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研判报告范例6篇

风险研判报告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1

我单位对明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节点前后科技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排查。一是对系统内部文件进行再核查。组织人员对单位印发的各类文件进行了审核,确保文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言论及导向。二是对单位社交账号内容进行审查。主要是对单位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账号的文章内容进行再审核,通过查阅、转发的信息,排查是否存在错误言论、煽动群众情绪等问题。

经过筛查及认真分析研判,目前我区科技系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新媒体运营力度不够,对于微信群、公众号、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应用和引导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是引导舆论的力度不够,对于新形势下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 科技系统战线长,人员涉及面广,仍然面临着非法宗教、邪教渗透问题。

三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比较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大舆情仍然不能完全控制。

二、风险产生的根源

一是宣传工作的队伍和理论水平不足,特别是新形势下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通讯员亟待需要敏锐的嗅觉,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及时发现和捕捉单位工作宣传的亮点。

二是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与加快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部分干部职工大局意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不同核心价值体系的较量。

今年来,通过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形成共同的信仰,使意志更专注于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抓意识形态工作,要注意防止纠正意识形态工作仅仅是上层的事、与基层关系不大的观念。局领导班子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看问题,把意识形态当作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来开展,纳入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时刻关注各种社会思潮的变化,经常研究问题,做到统一部署,坚持齐抓共管。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任务来筹划安排,经常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向干部职工介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情况。

意识形态上保持清醒的头脑,重要的是加强干部职工理论武装。集中学习宣传贯彻的系列讲话,推动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历史视野、未来意识。

深入领会中央的精神,就是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国家的安全就是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现在还有一个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去抓,人的思想不会是真空的,只要你睁开眼睛,一定在想问题,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没有真空的,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这些年我们思想为什么这么混乱?就是因为我们占领得太少了,西方人占领得太多了,宗教势力等这些歪风邪气占得太多了。所以一定要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东西跟我没有关系。马克思告诉我们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思想文化,决定意识形态。所以目前的形势是比较复杂的,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讲政治,越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一是怎么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二是全面把握意识形态的形势,三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志明确讲,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因为总书记是站在全党、全国发展的战略来看这个问题的,经济建设我们搞得不错,实践证明我们是可以搞的。军事建设我们搞得也很不错,从历史上看我们能打胜仗,朝鲜战争我们打胜了,所以美国人还是比较害怕我们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长期打胜仗,这个问题很考验我们。从很大意义上来讲,我们就是通过宣传实践工作战胜了国民党,现在中国人不愁吃不愁穿,最愁的是精神支柱。

三、主要任务

(一)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教育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抵制生活中、朋友圈的各类谣言,严禁在手机朋友圈造谣传谣,对在公共场合中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非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依法严肃查处。

(二) 防范和管控邪教活动。

加强对“法轮功”分子、 “民运分子”、 “三股势力”等组织渗透破坏活动的防范,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三)加强舆情监控。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涉及科技领域的重大舆情监控,对可能涉嫌发生重大舆情的,相关科室要第一时间介入,并及时向领导汇报,迅速展开舆情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舆情会商和研判预警, 控制舆情态势,严格把握信息工作。

(四)管控好信息传播途径。加强本系统内外网管理,严禁利用内外网、传播各类损害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通过增加监控软件、 硬件防火墙等设备,截断传播途径,发现相关隐患及时处理。

(五)管控好信息审核关。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类信 息的审核和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切实把控好“出口关”。 各科(股)室媒体用稿,网站,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QQ 等信息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

一是将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通过精读原著、开 展学习研讨、邀请专家辅导、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提升学 习效果。

二是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是严格落实《红旗区科技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做好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组织服务工作,加强对局领导班子成员的指导和督查。

四是加强党组织集中学习,细化建立学习台账、完善请假补学制度,保证党员干部的的参学率,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文章、调研报告等的质量,确保学习效果。

党员干部信教、搞封建迷信活动有可能回潮问题,阵地失守风险依然存在。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一是严格落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报告制度;二是严格落实一事一报制度,加强对研讨会、论坛、讲座的管理,严把政治关、导向关、内容关。三是对全区科技领域开展的对外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项目和活动进行全程监管。四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五是继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把是否信教、搞封建迷信活动作为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说明事项。六是全面排查党员信教问题,对信仰动摇、 参加宗教活动的党员,及时帮助教育,经教育后仍不改正的, 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七是深入开展互联网信息平台和净化舆论环境专项治理,确保权责明晰、管理规范、信息安全。八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及区委相关要求使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比较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大舆情不仍然能完全控制。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一是严格按照《科技系统关于加强重大舆情应对处置的意见》,加强舆论引导、部门联动和上下协调,提升敏感舆情态势的感知力、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二是实施信息分级分类监测处置,实现网上舆情早发现、早预警。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提升新闻水平。加强网络监管, 对突发重大舆情快速反应,牢牢掌握舆情传播的主动权。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2

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X安监函〔2018〕X)、X安监[2018]X号文件以及X安监〔2018〕X号文件要求,不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办实际,制定XX区XX街道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企业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有储存设施)企业及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企业。

(二)企业层面

企业是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本地区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工作要求,制定本企业建立并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

1.要明确责任到人,层层压实责任。

2.要明确安全风险研判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工作流程。

3.要明确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后什么时间报告、由谁报告和报告给谁等内容。

4.要建立工作台帐,分级全程记录工作落实过程。

5.要明确完成建立和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时间节点。

(三)监管层面

安全监管部门及人员要按照《应急管理部关于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号)和本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三个一”工作。

1.制定一个工作方案。要结合实际,及时细化制定本辖区内、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工作方案,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建立两项制度内容和基本要求及时间节点。

2.召开一次动员会。要召集辖区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进行动员部署,把开展建立两项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讲解清楚,把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讲深讲透,要让企业主要负责人深刻领会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全部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3.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是第四季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内容,此项工作将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区局及街道将于近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各社区也要开展一次督检、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要求把两项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来,把安全风险真正管控起来。

三、企业安全风险研判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基本要求

安全风险研判的重点内容包括生产环节、储存环节和高危活动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1.建立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完善责任体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分厂)、各班组岗位的工作职责,强化目标管理和履职考核。

2.按照“疑险从有、疑险必研,有险要判、有险必控”的原则,建立覆盖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研判工作流程。

3.在每日开展班组交接班、车间生产调度会、厂级生产调度会布置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要同步研判各项工作的安全风险,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二)重点内容

1.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状态。生产装置的温度、压力、组分、液位、流量等主要工艺参数是否处于指标范围;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各类设备设施的静动密封是否完好无泄漏;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是否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

2.危险化学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状态。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是否完好无泄漏;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是否超限运行;内浮顶储罐运行中浮盘是否可能落底;油气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时是否确保人员在岗;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是否处于可靠运行状态。仓库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是否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是否混放混存。

3.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装置开停车是否制定开停车方案,试生产是否制定试生产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各项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是否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过程是否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严格程序确认和作业许可审批,加强现场监督,危险化学品罐区动火作业是否做到升级管理等;各项变更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按照安全风险辨识结果,重大风险、较大风险是否落实管控及降低风险措施;重大隐患是否落实治理措施。

四、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工作的具体要求

1.按照“一级向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一级向一级报告”的原则,企业各岗位、班组、车间、部门要每天做好职责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自下而上层层研判、层层记录、层层报告、层层签字承诺,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安全风险的研判和管控责任。

2.在布置安全风险研判和管控工作任务时,既要向下级交任务、交工作、交目标,又要同步交思路、交方法、交安全要求。

3.对下级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上级要组织力量进行评估,确保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4.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情况,亲自调度,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5.在生产装置、罐区、仓库安全运行,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风险可控、重大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前提下,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等主要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的名义每天签署安全承诺,在工厂主门外公告,并上传至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外出时,应委托一名企业负责人代履行安全承诺工作。

五、企业安全承诺公告的具体要求

(一)主要内容

1.企业状态:主要公告企业当天的生产运行状态和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的主要活动。如有几套生产装置,其中几套运行,几套停产;厂区内是否存在特殊作业及种类、次数;是否存在检维修及承包商作业;是否处于开停车、试生产阶段等。

2.企业安全承诺:企业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落实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诺当日所有装置、罐区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安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控。

(二)公告方式

1.公告时间:每天上午10时更新,至次日上午10时。

2.公告地点: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主门岗显著位置设置的显示屏(安全承诺公告牌示例见附件)。企业设置的显示屏,要求文字图像显示清晰,安装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规定,保证人员、车辆安全通行。

(三)基本条件

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向社会安全承诺公告:

1.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管理制度,相关职责没有层层落实的;

2.重大隐患没有制定治理措施的;

3.动火等特殊作业管理措施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当天对重点装置、罐区以及动火等特殊作业没有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4.特殊时段没有带班值班企业负责人的。

六、完成时限

2018年11月30日之前,全面完成建立全街道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两项管理制度。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加之工艺路线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等因素,一旦失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带来危害。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重要举措;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又一重大制度性安排。区安全监管局成立了以安全监管局局长唐永川为组长、副局长罗劲松为副组长、危化办股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开展此项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负责具体推进。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各单位要抓紧制定本地本部门实施工作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纳入建立实施两项制度的范围,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指导企业按要求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

各有关企业必须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建立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到位。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效

各单位要对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统计分析,实施动态监管,将企业履行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情况作为安全生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重要依据,督促引导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强化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发现企业存在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等情况时,积极向属地安办报告。对于逾期未建立制度、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的企业,进行约谈、通报、公开曝光,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

请各单位及时将本方案精神传达至本辖区有关企业。

附件:1.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2.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3.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4.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附件1

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装置

套,其中运行

套,停产

套,检修

套。

特殊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是否处于试生产(是

/

否)

是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是

/

否)

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是

/

否)

今天我公司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所有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主要负责人:

附件2

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

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

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车间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今天我车间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车间负责人:

附件3

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班组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班组

安全状态

班组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

检修(

)处

生产装置

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组承

今天我班组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班组负责人:

附件4

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岗位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岗位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岗位

今天我岗位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岗位负责人: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3

[关键词] 风险偏好 审计质量 影响

在全球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日趋谨慎,他们对财务信息的甄别也更为严谨。虽然审计行业因为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丑闻而屡受重创,但各利益相关者对审计报告的信心并未动摇,并对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充满了期待。注册会计师身为审计报告的“直接生产者”,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概述

美国审计总署(2003)提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师依据公认审计准则实施审计,以合理确信会计信息及其披露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表述,不存在错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审计质量作为衡量审计工作优劣的标准存在着众多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曾就此进行过多方的探讨。从总体上看,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

从外部因素考虑,李玉平(2006)从独立审计制度安排下审计市场机制的特殊性出发研究供需问题,得出审计主体基于利益考虑会与客体进行合谋的结论。而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因制衡消退而对独立性影响方面(来明敏,2005)。李莉(2006)则运用实证检验得出法律风险和违规成本与审计质量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马志刚(2006)通过实证模型检验了监事会规模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关系的假设。

从内部因素来看,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品牌声誉和违规成本考虑,可能会发表更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Richard B;Carter,1998)。Krishnan(2004)发现专业能力强的审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更稳健。另外,在提供非鉴证业务时,降低审计成本得到的收益低于降低审计费用转移给客户,那么就会合谋而危及审计质量(Simunic,1984;Becketal,1988)。

二、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的界定和发展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同时,偏好作为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是指经济行为的参与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各种事物组合进行的排列。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偏好可以被理解为注册会计师对不同风险程度下事物组合的排列,即注册会计师预期可承受的审计风险的大小。

由于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代表着他对审计风险大小的预期承受范围,那么不同的注册会计师会因为各自的风险偏好不同做出各种职业判断,或对同一审计事项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或许就单个职业判断来说,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导致的结果偏差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充满职业判断的整个审计工作而言,它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虽然这种风险偏好受到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约束,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仍是在一定范围内做出主观的职业判断。而作为审计结果重要决定因素之一的职业判断一旦受到影响,审计结果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的影响力大小,从审计方法发展的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来看,与审计方法中职业判断运用的多少存在着同向关系。由于不同风险偏好主要影响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判断,而对客观事实的验证影响不大,因此审计方法中运用的职业判断越多,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就越大。

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主要采用详细对账法,围绕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开展审计工作。在这一审计方式下,注册会计师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核对、重新计算来核算账表上的数字,以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舞弊或错报,因此注册会计师们在工作中运用的职业判断较少,通常只需要具备良好的账簿和会计知识就具备完成审计工作的专业胜任能力。因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偏好无法影响客观事实的判断结果,所以除非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否则注册会计师出具错误审计报告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在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随着审计业务的日益复杂,注册会计师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即设计合理并执行有效的内控制度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于是,注册会计师们开始强调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由于企业的内控制度是一种管理方式,对管理方式的评价必须运用一定程度的职业判断,而它的评价结果会因不同注册会计师的判断标准不同而出现偏差。这时,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偏好虽然会对审计工作造成影响,但它主要影响的是审计工作的效率,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在风险基础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对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整体审计风险的评价无疑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偏好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也因为审计工作中判断范围的扩大而增大,并对审计的最终结果产生不小的影响。至此,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不该再被忽视了。

三、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本文将采用简单的二分法对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风险和收益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风险偏好会使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获得不同的风险溢价。期望获得高收益的人愿意承担较高风险取得更多的风险性收入,即使最终的风险性收入有可能小于确定性收入。在此我们可以将具有这一特性的注册会计师定义为高风险偏好者。他们预期承担的风险将接近,甚至超过预定审计风险水平的上限。可对于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取得确定的收入而非取得更多的潜在收益。在此我们可以将具有这一特性的注册会计师定义为低风险偏好者,他们预期承担的风险将在预定审计风险的中下水平波动。

同时,由于目前对审计质量的评价基本上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衡量的,而审计结果的质量是审计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审计质量最直观的评价标准。只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客观、公正的评价了被审计单位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则该项审计服务就能被认定为是高质量的,否则就是低质量的。

当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分为真实的财务报表和虚假的财务报表两大类时,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将如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高质量的审计是A、B、D、这三种情况,因为注册会计师都出具了反映真实情况的审计报告;低质量的审计是C这一种情况,因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没有真实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由于无论是高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还是低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都必须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规定进行认真的审计工作,因此当被审计单位提供了真实的财务报表时,他们出具的审计报告都能够真实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不会出具错误审计报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就低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来说,他们不会为了经济利益而承接他们无法胜任的审计工作,因而他们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一定是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而且发表的审计意见也一定是客观、合理的。

第二,就高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来说,他们可能会为了经济利益而承接他们无法胜任的审计工作,这样无疑会加大他们面临的审计风险。但是从委托理论的角度来看,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由于具有信息优势,他们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十分清楚,因此是不可能容许注册会计师出具错误的审计报告的。这样,即使注册会计师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发生误判,也会因为被审计单位的纠正,而出具正确的审计报告。

可一旦被审计单位提供了虚假的财务报表,高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就极易出具错误的审计报告。这一方面是由于高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会因为经济利益关系而丧失其独立性,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出卖审计意见,导致其出具错误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也与他们所做的职业判断有关。当被审计单位采用复杂、隐蔽的手法进行财务舞弊时,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工作就会增大。而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越多,花费的审计成本就越多,收益也就越小。在这种情况下,高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所做的职业判断都更加倾向于其愿意承担的审计风险水平的上限。他们通过放松判断标准来减少审计程序,压缩审计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因此,高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在面对虚假财务报表时,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因为他们可能高估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内控效用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或者直接被管理当局蒙蔽。

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来说,在面对虚假财务报表时,他们既会拒绝那些无法胜任的审计工作,也会为了规避惩罚成本而拒绝与被审计单位合谋,严格按有关规定执业。因此他们仍会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

但是,即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都出具了性质相同的审计报告,他们在工作效率上仍存在着区别。如低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会因为判断标准严格而执行更多的细节测试以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而高风险的注册会计师则会为了减少工作量而放松判断标准,缩小工作范围,甚至在审计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发表审计意见。这样,低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就会面临高质低效的困境,而高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就会出现高效低质的问题。

四、基于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分析的审计质量改进意见

1.分析注册会计师高风险偏好的成因,降低其产生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的高风险偏好主要来自于对利益的追逐,即他们存在较高的逐利动机。注册会计师的逐利动机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价值观取向,另一方面,就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通常注册会计师自身的价值取向是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等进行引导的,而且不同个体的风险偏好可以在工作中相互抵消。但外界环境对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的影响却是全局性的。如我国审计市场不健全、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制度惩罚成本约束力弱等,这些都会导致群体性的注册会计师逐利行为。

因此,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确保审计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审计质量必须建立良好的审计环境,避免外界不利诱因的出现。

2.加强审计项目组成员间的交流,使注册会计师的个体决策有效转化为群体决策

因为审计工作是一项群体性工作,所以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小组成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会采取多种行为。虽然小组成员的个体决策是迅速完成工作的保证,但成员间的集体决策可以有效消除个体决策产生的误差,产生更完整的信息和计划,做出高质量的决定。因此,项目负责人有责任加强小组成员间的沟通和了解,尽可能根据小组成员的风险偏好合理安排审计工作或给予相应的监督和指导,消除小组成员间不同风险偏好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减少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受风险偏好的影响

由于高风险偏好的注册会计师会为了减少审计成本而放松判断标准,因此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严格按规定执业。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用网络教学、业务竞赛等方式激发注册会计师的学习热情。其次,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成果的考核,避免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如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对比注册会计师受教育前后的工作表现,并以此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段 宏:刍探风险偏好对注册会计师行为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29)

[2]张龙平:试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实施要领[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4)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4

关键词:会计制度风险;会计行为风险;会计职业道德

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是不确定的,因而对不确定经营环境进行反映的会计信息也是不确定的,因而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会计风险的定义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根据阎达伍教授的定义: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的损失的风险。会计风险有四个要件:(1)会计风险的行为主体是企业相关责任人员。(2)会计风险的客体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会计行为的结果,也是会计风险的载体。 (3)会计风险的形成条件是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或漏报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风险的性质是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一大公害。大量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风险正相关,因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控制会计风险。

一、会计风险的分类和特征

(一)会计风险的分类

对会计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深入分析和研究会计风险的特征。按照会计风险的成因,可以将会计风险划分为会计制度风险和会计行为风险,会计行为风险又可以细分为会计技术风险和会计职业道德风险。

1.会计制度风险

会计制度风险是指会计理论自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反映失实的现象。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的行动指南,如果会计理论自身存在缺陷,那么会计风险将是不可避免的。从中外会计理论结构来看,会计理论是由一系列的会计概念所构成的一个框架性概念体系,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基础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等会计准则理论。就会计假设而言,由于会计环境是不确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只能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例如,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是为会计核算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会计环境,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是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但是,对连续性的经济业务进行人为的分割,并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收入和费用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确认的基础,必然要把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职业判断引入会计系统,而不同的人,由于代表的利益不同,会计判断的结果也可能会不同。另外,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目前公允价值会计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现有会计系统仍然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基础,在物价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原则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缺失。再有,除了美国会计准则,现行的国内外会计准则大都是以原则为导向的,其会计处理规定只是原则性的,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必然会引发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观随意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可见,会计信息是对实务的会计反映,是对企业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会计在对实务的反映过程中,必然要对会计数据进行取舍和加工,然后才能系统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另外,会计准则和制度总是要滞后于会计实务,相对于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实务,会计准则和制度总是不完备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只能是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原则和规范,以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会计方法,以保持会计信息与经营环境的相关性,这就导致了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有多种备选的可能。尽管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尽力在减少会计方法的备选方案,但这只能是一个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仍然是现阶段会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会计行为风险

会计人员的行为风险即由于会计人员的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会计信息误报、错报、漏报,从而使会计人员承担损失的风险。会计行为风险从会计人员的行为特征看,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

(1)会计技术风险。是指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由于判断失误,或由于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偏差所导致的风险。会计技术风险主要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高低的影响;

(2)会计的道德风险。是指会计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产生的风险。道德风险以信息不对称为条件,其风险水平与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

(二)会计风险特征

研究会计风险特征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会计风险的属性,为正确应对会计风险提供原则基础。

1.会计风险的后果是不确定的

企业会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与损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其潜在的风险能否转化为现实的损失,依赖于一定的条件。例如,财务报表信息存在错报或者漏报,但是如果没有被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察觉,自然不会承担损失责任,只有当财务报表信息的错报或漏报被发觉的时候,风险才会向损失转化。正是因为会计风险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有些企业才敢于放任会计风险的发生。

2.会计风险具有潜在危害性

会计具有经济后果,真实的会计信息会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会计信息失真不影响企业的形象,而且还会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信息失真一旦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错误决策,即会计信息失真达到了重要性标准,企业和会计人员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3.会计风险具有行为特征

如上所述,会计风险由会计信息失真引发,除了制度性会计信息失真之外,会计信息失真都会计人员行为有关,即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有意或无意地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会计事项,甚至对财务报告进行虚假陈述,使财务报告“主观”与“客观”相背离,实际的财务报告与真实的财务报告之间存在差异。

4.会计风险具有可控性

既然会计风险具有明显的行为特征,那么就可以通过会计法规、道德教育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违规行为加以约束。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以及企业外部会计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会计风险的可控度在逐 步提高,会计风险大都能够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会计风险的防范

(一)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为防范会计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形态的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会计实务中所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和日益增多。但是,相对于审计风险研究,会计风险研究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会计风险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事实上,目前由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会计风险对企业生存的影响,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危害,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本世纪初以安然和世界通讯为代表的会计舞弊事件对资本市场的破坏就是很好的例证。理论界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固然可以制约会计风险,但是由于目标的不一致,审计风险研究毕竟不能够代替会计风险研究。会计风险研究应当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个层面展开,而不仅仅是实务层面上对会计风险的防控。理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会计风险产生的机理人手,为实务防范提供理论支持。比如,可以通过完善会计假设、规范会计基本概念、修正会计要素,探寻减少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空间,在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下,为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提供更详细的指导。

(二)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和降低控制风险

会计风险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是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内部控制可以对其形成制约。大量事实证明,会计风险控制往往都是内部控制失控的结果。内部控制是会计工作的环境,它以保证企业制定的规则的执行为目标,包括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目标。内部控制通过会计业务流程设计、职责分工、授权审批等控制程序,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预防和揭露差错和舞弊。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防范会计职业道德风险

根据舞弊三角理论,舞弊与压力、机会和借口成正比。可见,要防范会计风险,首先要减轻会计人员面临的职业道德压力,这就要求资产的委托人对受托经营的企业管理当局应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使其不必为谋求解除受托责任而干预会计实务过程。

参考文献: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5

关键词:独立风险;审计质量;风险治理

一、独立风险的产生——构成独立风险的动因分析

注册师具有三个属性,即追求利益的理性、专业知识以及职业诚信,其中职业诚信直接决定独立性的高低。由于注册会计师本身的职责就是提供诚信产品,并且其专业技能和独立性直接决定了审计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一旦有违独立性提供失实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将受到诉讼风险和声誉损失的双重惩罚。但是,在实际资本运作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属性对其独立性构成破坏,直接导致审计独立风险,这些直接动因可以概括为直接投资、业务委托压力和非审计业务的提供。

首先是直接投资。审计方对委托方的直接投资违反了形式上的独立性,并导致审计方与公司管理当局部分利益的趋同,这将潜在地损害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其次是业务委托压力。审计方在业务来源、业务规模以及业务委托的长期性上经常受制于委托方,这一压力导致许多不规范的现象,比如典型的“低价揽客”‘行为。我国的审计市场本身业务存量不大,尚不完善的市场纵容着为获得业务委托而进行不良竞争,许多审计业务的名义审计费用与实际审计费用的差距较大。此外,为了长期拥有客户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注册会计师难以抵抗管理当局的压力,往往提供偏向于管理当局的审计意见,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独立风险的提高。最后是收入不菲的非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利用其财务专业知识可以向上市公司提供资产评估、税收筹划以及制度设计等咨询业务,这些非审计业务服务获得的高额收入使得审计方在财务上依赖于委托方,而财务依赖性极易导致“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使注册会计师在与公司管理当局的协商中难以作出公正的判断(James S.Turley.2002),从而出具管理当局偏好的审计报告。

除了上述直接动因外、还有些因素的存在加大了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难度,间接地引起独立风险,我们称之为间接动因,其中最典型的间接动因便是人际关系。我国传统的挂靠审计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人际关系,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层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具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这无疑加大了下属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的难度。其次,事务所为上市公司提供的咨询业务以及事务所与上市公司财务部之间的人员流动使得自我审计行为时有发生,当审计自身或同事经手过的业务时,注册会计师显然难以保持应有的执业独立性。最后,行政干预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也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地区的经济,人为培育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在其难以维持的情况下仍然阻挠其退市。有了政府力量的支持,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合谋舞弊更无所顾忌,何来独立性可言。

二、审计专业判断——独立风险审计质量的环境

审计活动要求大量的专业判断,在判断领域没有有效的规范和权威的技术指导,审计人员也没有约定俗成的合理判断与决策来遵循。财务报告经独立审计向使用者表达其可靠性,这也正是审计报告相对于财务报告所具有的附加信息含量,而专业判断表现了审计人员基于财务报告产生审计报告的主观过程。存在独立风险并不一定意味着审计质量的降低,只有在风险动因的驱动下,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专业判断并提供失实的审计报告才会降低审计质量。因此,正是专业判断构成了独立风险影响审计质量的环境。当然,并非任何专业判断都会因独立风险而影响审计质量,受到独立风险干扰而影响审计质量的专业判断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如对难以处理的会计事项的判断。由于准则制定者对未来不确定的有限把握性,许多会计事项的处理仍缺乏规范。我国的会计准则借鉴,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因而要求大量的会计专业判断,会计人员通过会计估计和选择会计政策来完成特定会计事项的处理,审计人员则必须对这些会计事项的处理进行再判断并发表意见。在再判断的过程中,独立风险一旦对审计人员构成足够影响,由于不存在明确的处理规则,即使委托方的会计处理不合理,审计人员也易对其判断持默认态度,从而导致审计质量的降低。

2.对审计取证的判断。取证是独立审计的重要技术环节,它直接关系审计人员能否提出正确的审计意见。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是否取证以及证据的深度和广度予以决策。此时独立风险作用的机制表现为,审计人员为了避免和公司管理当局发生冲突,往往在取证态度上过于审慎并采取回避政策,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现的可能性,对审计质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Koonce et al.,1995)。

3.对调整事项重要性的判断。审计活动中应包含对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会计处理的调整要求,这也是高质量审计的必备条件。审计人员一旦与管理当局在某些会计事项的处理上意见不符,则必须判断该事项是否重要到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在判断过程中,审计人员如果由于丧失独立性而人为抬高重要性尺度,甚至放弃调整要求,那么就等于对财务报告的虚假性视而不见,造成审计报告失实。

三、独立风险的治理——缓解独立风险的因素分析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独立风险的治理,资本市场中存在许多独立风险的缓解机制,这些机制包括诉讼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和审计规范以及审计业界的执业政策。从文化道德的层面看,审计文化理念和审计职业诚信也能有效地缓解独立风险。因此,治理独立风险不仅涉及到制度安排,还要求道德规范的建设。

1.法律诉讼制度。当注册会计师违反独立性提供失实的审计报告,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当上市公司财务真相凸现,投资者往往损失惨重,这时法律诉讼制度不仅是为了弥补投资者的损失,更能对责任者的预期行为形成威慑。法律诉讼制度缓解独立风险的实质在于,通过预期的诉讼风险监督注册会计师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否违规,使其在执业过程中保持高独立水准。

2.公司治理结构。在西方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来控制独立风险,由董事会或监事会对独立审计的委托关系进行监督。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督机制,它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审计方对管理当局的财务依赖性,有助于促成规范的业务委托关系(Stephen and Chair,2001)。公司治理结构缓解独立风险的实质在于制约业务委托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引入的独立董事制度规定,独立董事负责事务所的选聘工作,这也许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改革举措。

3.会计和审计规范。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会计审计规范不仅提供了财务技术标准,使得审计人员在与管理当局的协商中有据可循,有利于促成注册会计师形成合理的专业判断,从而弱化独立风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而且对审计独立性从形式和实质上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会计审计规范是有效治理审计独立风险的市场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直接界定了许多财务舞弊的判断标准,进一步缩小了独立风险可能对专业判断产生干扰的空间,优化了审计专业判断的环境。

4.审计业界的执业政策。在审计业界的自我管制模式中,行业协会通过执业政策来治理独立风险,这些政策包括同业互查、同事互查、专家咨询、注册会计师培训等。这些政策在我国并不常见,有的处于试行阶段,但这一独立风险的缓解机制值得我们和借鉴。

同事和同业互查的执行者是专业技能合适并且未直接参与审计活动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存在同行介入检查的机制,所以审计人员执业时就会背负着预期的压力,毕竟没有谁愿意被同行挑出错误并予以指责,这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时刻保持独立性并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形成激励(Matsumura and Tucker,1995)。互查类执业政策也要求一定的后续措施与之配合,比如一旦发现明显的错误,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对发生错误的注册会计师可以实行相应的后续以避免同类错误的再发生。

专家咨询是针对难以处理的会计事项而设的,这里的专家可以是审计行业的权威,也可以是会计理论研究者,他们利用集体判断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会计和审计方面的技术支持(Simunic,1994)。当审计人员面临激进的会计政策并与委托方发生意见冲突时,求助于专家不仅可以增加协商能力,而且减轻了业务解约和审计失败等个人压力,尤其是当会计师事务所对委托方有较强的财务依赖性时,专家咨询更有利于冲突的实质性解决。专家咨询除了有利于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还可以将易促发独立风险的判断领域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规范制定者,缩小规范制定和工具创新的时间差。

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后续教育也有助于独立风险的控制,后续教育包括常规审计技术和专业素质的培训,审计经验的传授,尤其是如何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谈判能力,坚持实质上的独立性,应成为培训的重要。

5.审计文化理念。除了制度安排和规范制定,审计执业道德层面的建设也能有效控制独立风险,比如代表注册会计师道德取向的审计文化理念,即是由业务界和事务所灌输的注册会计师对谁负有主要职业责任的问题。在资本市场中,有三种审计理念导向,分别为资本提供者导向、资本寻求者导向和中立的风险管理导向。

资本提供者导向强调审计服务对投资者的责任与义务。在该种理念的导向下,审计目标便是向投资者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性以防止误导效应,通过减弱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意味着审计服务更倾向于保护公众的利益。因此,资本提供者导向适应资本市场的理念,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时刻保持与委托方的应有独立性,真正担当起经济警察的职责。

资本寻求者导向与资本提供者导向相反,在该种理念的作用下,审计工作的目标转为如何为委托方增加价值。通过为委托方提供各种相关服务,审计方也获得了长期的业务契约,因此委托方和审计方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投资者等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则易受损。因此,资本寻求者导向不仅不利于缓解独立风险,还可能强化独立风险。

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的利益导向之间,风险管理导向理念在资本市场中最为常见,但也很有可能向其他两种理念转化。显然,促成其向资本提供者导向转换,可以有效抑制利益驱动的风险动因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独立风险的目的。

6.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诚信。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具有职业诚信,那么他完全有可能与委托方合谋以追求超额经济租,这个租的大小正好是第三方越过专业门槛发现其合谋行为的成本;与此同时,市场还要承受资本运作规则破坏的成本,此时专业技能越高,独立风险造成的危害越大。反之,如果注册会计师具有较高的职业诚信,即使在业务委托利益驱动下也难以形成高独立风险。职业诚信属于道德层面的因素,更是注册会计师个体素质的体现,必须由审计业界和执业人员共同作出努力。

四、结论与启示

资本市场中存在诸多产生审计独立风险的动因,直接动因有直接投资、业务委托压力和非审计业务的提供等,间接动因包括人际关系、自我审计行为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等。独立风险可能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干扰,从而审计质量。但是,独立风险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必然下降,因为独立风险发挥作用的环境主要限于一些特殊的专业判断领域,这些领域包括对难以处理的事项、审计取证以及调整事项重要性的判断。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资本市场也存在着诸多独立风险的缓解机制,例如,公司治理结构、诉讼、会计和审计规范、审计业界的执业政策、审计文化理念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诚信等,它们通过制度安排和道德建设缓解审计独立风险。因此,独立风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风险动因、专业判断以及缓解机制的共同作用,审计独立风险的控制必须通过一个综合的治理过程来完成(Karla et al.,2001)。这一综合的治理体系提供了一种独立风险的框架。

当前,世界各国资本市场面临的突出是审计独立风险过高,审计质量令人担忧,审计业界的巨人安达信的倾覆似乎成了佐证。这表明独立风险的动因驱动强于缓解机制的作用,使注册会计师难以作出公正的判断,对此,市场的各相关利益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短期内独立风险的增长使得审计委托方有利可图,他们激进的财务报告取向往往受到默许,利益则表现为股价的上升和资本成本的非正常降低。审计方也获得了超额租作为独立风险提高的补偿,经济租的来源是委托方,利益的形式可能是委托契约的延续以及获得更多的非审计业务。与此同时,股东和债权人却承担了损失,因为他们投资的实际价值下降了,投资风险却随之提升。从长远看,低质量的信息导致的风险逐渐转化为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委托方因此面临资本成本的非正常上升,这种惩罚性的上升幅度大大超过先前获得的非正常降低。独立风险的提高以及审计质量的降低意味着审计服务价值的丧失,审计行业将面临普遍的信任危机,尽管只是部分审计人员失去了独立性,但整个行业从审计业务中获取正常报酬的能力将大受打击(葛家澎,黄世忠,2002)。此时,规范制定者也被牵涉进来,由于无法信任注册会计师作为第三方来检验财务报告,他们只得寻求成本更加昂贵的其他信誉机制来确保投资者的信心,譬如,双重审计、独立董事制度以及CEO的签字声明等。事实上,规范制定者也背负着能否管理好市场风险的声誉成本。

鉴于审计独立风险如此巨大的破坏作用,市场中各利益主体都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我们认为当前有两个方面亟待思考。

1.审计职业界。类似于《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中将许多财务舞弊风险的指标明示的举措,审计业界可以直接将审计规则与限制定位于独立风险的产生动因,如自我审计和直接投资等。但是,审计职业界必须对财务依赖性足够重视。迄今没有相关的对财务依赖的具体程度和属性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也无法得知财务依赖性对审计独立性的破坏性到底有多大,但是财务依赖性确实造成了市场中的“购买审计意见”以及“低价揽客”行为,安达信与安然的关系也许就是一个典型的财务依赖性案例。从分析框架中可以得知,非审计业务的提供可能提升财务依赖性,而财务依赖性产生的人际关系则更易导致审计独立风险,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相关启示。

一是审计业界必须对自身不断膨胀的非审计业务进行审视,即获得了巨额的非审计业务收入后,注册会计师能否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安然事件过后,美国的审计业根据证券交易委员会分业经营的要求开始出售或重组其咨询业务。我国的非审计业务市场才起步,但前车之鉴值得深思,尽管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我们认为至少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应该有所分离,即同一家事务所不宜包办委托方的审计和非审计业务。

二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审计市场,规范业务委托关系。审计作为服务性商品,其消费也必须通过市场竞争,只有审计业务委托的决定性因素从人际关系转为服务质量时,行业中由低价揽客导致的“劣所”驱逐“良所”现象才能得以改观,注册会计师才能更好地保持独立性。为此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建立一套信誉评级机制,使事务所提供的产品有所区别。该项举措实际上将审计业务委托的情况作为一种反映公司价值的相关信息予以传递(郝振平,钱苹,2001)。在资本市场中,对不同信誉事务所的委托就会造成不同的市场预期效果。

2.规范制定者。作为编制和审计财务报告的规范,会计准则以及独立审计准则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改革规范的焦点在于会计和审计的专业判断。审计专业判断包含对会计专业判断的再判断。针对这一领域的改革,财政部和证监会已了一些暂行规定来压缩会计专业判断的空间,这对于改善审计专业判断的环境是有利的。而对于审计规范的制定者,对此也应作出积极的反应,新近出台的《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以及成立的审计问题专家技术援助小组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探索。

法律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诉讼压力可以有效治理独立风险,然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诉讼风险并不是很高,主要表现在民事诉讼的压力不大,这暴露了法规建设某些方面的不足。另外,审计人员的赔偿责任也是由法律规范决定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赔偿可以直接引用的法律条文有限,对违规行为惩罚的尺度也不够,至少没有产生足够的预期风险迫使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因此,降低诉讼门槛和建立合理的赔偿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当然,合理的赔偿制度必须建立在合理的法律责任分配的基础上。

[1] James S. Turley,2002.How Accounting Can Get Back ItsGood Name. Wall Street Journal, Feb 4: 2-4.

[2] Karla M.Jhonstone, Michael H.Sutton, and Terry D.Warfield, 2001.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dependenceRisk: Framwork for Analysis. Accounting Horizons, march: 6-8,

[3] Koonce,L, Uanderson and G.Marchant, 1995.Justification ofdecisions in audi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March:371-382.

[4] Matsumura, E.M and P.R.Tucker, 1995.Second PanterReview: An analytical model. Journal of Accounting, May:175-195.

[5] Simunic, D, 1994. Auditing, consulting,and auditorindepen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March: 680-701.

[6] Stephen G.Ryan, Chair (GROUP), 2001. SEC AuditorIndependence Requirments. Accounting Horizons, December: 3-6.

[7] 郝振平,钱苹。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独立性[J].审计研究,2001,(3)。

[8] 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J].会计研究,2002,(2)。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6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