、现代预防医学(741篇)、中国健康教育(598篇)、中国公共卫生(548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393篇)、疾病监测(383篇)、实用预防医学(367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357篇)、传染病网络动态(355篇),发文总量9138篇,占总文献的26.5%。

2.6主要主题词分析

抽取每条题录中的主要主题词,然后分别对1983-2001年的文献主题词及2002-2011年之间的文献主题词进行频次统计,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HIV感染”外,对前25位主要主题词排序并分类,主要主题词分布在流行病、治疗以及实验室研究三大领域。其中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一直是艾滋病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3讨论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8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1、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2.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创建、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该数据库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权威的科技期刊作为数据源,声称这些数据源包括了世界上90%以上的重要的科技文献,所以被它收录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代表了当时有关领域的先进水平。包括了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CI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不但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以及出版信息等,而且还收录每篇论文引用文献的信息,建立了引文索引。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所以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和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3.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二、SCI-E与SCI的区别

(1)SCI-E是SCI的扩展版,SCI收录期刊3600多种,SCI-E收录期刊6000多种,被SCI收录的期刊应该都被SCI-E收,但反之却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