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护理效果探析

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护理效果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心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标准,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与采用循证护理、心理干预的实验组(n=40),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531、0.088、0.421、0.215)。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为6.15±0.27mmol/L、9.44±1.18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696、8.073)。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7.16±4.63分、39.85±4.4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546、5.829)。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且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循证护理;心理干预;血糖;焦虑;抑郁

糖尿病属于临床中常见代谢综合征,由胰岛素作用障碍或分泌不足而导致,病程长,需要终生用药控制病情,对患者健康存在严重威胁[1]。本病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在长期用药控制血糖的过程中,由于其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不强,存在较多不良行为,遵医行为并不理想,影响了血糖的控制效果,不光容易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控制血糖的意识以及遵医行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2]。为了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好转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积极做好护理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循证护理、心理干预属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护理方案,强调以循证证据为支持开展护理行为,以保障护理工作的效果[3]。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分析了循证护理、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以上;③病程5年以上;④认知功能正常;⑤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生活不可自理者;②严重肝肾疾病者;③既往精神疾病史和或精神疾病家族史者;④合并其他代谢疾病者;⑤不同意参与研究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老年糖尿病者分为各40例的两组。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0~75(68.26±4.81)岁;病程5~19(8.71±2.33)年。实验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1~75(67.85±5.10)岁;病程5~20(8.65±2.41)年。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定期测量血糖,并遵医嘱进行基础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心理干预方案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组建循证护理、心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要求护龄3年以上,制定护理干预的流程,并规范健康教育的资料,建立微信群,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在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为患者建立干预档案,向患者、家属解释进行循证护理、心理干预的意义。②寻找证据。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头脑风暴讨论,并查阅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文献资料,根据病情、患者的资料制定护理方案。③循证实施。在患者入院后,强化健康教育,利用多媒体对患者、家属进行集中授课,讲解糖尿病的危害、症状、并发症预防与控制、治疗方法、胰岛素或降糖药物使用保存注意事项等,并利用糖尿病知识图谱模拟生活场景,通过护患互动介绍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等的重要性,并介绍监测血糖的必要性,针对性讲解监测血糖的方法、时间。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耐心做好开解工作,并介绍成功控制病情的案例,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定期召开家属、病友会,通过患者与家属、病友见的互动,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邀请成功控制病情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成功控制血糖的经验,辅助患者确立健康积极的信念。在患者出院后,发放急救卡,其中记录好患者的信息、低血糖症状与处理方法、医院联系方式等,定期进行随访,提供延续性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指标设定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采集患者对应时间静脉血通过生化检验进行测定。干预前设定为入院时,干预后设定为出院前。②两组心理状态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价。两个量表均有20个条目共80分。SAS评分结果>50分,提示为焦虑,SDS评分>53分,提示为抑郁。且两个量表均为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降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组内干预前后比较,t=2.611、8.557,P=0.011、0.000,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组内干预前后比较,t=11.872、17.361,P=0.000、0.000(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对照组SAS、SDS评分组内干预前后比较,t=9.344、10.186,P=0.000、0.000,实验组SAS、SDS评分组内干预前后比较,t=14.728、17.092;P=0.000、0.000(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血糖水平容易反复,而老年患者不少存在不良生活习惯,遵医行为不理想,所以血糖失控风险更高,再加上其疾病知识的了解水平较差,在病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就容易失去对治疗的信心[4]。而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将会增加患者并发微循环并发症的风险,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不光危及患者健康,也会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5]。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由过去的“五驾马车”发展到现在的“健康新七点”,强调了心理健康是血糖控制的杠杆,达标的前提。有效的心理干预,增加患者的医嘱依从性,促进血糖的达标。对此,积极做好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改善其身心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但常规护理服务系统性不强,未针对患者所存在的心理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干预,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有效性不强,故护理效果仍然不理想。循证心理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行为的过程中,根据工作经验、科研结论等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向患者提供一系列经临床验证切实可行护理措施的方法,通过该护理方案的应用,可提高护理工作的实用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6]。而就该护理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来看,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授课,优化健康教育的形式,相较于传统口头健康教育,患者的接受度更好。对患者、家属共同开展健康指导,也可发挥出家属的支持辅助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也有利于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担忧。在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从饮食、用药、运动以及监测血糖等方面开展,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强化心理疏导,并定期组织家属、病友会,也可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促使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出院前发放急救卡,配合延续性护理指导,能够通过延续性的护理服务,可在知识教育、信念形成的基础上,促使患者养成健康行为,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是有着显著意义的。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在采用循证护理、心理干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为6.15±0.27mmol/L、9.44±1.18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696、8.073),提示循证护理、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原因在于通过循证护理、心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以及能力,且护理过程遵循了知识、信念、行为逐渐提升的规律,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故而血糖失控的风险将会明显减少,血糖水平就能得到较好维持。邹素月[7]的研究中,对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心理干预方案干预后,血糖达标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佐证了该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而在心理状态上,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7.16±4.63分、39.85±4.4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546、5.829),提示循证护理与心理护理方案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原因在于,循证护理、心理干预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配合有效的健康指导,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担忧,再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则可排解其不良心理,故而心理健康水平能得到显著提升。董爱云[8]的研究中,研究组糖尿病者在循证护理、心理干预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5.23±6.36分、36.23±6.4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一致,也验证了本次研究所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以循证护理、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周红英 薛丽钱 朱丽 单位: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