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构建探究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构建探究

摘要:在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方向、纵向课程整合、横向课程整合、实验教学体系整合、线上线下整合、考核方式、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探索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体系的构建,为该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新医科

随着精准医疗及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日趋重要。各个高校都在大力促进医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通,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学科为主体,以知识点为中心,保持学科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学科内容相互割裂和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制由5年减为4年,推行学分制后学时也大为减少,在这些多重因素影响下,再按照以往的课程模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1]。

1实施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专业必修课程数量过多,选修课偏少,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专业必修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占用学时过多,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最后,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互脱节,学生难以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2]。这是因为传统的课程模式以学科为基础,由于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学科完整性的需要,导致各门课程的知识越来越多,重复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整合课程是将原来独立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减少多余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发挥整合优势[3]。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中开展课程整合改革的专业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开展较少。根据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模式改革的经验,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是两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整合模式[2]。针对当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主要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建立选课体系,并且配套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教学团队的改革,构建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整合体系,培养适应新医科背景下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

2课程整合体系的建立

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等方式初步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社会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研究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能力的具体需求信息;通过学生座谈会、个人谈话、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需求和建议,经过充分调研,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论证修订,优化组合课程内容,初步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基础学科与检验学科主要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实现从基础医学到检验医学的融合贯通;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主要课程内容进行横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将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全方位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培养方向进行优化,建立分专业方向培养的选课体系;将考核方式进行整合,建立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师资队伍进行整合,组建博学合作的教学团队。具体改革方案见图1。

3课程整合方案的实施

3.1将基础学科与检验学科主要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实现从基础医学到检验医学的融合贯通。传统的检验教学模式中,基础医学和检验医学的相近课程是互相脱节的,本研究将基础医学与检验医学的课程进行全方位整合,精简相近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把基础与检验融合在一起,解决了基础教学与检验教学的脱节问题,如医学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整合为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整合为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别整合为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整合之后可以压缩控制必修课程学分,力求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2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主要课程内容进行横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临床所涉及的检测项目可覆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有专业课程[4]。因此,本研究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开设一门医学检验技术综合课程,涵盖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诊断学、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输血学检验等十余门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多个学科的核心课程,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模式,内容包括“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肝脏相关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单元模块,使检验教学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体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运用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的应用水平,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对将来继续深造、就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3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连续3个学期开设检验技能学课程,第一学期主要是医学实验室的基本常识、生物安全培训与演练、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实验室消防演练等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学期主要是对医学检验各个方向的基本认识;第三个学期主要是医学检验专业首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鼓励学生参加系级、校级、省级等各类检验技能大赛,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部分专业课程(如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中开设设计性、自主性、综合性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运用已经学习过的专业知识,自主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和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将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全方位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本研究建设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各个门类在线开放课程以及3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构建全方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3.5将培养方向进行优化,建立分专业方向培养的选课体系。潍坊医学院从2014年开始就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分专业方向培养[5],设立了临床检验技术、病理技术、输血技术3个方向,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在入学两年后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而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科学合理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习到高质量的课程,这也是对学分制改革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

3.6将考核方式进行整合,建立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传统考核方式为期末考试,一次考试定乾坤,大部分学生在期末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考试结束后,所学内容在脑海中所剩无几。为了督促学生养成平时学习的习惯,本研究建立了每门课程的考试题库,全部录入考试系统,题型主要是客观性试题。根据课程学科特点,每门课程每个学期进行1~3次平时阶段性测验,将课程的平时测验成绩计入总成绩,采用在线考试平台机考方式集中进行。考试时设置为随机出题,每个学生的题目内容和答案顺序均不同,在技术上避免抄袭现象,并且可以电脑自动阅卷,不会增加教师额外教学负担。

3.7将师资队伍进行整合,组建博学合作的教学团队。整合课程对师资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2],不仅要掌握本门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教学组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本研究将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授课经历或临床经验的相关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各个学科通力合作,加大集体备课的执行力度,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断提升整合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4结语

为了培养适应新医科背景下社会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本研究对课程整合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基于能力培养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体系,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希望对同类院校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可能遇上各种问题,比如目前缺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整合课程的相关教材等,这些问题还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来不断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冯泽永.医学院校的课程整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2):17-20.

[2]卢凤娟.关于医科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57-58.

[3]郑军,马建辉,吴雄文,等.医学整合课程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7-8.

[4]秦毅,李会强,常成林,等.整合课程体系构建新型检验医学实验教学平台[J].实验室科学,2015,18(3):122-124.

[5]李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评论,2015(4):111-112.

作者:邵丽军 李猛 李恒 伊正君 单位: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