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税务管理范例

智能税务管理

智能税务管理范文1

一、应用产业链智联平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产业链智联平台由税务部门开发建设,通过微信小程序和电子税务局网页端,为企业提供包括产品、货源寻找、供需磋商和评价反馈等多功能一站式闭环服务,大大缩短企业查找上游供应商的时间,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搭建企业磋商合作的平台,解决原材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关键堵点,打通实体经济微循环,推动广东省产业链的顺畅运转。该平台经过优化升级,使企业供需信息互通,各地产业链实现有效对接。自产业链智联平台上线以来,某市税务局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平台使用方法,帮助企业对接物资需求。目前该地区企业通过平台共提出72条采购需求,已有12条得到响应;共接收230条供应需求,已有31条得到快速响应。其中某区税务局在走访辖区管户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时,得知其因紧急复工复产需要大量采购红外测温一体机设备,通过产业链智联平台牵线搭桥,迅速帮助企业成功采购防疫设备,支持企业及时复工复产。

二、运用税收大数据,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积极落实与防疫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广泛利用发改委、工信委等部门的第三方数据,主动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创建6个风险模型,扫描分析“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的落实情况和企业适用情况,并通过电子税务局风险共治渠道,推送14.6万户次的优惠政策提醒,及时、精准帮助了广大纳税人享受税收政策红利。

三、深挖数据价值,服务政府决策

税务部门以数据互联互通为突破口,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先后向13个政府部门交互共享捐赠信息、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等23项数据,提供涉税数据共1,987万条,为各部门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了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持。某市税务系统共获取防疫相关的第三方数据3,961万条,向当地各级党委政府报送复工复产分析报告共计65篇,其中37篇报告获得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批示共计48次,促成市区两级政府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为上级部门出台帮扶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四、创建风险分析智能管理平台,提高信息化支撑水平

一方面,税务部门依托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发票数据和大数据分析能力,配合第三方数据,创建虚开风险指数模型,构建了覆盖纳税人登记、经营、变更、注销全周期的虚开风险指数体系。从2020年1-5月新登记纳税人36,585户中识别出高风险户4,465户,进一步分析后下发风险疑点任务1,329户,已完成1,171户,虚开阻断率为95%;纳税人虚开风险指数创建以来,该局已累计成功阻断3,341户潜在虚开风险户,实现了防虚防骗工作的关卡前移,坚决维护该地区健康公平的税收秩序和经济秩序。另一方面,税务部门以信息化承托起税收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数据整备、指标管理、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推送、风险应对和持续改进等税收风险管理各环节系统运行功能。在对纳税人涉税活动中存在的引发、增加税收风险的各种风险信息进行智能识别的基础上,科学评定纳税人风险度,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以实现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将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转变成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业务流、工作流、任务流。通过风险分析智能管理平台的创建,真正做到“该放的必须放、而且是无条件、彻底地放”,“该管的必须管,并且是新管理理念、新管理方式、新管理手段皆备的创新地管”。

五、借助大数据应用平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大数据分析应用是风险管理的“制胜法宝”。税务部门重视通过大数据应用平台来突破各大系统的边界,将数据归整糅合,海纳百川,根据税收业务的需要,以更加直观简单的方式展现给税务人员,推动税收征管、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管理决策等业务的发展。提供大数据关联关系图形化展示,将原本看不见的隐性关系显性化,为征管、评估、稽查等业务提供参考依据;提供大数据智能搜索引擎,仿照百度、谷歌提供开放式信息检索功能,应用税务系统大数据搜索引擎;提供大数据智能化通用统计功能,构建风险识别精准、分级分类精确、管理数据精细的后续管理工作模式。

六、构建第三方数据分析平台,提高综合治税水平

智能税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区块链;税收征管;信息化;涉税信息

一、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关于区块链的研究。区块链是由中本聪(SatoshiNakamoto,2008)提出的。Hanson(2016)将区块链应用在财务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在交易双方将信息写入的过程中,区块链会对交易、复核等行为进行审核,由交易双方共同确认账目是否真实完整,从而降低了造假现象的出现。关于税收征管信息化的研究。TuomasKosonen(2015)认为税务信息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降低了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给企业和个人申报纳税带来了方便。

2.国内研究。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广东省深圳市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张国钧等(2020)认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每个参与方都可以对数据进行维护、更新和计算,进而可以实现多方的信息共享。关于税收征管信息化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为人副院长(2019)认为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如何加快信息技术在税务领域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关于区块链在税收领域的应用。中央财经大学蔡昌教授(2019)认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这与税收征管中信息共享的理念相适应。在区块链技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后,各界学者对区块链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应用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但随着时展速度的加快,新的技术有了更深入的应用,在区块链背景下,如何优化税收征管,减少税收流失,更需要结合当前的现状,进行更加实时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现状

1.区块链现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区块链定义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中国区块链的市场规模快速增加,预计到2022年,我国区块链的核心产品和相关衍生业的规模将达到百亿元。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的新基建范围中就包括区块链。区块链的发展将迎来加速应用的新阶段,更具体来说,区块链的发展已进入了与产业更深层次融合的新阶段。

2.税收征管信息化现状。自21世纪以来,数据信息化、互联技术全面覆盖,给税收征管创造了信息化的条件。我国的税收征管模式已到了金税三期工程中。金税三期工程就是实施包括增值税在内的综合性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更进一步地推动税收征管信息化改革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税收征管还存在很多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信息化方面诸如信息孤岛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所以税务机关将新兴技术与税收征管相融合是税收改革的必然方向,是解决根深蒂固的问题的主要突破口。

3.区块链在税务领域应用现状。区块链与税务领域的融合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十分重视该领域的发展,2017年6月,国家税务点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就建立了该方向的研究小组,将区块链与涉税业务相结合。在实际应用方面,2018年10月深圳的国贸旋转餐厅开出了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目前深圳南山区也已经全面实行区块链电子发票,成为中国首个全面实施区块链的区域。区块链与税务领域的结合不断推陈出新,给税收征管的优化带来新的方向。

三、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涉税信息不对称。涉税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的各种信息掌握不够。纳税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总是会尽力地隐藏相关的企业信息,因此,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掌握的信息之间就出现了差异。目前,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不断发展,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转化为电子数据,大量的信息储存在税务局这个单一的数据库中,数据较为繁多冗杂,这种集中与单一性导致数据极易出现各种问题。税务机关无法确定纳税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全面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导致涉税信息依然处于不对称状态。

2.涉税信息安全性低。我国涉税信息安全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纳税人申报纳税过程中,税务机关由于征税,需要收集纳税人的各种信息,所以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就会侵犯纳税人的隐私,甚至给有心之人可乘之机。二是体现在税务机关数据储存的安全性上,征管信息化逐步开展之后,大量的涉税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集中储存在税务局的数据库中,而大部分的税务机关在信息保护的技术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再加上控制的节点过于集中,相关涉税信息容易被篡改,最终使得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3.涉税信息共享不实时。税收征管过程中,信息共享缺乏实时性是当前存在的又一大问题,共享速度较低,业务办理受到限制,大大降低了税收征管的效率。税收征管过程涉及的部门众多,税务部门不能及时和其他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就难以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当前,不同的机构有独立的数据存储系统,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无法对纳税人的信息以及业务的信息进行高效的共享,税务机关从其他部门取得纳税人涉税信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和多项手续,对于纳税人的真实经营情况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全面了解透彻。

4.涉税信息难以完整管理。不管是传统的纸质数据还是现在的电子数据,涉税信息都是庞大而冗杂的,这就对信息的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涉税信息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传统的纸质发票容易毁损甚至丢失,现在的电子发票也容易在某一环节遭到篡改,再加上各种数据储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中,分布比较分散,很难对此进行完善的管理,这样就导致涉税业务链条不完整,无法追溯整个业务过程,从而导致纳税人虚开发票、逃税漏税等行为的发生,给税收征管和稽查带来很多不便。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下优化税收征管的建议

1.通过分布式存储建立涉税共享链。区块链的一个特点就是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就是业务的数据是分布在区块链的不同节点上的,业务发生之后也不必再经过中心点。区块链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在任意节点访问整个数据并且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增加了信息的透明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副本,从而避免了决定权过于集中以及数据繁杂的问题,实现了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使得数据能够自由流转、产生价值。税务机关可以利用这种去中心化,打造涉税信息共享链。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可以随时在任意节点上进行信息的查询,而且有关的涉税信息都不可逆地记录在各个节点上。可以保证的是区块链的这一分布式存储机制不允许在单独一个节点上进行税务信息的记录,这样就可以解决集中化的记录方式导致的信息不真实的问题。税务部门与纳税人可以更真实地在区块链网络上得到有用信息,进而消除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通过共识机制确保涉税信息安全。在区块链加密技术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每完成一笔交易,都会记录在节点网络上,并且,验证其真实性后,每个账页上都有对应的时间戳,永久地保存在数据库之中。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块链数据库中记录或修改信息的时候需要大多数的节点达成共识才可以记录成功,所以进行篡改的代价是非常大并且相当困难的,这就增加了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税务机关可以利用共识机制,确保涉税信息的安全。税务机关不再需要将从纳税人处收集的信息记录在自己的库中,而是通过访问的形式,经过纳税人对访问权的授予,来得知纳税人完整的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纳税人信息的泄露,保证纳税人信息的安全性。在数据存储上,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单一数据库问题,另一方面,在共识机制下,通过网络科技对各节点的数据库内容进行篡改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更加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3.通过智能合约加快涉税共享速度。智能合约就是通过在区块链系统中提前设定好业务处理的规则,利用记录中准确且真实的数据,在交易双方发生交易时,立即自动提取双方的数据信息,依据规则,对业务进行处理,并将整个过程的相关信息都记录下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整齐,最后将结果传递到双方的节点上,这一过程全部是自动执行,且快速准确。在税收征管中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来加快业务的办理,同时提高信息共享的速度。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时,智能合约可以快速地识别情况,根据规则将相关业务实时处理完毕,并快速得到相关凭证,记录在链中,这样,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可以更快速地得到需要的信息,不用再经过烦琐的共享程序,可以随时访问节点的信息,从而可以提高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速度。

智能税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金税三期;税务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1引言

信息化时代国家推出的十二项电子政务工程,并对税务管控进行重点建设。国家税务管理的环境明显该改善,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升。对多数企业而言,金税三期的上线带来更多的挑战。企业需要和大数据对接,以驱动业务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的税务管理手段和工具的应用将会加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尤其新税制使用后,增值税的统一管理急需企业加强对自身的风险控制,不断优化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办法,主动适应税制改革环境和互联网+模式的管理大背景。

2金税三期概述

金税三期是国家税务局根据税务工作的特点研发的可以提供税务管理和决策的支持的系统。其中税务管理系统涉及个税管理、核心征管和网络发票管理三大部分内容。税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税收数据的处理和相关业务工作,涵盖对所有税收业务。并且系统凭借统一的管理流程、数据处理标准以及规范的外部接入可以是实现对税务数据的动态监控,有利于税收执法的统一执行,为国家税务工作的优化提供数据服务平台。而税务决策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应用和公共数据两大模块。决策支持系统则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实现对数据的基础分析、数据仓库和数据治理,并为不同主体提供开放的数据资料,实现数据共享。金税三期相较于以往税务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性,不仅可以实现票据税号和金额等全部信息的识别,还可以进行信息采集、查验和存储,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了发票的真伪识别准确率。应用信息系统对发票进行识别,可以提高鉴定效率,并且有效规避个人操作中的失误,减少主观性问题导致的工作不规范。金税三期可以对所有业务工作进行详细记录,且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为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数据信息。在金税三期系统下,税收征管单位只需要掌握企业的税务识别号便可以对纳税人的税收情况实现追查。而系统内设的商品编码监控和限制可以使税务征管单位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及时掌握企业的库存状况,通过系统计算企业库存量和商品增值额,对发票的使用情况实现精准掌控,并降低税务计算错误。该系统同时可以掌握企业全面的信息资源,实现对发票信息和企业资金流向的管理,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可以实现针对性的监督。

3金税三期下企业税务管理模式变化

3.1税务活动实现全过程管控

自2016年10月金税三期全面推广以来,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管理活动逐渐过渡到全过程控制,通过五证合一实现通过识别系统进行相关信息自动关联的信息处理。系统自有的规则体系可以实现对编码的识别和管理。同时税收系统中的分类编码可以对纳税人票据上的商品和税务总局核定的税收编码进行关联,注明税率和征收率,便于税务统计、筛选和比对分析,对于不符合规范的票据进行系统自动识别和报警,实现对企业票务管理的全程监督。此外,税务机关可以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实现对企业发票开具、纳税申报以及申报完成后的全过程监督。

3.2系统自动稽查,实现企业全样本监控

金税三期系统全面落实后,每天可以自动处理几千万条税务信息,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甄别操作,系统自动化、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风险指标进行自动过滤,完善的风险指标数据库,可以通分析系统自动识别、筛选可疑涉税业务。系统平台首次引入排队理念,系统操作员的任务工单适用双随机派单,实现对事不对人的管理,“双盲”核实推动了从管理账户到管理事物的推进。平台的自动推送任务明确了税源指向,同时推动了税务核查工作的公正廉明。同时由于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税务监控,无论企业性质、规模一旦发生票据错误、申报异常系统就会收到报警提示,实现自动预警,且自动派单给稽查工作人员。改变以往多抽查纳税大户的部分抽查监督,实现了对全企业样本的监控。

4“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在互联网+税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需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创新企业风险管理规避策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转移和消化。

4.1企业建立税务自查流程,提高风险认知

税收自查系统应该围绕企业纳税人的税务工作内容,全面开展税务风险评估。根据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对税务风险的认知、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企业自身组织机构、内部控制系统、涉税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税务处理水平,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从合同流、资金流、信息流、票据流进行“四流合一”的税务自查体系。从合同流来看,企业应该规范合同管理,根据税制改革后企业经营性质、经营范围等对合同规范管理,通过合同条款的规定明确双方权责,降低企业风险。从企业的信息流来看,财务报表、账簿和财务凭证等形式都会经过财务部门,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业务状况,通过报表、账簿和凭证可以核查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环节存在的税务风险。从资金流来看,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业务和指向单位应该得到关注,调查交易的真实性、公允性,通过内部自控确定资金的合理流动,规避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转移定价的发生。此外,保证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安全传递、索取、认证和抵扣,实施发票管理,对于各单位开具或者取得发票的经办人、开票人、财务人员和开票、受票单位进行规定,传递过程的参与人员要进行移交和办理登记手续,做到每一张发票的可追可查。

4.2改进企业的风险评估手段和技术

企业采用的风险评估技术直接决定企业风险评估的效果和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在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企业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优势,通过优化企业的风险评估技术,逐步改进落后的人工稽查方式,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从税源源头进行管理,借助技术和软件的优势,打通各个业务管理流程。目前金税三期的大数据技术成为实现税务精准稽查的核心技术,企业单靠过去人工稽查会引入过多的主观看法,并且稽查效率不高,需要借助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税务信息系统来化解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借助税务信息系统帮助企业重新梳理税务处流程,统一税务处理方式和口径,使企业税务工作更加符合政策规定。通过企业使用适合税务管理解决方案的财务会计软件,加强票据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创造企业价值,并自动实现票据开具、进销管理、纳税申报实现企业基础税务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尽早适应金税三期的税务管理模式。

4.3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金税三期管理背景下,企业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自身管理流程重塑,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降低运营风险。建立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从监督、审计、管理、考核和反馈调节机制上逐步完善内控体系,为企业自身实现增值。此外,培育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税务管控文化,完善税务制度和流程,通过评估考核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强化对税务风险的管控。

参考文献

[1]宋丽.金税三期后企业税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8).

[2]谢卫.“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8).

智能税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务筹划;鸿路钢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住建部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建筑企业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方式和建筑科技的探索和应用,提升智能建造水平,将全方位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发展与智能制造相结合。这一新政策的实施给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帮助。尤其是在肺炎疫情突发的特殊背景下,传统建筑业受到极大冲击,亟须走出一条集约式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来改变建筑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加快推动建筑工业与智能建造相结合,以人工智能新技术为载体,形成涵盖科研与施工装配等多产业链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国家为改善宏观环境和企业发展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增强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为行业提供了充裕的低息流动性。但是建筑企业仍然存在融资困难、资金紧张和盈利空间薄弱等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并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与资金资助。企业通过对我国现行的税务制度进行分析,合法合规严格管理税收,认真履行税务责任。而本文以安徽鸿路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对优惠税收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来实施企业税务筹划,从而实现纳税风险规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期为建筑企业开展的税务筹划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在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下,尽管建筑企业的重要地位较之前有明显提高,但在纳税筹划、规避风险方面仍然难以像国有企业那样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加上对纳税筹划缺乏应有的持续改进理念,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从新时期下建筑企业的微观筹划角度具体分析企业的税收筹划情况,一方面可以给予与鸿路钢构类似经营规模的企业一个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改善企业现有经济状况,为企业创新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税收政策调整的具体运用,使企业正确理解国家调整后的税收政策,同时也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2.现实意义。鸿路钢构作为我国典型的钢结构龙头企业,行业地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企业规模、业务范围都较为复杂。本文以安徽鸿路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税务筹划分析,可以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其对税收法规和优惠政策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力。此外,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多可利用的资金,从而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升智能建造水平,给企业赋予新的活力,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新时期下建筑企业纳税筹划的意义

国家为恢复建筑企业经济发展,新一轮的基础建设投资将直接改善企业的订单数量和业绩水平,强化行业发展优势,同时导致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完善纳税筹划工作、减缓企业税收负担,是建筑企业助力供给侧结构改革重要环节。第一,重视纳税筹划工作是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有利手段。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税收负担过重,而流动资金链的断裂会使企业举步维艰。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成本,使企业更好地利用节税后的资金不断发展,加快资金周转效率,发展装配式建筑,将建筑业与信息业深度融合,赋予企业新的意义。第二,树立纳税筹划理念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科学举措。以较小的成本支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的智能建造水平,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此外,税收筹划能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企业战略布局,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稳步发展。第三,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是规避税收风险的有效途径。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企业通过加强税收筹划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布局,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另外,面对增值税政策改革实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属性选择合适的财税政策来提高企业生存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企业税收筹划方法

(一)利用行业政策进行所得税节税筹划

国家对不同行业的政策还是有倾斜性的,而倾斜性主要集中体现在税收政策方面。由于所得税政策不能转嫁的特殊性,国家减免所得税,减免的经济利益归企业所有。如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所得税率,小微企业实行20%所得税率。

(二)选择合理组织形式进行避税

企业根据分支机构的盈亏综合考虑选择母子公司和总分公司这两种组织形式进行合理避税。当分支机构亏损时采取总分公司的策略,利用亏损可相互抵消的方式将企业的总体税负降低;当分支机构盈利时采取母子公司的策略,利用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企业的总体税负进行分摊。企业还应招聘专业的税务人员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纳税义务以及各个税种当期的税额进行严格测算,以实现企业的合理避税,给企业带来长足的利益。

(三)利用公益性捐赠支出的税收优惠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的12%内予以抵扣;超过部分准予在三年内结转。企业为公益目的从特定机构进行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要件,同时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为企业赢得美誉。

(四)利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企业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150%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可按研发费用50%加计扣除,享受税收优惠。企业安置残疾员工,除支付员工工资扣除外,还享受100%加计扣除。同时,按照各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4倍金额,按照纳税人安置残疾人人数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

(五)巧妙选择供应商类型来降低税收负担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存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小规模纳税人在企业采购商品时不一定能够获得合规的进项税发票,这就导致企业的进项税无法抵扣,增加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若供货商为一般纳税人,企业采购的商品则可以通过开具的正规进项税额发票进行抵扣。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存在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小规模纳税人的供货价格通常会比一般纳税人的供货价格略低。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测算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价差与可抵进项税的价差之间的关系,找到价差的临界点,根据临界点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

三、鸿路钢构企业税收筹划分析

(一)公司基本概况

鸿路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多个大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及智能停车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是目前中国钢结构龙头企业。公司201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承包项目资质,2015年公司成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16年公司获批全国第一家“钢结构制造企业检测等级能力”资质。鸿路钢构集团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注重研发投入,“一体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高端智能车库存取技术”“装配式低层住宅集成技术”等三大技术体系,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一直以来,鸿路钢构就以钢产品结构为公司的主营业务,钢结构的制造和品牌形象一直处于金属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主要开发的产品有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加工、钢结构工业建筑、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等,产品销往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该企业2019年的利润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企业2019年的综合收益较上一年有稳定的增长。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6.58%,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6.30%,所得税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1.53%,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4.39%。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依靠2019年生产基地产能逐步释放,而所得税费用的降低与企业良好的税收筹划密不可分。

(二)税收筹划具体应用

鸿路钢构经营钢结构涉及的税收种类较多。从钢结构项目的前期到销售的后期,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但是鸿路钢构从开发项目开始,分析项目建设相关的税收类型,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并提高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利润率,合理合法合规地在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1.2018年鸿路钢构旗下子公司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连续三年享受优惠政策。而鸿路钢构则于2019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外还有部分子公司享受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获得地方性政府补助。2.鸿路钢构有计划地招聘研究型人才用于新产品开发和产业结构升级,且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引进专业设备和相关技术工艺,并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设备,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2019年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金额高达12881377.36元。企业还通过录用残疾人员给予其合理的岗位,享受税收优惠。3.鸿路钢构作为钢架构的龙头企业,每年存在大量的钢材采购业务,而合理选择供应商可以巧妙避税。该企业通过科学化的市场预测、信息化管理、规模化采购分析原材料的组成及规律,扩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提高公司议价能力,大大降低采购成本。此外,该企业还将原材料配件专门成立子公司,如安徽鸿路油漆有限公司等18家全资子公司享受税收优惠。4.鸿路钢构不仅在第一时间支援抗疫前线,紧急赶工制作构件,还参与火神山医院等临时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向疫情一线捐献300万元以及口罩等防控物资。这些行动使企业不仅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还降低了企业税负,同时也树立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为企业赢得了美誉。

(三)实施纳税筹划保障性措施

鸿路钢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纳税筹划的技能,以此来达到节约税款的目的,进行纳税风险识别与管控。1.加强财会人员专业能力。国家为恢复经济增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财务人员应该培养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首先应该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可以快速吸收新政策的要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未来规划并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导企业更好更快向上发展;其次提高财会人员税收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也是重要举措之一。财会人员往往通过造假作假的方式进行少缴税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此种现象,则需要从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角度出发,坚守职业道德、恪守法律底线。财务人员应当在培养综合素质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做好自己的事情,权责分明,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可以及时准确处理。2.组织财会人员参与企业培训。对于公司的培训学习,财会人员应积极参加,及时关注行业政策的最新方向和动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来提升对整体财税的核算水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最新的政策来指导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此外,企业财会人员还需要经常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配合税务部门的工作安排,规避企业税务风险。3.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制度。建筑企业必须要遵从纳税法规,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制度。一是企业可以制订科学的宣传计划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在企业内部宣传的方式来提高员工对税款缴纳遵从的意识,纠正企业财会人员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纳税意识;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将税务责任落到实处,使各部门各司其职,让整个企业全体员工都具有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通过完善税收管理的内部工作流程和标准来规范财会人员的实际操作,进而维护企业的纳税信用,科学防范建筑企业的税收风险。同时,公司高层和管理者应该更新观念,充分重视税收风险,积极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加快各资本的重新组合和企业长远发展。4.制定相匹配的税收筹划方案。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了降低在日常经营中耗费的生产成本,将多余的资金用到企业发展的其他方面,提高税收筹划效率。如果企业税收效率降低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下滑,甚至税收成本不减反升。而作为公司内部的财会人员除了定期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在日常处理税收问题时学以致用,对于重点内容及时分析解决,不给企业工作留有隐患,提高工作质量。建筑企业为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求,还需成立内部审核小组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同时,还可以对执行优秀纳税筹划方案的企业进行分析,学习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可借鉴经验并加以运用。还可以通过项目转移的方式实现合理的避税,提高企业的利润。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税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利润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整体水平,促进企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本文通过对鸿路钢构的税收筹划进行分析得知,企业要想在建筑行业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应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树立正确纳税意识,通过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现金流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对鸿路钢构的税务筹划研究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启示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积极规避税收风险,在我国相关税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合规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避免企业出现多缴纳税费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使企业发生巨大损失,同时企业还可以减轻税收压力利用节税资金去为企业创造利润。其次提高财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税务制度管控和税收风险规避,做好税务风险体系预警,最大限度实现纳税筹划科学合规化,给企业发展带来长远经济利益。最后,企业的高层领导和管理者还应该重视涉税风险,通过内部税务管理防范风险,并且从上到下贯彻执行纳税筹划方案。总之,只有做好纳税筹划工作,才能够保持企业未来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才有机会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站稳脚跟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曹瑞刚.新时期下国企高效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途径[J].中国产经,2020(22):129-130.

[2]李丹丹.新税法下企业会计的税务筹划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20(30):122-123.

[3]刘勇.浅析增值税政策下企业纳税的风险及规避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0(25):97-98.

智能税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税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数字化发展背景

(一)5G和人工智能的促进。5G的传输速度和人工智能独立思考程序的出现,意味着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们可以为许多行业提供支持,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改革和进步做出贡献。如今,人工智能和5G技术正在逐步实施,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许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企业为了避免被时代淘汰,一定会采取行动紧跟时代脚步,先进的技术水平可以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二)疫情推动数字化转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正常生活轨迹的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各行各业受到疫情的影响,营业收入持续下降,不得不开始实行线上生产、线上办公、线上经营等一系列云端服务。疫情加速了各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化、企业的分化,同时带来了困境,具有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将疫情对企业运营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实现更快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后出现更多的企业为了适应疫情下的生存,将自己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数字化相融合,数字化贯穿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形成新模式的经营。由此可见,疫情对企业数字化的影响已从短期转向长期深远影响。

二、数字化发展中企业税务管控转型必然趋势

数字化发展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企业为了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发展,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而税务管控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其数字化转型也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新政策。传统税务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很多工作仍然依赖于传统的人力资源。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高效应对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我国处于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税务机关将数字化技术与税管程序相结合,运用大数据提升财税运行效率。在国家税收征管数字化的基础上,企业要及时利用大数据对不同税种进行区分并了解最新税收政策,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税管机制政策,税务数字化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税务系统。

(二)涉税对象剧增。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推动下,不少企业从传统的“线下”商业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的新商业模式。在新商业模式下,企业随着销售渠道的扩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涉税业务,即便不存在实体公司,也可以实现营业收入,产生纳税义务。在纳税人数量激增、税务机关工作量快速增大的背景下,如果企业采用传统税务工作模式,会增加企业相关税务工作的时间成本和纳税成本。一旦企业采用数字化税务管控系统,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企业税务筹划需要。企业在经过前期的奋斗取得一定成果,规模和业绩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后,对于一个经济业务多、业务构架复杂的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的税务管理系统和业务数据不“连通”,发票传递和纳税筹划都可能存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税务管控的数字化需求便更为迫切,数字化与税务管控相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收集业务数据、预防潜在税务风险、提高效率。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概述

企业的税务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对于企业的涉税行为需要向税务机关申报交税,但由于未能向税务机关正确有效地交纳税款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现阶段,企业在税务管控上,或多或少存在税务风险,该风险的产生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企业税务风险往往产生于企业收入方面、成本费用方面、会计报表的分析方面、利润表方面等。这就要求企业的数字化税务管控要具有全面性,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税务管控风险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高管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主动进行管理。

四、企业税务管控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的税务管理职能分为三类:合规、风险控制和规划。相比之下,税收风险控制是大多数企业进行税收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本文针对企业税收管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一)企业对税收的理解偏差。在企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与税收机构对于同一项业务,可能存在不同认知,如果企业税务人员对于某项政策的出台、修改出现了理解偏差,会导致企业在税务管控环节面临更大风险。此外,现处于数字化时代,金税四期的提出意味着国家税务系统将数字化更好地融入管控系统,通过云端交叉对比各种信息并进行稽查核对,如果存在异常就会告知企业进行自查,如果存在异常次数过于频繁,很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可见,应对企业中无论是在生产经营过程,还是会计核算过程的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有高标准,经营业务层面税法知识的欠缺也会带来风险,要及时根据数据化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理解国家税收政策,降低主观性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

(二)税务管控数字化技术上存在的风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对企业数字化技术存在一定的高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税种的政策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各地税收政策和征收征管政策不尽相同,企业难以有效利用政府税收系统的大数据,无法将其与企业的税收管控系统相融合。如果企业难以克服该技术上的难题,会导致数字化技术无法有效应用于该企业,形成资源错配的局面,带来更大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的税务管控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互联网信息技术让企业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信息泄露的风险,企业敏感信息一旦被泄露,会使企业承受更大的损失。只有解决了财税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同时保证企业相关数据的真实可靠。

(三)缺乏正确税务筹划意识。企业的税务会计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整理,要按照税收规定,自觉合法对企业的税务活动进行申报纳税。除此之外,企业税务会计还应对纳税金额产生影响的税负因素进行分析,合理合法地筹划企业经营方式和纳税活动,更多地享受税收优惠。如果企业税务管控相关人员缺少税务筹划意识,无法将企业税收成本降到最小,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利润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不健康的税务筹划意识也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例如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采取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来降低企业纳税筹划成本所带来的风险。

(四)税务数据监控不完善。一个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离不开税务数据的监控,税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对企业的相关税务活动进行监督,无论是企业税务日常管理、事前防范、事中审核还是事后监督的数据都应当进行监控。如果企业的税务数据监控不完善,企业很难在日常活动中快速发现税务风险,而风险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提前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程度甚至消除风险。此外,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均不相同,因此适用于每个企业的数据监控程度和税务风险评估系统也不尽相同,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适合本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机制才能更高效地识别出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五、数字化发展中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意识。“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企业亦是如此,如果没有法律和道德强有力的约束,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为了眼前利益出现短视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税务违规行为所付出的惩罚成本是非常高的,对企业的声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法律和道德的强有力约束下,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以及税务筹划意识,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进行企业税务筹划,降低企业成本费用,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提升税务人员综合职业素质。数字化时代,基于国家对于税种的多变政策,税务管控的相关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与整个企业税务管控质量息息相关的。企业的税务管控系统数字化更新往往是在税种政策出台或修改后的一段时间内才得以适用,这就要求相关税务人员要先于数字化系统,对新政策、新规定进行理解和掌握,正确理解政策的真实意义,以确保税务风险管控的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企业税务的管控还是财务的管控,都离不开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会,给员工提供沟通与交流平台,避免由于个人对于某些政策的不同理解所带来的业务偏差,降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三)运用数字化技术完善企业税务管控系统。数字化时代给企业带来了信息的便利,对处理信息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大。首先,企业要引进能够运用数字化信息的高技术人才,要在数字化发展中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信息泄露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企业应当在自身税务管控系统与税务机关系统的链接上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在该系统上正确地获得申税、发票、政改等涉税信息,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四)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是保证企业与税务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必要手段。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存在税务风险,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避免不了税务机关和企业税管之间的沟通。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企业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在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掌握数字化税务管控系统,更深刻地理解国家最新税收政策。由此可见,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是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渠道之一。

(五)建立现代化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降低风险的必由之路。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涉税风险如果仅依靠以往传统的人工模式进行评估,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还可能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人工错误影响评估结果,因此将现代化技术融入风险控制程序中才是发展趋势。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模式和需求,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满足企业需求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将整个企业各部门的相关活动进行连接,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信息一体化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涉税服务进行识别,自动核对各项指标,对企业各项指标设定临界值,一旦超出临界值便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并对风险进行分级处理,以确保将企业风险降至最低。

智能税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财务治理;业财融合;数智化

一、引言

伴随人工智能在理论和技术方面日渐成熟,其规模逐渐扩大,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303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略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速。人工智能通过人机对话的统一工作界面实现场景化、社交化业务处理,为高校财务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其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标准化事务处理效率,节约人工成本,且可使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工作效率得以大大提升,使高校的财务决策更加科学、精准。基于此,本研究顺应国内外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对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以期帮助高校把握新机遇,实现数智化转型,并支撑高校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最早是由计算机学家、认知学家约翰•麦卡锡于1955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2]。人工智能,顾名思义是人工创造的智能,是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人类大脑工作的原理,归纳人类思考规律,使计算机通过深度学习,模拟人的意识和思维的信息过程,它的本质是让机器可以模仿人类思维并拥有智慧,能够像人类一样理性的思考、学习和采取行动,从而解放人类,并助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随着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应用逐渐延伸至财务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治理中的应用核心是利用人工智能将计算能力自动化,感知能力语言化,认知能力数据化[3]。通过构建费用管理、财务会计、资金管理、财务共享、财务中台、税务管理、管理会计、企业绩效、银校服务等新一代财务云应用,重构数字能力,实现高校内部、外部生态圈间的互联互通,高校业务、财务、税务、资金和档案的一体化、自动化和数智化运营,帮助高校打造高效、规范的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组织绩效,降低成本,以达到技术赋能财务,财务赋能业务,业务赋能战略的目标,助力高校财务转型,实现数据驱动财务决策。

三、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中的价值

(一)促进财务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财务工作中总有一些高度重复且具有固定模式的工作,如发票核验、填制凭证、对账、记账、结账和出具财务报表等,这些基础核算工作需要占用大量人力和时间资源。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快速、高效、精确,不仅可以代替财务人员完成部门高标准、高强度的基础工作,且可以全天无休的工作,无论在效率还是质量方面,优势明显。因此,人工智能为财务机器人处理财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释放的人力可以投入更高级别、更有价值的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并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实现财务工作流程和标准的优化,通过智能化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台,将大数据、RPA等技术手段与业务深度融合,联通各个离散系统,整合业务流程,实现业、财、税、资、档一体化财务共享,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融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方便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快速挖掘、处理和分析,帮助高校挖掘数据深层的管理价值的同时,大大提升业务执行效率,助力高校全面提质、降本、增效。

(二)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人工智能通过财务云平台实现财务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有效地对高校财务运营实施简化和数字化改造。从而帮助高校实现发展,管控风险,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整合关系型数据库、多维数据库(例如MSAS)、基于内存的数据库(例如SAP HANA)等几乎所有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支持将报表数据层层钻取至下层明细颗粒度,例如钻取至凭证,实现账表一体化、数据的一查到底,保持高度的可追溯性,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分析问题,使高校的财务、资金、人力资源、电子票据、固定资产、采购等模块数据一目了然,有效地防控财务风险。

(三)提高财务服务水平

财务人工智能报账系统支持教职工通过App或手机上传票据图像,系统根据填报规则,自动生成报销单,通过业务事项识别及出差人员职级、出差地点,自动计算相应的餐补、交通补助和住宿标准。财务人工智能报账系统改变了传统手工填报的方式,使报销更加便捷、清晰,不仅提高了教职工的报销效率和对财务部门服务的满意度,也使财务人员从繁忙的财务核算业务中得以解脱,更专注于高价值工作,比如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高校管理,聚焦预测、控制、管理和决策,完成富有战略性、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

四、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应用中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人工智能以其快速、高效的数据挖掘、处理和分析能力,可以替代财务人员完成高标准、高重复的基础财务核算工作。第一,费用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融合商旅服务、发票识别技术,为员工提供便捷的报销服务;提供费用预算、费用标准、费用额度多种控制手段,帮助高校有效管控管理费用。第二,建立业务财务集中处理的数字化平台,基于统一的会计引擎和灵活的会计事件,构建多维的业财数据中心,为业务提供更加敏捷的应变能力,实现业财高度的融合,发掘数据价值。第三,基于最新税收法规,结合交易计税引擎及内容服务,打通业务、财务、税务数据壁垒,实现业财税一体化,全税种纳税申报自动化,税务风险管控智能化,全面提升税务管理水平[4]。第四,基于先进的多维数据平台,统一建模与数据管理,助力高校实现更高效的报告披露,更敏捷的业务规划、更明智的战略决策。人工智能在提高财务效率的同时,让员工有时间做更高价值的工作,从而大大提高高校的财务治理水平。

(二)促进高校财务治理走向现代化

当前国内诸多高校通过先进的智能技术、财务软件建立起了财务云平台,打破了高校财务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财务管理系统与教学、科研、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了业财融合,发掘数据价值[5]。人工智能融合智能RPA技术,为高校提供包括总账、往来、资产、资金在内的精细化财务核算和管理核算,同时实现了无纸化的电子会计档案,使高校财务核算迈向数智化进程。不仅提高了财务和管理的关联性,为财务工作增效赋能,为财务治理提质增效的同时,助推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时财务信息共享的实现,便于内外部的监督、管理,为高校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撑,推进高校财务治理走向现代化。

(三)助推高校实现业财融合

传统的财务部门只履行会计核算职能,未能置身于高校管理之中。因此,业务部门的软件系统如采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仅局限于业务部门,形成信息孤岛,财务部门无法及时处理信息和实施监控。同时,现有的信息系统缺乏主数据管理,导致系统之间割裂,数据不能共享和传递,从而导致业务财务一体化受到严重阻碍。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建立业务财务集中处理的数字化平台,基于统一的会计引擎和灵活的会计事件,构建多维的业财数据中心,为业务提供更加敏捷的应变能力,真正实现了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随着诸多高校纷纷加入人工智能财务的行列,通过构建费用管理、财务会计、财务共享、财务中台、税务管理、管理会计、企业绩效、资金管理等财务云平台,实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端到端的有效衔接,帮助高校实现业财融合,及时感知外部环境变化,从而获得更高更好的转型效果。

五、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务领域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财务机器人,对人执行的财务操作以及判断进行模仿。伴随着其快速发展,财务领域的风险控制、业务收入预测、反舞弊分析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也会逐渐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中的应用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财务治理风险点。

(一)人岗不匹配

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中的应用探索,催生和加速了财务部门变革。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使用者和报告者,而是要深入高校运营的各环节,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全面了解,成为信息质量的解读者和监督者,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正确性。而当下最突出的矛盾就是高校财务岗位与财务人员不匹配。具体体现在,第一,财务人员缺乏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智化思维,仅将自己定位为懂核算、会报告的会计核算角色;第二,信息技术知识匮乏,信息技术使用和维护能力较低;第三,非财务数据的应用和分析能力不足。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面临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业务范围的多样性、披露信息的精细性。这就要求业务单位不仅需要完整、可靠的财务信息,还需要将完备、详尽的非财务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与财务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并进行同行业对比,才能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清楚自身的行业发展地位,才能为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显然,当下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二)财务数据安全有待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的冲击,很多高校也纷纷加入财务智能化变革的浪潮,正在逐步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推动高校财务变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由于财务数据在单位内部、各单位之间共享和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数据安全风险不断上升,容易导致信息泄露。计算机病毒入侵威胁提升,轻则降低计算机的运行效率,重则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其次,财务人员信息安全意识不够,使得高校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高校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基于以上应用现实试图提出深化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中的应用举措,以提高高校的财务治理水平。

六、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领域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财务云平台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高校应加快财务信息化进程,构建人工智能财务云平台,以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战略管理目标的深度融合。现代高校的财务工作正在逐步实现从以核算为重点向资源整合、精细化管理、决策支持和价值管理为重点的财务管理转变,以实现高校价值不断提升。为此高校应构建财务核算、预算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银校互联、信息查询门户、企业绩效和电子票据管理系统等新一代财务云应用,重构数字战斗力,实现业财高度融合挖掘数据价值;多维度核算,企业价值实时呈现;深化业财税融合,防范税务风险;专业数据分析,赋能经营决策,加速高校智能化转型。并基于先进的多维数据平台,统一建模与数据管理,助力高校实现更高效的报告披露,更敏捷的业务规划、更明智的战略决策。

(二)提高财务信息安全系数

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中可能带来会计数据传输、存储等环节存在数据泄露、篡改及损毁的风险,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和网络管理部门应建立多重保护措施,加强对财务信息安全的监管。高校应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信息化软件进行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做到日备份、周备份、月备份和年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设备保护网络入口;通过建立VPN、漏洞扫描等方式建立网络防御;定期对云平台各软件进行病毒扫描、漏洞扫描、安全补丁下载安装,提高软件的防御性。通过层层防御的网络安全体系,阻断黑客入侵和病毒攻击。此外,高校信息安全离不开财务人员的积极配合。高校应定期组织网络安全专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大家强化财务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术,切实提高财务信息安全系数。

(三)重塑财务职能

大部分财务人员从事的原始票据审核、填制凭证、资金支付等高标准、高重复的工作必将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6]。因此,财务人员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人工智能,做好财务职能转型。首先,具备数智化的表达能力。相比传统报表或经营分析工具,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具有更严密的逻辑和精准的表达的人才,及要求财务人员拥有更为精细化的数据分类、抓取与聚合能力。第二,需要将各个环节的信息通过元素化的方式进行拆解,同时也需要跨越传统思维对各项数据元素进行离散式的组合,以实现不同视角的信息捕捉与分析。第三,规则总结与提炼能力。业务规则可以使用规则库进行辅助,系统可以快速比照各种各样的规则,确保管控措施到位的同时,提高效率,降低岗位需求。这里所谓的制定规则或制度不仅仅是制定细则,而是需要将更具体的规则结合相应的使用场景进行具象化,并加以总结与提炼。最后,具备持续变革与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另一大特征就是灵活多变。业务在变化,需求在变化,工具也在变化,因此财务人员在财务的数智化转型中需要不断进行前瞻性的判断和适时的变革。在人工智能时代,唯有精于业财一体化、精通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具有战略管理理念以及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财务人员,才能在时代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高校应建立适应智能财务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定期开展人工智能学术交流和技能培训,以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信息化水平,从而满足高校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技能、高质量财务岗位的需要。

(四)面向需求,储备数智化人才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数字技术发展与各领域、各行业融合创新,快速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模式创新,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巨变。未来,传统财务会计岗位将逐步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会计人才面临着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重塑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行为习惯和沟通交流等能力。因此,高校财务部门也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面试招募、入职管理、专职技能培训、全面能力培训、跟踪反馈等方面开展数字化人才储备。储备具有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视野与意识、达到智能化场景作业的能力要求,提高综合技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数智化人才,从而加速高校财务智能化进程。

七、结语

智能税务管理范文7

关键词:跨境融资区块链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创新型工具,是可以实现多个参与者之间同时“编辑”的共享账簿,去中心、防篡改等众多优点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地应用。在跨境融资领域的应用中,该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和降低风险,推进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高度融合。2019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大力推出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在首批试点城市重庆就有将近20家银行参与试点,积极利用跨境区块链平台为重庆贸易企业提供跨境支付与融资服务。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应用使得企业、银行、监管部门等各机构实现了业务全程线上办理,大大简化了业务流程,从而节省了银企的人工和财务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规模收益。随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的推进,“出口应收账款贸易融资核验”“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信息核验”“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等应用场景不断优化,在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减负的同时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一、区块链跨境融资的应用场景及优势

跨境区块链平台在“应收账款贸易融资”“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企业跨境信用授权”三方面的应用在不断优化,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创新型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还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跨境区块链平台成功解决了信息不透明带来的银行融资风险大、监管部门风控难度大和企业融资难等系列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防篡改、公开透明、时间戳等特性与跨境融资业务具有天生的耦合性,能够促进该业务的发展。

(一)出口应收账款贸易融资核验。在传统贸易融资模式下,企业将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质押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按照应收账款总额的一定比例向企业发放贷款。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存在企业重复融资或虚假申请等问题,银行很难获取真实的信息,银行人员必须对企业相关信息的可靠信加以核验,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人力成本、降低了效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商业银行融资风险大和监管部门审查难度大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为企业和银行提供的便利、高效率以及低成本优势尤为明显。区块链跨境融资平台的优势首先表现为降低企业费用。在传统模式的融资过程中,企业除了支付正常利息,还需要额外承担担保费、风险保证金,质押物评估费等,昂贵的中介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跨境区块链平台的费率远远低于贷款利率,并且不用企业再支付其他费用。其次,区块链跨境融资平台提高了企业融资成功率。传统融资模式下,企业需要来回奔波向有关部门提供各类纸质材料,而区块链跨境融资平台的外汇业务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并通过端对端信息核验机制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融资成功率。再次,区块链跨境融资平台能够减轻金融机构的负担。对于传统银行业务来说,金融机构在面对有潜在风险的业务时往往持审慎态度,银企之间缺乏信任,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加以核验,无形中延长了审核周期、降低了业务效率。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应收账款贸易融资中,可以大幅简化审核流程,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率、缩短周期。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和可溯性与物联网技术搭配使用,可以实现交易的可视化和数据的实时互动,有效地降低银行的融资风险。

(二)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信息核验。根据当前我国税务部门的规定,中国境内机构向境外单笔支付一定金额(5万美元)以上的特定外汇资金,除了特殊情况外,需向本地国税机关进行税务备案。一方面,企业必须提供备案表和各种复印件,不得不在银行和税务机构之间来回奔波;另一方面,银行和监管部门等也需要专业人才对数据真实性进行核查,而跨境区块链平台能够及时向企业、税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银行四方提供有效数据。税务部门通过该平台实时进行数据的传递,能够实现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业务的全程线上办理。交易数据和流程的数字化使得业务全程线上办理成为可能,对于监管方与被监管方来说都极大地降低了风险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多赢。对监管部门方面来说,税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可以随时监控备案表的状态,实时掌握企业和银行贸易融资各环节的真实信息,有效防范跨境付汇业务的管理风险。对企业而言,通过登录电子税务局进行备案,实现以“数据跑腿”替代“企业跑腿”,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服务贸易跨境支付。对银行方来说,利用跨境区块链平台能够及时准确判断企业授权税务备案表的真实性,方便进行线上付汇业务和降低融资风险。

(三)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银行线上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提高了企业融资背景真实性审核的准确性以及业务办理的实效性,也进一步拓宽了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企业只需在线提供贸易融资相关单据信息,大大简化了复杂的信用信息查实流程,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银行通过跨境区块链平台即可在线完成出口报关信息查询验证,实现贸易融资全程在线快速办理。银行通过在线快速查证企业的跨境信用信息,可以有效避免道德风险带来的利润损失,并快速为企业提供跨境业务融资。相较传统方式而言,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查证应用场景能提高银行查证的精准性和包容性,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容错能力更高。银行从该平台获取相关企业授权的对外贸易与融资交易等信息后,不再需要向相关部门逐一核实,也不需要企业提供详尽的纸质清单,即可线上快速处理企业融资业务。跨境区块链平台通过信息流程可视化和数据共享简化了融资业务审核流程,基本实现了银行全程线上办公,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

二、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融资中应用的不足

(一)技术支持能力需要提高。区块链技术是以哈希函数、数字签名以及非对称密钥加密原理为支撑,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型技术,但该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技术层面不够完善,极大地制约了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融资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一个突出不足表现在其可扩展性不够上,每增加一笔新的交易就会增加新的区块链网络节点,此过程会占用大量网络宽带,当遇到一些交易繁琐、执行程序复杂的场景时往往难以处理。区块链技术采用链式累加方式对增长的数据进行管理,随着交易笔数的增加,就需要更多的节点和存储资源,而目前的技术无法提供容纳一些大型交易量的场所。区块链技术采用加密技术即密码算法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一旦网络恶意用户利用漏洞发起攻击,就会对未包含在已区块的交易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区块链背景下用户之间保持信息同步且公开可见极易造成企业信息泄露。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是以去中心化、可靠信息和不可篡改为前提的,而同时区块链平台又是透明公开的,如何做到信息公开与注重隐私间的平衡就很重要,否则就无法解决参与者之间的信任问题。

(二)平台覆盖范围需要扩大。跨境区块链融资平台是首个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搭建的跨银行生态系统,将区块链技术与贸易融资业务相结合,向银行企业提供便利的跨境业务办理服务,并且能够实现监管部门实时监管。目前该平台只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趋势下,只有将物流、凭证、税务、担保等都纳入平台内,推动各种业务流程全面实现电子化,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新型数字化商业模式。然而,当前跨境区块链平台主要的应用场景覆盖范围相对较小,还没有充分发挥出该平台的潜力和优势。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跨境区块链平台应该扩大在资本便利化、跨境电商融资、跨境业务信用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三)制度保障作用需要强化。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明显,在跨境融资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我国目前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在数字化资产和智能合约等方面的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监管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精细化。在区块链跨境融资实践中,我国的监管主体责任分散,在一些环节难免会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复监管等问题,必须高度警惕非法分子利用法律界定模糊的空子,打着区块链技术的幌子进行非法集资、洗钱等违法行为。如果监管机制不全,法律效力不明确,区块链跨境融资平台就难以健康发展。同时,数字智能合约落地也存在一些问题,数字智能合约的法律定义尚未明确,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是合约的法律合法性尚不明确。此外,数字智能合约的隐私性也要进一步得到保障,现有的融资平台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尽管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公开透明,但仍需要做好制度设计解决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隐私保护问题。

三、发展思路

(一)推动区块链技术开发和标准化进程。加快培育和储备一支高素质区块链技术人才队伍,大力引进相关人才,尤其是跨界复合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开发区块链核心技术的能力。制定和完善支持性政策,鼓励和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为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资金、人力、技术的支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促进全球区块链技术开发合作。积极参与到国际区块链技术相关的规则制定中,明确行业标准,加强我国在这项新技术上的话语权。企业要主动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平台开发,加快开发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融资中的应用场景,提高利用区块链跨境融资平台的能力。

(二)拓展区块链在跨境融资中的适用场景。在区块链技术的背景下,区块链与金融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必须加速区块链与跨境贸易融资场景的融合,不断深化应用场景。综合评估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融资各个环节中应用的收益、成本和潜在的风险,促进社会各界加深对区块链跨境融资的了解,加快拓展区块链在跨境融资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与金融耦合的先天优势,利用区块链技术信息记录全面、透明公开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推进区块链在跨境供应链、跨境物流和跨境支付中的全面应用。

(三)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和法律效应。监管机构应该根据区块链金融发展的特点,对跨境区块链金融平台的监管进行灵活性调整和协调配合,为跨境区块链融资保驾护航。法律法规是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构建相关制度体系是保障区块链技术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应跨境区块链金融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法律政策。跨境区块链融资平台的监管涉及不同的监管主体,必须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跨部门监管平台,实行多部门信息数据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成效。与此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促进专业监管,建立区块链金融行业协会协同监管部门,做好监管工作,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卢志强,葛新锋.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金融,2018(2):23-28.

[2]彭博.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优势、应用及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9(11):57-60.

[3]赵增奎.区块链开创国际贸易跨境支付新模式[J].企业经济,2017(9):163-168.

智能税务管理范文8

关键词:人工智能;纳税计算与申报;高职会计专业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在迅速推广。在当前高职院校针对会计专业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在高职院校进行该课程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会计核算以及税务处理。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该课程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就是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实务性。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网络上学习资料丰富多样,再加上今年疫情原因,越来越多的课堂都搬到了网上。学习数据的不断提升积累,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人工智能也开始步入课堂,逐步实现个性化学习。因此,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人工智能和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改革相结合,从而达到迅速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是当前进行课程改革的最终需求。

一、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特点

(一)时效性。对于国家发展来说,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工具,但是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税收政策也应该针对经济形势进行及时的改革。因此对于国家宏观调控来说,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的开展和内容设置也应该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不断改变来进行及时调整。这就要求进行教学的教师需要针对我国税法动态实时关注,并且具有最新的知识储备,从而可以保证在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符合国家最新的经济形势,确保教学中的内容时效性。

(二)实用性。纳税计算与申报对于一名专业的会计人才来说,是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其中会计核算作为会计人员自身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是保证在其进行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完成税务核算以及纳税申报等业务。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针对学生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相对于涉税业务方面的会计处理能力,从而使其可以加强对于账簿、发票以及税款方面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税务核算以及纳税申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

(三)实践性。现阶段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教程内容相对于传统教学内容来说,已经不仅仅包含对于税收管理以及纳税计算等基础内容的教授,同时更加注重在当前信息技术速发展的阶段下企业涉税业务的实践。比如对于企业的账簿发票以及税款的处理能力需要增强,并且通过相关软件来完成企业在进行涉税业务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在高职会计专业进行该课程教授过程中更要结合人工智能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具体学习,除了可以得到基础的理论知识提升,还可以学到一些具有专业的实践型的知识和技能。

二、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内容较多。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具有相对较多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这一方面也并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针对一些税收条文的列举,另外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会对一些税收条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附加上一些真实的案例,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会感到稍微的无趣,进一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的乐趣。在当前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在进行该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税法涉及的行业较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税收类课程的教学时所涉及的税收范围相对较广,但是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制造业以及商业企业税收情况就比较难以掌握,如果再涉及到建筑业以及服务业等等相关行业的税收服务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过程中的难度加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时产生疲惫和懈怠的心理,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税法的核算内容复杂。对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税收种类是非常多的,主要包括流转税收和所得税收两大类,但是这两大类中的内容非常复杂。比如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方面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课程要求就是让学生可以将这些固定的公式背诵,并且可以对于这些核算方法和计算方式实现灵活运用。如果学生在进行运算过程中,对于业务内容自身所具备的逻辑关系不能良好的处理就会导致计算错误的出现。这主要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其针对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能力相对较差。

三、人工智能下的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教学改革

(一)用人工智能实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一直是人类的教育理想,它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资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取长补短。但是具体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除非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位导师,但这不太现实。然而,人工智能使我们有机会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自我管理。例如学生用手机拍摄教材内容,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进分析,然后向学生显示该内容的要点、难点、先修知识。然后提供在线课堂、知识链接。向学生推送老师上传的针对性的学习视频及PPT,从而与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相匹配,实现更针对性地传递知识。每次考试以后,人工智能可以根据试卷内容,分析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相应地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老师根据人工智能所分析的整个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老师就只要在课堂上做简略讲解,而集中时间去讲解那些掌握得不够的地方。所以在当前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在进行纳税计算与分析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人工智能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利用人工智能来完成对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的系统化处理,可以让其更具有条理性,从而解决税法涉及行业较多的问题。在进行课程安排过程中需要依赖于其他的相关工作项目结果,这就使得在实施教学时,如果没有具体的前置项目基础就会出现在后续项目的空中楼阁问题。所以在进行具体项目的办税业务处理过程中,需要针对纳税人、征税范围以及相应的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判断。因此,在进行具体的纳税计算与申报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实际工作的需求来完成实际工作步骤的设定,首先需要对于经济业务完成判断,并且进行具体的核算归纳,最终才能得到纳税申报表,同时综合利用当前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针对各个行业的税收条件进行综合统计和具体分析,从而便于学生的学习。

(三)用人工智能解决税法核算的复杂。税法核算复杂,这个可以借助当前人工智能的便利来对学生这方面知识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具体统计。并且针对统计结果来设定相关的课程推送及习题推送,便于学生对于自身所缺乏的知识进行细致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纳税实践能力。

(四)人工智能需要与教师相互结合。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教师需要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出在纳税计算与申报课程教学上的创新。人工智能只能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上的不足,错题中的逻辑归因。他没有情感,无法与学生感同身受,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感到学习压力,产生学习倦怠时,人工智能无法给予学生关爱。而教育需要对学生用心育心,给学生温暖,给予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同时现下思政需要走进课堂,德育需要融入课程,德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会随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发生变化,也会随着变化而发展,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这就需要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来进行传授。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