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范例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范文1

关键词:风险管理;高校足球运动;风险应对

2018年,国家对于高校足球发展推出相关有利政策,印发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165”行动计划》以及《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制度文件,[1]为高校足球运动风险管理提供保障。足球运动深受高校学生的欢迎,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但在激烈的足球运动中常会伴随着不可避免的运动风险,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这要求学校足球教师或教练设置良好的风险管理体制,从多方面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1高校运动风险的影响因素

1.1学生因素

影响高校学生足球运动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其中学生自身原因是导致运动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校足球运动中,学生们不具备相关运动风险的常识和知识,在运动中经常会产生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高校足球运动中发现,学生们忽视在运动前的热身运动,足球运动是一项较为激烈的运动,学生们长时间奔跑追逐,并且在运动中涉及到一些传球、运球以及带球跑动作,这些动作姿势都需要人们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在一系列灵活运动开展前需要学生们身体各项技能被激活,从而为激烈的足球运动做准备。学生缺少运动前热身,突然进入激烈的运动,大幅度的动作会增大运动损伤发生概率,不利于学生的长期运动。另外,学生自身运动技巧情况也影响着运动风险的发生等级,在足球运动中,需要学生经过专业的运动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能帮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较好地控制速度和运动姿势,使学生在运动中打打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1.2教师因素

在足球运动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在运动中教师起着引导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在运动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运动风险知识的学习,并主动带领学生开展运动前热身,采取有趣有效的热身方法,使学生的身体热起来,为正式运动做好准备。在运动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运动情况,发现学生运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理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为此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对学生运动中的动作姿势等问题进行纠正,提升学生的运动标准性。在运动后,教师还要再次带领学生进行拉伸运动,防止学生肌肉损伤。基于此,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专业知识体系和高尚的工作素养,教师将专业性的运动风险知识进行传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运动损伤的影响,并加强关注运动风险的预防情况。另外,教师还需具备耐心与细心品质,对待学生的运动可以精心观察和督促,以防运动风险的发生。

1.3管理因素

学校相关运动风险管理体制也是导致运动风险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学校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运动风险管理体系,对于运动风险的发生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给学生带来不便。对于足球运动来说,学校应重视起运动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将运动风险等级降到最低,如果学校的运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没有开展相应安全教育,学生和教师不了解运动风险的危害和影响,从而不重视运动风险问题,会增加受伤几率。另外,学校相关运动设施及场地建设的好坏也影响着运动风险,学校没有加强对运动场地及运动设施的维护,会使运动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加大学生足球运动风险。[2]在足球运动场地建设时需要运用相关环保材料和减轻运动损伤的材料,而学校没有加强相关资金投入会导致运动设施陈旧,不利于学生的足球运动开展。

2高校足球运动风险的应对措施

2.1提升学生运动风险意识

提升学生运动风险的认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少运动风险级别,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较差,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视体育运动,导致自身运动能力下降,在运动时没有专业的运动技巧,会发生较严重的运动损伤。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运动风险意识,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运动风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并了解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预防运动风险的有效方法,以及在产生运动损伤后的合理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2]学生在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通过专业的热身运动,将身体各关节灵活伸展,了解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着重预防。另外,学生们在运动前应加强检查自身穿着,防止身带一些尖锐或坚硬等危险物品,从而发生严重的后果。学生们还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强大的身体素质可帮助学生在运动中灵活反应。

2.2加强教师专业水平

除了加强学生的运动风险意识外,还应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素养。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影响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会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从而在学生运动中起到督促保护的作用。学校应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专业能力强和责任心强的教师,将相关运动风险知识灌输到学生心中,在学生运动前严格检查学生的穿着情况,避免一些危险物品带到运动场地,这需要教师高尚的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另外,学校应定期举行教师培训,为相关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相关运动风险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运动情况,要求教师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有效地作用到学生实际运动中。教师还需具备专业的足球运动技巧,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足球训练,学校可定期聘请专业足球教练员,带领学校足球运动员开展专业训练,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2.3加强高校运动风险管理制度

高校运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是减少运动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良好的运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学生运动行为,并起到安全警示作用。首先,学校应建立相关运动风险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和信息,只有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运动风险知识,才会有针对性的避免相关运动危害。学校可制定相关安全注意事项细则进行展示,粘贴到运动场地明显的位置,提醒学生正确运动。其次,学校应加强相关运动场地的建设和维护,加大相关资金投入,购买安全环保的材料,保证学生尽情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增加护腕护具的购买量,全方面保护学生的安全。最后,学校应设立相关运动医疗队,为学生产生运动损伤提供解决路径,医疗团队建设可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程度,并且能在运动损伤产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加大运动风险知识宣传力度,潜移默化地影响运动员运动风险防范意识。[3]

3高校足球运动风险管理机制

3.1风险预防机制

风险预防机制是风险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运动前进行全面运动准备,防止运动中产生不必要的损伤是风险预防机制的主要目的。首先,应当在运动前做好相关运动设施及场地检查,对足球质量进行检验,防止不合格的足球进入运动场地。对场地环境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场地垃圾,并禁止尖锐物体出现在球场上。其次,学生应穿着舒适且适合运动的服装,舒适休闲的运动服可让学生在运动中尽情伸展身体,并在足球运动中穿着具有抗滑性能的钉子鞋。最后,在运动前加强相关安全规定宣传工作,及时观察天气变化,在恶劣天气中停止激烈运动,并将相关医疗队带进场地,为学生的损伤及时处理。

3.2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管理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风险控制体系的制定,在高校足球运动中,学生自身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运动风险。第一,应制定严格的运动规则来限制学生在比赛中的不合理行为,建立公平合理的运动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正向运动。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建设,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使学生们在运动过程中相互关心和鼓励。第二,注重合理把控运动强度,防止过度运动造成学生的身体部位运动损伤,阻碍学生今后的运动和生活。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足球运动,由浅入深的练习运动技巧,留给学生充分的缓冲时间,让学生身体适应运动强度。第三,加强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将身体充分伸展,防止突然增强运动强度,加强运动损伤,并且要提高学生运动风险防范意识,注重自身身体情况变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避免发生激烈运动。

3.3风险转移机制

风险转移机制是降低运动风险的有效手段,为了防止运动风险带来的损失与不良后果,需要将运动损伤转移给其他企业,相关单位会承担相应的运动风险后果,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损失:一方面,学校可为学生购买相关运动保险,当学校组织相关足球竞赛时,激烈的比赛难免会使学生产生运动损伤情况,这时学校为学生投入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就起到重要作用。当学生受伤时,保险单位会提供相应处理措施,及时处理学生运动损伤所产生的损失,因此,在一些足球竞赛中,保险机制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购买运动器材时,相关厂家会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并会提供相关保证发票,一旦在运动中出现由于运动用品造成的运动员损伤,可以将运动风险转移到运动用品厂家。

3.4风险问责机制

建立风险问责机制时的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严格划分风险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将责任制度细化。当运动风险产生时,可以找到相关责任人,并能准确分析运动风险产生原因,从而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加强安全责任制度的制定,将各种可能产生的运动损伤情况和因素进行分析预判,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运动风险的产生。

4结论

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财务风险;国民经济;市场竞争力;风险管理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竞争和挑战无处不在,机会和风险并存,全球化多元化的市场发展趋势,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业的技术创新以及信息传播的迅速便捷,打破了市场的封闭,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双重压力。一方面,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将被摆到一个广阔的平台上,将会拥有更多更优质的商机。另一方面,机会众多的背后也隐藏着众多危机,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便是潜在的威胁。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使得企业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而优胜劣汰这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也使得企业在日常运营活动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财务风险便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背景下,伴随着市场竞争诞生的。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只要进行运营活动,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不过比较乐观的是,所有企业的财务危机都不是一夜之间就会爆发的。企业只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早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漏洞,识别财务风险信号,并对企业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出评估,经营者、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完善管理机制,就有可能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初级阶段。相反如果处理不当,企业将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研究意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资本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是指企业在全面了解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科学的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评估、预防、控制,企业尽可能以相对较少的损失为代价,来确保企业一系列理财活动的正常运行,维持住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因此,财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创造安全稳定的运营环境。随着西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国外的大型企业建立完善了风险管理机制,具有较高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能力。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薄弱,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再加上应对财务风险的方法存在很多的缺陷,许多办法还处在财务管理的初级阶段,因此,许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爆发时会惊慌失措,最终出现财务危机,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只有提高现阶段国内公司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并完善特定的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从而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2.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是十分严峻的挑战,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和决策科学性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控制风险的素质水平。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过于落后,对市场缺乏认识,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的经济变化规律,一旦企业进入市场,就面临着其他企业的竞争,进而不可避免的降低企业的销售价格,导致了企业利润的降低,这种情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只有从内部控制入手,建立完善的机制,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击败其他对手,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3.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做出贡献。企业是构成微观经济世界主要成分,是一个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最有代表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企业不能抵抗风险健康成长,那必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如果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不够严格,偿债能力过差,将会导致银行存在过多的不良资产,这是造成国家金融危机和国民经济动荡的深层次原因。自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立以来,虽然中国的经济呈现着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但隐藏在经济稳定增长表面之下,部分公司却陷入了高风险低回报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造成了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较明显的反差。这将是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不得不注意的严重隐患。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提前识别出财务风险的前期信号,及时对此做出应对,然后解决掉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一个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才能为国民经济的稳点发展做出贡献。

二、巨人公司简介及财务风险分析

(一)巨人公司基本情况介绍以及发展历程

巨人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一家以电脑网络为主要产业的高科技企业,主营电脑与保健品。创立者以4000元白手起家,历时两年,巨人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38家,销售额近4亿,利税近5000万,员工达2000多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成就了一段商业传奇。神话来得快,破灭得同样快,成立不到6年的时间,遭遇严重的财务危机,虽未宣布破产,但名存实亡。巨人公司从建立初期到1993年之前,企业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然而1993年国家解除了计算机进口的禁令,世界著名电脑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1994年巨人公司进行改革,走多元化发展的扩张之路,电脑、房地产、保健品、药品四剑齐发,雄心勃勃旨在将这段商业神话书写的更加辉煌。20世纪末,发动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创造了30多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量。然而转折点发生在1996年,巨人公司决定建设巨人公司大厦。建设初期,本意是大部分用于公司自用,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改为商品房地产。大厦破土开工,但时运不济同一时期我国保健品市场动荡,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企业资金供给不足,种种原因,未能按协定完工,债主上门,欠下巨额的债务。企业内部员工工资不能按时落实,一大批老员工离开公司,一片阴云笼罩了整个企业。巨人集团遇到创建以来最严重财务危机,濒临破产。

(二)巨人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从上述巨人公司发展历程来看,表面上建设巨人公司大厦是巨人公司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由于巨人集团的快速发展以及迅速扩张,潜在的各种风险已经为巨人公司的濒临破产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将会从几个方面,对巨人公司进行财务风险分析。1.筹资不彻底,资金链断裂。巨人公司大厦开工前期,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大厦从最开始的自用楼项目变成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因此,最初的大楼预算从2亿翻到了12亿。由于公司涉及领域较多,运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成本数额也十分巨大,如此浩大的项目,巨人公司没有绝对的实力来承接这个工程。在流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从1994年大楼动工到1996年大楼被迫停工,公司从未向银行申请过贷款,全靠企业自有的资金苦苦坚持。充足的资金才是房地产最坚强的后盾,现金以及利润才是企业运营最基本的养分。在资金短缺以及利润缺失的情况下,之后的后果可想而知,这座大楼最终也只建至地面三层就被迫停工。2.投资项目不明智,企业亏损严重。在电脑行业发展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巨人公司决定跳出电脑行业,进军生物科技领域。在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中,巨人公司由于摸不清在生物科技领域资金的运作规律以及产品的销售策略,结果越陷越深。虽说在1994—1996两年期间,巨人公司在保健品方面做的略有声色,但由于国家政策有所限制,因此注定在这一领域不能蓬勃发展。此外,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房地产行业,也是公司决策者的一大败笔。3.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水平落后。纵观巨人集团的发展历程,从它的鼎盛到崩落与集团的管理者息息相关。它成功是民营企业家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创业精神的体现,它失败也是因为管理者决策不明智的后果。当巨人公司管理当局已经意识到集团内部存在隐患,管理者想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展来挽回企业发展颓势,但还是由于财务管理能力不足,企业整体协调乏力,人员管理失控等原因,并没有及时地解决公司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最终导致了不可挽救的后果。

三、基于巨人公司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建议

通过对该企业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完全规避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各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最大障碍,只有在最大的程度上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才能够保证企业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稳定成长。不仅是该企业需要摆脱外部的影响进行独立的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中这是不可能的。它是企业比较难以控制的一些因素,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不得不去重视外部影响这一重要因素,主观上要全面研究和识别变化莫测的宏观市场,把握其改变规律和发展趋向,把握好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机遇,避免对企业发展有负面作用的风险。因此,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任何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者只有具备较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利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降低潜在风险,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更要用合理的方法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必须要介于风险厌恶者和风险喜好者之间,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企业同样需要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各项活动中风险的必然性和客观性,能够在经营活动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从而采取更加稳健并带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精确化的管理制度是降低财务风险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只有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保证精确化,才能够避免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企业管理者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风险管理意识,在财务控制、财务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采用最合适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保障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实现财务风险的合理控制,使企业能够良性循环的发展。

(三)提高企业各部门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要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的前提是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水平,将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带入到日常工作中,特别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发挥好本部门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同步的监督和科学的控制,并客观的将公司财务风险变动情况反映给管理层,以便企业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应对政策。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应充分评估一切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盈利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威胁,应学会分析和管理企业资金成本,系统的科学论证各方案后再做出最后的筹资决策。公司不应该是为了追求高收益而冒着高风险使企业负债超过偿还能力,企业应该保持适当的债务平衡。在财务投资方面,切忌跟风投资,一定要做好科研分析,计算好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决定是否投资该项目。财务投资决策要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权衡好利弊,努力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使企业投资能得到预期回报。

(五)加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巨人公司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资金链的断裂,为了给公司大楼筹备资金,公司把在生物工程得到的利润以及前期投入的成本不断抽出来填补房地产开放的资金缺口,拆东墙补西墙,最终不但没有撑起房地产开发,反倒是又赔进去了生物工程产业,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随时关注资金的流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六)加强企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多元化经济的大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加强沟通与协作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企业不仅要抓住自身发展的机遇,勇敢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同时要建立和一些卓越企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和合作伙伴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任何企业陷于危机甚至于破产都不是说毫无征兆突然降临的,都是从财务风险发生,然后财务危机爆发,再到最后企业破产,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关联的逻辑过程。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任何一家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一定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一次次累积的喷发。因此,企业应该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披露能力,解决日常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微小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是根据各种金融经济理论,配合现代化的定量分析方法,捕捉早期的企业爆发财务风险的前期征兆,设定一些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变化标准,对企业进行资本运营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进行同步检测的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主要有三个作用:(1)有利于掌握最敏感最有代表性的财务风险指标;(2)有利于估测企业资本运作的规律;(3)有利于提前采取财务风险预防性措施。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条件1.技术支撑。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分析繁杂的财务指标数据和广泛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依靠科学的计算和统计方法作为平台,利用数学、统计学方面的先进技术,来保障地反映不同财务指标和不同影响因素变量关系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较高的预测精度,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组织保障。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必须配备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政策分析、财务分析、法律分析等专业性的人才,同时还要有熟悉上述计量统计方法的专家与之相匹配。只有优质的组织保障才能够支撑起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优势。3.实现手段。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手段是多种多样:(1)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可以自行建立;(2)多个企业可联合建立;(3)有着丰富人才资源的专业中介机构可以建立,然后服务于众多行业;(4)政府成立,然后提供这项服务。经过上文分析,构建一个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尤其是专业性人才和专业设备比较稀缺,同时还要提供可持续性的更新服务,所以对企业自身实力来讲,建立此预警系统代价太大。根据我国当前的基本环境来分析,由政府主导,各企业积极参与,共同打造一个财务风险预警机构将是最科学、最合理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2]许开平.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6(22)

[3]尉向荣.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对策探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2(8)

风险管理范文3

风险沟通是在风险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公众心理状态具有调节功能的一种风险管理模式,其属于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而风险感知是有研究学者提出的一种风险管理概念,他主要讲的是将一种风险事件解释为一信号,信号本身的性质与传播条件都会对受众的心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这个信号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和解释。社会大众往往都是凭借着对风险事件的情况进行知觉方面的判断,这种在对风险缝隙和判断过程中采用知觉进行判断的方式我们将其称为风险感知。因此,在风险信号和公众对风险信号的认知之间经历的过程有着三个方面的因素会参与到影响社会公众的知觉判断。一个是风险本身所具备的特征;其次是受众不同的特征;最后一个是上述两者相互作用所共同产生的一种作用。风险事件往往会引起公众心理方面的变化,事件突发会引发恐慌现象,但是公众心理的变化情况并不是非理性和无控制的,产生心理变化主要是根据这个事件是否与自身的利益相挂钩。因此,有效的处理好公众的情绪问题与准确科学的处理风险数据是同等重要的。在了解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与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处理好风险的物理性危害同等重要。

二、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沟通体系

(一)企业内部风险沟通体系

首先,企业风险沟通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过程中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感知。根据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程序,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但是这种风险评估和传统意义上的评估是完全不相同的,尽管在对企业的风险识别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一致的,但是传统的分先识别和评估主要是在掌握和了解了风险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之后所进行的,而风险沟通中所需要了解的这些风险主要是了解这些风险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否及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风险沟通过程中,其关注的重点是信息传递后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在沟通中的风险感知应该注意定位角度,找准对象,应用到具体的企业,企业的结构组织、员工的专业素质、信息系统的完善与否、管理者的态度以及企业的文化等因素都是影响风险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任何一方面的存在问题,都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对每一个影响因素尽可能的掌握和了解,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和处理,实时关注沟通渠道的通畅,全面感知企业的异常情况,为企业内部风险沟通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建立企业内部参与者之间的伙伴关系是体系建设的关键。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所有参与者而言,对企业面临的不同风险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由于工作岗位、专业知识以及责任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参与者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侧重的角度有所差异。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其侧重的风险意识主要是企业面临的总体风险;而对于每一个部门来说,更关心企业风险是否会给本部门带来影响;而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之后,他们主要关心的风险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联的风险。所以,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侧重的风险类型是一样的。因此,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和背后隐藏的含义,在沟通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的沟通平台,才能够让企业所有的参与者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还能够实现各种风险信息的快速传递,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良性动态循环。最后,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实行真正的双向沟通模式。双向沟通模式是企业风险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作,在这里之所以说双向沟通模式是一种工具,是因为它所依托的主要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良好的伙伴关系。只有这两个因素在沟通过程中真正做到位,才能真正的实现双向沟通,这个模式才能执行,否则这个模式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在企业风险沟通机制建设过程中,双向沟通模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管理者的态度、企业文化、职工的专业素质等,一旦处理不好这些因素,都会对双向沟通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现双向沟通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处理好各种影响因素,保证双向沟通模式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实现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风险沟通的目的。

(二)企业外部风险沟通体系

对于企业外部风险沟通体系,信任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外部利益的参与者也是抱着同样的目的来进行合作的,双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彼此的不信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想获得对方足够的信息,而这种行为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就是说外部利益的相关者无法完全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企业也无法获取外部的信息,双方都处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都封闭了自己的信息试图获取另一方的信息,这就形成了双方之间的堤防,相互之间的不信任。这就要求企业在外部风险沟通体系建设中,首先应该重点解决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相互信任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要采用合理的手段获取。尽管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企业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过程中,应该在不违反本企业商业机密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向外部公开信息,以开放的姿态获取外部企业的信任。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维护本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外部企业开展合作,在外部利益相关者心理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基础。一旦这种基础建立之后,上述企业将内部风险沟通机制就能全面盘活,同时,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之后,以更高的效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风险沟通。就全面的风险感知来说,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之后,就需要积极主动地获取外部企业的风险因素,快速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为企业风险管理赢取时间。信任是相互的,外部企业在收集本企业的相关信息时,企业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外部企业的这种行为,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实现双方的和谐发展,从而能够很好的在本企业内部实现双向的风险沟通模式,缩小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各种沟通障碍,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和沟通。

三、结语

风险管理范文4

关键词:临床护理;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研究进展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不会随着医学的进步而消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医疗护理行业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降低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全面、全程的系统化风险管理能真正做到降低护理风险损害的发生率,最终促进病人安全的大幅提升。本文就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1病人安全管理现状

病人安全是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各项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均是为了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国外有关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较早、范围广,主要研究内容是护理安全管理理念、护理安全文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美国质量评估报告指出,应制定安全执行标准以提高卫生保健人员执行标准;制定病人安全目标并执行安全有效的操作规范;建立全国性差错报告系统[1]。英国成立国家病人安全中心,目标是促进医疗环境的公开、公正,找出医疗护理服务制度的管理漏洞。日本研究者认为,护理安全管理应在护理部或护士长的督导下,提高高年资护士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2]。我国关于病人安全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病人安全现状的研究、病人安全措施的实施、病人安全文化、护理风险管理等,医疗机构也开展探讨护理风险测评体系的建立。医务人员有关病人安全知识、在校教育和执业后继续教育明显滞后,包括人文、技能、沟通等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2.1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护理人员正确实施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主要是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系统动态识别与分类。包括风险感知和风险分析,同样风险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风险知识的掌握也很重要。①风险感知是护理工作中面临风险所表现的态度、认识和主观判断[4],其核心是明确各类护理风险因素,主要维度有系统流程风险、护理人员风险、病人照护风险[5]。②护理风险分析贯穿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对收集的护理风险信息进行理解、质疑、过滤、整合、存储、甄别、调用、联想[6]。

2.2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是识别潜在的风险信息后对风险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估计,为选择风险措施提供依据,包括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7]。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JA-CHO)要求每家医院对发生频率高的风险事件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为评估工具,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8]。FMEA关键是对风险信息进行整合,确定失效模式,确定原因及其影响,再运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侦测程度和严重性计算风险优先指数[9]。

2.3护理风险处理

护理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针对各类护理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常用的风险处理方式有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自留、转移风险、减轻风险、风险法律事项准备[10]。①风险预防:采取措施预防风险事件,如风险教育培训、完善健全风险防范措施、倡导护理安全文化等[11]。②风险规避:是通过放弃风险较大的风险来回避风险源,比如一项新技术新业务可能因为技术不成熟等原因产生风险,可以通过暂时不开展规避。③风险自留:风险造成的部分或全部损失医院自行承担,主要是对风险发生频率低、损失小的风险。④转移风险:将全部或部分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的方式。主要是将发生频率低、损失大的风险转移给职业保险。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均已建立完整的医疗风险保险制度,且已实施。⑤减轻风险:用各种办法来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的行为,达到风险控制和风险降低。这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方面。如监督组织各项护理活动,消灭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贯彻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等。⑥风险法律事项准备: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要维护病人及家属的各项权益,履行告知义务,具备风险意识、法律意识等。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熟知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知法、守法、懂法、护法[12]。

2.4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是指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处理手段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实现风险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主要是分析风险处理效果和风险损失程度。评价风险管理效益是否良好,是否是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

3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风险管理制度

科学化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论保障。国外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有效的制度。主要涉及:①严格的专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制度;②对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督导、审核制度[13];③非惩罚性、非谴责性的风险事件申报制度;④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制度。我国的风险管理制度有多种,但还不尽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能有效防范风险。管理者应结合自身资源并借鉴国外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操作流程等。目前护理人员对现有的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的执行不到位,管理者应督导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14]。

3.2风险管理组织

Luquire[15]提出建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研究客观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是防御护理风险的根本保障。风险管理属于优先解决的问题,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应是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由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以及科、区护士长构成的四级护理风险管理架构,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前的积极预防[16]。院长全面组织管理,督导全院规章制度的执行,严防风险事故。护理部深入科室检查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确保护理安全。护理质控小组制定各类风险管理方案相关的质量控制、护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建设,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护理安全隐患。病区护士长负责收集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识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采取对策[17]。

3.3风险教育

护理风险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是风险管理的关键。风险教育的内容既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预防等护理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又涉及有效沟通、团队协作、护理质量等[18]。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护理风险教育,列出了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应具备的风险知识,并将相关课程纳入继续教育提供网上资源[1920]。但我国现在还存在着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机构层次不一、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快完善培训体系的步伐,宜开展规范化、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科学化的护理管理人才。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情况,安排医务人员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包括专业培训、法律知识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等。同时各科室开展基于科室的教育项目,让护理人员了解本岗位的职责和专科潜在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尽量采取规避风险的行为[21]。

3.4护理安全文化

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有助于识别、预防差错事故,较好地评价护理质量。医院安全文化是由Singer等[22]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无损于病人为先”,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Ruch-lin等[23]认为,安全文化应该建立在护理管理者对异常事件和近似错误等不安全事件认识的基础之上。构建安全文化,需护理管理变被动性的事后分析护理差错的模式为主动汇报潜在风险因素,尽早发现不安全因素,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有效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保证护理安全[24]。“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构建安全文化的关键,有助于管理者发现自身问题。美国病人安全联盟的经验表明,在获取风险信息后,对风险事件的分析应分责任系统和学习系统两方面。责任系统针对个人,分析影响个人胜任护理安全工作的因素,寻找源头;学习系统从组织系统漏洞分析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制定预防方案[25]。我国卫生部2007年提出鼓励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各医院纷纷建立不良事件非惩罚系统。但我国医院对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力不足,不良事件不能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报告率低。分析原因将责任归咎个人,制定处理措施及总结经验不够全面[26]。医院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意识到人为差错是不可避免的、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激励护理人员分析和学习差错发生的因素,为护理人员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5护士长风险管理

医务人员均应掌握专业领域内常用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的方法和工具。护士长处于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基层位置,对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有重要作用[27]。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降低风险事件是护士长的首要任务[28]。护士长未洞察医疗系统中的缺陷或漏洞,未及时排除风险因素将成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温床。李琳等[28]对护士长风险管理体验进行研究表明,护士长对风险认知水平不一、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不完善、缺乏风险事件上报系统、未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王绍霞等[29]总结护士长风险管理措施:坚持每日查房制;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及加强警示教育;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范;全方位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坚持安全警示与质量持续改进。

4小结

风险管理范文5

1.1护士技术操作过程中的风险:①一些儿科患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发展猛、病情险、病死率高的特点,护理服务过程中常遇到不可抗力的情况,如采取紧急医学措施、患者体质特殊、无过错输血感染、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违反操作规程、护理新技术应用等因素都可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导致死亡或伤残且后果难以弥补修复[2]。②抢救患者时,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口头医嘱多,执行时可能因听不清而用错药、重复用药。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吸力、监护仪出现血压或血氧饱和度测不出、异常心电图波形。

1.2意外事件形成的风险:①不可抗力因素,如突然停电、设备故障等[3]。②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因素:如意识障碍(昏迷或骚动)致碰伤、坠床、撞伤,抽搐、呕吐可导致患者咬伤、窒息;急症、重症患者在诊查、运送途中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情况发生。也存在如给小孩穿刺时不能一针见血等原因,导致暴力事件,如辱骂、打人、砸东西等。

1.3职业性损害造成的风险:由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往往比较急,需要马上救护,面对患者潜在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如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救护过程中在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传播给家人和朋友。

1.4护士心理性因素产生的风险:急诊室护士经常是在应急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的,需无条件的全身心投入,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导致一定的精神压力,容易出现精神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等。

1.5病历资料造成的风险:目前护理记录中存在许多缺陷。由于工作量大,存在着漏记或忘记护理记录;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中医护记录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病情记录、护理措施、效果评价与实际不符:护士未按常规观察及记录或弄虚作假,而导致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事故。

2风险管理对策

2.1转变观念,灵活安排排班: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再教育培训和考核。单人值班时一定要经验丰富的护士。加强儿科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尤其要重视职业道德、高度责任感、同情心、熟练的操作技术、广博的知识储备、优雅的礼仪风范、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较强的沟通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防范护理风险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2.2加强儿科护士的规范化培养:特别关注低年资护士的培养,努力提高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率;实行“一带一”制度,帮助新护士尽快成长;定期对护士进行操作考核,通过理论知识笔记,无菌技术操作,静脉采血,静脉套管针的留置,鼻导管吸氧等考核项目,检验护士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制造各项操作要遵守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等,严格规范进行“三查七对”等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做到在抢救患者时动作准确、敏捷、到位、紧张而有序,同时加强团队及个人抢救能力的培训,抢救患者时,护士之间,医护之间以及科室之间需相互协调和配合[4]。

2.3设立专科仪器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每天清点维护,定时检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出入科室实行登记等,保证仪器的有效使用。

2.4制定应急预案及流程:通过头脑风暴法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流程,使护士认识到管理风险的普遍存在,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士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2.5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对可能发生风险的护理操作,提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操作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及时发现在护理服务细节中存在的隐患,把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防范,注意每一个细节,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准、更精。

2.6提高护患沟通措施: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要求护士着装整洁,头发不过肩,给患者以庄重的仪表。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护士做到“请”、“对不起”当头,一次穿刺失败需要再次穿刺时规范化语言是“对不起,让您的宝宝受苦了”。避免生、冷、硬语言。当患者或者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值班人员相互配合做好解释工作,当其表现出不理智的言语或举动时,应及时呼叫总值班或科主任、护士长帮助解决,避免发生冲突。

2.7对护士要实行人性化管理:要爱护护士,关心护士的生活和需要,掌握每个护士的性格特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尽量保证护士的休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大家工作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增强科室的凝聚力[5]。

2.8努力学好《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努力学好《病例书写基本规范》,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准确、客观、及时地记录护理记录;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严谨性。按规定程序修改护理记录。如果患者拒绝检查、治疗和住院,一定要说明原因并签字。

3小结

风险管理范文6

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很多,控制护理风险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评估(测定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定量分析和描述)、处理(针对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问题采取措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管理效果评价(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型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和修正,为下一个周期提供更好的决策)4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护理风险管理的这4个阶段是不断循环的,它们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周期过程,这也提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进行、不断改进的过程。护理安全是患者康复的基本需要,而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安全的保障,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环境下,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安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2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起步较晚,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集中在医疗护理纠纷的防范和事故的处理等方面,对如何防范风险尚未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护理风险是发生风险事件或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而不是护理事件本身,因此在事故发生之前的预防工作很重要。要完善护理管理、注重护理安全,首先要分析并识别护理风险的来源,即护理风险的产生原因。实践和研究表明,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1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来自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如对“三查七对”等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未认真履行职责,在工作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出现护理差错甚至事故。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不能正确协调和处理护患之间的矛盾。个别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对各种操作或仪器的使用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输液、皮试、肌注、口服及外用药物的使用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然而有关不良护理事件调查显示,给药错误位居护理风险直接原因的首位。此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未能提高警惕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总之,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或者未严格遵守护理常规与规范。

2.2患者自身及家属因素

部分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变化快,某些疾病由于严重影响患者行动能力或认知能力,导致护理风险增加。例如骨科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其行动不便且沟通能力有限,家属有时也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病情,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个别患者特殊或过敏体质也是一个难以预测的危险因素,任何护理措施都具有一般性,即使按照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的规范进行护理,有时也难免不适用于极个别体质特殊的患者。某些疾病导致患者意识缺失,他们无法对有关自己的诊疗护理措施作出决定,甚至难以与之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时就需要家属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而家属可能不够配合或者因不信任医患人员而对病人信息有所隐瞒与保留;某些疾病具有较强的感染风险,家属由于相关知识缺乏或者对亲人的过度关怀而对病人进行不正确的护理,也容易增加护理风险,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2.3医院组织管理因素

目前在我国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的背景下,医院大多没有建立健全各项有关护理安全的制度,或者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执行不到位。例如,排班制度不合理,造成一些护士超负荷工作,从而增加护理失误发生率。药品管理不规范,药品摆放不科学,容易在给药时发生错误,从而产生不良甚至十分严重的后果。由于管理不善使得医院环境嘈杂,在开放式的护士站,护理工作中处理、核对医嘱和书写护理记录等护理工作都需在这种开放式的环境中进行,这些外界干扰会打乱护理人员的工作程序及思维,增加护理差错的危险。医院缺乏对特殊病例的识别与特需护理,而这些患者往往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由于医院环境因素,如地面滑、噪音大、院内感染、环境污染、射线防护不当、呼叫系统突发故障等导致延误患者抢救等,这些因素具体情形不同,但是都可以归结为医院组织管理方面的原因。

3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护理风险难以从跟本上完全消除,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文结合一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加强我国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制度建设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标准。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建立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分析制度,每周有登记,每月有讨论、分析和处理,并上报护理部;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每日严格查对医嘱及治疗给药执行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时刻保持在百分之百,用后及时补充,做到“五定”,有交接班记录;加强危重病人管理,及时登记并报护理部备案。力争褥疮发生率达到“0”,对不可避免的褥疮在发生前上报护理部备案。加强职业防护,有职业暴露登记及处理程序。在进行医院护理风险组织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增强医院全体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注重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在风险管理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3.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规,写出心得体会,使护士懂得用法律条文进行自我保护。建立护理仪器保养制度,护士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有紧急风险预案,护士应当熟知各项应急程序。规范职业行为,提高整体素质,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考核,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以多种形式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实习生由有经验的和责任心强的护士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注重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护士进行一系列的沟通技巧的培训并互相交流讨论,尊重患者的权利,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如入院宣教、健康教育、诊疗过程、住院费用等讲解;动员患者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护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依据,一切护理活动“做我所写”,要如实记录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和为病人实施的具体护理活动及效果。护士长每日查看护理病历,护理部不定期抽查并每季度组织护理病历评审。

3.3实施重点病例管理与上报制度

不同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和生理、心理因素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是不同的,及时识别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重点病例,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病例的特需护理管理与上报机制,对于降低护理风险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重点病例是指那些危急重症病人、诊疗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疑难病例、已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的病人等。对于重点病例的护理要制定比一般患者更加严格的标准与规范,并首先进行重点病例的识别与上报。而在实施重点病例上报制度中,医护间的密切合作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点病例上报管理是降低医疗和护理风险、防范差错和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实践经验之一。

3.4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护士长作为护士护理工作最直接的监督和管理者,其管理方式、工作作风和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工作。护士长通过对护理风险认真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因此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对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护士长在日常工作者应当做到:按照医院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狠抓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与相关部门合作,改革不合理的护理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风险的学习和讨论,强化其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做好新入科年轻护士的检查指导和宣教工作,深入病房、跟帮检查,做好传、帮、带。护士长要以身作则,树立一个优秀的基层管理者的形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护士的工作态度。

3.5承担和转移必要的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范文7

【关键词】二胎政策;产科护理;心理;风险管理;风险认知;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二胎政策下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开放了二胎政策[1]。为提高产妇的风险意识,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确保母婴的健康。本次选取近年来收治的560例产妇,观察在二胎政策下,实行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常规产科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560例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研究前,两组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各项临床工作。观察组年龄24~40岁,平均(32.5±3.3)岁。其中,顺产产妇、剖宫产产妇各185例、95例。对照组年龄25~41岁,平均(33.3±3.5)岁。顺产产妇、剖宫产产妇各180例、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行常规护理干预为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护理方法,使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工作。

1.2.2观察组

实行二胎政策下产科护理风险管理:(1)心理护理,主动和产妇沟通,在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后,实行针对性护理。针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耐心、认真解答,以此减轻产妇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2)健康教育,告知产妇分娩技巧、用力和呼吸方法、需要配合适宜等,进而提高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减少分娩时间。(3)产后护理,叮嘱产妇保持休息和睡眠,必要的时候可给予镇痛剂/安慰剂处理。产后,加强对产妇温度、脉搏、心率、出血量等进行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处理。饮食方面,叮嘱产妇多补充一些软食、水分,保持营养合理搭配。(4)出血护理干预,为产妇讲解出血原因、子宫按摩的必要性。采用适宜的力度按摩子宫,按摩时间为0.5h,每间隔3h按摩一次。此外,切口换药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和流程操作,防止出现感染/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然后,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学习培训相关内容、构建产妇首胎和二胎档案、健康宣教。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风险认知度、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4.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风险认知情况的对比

两组产妇风险认知度实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28%,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二胎政策下,较多的非最佳适龄女性分娩。为降低产妇的风险,提高分娩成功率,促使产妇及早恢复身体机能,应做好产科风险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二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此规避风险事件的发生[2]。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之上,实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组织护理人员学胎政策、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护理技巧、分娩技巧、生命体征监测方法等[3-5]。因为二胎产妇分娩会受到年龄因素影响,使得产妇存在一定的分娩风险。为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培训相关内容非常重要。构建产妇档案,为二胎产妇构建除颤和二胎的档案,详细记录产妇的出产日期、孕周、胎数、分娩方法等,以及产妇二胎预产日期、孕周、血象和超声情况等[6-7]。然后,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应特别注意疤痕子宫、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分娩过程中宫缩无力、胎儿窘迫等情况。健康宣教,告知产妇二胎分娩的相关内容、风险,以此确保产妇明确二胎分娩存在的安全隐患,帮助产妇树立分娩的意识,提高产妇分娩的警觉性、敏感性,从而规避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8]。护理人员需结合产妇实际状况,实行一对一健康宣教和锻炼指导,以在术后实行适当、适量机体锻炼,防止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综上所述,二胎政策下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效果较好,可从根本上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席时清,孙境,纪蓓蓓.全面两孩政策下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5):54-56.

[2]金和秋,汪颖,吴兰美.二孩政策对妇产科护士职业疲惫、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6):692-694.

[3]左宪宏,王立新,姜丽杰.二孩政策下儿科护理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7,9(9):9-10.

[4]唐国静,阮恒超.二胎全面开放政策下产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5-6.

[5]胡丽娜.二孩政策下高危孕产妇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52-54.

[6]丁桂兰,翟荣慧,武霞.二胎政策下护士长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13):61-63.

[7]温菊霞.儿科护理如何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后的生育高峰[J].甘肃科技,2017,33(5):95-96.

风险管理范文8

一、风险管理的误区   (一)风险管理只是CFO的事情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主要参与者仍然是CFO,诚然,在风险管理体系中,CFO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要明白的是,企业这艘大船,船长是CEO,掌舵手是CFO,船长需要对天气、大海、船等有足够的了解,做出正确的指示,仅靠掌舵手来负责全部是有失偏颇的。1992年的COSO报告中指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对内控都有责任。CEO对内控体系负有根本的责任,并且享有该系统的所有权。对于大型复杂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风险管理,而不仅仅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进行,才能取得风险管理的“最终”的和“深刻”的效果。如果CEO们和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或者信任不够,风险管理只会沦为一场形式主义的“走秀”和“过场”。   (二)风险管理只是形式主义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目前对风险管理的看法不一,有很多的CFO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并不认同,《首席财务官》杂志曾经做个一个“本土企业成功推行内部控制的主要障碍”的调查显示,47%的CFO认为内部控制障碍的是“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意识薄弱隐含的意思可能是,或者企业对风险管理并不认同,或者认同不够,只是把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形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009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更是给了内部控制一个标准的框架,这使得更多的企业将风险管理理解成了统一的“形式”。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将潜藏在企业内部的风险识别出来,一般理解的风险管理只是一些制度、流程等形式是片面的。   (三)只要把握了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定制度和措施就够了   很多企业目前已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设计,认为已经做到了风险管理,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效果并不关心,其实,企业目前缺乏的并不是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度和措施,而是这些风险管理工具与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和坚定的贯彻或执行。形式化的制度和流程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对我国的海外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大大损害了海外上市公司的形象,中航油形成的巨大亏空,并不是因为其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由于内控失灵,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造成的。   二、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一)企业应该真正的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风险就来源于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很多企业没有恰当理解自身的所作所为,尤其真正理解风险。无论是在亏损的时候还是在盈利的时候,都要绷紧风险的弦,尤其在盈利的时候,企业的领导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想清楚为何本企业有如此的幸运,哪里做的好,哪里没有考虑到,这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如果发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二)防患于未然,重点考虑战略风险   风险管理需要把重点放在战略风险上,大方向把握好了,其他的是一些操作和运营方面等细节的事情,当然细节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企业也是像一条船,只有保证方向对了,有了正确的航线,才能到达彼岸。比如企业的产品,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原来的夏新电子的一款手机A8出尽风头,但一款产品的成功怎么能使企业可以屹立不倒,企业应该重点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新的设计,让品牌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三)“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我们平时可以看到很多的现象,其实原因是企业战略的风险没有充分考虑,或者虽然考虑了,但是低估了风险的程度,或者没有及时找出切实解决的办法,将风险转化。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清楚企业的风险,一旦认识清楚,就要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将风险加以控制(系统风险)或者将风险消除(非系统风险),“讳疾忌医”不是正确对待风险的态度。就像一根铁棍,起初只是少量的生锈,如果没有把铁锈去掉,将整根刷上油漆,那么这根铁棍最终会全部锈掉不能使用。   (四)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风险特征和风险点,风险管理的措施也不能人云亦云,其实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只是在照搬欧美的东西,但具体是否适用,并未认真考虑,所以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汽车如是,同样的工艺在国内国外制造出来的车有差别,会计准则如是,虽然形式趋同了,但会计准则极速变身,连国内专家都搞不懂其效果可想而知,这不是规范几个科目,规范几个制度就能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亦如是,“合身”才能穿出“效果”。   作者:季芳 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