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档案范例

专项档案

专项档案范文1

1.1专项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在申报单位的领导及项目负责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没有档案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地位,缺少机制保障,在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时较少提及档案,不注重项目进行过程中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项目组成员对项目各环节自然形成的原始资料如方案论证、项目启动、结题验收等归档把关不严,对项目验收所需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和真实性带来影响。

1.2专项档案人员素质较低

项目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都为临时抽调、身兼数职、没有经专业培训,不懂档案业务,影响归档质量。

1.3专项档案管理规范化不强

中医药专项涉及子项目多,时效性强,项目执行过程中有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多环节,形成资料也多,如项目申报书、中医药项目专项资金有关文件、项目工作任务方案、任务书、建设方案、实施方案、经费下拨的文件、中期检查报告、考核评估、验收结题报告,验收成果证明,成果登记,获奖情况等,各环节的档案资料收集不及时,归档文件材料签署日期不符合要求,缺归档章,卷内目录题名填写不规范。

1.4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部分项目申报单位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有档案管理部门的单位对项目档案缺乏有效监督和指导,未组织专项检查工作。专项档案归档机制,无人及时接管档案,造成专项档案管理缺失。

1.5与项目同步管理或超前管理未能实现

在项目筹备期和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不重视项目档案和项目同步管理,对于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造成档案资料整理不及时,文件材料的复印件较多,原件较少。在档案管理工作前期投入精力不足,项目后期才开始突击收集、整理档案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最典型的例子是很多项目都是在快结题时,集中几天时间突击做好档案资料,以便应付结题验收。

2中医药专项档案管理的特点

2.1专业性

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例如国家科技“973”计划专项,在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建立了COPD、老年性肺炎、恶性肿瘤基于病人报告及医生报告、病症结合的临床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评价体系从文献研究到问卷调查都产生许多专业性很强的文件材料和原始数据,应根据项目特点将各环节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归档,根据验收规则,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独立、系统、完整的档案资料。项目承担单位对这些专业性强的文件材料应坚持“平时立卷,定期归档”和“随办随归”的原则,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已处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分门别类地归入预备立卷类目内。

2.2复杂性

有些中医药项目涉及未公布的关键技术、配方等为部或国家秘密内容,对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有着较高保密要求。例如在973计划中的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对煎煮时间、给药剂量、提取方法、炮制品种、配伍方式等科研人员应做好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

2.3连续性

完整的中医药项目需经过申报、审批、研究、分析、结题等阶段,使许多专项档案成为跨年度,各个项目的前后形成周期长,跨度大。例如2010年国家重点投资40亿建设16个部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建设周期3年,各级项目参建单位应根据《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相关要求,做到各时期档案工作与科研、设计、基建、勘察等工作的同步管理。一般跨年度的建设项目,应放在针对建设项目的第一年归档。本年度作下年度的项目计划、预算应放在针对的下年度归档。

3专项档案科学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3.1做好专项档案“三纳入”“四同步”

“三纳入”:将专项档案工作纳入专项建设计划;将专项各类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和归档要求纳入专项工作计划;将专项工作各类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要求纳入各部门和单位专项工作职责和有关人员岗位职责进行考核。“四同步”:要将专项档案管理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总结验收。项目申报单位要坚持将档案管理和项目开展同布置、同整理,做到项目建设和档案管理同步进行,保证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同时将项目档案纳入项目结题验收考核,对项目档案不齐分散的项目单位,不予验收结题或推迟验收结题。

3.2建立健全专项档案文件材料归档机制

按照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及时制定或修订专项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目录,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项目和建设与参与单位可参考《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与档案整理规范》等,会同主管单位负责编制相应种类的专项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专项档案数字化、专项档案立卷编制操作流程、专项档案保管期限、专项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规范、专项档案的开发利用等工作制度。

3.3各负其责,分级管理

要加强专项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创新整合专项档案资源,实现专项档案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探索建立专项档案部级—省级—建设单位三级统一的远程管理平台,各项目单位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完成对专项档案资料的报送,对项目文件资料的形成、流转、归档、移交、保管、利用等全过程管控、监督;各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档案资料时,可按照归档要求向上级项目主管单位移交原件或复制件。根据专项档案管理规定,制定项目材料归档分类方案,统一档案装具和项目档案录入格式等,完善检查、考核机制,明晰项目管理部门和申报单位归档范围和责任,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体制,确保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中医药项目档案事业协调发展。

3.4发挥信息网络支撑功能

建设数字档案馆(室)是档案信息化的重点。(1)积极配合国家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建设,开展项目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包括项目建设人员与档案人员管理一体化、纸质项目文件与纸质档案管理一体化、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一体化,将项目文件材料的动态管理与档案的静态管理相结合,从中最大限度有效地加强项目档案的前端控制,同时更有效地通过前端过程控制保证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系统。(2)通过对项目执行过程文档分类,进行档案数字化扫描,建立电子档案目录,形成电子文件自动导入相应专项档案管理系统,切实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同时将电子文件目录通过专项档案远程管理平台上报有关项目管理部门,形成中医药专项电子档案库,以平台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式,支撑全国、各省中医药专项执行监督管理和跨省远程档案查询等业务,积极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检索查询效率,方便各单位、各部门查考和利用,为专项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前端指导。

3.5保障专项档案经费投入

专项档案范文2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数字档案;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从严管理干部要求,中央组织部在全国集中开展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干部人事专项审核拓展工作。2018年11月,新修订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条例》是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从注重效用发挥方面,增加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内容。各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结合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具体要求和工作成果,加快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数字化加工及人员管理等工作,建好防范纸质档案涂改造假等问题的“监控器”和“防火墙”,实现业务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数字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业务应用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工作。

1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新要求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传统纸质档案存在容易毁损、信息更新不及时、有效档案信息不全、查阅效率不高等问题。数字档案在查询便捷、高效规范、安全保护方面具有优势,如果管理严格,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有保障。在进行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情况下,有必要推进档案信息化,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图像和数字文本进行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

1.1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具有特殊性

一是涉及材料覆盖范围广,收集难度大。干部人事档案涉及干部成长各个阶段的相关材料,包含个人履历、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党团材料、政审、考核鉴定、奖惩、工资晋升、聘用合同、任免材料等,涉及的材料覆盖范围广,形成年代时间跨度大[1]。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要求不同,因此档案材料往往会存在着诸多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难度大,一旦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外部影响因素或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落实不到位,就可能造成档案材料收集不全,真假难辨等问题。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能主动在线收集档案材料,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二是归档的标准不统一,管理难度高。干部人事档案涉及的类别多,是干部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真实记录。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组织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具体归档方面未形成统一标准,国家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归档规定更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指导。而各地出台的归档标准、归档范围和管理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在归档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材料不统一等问题,不仅影响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也不利于数字图像和数字文本的规范。而随着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推进,对档案材料严格审核,统一归档标准,对实体档案与数字档案同步管理,提高了规范性。三是机密性高,安全要求高。干部人事档案涉及的政审材料、考核材料和个人经历内容都属于个人隐私,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给予一定的保护,只能在工作需要和特定条件下,由专门单位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查询和借用。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制定档案查(借)阅规定,按照一定的审批流程进行,保障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安全。可以说,干部人事档案在形成、管理、利用整个环节都具有极高的机密性,这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正是由于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档案查(借)阅规定,才能积极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向更高效、更安全、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1.2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较滞后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法律的出台,从法律层面确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落实新《档案法》、《条例》,有必要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但从目前看,我国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效率,也不利于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利用。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单位领导认为纸质档案管理就已经能够满足单位日常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需求,没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存在着主观服务性不足,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不全面、不深入等问题。另一方面,管理模式传统。无论是从思想意识还是技术手段方面看,都落后于时展趋势。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必然会被更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法所取代,如果单位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不足,就会落伍。因此无论对于单位而言,还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有必要主动地引进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

1.3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新要求

一是形成数字档案,变被动收集为主动收集。新时代,无论是新《档案法》,还是《条例》,均明确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各单位在推进干部人事数字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应将数字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收集作为重点工作,投入必要资金设备和人力,构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严格规范档案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数据存储、数据验收、数据交换、数据备份、安全管理等基本环节,将纸质人事档案转化成为数字人事档案,形成数字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对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严格审查对比,确保二者的一致性,保障数字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二是加强同步管理,构建统一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的同步管理,保持一致。在数字档案归档之前,一定要对相关材料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材料真实、完整,确保相关手续符合要求,对于缺少相关信息的应及时补办,严格把好材料入口关,将鉴定真实可靠的档案材料上传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并按照十大分类进行管理,实现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的有效融合,实现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的同步管理、动态管理,保持二者一致。应对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及时进行更新,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信息与干部实际工作情况和履职情况相符。三是实施流程化管理,保障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安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机密性,涉及干部工作的严肃性和干部权益。因此,在干部档案信息的查阅利用方面,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审批。应实施流程化管理,实现从申请、审批、查阅、借阅到归还的全程留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对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登记,对档案外借和使用进行全流程追溯。还应通过权限设置,为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匹配相应的操作权限,非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对系统进行操作,防止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被篡改、伪造或者外泄。

2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索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既是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在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背景下,各级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2.1构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干部人事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设计理念[2]。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与开发单位进行广泛合作,并组成专门的研发团队,既要有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主导,也要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参与,这样才能够确保研发出来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符合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需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1)应具备系统登录、档案管理、名册管理、查阅管理、借阅转出、系统管理等六大模块,能够实现档案信息接收、建档管理、业务管理、名册管理、转档管理、目录打印、工作日志、安全管理、上报信息和系统管理等诸多功能,确保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能够与本单位的业务系统以及上级部门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在应用查询方面,应结合新时代移动信息查询需要,围绕移动设备用户需求开设相关端口登录系统,有关人员可通过身份验证对相关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进行读取和操作。同时要对管理系统界面进行优化,既要确保内容和页面设置的一致性,又要符合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使用者的习惯。从数据安全保障方面看,应根据不同用户和部门的使用和管理权限,设置不同分组,对所有操作都要在本系统中记录留痕。记录应包含操作人员的单位、姓名、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操作人员的机器IP等,一旦出现问题,可根据相关信息查到具体的人员。可借助区块链技术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可靠,防止重要数据遗失或被他人窃取。

2.2提供软硬件设备支持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结合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实需要提供必要的资金,引进相应的软硬件设备。硬件设备方面,应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专门的库房,库房要有一定的安保措施,对门窗要进行加固,对库房的温度、湿度进行全程监测,对于内网和外网线路进行物理隔绝,地板要进行静电处理,确保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安全[3]。同时要购置必要的计算机扫描设备、打印设备,为人事档案数字化转型和档案系统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软件方面,应构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优化,并结合新时代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际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相应的软件系统,确保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实到位。

2.3提供人员组织与技术保障

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单位从宏观层面对这项工作进行精准指导,同时也要看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巨大工作量,为其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和技术保障。组织保障层面,有关领导和部门应充分认识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及人员的关心和支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其他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实施可行方案,增强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层面,当前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还相对少,很多人员都属于兼职性质,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应结合新时期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人员,为开展工作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技术保障层面,应加强与第三方企业合作,结合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从图像处理、数据储存、数据备份、数据交换、安全管理、数据库建设、数据验收等多个方面入手,对相关技术给予更新和完善,切实保障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

2.4对专项审核各环节严格把关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质量对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各环节审核工作的质量,有必要结合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保证专项审核工作遗留问题已处理、涉嫌涂改造假档案内容已调查核实,重要信息前后记载不一致已查核认定。应重点对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进行专项审核。如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更改年龄情况,应对当事人档案最早材料进行核实,以最早材料出生日期为准。如果最早材料丢失,则需要派专人到当事人户籍地查阅相关户籍档案,由公安部门出具证明,认定其出生日期,然后再按照相关流程对年龄进行确认和修改。在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干部人事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推进数字档案管理,可以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能解决传统纸质档案遗失和损毁问题,还能有效地防止干部人事档案信息人为涂改和造假情况,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增加一道安全防线。我们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安全保存、高效管理和有效利用功能,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凌宇,谢东坤,刘亚.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践[J].中国档案,2021(11):64—65.

[2]马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与思考[J].档案管理,2020(04):84—85.

专项档案范文3

一、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的发展历程

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得益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1940年,中央组织部通知各地区将应归属于党中央的干部档案移送给中央组织部集中保管。至此,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3]但是因为在特殊历史时期,条件环境等因素不允许,干部的很多材料没能得到完整保留。

(一)干部人事档案建设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1956年8月,中央组织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座谈会,讨论制定了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第一部法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干部档案工作走上了正规化道路。[4]随后的10年,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经历了稳步的发展后,又经历了“”阶段,在当时的特殊时期,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二)干部人事档案恢复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逐渐步入正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也得到了恢复发展。1980年12月,在中央组织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讨论会上制定了《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干部档案工作的意见》和《干部档案整理办法》等文件。[5]这一时期,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三)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阶段

1990年12月,中央组织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会议,修订了部分干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干部档案分级管理权限,档案工作得以规范化建设,国家公务员队伍和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也得以开展,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干部人事档案审核阶段

2005年11月,随着中央组织部第四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会议的召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以整理档案材料为主,转变为更好地服务干部人事管理工作。2003年开始,中央组织部在部分省市推行试点,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2006年推广到全国范围。(五)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阶段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6]。从严管理干部,最基础的就是对干部人事档案严格管理。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从严治党、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要求,2014年10月,中央组织部开始部署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任务,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干部人事档案清理核查工作。2019年又部署开展审核前期未在审核范围内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2019年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对拟提拔的干部人选进行考察,查阅干部人事档案是第一步,考察后形成的材料需要放入干部人事档案并及时整理归档,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二、某机关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凸显的问题

2014年的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主要人群范围是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中层以上的干部群体,以审核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身份”信息为重点,即对干部的出生日期、学历、工作时间、入党时间以及工作经历,还有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等实施严格审核。本文以某机关及其下属事业单位2014年的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为例,对专项审核中发现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记载前后不一致

1.“三龄”信息不一致

“三龄”即“年龄、工龄、党龄”,在某机关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中,“三龄”不一致的情况较为普遍。以某单位为例,此次共审核1960人,发现736名干部存在人事档案记载“三龄”填写信息与组织掌握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其中年龄即出生时间不一致的有329人,占总审核人数的16.79%;干部参加工作时间不一致的有279人,占总审核人数的14.23%;入党时间不一致的有107人,占总审核人数的5.5%。年龄不一致。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年龄的认定应该以干部人事档案中最早记载的出生日期材料来认定。年龄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出生日期填写不规范,没有统一公历或农历的填写方式,导致年龄相差一到两个月。此外有些干部为了某些利益涂改年龄,如入团、入伍材料上填写的年龄比后面干部任免表填写的年龄大,分析原因推断,这些干部在入团、入伍时没有达到年龄,为了自身利益而涂改年龄。参加工作时间不一致。参加工作时间的认定,影响到工龄的认定,关系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薪级、养老保险等各种待遇。审核中发现,工龄不一致,存在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某些干部在刚参加工作时在某单位做临时工,填写时误将参加临时工工作时间认为是正式参加工作时间;二是某些档案管理人员不认真负责,在干部的工资调整表、任免表上将参加工作时间填写错误;三是组织原因,没有及时对干部的参加工作时间进行认定。入党时间不一致。入党时间不一致现象也时有发生,缺少入党时间认定的材料,《入党申请书》没有及时归档,还有某些干部或组织在认定入党时间时不是以吸收为预备党员时间为准,而是将转正时间作为入党时间,组织上没有认真核实。

2.其他信息不一致

姓名不一致。这一现象出现较多的是在有曾用名的干部人事档案中。干部履历表中曾用名未填写,造成前后记载不一致。还有姓氏用简化字代替,用同音字代替。比如,“傅”写成“付”,虽然同音,但属于两个不同的汉字。家庭情况不一致。这一现象在机关事业单位比其他单位发生的频率要高。主要原因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大多仅仅在入职或调动任免时填写干部履历表,当配偶、子女状态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更改,与现实情况不一致。

(二)材料缺失

“两历”即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身份”即是否为干部身份。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以下几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认定材料不齐全现象。一是学历学位材料缺失。缺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学生入学登记表等重要材料。主要有缺少某一阶段学历学位材料,如读硕、读博完成学习后材料没有及时归档;有些是在职学习只取得了学位没有学历,和履历表填写不一致;此外还有海外留学回国没有经过学位学历认证,缺少相关认证材料。二是身份材料缺失。因为特殊历史时期,有些干部身份材料缺失,如无转干材料而无法对干部身份进行认定。有的材料缺少组织认定程序,材料缺公章日期等。此外,在机关、事业单位中,随着工龄的增加,干部薪级工资每年也会相应地调整,形成的工资调整表需及时归入个人档案作为后序工资调整的依据。而审核中发现,某些干部工资调整表缺失不连续。还有一些干部其他材料缺失,如入团材料、奖惩材料、干部任免表等。

(三)其他问题

有些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在入团、入党、入伍、学籍、任免等重要认定材料中涂改现象偶有发生。此外,有个别干部人事档案整本缺失,追踪到该干部之前任职的单位,发现该干部人事档案仍存放于之前的单位。这也是因为档案管理不规范,没有健全的档案转递制度,在人员调动后,没有及时将档案转出。

三、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开展之前,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单位平时疏于管理,接到审核任务后,只能突击整理档案,这导致了档案材料缺失、归档不及时的现象产生。此外,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普遍紧张,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经费及空间有限,没有专门的档案保管室,基础硬件设施较差,即使有往往条件也比较简陋,空间狭小,不通风,导致档案材料在存储过程中发霉、溃烂,造成档案材料的缺失,影响档案的保管和使用。特别是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多,此部分人员档案材料陈旧,如果保管不善,很容易发霉,产生污渍,造成档案缺失。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通过此次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发现很多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如人事档案管理规定欠缺,或是相关规定年久未修订,不能适应目前的管理工作。现有制度中没有明确哪些材料需要归入档案、具体由哪个部门负责、归档时效如何、档案转递流程和手续等细节问题。除人事档案管理规定外,相关的配套制度也有所欠缺,如档案借阅查阅制度、保密制度等。有些单位,因为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干部的个人档案随便查阅,有的领导干部的档案甚至还保管在本人手上,这就为涂改个人信息提供了机会,造成档案材料前后不一致。

(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责任心不强

审核过程中发现,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很多是身兼数职,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有些甚至没有参加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不了解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某些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将档案材料整理归档,日积月累,很容易造成档案材料积压缺失。此外因为业务水平不高,对档案材料的鉴别能力有限,干部提交的档案材料没有经过鉴别审核就放入个人档案,造成档案前后不一致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

(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不科学,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大多还处于原始的管理阶段,仅有单一的纸质档案材料,没有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一个单位,特别是规模上千人的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管理效率低下,档案信息停留在纸质档案材料中,没有与干部人事信息系统关联,干部个人信息发生改变时,不能及时变更,这也导致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容易与现实情况不一致。

四、改进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针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合理配置干部,广泛宣传

在干部提拔和考察任免中,人事档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参考作用。因此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重视程度。不仅是工作人员要加强认识,单位领导更是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和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联系起来,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按照规定,每管理1000人的档案配备1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7]有业务指导任务的单位,需配备相应的业务指导人员。拨出经费建立专门独立的档案室,改善档案室存档条件。按要求,每千卷档案需20~25平方米的库房面积,库房内设置空调,祛湿、灭火等设施。[8]将配备配齐档案管理人员等能否执行到位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档案知识宣传力度,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制作档案手册分发给每位职工,让职工熟悉哪些材料需要归入个人档案,有利于促使职工及时地将个人材料转递给管理部门归档,便于高效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进程

完善的制度是保证一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完善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档案材料的完整收集,保证档案材料的严肃性、公信力,从而确保科学、规范、高效地利用档案。机关、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查阅借阅制度”“保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在规章制度中要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原则上要为党员干部;明确查阅档案需要有2人同时在场;档案归还时,要做好查档记录,完整准确地记录查档人,同时对归还的档案要仔细检查,确保归还时完整。明确干部档案的转递制度,档案转递需要有专人负责,并走机要文件,不得由个人擅自转送。从源头上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三)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

第一,要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引进有档案专业知识背景、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第二,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定期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第三,创造机会,促进交流。相关单位间、行业内也可不定期举办各种座谈会,交流本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工作经验,促进相互学习。第四,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要提高责任心,自觉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多阅读档案管理方面的书籍,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四)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利用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仅有纸质档案材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审核鉴别。当需要利用档案时,也只能翻阅纸质档案材料。过程烦琐,对人力、物力都是较大损耗。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应不断地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的在线查询、借阅以及整理、增补环节的数字化处理,全面推进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9]一是干部档案管理系统要逐步实现档案电子化管理。借助现代化电子设备,将需要归档的材料扫描为电子材料,形成电子档案,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电子档案并存管理。[10]应在对影像与文字类档案进行分类收集、梳理的基础上,完成索引与目录的信息化,使之便于检索利用。二是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档案数据库系统可以与人事档案相关联,把干部档案基本信息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如干部基本情况、学历学位情况,工作经历、职称职级、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社会关系等信息,并且可以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增加数据信息库中的相关字段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系统可以由干部本人登录数据库系统录入基本信息,再由干部档案管理人员核对本人的人事档案信息,确保数据库信息准确无误。在今后的干部选任、提拔、晋升、考核等有变化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数据库系统里的信息,保证数据库中信息的准确和有效,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玲,赵丽清.档案教育的延伸[J].兰台世界,2013(17):9-10.

[2]李静.从干部档案审核视角论新形势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J].兰台内外,2019(17):13-15.

[3]申海福,王雪婷,刘洋.国内人事档案发展历程浅析[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7,20(5):36-39.

[4]童军侠.略谈我国干部档案的发展[J].兰台世界,2010(3):45-46.

[5].建设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01).

[6]彭芬辉.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策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3):95-97.

[7]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

[8]董佳慧.智慧校园背景下教务档案信息化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4):58-60.

专项档案范文4

关键词:档案审核;问题;优化策略;干部

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审核,是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要求,是对国家管理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审查任职资格的必经过程。干部人事档案是将党员干部以往各方面经历按规定以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整理,是组织人事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精确与完整,才能准确展现出干部的实际能力,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考核选拔出更多适合的干部人才。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专项审核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及作用

(一)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

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履历材料,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鉴定、考核、考察等材料,学历、学位、成绩、培训等专业性材料,政审材料,加入党团组织的材料,奖励材料,违纪、政纪、国法等材料,工资级别待遇等材料,可供参考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二)干部人事档案的作用

一是参考作用。干部人事档案是个人学习成长、职业发展、社会经历的整体性书面记录,是干部品质面貌以及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国家主管部门的考核任用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干部人事档案是国家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干部任用机制的基石,对于提高国家干部管理体系的准确性、正规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有决定性作用。二是证明作用。干部人事档案中所包含的书面材料对其以往的经历有相关的证明,例如,政府部门的签章,相关证明人的手迹和印鉴信息,对干部之前的社会工作经历、取得的成绩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真实证明。以此保障国家主管部门的人事任命的正确性,使得被任命的干部能在适合的职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全心全力的服务[1]。三是纪实作用。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干部职业发展的经历,可以供人记录查询。对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提供相关参与人的经历记录,有着较好的时代体现,对于政绩优秀的干部可以形成较为真实的传记,对于宣传记载留存亦是有着重要的纪实作用。

二、现阶段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核部门重视度欠缺

人事档案审核工作中,对于干部的家庭状况、求学经历以及公职经历等主要部分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现如今政府部门考核重点的偏移,审核部门对于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审查考核的重视度不足,相关领导对此不够严谨,档案审核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也不够认真,导致现阶段我国公职干部的人事档案审核仅仅停留于保管阶段,人事档案的审核效率低下。

(二)审核过程中资料收集完整性不足

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不单单是某个部门、某个专员自己的任务,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调安排,对于各方面所需资料要进行完整的整理。政府部门的人事任命需要考核相关干部的多项能力,相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补充要求,对干部进行全面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人事安排的效率,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职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和社会更好地服务[2]。

(三)用于审核的资金不够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相关干部的人事档案需要更新的信息也更加细致丰富,对此,审核工作的任务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用于实施审核工作的相关配套措施要得到保障,因此所需资金拨款也要增加,主管部门要加大重视,给予更多支持。

三、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对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重视首先,主管部门应当确立专门的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并互相配合协作,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审核。任命统筹审核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做到干部人事档案的各项内容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员,细致化分工,逐步提高档案审核效率。其次,建立审核人员工作完成度的考核机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度与主动性。以往的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更大程度上是收集储存,对档案内容的检查考核不够重视,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得不到保障,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对审核人员的要求,提高审核人员对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让档案审核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政府部门人事任命的正确性

(二)重视档案审核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健全人才的使用、管理和培训机制

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管理人员需要熟悉相关政策,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审核人员主导着整个审核过程,细致分化任务,收集整理、审核档案。要重视档案审核管理人员自身能力建设,尽快建立人事档案审核人才梯队,对其人文素养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有较好的整体把控。人文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素质等。提升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及各方面能力,是档案审核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3]。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谨性、社会服务性、政府政策性相结合的工作。审核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审核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要从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出发,结合着优秀的工作作风,为国家、政府人事任命安排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人员也要结合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比如,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无纸化的电脑操作能力需要审核人员快速掌握起来,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的能力。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效率,更能使政府干部任命的准确性、全面性得到充分保障。主管部门要定期安排人事档案审核工作人员参加管理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库与专业要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

(三)规范和充实档案内容,提供翔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补充是人事档案的基础。而人事档案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细致规划并具体实施操作于整个过程。在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相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与质量想要得到保障,就必须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对于需要个人填写申报的材料,对其真实性必须做到细致核实,严格把关,经相关证明人或相关组织单位通过签章,再次核实后方可最终进入个人档案。从根本上杜绝不规范、不严谨的材料归档。干部人事档案在部门之间移交、传递的过程中也要按要求规范操作,对时效性、安全性、完整性有一个整体上的监察把控,防止因人为操作导致的档案丢失、档案舞弊等情况发生。同时,要规范档案收集、审核整理过程中的操作,确保档案审核工作顺利进行,为政府干部队伍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也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4]。

(四)加快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创建干部人事档案电子查阅系统。通过互联网以及云技术,再结合着多样的现代化设备,对人事档案进行审核整理,归档入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人事档案传递、审核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培养创新意识,不断为档案审核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求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工作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档案审核管理工作当然也不能除外,新的时代带来新的挑战,也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与方法。要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将新的方法与活力注于人事档案审核管理工作中去,伴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增强人事档案的实效性和生命力,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完善人事档案审核管理体系,为政府部门的人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促进国家更健康、更快速发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与发展为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管理工作带来更多、更好的方法。因此,主管部门更需重视档案审核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健全人才使用、管理和培训机制,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为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方德生.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巩固专项审核成果——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基本结束后的思考[J].档案,2018(06):64-65.

[2]唐之辉,杨巧莉.浅谈在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137.

[3]罗文.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途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9(02):22.

专项档案范文5

【关键词】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

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受到各行各业高度重视,医院作为专业度要求较高的单位,人事工作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除了坚持有利于医院长期建设发展的原则以外,还要在新时期最大限度发挥服务作用。针对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内容进行核对,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面大力整改解决,拒绝档案造假,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可靠性、真实性。在基础信息中,重点注意审核档案材料是否齐全、信息证明是否准确、留存凭证是否有造假涂改情况。干部人事档案,对职能部门、行政系统意义深远,对人事干部的任免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需要以正确、坦然的态度对待。

一、审核工作中发现干部人事档案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真实有效度较低。1.对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基础内容信息记录有偏差,为方便人事工作开展,配合上级工作,比如学历认证、人口普查类任务,基本每年都有,干部对于出生日期、学历简介等记忆深刻,多次填写核对均无大出入,但是对于时间线易混淆,出现参加工作、调动时间、荣誉事件、入党时间等记录不一致的问题,还有字迹潦草不清楚、辨识度低等问题。2.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记录年龄与本人年龄不符情况,因一些关乎个人前途发展的原因,比如为了入学、入伍或者其他有条件限制的情况而修改了基本信息。

(二)档案管理重视度较低。1.对新人入职或调职人员没有及时接收、移交归档,因突发情况没有及时填写相关表格类档案,造成人事档案内材料不齐全。2.新时期互联网兴起,在学历认证、学位材料验证部分,年份久远不能上网查询,各所学校的学历材料版本不统一。3.每年整理档案大部分为临时抽调人员或是实习生,工作方法各异,责任程度也不同,并且临时工作或实习期时间短,因此在整理上会出现丢失、短缺等问题。(三)材料不规范、审核不严谨。部分干部职工对档案材料不重视,认为年代久远,无从查起。一方面,档案材料的填写不是很规范、完整,尤其照片,随身未携带,声称随后补齐,却迟迟未见踪影;另一方面,干部档案里的材料不齐全,尤其一些年长的教授、医师级别的,年轻时有知青类的经历,但由于当时条件有限,通讯不发达,造成个人信息材料不全面。工作职位有变化,填写各种履历表缺乏规范。

(四)忽略专业管理知识。作为人事档案管理,需要由专业且有能力的人员担任,除了具备管理能力外,业务能力亦要非常突出,对新时期下的档案管理要与时俱进,树立强烈的管理意识。如果忽略对管理人员的培养,那么会导致人员思想滞后,抵触新时期互联网及通信工具的运用,拒绝使用现代技术,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强专项审核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应对之策

为了在今后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全面提高效率,对如何管理人事档案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培养重视档案,加强对管理的认识。提高全体员工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从思想根源抓起。干部人事档案是对个人成长的记录,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学历档案以及荣誉能力,留存的材料真实反映了个人的价值,因此必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应重视当前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配备专业管理人才,积极地开展审核工作,逐一排查。干部人事档案是上级组织、有关部门遵循党的干部任选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的工作中,逐渐根据个人经历慢慢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基本信息、政治品德、思想作风、工作能力、业务表现等方面的专项文件档案材料,是全面考察、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依据。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干部档案工作的重视,全体动员宣传干部档案的重要性,增强全员的档案意识。1.强化上级领导班子意识,更新领导认识观念,从人力、物质、资金等各方面争取大力支持,提高管理干部档案的硬件设施水平。2.采用各种新时期新媒体资源,创新宣传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让全员树立重视意识和保持严肃对待的精神。也可以推荐有公信力的政府网络的微信公众号上、网站等让大家关注,随时随地学习。3.提高应届毕业生对人事档案方面的认识,教授如何管理、重视档案,慢慢普及,对未来有利于规范管理。

(二)严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审核的环节。在日常管理中,做好收集、整理、记录、归类等各项工作,严把各项环节的质量审核,对每个工作环节都要有系统的认识。1.加强档案管理中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对于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中发现的不齐全、不规范的材料,要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对材料内容的不同,分别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信息补充和规范整理。如对档案中专项审核学历认证年份久远网络查证不到、各学校学历证书版本不一等问题,应该采用当事人学历年份到公信力度权威部门开具有效证明,并联系个人学校进行学历认证等工作,其中补充的规范材料里,要注明经办人、补办时间,加盖相关人事部门的公章。2.加强档案中材料收集移交工作,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后,负责部门应及时、快速办理移交归纳手续,除此之外,负责干部档案管理的部门应当与其他部门及外单位都建立互相联系制度,对人事调动的材料及时补充、转交,完善干部人事调动程序,使干部档案的材料归纳更加规矩。3.加强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一定要坚持严格管档,对材料采用严格审核的标准,列出重点审核项目,如收集档案的归档是否办理明确,材料是否齐全等。对新接收入档案的材料内容,要每页每项逐一核对,保证材料的完整性,保证内容真实有效。4.加强档案材料收集处置工作,对档案材料中填写不规范、不够齐全完整的档案材料,要退回交接管理部门并重新整理、补办,并且再次交接时对材料退回的有问题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尤其对于年代久远、补充难度较高的补充材料,要认真审核鉴别、确认无问题后再归入个人档案中。5.加强档案材料收集后续工作,有始有终做到跟踪完善,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准确。对年度里进行交接的考核材料进行回访,做到发现问题马上整改,立刻解决,确保人事档案的材料中真实、规范。

(三)加强干部档案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对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要有要求,必须保证能力强、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热爱职业的热情。要经常组织专业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开展好工作。管理干部档案的工作人员是动态化的,因此要紧跟时展,关注新时期各种政策改变,领会各种重要精神含义精髓。针对新时期新出现的干部档案材料变化、种类增减、形式多样,在日常收集整理中,干部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要接收时移世易,发展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数字化办公整理,对普遍出现的各类问题,如新的干部档案材料分类标准、流程程序,应加强对干部档案现代化管理建设,按实际情况详细解读干部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建立信息系统,统一分类,用网络建立子母系统,建立智能化档案库,杜绝在工作中会因为同一类材料,却分类不统一的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档案库,如专业分类、科室分类、学科分类等等,方便又快捷。如此在新时期的干部人事档案中,就可以提高专业业务水平,利于工作效率增强,使干部档案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创新需求化审核。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充实力量,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对创新各级面向人事方面调动的专项审核工作,增强需要人与被需要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数字化筛选,进行干部档案工作人员增配,加快审核效率、优化人事调动程序结构。在综合分析大数据配备的前提下,还能杜绝人为因素,方便上级干部档案工作人员监督指导,保证人事管理中档案专项审核的资源利用率,完善人事调配、审核等机制,更好地发挥新时期新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开展既要延续旧时代的认真负责、规范管理,也要学习接收创新方法,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探索研究,不断提出优化措施,进行实践,去糟留精,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热情与事业心,以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点为始点,把专项审核工作发现的问题重视起来,有效提升综合水平,进一步完善方法措施,提高档案意识,严守规范,严格管理,促进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专项档案范文6

关键词:专项帮扶资金;管理问题;建议

前言

提高对专项帮扶资金的管理,管理好并使用好专项帮扶资金,对提高工会帮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工会能够遵守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来使用专项帮扶资金。专项帮扶资金对困难职工的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帮助子女上学和困难职工的再就业方面的技能培训,心理解压等各方面的帮扶救助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现状,然后针对现状就如何规范管理和使用专项帮扶资金提出一些建议,提高专项帮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能。

一、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现状

专项帮扶资金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和工会拨付的,还有社会各界捐助的,用来支持各级工会帮助建档困难职工解决其家庭困难的专项资金。专项帮扶资金的发放对象是要有达到建档条件的的困难职工,建档要按照全国总工会及各地工会制定的标准和原则来建档,建的档案包括中央档和地方档。在使用专项帮扶资金的过程中应先建好帮扶档案,录入帮扶系统,再根据困难职工档案的困难程度进行相应金额的帮扶。帮扶资金通过实名制转账到困难职工的银行卡上。无论是中央档和地方档,建档前都必须走访困难职工家庭,核实其家庭困难状况,建立的困难职工档案要随时更新并进行动态管理。专项帮扶资金根据预算于本年度使用完毕,不得结转下年度。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工会及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及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开展以来,专项帮扶资金的总额不断增加,对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按照全国总工会对工会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工会都先后制定了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文件。这些文件和政策对专项帮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让各级工会开展困难帮扶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依规帮扶。制度的完善,也进一步规范了帮扶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基本能够按照规定对专项帮扶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做到资金独立核算,账务专门管理,帮扶资金专款专用。资金发放和使用上也能坚持“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的原则,实现了用银行卡发放专项帮扶资金,资金流向清晰明了,特别是工会组织与民政部门困难职工家庭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工作开展以来,在进行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帮扶救助的同时,可以直接了解掌握困难职工申请享受其他部门该类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多重救助超额救助的问题,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有序绩效明显。

二、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意识还不够。我国的专项帮扶资金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各级工会没能真正认识、领悟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性。对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意识还有所欠缺,帮扶资金需专款专用。基层工会干部无法从烦琐重复的统计分析工作中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确掌握困难职工的个性化需求及动态帮扶过程,导致目前有些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存在问题,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工由收入型致困向支出型致困转变,这些群体需要帮扶但达不到困难职工的认定条件,不能使用专项帮扶资金来帮扶,将专项帮扶资金与送温暖资金相混淆;一些帮扶资金的发放在标准及范围方面掌握明显不足,在利用帮扶资金来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将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帮扶资金混在一起使用,未对专项帮扶资金专款专用;专项帮扶资金没有在本年度使用完,将资金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没能充分发挥专项帮扶资金应有的作用。

(二)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动态管理不够到位。专项帮扶资金使用对象是已纳入工会档案的困难职工家庭。多年来在城市困难职工建档工作中存在着信息缺项、覆盖不全、概念不明、责任不清、标准不一、随意性强等问题,存在着对不符合建档条件的困难职工进行建档,对建档的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变化时没有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导致困难职工档案上填写的家庭信息和实际的家庭信息不一致。对纸质档案虽更新了但没有按要求及时录入帮扶系统,该脱困的没有进行注销等。这些都影响了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专项帮扶资金来源渠道不够宽。工会专项专项帮扶资金大部分来自中央财政下拨和省总工会下拨,另外来自地方政府财政和本级工会经费的配套。由于专项帮扶资金的用途较广泛,社会需求量大,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单纯依靠财政和各级工会自筹,资金量有限,很难做到全面救助,对因患重特大疾病产生高额医疗费用的困难职工的帮扶更是有限。

(四)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监督还不够到位。专项帮扶资金使用情况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有的地方在资金的监管上,存在分配不科学,资金拨付不及时,发放不到位,发放手续不齐全,发放额度超,账务处理不符合规定,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缺乏对镇工会、街道工会及系统工会管理和使用专项帮扶资金的监督,对资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整改。

三、提升工会专项帮扶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专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意识。各级工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工会帮扶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等工作的领导。增强执行专项帮扶资金管理规定的自觉性和严肃性,在精准施策、精准使用资金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专项帮扶资金只能用于建档困难职工,保障建档困难职工的基本家庭生活水平,帮助建档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脱困解困,只能通过实名制转账发放。送温暖资金既可用于建档困难职工也可用于非建档的困难职工,可以转账发放也可以以现金的方式进行走访慰问。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使用对象为全总档案困难职工家庭,地方专项帮扶资金可以用于全总档案中的困难职工家庭,也可用于地方档案中的困难职工家庭。对于由收入型向支出型转变造成的困难职工,应分类施策,什么职工建什么档,及时准确地将专项资金发放到帮扶对象手中,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的温暖,让困难职工及时有效的得到帮扶,发挥专项帮扶资金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动态管理。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档案的动态管理,准确把握建档对象,才能准确有效的使用专项帮扶资金。通过全面入户、走访、核查活动,准确掌握本辖区困难职工底数和情况,做到困难职工档案底数清、情况明,实行“一户一档”,健全并动态管理困难职工档案,夯实工会帮扶工作基础。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对象全部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内容一致,做到发现变化了就要及时录入,及时调整,及时脱困注销,使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变化。做到每年对档案至少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对已脱贫的职工逐步进行清理。采用信息比对新技术手段,依托民政部门进行信息比对核查,依据困难职工建档立卡标准,逐人逐项进行核查,确保困难职工建档不漏不错不重复,根据指标体系,确定困难职工的困难程度,实现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做到精准规范帮扶,把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纳入帮扶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发挥帮扶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用。

(三)拓宽专项帮扶资金的融资渠道。大力推进“互联网+帮扶”工作,在网上工会平台开设专栏,以众筹方式积累帮扶资金。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争取党政支持,通过政府出台文件,放大社会效应。通过协调政府政策、引进社会资源、推进基金会运作等模式争取更多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困难职工群体,推动慈善组织、志愿者协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生活、医疗、助学、结对帮扶等服务活动,通过项目化帮扶,实施有效对接,以项目揽资源,以项目凝聚合力,进行合力帮扶。只有拓宽专项资金的融资渠道,做大专项帮扶资金的总量,才能更好的分配和使用专项帮扶资金,为脱困解困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使其在工会帮扶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加大对专项帮扶资金的督查。为了使专项帮扶资金更加高效和规范使用,必须加大对专项帮扶资金的督查。专项帮扶资金应按照本人申请、基层工会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入户摸底、审核、公示、打卡发放的程序,及时将专项帮扶资金拨付到困难职工手中,做到专款专用。要定期考核、督促、检查、调研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仅要现场反馈,还要进行文件通报,压实责任督促其整改,把专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纳入工会绩效考评。在做好内部督查的同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审计检查,增加使用专项帮扶资金的社会透明度。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专项帮扶资金管理的现状,从专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与意识不足,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动态管理不够到位,专项资金来源渠道不够宽,使用管理监督还不够到位四方面分析了目前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提高对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意识,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档案的动态管理,拓宽专项帮扶资金的融资渠道,加强专项帮扶资金的督查来提升专项帮扶资金管理与使用的规范化、有效性,更好地为工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冯英.规范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管理使用,努力打造工会精准服务品牌[J].中国工会财会,2016(07):7-9.

[2]娄亮.工会帮扶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8(12):57-59.

[3]李慧.工会帮扶资金的管理与使用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01):35-36.

专项档案范文7

一、领重任,积极寻求问题解决办法

2019年12月,本钢集团针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成立了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为组长,运营改善部、退管中心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针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各项主要工作,又组建了5个专项工作组,分别重点推进退休人员信息采集、人事档案移交、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服务活动场所移交、统筹外费用处理等工作。其中,档案专项工作组由集团公司组织部牵头,成员单位包括集团办公室、档案馆、退管中心。12月16日,档案专项工作组立即召开小组会议进行内部工作分工,果断决定不等不靠,在本溪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工作相关文件出台前,根据《辽宁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实施细则》做好规范化整理工作组织、培训,同时进行数字化外包与自行加工两种方式调研、测算、评估等数字化前期工作。目标明确后,规范化整理又分解为4个小组,对各基层单位实行工作分包。各小组展开“明确联系人、工作量统计、组建整理队伍、预整理部分案卷”等工作。与此同时,档案专项工作组负责数字化工作的同志也多方收集数字化外包信息,推进联系数字化加工公司进行现场调研,做两种数字化方式费用测算等工作。2019年12月18日,本钢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工作整体培训顺利完成,数字化选取自行加工的方式也随之敲定。

二、重沟通,确保工作推进有理有据

首先,重视与本溪市档案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市档案局和社保中心作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工作的业务指导验收和成果接收单位,对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工作有着绝对的话语权。面对本溪市相关政策文件出台较晚,本钢退休人员数量又占了本溪市70%的严峻现实,本钢档案专项工作组在开展工作之前,多次与市档案局沟通研讨本溪市即将出台的档案整理和数字化标准,并对社保部门使用的档案信息系统情况摸清底数。在整理和数字化工作遇到分歧时也一贯坚持先请示后行动的做法,而且多次邀请市档案局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亲临现场进行观摩指导。本钢虽然在本溪市最早启动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工作,但切实做到了师出有名、有理有据。其次,重视建立本钢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从集团推进组到专项工作组、到各小组、到基层单位、到每个工作人员,有问题必汇报、有汇报必答复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周总结、月汇报、专项例会制度贯穿工作始终。“怎么做质量能达标就怎么做,怎么做能不返工就怎么做”成了最朴素的愿望,也成就了最用心的作品。

三、慎管理,多方强化安全保密责任落实

在本钢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启动之前,档案专项工作组就对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组织签署了集团———基层单位———个人闭环管理的保密协议,制定了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现场管理规定,明确了用于档案扫描的电脑不联网等具体要求。

四、渡难关,全力攻克数字化加工堡垒

首先,本钢在电脑、扫描仪、移动硬盘等设备配置上迅速明确标准、确定数量,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采购周期。对到货的扫描仪也采取了先由退管中心测试扫描效果再行发放的慎重策略。扫描效果测试合格后,率先安排档案馆领用A3、A4规格扫描仪各一台,主要进行扫描方式方法摸底和问题总结,为数字化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预判和准备。其次,档案专项工作组负责数字化工作的同志自2020年1月份开始摸索扫描和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对本溪市档案局自行研发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和改进,在数字化整体培训之前彻底扫清了数字化软件使用障碍。再次,档案专项工作组以优中选优的原则配齐了数字化加工人员,既保持了从整理到数字化队伍的相对稳定,又坚持了“年轻化、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人员筛选原则。

五、细部署,培训指导检查多措并举

本钢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培训工作由档案专项工作组独立完成。规范化整理培训采取了基层单位预整理后带案卷和问题到现场学习的方式。有实践做基础、带着问题听课的“亲民”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数字化培训则采取了首先由档案专项工作组内部检验课件,再优选整理阶段工作效率高、质量规范的四家基层单位接受小规模培训,最后正式推出整体培训的层层推进方式。精细准备的数字化培训为工作的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针对微信群中此起彼伏甚至节假日无休的咨询信息,档案专项工作组坚持对每个问题不忽视、不回避、不敷衍,尽最大努力做到响应迅速、指导意见明确。经历了初级探索阶段,档案专项工作组立即调整到跟踪检查模式,通过密集而全面的检查提供现场指导服务、纠正偏差和进行小规模的培训。在共计395场次的培训指导检查中,及时发现了部分单位设备和人员配置不足,个别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数字化质量较先期有下降趋势等问题,第一时间作出了设备调用、人员补给、质量整改反馈等应对措施。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发现并推广了“机器不停人员倒班、计件奖励、抢进度与质检同步、全程跟踪追责”等好的经验和方法。

六、严把关,做好成果验收毫不懈怠

专项档案范文8

关键词:城区农民联建房档案;问题分析;策略探析

城区农民联建房档案是城区农民群众自行施工或雇佣他人施工、以集体形式建造房屋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图纸、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它真实地反映了城区农民联建房建设的全部过程,是农民群众今后对房屋进行检查、维修、管理、改扩建的重要技术依据,也是追究房屋工程质量责任的重要凭证。随着城区农民联建房数量不断增多,城区农民联建房档案在整个建设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区农民联建房工程所涉及的相关单位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档案管理。

1问题分析

目前城区农民联建房档案管理最大的问题是档案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一是审批材料缺失现象严重。城区农民联建房都是集体联建的,审批建房时以每个村每小队为单位,有的小队委托某个村民进行审批办理,在相关单位办理完建房审批手续形成的文件材料即由该人自行保管,这就造成审批材料管理分散;囿于保管人员缺乏管好审批材料的意识,或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或在审批结束后没有留下审批资料,或因没有妥善保管审批材料造成材料损毁。二是没有形成专项验收材料。按照相关规定,房屋验收由参建主体(如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完成,质量监督站监督验收程序的合法性。而城区农民联建房在建设过程中只进行前期审批并形成文件材料,完工后却没有进行各专项验收,这就导致有环评报告与审批意见、无环保验收表;有防雷检测费用收据、无防雷验收意见等。这是因为相关责任部门没有及时督促农民群众办理专项验收手续,农民群众不知道还需要进行专项验收、不知道需要形成并保存好专项验收资料。此外,有些农民群众没有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建房,如超层建房或超高建房,导致相关单位无法验收,自然不能形成验收材料,这不利于房屋日后的维修或改扩建。三是没有形成竣工资料。不少农民群众房屋产权意识淡薄,错误地认为自己建的房屋自己住,无须办理相关权证,在联建房工程完工后直接入住,没有接受竣工验收,自然没有形成竣工资料。竣工资料的缺失,会给日后办理权证带来麻烦。

2对策探讨

2.1加强业务指导,实现档案统一保管

其一,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指导,提高农民群众档案意识;还要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形成由建设部门档案室统一保管城区农民联建房档案并提供利用的管理机制。具体来说,档案部门要及时介入进来,到工程现场做好指导与检查工作。如,直接联系建房负责人,告知他们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形成的哪些文件材料以及如何整理、保管、归档等;检查施工过程中各责任方是否同步形成文件材料,防止施工单位等资料员工程结束后再补齐资料的现象发生,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其二,村委会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职责,配合档案部门做好档案管理。以龙泉市剑池街道水南村龙山苑安置房工程为例,由于村干部非常重视档案的收集与保管,工程项目建设前审批、建设过程中及工程完工后各阶段所形成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且得到妥善保管,工程顺利通过市建设局验收,档案移交至市建设局档案室统一保管。

2.2重视专项验收,形成专项验收材料

相关责任部门要重视专项验收工作,及时对符合各项验收条件的工程进行专项验收,并指导农民群众按要求办理各专项验收手续,将防雷验收意见、环保验收表、规划核实确认书等专项验收材料保存好。如,龙泉市建设部门已制定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对已建成并入住的城区农民联建房进行联合验收。

2.3组织竣工验收,形成竣工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