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运用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312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156例,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和试验组(1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风险意识理论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对护理人员总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意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颇为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总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运用效果;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场所之一,与此同时也是医疗事故频发的场所,因此在手术室中进行相应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1]。手术室风险主要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轻则会降低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重则会出现较大医患和护患纠纷,将事件越演越烈。手术室的相关护理工作关系到手术是否成功,护理人员需明确自身职责,提高自身操作水平,继而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2]。基于此,临床需根据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予以深入研究,便于消除潜在的护理风险,最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312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管理方法,比较其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312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为接受临床手术的患者;排除高血压、高血脂及神经方面的患者。按照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156例)和试验组(156例)。试验组中男102例,女54例,平均年龄(40.21±22.68)岁;手术类型:急诊手术80例,择期手术76例。对照组中男100例,女56例,平均年龄(40.35±21.93)岁;手术类型:急诊手术82例,择期手术7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如:(1)详细观察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2)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3)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针对性用药护理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风险意识理论护理方法,具体表现如下,(1)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从人员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包括:①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导致工作过程中出现术中器械物品使用不当或者手术使用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等问题出现;②护理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不够强,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未进行良好沟通,导致护患纠纷发生。从管理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包括:①护理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不够完善;②培训制度未落到实处;③手术物品未适当管理,导致手术质量受到影响;④手术室无菌环境不达标,导致患者出现感染问题。(2)成立风险意识小组,设置若干名组员和一名组长。风险意识小组需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分析风险潜在因素,再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3)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控制意识,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来检查自身工作,互相监督,吸取经验;护士长需定期检查质量控制状况,及时发现潜藏问题,做好及时纠正工作;不断规范手术室和各个科室之间的配合度,减少隐藏风险发生率。(4)制定潜在风险的相关解决措施。手术操作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要积极评估手术室的潜在风险,对存在风险征兆的患者,需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预防风险事故的出现;除此之外,加大对易发问题的检查,尤其是手术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风险问题;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值班护士,规避护理管理风险。(5)提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度,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3]。在医院内定期进行护理操作,不断完善考核工作,邀请专家讲解具体抢救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化其法律意识,从而充分认识到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事故。(6)加强手术方面的细节管理。严格落实好手术室的消毒制度或者人员管理制度等[4]。严格清点好手术室相应器械物品,分开存放外用药品和静脉用药物品;手术过程中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管理,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5];手术结束后仔细清点手术物品,预防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整理患者的手术护理记录,保持清晰的自己,数据保持统一,详细记录数据[6];严格执行好查对制度,防止用药错误;合理安排好手术患者的体位,防止患者出现压疮或者感染等并发症[7]。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采用医院特制问卷调查表,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90~100分,基本满意为70~89分,不满意为70分以下。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两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试验组对护理工作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风险意识主要指的是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的一种管理方法,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风险意识是提高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大举措[8]。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连续性;(2)动态性;(3)直接性[9]。预防手术室出现护理风险需不断规范好医疗环境,建立规范化的医疗体系,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相关风险预防措施[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医院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意识理论能够积极评估潜在风险,继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护理风险意识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指的是将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便于更为规范化地管理好护理工作[11]。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将风险意识理论进行合理应用能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进一步提高护理整体质量[1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工作能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和风险意识,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在风险意识中,对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处理,可以降低各种损伤[13]。除此之外,加强寻找手术室的安全护理工作也能够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14]。风险意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应用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好手术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手术室需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医护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加强对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记录[15];(2)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定期考核,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日常培训和组织小组讨论来分析不确定因素,从根源上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16];(3)加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17]。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其风险意识,护理工作人员可在手术之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的护理环节加以监督,实现对手术全过程的监护[18-20]。综上所述,风险意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颇为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总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龙娟 吴绍芳 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