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现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现状

【摘要】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积累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均认识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价值,并组织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本文首先概述了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渗透路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学前教育;渗透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之融入学前教育,不仅能丰富学前教育内容,拓宽学前教育的方式途径,还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通过何种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前教育中,是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概述

(一)优秀传统文化

广义上而言,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狭义上而言,文化指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配套的制度、组织机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经长期发展演变所形成的一种展现民族风貌、民族特质的文化,包含中国文学艺术、优秀文学经典、人文风俗、语言文字、思想道德等一系列文化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这为社会各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教育工作者利用各种方法、实物,科学系统地对学前儿童的大脑进行相应刺激,以使其大脑各方面功能得到不断完善而开展的教育。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而学前教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质的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进学前教育成为全球未来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众多国家将学前教育视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不断改革创新,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近年来也逐步提高了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重视度。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人才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这也呼唤和推动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一项社会共识。科学有效的学前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学前儿童的各方面素质,优秀传统文化中囊括仁、义、礼、智等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规范,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有助于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各种受益终身的良好性格,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等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了诸多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应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及创新应用。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行业并没有很好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短期的教学效果,而疏忽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大多数教师、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教育功能更是了解甚微,鲜有人们会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儿童学前教育中,由此造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在整个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缺失。这种缺失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会造成学前教育内容单一、缺乏深度,进而影响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关注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应用,丰富教育内容,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路径

(一)选择适用文本开展教学

现阶段,在学前教育中,可供学前儿童学习阅读的经典文本水平参差不齐,而选择适用于学前儿童的国学读本显得至关重要,和《诗经》《论语》等经典文本相比,《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经典更为浅显易懂,更适宜作为主流文本开展教学。相关研究人员指出,学前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主要依赖具体形象记忆,借助图示关系,通过表象符号,脱离具体动作的限制。因此,在该阶段提供给学前儿童学习的经典文本,应当贴近其日常生活,同时能够促进儿童汲取新的知识,创新认知结构,让儿童的感官、记忆能力得到开发提升。在国学经典的积极影响下,儿童的脑海可形成新的图像,并可建立起事物与事件之间的有效联系,去呈现他们现实世界接触的事物。诸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文本便与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相联系,既适用于日常活动,也适用于课后阅读。例如,教师在讲授《千字文》中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可首先要求儿童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粮食、树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四季更替转变的图片,以此加深儿童的认识与记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为儿童讲授经典文本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儿童讲述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载体帮助儿童加深印象,一味地进行机械灌输,将丧失诵读经典的意义。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调动社会各界资源,让幼儿能够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接触传统文化,感知祖国的发展,激发幼儿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注意对幼儿价值观的培育,培育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如引入山水画、书法等来装饰墙壁,为儿童讲授古代的孝顺故事,播放传统乐曲、视频等以引起儿童内心的情感共鸣,进一步陶冶他们的情操。其次,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幼儿需要开展难易程度不同的教育,确保内容适合,同时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可开展种类多样的教学活动,例如设计游戏、绘画等主题活动,在活动完成后引导儿童进行朗读,利用经典古诗词、优美的童谣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类型不一,教师在进行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中要仔细甄别传统文化内容与儿童日常生活的贴近度,不可单纯对传统文化进行照搬复制,应当使其具有时代融入性。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应当注重开拓创新,对其进行现代化转化,让传统文化也能够紧随时展脚步。

(三)挖掘适合学前儿童的传统教育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入脑入心,有必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兴趣激发。挖掘适合学前儿童的传统教育资源,便是激发儿童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针对学前儿童对游戏特别感兴趣的特征,可围绕民间游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游戏由于其自身的突出特点,使教育与幼儿真实、鲜活的成长和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良好品德、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但有的民间游戏也仅局限于有趣味性,而不具备实质性的文化价值,所以,教师在学前儿童游戏选择上必须有针对性,尽可能为学前儿童提供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民间游戏,进一步引领儿童在游戏中领略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例如,将皮影戏引入学前教育中,皮影戏作为我国的传统国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凭借丰富的故事题材、良好的互动性,可得到学前儿童的广泛认同。在皮影戏活动中,教师可向儿童介绍皮影戏的发展沿革、艺术价值等知识,还可组织儿童进行皮影制作、皮影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引领儿童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素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必须从学前教育着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儿童的价值引领作用。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认识,明确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选择适用文本、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挖掘适合学前儿童的传统教育资源等,让学前儿童切实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石建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03):107-110.

[2]杨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人文天下,2015,58(20):34-37.

[3]赵?,李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业,2019,506(07):51-53.

[4]靳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09(30):84-85.

作者:邹莉 刘慧珍 单位: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