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范例

医院护理

医院护理范文1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32病例,其中2010年1-12月438例为常规护理组,男242例,女196例,年龄19~76岁,平均(43.4±23.8)岁,心血管内科138例,骨科91例,泌尿外科84例,普外科72例,消化科53例;2011年1-12月,594例回顾总结护理管理缺陷并采取相应的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并强调护理告知重要性,其中男312例,女282例,年龄19~76岁,平均(43.4±23.8)岁,心血管内科202例,骨科123例,泌尿外科92例,普外科90例,消化科87例。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及病型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主要开展基础护理,如病情观察、并发症对症护理,遵医嘱给药、健康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同时从制度及管理章程上强化医院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2.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

加强提高各科室护理人员在临床中的操作技能,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以及院内培训,老护士帮助新护士等。同时进行护理技能考核,增强学习氛围,对各科室护理流程进行合理规划,省略不必要重复的护理操作环节,增加工作效率,护理技能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并对护理报告进行细致与规范,工作中发现不合理以及缺失的内容,及时补充修正。由于各科室工作流程大致不同,因此以各科室情况进行独立管理,而成功科室经验可互相推广。

1.2.2强化护理队伍的人才管理

在本院整体护理人员在学历中有2000年之前90%左右为中专相关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到至今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并为相关专业院校毕业,中级以上护师也较之前提高半数以上。可见建立合理的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有着明显的效果。在本院进行对周边县市护理院校收取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同时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各类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在各科室设立奖金及教育资金,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进行继续教育的护理人员以及取得中以及上护师职称人员进行奖励。于此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思想道德培养以及服务意识,在各科室保持护患关系和谐。

1.2.3强化护理队伍建设

在本院从事护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持证上岗,有卫生局颁发的护士资格证,无此证的人员严禁投入临床工作。由于各相关院校的护理系均无细致的分科,因此到本院各个科室后应充分学习该科室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各个科室均应进行心理、营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根据各科室情况定期举行集体学习,增强学习氛围。

1.2.4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管理和报告

将护理整体流程进行合理规章制度的规定,同时各个科室相关情况进行附加制度,两种制度不得冲突,如出现冲突情况,以各科室相关情况为准。有了此项制度可以合理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及工作流程,各级护理人员各司其职,遇到问题逐级上报。改善科室护士长一人独揽的情况。可在每个科室设定白班负责任及晚班负责任,而护士长尽听取这两位负责人问题汇报即可,大大提高了问题处理速度及执行力。在操作技能中需要严格进行规范和执行,如无菌操作以及三查八对等操作原则。规范各级护士及护师的护理报告,由于每位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不同,因此对每个流程的护理报告均按照规定模式进行,方便检查及统计,可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改正。护理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患者护理过程,首先应当建立良好的与患者信任关系,并为不同病情患者进行相应合理的护理干预,在各个科室进行有必要合理的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对其责任护士进行点评及意见,如有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对门诊护理人员应做到热情,耐心,明确引导就诊患者,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以患者的问题为首位。

1.2.5规范各项奖励机制

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等,合理地安排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使护士们更好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科室采用了弹性的排班机制,护士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提出班次需求,在不影响科室手术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她们的需要,但在手术多时,又做到随叫随到,从而使有限的护理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遇到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主动关心询问她们的身体状况,适时进行能量补充,从而使她们精力充沛愉快地投入临床手术之中,确保临床护理安全。临床护理的工作杂而琐碎,面对来自患者各种各样的诉求,护士长多与护士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体谅护士们的辛苦和压力,对负面情绪进行适当的调解,从而能更加热情饱满的投入到临床护理中去。及时表扬工作勤奋认真的护士,除了精神鼓励外,并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如:在奖金分配方面、手术站台补助方面,打破平均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从而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的团结战斗团队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学软件包开展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强化组的本院护理缺陷、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加强组患者对护理部工作满意率高达97.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护理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哮喘患者124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2.7±7.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专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科护理;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哮喘病的临床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抑郁及不安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与患者交流,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状况实施心理疏导,帮助其排解情感及生理上出现的不良情况,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②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哮喘病的发病机制、控制方法、预防手段以及使用药物等,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哮喘病,并且形成与培养自主控制病情的意识与方法,尽量保证其生活质量;③环境护理:病房内保持整洁安静,有利于患者休息,室内通风良好,不宜摆放花草,尽量避免尘埃,禁止使用羽毛枕头;④检测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血压、脉搏定时测量,对患者呼吸的顺畅性进行严密观察,注意其是否清醒;⑤预防护理:避免哮喘复发的有效方法是预防护理,嘱患者一旦哮喘发作,立即来院就诊,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次发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由于接触尘螨、花粉、或动物皮毛等原因引起;⑥健康教育:运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抵抗力,使气道状况得到优化,从而提升病毒感染的防御能力;鼓励病情好转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不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起到缓解作用,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嘱患者作息有规律,对辛辣、油腻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禁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4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①显效:通过实施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命体征趋于正常;②有效:实施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显著缓解,偶尔被某些物质干扰时出现呼吸困难现象,但其他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③无效:实施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由患者出院时自行填写,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三档。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59.67%(37例),有效37.10%(23例),无效3.23%(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60例);对照组显效40.32%(25例),有效33.87%(21例),无效25.81%(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46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64.52%(40例),满意33.87%(21例),不满1.61%(1例),护理满意度98.39%(61例);对照组非常满意22.58%(14例),满意54.84%(34例),不满22.58%(14例),护理满意度77.42%(48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护理范文3

1.1对象

荆州市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市级医院2所(S1、S2),县级医院5所(X1~X5),共计2567名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理部将所有发表的论文期刊、科研课题下达文件、课题登记证书及著作等原件集中存放备查,调查内容包括:全院护士数、数、统计源期刊篇数、专著、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以及专利情况。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2讨论

2.1结果分析

2.1.1护理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而获得。从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来看,专科教育对于护理科研的内容基本是空缺,本科教育中虽然有开设护理科研课程,但由于本科阶段有较大的基础理论及实践课程量,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护理科研的工作中,只是初步具备了科研意识,只有在研究生教育中才会进行系统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及实践。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市二级医院中尚无硕士学历人员,本次调查中本科、大专学历的护士是在中专起点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或在职函授教育等形式取得的学历,没有高考起点的全日制本科生。绝大部分护士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导致护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普遍不足。

2.1.2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科研氛围不足

根据荆州市护理重点专科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要占到总数的10%,其目的是希望从制度层面要求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科研及论文的写作,但从表2可以看出,这个数量并没有完成,且已发表的文章中有大部分是同一作者的文章,所以,护理人员写作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医院也只是依赖于这小部份人来完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并未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

2.1.3护士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导致护士疲于应付工作,缺乏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以上7所医院虽然有3所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最低1∶0.4的床护比,但这3所医院均是为即将迁址到新医院前所做的护士人力资源储备,如搬新院后随着床位的扩张,仍达不到1∶0.4的最低标准配备,且都是刚入职的新护士,不具备撰写论文及开展科研的能力。因为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所以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疲于去完成日常工作,无时间去观察、发现、思考科研问题,即使在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工作的被动与人员的压力,护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这些问题,这种状况不但挫伤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疲溃感。

2.1.4缺少护理科研的学科带头人

由于多种原因,基层医院中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很少,此次调查的7所医院均没有达到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要求高级以上人员达5%的最低要求,特别是在县级医院更低。此次调查中,县级医院正高级护理人员只有1名。有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医院护士护理科研原动力较差,普遍存在为了晋升才进行护理科研的现象。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基层医院职称晋升由于受指标限制非常难,这样导致护理人员职称晋升没有希望,也就丧失了科研与撰写论文的动力。同时,由于护理岗位管理、层级管理还未真正实施,不论学历和技术高低都做同样的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部分较高学历的护士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没有很好地发挥能动性,带动护理队伍的科研。

2.2对策

2.2.1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大胆创新,引入竞争机制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护理科研中去,首先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科研热情。要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要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只有从护士的岗位设置、护士配备、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绩效考核、护士晋升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够更好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实施目标管理,将护理论文撰写数量与质量作为院科两级考核指标之一,对中级以上人员要求每人每年至少l篇,同时,对于超额完成的给予适当奖励,在评先表优、外出进修学习时给予政策倾斜,笔者所在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就是通过该方式,使护理论文及科研的数量及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2.2.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科研能力

有研究显示,护理教育能增加护士的科研知识,提高护士评估研究成果的能力。各医院要重视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对护理科研写作方面知识的内容。同时,将科研骨干送出去学习与深造,回归后成立院内科研小组,由其负责组织有科研积极性和写作能力的护士,请相关专家讲授科研知识,定期召开学术小讲座、论坛等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同时开展从易到难、从小选题到大选题的护理科研,以点带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2.2.3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各级医院要认真落实

医院护理范文4

关键词:全科护理模式;传统护理模式;医院护理

护理工作是医院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指得是针对医院范围内,相关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性的健康宣教和健康指导的系统化护理方式[]。就当前阶段而言,临床上对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主要为针对患者的病情差异开展针对性护理工作,但这种护理方式的缺陷在于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问题[2]。为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我院选取207年0月-208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患者开产全科服务护理方式,对比常规护理方式,探析二者的临床疗效,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7年0月-208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共0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0.25±5.69)岁;研究组平均年龄(3.29±5.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含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医生医嘱和患者病情变化对其进行用药,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等。(2)研究组:对病患在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科护理模式服务。主要包含:①选择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3名护士、相关科室医师及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科学护理小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护理方案;②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同时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家属紧张情绪,和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③对小组内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结合每个患者的病情差异进行护理流程的制定;④护理人员要每日进行病房的消毒工作,并保证病房内温度和湿度都处于适宜程度;⑤每日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必须要执行无菌操作,做好自身消毒工作后,依据规定依次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被罩、枕套等用品要定期予以更换。

1.3评价指标

护理效果:经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科室检查,经检查后,患者相关指标和患病前无显著差异,相关症状消失视为痊愈;如患者相关指标好转60%以上,相关症状显著好转视为显效;相关症状无好转,临床各项指标和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甚至加重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SPSS2.0的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其生活质量优良率90.9%(50/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2%(40/55)(P<0.05)。

2.2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4.54%(52/55),优于对照组85.45%(47/55)(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4.54%(52/55),显著优于对照组8.8%(45/55)(P<0.05)。

2.4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SAS评分(69.26±3.3)分,研究组(70.7±3.42)分,对照组SDS评分(0.7±0.23)分,研究组(0.72±0.34)分,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57.2±5.2)分,研究组(50.2±5.63)分,对照组SDS评分(0.59±0.34)分,研究组(0.52±0.36)分,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护理方式因护理人员经验缺失、护理人员工作繁杂等原因长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而住院患者因病因复杂如护理不当极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科护理是结合多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护理方式和护理过程进行规范,为医院护理提供更加丰富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运用全科护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优良率及护理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患者。表明全科护理模式可显著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综上所述,全科护理在升患者家属满意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方面均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患者的护理中。

参考文献

[1]张晓萍.浅谈全科护理在医院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药,204,33(3):90-9.

[2]夏吾吉.全科护理在医院护理中的应用与推广[J].中国医药指南,204(23):290-29.

医院护理范文5

目的探讨全科护理在医院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蕉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专科组与全科组,每组56例。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结果全科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专科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专科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专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科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专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专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科护理模式应用于住院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全科护理;医院护理;应用价值

全科护理以患者为护理中心,面向患者开展以预防、护理、保健和康复一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目前,全科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收效良好[1]。本研究就全科护理在医院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意识障碍无法正常配合护理和沟通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专科组与全科组,每组56例。专科组患者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42~78岁,平均(57±4)岁;呼吸内科、普外科、消化科、心内科、妇产科、骨科、神经科例数分别为12例、11例、7例、7例、10例、5例和4例。全科组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41~78岁,平均(57±3)岁;呼吸内科、普外科、消化科、心内科、妇产科、骨科、神经科例数分别为10例、12例、7例、8例、9例、6例和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专科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各科室专科护理干预,如呼吸内科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和祛痰护理;普外科患者做好切口感染预防等;消化科加强对患者消化道出血症状的观察,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干预。同时,针对患者具体疾病如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等,给予专业护理。全科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方式为全科护理模式,在专科护理干预的同时,注重全科思想的应用。①注重对护理人员各科室护理知识的培训,培养全科护理人才。根据医院护理特点,护理人员需掌握各科室基本护理理论和技能,如社会护理医学、急救护理医学、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等,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中,注意不同护理知识的联合应用,如消化内科护理中除消化专科护理知识,还需应用急救护理知识和护患沟通等其他方面的护理知识。②完善全科护理奖惩制度,对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予以一定鼓励,以促进其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并对表现差者予以警告,全面促进全科护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开展。③从患者需求出发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疾病不同,且心理状态、个体情况等不同。在全科护理中,需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注重护患关系,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日常保健、疾病预防等护理措施,确保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④注重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理人员仅完成专科护理部分,而全科护理思想要求护理人员对各种常见病种均有较好的了解和掌握,护理操作规范性较高。因此,应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其深入至各科中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并掌握临床护理技能,以提高其对各种疾病急救护理技术。同时,还需加强对不同保健特点的熟悉程度,提升自身健康保健指导能力,在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保健服务。⑤注重全科思想的应用。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注重运用全科思想,对患者疾病进行判断,以提高诊断全面性,有利于护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和完善,益于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其中,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好[2]。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后半年内无需再就诊;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出院后半年内需再次就诊1次;无效:临床症状不见改善,出院后半年内再次就诊2次及以上[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比较

全科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专科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专科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专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全科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专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效果比较

全科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专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全科护理为我国护理理念的革新,全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专科单一针对性护理干预,从整体上实现了对各科护理知识的贯通应用,注重患者需求、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关注保健和疾病预防,有助于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且对患者来说,更是意义重大。李喜梅[4]研究表明,全科护理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基本需求,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患者可随时得到细致有效的护理。国外相关研究也证实,全科护理对患者疾病痊愈和生命质量提升具有巨大推动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全科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专科组。提示全科护理的实施有助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研究证实,全科护理意识在医院综合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涉及范围更广,除专科护理外,多思维、多角度、多科室进行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6-7]。另外,全科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专科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专科组。提示全科模式的应用可从多科室角度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规避护理死角,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的减少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有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8]。同时,全科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专科组。提示将全科护理模式应用于住院患者护理中,良好周到的护理服务从本质上提升了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加速了患者康复,且深得患者青睐和信任,可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对规避医患纠纷有益[9]。但是,由于本研究涉及科室较多,患者基础疾病未详细统计,且操作中尚存在一致性问题等,均可能影响试验结果。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全科护理在医院护理中的价值,还需进行多中心、重复性试验,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将全科护理模式应用于住院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雪兰 单位:广东省蕉岒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晓萍.浅谈全科护理在医院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90-91.

[2]夏吾吉.全科护理在医院护理中的应用与推广[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290-291.

[3]王豫.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9):134-136,144.

[4]李喜梅.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及探讨[J].医学信息,2015,22(19):112-112.

[6]张晓萍.全科护理意识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的作用[J].医药与保健,2014,22(7):1908-1908.

[7]韦凤莲.全科护理意识在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901-901.

医院护理范文6

不可控事件的发生:在医疗护理期间,患者可能发生摔倒、输液不良反应、自杀等情况,也容易出现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病例遗失等情况,这样也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因此,降低不可控事件发生的频率对控制护理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护理人员因素

(1) 规章制度掌握不够:规章制度是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流程的约束与规范,但目前来说,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了解不够全面,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也存在工作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对于部分护理环节需要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才能开展,护理人员也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便接受了护理操作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

(2) 职业道德素养低下:医院护理是需要护理人员投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的工作。但是目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过于冷漠,忽视了患者的情感因素;在上班期间,没有认真履行定时巡查病房的工作,在办公室随意与他人聊天、吃东西等。患者一旦出现了病情的变化,护理人员也无法及时得知,便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甚至会酿成医疗护理安全事故。

(3)专业能力不足:目前医院护理人员多数存在着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医院护理人员一般工作时间较短,也没有足够的临床护理经验,而且护理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无法预见甚至是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对病患进行常规护理的时候,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护理流程不规范、仪器操作失误等情况,对病患的护理工作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2、医院因素

(1)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对护理管理工作虽然非常重视,但是一些护理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现行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由于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完善,需要得到及时的修订。医院也没有完全落实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2) 医院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医院的厕所瓷砖防滑性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医院厕所瓷砖防滑性能差,病床未配床套栏,容易使患者发生跌伤、摔倒等事故。不利于患者康复治疗。

二、 管理对策

1、 建立完善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需要立足于现阶段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针对原本护理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从宏观上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加强护理人员对于医疗护理管理制度的了解,普及护理安全相关知识,促进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2、加强护理人员岗位再培训工作

定期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进行考核,全面掌握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考核不达标的护理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并进行岗位再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对其进行考核,如果仍不达标,则予以辞退。培训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对护理人员职业操作、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3、 加强患者与护理人员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需要加强沟通,这样护理人员才能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护理服务。对于一些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行为,也需要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三、结论

医院护理范文7

1.1护理人员

1.1.1法律意识意识淡薄

一些护理人员对法律知之甚少,在工作中会无意识地违反法律规定;同时也经常会忽视护理人员的知情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重视告知义务。

1.1.2专业水平低下

医院的护理人员很多都学历较为低下,其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准都较为低下,在平时也不注意学习提高自己,使得自身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不够,再加上护理经验不足,导致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正确熟练地操作,常发生仪器不会用、操作步骤不正确的现象,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可预见性的安全问题。

1.1.3责任心不强

这是导致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在平时不注意责任心的培养,对患者本身就缺乏责任心与同情心,不能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足,常会导致在工作时不认真,不能按时巡视患者病房;工作时不能一心一意,常发现在工作时一些护理人员玩手机、打电话、吃东西,不能正常有效的工作;这些不良的行为往往会引发安全问题。护理人员不能专心地工作,当患者病情有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从而耽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严重的情况的发生。

1.1.4工作环境复杂,人际关系不和谐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人员较为复杂,往往会因为同一个小的问题而引起医生、护士、患者间产生矛盾,引发出了医护、护患间的纠纷。若这些关系处理不当或得不到缓和,将会导致患者对医院产生反感的心理,护士对医生产生不服从的心理,从而引发各种医疗问题,使得医院陷入各种法律纠纷当中。

1.2患者自身的原因

护理工作不是护理人员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患者的有效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而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一些患者缺乏医学知识,不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恢复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有些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不了解,当病情发生变化时不遵医嘱及时到院就诊,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另外还有些患者情绪易激动,这些都会为护理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1.3医院方面

从大的方面来说医院的环境设施也是导致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医院的仪器、设施不够齐全,对于患者的疾病不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同时医院的卫生环境较差,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医院的设施设备不能及时的更换,从而为护理安全问题埋下一定的隐患。

2管理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

首先护理人员应知法、懂法,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医院要定期举行法律知识学习讨论会,就医院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培养护理人员的用法观念,使得护理人员懂得尊重患者,患者在该种环境下也能享受到一定的权利。

2.2加强专业知识指导,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首先应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医院举办的专业知识考核,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能够熟练地操作各仪器设备,懂得操作步骤与技巧,在患者病情出现异常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处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患者的各生命体征,分析患者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能应急处理,将意外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2.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工作压力

由于医院护理人员的缺编,护理工作十分紧张,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医院应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实行弹性排班制,尽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4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加强卫生环境的检查,做好医院的清洁、消毒工作;对于医院的器械、设备等必须进行定期检查,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更换,从而保证正常工作。

2.5注重对患者的身心保护

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在身心两方面均受到损伤,因此,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患者的身心护理;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要加强其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可以引导其进行适当的锻炼,例如在医院里散步、做运动,护理人员可以给出一些正确的指导。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用餐计划,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地饮食;同时,患者在用药前应讲明药物的过敏史、不良反应等,要嘱患者按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用药。另外,在日常的护理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3小结

医院护理范文8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基层医院,本次研究以我院骨科为基本对象,从我院骨科科室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之间收治的骨骼创伤患者中随机挑选30例作为研究主体,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7~65岁之间,平均年龄(44.3±3.7)岁。30例患者中包括上肢创伤患者12例,下肢创伤患者10例,上下肢皆有创伤患者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

1.2护理方法。

针对30例不同骨骼创伤患者实施全科护理,全科护理工作首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应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为前提,在患者接受相应的骨骼创伤手术后,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服务,除了对疾病的基础护理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效的功能训练,并从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护理方法,以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科学合理的全科护理。具体如下:

1.2.1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病情、心理进行准确评估。

首先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全面掌握患者骨骼创伤的具体位置、伤情严重程度以及接受手术治疗后骨骼的牢固程度等,随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给主治医生,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必要时应进行合理调整。其次应全面了解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检测患者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基本活动是否受限,并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将上述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最后,考虑到患者心理、情绪可能会受到病情的影响,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以便及时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

1.2.2病房护理。

首先应保证病房的硬件设施齐全,然后使室温保持在使患者舒适的温度,可稍微调高,以帮助患者身体加温。通过使用空气交换器,将病房内湿度保持在50~60%,定时通风通气,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并将温度计和湿度计放置于病房中,定期观察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以保证患者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实现病情恢复。与此同时,应针对病房环境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消灭细菌病毒,防止患者伤口受到进一步感染,引发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造成严重的后果。

1.2.3阶段性护理。

骨骼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护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早期阶段,患者手术后的1~2周为早期护理阶段,在这段时间内,患者不能随意下床,应保证绝对卧床休息,所以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进行护理,并对患者伤口处肌肉进行适度按摩,帮助伤口愈合。饮食以清淡为宜,禁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应杜绝滋补类食物。术后3~5周为患者护理的中期阶段,在这段时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锻炼创伤部位周边关节及肌肉的力量,饮食以补血益气为主,可多食用鸡汤、骨头汤、动物肝脏等,适量补充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促进骨骼的生长。术后6~8周为护理的晚期阶段,这段时期应以功能恢复为主,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全面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恢复训练,以加强创伤部位周边关节的活动能力,进行功能训练时,应注意训练强度,由低逐渐向高过度。在饮食上可多食用强筋健骨的食物,增强骨骼力量。

1.2.4心理护理。

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骨骼创伤患者在受伤以后,难免会对病情产生一定的担忧,尽管接受了手术,但是由于对病情的认知程度不高,加之对过往手术效果不甚了解,所以常会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严重影响创伤的康复。因此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细心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发现患者异常时,应针对其实施心理护理,以热情的态度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关怀,从而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忧虑情绪。

1.2.5健康宣教。

患者康复期间产生负面心理的大部分原因在于其对疾病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所以,应针对此种状况,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避免负面心理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向患者介绍具体病情、手术的优势和效果、术后康复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向患者教授相关防护知识,使患者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在生活中受到严重创伤。

1.3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维度,对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患者创伤恢复快速,吃饭、洗澡、穿衣服、上厕所等生活方面能够自理,临床表现无异常则为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创伤恢复较好,生活方面部分能够自理,临床表现基本正常为护理有效;患者创伤恢复慢,生活无法自理为护理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上述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类汇总,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30例患者中16例护理效果显著,13例有效,1例无效,有效率为96.7%,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9±2.1)天,25例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5例表示一般,满意度为100%。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未发生医疗纠纷。经后期随访,29例患者创伤部位功能彻底恢复,1例患者伴随有轻微后遗症。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