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接收的92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4.35%较对照组的19.57%低(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实施优质护理,可快速缓解患儿症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优质护理;肺炎;并发症

目前,针对小儿肺炎通常给予抗感染、祛痰、吸氧等综合治疗。但因患儿年龄偏小,自控能力欠缺,常无法有效地配合治疗,进而会对预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1]。因此,为促进患儿病情康复,需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是一种以为护理对象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为目标的新型护理服务,本研究将此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月经临床确诊为肺炎的92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等两组,每组均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17±1.25)岁;病程4~23d,平均(13.56±4.71)d。干预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7个月~9岁,平均(4.21±1.27)岁;病程5~21d,平均(12.94±4.51)d。对比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护士与患儿家长开展沟通交流,向其口头讲解小儿肺炎相关知识及具体的治疗方法,以取得其配合;保证病房整洁干净,注意常开窗通风;对患儿病情进行密切观察;遵医嘱指导患儿正确用药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为患儿创设安静、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限制探视人数及探视时间,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且定期对地面进行湿式清扫,对空气进行消毒;②心理护理: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患儿接触,通过玩游戏、讲童话故事的方式拉近与患儿的关系,并消除其抵触、不安心理;③退热护理:护士应对患儿体温保持密切关注,一般每隔4h左右测1次体温,并做好记录工作。根据发热程度采取对应的降温措施,如体温不超过38℃,可通过酒精擦浴、头部冷敷等物理方法降温;④呼吸道护理:鼓励患儿自主排痰,若患儿无法自主排痰则可通过机械辅助吸痰。对于存在呼吸气促、发绀症状患儿,需低流量吸氧2~4mL/min,在此过程中给其翻身拍背,以促进呼吸道痰液顺利排出;⑤饮食护理:告知患儿家长为患儿喂食易消化、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对于进食困难的患儿,可采取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方式。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观察两组有无并发症发生,并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向患儿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以对满意度进行量化评定。问卷共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天数

干预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

2.2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P<0.05)。

2.3比较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

干预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5.71±3.02)分,对照组为(88.26±5.58)分,干预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7.964,P=0.000)。

3讨论

本研究将此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从改善病房环境、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入手,有利于减轻或消除患儿对治疗工作的抵触情绪。而通过给予退热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则能够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快速缓解,并有助于增强其身体抵抗力,从而可加快患儿康复进度。在本研究中,干预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较短,并发症发生率4.35%与对照组的19.57%相比较低,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提示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患儿相关症状,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促使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占峰,张艳玲.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2-213.

[2]陈秀凤.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61-362.

作者:李秀春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