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素养论文范例

语言素养论文

语言素养论文范文1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概念,其既满足素质教育下的教育整体性要求,又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写作教学备受影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和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具有密切关联。其中: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要求学生充分理解与应用语言,经过分析、概括、总结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透彻地了解与掌握语言,并将其熟练应用;思维发展的核心素养则要求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以促使学生成为有独特思想的人才;审美素养的核心素养则要求学生积极发现美,在学习与生活当中,促进美育素材的积累,在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视野,让学生通过写作发现不同美;文化传承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语文教师给予学生恰当地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对自身、对社会、对家庭都有正确的看法,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首先,语文学科的语言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写作的语言能力。就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角度看,由于语言能划分成口头语言以及书面语言,而作文就属于书面语言,且和学生自身的口头语言具有密切的联系,将口头语言通过严密思维进行整理,就成了写作的重要素材。学生会说,不代表会写,想要会写,就需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有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有效理解。如此,写作活动才可以实现顺利开展。因此,语言素养对写作水平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写作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审题与构思都与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学生只有充分掌握相关写作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应用语言进行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1]。经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既能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又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写作材料,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其次,语文学科的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的思维水平。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素养也和高中的语文写作有着密切的关联。思维作为写作的核心与基础,如果离开思维,即便是学生有充足语言材料,其写的作文也是一盘散沙,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就高中生来说,思维是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品质,任何的学科都需有缜密的思维。在语文写作的教学当中,教师需注重学生自身的思维水平提升,如学生的逻辑分析、发散性思维,这都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影响[2]。总的来说,思维贯穿在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进行审题立意,或是作文的整体构思,都需有清晰且缜密的逻辑思维,因此,思维和写作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教师在写作教学时,需注重写作思路与构思,关注学生所发表的理解与看法,以促使学生提高写作思维水平。再次,语文学科的审美素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的审美水平。高中生自身写作能力想要得到显著提升,需要语文教师增强审美训练,只有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审美水平,才可以写出具备美感的作文。因此,语文教师需指导学生积极发现实际生活及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以此为写作增添充足的鲜活素材。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积极地发现美,不仅有具体的、能看见的自然美,而且还有人物精神以及人格等抽象美。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抽象或者特定的美,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以促使学生在写作的时,能呈现出自身对美的看法与理解,并在写作过程中,促进学生提高审美素养。最后,语文学科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充实写作的文化底蕴。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的学科素养,通常要求学生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以切实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才能让学生对社会、国家、自然及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与思考,从而使学生写出有积极态度且文化内涵丰富的作文,以促使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得到切实提高[3]。例如,在对《屈原列传》(节选)开展教学时,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感受屈原身上发生的事件及屈原的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珍贵的写作素材,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屈原的性格,感受到相应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语言积累与建构

写作属于书面表达,而书面表达则是语言组合,注重语言积累以及建构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写作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就是需融入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建构。学生在学习写作时,需教师给予正确地引导,以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收集相关语言材料。同时,语文教师需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观察与记录现实生活。例如,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会被忽略的广告牌、多媒体中的新颖用语、社区宣传用到的标语等。需注意的是,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但是,高中生自身的辨别力尚且不足,当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学会通过利用多种途径收集到语言材料后,语文教师需给予正确的方向引导,避免遇到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价值观[4]。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能通过阅读获得更为直接的语言材料,阅读通常可分成课内与课外两种阅读,课内阅读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优秀的课文,这都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范本,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其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月光下的荷塘。通过恰当的表现手法、丰富的修辞、优美的语言,对月光下的荷塘静态美以及动态美进行了细腻的描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优美片段的讲解,教师就能指导学生积极摘抄与积累,或者模仿写作,并给予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还能实现写作目标的达成,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维发展和提升

高中生书面语言表达力的提高通常需训练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从语文教材的编写结构可知,高中时期主要通过议论文、记叙文两种文体开展写作教学。因为议论文与记叙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记叙文关注的是培养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而议论文则是培养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形象思维通常更依赖于感官对外界的事物的感受,将外界的印象作为想象材料,其通常具有形象概括性、表达情感性、具体可感性等特点。通过对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为主的文本进行阅读,通常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其中,诗歌是作者自身丰富情感的浓缩,经过一个一个的意象塑造,形成意境,让读者从意境的创设当中,通过联想、想象等,体会作者自身的情感世界,并成为鲜活的诗人。例如,在学习《登高》时,诗歌前两联描写的景物,呈现一幅凄凉、悲凉的画面,以表现出被疾病缠身的一个花甲老人在重阳时节登高的凄凉、孤独的形象。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孤独情感,并依据诗歌,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写诗歌,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在晚年的孤苦无依,并实施再创造。议论文通过客观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理性的判断论证观点,便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明显不同,形象思维是直接获取事物表象,有着信息的情感色彩,而抽象的思维则是通过表面现象,找到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具有客观且理性的思维特点。在议论文的写作当中,通常会用到理性且客观的语言,而严密的逻辑思维与真实的论据,则能更好地支撑相关观点的表达。例如,在开展议论文写作的模板教学时,递进式议论文的写作模式,是由浅至深、从表及里的一个思维过程,而并列式议论文的写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还能通过总分总的写作格式,训练学生自身的分析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审美情趣培养

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当中,将文学作品当作载体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影响,也呈现出语文学科具备的育人特色。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主要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发现与创造美的主体,创造美的基础就是学会审美,以促使学生显著提高审美情趣。第一,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呈现的语言美。在文学作品中,其语言美通常表现在作者应用的独特表达技巧,学生通过相应的表达技巧体会到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并学会鉴赏语言美。例如,在对《荷塘月色》开展教学时,文本第二自然段细致地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且用到了许多修辞手法,读起来更加优美动人且生动形象,让人闭上眼睛就好像是置身于荷塘之中。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主动体会到语言创造出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描写荷塘用到的拟人、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给学生详细讲解,如果将这些修辞手法删掉,再读起来就味同嚼蜡,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本段内容实施再创作,并与原文对照,让学生体会运用修辞手法带来的语言美。第二,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呈现形象美。在文学作品中,会塑造出多样化的人物形象,在小说、叙事等体裁的学习中,分析与体会人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美感则是依据人物自带或作者赋予的情感反映,属于学习文体的难点与重点。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文学作品当中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能给予高中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离骚》的鉴赏中,体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忧国忧民的浪漫主义的诗人形象;在《赤壁赋》的鉴赏中,则体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心胸;在《纪念刘和珍君》的鉴赏中,则能展现作者的爱国主义的形象。经过对相关人物形象的分析,就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写作属于情感与语言的碰撞,学会体会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并通过相应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学会欣赏美与创造美,并学会通过语言传递美与创造美。

(四)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文化传承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文明生生不息且源远流长,这与通过语言文明进行文化传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当中,需注重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感受并继承传统文化,这通常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和阅读相同,写作也需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引导学生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获得文化的认同感,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语文知识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通常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经过仔细观察语文教材,主要包含了文言文、古诗词、戏剧、现代诗歌、散文等。其中,文言文、古诗词包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化的文化。除此之外,现代文的阅读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吸收文化,就能使文化传承有效落实在语文写作的教学当中。同时,在写作教学时,还需关注文化传承属于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并在写作教学当中予以重视。例如,2017年的高考中,全国的新课标一卷中,作文题将“中国关键字”作为材料,相关关键词都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如大熊猫、一带一路、京剧、长城、中华美食等,作文的要求则是选择2~3个关键词开展写作。因此,高考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极其重视,并通过该指挥棒,明确了在写作教学时,应注重传承文化。

三、结语

语言素养论文范文2

一、稿件初审主要任务

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稿件初审主要有四个任务:第一,基础评价,即稿件是否为科技论文,是否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稿件内容是否在本刊刊登范围内,稿件中是否存在政治性问题、涉密问题等。第二,对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评价,即对论文的真实性、创新性、科学性进行评价。第三,对论文的写作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文字质量、撰写格式和规范化程度、写作水平等[2]。第四,编辑要在以上审读结果的基础上,及时写出初审报告,并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如果编辑收到投稿后能快速、准确给作者提供反馈意见,不仅有利于稳定本刊的作者群,而且对复审工作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二、稿件初审工作内容

(一)判断稿件是否符合本刊办刊宗旨与刊登范围

编辑收到投稿后,要在仔细审读稿件的基础上,从文章题名、摘要、标题、图表等方面判断稿件是否为科技论文,是否符合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否在本刊的刊载范围内。农业科技期刊虽然基本不涉及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其政治思想问题往往隐藏在图表或字里行间,编辑人员要强化自身政治敏锐性,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初审时应谨慎对待与处理稿件中的政治问题、疆界问题等[3]。如遇病虫害方面论文,要核查是否为检疫性病害或虫害,通过查找参考文献、与作者交流、咨询专家等方法判断是否有涉密内容。对不符合本刊办刊宗旨、不在本刊刊载范围内或有其他不能上刊原因的问题稿件做退稿处理,写好退稿信。退稿信应对文章给予公正的评价,详细说明退稿原因,同时,可给作者介绍一下本刊的办刊宗旨与论文主要刊登范围,真诚欢迎作者如有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的文章能继续投稿。对于研究方向与期刊刊登范围相近但又存在疑义的稿件,及时提交编辑部主任或专职副主编处理,也可通过请教专家或其他方式确定稿件的处理意见。

(二)判断稿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判断投稿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是编辑初审稿件最基本的任务,编辑要严格负起学术把关的职责,不仅要选用多种适宜的数据库进行检测,而且要通过参考文献和关键词检索排除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严防学术不端稿件上刊,净化学术环境。编辑进行稿件初审时,可将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的论文上传到AMLC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论文平台上进行多次检测与比对,可以初步筛选出抄袭、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通过核实作者署名与基金项目,可以避免出现论文、署名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但是,各种软件都有自身的缺陷,如AMLC检测系统对图片、表格、公式的检测存在疏漏,所以,编辑不可只依据AMLC学术不端软件等数据库结果判断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建议使用多种数据库进行检测。编辑在初审时要重视对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隐性学术不端行为并不存在抄袭、剽窃等行为,是作者通过大量文字更改致使学术不端文献检测正常,但稿件有些内容与检索出来的论文内容大致相同。编辑通过将投稿与参考文献、关键词检索出来的相似文献进行比对,可以发现隐性的学术不端行为。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要做好退稿处理。在撰写退稿信时,不忘加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宣传,加强对作者学术规范和科研道德的教育,培养作者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净化学术环境。

(三)对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做出评判

编辑初审时,要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的原创性、科学性、真实性进行审查,此项工作是编辑初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稿件内容可能会涉及农业各学科的多个领域,编辑往往只对自己所学的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而对非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不太了解,编辑在初审稿件时,应多查、多看、多问,多下载相关文献资料,多查询同类期刊,多询问相关专家、学者与资深编辑,通过日常学习与工作积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学识水平和评判能力。编辑在初审稿件时,要对论文所涉及的具体问题有所了解,选择3~4个能准确展示论文内容的关键词,输入相应数据库进行检索,将检索出来的5~10篇相关文献下载下来,同时,也将与投稿内容相近的参考文献的全文下载下来,分别与作者投稿进行对比,通过文献对比可以帮助编辑对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做出初步判断。编辑选择数据库时,尽量选择多个适合的数据库进行联合检索,将检索出的文献的全文下载下来进行比对。采用下载相关文献与原投稿进行比对的方法,首先,可以增强编辑对论文的理解,帮助编辑发现新投稿件与检索出的文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编辑对论文的创新性做出准确判断;其次,可以了解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掌握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质量,从而对论文的科学性做出判断[2]。

(四)检查稿件的文字质量、撰写格式和规范化程度

编辑在初审稿件时,要重点审核稿件的逻辑性与一致性,检查投稿内容逻辑是否清晰,语言文字是否简明扼要。有些作者写文章时,只关注文章的结构,往往忽略语句的完整性,文章中有些语句缺少主语或宾语等[4],还容易出现摘要、正文、结论不一致的问题。编辑初审时如果发现逻辑性问题、语言文字问题,可在撰写稿件退修意见时,将发现的问题一一标注清楚。编辑还要对公式、数字进行检查核对,看公式是否撰写有误,稿件中的相关数据带入公式后是否出现正确的结果。图、表是表达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和科学思想的形象化语言,具有形象、直观、真实、完整的特点,能客观显示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研究水平[5],在科技论文中被大量使用。编辑初审时要检查图表中的数据与正文数据是否一致,图表中的内容是否与正文相符,图表的使用是否规范。如:图的横纵坐标及其标目是否齐全并标注正确,坐标轴刻度线标注是否规范;表格是否采用三线表,表格设计时是否遵从表格竖读的特性,量和单位的组合形式表达是否规范等,以稿件刊登后能让读者读懂表格中的每个字、每个符号、每条线及每处空白[6]为宜。编辑在初审稿件时还要重视审核参考文献的标引问题,应重点查看以下内容:①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否为近几年发表的论文。②引用的参考文献内容是否与稿件内容相关。③是否已完全标注参考文献。此项工作可以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关键词与参考文献检索核实。④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2],是否出现作者姓名错漏、期刊名称错误等问题。⑤参考文献序号与能否正文中内容一一对应。

三、重视稿件初审退修工作

科技期刊编辑尤其要重视初审退修工作,初审退修是编辑根据在初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给作者提出的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提高论文撰写质量的修改意见,以利复审专家对稿件进行科学性方面的评判[7],从而提高稿件审稿效率,提高稿件录用率。编辑在初审工作中,要尊重作者的劳动并注意保护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如发现稿件存在结构混乱、层次不清、逻辑性差、试验论据缺少统计分析等问题,不可直接“一棍子打死”,可通过向作者提供本期刊的体例模板,引导作者写作,通过及时与作者沟通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指导作者撰写出符合要求的科研论文。对于有创新性但作者写作经验不足,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论文,编辑要在仔细审读稿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详尽的修改意见,使作者修改稿件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逻辑性与可读性,突出科学性与创新性。图和表作为科技文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得当可以使艰涩难懂的研究以一目了然、清晰明了的形式呈现给作者,大大提高文章的可读性[8]。编辑可以提前编辑好图、表的使用规范和标准,必要时提供给作者,帮助作者熟悉图、表的使用规范,以利作者编制出与论文内容契合度高的图、表,准确使用图、表来表达研究内容。编辑还可通过定期公布和更新经编辑部查验的新兴科技名词供作者使用,以提高科技论文用词的一致性和准确性[9]。初审退修的稿件,待稿件修改完成并返回编辑部后,编辑还要对文章内容与写作形式等再次进行仔细审查,如仍存在内容撰写细节性问题,需再次提出文章修改建议,指导并帮助作者再次进行文章修改,直至文章修改整理到位后再发给审稿专家审稿,避免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集中在语言和表述形式上,而弱化了对稿件在学术层面上的评审[10]。

四、提升编辑素养,提高评判能力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岗位基本没有“科班出身”,大部分是从农业院校毕业生中招聘而来,或直接从科研岗位转岗而来,要想高效准确地完成稿件初审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学结提高自身编辑素养,丰富专业知识,以应对期刊编辑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首先,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编辑素养。编辑要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编辑专业知识,掌握行业规范,提高语言文字驾驭能力。编辑可以通过参加国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参加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班、出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等系统学习编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编辑实务,全方位提高编辑素养,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11],并将掌握的编辑理论知识应用到初审实践中,通过在编辑工作中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并强化提高。编辑可通过日常工作积累、不断总结初审工作经验、向资深编辑请教、与同行交流、认真研读编辑类刊物等途径提高编辑业务能力。其次,编辑要不断丰富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科技期刊编辑在初审工作中可以接触到大量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论文,这是一个有效的学习专业知识的途径。编辑在初审稿件时,需要下载相关文献与投稿做对比;复审后,要结合专家提出的审稿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作者修改稿件;在稿件校对过程中,要一遍遍核实文稿中的细节性内容,这都给编辑提高专业学术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编辑还可以通过浏览专业刊物、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等途径学习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通过阅览文献学习、向科研专家学习、向作者学习、向审稿专家学习,并在审稿实践中加以应用,不断积累,编辑的专业知识水平会不断提高,同时,评判来稿科学性与创新性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语言素养论文范文3

一、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的编辑,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学术素养。1.要认真学习科技期刊的政治标准、技术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出版法律法规。2.要有规范的语言文字修养。编辑质量首先是文字质量,即文字表达质量。科技期刊要做到“语言精练”,文字加工需符合如下标准:遣词造句准确、流畅、表述清晰,名词术语规范、统一;文字删削、斧正、润色及图表、公式、数字、标点符号的加工订正工作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辑不仅要选择出符合规范的稿件,而且要尽量发现论证严密、充分,表达准确、流畅、清晰,并且具有科学与学术审美价值的高水平稿件。3.科技期刊编辑要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行业内在不同阶段的热点问题。以分析化学行业为例,目前分析化学已由早期简单的称量、滴定分析阶段发展为多学科交叉阶段。随着色谱、质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分析化学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内容,目前分析化学的研究难点与热点集中于生命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目标日新月异,科技编辑要根据行业的发展,调整选题内容,报道行业的热点内容,增强刊物的可读性。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掌握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保证编辑的知识结构与学术期刊的发展能够跟随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

二、科技期刊编辑要引导作者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技论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论文写作的规范化,作者要按照期刊规范要求撰写论文,这就要求编辑对作者要多一些引导和指导,尤其是对于初次投稿的作者,要帮助作者了解科技论文的编写格式、论文结构等,研究性论文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摘要。科技论文摘要的形式主要是报道性文摘,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内容要具体,不能太笼统。(2)前言。主要内容是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研究意义、创新点。(3)实验部分。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原理、方法等。(4)结果与讨论部分:条件试验、实验数据、结果讨论等,该部分是重点内容,实验数据要充足,讨论要到位。(5)参考文献。文献量要大且有近期文献,要按国家标准进行文献著录。其他方面,如计量单位要使用国际按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物理量符号用斜体,正确标注符号的大小写和上下标;插图、表格大小要适宜等。论文的学术水平是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科技期刊专业性很强,大部分以实验为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实验的操作、大量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深入讨论等,编辑要引导作者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文的创新性、实验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讨论部分的深度方面下功夫,使论文既符合撰写要求,又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来稿研究不深入,随意下实验结论,缺少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撑。因此,科技期刊编辑要引导作者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对研究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发表,供业内同行共享。

三、科技期刊编辑要具备发现潜在优质稿件的能力

所谓优质论文是指具有专业领域内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写作具有规范性的论文,对于那些选题陈旧,缺少创新点,可读性不强,即使内容丰富,写作规范,语言流畅,但也不能算作好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没有刊登价值。在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来稿选题新颖,论文的内容是行业内的热点项目,但在写作技巧方面条理性欠佳,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在学术水平方面,研究讨论不到位,实验数据不充足,实验结论缺少数据支撑。对于此类稿件,不要轻易放弃,要与作者进行耐心沟通,询问作者研究的方向、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等,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引导作者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论文主题补充相关实验,完善论文内容,经过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努力,将论文修改为优质论文。科技期刊编辑除了编辑、排版工作外,要经常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认真听取相关专业的学术报告,分析研究相关专业学科和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充分了解目前学术研究的重点、热点或难点课题与新的研究领域,以及学术动向与读者需求,根据专业发展充实各栏目的选题内容,建立期刊的作者和读者群,主动约稿,争取优秀稿件,拓宽优质稿源,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介绍、报道给广大的读者,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

四、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编辑与作者的交流沟通方式已由过去的书信方式转变到E-mail、QQ、微信等方式,缩短了编辑周期,提高了编辑效率。科技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好科技手段,树立积极为作者服务的理念。拿到一篇论文后,应在短时间内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在论文的结构、语言表达、体例规范、学术创新性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并将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让其尽快修改补充,有时甚至要反复修改。为了沟通顺利,修改到位,编辑可以给作者提供同类型的优质论文范文作参照,经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将论文修改成为亮点突出、分量十足的论文。除了交流修改论文之外,科技期刊编辑还要与作者群和读者群要建立良好的长期关系,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如建立作者QQ群,在群里定期编辑方面的新规范、新标准、期刊选题计划等,同时编辑们也可以了解作者从事的研究工作、专业发展动向以及行业内的活动,鼓励作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与同行进行交流,增强学术交流气氛。在互动之中促进高质量且稳定的读者群建设,扩大期刊稿源,使期刊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语言素养论文范文4

近年来,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几乎各个高校的各个专业都在强调实践教学。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例外。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论著论文也比较多见,但我校作为民族类高等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的特征,即“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其他高校的经验对我校不一定适用。因此,我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结合自己的校情生情进行实践教学。为此,笔者于2011年6月对北方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实践教学的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当前学生的能力现状、当前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看法,分析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改革、创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力求建立体系化的实践教学,从而突出能力培养,突破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

一、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抽取了2007级和2009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2007级是作为毕业生的调查样本,对2007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学生毕业前夕(2011年6月3日)进行的。2009级是作为在校生的调查样本,对2009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末(2011年6月29日)进行的。2007级共有学生93人,抽取了55个样本,有效样本55个,抽取人数占59%。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共148人,抽取了110个样本,有效样本109个,抽查人数占73.6%。根据调查的需要,对两个年级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些问题是相同的,目的在于比较。我们对2007级的学生设计的调查表,从10个方面调查了今年毕业生的情况,了解学生面对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他们感到自己需要加强的知识能力。对2009级的学生调查,主要了解在校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以及对学院、系里组织过的实践的评介。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毕业,学生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的情况

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还是读研?笔者对2007级学生和2009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93人,其中考上研究生继续读硕士的只有13人,占13.9%。抽样调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109人中,打算考研的有49人,占44.9%。笔者进一步调查了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49人中,选择“喜欢读书研究”的有12人,占24.5%,选择“避免就业的竞争”的有2人,占4.1%,选择“硕士比学士就业好些”的有35人,站71.4%。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其根本的目的是处于就业的考虑。也可以预计,在打算考研的49人中,能有多少人能够考上研究生呢?恐怕至多一半。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的去向是进入职场。

(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状况

我们调查了文史学院2007级和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009级的学生,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口语表达能力(说和讲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20人,占18.3%,选择“不满意”的有89人,占81.7%。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文字表达能力(写各种文体文章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14人,占12.8%,选择“不满意”的有95人,占87.2%。综合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80%以上的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满,(这里指汉语表达)也就是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亟待提高。调查结果明显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口不能言、写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说写能力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学生又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最需要的能力。同样,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可见。2007级学生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感觉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2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8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24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45人。他们在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0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3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32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31人。可见学生在寻找工作的实际中,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重要性要高于专业知识,并且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是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加强说和写的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情况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情况,笔者对2007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撰写的毕业论文的内容”的调查,学生的选择是:选a项“2/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人,1.8%,选b项“1/2抄网上或书上的”有5人,占9.1%,选c项“1/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8人,占32.7%,选d项“参阅资料,自己写作”的有31人,占56.4%。a、b两项合起来共有6人,占总数的10.9%,c、d两项合起来共有49人,占总数的89.1%。由此,我们可以说89.1%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符合学术规范的,不是抄袭剽窃的,学生在尝试自己完成。对“你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最大困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是:“不知道写什么”的有8人,占14.5%,“面对很多的材料不知道怎么用”的有30人,占54.5%,“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有17人,占30%。数据表明54.5%的学生阅读归纳、驾驭材料能力不足。30%的学生“缺少创新思想。

(四)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

对“你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形式是什么?(可以多选)”的问题调查结果是,2007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参观调查、毕业论文。2007级学生已经经历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在这两种学校集中组织实施的实践里,学生优选实习。同样的问题,我们对2009级中109名学生也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2009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参观调查、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毕业论文。2009级是大二第二学期末,他们没有经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但对于这两种实践的心理期待竟然与2007级学生的选择如此相同,可见学生很看重、很需要实习这种实践形式。而且实习和技能训练这两种实践形式竟然都是排在前面的,而且次序也完全一致,可见两个年级的学生都认为这两中实践是他们最需要的。对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进入职场。(2)由于我校学生50%以上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所以,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弱。(3)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不很严重,但存在驾驭材料能力不足,缺少创新思想。(4)实习是学生的首选的实践形式。#p#分页标题#e#

三、实践教学改革之策略

结合客观调查的资料以及情况分析,我们了解了客观存在的学生生态,阅听了学生的接受与需求,然后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进之策略。

(一)以“学以致用”为目标,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的价值趋向来看,我校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考虑毕业后就进入职场的绝大部分学生,使学生通过某些课程的选修能够增加职场竞争力,“学以致用”应该不只是一种口号,应该成为普世的教学价值。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围绕“一主线”,就是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尤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比如现代汉语、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培训等,以便学生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固本与实用联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固本”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课程继续保持,而且对于经典学科的教学和演练需要加强,比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古今汉语等,这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加强基于务实固本。“实用”是指固本的基础上,课程设计兼顾实用化、创意化、现代化。我校的类型属于“教学型为主的普通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当担负研究生培养任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1],不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岗位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实践教学的规划和落实上,必须考虑学校的这一根本定位,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不能把我们的学生训练成技术工人。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观念。在具体实施中是以课程为依托,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始终贯穿“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理论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开发。为什么采取这样的举措呢?这是基于专业属性、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采取的办法。中文系的许多课程是人文内容,人文素养是能力形成的潜在因素。人文的高度与格局是一个人后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张高评认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毕业进入职场,的确凭借专业能力[2];之后五年、十年,谁脱颖而出?谁能领袖群伦?谁能独挡一面?谁可平步青云?就不再是专业能力挂帅,而是人文素养决定了态度和高度。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人文素养的集散地,是创意思维的大本营,是养成美好态度,提高崇高格局的加油站。所以,我们在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注重理论与能力并重,避免一味强调实践而忽视了有些课程的人文功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读、说、写、用”。对学生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贯穿并落实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比如我们的尝试,各门课程都给出相关的阅读书目,定期检查,以训练学生“读”的能力;配合要求阅读的内容安排课堂讨论,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布置完成课业小论文,训练学生“写”的能力;“读、说、写”综合起来,训练学生“用”的能力。“读、说、写、用”的训练要求在每门课程中教学中都有所体现,这一点我们学院已经对每位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同时在典型的课程中强化训练,做到由面到点,由分散到集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比如以写作课为代表集中训练“写”的能力,以“演讲与口才”课、“普通话培训”课集中训练“说”的能力,同时对语言类课程设计整体规划,注重“学以致用”。

(三)实践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某一事物若没有兴趣,便不会主动关注它,所以一般来说效果不会好的。比如,学生不愿意实践,不愿“读、说、写、用”,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由于不感兴趣,即使学生从道理上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即使学校通过测评来检查学生的实践情况,学生也只会停留在应付测评,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那是不可能的。可见兴趣对人学习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学生“读、说、写、用”的兴趣呢?基于上面的调查,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从改进实践形式入手,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吸引学生参与。

1.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社团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进行。如创办文学刊物,组织文学社、演讲与口才协会,开展读书征文竞赛、写作比赛、语言艺术表演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语言素养论文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作教学;作文提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亦不可或缺。因此,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探讨写作教学,能让写作教学更有针对性。

一、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而在当前的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缺少严谨而有层次的论证推理,鉴于此,确定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加强逻辑训练很有必要。逻辑学家丹尼斯·麦克伦尼指出:“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的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前提是支持性命题,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各个前提之间相互作用,有一定关系,所以要摆正它们的关系,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这一理论,在成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构造一个论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一)前提与结论。前提是结论的支持信息,换言之,在议论文写作中,前提是论证材料,结论是文章论点。前提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真实,有力。前提的真实是指注重表达方式,用清晰、合适的语言来表述,这就要求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练、概括性强。前提的有力是指剔除相关度弱的前提,限制前提的数量,以使论证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方面,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关注前提与结论的相关性,当有多个前提(材料)同时支持一个结论时,学生通常会不加选择地全部用上,而缺少对前提的主次把握与轻重选择。最后,写议论文时,作者还要了解读者,在论证时,必须选择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最终读者是阅卷老师,其评分的依据是阅卷标准,即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学生要尽力达成以上目标,写出成功的作文。

(二)论证的有效性。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结构的合理性是论证有力的必要前提。逻辑学中有两种基本论证形式:联言论证、假言论证。1.联言论证联言论证的象征性表示为:A·B,A和B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命题,符号“·”代表“和”,表示A和B都是真的,它们作为论证的前提,可以得出一个有效的结论。如《六国论》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下来作者阐述了两种情况: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B: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燕、赵)这样的论证便是联言论证。A和B为真,故得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从论证结构上来说《六国论》是横向的,与之相对,纵向的结构也是成立的。如《拿来主义》中,在论证“拿来主义”之前,作者先阐述“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相对的,接着给出“拿来主义”要采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态度,最后表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是“占有,挑选”。这样逐层深入的论证,比横向的联言论证更具思维的深刻性。2.假言论证假言论证又叫反证法,主要通过论证反论题的错误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它的论证形式为:A→B(如果A,那么B)A所以,B如果前提A成立,结论B也必然成立;反之,A不成立,B也不会成立。我们以《师说》为例,韩愈提出:A→B(如果“从师而问”,那么“圣益圣”)-A(君子耻学于师)所以,-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假言论证在反驳的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论点。在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时,首先要判定两种事物或情况之间是否真实存在某种条件制约关系,这是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二、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议论文的结构是整个文章的“骨骼”,如果只有材料而没有布局,那么有效的论点以及优质的材料就会被浪费,无法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这正应了《文心雕龙·熔裁》中所说:“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高考作文明确要求文体要分明。议论文比其他文体对结构层次的要求更高,可以说,文章结构是议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素。所以,学生在正式写作前必须拟好一个有逻辑关联的框架提纲,然后再选取合适的材料,打通思路,为后续写作铺平道路。

三、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目前的写作教学在学生和教师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层面,存在逻辑不清、材料选择随意的情况,此外还有写作前缺乏整体规划、结构混乱等问题;而在教师层面,存在教学思维固化、教学内容不定、教学步骤不明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先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这启示我们,提纲式写作教学或能解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教师教学碎片化的问题。笔者以所任教两个班级的7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长时间的课堂实践与问卷调查,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提纲式写作教学策略。

(一)强调引导,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讲:“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思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都有一条清晰明确的主线。在写作前确定写作思路就如同有了“线路图”,能够给文章指明方向,使材料安排更为有序。在经过有无编写提纲的多次对比后,问卷调查显示,有89.6%学生认为编写提纲能理清思路,有助于作文完成,有67.1%学生表示会在写作前列写提纲。这些数据表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正式写作前预先列写提纲。长期这样训练,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可促进学生逻辑辩证思维的发展。

(二)讲解理论,制定框架。美国逻辑学教授丹尼斯·麦克伦尼的《简单的逻辑学》(赵明燕译)相对于其他艰深的逻辑学专业书籍更为浅显易懂,也与议论文写作有一定关联。因此笔者从这本书入手,给学生讲解构造一个有效论证必须注意的要点:1.前提的真实性,结论的可证性。2.两种有效论证:联言论证、假言论证。以上内容即为上文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三)制定三个基本论证框架。撰写提纲是综合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展开,选取材料、理清思路。老子将复杂的宇宙生成解释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用最简单的思想来统摄最复杂的现象。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中,教师若能尽力做到化繁为简,用普遍性的思想归纳繁杂的类型,学生就会有法可依。因此,我们可以依据上文的两种有效论证形式,设立三个基本论证框架:联言论证框架1(横向结构):联言论证框架2(纵向结构):

(四)审清文题,列写提纲。通过一定的思路把写作材料有层次地组织起来以论证文章的结论,是学生必备的布局谋篇的逻辑思维能力。“事”为形象思维,“理”则为抽象思维,两者之间需要逻辑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只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多写多练。在上述调查中,提出不会主动列写提纲的共有24个学生,其中有23个学生给出的原因是考试时间太紧,来不及写,而不是认为列写提纲没有用处。这说明,在写作时没有列出提纲的这部分学生其实也认同提纲对写作的价值,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能在考场上迅速列写提纲的有效方法。因此,养成平时详细列写、考试时大体构思的习惯是必要的,教师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模拟练习,以提高学生在考场列写提纲的效率。同时,经过反思,笔者认为自己构建的论证框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有固化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可能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抓住学生思维缺乏深度的问题,进一步增加训练次数,提高思维训练强度,以便学生能顺利养成高效列写提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M].赵明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二宁,刘克强.核心素养理论下的议论文训练体系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

语言素养论文范文6

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是其坚守立场、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中的知识、技术、能力必须以态度、价值为根基。在当代中国,政治素养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11-12]。中国的科技期刊是传播社会主义科技成果、信息、思想的主要载体,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宗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其符合国家意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时刻走在思想前沿,牢握办刊方向,避免出现政治性失误;必须熟悉诸如《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出版管理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好期刊出版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应对新时期多元文化下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2工匠精神是科技期刊编辑的核心职业要求

科技期刊精品力作来自编辑独具慧眼的选择和创造性的加工,犹如工匠对作品的精雕细琢。在当前科技期刊出版载体日新月异的新兴媒体时代,精品内容的出版更加离不开编辑辛勤的创造性劳作,编辑的工匠精神是新时期的必需品和宝贵财富,是保证和提升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的关键,是加强编辑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呼唤。在保障与提高科技论文水平的过程中,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编辑对论文科学性的审查中和对论文结构完整性、语言文字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科技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论文的把关过程。编辑既肩负着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流重任,又肩负着维护科研诚信的使命,是阻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最终防线。编辑在审稿时应重点审视论文内容有无理论、方法、观点等创新,也应重视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能力与编辑技巧,编辑必须谙熟编辑出版专业知识与技能,应成为编辑出版行业的专家。在进行稿件加工时,科技期刊编辑应使加工后的论文标题鲜明,文题相符,章节间关系符合逻辑且紧密衔接,语言表达通顺、精练,术语、计量单位标准、规范,图片、表格清晰、精美,公式推导正确、严密,结果准确、可靠等。总之,科技期刊编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至关重要。

3编辑的信息素养与国际化视野是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的推手

信息素养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感知、获取、处理、利用、交流与再生的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从容应对信息大爆炸时代中的海量信息,建设性前瞻所涉专业领域的热点。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助力科技期刊编辑选题策划,通过学科内权威期刊、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微博、微信、QQ等多种方式,可随时了解期刊所涉学科的发展态势,理清发展脉络,并依此预判发展趋势。在梳理、分析、比较、甄别信息的基础上,可基于所属专业领域的海量信息,比对目前相关专业的研究热点和预期创新点,形成创新信息库,并从中发现隐藏的有用信息,策划优秀选题,还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征集、检索选题,拓展选题空间,深度挖掘选题方向、作者资源等。由于有数据分析支撑,科技期刊编辑可以有效延伸选题的广度和深度,使选题更加新颖。可见,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信息素养,才能掌握学术前沿信息,使科技期刊真正成为科学性与时效性并重的学术出版物。科技期刊编辑在组稿、审稿与编辑加工过程中会经常与作者交流,因此,须及时了解作者的观点,明确论文的写作方向和风格,帮助作者优化论文结构和语言,以提高论文质量,还要与作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编辑要与排版、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中的同事交流协作,以实现期刊的顺利出版。编辑还需积极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充当学术经纪人,努力活跃于学术领域,不断扩充作者资源和学者人脉。此外,编辑应充分调动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变编辑办刊为专家办刊,变编辑等稿加工为专家组约稿件,借助专家的影响来撰、审、组、编稿件,这样可以把更多高水平人才吸引到办刊中来,使科技期刊在更高层次上更快发展。鉴于此,编辑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培养强大的社会活动能力,才能打通各种渠道,搜集多方情报、信息,不断建立并维持与各方的和谐关系,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科技期刊国际化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内容国际化,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论文须能反映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因而科技期刊编辑的国际化视野就显得极为重要,编辑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可快速、便捷地接触到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寻找到相关领域的行业翘楚,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稿源,还可与国际知名数据库加强沟通,力争被其收录,以进一步扩大读者群和作者群,从而扩大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需要编辑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只有不断拓展编辑的眼界,才能不断推进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高期刊的国际地位。

4思维创新意识是科技期刊编辑的生命力

编辑是期刊创新的动力源泉,编辑的创新思维意识可拓宽并多元化、现代化科技期刊的发展道路,使其与时俱进,科技期刊编辑须树立创新意识,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促进科技期刊不断创新、求变和发展。编辑的创新思维要以优化选题策划为重。在选题策划、组稿和选稿过程中,编辑应努力将科研人员获得的新成果抢先发表;在对期刊栏目设置和版面编排设计时,编辑应使内容与栏目安排相匹配、文章篇幅与版面设计相得益彰,使读者在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可见,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创新思维意识,这样才会产生创新型、创造性的执行力,才会探寻新的发展道路。

5主体意识是发挥科技期刊编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其自身内在思想品德、知识修养等综合能力所形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科技论文选择、加工与出版过程中的体现。它体现在编辑对自身工作的认同上,这种认同表现了编辑工作对科技进步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只有对自身主体性高度认同,编辑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树立明确的主体意识,要强化编辑的重要作用,更要明确自己在科技成果传播中的巨大作用。编辑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等活动中,须根据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与报道范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创造性,并物化到科技期刊中,以实现其主体意识的充分调动。编辑应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紧抓行业热点,把握作者研究实力,有计划地组约稿件;在保证时效性、针对性、协调性与前瞻性的基础上优化稿源,积极促进专题研究,努力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根据学科发展态势,按照科学合理、比例均衡的原则取舍稿件,刊用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高的论文;坚持公平公正、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独立审查科技论文内容的科学性与创新性,结构的逻辑性与衔接关系,图表、数据等的真实性等;以敏锐的眼光和质疑精神对作者的稿件能动地再创造。对编辑主体性的认识与发挥,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素质,从而促进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

语言素养论文范文7

关键词:本科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策略

总体来说,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但作为本科生,对研究方法的应用缺乏规范性,对论文结构的把握缺乏逻辑性,少数学生文字功底差,也有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态度不够积极。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专业指导,可以保证论文写作过程的可控性,培养学生文献整理、数据分析、论证结论的综合能力,并确保论文写作各个环节稳步推进[1]。因此,指导教师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确定选题或明确选题方向

选题对于毕业论文来说至关重要,选题是否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由教研室把关,但学生对选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往往难以判断,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确定。

(一)协助教研室帮助学生确定选题。毕业论文选题一般由学生申报,教研室组织开题答辩确定选题是否合格。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选题或大致的选题方向,并在开题答辩时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把关,在答辩之后进行选题辅导。

(二)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选题方向。学生报来的选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选题太大”,如《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的发展研究》《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研究》等。有的不是“研究问题”,而是“研究主题”,需要具体到一个小的研究问题;有的需要依托于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研究;有的需要调整到一个更为具体的研究方向。如学生报来的选题《新闻人物专访对话技巧分析——以新闻频道<面对面>2018-2019年报道为例》,指导教师经过与学生沟通,最终将选题确定为《娱乐类明星人物专访策略分析——以央视<面对面·春晚面孔>系列专访为例》;再如将《新闻采访中采访技巧的运用》改为《电视调查性报道中采访技巧的运用——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这样从研究问题到研究对象都更为具体,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电视成就报道的故事化策略研究——基于解说词写作中数字处理的视角》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具体研究方向,如果写解说词写作,还是太宽泛,具体到解说词写作中的数字处理,而且放到成就报道的故事化策略框架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帮助学生确定、调整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也是学生最欠缺的。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论文写作中最难的就是确定论文框架,而指导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帮助也是助其确定论文框架结构。

(一)提纲写作阶段。在提纲写作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参考文献,明确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知道每一级标题下面的“论据”如何获得,这是教师给予学生最重要的面对面指导,要求学生带着参考文献、拟好的提纲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来与教师沟通,这一次指导需要的时间相对最长,每个学生至少需要2个小时,有的甚至需要4个小时,但这次指导之后,学生就可以按既定的方案收集资料、写论文初稿。

(二)初稿完成之后。学生写完论文初稿之后,之前确定的提纲和框架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这时教师需要再次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学生的论文初稿在逻辑性方面的问题一般是同级标题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有的同级标题可以合并、论据不能论证观点等。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论文的逻辑关系,调整作为论据的案例,或者重新收集、寻找案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调整论文结构。这一阶段的指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提交详细的论文目录,或者提交论文的同时提交一份可以修改的目录文档,即详细提纲,因为学生论文中虽然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但无法修改或不好修改。这一次指导其实分两个阶段或两次进行。第一阶段先修改提纲,指导学生将已写好的初稿按逻辑关系调整好结构,并修改三级标题的语言表述,之后让学生按调整过的结构修改论文;第二阶段主要是看调整之后的论文中论据和观点的关系,对于论证不充分的增加论证部分,针对前面所提及的“论据不能论证观点”的问题重点检查,没有逻辑性的论证需要修改,与各级论点不符的论据需要更换。这一次修改之后,论文结构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三、指导学生查找、阅读、分析文献资料

明确选题方向,确定、调整论文结构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最有帮助的方面,但教师也需要在查找、分析文献资料方面进行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

(一)指导学生查找、阅读参考文献。论文写作参考的文献对于论文的完成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文献查找能力,但有时缺乏相应的技巧,查阅文献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学生在选择文献上没有清晰的要求和思路。并且,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献的选择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也缺乏经验。有的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文献,有的找到太多文献而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提供少许参考文献和与论文相关的资料、数据和渠道,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有的可以扩大查找的关键词范围,有的可以从看来似乎完全不相关的论文中寻找可以参考的思路。如参考文献《“教师专业素养”视角下国家政策变迁述评——基于NVivo11的政策文本分析》与学生的论文选题《融媒体记者核心素养研究》似乎没有关系,但其研究方法却可以提供借鉴。要指导学生不仅会查阅直接相关的文献,而且能从看似不相关的文献中找到可参考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收集、分析研究资料。选题和研究思路确定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如论文《电视成就报道的故事化策略研究——基于解说词写作中数字处理的视角》,教师要和学生充分沟通,指导学生从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查找两年内所有与我国“发展成就”有关的系列报道,如《新闻联播·数说改革开放40年》《焦点访谈·新中国奇迹》等,并且观摩分析大型主题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记录其中与数字有关的解说词。再如论文《主流媒体文博会报道中的山西形象呈现》,指导学生从《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日报》等主流媒体中收集所需的研究资料,并从报道题材、报道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合理运用指导技巧和策略

教师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和策略,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增强指导效果,进而提升学生论文写作质量。

(一)线上指导和线下指导相结合。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都会建一个微信群或QQ群,在群内发一些通知或直接在线上指导学生。2020届学生因受肺炎疫情影响,返校时所有学生已完成论文初稿,部分学生已定稿,因此论文指导基本全程在线上进行,复杂的沟通利用微信语音或QQ语音进行,教师和学生边看论文稿边进行语言交流,效果相当于线下指导。线上指导适合于可以用文字进行沟通的内容,如给学生一些可以参考的资料、对文章结构的微调、个别段落的修改等;线下面对面指导适合于需要语言交流的内容,如选题方向的确定、论文结构大的调整等。线下指导沟通更直接,线上指导时间上更为便利,线下指导结合线上指导,既能提高沟通效率又可以节省时间。

(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指导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都需要单独指导,但一些共性问题,可以用文字进行集体线上指导。如摘要的规范写作、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论据要有权威出处”等,针对学生论文写作中的共性问题或者答辩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里用文字的形式统一指导,或者给学生发一些可以参考的案例,如规范的摘要的例子、规范的参考文献的例子等。

(三)教师指导和学生互相指导相结合。论文指导以教师指导为主,但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指导。学生互相指导这种方法运用得好,不仅可以提高论文质量,对学生写论文也可以起到督促作用。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探讨资料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如《农村妇女快手“使用与满足”研究》和《微信对农村中老年群体生活的影响》都属于社会调查报告,需要用实地调查中的定性访谈来完成,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就访谈对象的选择、如何做访谈记录、如何整理访谈记录等进行沟通。完成定稿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写作经验、教训和尚未写完论文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以便让后完成论文的学生少走弯路。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挑错,每个学生的论文,学生自己看了很多遍,有些问题可能“熟视无睹”,论文定稿之后,让学生结成小组,互相检查对方的论文,从格式、排版到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认真检查修改,从而减少错误[2]。

五、结语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来说,指导教师参与了从选题、初稿写作、修改到定稿的全过程,因此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指导能力和责任心对学生论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教师的责任心、业务能力可以直接决定学生的论文水平。作为指导教师,要从“教书育人”的高度去完成指导工作,要把指导毕业论文作为和上课一样重要的工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科阶段最后一门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高扬.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任务探讨[J].科技视界,2020(06):70-72.

语言素养论文范文8

一、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认知能力

学术期刊是国内学术研究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肩负着我国文化传播和学术成果积累的重要任务。[1]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都具有社会影响力,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较好的政治素质表现为较高的政治认知能力,这是由出版工作性质决定的。编辑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所以编辑一定要懂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做好文章的政治把关工作。对政治思想动向和政治形式的发展能够有较高的辨析和认知能力,在复杂的变化和各种冲突事件中能够始终保持清醒且正确应对。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能够熟悉和把握有关出版工作的法律和法规,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保持办刊方向的正确性。期刊媒体具有天然的导向属性,一个负责任的期刊编辑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政治立场,并对期刊论文的选取、判断和内容表达负责任,增强社会的导向意识,自觉担当起舆论引导的责任和义务。学术期刊的编辑要不断地培养自己对政治的判断力、敏锐性和洞察力,始终保持先进的思想和社会意识,才能与时俱进,为快速发展的社会提供正确科学的学术信息[2]。

二、具有过硬的编辑业务素质

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是具有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的特征不仅表现在研究方法的使用和研究观点的确定上,更表现在语言表述的运用上。而个性化特征明显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期刊论文是需要经历一个社会化或者规范化的过程。也就是经过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其他正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着或者对于尚未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说,都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特征。这一规范化过程及其所具有的示范性和导向性特征,不仅表现在学术研究的观点方法、思考路径等内容方面,还表现在研究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文献注释等要素构成方面,更表现在语言表述、标点符号使用等更细微的方面,而这一转化的过程会被学者们所忽略。学术期刊的编辑就是在这个性化学术研究成果向社会化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扮演把关人的角色。可见,期刊编辑不仅应具有编辑加工能力,将论文编辑得更加规范,还必须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语音文字能力。编辑业务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编辑学的基本理论和编辑业务的技能。目前,从事期刊编辑工作的编辑大多都不是学编辑学出身的。所以,期刊编辑更应该不间断地学习并掌握编辑学的相关知识,熟练了解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系统学习编辑学理论和实务,拥有较强的编辑加工技能,[2]能够运用编辑学理论提高自身的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修改加工、排版等编辑流程。编辑的加工能力是编辑的基本功,做好编辑工作的重要保证就是熟练掌握编辑的基本功,这些都要求期刊编辑要经常参加相关的编辑实务的专业培训活动,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向资深编辑前辈请教,学习他们的方法和技巧,积累自身的经验,提高个人的编辑能力。

三、提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水平

学术期刊编辑除了要具备编辑业务素质外,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学术专业素质。期刊编辑应该具有前瞻的眼光、选题策划意识、扎实的编辑加工基础和拥有专业的稿件评审水平等能力。前期的选题策划及组稿约稿、初审的筛选与评阅是最考验编辑能力和水平的环节。如果编辑的学术水平有限,会缺少对作者选题方向的引导,审稿中在主体内容的建设性方面也无法给予过多的专业意见,就只剩下后期的编辑规范与论文结构、语言运用、标点符号等完善性的工作,这样的编辑具有较大的替代性和边缘性。在行业内,要想提升学术期刊的知名度,所的质量至关重要。学术期刊的品质取决于作品的质量,作品的质量则主要取决于约稿的质量。编辑要别具慧眼,努力向有思想的专家学者约出无愧于社会的精品力作,并追求其精品力作基础上的原创性。学术专业素养是编辑从事工作的基础。期刊编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增加专业信息储备,以专业的学术眼光看待和审阅论文,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作者、审稿专家及读者沟通交流,还能在大量的稿件中筛选出优秀的稿件。在信息时代,期刊出版将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期刊编辑应主动获取、了解各类信息,敏锐地洞察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及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整理和加工论文,提高期刊发文的质量。

四、提高编辑的创新意识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争鸣地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地,是学术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学术期刊是呈现学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而期刊编辑则是创新的具体实践者,因此为推进学术期刊的持续发展,编辑一定要具有创新意识。近年来,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等技术呈现快速发展速度,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这都要求编辑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与时代同步,拥有敏锐的创新意识。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最新的信息,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话题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掌握学术发展的新动向。通过积极学习新型出版技术知识,如数字化出版、网络出版、新媒体出版等新的出版技术、方法及手段,提高编辑出版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提高微信公众号、APP等方面的技术能力,[2]转变编辑出版工作的传统模式,拓展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相融合的程度,提高传统出版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总体来说,在信息时代,编辑应该了解并掌握更广博的知识,学会多方面的技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