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风险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风险培训总结

风险培训总结范文1

近年来,很多经营好的中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始不断重视,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这些中小企业也取得了较多的成绩,在自身企业财务经营中也有自己的成型办法来规避财务风险,但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管理理念比较陈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决策比较随意,费用报支不够合理;费用的审核权限过于向上集中。

(二)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失败;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短期行为蔓延。对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因素。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来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作者通过多年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了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一)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要想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招收财务工作人员时不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能够雇佣到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财务人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大都是大专水平学历,其综合能力不如大中型企业财务人员那么高。为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内部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和风险意识培养工作意义重大。具体的做法为定期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和财务专业知识培训;中小企业内部一定要做好内部人员的人生规划工作,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公司是有前途的,把公司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发展,这样员工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对于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二)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财务风险事前控制是指在财务活动之前所采取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财务风险事中控制是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财务风险事后控制是在财务活动后,中小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建立档案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高有力的支持。财务风险事前控制措施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进行说明,比如某一中小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之前,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收益,又要考虑风险,通过客观的分析和风险决策方法的有效利用,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以保障在出现意外风险后可以有效应对。财务风险事中控制是经常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只有这样在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财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将那些意外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财务风险事后控制是在财务活动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风险事故的总结和汇总,将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进行记录,并分析出现这种财务风险的原因,总结最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为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是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有效措施。内部控制的强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意义重大。具体的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对中小企业内部的治理机构进行强化和完善,并有效地强化董事会的作用以此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也制约着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通过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种培训来提升素质,另外在学习中不能只是形式,要真正从实际出发学习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也是培养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对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中小企业财务活动风险估测体系及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扭转体系。中小企业财务活动风险估测体系工作主要包括:筹资活动风险估测;投资活动风险估测;经营活动风险估测;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等。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扭转体系工作主要包括:财务危机成因分析;财务危机处理措施等。

三、结语

风险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融资;财务风险

引言

投融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实现对投融资相关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有助于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因此,对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类型加以总结,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是很多国有企业发展策略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投融资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国有企业的投资业务风险。从当前国有企业的投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投资项目周期是影响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现有的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设计过程中,大量的资金投入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在国有企业探索多元投资模式建设的相关工作过程中,实现对多产业投资需求的创新分析可以为国有企业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供有力支持,尤其在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存在大量可观收益的情况下,资金占用问题的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如果投资失败,其资金损耗占比会逐步提升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国有企业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国有企业的筹资风险。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筹资方案设计和实施情况来看,面向银行获得资金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形式。在国有企业扩展产业规模的需求较为强烈的情况下,其融资总额处在快速提升的过程中,在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的情况下,其经营压力将快速增长,尤其在企业的正常运营模式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难度将大幅度提升。

(三)国有企业的回款风险。在国有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项目投资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但在国内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资金回收速度较慢,投资款的回收和应收账款的回收无法充分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难以为国有企业全面的提升预期收益水平提供帮助,也使得回款风险的控制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改良。

(四)国有企业营运风险。从当前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项目投资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获得监督机制的有效支持,国有企业传统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资本的监督作用。在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其投资风险的可能性将提高。资金链断裂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消极影响,因此,在国有企业的运营工作所面临的挑战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实现对内部管理相关举措的调整改良,有助于国有企业营运风险的高水平控制,尤其在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营运风险的控制措施将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国有企业债务结构风险。现有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处在项目投资金额上涨的阶段,尤其在国有企业的资金流稳定性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企业正常运行所面临的挑战性因素较多,尤其在国有企业的融资手段创新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如果资金保障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的改良,则会造成国有企业的债务结构风险。当前的国有企业对于稳定运行的需求较为强烈,确保资金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是提升国有企业资金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关键。因此,对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进行考察研究,并对其债务偿还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能够使国有企业的债务结构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若债务偿还不足,则会影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度。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策略

(一)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运营受到传统权力运行机制的影响,风险管控措施的创新处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之中,实现制度的有效设计,可以使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风险管控措施得到有效的调整改进,进而提升投融资财务风险的控制水平。在处理投融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对项目投资过程中资金运用特征的分析,可以使资金的流向状况得到有效明确,并保证投资项目的实际状况得到精准认定,为资金流程的改良提供帮助。在国有企业制定投融资风险管理的措施过程中,实现对会计处理方法影响因素的总结,可以使会计信息具备更高的准确性,为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水平规避提供帮助。在企业制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化方案过程中,需要充分参考投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的设计理念,使此项制度 所具备的多方面应用价值能够得到明确,进而满足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风险控制需要。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对财务内控相关举措价值的关注,尤其要对管控财务风险的各项措施是否具备足够的有效性进行考察,为财务内控制度与投融资风险管理方案的充分结合提供支持,并保证相关法律资源得到高水平的应用。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还必须实现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原理的有效分析,使舞弊行为和会计差错的规避质量得到提升,在提高会计信息精准性的基础上,实现投融资相关风险的高水平管控。

(二)提升国有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国有企业需要对当前的投融资工作占比情况加以总结,并对相关财务风险的特征加以分析,使财务专业培训方案的创新可以与投融资风险的管控工作相符合,为国有企业全面提高财务专业人员素质提供帮助。国有企业在处理财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过程中,务必对其专业素质的构成因素加以总结,尤其要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主要构成因素进行考察分析,使财务工作的实施可以与财务风险的具体控制需求相适应,以此保证财务风险的控制举措得到逐步优化。国有企业培训性质工作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对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所需条件加以分析,尤其要对财务专业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以便财务风险防控相关培训可以在掌握财务工作者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得到改进。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育工作务必加强对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视,尤其要对思想品德特征加以考察,使财务工作者可以具备更高水平的沟通协调能力,并在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提高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因此,在核对投融资业务制定风险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务必实现对会计信息质量多方面价值的评估考察,使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可以借此得到明确,为国有企业更好地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维护水平提供帮助。国有企业一定要对财务工作相关决策的设计情况进行总结考察,尤其要对会计信息的实际应用情况加以总结,并从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制定的角度出发,探索会计信息的创新应用方案,为国有企业更加充分的实现财务工作环境改良提供帮助。在国有企业处理会计信息质量建设的具体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企业投融资工作运行稳定性的关注,并对企业当前财务活动的多方面影响进行总结,以便国有企业在制定会计信息质量管控的具体方案过程中,可以更加完整的实现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调整改进,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提供充足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策略还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当前经济业务构成特点的分析,尤其要对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水平的因素进行总结,以便企业的投融资项目所参考的会计信息可以得到全面总结,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帮助。国有企业需要通过改进技术手段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维护,尤其要对投融资具体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充分考察,并保证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多方面应用价值得到开发,以此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在技术性因素的支持之下得到提升。

(四)优化国有企业投融资项目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保证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项目合理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处理财务风险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过程中,务必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特征的考察分析,并从规避投资风险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国有企业投融资项目建设需求的策略,为投融资项目更加充分的满足财务风险控制需要创造有利条件。一定要对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多方面影响的分析,尤其要对投资风险管控的相关举措进行问题分析,并保证相关的财务分析评价工作实现经验累积,以便可以更加完整的适应国有企业投融资相关工作的创新实施需求,为投资回报率的高水平管控提供帮助。国有企业还需要强化对投资项目特征的考察分析,从多个方面出发,制定符合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实际特征的财务分析方案,以此保证国有企业现有的投融资工作相关财务风险得到精准识别,为财务风险的全面系统规避提供必要支持。

三、结语

投融资工作是影响新时期国有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工作,投融资工作相关的财务风险较为复杂,实现对相关财务风险类型的研究,可以为国有企业有效控制投融资风险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财务风险的类型进行分析,并进行防控策略设计,对提高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晶晶,宋彩群.“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与审计对策[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121–123.

[2]李睿乾.国有建筑企业战略性投资风险识别与评价[J].当代经济,2017(32):108–111.

[3]赵铁英,李晓文.北京地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10):2–7.

风险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项目管理;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0引言

项目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涉及营销、技术、制造、财务、品质管理等各个方面。其中,财务管理作为项目运行中的控制环节,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蓬勃发展,车企正逐步探索供应商管理经验、技术及市场发展模式。汽车配件企业均围绕各大汽车公司的具体项目开展业务,一个车型往往对应配件企业的一个项目,具有周期性、独特性等特征。在此情况下,作为汽车制造上游的配件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受汽车公司业务的影响。这些影响在配件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体现为各种风险,因此要求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本文着重就汽车配件企业项目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管理提出建议。

1财务风险分类

1.1基于合同内容的间接财务风险

1.1.1项目产品的市场风险

由于汽车公司的项目基于车型开发,提供定制产品,汽车公司在确立项目时,提供一定年限的销售预测。配件企业要根据该汽车公司的总体销售情况及车型的市场前景决定项目的投资规模。如果完全按照汽车公司的预测数据进行投资,不进行市场分析调研,项目投资可能存在较大回收风险。

1.1.2产品订单备货、发货的物流风险

汽车公司的订单发放、收货一般对应供应商的物流部门,供应商的物流部门需要对汽车公司的订单提前期、交货条件等条款有充分了解。汽车公司往往在项目投产前期释放大量订单,以满足公司的备货需求和可能到来的销售高峰。这要求供应商的物流部门结合市场进行分析,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做到既满足汽车公司的订单需求,又尽量避免其市场不稳定带来的风险。交货条件关系着销售结算的时间点,不同交货条件对销售结算时间不尽相同。此外,如果供应商距大客户较远,还需要在大客户所在地附近设立专门的仓库,以保证大客户及时交货。这些都将增加供应商的项目运营成本。

1.1.3产品销售开票的结算风险

汽车公司基于自身零库存的管理需求,销售结算方式主要为“上线结算”和“收货结算”。“上线结算”即在收到货物并完成生产后才与供应商开票结算;“收货结算”是在收到货物并完成验收入库后开票结算。这两种方式的结算时间节点不同,并且结算前的货物保管责任、质量问题由供应商承担。供应商在货物发出后要随时跟踪货物的流向,并进行未开票结算账务的结算。

1.1.4项目产品的质量要求风险

汽车行业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极为严格,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处罚非常重。此前,曾有生产汽车安全气囊的企业,由于产品存在安全风险,被国外汽车厂家直接罚款上亿美元而破产倒闭。因此,配件在与汽车公司签署质量保证协议时,应明确发生质量问题时汽车公司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涉及处罚条款的规定。

1.2项目管理中的直接财务风险

1.2.1汇率风险

由于我国汽车配件中一些关键零部件还需要从国外进口,且在产品成本中占据一定比重,受汇率风险的影响,进口零部件采购成本的上升将增加项目的成本。即使配件企业利用政策锁定汇率风险,但此种风险规避无法直接体现在项目利润中,不利于对项目利润的全面分析。

1.2.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汽车产品零件需用到不锈钢、有色金属等材料。近年来有色金属材料价格的波动较大,由于配件企业不直接采购,无法通过金融手段规避风险,给汽车配件企业带来了很大成本压力。

1.2.3价格风险

通常,项目合同均会涉及每年降价的条款,但在目前汽车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大型汽车公司为进行价格战会向配件企业提出超出合同范围的降价要求,而配件企业也无力拒绝,否则就会面临失去客户的风险。

1.2.4资金占用风险

项目资金占用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延期和存货积压两个方面。配件企业为降低汽车企业付款方式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应筹集一定量的资金以应对汽车企业可能出现的货款拖欠和提高付款要求。由于汽车企业存在“零库存”的管理要求,将其配件的库存都挤压在供应商处,且为保证其交货要求,甚至要求配件企业在其公司附近设置中转仓库,给配件企业的资金运营带来很大压力。

2汽车配件企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2.1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配件企业在获取汽车公司项目时,较少对项目的合同、利润、资金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容易采用粗略估算的项目总利润进行决策,且项目运行过程中未严格监控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的风险因素,使得企业的利润与估算值差异较大。在项目结束后,缺乏对项目周期的总结,无法取得项目管理经验并运用到新的项目中去[1]。

2.2项目管理职责不明确,风险应对能力较差

项目的运营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一些配件企业往往只确定了牵头部门,但是没有明确具体事项的责任部门,因此在遇到问题时沟通不及时、不到位,不仅无法识别和解决风险,而且效率低下,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严重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最终给企业带来损失。

2.3缺乏完善的项目风险分析系统

配件企业缺乏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评价分析。从项目报价开始,配件企业需要介入项目并分析项目的情况。由于汽车公司项目的周期往往持续几年,并且会针对产品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品进行零件、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调整。配件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应对或应对不善,均会造成损失。因此,项目结束后,配件企业需要对项目运行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3加强配件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3.1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3.1.1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重点不在于项目投入与否,而在于充分利用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将项目利润、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与企业利润目标相权衡。具体评估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内涵投资收益率、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等。可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得出该项目的盈利等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在项目开发阶段提前降低材料成本,优化技术、制造工艺等,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3.1.2合同的评估

合同评估包括对汽车公司的库存备货条件、物流交货条件、货物结算条件、应收账款结算条件、售后服务条件等内容。在与汽车公司签署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汽车公司往往处于强势位置,对其所提出的合同条款,汽车配件企业往往无话语权,不提出修改要求,只能签下对企业不利的“霸王条款”。这就要求配件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把不确定风险转换为相对确定并可控的风险,并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损失。

3.1.3客户信用的评估

项目大小不一,其盈利程度也不尽相同。配件企业应制订客户信息管理制度,针对不同客户、不同项目,进行分级管理。具体分级指标有产品市场规划、项目盈利情况、企业风险大小等,分别确定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如车型销量低、项目管理要求不高等指标,在项目报价阶段就充分考虑项目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设置较高的利润目标,那么在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承受能力会更强。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如销量高、技术要求高、项目管理要求高的客户,要重点管理,必要情况下设置专门的项目小组,以满足客户对项目管理的要求。这类项目往往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项目内容的变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影响。

3.2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完善组织结构,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1)项目运行中涉及很多部门,容易与现有的工作出现交叉和冲突。为明确管理职责,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各项目成立以指定部门牵头、明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团队。对所涉及的项目运行问题,由项目组统一负责沟通解决,相关部门人员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问题的解决。通过组织结构的完善,明确项目管理的职责,特别是在项目运行中发生零件、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变更时,项目组负责人可以确定责任归属,这将大大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另外,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也可以给客户以信心,提升企业形象,是企业赢得项目的一大优势[2]。(2)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不仅要求项目负责人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对项目组成员的要求也非常高。但公司各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维方式、沟通能力等方面也有所差别,这就要求对项目组人员进行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可分为外部培训与内部培训。外部培训要侧重于项目管理的方法、规范化流程、个人沟通能力等方面,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内部培训则要注重企业项目管理的内容、流程、职责的梳理,总结项目运行的案例经验,加强项目组成员的财务风险意识。通过培训,使项目组成员更加适应项目的运行,更好地应对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从而使项目的运行更加高效、有续,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效率。(3)制订并完善项目考评与激励机制。根据项目投资分析的结果和企业的目标,制订完善、有激励性的项目考核方案,包括定性考核方案和定量考核方案。定性考核方案是针对项目的市场风险、物流风险、质量风险等间接财务风险控制的考核,以是否有效应对为标准;定量考核方案是针对汇率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客户价格风险等直接财务风险控制的考核,以对企业利润影响程度为考核依据。通过对项目团队成员的考核,可有效激励员工,提高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意识,为企业培养高效、稳定的项目管理团队。

3.3构建完善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体系

(1)加强合同管理,规避合同风险。汽车公司产品的市场风险、物流风险、结算风险均不可避免,配件企业也无力改变客户的要求,对于此类风险要分清职责、积极应对。分清职责即明确与汽车公司的责任界限,在资产产权明确归属汽车公司的,配件企业要主动加强对应收账款、发出产品的管理。对于产品的质量风险,配件企业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问题分析体系,定期跟踪产品质量问题的解决情况,根据与汽车公司质量协议的质量处罚相关规定,设立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提高企业的质量风险承受能力[3-4]。(2)提高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控制,规避财务风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配件企业要与汽车公司和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共担机制,转移风险。具体而言,可通过外汇远期预约等手段,锁定外币付汇过程中的汇率风险;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成本,如进口零件国产化等,以满足汽车公司的降价需求;根据汽车公司的订单提前期和交货的要求、供应商零件采购周期,合理设置存货的安全库存。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存货管理策略:项目初期,为满足汽车公司的销量增长需求,采取加大存货安全库存,设置存货采购提前期等积极的存货管理措施;在产品销量出现下滑迹象或者项目中后期,采取谨慎的存货管理措施,减少或者取消存货安全库存,对于进口零件可以采用空运方式缩短采购周期,防止出现库存积压甚至呆滞的情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3)建立数据分析系统,收集总结项目信息资料并进行全面分析,化不可控、不可预见的风险为可控、可预见的风险,以便企业制订风险应对措施。数据系统的建立从项目报价开始,所有涉及项目运行的信息按照项目分类输入系统。对项目进行独立核算,以及时、准确地反映项目的盈利情况。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项目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间接财务风险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直接财务风险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制订风险应对措施。项目结束后,依据数据分析系统,总结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采取的应对措施,评估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数据分析系统,形成适合项目管理要求且可复制的项目管理经验,以便应用到其他项目中,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4结语

汽车配件企业在项目管理中需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组建完善、成熟、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应当建立相关预防机制,规避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完善的风险分析体系,加强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汽配企业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与提升,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风险管理不仅仅针对项目本身,更关乎整个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玉奎.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初探[J].财会学习,2019(33):40-41.

[2]张祎.浅析财务管理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J].财会学习,2018(19):35-36.

[3]张宇轩.兰州轨道交通某车站施工风险控制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9.

风险培训总结范文4

一、问题剖析

1-功夫停留纸上 效果脱离实际

当前,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对于各类应急预案的建设完善都十分重视。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应对一次又一次重特大突发事件中,预案的作用为什么无从发挥?究其本质,形式主义“重说功,轻做功”是原因之一。反映出在应急准备态度上存在不端正问题。甚至有人言:预案是“被查”的,没有这个“摆设”不行,至于“用”的问题则不是大家所关切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样,预案看起来站位很高,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却是另外一套。始终在“写”和“说”上做文章,把写了说了当做了,始终未将如何发挥作用当做头等大事。形式主义盛行,预案编制中的问题始终不被关注。预案编制以谁为核心问题没有定论。预案是以突发事件为核心,还是以管理为核心,此问题在实际中无争议。看似是以突发事件为核心,以四大突发事件构建预案体系,但在实际预案中只表明针对“事件”的大概念。实质上,所谓的专项预案体系都是以管理部门为对象划分的,不强调“事件” 是什么,而强调的是哪个部门管。而在预案中则以指挥体系参加部门为重点,看似明确了参加部门的责任,但具体到事件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却都是空的。削弱了采取措施的部门意义。预案的结构存在问题。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保障方案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现在是由一个模板形成的,“左右一般齐,上下一般粗”形成了全国一样的格局。每个专项预案都形成了比总体预案低一个层级的指挥结构。如此一来,总体预案确立的最高指挥结构还有存在价值吗?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在结构上功能作用不清的前提下,形成了所谓分层次的总体与专项预案是没有价值的。预案未有判定突发事件启动响应的适用条件问题。由于预案所涉及的事件是抽象的,并未涉及具体情景下发生的事件,更未涉及突发事件响应的适用条件。因此,解决问题的响应措施也无法启动。“预授权”本是预案中必须存在的,但在我们的预案中却是无“立足之处”。

2-培训止步理论 实践难以突破

应急培训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是培养应急管理、应急处置人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在应急状态下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但目前应急培训始终在认知培训的圈圈中打转转,未越出理论教学的模式。应用的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也与实践脱离,得到的是“听起来热闹、未听过新鲜”的评价。现在培训基本做法是“问题问题再问题,重要重要再重要”的再强调。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应急管理理论和应急管理培训理论研究不充分。在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未能很好结合,理论还发挥不了为实践提供指导的作用。同时,应急管理培训理论的应用也没有突破,停留在“认知”的学习上,对于能力训练的“迁移”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二是培训方法老化。现代培训方式虽然在使用,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未真正解决。现代培训方式运用起来也是认知教育的内容,培训方式的变革只是形式上的,并未带来实质教育模式的转化,应急能力形成的训练模式没有真正形成。三是学员组织创新不强。现发达国家普遍适用的应急管理的整体培训始终做不到,没有形成应急管理、指挥、救援团队的整体学习。

3-演练变成“演戏” “本我”意义缺失

演练本是在平时积极为战时做准备的一种最佳方式,可以起到查找问题、训练能力、磨合机制的功能,但在实际中演练的成效未能发挥。湖北武汉在军运会前的2019年9月30日上午曾组织了“一场输入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可这场演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不禁让人打个问号。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网站信息,2019年10月,美国多个机构联合展开了一次代号为“事件201”的全球流行病演习,模型假设为一种类似于SARS的冠状病毒,能迅速传播并引发全球大流行。演习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牵头举办,相关场景模拟了一种新型人畜共患病冠状病毒的暴发。现在看来,这场推演对美国疫情处置似乎也没有发挥出太大作用。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一是演练是什么?举行演练为了什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演练与预案共生的,演练是通过模拟预案准备中面临的事件情景,将预案设计的处置过程真实的进行模拟处置或者推演。查找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预案中涉及的指挥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能力,磨合指挥、救援、保障等团队的协同机制运行状况,从而达到预案准备的目的。在应急管理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推演还没有开展,一种是教学中演练,另一种是应急准备工作中的演练。由于现在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教学演练也只是形式,成为案例教学的一种方式,达不到演练的目的。工作中的演练由于预案与实际的脱节,演练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演练组织形式完全是自编自导自演,是实足的“演戏”。演练的组织者一般是预案的制定者和应急事件处置的组织者,而在实施演练中领导观摩检查又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演练组织的周密、演练过程的顺畅、救援队伍演示的标准等成为所追求的目的。在组织单位自编、自导、自演下,演练成为十足的“演戏”,甚至在演练中“电视导演”已登场,不是指挥人员在指挥救援行动,而是“导演”在指挥救援行动表演,可视性成为演练追求的主要目标。要改变这种状况,演练必须具有制度性的保证。三是演练效果评估没有建立。演练效果评估也是“演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导演”设计的一项内容,评估成为装饰门面的遮羞布。演练必须由独立资格的专家队伍保障,评估专家不是演练组织者邀请的,而必须是演练管理单位,也就是应急准备的管理机构聘请的。通过一个有效的专家机制产生的,必须去除人为的因素。只有这样演练评估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推动演练回归“本我”,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四是法律和预案中要求进行演练,缺乏保证落实的措施。在《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各专项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中,都将演练作为预案实施准备和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能力提升的方式加以规定。有的还规定在一个时间段必须进行演练,但是这些规定缺乏保障性措施。演练是否进行,没有考核的规定,演练的结果也与应急管理组织和队伍的生存没有关系。现在,有的地方将组织应急培训演练做为绩效考核的部分,但考核结果也仅仅停留在做与没做上,效果与考核无关。一次简单的“演戏”,对于获得绩效考核的结果,比一次认真的演练效果更佳。五是演练设施的建设是个短板。从硬件上保证演练更是一个大的问题,缺乏甚至没有应急演练的硬件设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应急训练缺乏训练设施,特别是缺乏综合性、情景式的设施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此次调配医务人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紧急救治时要求,各地要选派整体的重症治疗团队。团队要能够熟练使用重症监护、救治设备,在医治过程中具备整体协调、配合能力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而此种能力的获得,跟团队的整体训练、团队基于情景的整体演练密切相关。

4-风险治理孤立 评估机制不全

治理体系中的风险治理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却大行其道,阻隔了风险管理在重大风险事件中的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风险辨识和评估的结合问题。风险辨识和评估从未结合,我们的风险管理只是在排查风险、认知风险上进行了一些工作,但将风险认知落实在全过程中、落实于风险处置和准备上,仍是“两张皮”。只有辨识没有评估还不能将自身的处置力量和方法与辨识的问题相结合,未能真正形成风险评估的机制。二是风险辨识未能与风险处置、风险准备有机结合。将风险辨识的问题转换为风险准备预案的“事件”都未实现,在管理中还处于各管各状态。三是风险管理只是处于号召阶段,还未能将风险管理融入全过程之中。当前,各级领导对风险管理高度重视,但风险管理进入应急管理全过程的问题还远未解决,从应急管理的机关领导干部,到社会承担高风险工作的人群,再到全社会对此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在风险管理知识和意识的教育中,还是将其做为“高大上”的理论,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需求不联接,最后“一公里”还未能打通。

5-处置缺乏担当 错失应急先机

纵观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应急事件。据笔者分析,2003年的非典和2019年的新冠肺炎都有一个特征——早期阶段的“早”均被错过。在发现问题的第一现场采取措施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一是报告阶段。虽然“报告”被提升到重要地位,但第一时间来自一线的“直报”始终未实现过。不管事件如何紧急,对上级的报告都是在向主管领导报告后有了明确意见才报。例如:花重金打造的传染病直报系统,从未有过真正意义的直报。二是预警阶段。对于应急值守系统而言,现在接受的预警信息不是少,而是多。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都站在自己的视角,将自身认为有影响的信息都报给政府的应急值守系统,而目前值守系统又无能力做信息的综合分析判断。比如:2021年雨季,郑州特大暴雨预警迟迟发不出来。据笔者分析,问题的原因是,事件的专业处置与社会公共影响的关系没有作为预警的考量指标,专业信息判断权在专业部门,但决定权则在政府。政府需要的是专业信息与公共信息的综合分析,但专业部门又完成不了,单纯的值守系统也不具备这个能力。三是处置阶段。预案中“预授权”问题没有解决,处置阶段的先期响应也只停留在承担社会救援职能的消防、公安、医疗等领域。

6-处理只追责任 忽视根源问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查明突发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在实践中,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事后的调查报告也成为社会热点。一出事,就抓人,事故发生与追责成为标配。其实,根据行政程序方面的规定,基于程序不当做出的决定,可以再行做出处理决定。上述问题的存在对于寻找“事件的根源性“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没有帮助的。

7-系统重建设 成果不达期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政府部门进行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特别是在应急领域,更是加快了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步伐。但是,据笔者判断,每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投入巨资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却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021年郑州暴雨事件更说明此点。现在使用的是依赖于传输技术飞速发展保障的通讯。建设多年的技术支撑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辅助系统等效果不尽如人意,成为摆设。究其根源是:一是缺乏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支撑。应急管理的研究、应急管理信息的研究、应急管理信息分析判断的研究都是分立的,难以放在一个平台进行综合,一综合就成为难以融合的大问题,资源分散始终没有解决。二是政府工作部门的问题。前边所言是政府各部门间信息连接不上,在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部门内的机构也是各说各的。三是信息化软件制造部门不具备应急管理专业的支撑。形象地说,“出版部门出版一本书,不是找写书的,而是找了印书的”。现在各家公司是万能的,当没有接到任务时,拼命寻找任务,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接到任务,就简单地将其推给软件的编成人员,有的人连信息系统需连接的关系都没有明白,就已经开始写代码了,拿出来的成果无法使用。

二、对策建议

1-学成熟经验 优化促提升

欧州部分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的做法是在应急管理机关建立研究、培训、演练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和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实现研究与管理的融合、管理与培训的融合、风险管理与预案建设的融合、培训与演练的融合、演练与实战的融合。做法是:应急培训学院是应急管理机关的内设机构,承担研究、预案、演练和培训的职能。同时,建立一个培训学院,全面承担管理机构的任务,人员是可以互换的。学院既是应急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培训机构,还承担应急指挥系统的备用功能。主要的做法是:一是培训学院用于演练的培训设施也是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备用系统。不仅演练教室是实战的设施,学员宿舍也可用于特殊备用设施启用的后勤保障。二是培训及演练设施做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备用平台,可以迅速实现“平时”与“战时”的结合和转换。三是培训学院的教师团队是全国性演练的设计者,承担每四年一次全国演练的设计和组织,并承担“战时”备用指挥的服务保障工作。四是教师不仅是培训师,还是研究者、管理者、战时的指挥员,多角色的融合。同时,应急管理中的工作人员与教师有调换的机制。

2-建培训机制 明各项职能

风险培训总结范文5

目的:建立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评价实施效果,探寻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建立并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全员培训、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防范措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一年,患者满意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风险明显下降。结论: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可有效的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风险;风险隐患;管理措施

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危险即为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管理就是针对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风险和预防方法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对2187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872例患者分为2组,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的168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实行护理风险管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的2187例患者为实验组,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2方法

1.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任总组长,护士长任本科室小组组长。总组长负责风险管理的制定、组织、实施,护士长负责督促本科护理工作,及时纠正、处理违规行为。每周一次科室小组内总结,每月一次全院讨论,先由各科室护士长汇报自己小组的一个月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状况,分析各种风险隐患,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

1.2.2风险分析

(1)护士因素: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行为是主要因素,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有的护士不注重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的提高,缺乏责任心,工作不认真,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容易引发护理风险。随着医院发展,患者数量增加,护理人员相对不足,造成护理工作中单纯追求速度,简化护理程序,操作不规范,导致护理风险加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医护因素:与医生缺乏交流也是引起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不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询问解释不到位,甚至和医生的解释相左,常引起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不信任,出现医疗风险,因此改变原来被动护理模式,护士较医生接触患者更多,应该主动了解病情,主动和医生沟通,是提高护理治疗的有效措施。

(3)患者因素:护理工作需要患者的参与和配合,如果患者不合作,护理风险的概率将明显增加。

1.2.3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积极引进护理人员,保证有效床护比例,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员班次。

(2)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增强法制观念,制定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3)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定期举行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进行严格考核。

(4)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沟通技巧,主要包括护理工作中的礼貌用语、禁忌用语,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的执行,护理记录的规范性,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等。

1.3评价指标

按照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考核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比较

3讨论

3.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基础

护理风险贯穿于接待、查询、操作、抢救等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主动查找和事后总结发现护理工作中直接的、间接的、现存的、潜在的安全隐患,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才能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2护理风险管理应加强护理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护士作为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和承担护理风险的主体,要求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定期考核,杜绝因技术原因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同时在护士中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律维权意识,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和保密义务,只有切实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才能维护自身权益。

3.3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完善了护理告知制度,在各项护理操作前讲解护理操作的目的、必要性、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使患者和家属了解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但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操作能顺利完成,也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尊重,密切了护患关系,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4小结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但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大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密切科室护患关系,促进了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诗丽 单位: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护理部

风险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人事档案;安全性;风险评估  

人事档案及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自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开展以来,人事档案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事档案安全工作再次成为焦点。2018 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档案安全的通知》,强调了档案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确保人事档案安全,就必须对人事档案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才能有效地开展人事档案风险控制工作。

一、人事档案安全全面风险评估

(一)人事档案安全全面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人事档案安全全面风险评估的内容包含人事档案的组织领导、人事档案保管和保护、纸质人事档案安全、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等,结合人事档案工作实际,构建人事档案安全全面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表 1)。

(二)人事档案安全全面风险值计算方法

人事档案全面风险值为四项人事档案风险评估指标的总和(用 H 表示),即 H=ZB1+ZB2+ZB3+ZB4。

(三)人事档案安全全面风险等级设置

人事档案全面风险值 H 在 0-4 分和 5-8 分的为一级低度风险和二级中度风险,全面风险值为 9-12分的是三级高度风险,13-16 分为四级极高风险。人事档案全面风险值为三级或四级的风险评估指标,应进行人事档案专项指标风险评估。

(四)人事档案专项指标风险评估

1. 人事档案安全风险源辨识。成立人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小组,一是广泛收集跟该风险评估指标有关的资料,如以往与该指标项目类似的安全风险事故、管理的有关材料等;二是对该指标的人事档案管理过程进行分解,辨识该管理过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如“纸质档案整理”可分解为接收档案材料、鉴别、入库、分类、打孔、录目录、装订等七个步骤进行风险源的逐一排查;三是结合逐一排查的人事档案安全风险管理情况和掌握的资料,评估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辨识该评估指标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

2. 人事档案安全风险分析和估测。人事档案经过风险辨识,明确风险源后,评估小组从其风险形成原因、形成过程、预计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分析和估测,对造成危害较大的列为重大风险源,影响程度一般的则列为一般风险源。如人事档案信息备份工作,首先明确信息备份的重要性,分析人事档案信息不备份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列出有关的致险因素,明确信息备份工作的重大风险源和一般风险源,并加以注明。

二、人事档案安全风险控制

(一)人事档案安全风险控制基本原则

1. 安全性原则。确保人事档案安全,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底线,这也是开展人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所在。因此,开展人事档案安全风险控制,首要原则,就是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这是风险控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个根本原则开展。

2. 系统性原则。人事档案安全风险管理不是单一的、独立存在的,而是全面、系统和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开展人事档案安全风险控制工作时,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全面辨识、分析风险源,结合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等方面系统解决各类风险,确保档案安全。

3. 实用性原则。实施人事档案风险控制,就是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同时,保障人事档案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因此,在开展人事档案安全风险的控制过程中,要确保人事档案安全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监控等的可操作性,既要易于操作,又要节省操作时间,保障其实用性。

(二)安全风险控制的流程

1. 保障人事档案安全。开展人事档案全面风险评估后,不管是评估为重大风险源还是一般风险源,一是要确保人事档案的安全,以此为前提开展后续工作;二是分析降低风险的步骤、办法,或者采取相关措施转移风险、避开风险;三是采取措施后,对结果进行再次评估,以确保人事档案安全。

2. 对风险进行有效地安全隔离。结合目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实际,对于一些风险,若难以避免或无法控制,则采取隔离的方式进行,降低风险的影响。如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就必须实施物理隔离,并实行数据备份,防止联网造成的病毒入侵或电脑故障导致的信息丢失。

3. 协调沟通,对残留风险加以警示。通过保障档案安全和安全隔离两个步骤后,人事档案仍然存在的风险,则要加强与人事档案安全风险相关部门的联系,并有专人负责监测和辨识,及时向评估小组反馈有关信息并适时提出解决策略。

4. 强化风险管理宣传和培训。人事档案安全风险管理,与每一位职工息息相关。因此,加大人事档案安全风险管理宣传工作,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多渠道、广泛宣传人事档案风险管理知识,使单位职工形成人事档案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自觉,共同维护人事档案安全。同时,加大对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培训,将常见的人事档案风险情况及应对策略传递给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共筑人事档案安全防线。

三、形成人事档案风险评估总结材料并存档

人事档案经过全面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后,要形成一个书面的人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总结材料。根据整个人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评估总结材料的内容应包含人事档案全面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人事档案安全风险等级标准、风险评估结果等。人事档案风险评估总结材料形成后,提交评估小组和单位审核,审核通过后存档备查。

[ 参考文献 ]

[1] 陈纯艳 . 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风险与对策 [J]. 档案天地 ,2019(07).

风险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设备监理;标准化;精品理念;风险思维

1研究背景

机电设备监理的核心工作是质量控制,是对制造厂质检的监督和核验,是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1-2]。有效的设备监理是机电设备安全安装及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设备监理,轻则影响设备运行效率,重则酿成重大事故。2000年9月3日,三峡工地一台正在进行检修的巨型塔带机突然垮塌,2节重达20t的机臂和部分皮带从约20m的高空落下,造成34人伤亡,其中死亡3人,重伤20人。塔带机的右吊耳焊接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焊接质量不合格,吊耳设计为双面焊,而断裂设备为单面焊,焊接宽度和焊点有瑕疵。其皮带机加长而相关结构未做变更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2009年8月17日,俄罗斯萨扬-舒克斯克水电站安全事故共造成75人死亡、13人失踪,所有发电机组全部被淹没损坏。事故的最初原因为一水轮机罩的螺栓发生疲劳破坏,螺栓断裂后引发转子向上运动100~150mm,导致转子被破坏。上述事故的发生均涉及设备质量问题,设备质量与安全密不可分割。水电站机电设备投入大、质量要求高,为确保水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设备监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过去建设的大型电站的设备监理实践中可以看到,设备监理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解决了大量的设计、加工、质量体系问题,为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国内水电建设的突破性发展,材料、生产设备全面的国产化,使得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一方面推动了设备监理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设备监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5]。

2提升设备监理水平实践

针对设备监理工作中的新形势新挑战,结合现场设备监理管理实际,在如下方面提升设备监理工作能力。

2.1思想层面提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思想带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监理人员需要具备精品理念、风险思维、服从大局的思想。(1)精品理念。三峡集团成立之初即提出了“树精品理念,创精品工程”的三峡工程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集团领导指出: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品牌创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工程建设重要性和责任感的体现,更是不断创新发展的需要。树立精品理念就是要求每一个建设者做到对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对不良的质量行为或质量现象疾之如仇,成为融化在血液中的、根深蒂固的理念。从机电设备监理来说,设备监理从材料选择、制造流程到规范管理,都需要严守高端精品理念,用匠心打造品质,创造机电设备精品。历年来为树立精品理念,三峡机电设备监理持续开展“严控产品质量,争创精品工程”主题劳动技能竞赛活动以及“精品工程精细监理,传递知识,分享成果”主题业务培训PPT制作竞赛活动。随着乌东德、白鹤滩、长龙山、卡洛特等电站建设的全面开展,为确保机电设备制造质量,在对自身进行精品理念宣贯的同时,设备监理将精品理念渗透到相关方,对主机制造厂、相关分包外协单位、驻厂监理站点开展“拉网式”宣贯和检查。(2)风险思维。“基于风险的思维”是近年来ISO三标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不管是ISO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还是近期颁布实施的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45001:2018,IDT)。理论上来说,风险思维就是要做到: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从设备监理实践中来说,就是要总结以往设备监理工作经验,研究设备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预判并应对不确定的质量问题。为树立全员风险思维,打造水电站机电设备监理风险管理平台,多年来收集整理了从三峡、向家坝、溪洛渡、沐若、呼蓄到乌东德、白鹤滩、长龙山、卡洛特等水电站机电设备制造质量案例,编写了一系列案例汇编和成果汇编资料。在对数以千计的质量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后,梳理设备质量风险点,根据质量风险点做好监理工作技术交底,对质量进行风险研判、提示和重点监控。按年度《质量安全环保重点难点及风险分析评估报告》,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质量风险分解》《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质量、安全、环保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电气设备监理站点质量安全风险辨识》《电气设备制造过程监理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等文件。对过去发生的质量问题、未遂安全事故等根据设备监理工作需要,编制专题警示教育材料和文件,进行全员宣贯学习。(3)服从大局。设备监理的大局是设备工程制造项目高质量顺利完成。为了这个大局,设备监理必须严格执行合同、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严格执行规划细则、规章制度,严格贯彻上级及相关单位下发的管理文件和指示精神,确保设备监理目标的实现。为确保设备监理工作执行力度,一方面要完善各级各类标准规范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

2.2技术层面。随着设备监理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业主及相关方对设备监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挑战,提高设备监理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1)标准化。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设备监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企业设备监理科学管理的基础,是技术储备、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业主、监理方、制造单位三者之间的桥梁。近年来,为提高监理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监理服务核心竞争力,依据工程项目需要制定了机电设备制造质量标准,如:《机电精品工程考核评价标准》《×××水电站水轮机制造精品检测标准》《85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质量检测标准》《100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质量检测标准》《大型水轮发电机高强度热轧磁轭钢板技术条件》等,制定新项目所需质检标准并解决设备监理服务过程中发现的检测标准空白问题;此外,还逐步完善并构建本企业设备监理服务标准体系,组织制定了三峡集团系列监理服务标准,制定完成了《水电站机电设备监理技术导则》总则,混流式水轮机、水轮发电机、主变压器等近20项企业标准,目前各类标准仍在持续完善中。(2)技术总结。设备监理技术总结从技术的角度和理论的高度对设备监理工作进行总结。阶段性、定期性的技术总结能够汇总当前阶段现场监理实际情况,反馈设备监理质量、进度控制问题,为分析实际设备监理工作,研究判定后续应采取的措施、总结并归纳经验和教训提供参考借鉴。在实际的设备监理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执行了主要关键设备分台套技术总结、不同监理设备分节点分阶段技术总结、完工技术总结等,规定了具体的技术总结内容,在覆盖监理规划主要内容的同时,强调全面总结设备监理工程中发现的质量、进度问题,详细分析问题原因并记录处理过程;强调以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图表结合反应监理设备制造情况;强调各项目设备监理工程师总结工作中的亮点和短板,为后续设备监理工作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在监理工程师完成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分电气、机械、金结等专业按月组织视频交流活动,每半年召开一次内部设备监理技术交流会议活动,必要时根据设备监理工作需要或组织视频交流会议、或编制警示案例,对当前设备监理工作技术上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交流可以采取的措施,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开展设备监理项目基础技术总结的同时开展大型、综合性的技术总结编制工作,如完成了《大型水电站永久机电与金结设备监理成果汇编》《乌东德、白鹤滩、卡洛特、长龙山电站机电及金结设备制造质量案例汇编》(第一册~第四册)《水轮发电机组设备监理手册》。以此为基础,结合设备监理合同、设备监理项目规划细则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等,作为内部监理人员岗位技能达标培训及考核内容,积极推动设备监理技术的提升。(3)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创新创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全员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设备监理人员的岗位劳动技能水平,增强设备监理单位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创新工作室、班组创建、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劳动(岗位)技能竞赛、生产安全技术论文编撰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在公司的长效创新工作管理机制下,不断深化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3管理层面。管理提升的本质是设备监理服务的提升。设备监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精细化水平以及全面的协调力等。2.3.1专业化队伍。大型设备监理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项目管理服务工作,具有涉及设备种类繁多、技术含量和专业程度高的特点,为保证监理服务质量,需要配备多专业、多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公司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中青年专业监理工程师,劳务用工均聘用专业能力、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为推动设备监理向咨询模式转变,需大量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能够介入设计的高端人才,如涉及材料、机械、电气等专业的教授级及高级工程师。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建立专业化培训、内部检查与考核考评结合机制,将培训、检查成果与季度、年度考核结合,与个人绩效奖励相结合,不断促进专业化培训和内部检查效果,巩固和提升监理专业化队伍的服务水平。广泛开展专业化培训工作,通过分层级、分项目、分形式、分内容开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活动,不断加强监理队伍建设。分层级主要指监理站点、专业监理部、公司3个层级,分项目主要指不同的设备监理服务;分形式主要指采用视频、会议、电话、考试考核等方式开展全员、个人的培训活动;分内容主要指监理工作阶段性总结交流、监理管理制度、设备监理工作程序、设备监理质量见证点、专业监理技术、监理人员责任意识、廉洁教育等各类培训。强化内部检查与内部考核考评机制的结合。施行设备监理综合考评月度管理制度,督促各设备监理站点按月完成自我监督检查及专业监理部内部检查考核工作;施行设备监理工作质量月度抽检制度,技术和综合部门督促各设备监理站点提交抽检资料并按期实施整改;施行设备监理部门领导巡视检查工作制定,将设备巡视检查工作与业主方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严格执行设备监理站点巡视检查、整改、回复、报审制度;将部门综合检查、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与设备监理专项检查结合起来,在部门综合检查过程中适时推动监理专项工作的改进。2.3.2精细化管理。在设备监理服务过程中,精细化管理覆盖设备制造质量管控的每一个环节。涉及到设备监理合同中规定的全部设备、部件的整个制造过程(从材料检验到出厂检验)。设备监理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全过程管控服务,为设备制造监理营造快速响应、有弹性的精细化管理平台,确保设备监理服务可追溯、可预控。在实践过程中,公司设备监理服务建立了系列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建立了质量安全进度以及设备成套化等问题跟踪管控机制,各类问题专人跟踪登记提醒、责任部门处理、周生产例会审查。建立了定期分析与管控质量风险制度,对厂内制造、现场安装、调试运行发现的质量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梳理机电设备质量风险点,根据分析的质量风险点做好监理工作技术交底,对质量风险研判、提示和重点监控。建立了长期持续的“严控产品质量,争创精品工程”劳动竞赛活动机制,鼓励监理人员积极主动发现设备制造质量问题,分季度分年度落实奖励。建立了巡查机制,不定期组织对各制造厂及分包外协单位、各驻厂监理站点质量监管工作“拉网式”巡查,开展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突击检查、质量见证点调整、制造质量风险提示及现场工作检查等工作。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动态管理是当前设备监理服务发展的趋势。以往我们主要是组织对设备监理工作方案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更新监理见证计划,扩大监理现场见证部件范围和工序,在原有质量见证点基础上进行质量见证点的调整,对可能影响设备制造质量的环节加强监控。近年来,通过计算机、通讯等技术在监控、见证设备制造质量中的应用,实时监测现场设备监理质量,掌控并调整现场设备制造质量控制工序等,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阶段。2.3.3协同管理。在大型设备监理服务过程中,关键材料供货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安装单位往往涉及多国多省多地市。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设备监理服务的及时有效处置对于应对服务过程冲突、提升监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区域协同管理。公司各监理站点、制造厂、厂家原材料供应商分布全国各地,各监理项目也存在较多的跨省外委外协的情况。面对原材料第三方检验工作和各制造厂跨省外委、外协部件错综复杂的检查见证工作,公司有效整合了设备监理工作资源,实施了区域协同管理。不同的监理站点在公司统一协调下可以开展本监理项目中外地监理服务委托工作或者协调配合其他监理项目完成本地监理服务。如需要在江苏片区进行的检查见证工作,均由上海监理站负责派监理人员完成;需要在北方片区进行检查见证工作,均由天津监理站和哈电监理站负责派监理人员完成等。实施工作配合流转单工作机制,申请、审批、配合监理、信息记录传递等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执行。根据各监理站点的工作量、人员、见证项目所需专业性的要求,合理、有序地进行调配,以既不影响站点的正常监理工作,也不影响片区见证工作为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并确保见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2)机电协同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信息沟通逐渐被各类管理协同平台、专业化公司门户网站、工作群(微信、QQ等)等替代。公司全面应用机电协同工作平台,根据平台管理工作需要,按要求完成各类信息的上传下达,注意及时沟通制造过程、进度需要、设备安装情况;各职能部门随时关注业主、制造厂等相关方门户网站,及时在内部提醒关注相关工作事项;全面运用各种工作群,实时注意与业主、制造厂、分包厂家及材料产品供货商等的沟通协调。(3)日常监理工作协调(内部)。在监理信息审查、监理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电话与各站点进行沟通、确认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为更加直接有效地帮助站点处理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定期召开视频会议,组织机电事务部的专业人员、技术专家帮助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各监理站分布较广,为加强各站点之间信息共享,建立了QQ群、微信群,将其他站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让所有站点信息共享,做到同一质量问题不在不同站点重复发生。

3结语

设备监理属高智力密集型技术服务业,其工作内容广泛、管理错综复杂、专业化程度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各行各业都在从粗放型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越来越规范。全面提升设备监理工作质量是服务于大型设备制造的需求,也是设备监理企业发展的需要。设备监理单位和监理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把设备监理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切实推进设备监理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那红光.提升设备监理服务能力与质量探讨[J].设备监理,2018(6):56-58.

[2]王建庭.标准化是设备监理健康发展的基础[J].设备监理,2013(4):1.

[3]李新雷.设备监理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冲突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孙怡心,顾相贤.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监理的设想[J].上海水务,2011(3):53-55.

风险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护理干预;风险管理;肝胆外科;不良事件;住院时间

护理工作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始终,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造成部分,当前随着人们对医疗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也开始发生变化,必须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护理管理工作内容,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1]。就肝胆外科护理工作而言,护理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只有做好潜在风险预防工作,才能降低甚至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有报道指出,肝胆外科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价值突出,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工作风险,保证患者生活质量[3]。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12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进行护理分组,总结护风险管理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20例,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癌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参加研究。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2.50±5.50)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3.25±3.5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首先,建立管理小组。从科室抽出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护理人员、责任护士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风险知识培训,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均明确风险管理的实施目的,并结合患者情况、既往工作经验制定干预方案。其次,护理风险分析。就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记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工作不足之处,分析不同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不断优化护理干预方案。再次,护理监督。医院组间肝胆外科护理工作考核小组,小组人员不定对科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知识考核工作,为科室人员安排风险护理知识培训以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以及工作责任意识。创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沟通关系,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向其及家属讲解疾病治疗知识、注意事项,并在了解患者心理负担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最后,风险标示管理。护理工作人员要做好患者病房通风、消毒工作,并在易滑、摔倒处张贴警示预防标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给药错误、患者跌倒/坠床、管理脱落)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采取百分制问卷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护理期间,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820,P=0.0006)。见表1.

2.2住院时间

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80±2.55)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4.50±3.50)天。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11.9845,P=0.0000)。

2.3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63,P=0.0044)。见表2.

3讨论

外科手术中不可控因素相对较多,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以及围术期护理工作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综合既往工作经验、患者病情情况、临床表现等多方面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涵盖护理工作风险分析、评估以及计划制定的对策,力求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将护理风险控制到最低[5]。结合本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住院时间为(7.80±2.55)天;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住院时间为(14.50±3.50)天。结果充分说明,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符合患者临床护理所需,具有推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玮.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6):503-505.

[2]于倩.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20):21-23,47.

[3]王若梅,黎艳芳,黄碧萍,等.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肝胆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1):161-162.

[4]谢丽.探究肝胆外科护理的风险管理[J].医学信息,2015,(9):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