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

社区综合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糖尿病前期(PM)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糖尿病认知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科学构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社区健康体检中诊断为PM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2组糖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静脉血糖(FPG)、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糖尿病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方面,试验组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方面,试验组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可明显改善糖耐量受损人群糖脂代谢水平,提高该人群糖尿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社区综合管理;糖代谢;脂代谢;体重指数;认知;生活质量

糖尿病现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预计2035年糖尿病前期(PM)患者人数将接近5亿,如无不采取措施,将有约90%的PM患者在20年后进展为糖尿病。健康管理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进展的有效途径[2]。本研究旨在分析社区综合管理对PM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糖尿病认知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糖尿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中被诊断为PM、并已在社区建档的常住居民20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男25例,女75例;年龄20~72岁,平均(53.96±11.66)岁;体重指数(BMI)为14.98~35.54kg/m2,平均(24.32±3.79)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6例,初中24例,高中及以上20例;本地户籍91例,外地户籍9例;住在城市者33例,住在乡村者67例。对照组男2例,女76例;年龄22~74岁,平均(54.29±11.43岁);BMI为15.44~34.26kg/m2,平均(24.50±3.52)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2例,初中28例,高中及以上20例;本地户籍90例,外地户籍10例;住在城市者32例,住在乡村者6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以上,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2)非糖尿病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史及其他原因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提供社区建档、定期随访服务,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调节、适量运动,控制血糖水平。观察组:在常规服务基础上开展社区综合管理。(1)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参与式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2)膳食指导:了解患者膳食结构,为每例患者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限盐、限油、限糖,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保持膳食平衡,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3)运动指导: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为每例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倡导适量运动,以中等及以下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将患者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肥胖和超重。(4)用药指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培训患者掌握血糖自测技能,推荐自测血糖,患者出现血糖明显波动应及时就诊。(5)不良行为干预:倡导建立良好生活、作息习惯,保持充足休息和睡眠,戒烟戒酒,避免熬夜。(6)心理疏导:随访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对出现明显情绪波动的患者及时开展评估,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焦虑、抑郁患者,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将患者转至心理治疗门诊。(7)社会支持:通过家庭医生团队与患者家属沟通,构建良好家庭支持氛围,倡导乐观积极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新媒体应用:通过公众号推送糖尿病知识,建立微信线上咨询群,提高社区综合管理可及性。1.2.2观察指标。(1)调查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患者糖代谢、BMI和血脂水平,糖尿病知识和生活质量水平,糖尿病转归情况。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静脉血糖(FPG)、口服75g葡萄糖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采用糖尿病患者知识量表(ADnowl)中文版[3],对患者糖尿病知识进行调查。(3)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修订版(A-DQOL)[4],调查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此量表包含46个条目,分为满意、影响程度,忧虑程度Ⅰ、忧虑程度Ⅱ等4个维度。生活质量水平与得分呈反比。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BMI、糖代谢情况比较BMI、FPG、2hPG、HbA1c水平方面,2组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均低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TC、TG、LDL-C、HDL-L方面,2组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均低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干预前后糖尿病认知评分情况比较AD-nowl中文版量表评分方面,2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生活质量水平比较A-DQOL量表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方面,2组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低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全球现有PM患者2.8亿,预计2025年将增至近4亿[5],其中约70%的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6]。最新报道显示,我国PM患病率为35.7%,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7],居世界首位[8]。PM包括空腹血糖异常(IFG)、糖耐量异常(IGT)和“IFG+IGT”[9]。PM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约有一半患者在PM进展为糖尿病的过程中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10]。在PM时期采取有效干预,对延缓或避免患者进展为糖尿病,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11]。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脑中风的危险因素[12],而中心性肥胖是前者的危险因素[13],我国超1/3的成人存在血脂异常[14]。国内研究显示,PM患者如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较差,将不利于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把握[15]。P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16],而糖尿病认知水平与P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遵医行为均呈正相关,良好的认识水平有利于患者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17]。糖尿病认知水平与照顾者的负担呈负相关[18],提示良好的疾病认知水平有利于患者控制自身血糖水平[19]。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其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水平受其应对方式的影响,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可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20]。生活质量是综合管理干预的最终目标,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指标之一。以往研究表明,包含运动干预、自我管理、个性化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在内的综合管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21]。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普通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特点采取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PM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提高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PM、糖尿病患者例数的不断增加,国家基本卫生服务的进一步深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前线,应在全国慢性病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制定适合当地人群特点的社区综合管理措施,提高服务成效。

作者:李海燕 劳卫民 杨燕君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