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识教育范例

幼儿常识教育

幼儿常识教育范文1

【关键词】视唱练耳;幼儿音乐教育;幼儿教育;幼儿教师

在幼儿时期的课堂授课中,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堂授课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特别是学前教学这个时期,幼儿的视唱练耳教学更应该被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在学生时期一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在幼儿阶段,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学生之后音乐课堂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1]所以,相关老师在进行幼儿音乐课堂授课时,有必要注重教学技巧的应用,有效提升幼儿音乐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有效促进幼儿音乐课程的发展。音乐教学还有助于提升幼儿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老师在幼儿音乐教学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有必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掌握的程度,特别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引导,还有必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提升幼儿视唱练耳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

一、幼儿园音乐授课中对视唱练耳改善的思考

(一)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幼儿园的授课教师中,不免有专业素养不强的老师,他们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有必要重视起来,举办相关的教学培训,有效提升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2]在幼儿视唱练耳课堂授课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老师首先要对音乐授课的教学目的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且依据课堂授课的目的,举办相应的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对于幼儿的视唱练耳课堂授课,有着很多的意义,但是,有的老师仅仅是自己熟悉与掌握教学的机制,但在实际课堂授课中,就与期望的目的有了偏差。[3]所以,幼儿园的老师有必要学会自我反思,用心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有效提升幼儿音乐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有效促进幼儿音乐课程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引导,调动视唱练耳课堂授课的活跃氛围,有助于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重视视唱练耳教学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视唱练耳课堂授课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视唱练耳课堂授课的教学内容。幼儿阶段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与其他课堂相比较,不能使课堂授课变得枯燥,要构建轻松活跃的授课氛围,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在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过程中,老师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将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化、多样化,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幼儿在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积极地进行表现,表达自己的相关看法,重视学生在视唱练耳课堂授课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轻松活跃的视唱练耳课堂授课氛围,有效提升幼儿视唱练耳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4]在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如果老师没有为学生创建充足的空间,而是不断地干涉学生,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所以,老师有必要重视学生表达空间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避免责令的语言出现,而是应该注重引导与鼓励的授课方式,采取合适的授课模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有效提升音乐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幼儿视唱练耳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

(三)减轻视唱练耳的压力。在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有的孩子会有视唱练耳学习的压力,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对幼儿的引导。有的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有着较高的期望,更期望有着小学式的课堂授课,但是,那种授课模式将班级之间的竞争放在了首位,这样的授课模式明显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不利于有效提升幼儿视唱练耳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没有体现出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的内涵与意义。[5]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有必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络,积极开展一些互动活动,比如可以邀请一些教学专家进行演讲,提升学生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值,让学生家长对幼儿园的授课模式有一定的了解,清楚幼儿视唱练耳教学的目标与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幼儿视唱练耳的授课目的,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视唱练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音乐是一个艺术性极强的课程,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理解各不相同,每个人心中的音乐都有独特的美。所以,对于幼儿音乐的创造力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音乐创造力是指应用音乐来表达自我感情的能力,是加强音乐素质的体现。在实际的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老师要引导与鼓励学生带着感情去感悟音乐,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感情,并且以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进行创造,真正转化为自己的音乐,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思维。在思维培养好之后,再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有效的提升幼儿视唱练耳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6]幼儿阶段的学生受到外面世界的影响比较少,所以,这个时期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重要的,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创造思维的初级时期,所以老师在实际的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有必要运用科学的授课方式引导与鼓励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自然地反应和表现音乐音乐家达尔克罗兹讲过:“音乐的创造是来源于情感的,表达情感最方便的方式是身体动作。”所以,在实际的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老师带领幼儿主要通过使用律动的方式来理解与感悟音乐,引导让刚刚接触音乐的幼儿时期的学生,不仅仅通过耳朵来领悟音乐,而且要运用整个身体以及内心来进行理解与感悟,比如,可以进行摇头、拍手或者晃动身体等肢体动作来表达感情,有效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7]2.自主地想象和创造音乐音乐是可以有效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艺术,所以,在实际的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老师要引导与鼓励学生带着感情去感悟音乐,感受音乐当中表达的感情,并且依据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进行创造,比如,在聆听交响曲《动物狂欢节》之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从这个曲目中学生感受到哪些动物,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感受到的动物的形象以动作或者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幼儿视唱练耳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8]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幼儿构建活跃的授课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幼儿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造就综合实力学习者。在幼儿时期的课堂授课中,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堂授课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老师要注重幼儿基本技能的培养与掌握。幼儿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是极强的,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授课中,老师要以身作则,幼儿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进行纠正。当然,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口气吃成胖子,而是要循序渐进,要将知识逐渐地授予学生。[9]学生只有将基础的技能掌握好,才有助于进一步地创作作品,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实力。所以说,视唱练耳对于幼儿时期的学生来说,不可以是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带着感情去感悟音乐,感受音乐当中表达的感情,并且依据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进行创造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幼儿之后长远的发展,对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三)对音乐感受力的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是对音乐感受、理解以及领悟的综合能力的表现,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素质。在传统的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老师只知道重视乐谱以及音律等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提升。长期以往的这种授课模式,会导致学生仅仅认识乐符,但不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使音乐失去了自身的灵魂。所以,在实际的幼儿视唱练耳的课堂授课中,老师有必要重视对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幼儿视唱练耳课堂授课的质量与效率。

三、结语

幼儿常识教育范文2

关键词:家园沟通;沟通障碍;有效沟通

1问题提出

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但是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需要成人对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必须和幼儿园相互沟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沟通的重要性被社会越来越重视。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肩负起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他们往往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这导致一部分家庭的幼儿不得不随其祖辈长大。于是幼儿教师也面临着与两代家长沟通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教师和祖辈父辈两代之间的沟通言行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达到家园沟通有效性最大化的目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现场是台州市育苗幼儿园小一班。研究对象是主班黄老师,和小一班某幼儿的祖辈、父辈家长。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教龄四年;该幼儿以目的取样的方式选出,这个幼儿的祖辈、父辈都参与幼儿教育,祖辈从小将孩子带大,现在负责接送,晚上两代家长和孩子都住在一起,两代家长经常与教师沟通。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笔者自编观察记录表,记录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并加以整理;同时对教师和两代家长进行访谈,分析影响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的因素。

3幼儿教师与两代家长沟通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半个月的观察,共观察记录到教师与祖辈、父辈沟通行为9起,其中祖辈5起(详见表1),父辈4起(详见表2)。从表格中发现,祖辈主要关注儿童日常生活,较少关注儿童认知发展,兴趣爱好,人格发展等方面,祖辈通常主动发起与教师的沟通,并希望与教师面谈,这可能与祖辈的沟通观念和日常沟通方式习惯有关。父辈主要关注孩子的各方面成长,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等方面,沟通方式多样化,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性,而且一旦孩子有问题,教师会主动与父辈沟通。幼儿教师与祖辈、父辈两代家长沟通的结果大部分是有效的,有效是指信息发送者用合适的方式,清晰地表达了信息,而信息接收者确切理解并接收了信息,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愿。老师在与祖辈关于进餐、挑食、喝水、蚊虫叮咬的问题沟通中(见表1)和老师在与父辈关于孩子在校表现,隐私部位有异常,穿脱衣服问题沟通中(见表2),双方陈述事实,说明原委,理解信息,达成一致意愿,沟通有效。

4影响教师与两代家长的沟通因素

4.1主观因素

4.1.1教师的沟通观念

老师和家长都知道沟通很有必要,但祖辈家长更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则更愿意与父辈家长沟通,因为教师往往认为父辈才是主要的教育者。如关于孩子隐私部位异常的问题沟通上(见表2),老师没有跟孩子的祖辈说,而是选择跟孩子的父辈进行电话沟通,因为老师觉得一方面祖辈家长在这方面不是很懂,另一方面是祖辈家长不会很重视这个问题,而父辈家长沟通起来容易,又会高度重视孩子的这方面问题。

4.1.2教师的角色意识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情感态度是不一样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情感大于理性,而老师作为专业的人士,又面对师幼比例这么大的情况,对孩子更多的是理性教育和照顾。如关于孩子穿脱衣服的沟通案例中(见表1),祖辈主动发起沟通,希望孩子在玩热起来的时候老师不要立马给他脱衣服,怕孩子受风吹感冒,让他安静的休息会等汗散去就好了,老师告诉祖辈应该给孩子少穿点衣服,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穿的太多容易出汗,不及时脱衣更容易感冒。祖辈坚持自己的意见,老师也没有体谅祖辈担心孩子的情感,说话态度有些不耐烦,导致双方沟通无效。

4.1.3教师沟通技巧不足

教师不注重分析祖辈、父辈家长特点,缺乏与两代家长沟通技巧,会使得家长经常有种不被尊重、不被重视的感觉,这就经常会造成不愉快的沟通场面,使得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关于孩子总爱看电视的沟通中(见表2),父辈表示想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分散他的空余时间,但又不知道孩子擅长什么,老师不懂沟通技巧,直说孩子比别的小朋友能力差,没什么擅长的,使得家长很不开心,觉得老师嫌弃他们的孩子,沟通无效。

4.2客观因素

4.2.1沟通渠道不够多

虽然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有面谈,家长开放日,网络平台等等方式,但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当面交谈、电话或家庭联系本。教师与祖辈面谈常常是接送上下午时段,谈话时教师不仅要顾及幼儿,不能深入解答祖辈家长的问题,并且这个时间段家长人特别多,老师经常面临一对多的局面,幼儿教师往往很少有空闲时间单独约见祖辈家长,很难有效沟通。电话交谈本来是很好的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现实生活中老师工作量大,幼儿父母又多用这种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效果。家庭联系本,是一种及时又有效的沟通方式,但却未很好的发挥它的反应和回馈作用,因为大多数家长觉得麻烦,在本子上写字一两句话说不清。

4.2.2沟通环境不合适

幼儿园对于沟通地点的设置。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地点通常是比较嘈杂的走廊和班级门口,这样会分散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力,不利于他们沟通。

5建议

5.1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幼儿教师在沟通中要做到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还要做好一个沟通主导者的角色。首先,老师可以利用集体交流的时机,如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他们将会怎样开展工作,并真诚地指出希望家长做出怎样的行动来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其次,对于家长做出的支持性、合作性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5.2提升沟通技巧

笔者以为沟通技巧主要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技巧和谈话时谈论幼儿不足的技巧。矛盾的预防的方法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利用好集体沟通和单独沟通的机会,跟家长解释清楚那些常见的误解,还要指导家长遇到问题时采取怎样的方法去解决才是恰当的。对于已经出现的矛盾?教师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感同身受的站在家长的角度多多考虑事情,面对家长的抱怨和不理解,老师要做到耐心的向家长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教师与家长谈论幼儿的不足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要先谈论幼儿的进步后再委婉地提出幼儿的不足。如表二第一次关于孩子在校表现的沟通中,老师就先谈了孩子在校的进步,肯定家长在家园合作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然后再建设性的跟家长提出建议:如果孩子把上课走来走去的小问题给克服了,认真听讲,进步会更快,让家长觉得老师和他是来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成长的而不是来告状的,家长心里接受度会高一些。

5.3幼儿园加强管理

5.3.1拓宽沟通的渠道

和父辈家长沟通,要积极利用网络渠道。首先可以建立班级QQ交流群,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提供有效辅助和支持。再者可以创建班级博客。老师可以在博客上设置“班级活动,学生风采,安全教育,作品展示,家长专栏”等不同的栏目,不仅定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展示每月的活动照片和评选的“进步之星”,这些东西放在博客上,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加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祖辈家长沟通时要多多丰富线下活动形式。可以举办一些家教指导讲座,内容应考虑祖辈家长的需要,如就祖辈家长普遍关心的孩子的饮食、生活习惯、生活自理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其次,可以开展家长经验座谈会,让祖辈家长来分享他们的育儿经验,把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也注入到家园合力中来。

5.3.2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沟通环境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很大。幼儿园应尽可能地为教师和家长创设良好、轻松、和谐的沟通氛围。如幼儿园可以将沟通房间布置成充满音乐、茶点的环境,让家长可以放松心情,轻松地与教师对话。

5.3.3加强教师沟通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为了确保家园互动的实效性,对幼儿教师进行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岗前培训中,教师要加强沟通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初步明确建立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而在职教师要积累沟通经验,形成自己的沟通技巧,结合理论去更好地沟通。

参考文献:

[1]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2).

[2]戈柔.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J].幼儿教育,2003(4).

幼儿常识教育范文3

关键词:日本;幼儿教育;无偿化

日本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目前属幼儿教育无偿化这项政策最引人关注。2018年10月1日,日本文部科学省了幼儿教育无偿化的推进状况,加速了幼儿教育无偿化的进程,又向振兴学前教育迈进了一步。

一、日本幼儿教育无偿化的进程

日本幼儿教育无偿化政策从提出至今,经历了不断地尝试与修订,越来越完善,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日本幼儿教育无偿化政策的摸索阶段:教育税收不足以及财政制约

2013年5月,日本政府采纳了自民党教育再生实行部所提出的对于幼儿园、保育所中年龄在3—5岁的幼儿实行幼儿教育无偿化的建议。自此,日本政府开始了对幼儿教育无偿化的摸索阶段。首先,日本政府颁布了“幼儿就园奖励费补助”政策。此项补助一方面是对收入比较低的有幼儿家庭的补助,另一方面,是为了扩充市町村的补助费用。2014年6月11日,日本教育再生执行会议拟定根据学制改革草案,要阶段性推进3—5岁幼儿教育的无偿化,对于幼儿园和保育所中年龄达到5岁的幼儿,要构建新的分阶段实行教育无偿化的框架。另外,日本文部科学省表示,若3—5岁的幼儿在园三年都实行教育无偿化,那么日本政府至少需提供的财政支持为7800亿日元,将对政府造成沉重负担,因而还需进一步商榷[1]。2015年,由于“幼儿就园奖励费补助”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使得市町村的幼儿园就园补助所占比例不到1/3,以致幼儿家庭的负担沉重。政府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根据《儿童及育儿支持新制度》的相关条例,出资填补了市町村就园奖励补助费用的缺口,使其达到规定的1/3。

2.日本幼儿教育无偿化政策的发展阶段:资金来源明确且对象划分细致

2017年10月,安倍政府提出将“育人革命”作为新经济政策的支柱之一,其中,明确了幼儿教育无偿化的资金来源于增税的收入。具体改革方向为:2020年以前,实现日本所有3—5岁幼儿教育无偿化,且在全国范围内增加32万个幼儿园入园名额,以消除待机入学现象。另外,对于年收入低于360万日元的家庭,其0—2岁孩子的教育也纳入无偿化的范畴,以减轻低收入家庭的育儿负担[2]。2018年10月1日,日本文部科学省了幼儿教育无偿化的推进状况,并且决定从2019年10月1日起在日本提高消费税的同时,免除所有3—5岁儿童在幼儿园、保育所以及认定幼儿园托育的一切费用[3]。文部科学省明确列出了享受教育无偿化的四类儿童:一是幼儿园、保育所以及认定幼儿园等托育的3—5岁儿童,其费用全部免除;二是在幼儿园中享受保育服务的儿童,在许可保育院的保育费全国平均额(月额3.7万日元)和幼儿园保育费的无偿化上限额(月额2.57万日元)的差额1.13万日元的范围内,免除保育费;三是在认定保育机构以外托育的3—5岁儿童,以保育所中保育费的全国平均额(每月3.7万日元)为限免除保育费;四是在残障儿童活动中心等福利机构托育的3—5岁儿童享受教育无偿化。

二、日本幼儿教育无偿化的原因探析

从2013年至今,日本就一直阶段性地推进幼儿教育无偿化,近期更是加速了推进进程,政出有因,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少子化问题日益严峻

一方面,自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呈现低迷状态,非正规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5年,15—35岁适婚适育的非正规就业人数从255万增加到521万,整整翻了一倍。非正规就业造成的经济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年轻人的结婚率与生育率。另一方面,当今的日本,存在相当部分的儿童到了入园(托)的年龄,却因幼儿园和保育所数量供不应求,而导致“入园(托)难”的现象。因此,如今少子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深受非正规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入园(托)机会供不应求等因素的影响[4]。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人口动态统计,2017年日本国内出生的婴儿仅为94.1万人,是该统计自1989年实施以来的最低值,人口自然减员40.3万人[5]。日本的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导致的少子化与老龄化问题,使日本成为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总人口和劳动力都开始减少的国家,这已成为日本国家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幼儿教育无偿化是为国民提供养育保障与支持、鼓励国民生育的有效策略,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少子化所带来的严峻局面。

2.社会对国家发展的期望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如今的经济排名却位居世界第二。究其原因,快速的经济发展靠的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水平唯有教育才能引领。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学教师伏见猛弥的英才研究所的早期智力开发研究促进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他们发现,在某些方面,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会比没有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发展得更为和谐,能够较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且能够更顺利地从家庭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所,甚至幼儿园,都对幼儿教育开展科学研究,所有的科研成果都显示出幼儿园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的巨大作用。幼儿园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潜能的开发,能够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是为国家培育人才的最基础阶段。因此,日本民众对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高期望,最终的落脚点是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无偿化政策的推进便是日本社会整体对幼儿教育深刻意义所达成的共识,是众望所归。

3.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加速推进幼儿教育无偿化进程也源于日本极其看重学前教育对国家发展的深刻意义。首先,日本为学前教育建立了完善的立法体系。从19世纪至今,日本政府颁布了先后《幼儿园规则》(1889)、《幼儿园令》(1926)、《保育大纲》(1948)、《幼儿园教育大纲》(1956)、《天使计划》(1994)、《教育基本法》(2006)等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完善的立法体系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日本二元制学前教育结构明显转变。随着保教一体化的呼声日渐强烈,1963年,厚生省与文部省达成协议,保育所不再只是侧重于保育,幼儿园也不再只是侧重于教育,二者皆需以实现保教结合为目标,共同开设基本相同的课程与设备[6]。虽然保教一体化的目标还没有整体达成,但其教育内容已产生了相当大的改变。最后,日本为学前教育提供充裕的经费。1993年,日本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金额为9101.31亿日元,2006年日本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出占全国GDP的0.1%,虽然百分比不大,但GDP基数大,这对于非义务教育范畴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笔极其可观的经费支持。且十几年过去了,日本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有增无减。

三、日本幼儿教育无偿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加速推进了幼儿教育无偿化的进程,各种背景原因迫切要求日本必须以此来解决问题,以维持国家的稳步发展和经济繁荣。结合我国目前的状况,这应当引起人们的思考,并从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1.有助于落实政府保障公民生育的责任

目前少子化问题已然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但只有少数较发达的国家把少子化现象作为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实施政策应对。少子化问题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应引起各国的重视。在我国,由于民生成本问题导致的“晚育”或“不育”现象大有存在。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指出,2018年我国增加了1.17万所幼儿园,但全国入园儿童数量却锐减了74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年轻父母生育意愿较低。政府有调整市场经济制度、降低民生成本的责任,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公民的生育权。另外,我国婚姻家庭观的变化和日本相似,2003年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的修改,使得离婚程序变得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离婚率的上升。应该对某些情绪性的离婚、男女双方对孩子共同的抚养义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并让全民参与讨论,共同制定出更符合广大民众利益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婚姻法》。在法定结婚年龄(男性22岁,女性20岁)的规定上,我国明显比其他国家要晚,比如,德国和英国的法定婚龄男性女性都是18岁,法国和荷兰则是男性18岁、女性15岁[7]。婚龄的规定与生育有很大程度的关系,我国应在法定婚龄的规定上适当降低结婚年龄以促进优生优育。

2.有助于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由于我国公办园数量少,民办园占据了相当比重,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在三年之内我国至少要增加900万个幼儿入园名额,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的不足便构成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国学前教育的首要目标便是“幼有所育”,必须优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公办园数量少是导致“入园难”的主要原因;而民办园数量多,但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少,是导致“入园贵”的主要原因。冯晓霞教授指出,面对不合理的幼儿园结构现状,财政支持、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才是破解难题的根本出路[8]。“普惠性”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原则,政府不仅要落实兴建普惠性公办园、增加公办园比重的责任,还要采取经费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部分优质民办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园,降低民办园收费标准,并通过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增加幼儿教育资源的供给。日本采取提高税收的方式解决幼儿教育无偿化的财政支出问题,我国也应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确定办园的财政拨款标准,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有助于完善学前教育的立法体系

日本的学前教育位居世界前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学前教育立法的重视,用法律这种强有力的武器保障学前儿童的各项权益,使得所有学前教育事业的开展都有法可依,并得到科学的管理。与日本相比,我国的学前教育立法体系还不完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划分的四个独立学段中,至今只有学前教育没有单独立法,这导致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且目前只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是专门针对学前教育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其他涉及学前教育的内容都散落于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学前教育专门立法能够使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我国必须将其提上日程。然而,从2000年提出学前教育立法至今,将近20年仍未完成,可见制定法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综合各方意见和专家分析、统一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定位以及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因此,真正实现学前教育立法任重而道远。在学前教育法正式出台以前,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量身定制”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以保证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全体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学前教育立法应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4.有助于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

所有事业的发展都首先要以资金为物质基础,日本政府以公共财政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为其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经费,对私立幼儿园的经费投入甚至远远高于一些欧美国家。反观我国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状况却远不能及。其一在于经费的供给不足,在对全国教育的资金投入里,学前教育仅仅占了1.2%—1.3%;其二在于我国学前教育的经费使用不科学,重公办园、轻私立园,重城市、轻农村等问题依然严峻。日本有60%都是私立园,却能拨出相当部分的经费以支持私立园的发展,我国私立园的比重与日本相当,却很少得到政府支持,这极易导致私立园创办者为了盈利而不顾幼儿教育的科学性,从而降低学前教育的质量。应正视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出,统筹兼顾公办园与私立园、城市园与农村园的均衡发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另外,国务院关于“禁止营利性幼儿园上市,鼓励非营利性民办园发展”的政策一出,部分营利性幼儿园由于承受巨大的压力,纷纷选择关园。而政府此时要做的绝不只是口头上的呼吁,更要通过经费补贴、土地和税收优惠等实质性措施鼓励这些营利性幼儿园自愿转型为非营利性幼儿园。

5.有助于吸引更多贤能投资开办普惠性幼儿园

幼儿常识教育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歌曲新谱视唱;培养策略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明确要求“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掌握幼儿艺术等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应教育方法。”笔者通过梳理分析近两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真题库,发现幼儿歌曲新谱视唱在“面试”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保教知识与能力》活动设计部分,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也会涉及对幼儿歌曲新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察。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寻求高效易懂、系统专业的幼儿歌曲新谱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及其问题

(一)学生音乐素养缺失

大部分学前职业教育的学生文化基础差,“零”音乐基础入学。学生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学习动机不足。他们选择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将来就相对容易。这些学生通常素质良莠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使得教学活动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学习能力差和厌学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层不不穷的选秀节目,铺天盖地的媒体传播效应,经常被主课替代的音乐课等导致他们只了解流行歌曲,对系统的音乐训练缺乏耐心和兴趣。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以我校的音乐教学为例,在教学内容中,50%的时间都在进行艺术歌曲的歌唱训练,课程内容弱化了实用性,技术型的专业性又达不到,造成美声唱法不美,民族歌曲不精,儿童歌曲不通的现象,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脱节。在教学中,由于师资过于强调发声技巧的技能训练,忽视视唱识谱和音准音位的基础音乐素养的能力训练,导致大多数学生不识谱,除了老师教的,拿到新谱茫然无措,为自我练习和后期教学造成阻力。由于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零散薄弱,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完整的演唱儿歌作品,使教师指导音乐教学活动时,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与教学法理论无法同步,只好重复音乐素质技能技巧的训练,无暇兼顾理论教学,造成恶性循环。

(三)教材缺乏针对性

在教材的选用上缺乏循序渐进,由简渐难的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训练的幼儿歌曲识谱训练教材。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选用的视唱和幼儿歌曲教材基本沿用是的本专科的传统教材,对于本身音乐理论基础差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困难很大。此外,教材普遍都是以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来分类,也就是说,在同一曲种中(例如活泼风格的儿歌)就会包含所有的技术难度(节奏与音程关系的难度分布不平衡)。对于已经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来讲,这种教材的分类无疑是对幼儿的音乐活动有较强的针对性训练的,然而,作为对幼师生的系统训练,这种分类却会给求学中的学生带来相当大的困惑。

二幼儿歌曲新谱视唱能力培养有效策略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的要求下,幼儿教师资格面试环节中需在较短的时间内演唱或弹唱新谱幼儿歌曲。因此,新谱视唱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谱视唱需要学生音乐基础知识面广,具备音准、节奏、音程、力度、调式、调性、旋律等等音乐表现能力,并且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和表达有一定的程度。

(一)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笔者认为合理编写辅助教材应从幼儿歌曲的分类入手。首先,可选用常见的、符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曲目;再者,从理论训练的层面上可按照节奏的发展规律,从简单的基本节奏型过渡到特殊的复杂节奏型;最后从三度、五度的音程关系发展到大跳音程来进行教材的分类。由易到难,用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教材,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吸收课程的精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同时,这种阶梯式的学习进度,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更深入的掌握教学内容。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有效训练学生的音准与节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把理论知识给予相应的“游戏”,达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视唱练耳的课堂训练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只有乐感好了,歌唱中才会得心应手。而乐感的培养具体表现为音准是否到位、节奏与节拍的把控能力是否精准这两大方面,因此,文章就这方面内容展开一些训练设计。1.节奏表达。节奏是对反映着时间的控制和反应的灵敏度。学生只有通过一定时间系统的训练,才能掌握好稳定的节奏运用知识。因此,为了避免枯燥繁复的节奏训练,课堂上可以进行分组合作,每组可分为四到五位同学。方法一:小组内进行操作,以五个基本节奏型为训练范围,以小节为单位,每位同学创编好一小节的节奏,从第一位同学开始打(不能看谱),后一位同学把前面的节奏重新打一次,然后加上自己的创编依次叠加,再传给下一位同学。这样的训练既能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方法二:小组之间进行操作,A组负责编写节奏(以小节为单位,每人编写一小节),经练习,A组集体拍打出创编的节奏,B组同学每人负责听辨一小节的内容,若干遍之后,B组同学按顺序把A组的节奏打出来。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个人节奏控制力与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如此类推,由简到繁,把基本节奏型练好之后,可在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添加附点节奏型、切分节奏型及三连音进行练习。2.音准表达。音准主要是加强音阶与音程这两个训练点。在音阶的训练中,再要细分为大、小调音阶与五声音阶两种。大、小调音阶的训练应注意导音到主音的倾向,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音阶,而五声音阶的训练对儿歌的训练至关重要,因为在儿歌中存在着大量的五声调式元素,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创编一些4至8小节短小的音阶式旋律作为这些音阶的辅助练习,这样既有音阶又有旋律的元素的练习会使学生的歌唱兴趣有很大的提高。3.音程表达。在音程的训练中,自然音程的数量多达14种,但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儿歌中的五声调式元素,可以缩减精炼于大二度、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的练习。对于音程的训练,学生往往对音程模唱的上行比较熟练,而音程模唱的下行通常会无所适从,甚至觉得自己唱不好就干脆不练习了,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小组镜面式对唱”来缓解学生的困惑,即以大三度do-mi为例,A组模唱了上行do-mi,那么B组就要马上唱出该音程的下行mi-do。还有另外一个方法,以个人为单位,A同学创编音程do-mi,B同学用前面的最后一个音mi作为新音程的开始音往下接龙,无论唱的是上行、下行都可以,小组内可以循环训练,达到每位同学都参与的教学目的,此方法称为音程接龙。

(三)运用学科交互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儿歌新谱视唱的演唱能力

在学前教育视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展开交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团队,人数在4到6人左右,明确团队分工,自由交流,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齐力协作,有助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最光荣》这首歌的教学时,可以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在观看之后的情感反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运用学科交互式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做到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和交互参与性。综上所述,视唱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本文针对学生基本素养特点和专业素养需求,基于传统教学所出现的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缺乏针对性,本研究将改变目前传统的与教学需求相悖的方式,采用游戏法和交互式教学法相结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幼儿歌曲新谱视唱的兴趣,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从而有效增强了音乐教学的质量、效率,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诚.考查美国、加拿大音乐教育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2000(10):28-29.

[2]张立凡.社会视唱练耳考级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艺术评鉴,2018(16):160-161.

[3]程盈盈,李文佳.论视唱练耳对音乐教育系学生教学实践的意义[J].音乐创作,2018(05):167-168.

[4]周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7(08):136.

幼儿常识教育范文5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在教育方面逐渐进行改革。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对幼儿园进行常识教学。文章主要针对现在的幼儿园常识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掌握多媒体教学对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很好的增加幼儿教学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幼儿园常识教育

现在的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对幼儿教育质量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导致幼儿教育发展受到非常大的挑战。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改善幼儿常识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将枯燥的教学环境变的更加生动活跃,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知识便的生动形象,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常识性教学的改善。

1多媒体教学提升幼儿常识教学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兴趣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动力之一,特别是对幼儿时期的教学,学习兴趣更是非常重要。在这段时期,幼儿的学习控制力比较差,并且不能将注意力进行集中,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都不够强,加上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手段比较呆板,孩子们在学习中更加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进行幼儿教育创新之前对于学前教育上不够重视,所以导致传统教学形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幼儿教学需要。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逐渐融入常识教育,提升幼儿在基本生活中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教育,将传统幼儿常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解决,将生活中的各种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现,例如,在冰箱中拿出的冰果不能第一时间就放在嘴里,因为冰果在冰箱中形成冰状,温度比较低,直接放在口中容易将舌头站在冰果上。这样的生活常识怎样想学生传递,生动的表达。需要结合多媒体的形式,将其中的原理制作成视频,播放给幼儿观看,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经历或是语言将多媒体中的观点进行介绍,这样就能让孩子们充分的理解其中的原理。

2加强幼儿学习的理解能力

因为幼儿在学习期间年龄比较小,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模式,所以在进行教育中不能对直接的事物进行逻辑性的思维,只能认识到事物的表面。某幼儿园在对植物生长进行普及教育中,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生长在什么地方等孩子们并不知情,在他们的接触中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超市或是商场。教师向他们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我们平时吃的水果都是怎样来的吗?幼儿们基本上回答不上来[1]。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水果的生长制作成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幼儿在直接看到的基础上对其形成一种常识性的概念,增加幼儿对生活常识的掌握。这种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明显的提升了幼儿教学的质量,非常受到家长与教师的欢迎。信息化的发展将人们带入电子时代,幼儿们相对传统的语言教学形式对于电子教学更感兴趣,利用这种教学很好的将幼儿的注意力进行集中,比如教师想想学生介绍遵守交通规则,若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单单语言的形式根本不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利用电子设备,将红绿灯、以及交通规则等制作成PPT的形式进行播放,这样就能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在将不准收交通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危险体现在里面,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交通事故的视频,播放给幼儿们,让他们知道红绿灯在交通中多么的重要,准守交通规则是多么重要。从平时的幼儿教育中就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多媒体技术教学提升幼儿教学效果

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小,所以在教学期间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更加细心的对其进行教导,才能集中他们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并且在生活常识方面他们也掌握的比较少,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习的知识也是比较简单、浅显的东西。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幼儿常识教学,不仅能够很好的集中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还能提高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学习期间能够将知识全面的掌握,熟练的知道生活中的常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向幼儿介绍蜜蜂在采集花蜜期间非常的不容易,我们所见到的蜂蜜是蜜蜂经过艰辛的努力才取得的[2]。虽然幼儿们觉得教师说的是正确的,但是没有真正的看到蜜蜂采集蜂蜜,不能体会到蜜蜂在采集花蜜期间付出的艰辛。教师用语言的形式也不能将其生动的描绘出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作成生动的视频或是图片,并且在播放期间教师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述,这样幼儿们就能真正的理解到蜜蜂在采集蜜蜂的艰辛,才能知道蜂蜜的珍贵。

4加强幼儿教学质量

对于幼儿园教学来讲,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不仅包含幼儿教育过程中知识含量介绍比价少,教师在知识教学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传统幼儿园教学认为在进行幼儿教学期间,对于孩子们知识点的教育与传授只需要根据平时游戏与教师讲解即可,在教学逻辑上比较混乱。但是在教育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对于幼儿园教学质量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现在的知识点教学需要具有专业逻辑性,针对幼儿自身年龄以及接受能力为根据进行教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幼儿园教学层次划分非常明显,孩子们在不同阶段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教育。例如在进行生活常识教育方面,小班的学生与大班的学生在学习深浅上存在很多区别,小班学生在进行常识方面学习期间,学习内容主要在于基本常识,马路上红路灯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需要遵守交通规则等,但是随着年龄与班级级别的增长,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在不断上升,这期间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为什么冬天会下雪,水会在零下变成什么、为什么冰棒不能在冰箱里刚拿出来便放在嘴里,同时这期间的孩子们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结合孩子们本能的变化与发展进行教学内容的变化与丰富,更好的保证教育的知识点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能够随着孩子们能力的提升逐渐深入,保证孩子们能够在步入小学期间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充分的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在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需要我们熟练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作者:崔国花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幼儿园

参考文献

幼儿常识教育范文6

社会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为个体一生幸福奠定基础。然而实践中的社会教育却处于边缘地位。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60名学生的社会教育实习笔记进行分析,辅之访谈,整理出学生在社会教育实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高校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社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社会教育实习;问题

一、前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促进其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为核心目标,引导幼儿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完整而幸福的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幼儿发展指南》对社会教育的地位、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教育建议。然而,相比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而言,社会领域教育的实践依然被认为是最为复杂,最为繁难的。[1]目前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入职后的幼儿园老师,学校二年级的中期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三年级的顶岗实习和未来入职提前做好准备。[2]对这一阶段社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二、社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社会教育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

幼儿园社会教育与许多相关学科,相关知识有密切联系,主要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地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所以,除了掌握适合领域的学科特点和基本知识之外,它还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通识性知识。在新制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在职业道德与基本素养方面,同样规定了幼儿教师要了解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以及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3]可以说,具备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常识,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实践中却发现,学生的社会常识性知识比较欠缺。比如一节社会课《各地名胜》上,当问孩子们假期里父母带自己去了哪些风景名胜区的时候,有孩子回答说去了自己家附近的小公园,也有的孩子回答游乐场等等,这是因为孩子不清楚风景名胜的概念,需要实习生进行很好的语言转换才可以。

(二)社会领域与相关课程领域相混淆

幼儿园五大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然而社会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被提出,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学生对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这些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够深入,导致实践中社会领域很容易与其他领域相混淆。从实习反馈中明显看出,学生普遍认为社会教育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课,稍不注意就会上成其他领域的课,造成实践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偏离。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将社会教育活动简单地理解为讲故事给孩子听。先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然后总结一下其中的道理。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社会领域的认识不清晰。

(三)对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幼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研究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和多元文化[4]。然而由于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的薄弱,导致学生对社会教育内容的认识很不完整。如有学生在实习笔记中写道“平时很少看指导老师给他们上社会课,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社会教育应该就是对他们一日常规的指导吧”;也有学生在实习日记中写道,社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性格等等;对师幼互动以及同伴互动的意义缺少认识;对多元文化也仅仅理解为认识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等。这些都是对社会教育内容的片面认识。

(四)随机教育意识欠缺,家园沟通能力需要提升

研读学生的实习笔记和反思不难看出,部分学生已能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只是纯粹出于偶然。对随机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使用比较随意。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已经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对家园沟通的技能技巧却显得非常欠缺。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效果。如何与家长沟通是一门学问,这是我们学生所欠缺的东西。

(五)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欠缺,社会教育活动形式单一

社会教育的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方法和以直接直觉为主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社会教育活动上所用的方法基本是以讲解法、谈话法为主。而角色扮演、移情训练、行为练习等方法学生极少使用。由于学生缺乏有效使用多种社会教育方法以及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认知不到位,社会课很容易就变成了讲某个道理的讲故事活动。学生在社会教育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社会活动的枯燥无味,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六)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具有初步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幼儿园社会技能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经验的欠缺,导致学生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实施中,缺少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分清楚重难点,盲目以为社会认知才是活动的重点,而没有意识到良好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幼儿情感的激发;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面对孩子的反应,老师缺少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对高校社会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知识

1.透彻理解和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开展的起点和归宿。[4]只有明确。而适宜的目标,才有可能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实践中学生对不同领域之间相互混淆、将认知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而忽视社会情感的激发以及社会行为技能的养成,这些正是源于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应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社会领域教育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在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目标进行重点解读;通过列举实例、课堂练习的方式把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相区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之间的关系;另外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从而制定的适宜的目标。

2.立足于幼儿生活选择社会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也是为了儿童生活的教育。“社会课要想把他上好,就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在熟悉的程度上理解,进而产生社会情感。”这是其中一位实习生的实习反思。大量的社会教育活动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将社会教育的内容真正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活动的进行才会更加顺利。当然,社会教育不是单纯对适应孩子的生活,而是对孩子生活的引领。这也需要老师能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补充和修正。

3.提高有效使用社会领域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一个社会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质量的高低,因此有效使用多种社会教学活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学习优质的社会教育活动设计,进行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练习,尤其是社会教育活动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同课异构,模拟上课。活动要特别注意使用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特殊方法如行为练习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重点引导学生学生对活动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也可以通过优质课观摩等方式,学生从中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地活动组织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见习和实习实践课程,掌握和提升社会教育活动技能。

(二)丰富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

在社会常识方面,学生需要具备关于人与自我、他人、社会的基本常识以及具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所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自信、乐观、坚韧的性格和个性,另外,学生自身要不断提高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具有开阔的眼界和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通过家园合作、随机教育、领域渗透等多种途径来提高社会教育的效果。作为高校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上选修课、听讲座;博览群书,加强经典阅读;积极投身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和途径来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

(三)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社会性发展水平

社会教育是一门身教重于言传的课程。对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用真善美来影响和熏陶幼儿。作为高校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寻求自身和学生社会性水平的共同发展。

(四)引进一线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名师

邀请幼儿园社会教育名师来高校授课,或者采用开设讲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就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使用社会领域教育教学方法等问题,通过呈现幼儿园真实的案例,现场教学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教学观摩,案例评析等方式进行讨论思考,从而掌握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的技能技巧。另外,高校的教师要积极和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机会,到幼儿园进行听评课的指导,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就社会活动展开交流;积极参加幼儿园公开课、研讨会、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比赛等,积极参加社会教育活动实践,和幼儿园形成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作者:袁丽娟 秦东方 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晶波.不知不觉的偏离,关于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困境的解析[J].幼儿教育,2013,(10).

[2]秦东方,王方,杨永刚,钱结海.创新教师教育专业“一见二实三顶岗”见实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幼儿常识教育范文7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安全教育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和谐音符的标志,安全重于泰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安全,他们的安全不仅影响家家户户的幸福,而且关系幼儿园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安全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自我保护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更是一种本能。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例如交通意外事故、拐卖儿童等犯罪活动增多,而儿童无法通过自身的认知和能力去应付意外的发生。因此,为了给儿童创造一个安全、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就应该加强对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

1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幼儿园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近几年幼儿园虐童事件频繁出现,从红黄蓝事件到携程亲子园事件,再到近期的天津幼儿园老师用针扎儿童事件,让所有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家的孩子在幼儿园是否过得安全、有没有被老师或同学欺负。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依然存在。幼儿园安全教育宣传得很好,实际教育落实却不到位,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安全意识弱化,是导致频繁发生威胁儿童生命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再者,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在生活常识等方面的经验远远不够,幼儿安全教育不到位,实施方式过于单一,是致使幼儿安全事件发生的又一原因。通常幼儿园突发事件的发生会给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夺取幼儿的生命。因此,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是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改进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策略

2.1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

大多数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往往将重心放在了各种硬件设施上,而对教师的安全意识培养存在欠缺,过多地关注如何提高教师责任心,而忽略了如何将安全意识教给孩子们。尤其是在每天的活动中没有向孩子们潜移默化地传授安全意识,导致幼儿园里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例如,小朋友间打闹受伤、烫伤、被尖的东西扎伤,等等。发生这种事件的原因,主要是班级老师的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欠缺。现在的幼儿园都很重视开展户外活动,这使幼师保护幼儿的难度增加了很多,教师应该提高警惕,并尽可能地让幼儿在自己能注意到的地方活动,对个别体质弱的儿童予以特殊照顾,孩子们在活动中过分激动或者做危险动作时也要进行适当教育。例如:部分幼儿户外活动时异常兴奋,滑滑梯时躺着滑下来、荡秋千时只用一只手把着;还有个别幼儿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故意捡起地上的脏东西偷袭其他小朋友,此时教师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制止。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对教师安全意识的培养,园长和家长也应该多和老师沟通,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而教师要做的是在一日活动中抓住时机向幼儿渗透和安全有关的常识。只有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2.2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园开展育儿、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安全教育也应该被纳入教学计划中。在幼儿园每日活动中开展适当的安全教育,通过有趣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我,从小树立安全意识。

2.2.1将安全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相融合

儿童在幼儿园中每天都是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度过,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是吸引儿童的关键。幼儿园每学期的安全教育计划也应在教育活动中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识别、看图说话、诗歌、故事等有趣的活动,让儿童在说一说、涂一涂、画一画中了解掌握安全常识。这样互动的活动方式是幼儿安全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是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基本手段。

2.2.2安全教育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在非游戏情境中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艺术,强调参与性。游戏化的核心是帮助儿童从必须做的事情中发现乐趣。乐趣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影响不可忽视,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游戏,使幼儿在娱乐中了解安全知识、学会在危险中自救,还可以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让幼儿学会拨打紧急救助电话,等等。另外,还可以围绕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危险,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2.2.3安全教育具体化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应该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该做、该怎么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禁止,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范的秩序。在日常生活中要减轻幼儿不必要的紧张,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园的生活丰富而有规律。安全教育首先要让孩子们能听懂,并且容易做到。比如,在吃东西时,要明确告诉幼儿吃热东西前需要先吹一吹,哪些东西在老师不允许的情况下是不能吃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烫伤、误食等危险发生;在上下楼梯时要告诉幼儿不能打闹,靠右侧有序上下楼;在上厕所时要排队,不能互相推搡;在吃饭时不可以说话、打闹,要细嚼慢咽,以免造成噎食;不将微小的异物塞入耳、鼻、口腔内,注意经常保持个人卫生;不爬高就低、不玩火玩电、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到危险的地方玩游戏等。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日常生活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创新幼儿园安全教育实施的单一途径

当前安全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吸引力,教师选择的方法影响着儿童掌握知识的情况,传统的教育方法仅仅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传授安全知识,导致幼儿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处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儿童在幼儿园中基本活动是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与此同时,幼儿期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幼儿园应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程,使儿童对安全知识有所了解,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安全理论的学习上,要加强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练习,更要选择新颖的、吸引力十足的途径,使幼儿们更易接受这些安全常识,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4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宣传法制安全教育

充分发挥幼儿园网络、宣传画廊、墙报等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及基本道德规范,加强幼儿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幼儿意识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自觉守法、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1)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不宜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的讲座,可以利用班级活动对儿童进行一些法律常识教育,强化法律意识。(2)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交通安全伴我行”的情景活动,使幼儿成为其中的一员,体验活动中的角色,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3)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和儿童常常把“珍惜生命”四个字挂在嘴边,然而仅仅是挂在嘴边而已,幼儿园应该营造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围绕日常教育工作,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家长工作,使全园形成认真学法、严格守法的氛围。引导教师立足本职,树立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杜绝虐童事件的发生。

3结束语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只有将安全工作做到位,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是幼儿启蒙的地方,孩子除了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之外,自我保护意识也是需要在这个阶段来培养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幼儿正处于模仿、认知比较快的时期,同时好奇心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无法辨别一些危险的信号,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让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减少意外的发生。因此,幼儿安全教育应该被列入教育教学大纲,采取多种方式让安全教育成为幼儿的必修课之一,努力营造和谐的幼儿教育环境。总之,危险时时刻刻存在,每个孩子都要长大,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幼儿不仅要会识别危险,还要会有效规避危险,这是保证幼儿安全的关键。生活中的每一次阅历对幼儿来说都是经验,言传身教胜于说教。幼儿的安全教育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安全教育应贯穿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作为管理者、幼儿园老师、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做让幼儿身心受益的教育、让家长放心的教育、让社会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苟立新.浅谈幼儿安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2]王秋侠.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的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0).

[3]霍云伟.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J].学周刊,2018(24).

[4]韩雪梅.创设幼儿安全情境多元开发安全游戏[J].学周刊,2015(30).

幼儿常识教育范文8

【关键词】游戏活动;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而真实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危险因素,让孩子学会在游戏中保护自我不受伤害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且他们天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他们对危险的预见能力差,所以需要我们成人对其进行自我保护能力及安全意识的培养。但家长能够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此方面教育的人数相当少。所以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游戏环境创设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但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理论上一定会有危险性存在,那么让幼儿学会在游戏中保护自我不受伤害是非常必要的,幼儿的游戏一定要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坚持以下环境创设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小,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很容易造成擦伤、扭伤、骨折、挫折伤等意外伤害,我们采用的对策是保证活动设施的牢固与安全,设施设备天天检查;活动场地、过道、跑道做成塑胶地面;同时注重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工作和幼儿着装的安全检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提醒与看护,确保体育活动设备和活动组织的安全。

(二)渗透性原则。

将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有机渗透于游戏环境中。如主题游戏《热闹的人民路》,组织幼儿一起布置了双黄线、单行道、交警指挥岗、横道线和左右转弯、交通信号灯、禁止停车等交通安全标记,生成设置了“停车场”、“加油站”、“出租车公司”等游戏主题内容,并在师生共同讨论下确定“出租车司机”、“停车场管理员”、“交通警察”、“加油工人”、“行人”等角色,师生共同讨论、制订游戏规则,将交通安全内容渗透在游戏规则里。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游戏是幼儿园安全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段。

(一)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要充分利用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如:针对幼儿对火警叔叔的敬佩之心,开展游戏“逃出火海”。在游戏前,教师先教幼儿消防小常识,游戏中,消防员在旁边提醒人们如何逃生,先让孩子们把毛巾打湿,想各种办法用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钻过铁圈,滚过垫板,最后能够安全逃到空旷的操场上,游戏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进行,精彩的游戏过程会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游戏结束是,孩子们还处在兴奋之中,一起讨论自己的感受,老师借此机会与孩子们一起分析,并告诉幼儿如果遇到火灾可以怎么做。这样的角色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让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避害常识。

(二)结构游戏

通过结构游戏,设置建筑工地场景,这是幼儿学习分工与合作最好的方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危险在哪里,增强安全观念。如结构游戏“小小建筑师”。幼儿开始搭建大楼。刚开始,幼儿的游戏是无规则意识的,各玩各的,甚至是没有方向的,这时教师可以发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学会合作,谁来运沙,谁来和水。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没有完成的建筑物会有哪些危险,提问幼儿。再如道具如果乱放会产生哪些危害,有人不小心碰到摔跤怎么办,如果楼房上面有碎石掉下来会有多大的伤害,同时后期通过影片让幼儿了解,高楼掉下来东西重力会变大。然后提醒幼儿,远离未完成的建筑物,不要攀爬高楼或阳台,避免意外的发生。适当的让幼儿了解一些意外带来的伤害,从而让幼儿有初步的珍爱生命的意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之中吸取了建筑常识和增强了安全意识。在游戏性质的角色表演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规则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三)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形式,例如在玩游戏《狼和小羊》时,在活动前教师给幼儿讲故事《狼和小羊》羊妈妈要出门给小羊找吃的,临走前叮嘱小羊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可是经过狼的几番努力还是开门被吃了。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谈话,小羊为什么会被吃?经过教师引导,幼儿知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能跟陌生人走,遇到危险大声呼救,不认识的人不要亲密接触,也不要告诉陌生人自己的信息等。再通过其他的表演游戏,例如白雪公主吃皇后的毒苹果差点死去,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初步锻炼幼儿的防范意识。老师通过轻松、愉快的表演游戏,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力求让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学会防范。

(四)体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