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工程技术范例

医学工程技术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1

(1)人员严重短缺。

根据《河北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实施办法》第2章第8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与床位的配比不少于1:200”的规定,6家三甲级医院共有床位15000张,应配备医工人员75名,实有32名,只占规定人数42.7%。其中人员最短缺的医院医工人员只有2名,仅占规定人数的16%。人员的短缺使分工不细,常常一个人负责多方面的工作,只能在繁重的工作中,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去钻研新业务,学习新知识。因此,技术含量较低,只能维修一些小设备和基础设备,工作效率不高。

(2)专业人员少,职称普遍不高。

在32名医工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占总人数的18.7%;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有18人,占总人数的56%,其他的都是从后勤部门调配过来的或者是部队复员转业人员,当中也包括没有任何学历的电工、机修工等。这些人员虽能掌握某一方面、某一专业的实践知识,但因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致使技术单一,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具备维修大型仪器设备所需要的技术能力。

(3)从业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

在32名从业人员中,年龄<35岁的,仅有7人,占总人数的21.8%。容易出现人才断档现象。

(4)维修手段落后,设施不完善。

由于医院长期以来对医学工程技术不重视,致使技术手段落后,设备陈旧。现在大多数医院给医学工程技术部门配备的工具非常简陋,基本上是钳子、螺丝刀加万用表,在维修过程中多数是凭借个人经验来判断故障所在。随着医疗设备的集成化、模块化、计算机程度越来越高,很多设备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贴片元件、多层电路板等元器件,单靠这样的维修设备和个人经验已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了。三甲级医院的情况已不容乐观,其他医院的情况更糟。综上所述,石家庄地区医院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低,不能有效地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

2形成现状的原因

(1)医院对医学工程技术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医院“重采购,轻医工”,领导层往往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认为采购管理人员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可以给医院节约大量资金,而医学工程技术工作既需要人力,又需要财力,工作成效还不明显,还不如请厂家或第三方维修更方便快捷。因此,常把其当做后勤班组来管理,对医工人员的培养、使用、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不够重视,使医工人员产生了强烈的不平等感。另外,医院也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医工人员的积极性。

(2)优秀的医学工程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医学装备市场发展迅速,医疗器械公司(含医疗器械维修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石家庄市每年新增此类公司达200家之多,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可以提供更为优厚的条件,比如高出医院几倍的薪酬,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甚至出国深造的良好机会等。医院内外待遇的强烈反差,造成了医院很多优秀的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流失。

(3)医学工程市场的激烈竞争。

随着医疗设备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各生产厂家对售后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众多第三方维修公司的加入,使医学工程市场逐渐规范和成熟,他们有高素质的维修队伍、完善的工作制度、合理的奖惩机制、维修响应时间快、维修价格也趋于合理。而医院的很多医工人员没有危机意识,缺乏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动力和精神,工作懈怠、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因此,很多医院宁愿选择厂家或第三方维修公司,也不愿意多增加医工人员。

3对策

(1)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医学工程技术工作。

医院领导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很多医疗设备虽然都能使用,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它的参数、功能等是否符合要求,仅仅靠出了故障找厂家或第三方公司维修,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要想彻底解决只能靠医院自己的医工队伍。因此,医工人员理应成为医院建设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技术生力军。医院领导要重视部门建设、学科的发展和人员的培养,尽快改变医学工程技术落后的局面。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医院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配备足额的专业人员,使他们可以细化分工,实施精细化管理。在配备人员时,要尽量选择高学历、高能力的医学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同时要注重人员梯队建设和培养,不可急于求成;②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维修设备和质控设备。要学会用质量控制设备检测日常使用的医疗设备参数、功能等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③重视医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医院应将医学工程技术做为一门专业学科来发展,使其享有同临床医技科室一样的地位,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与医护人员一视同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进修和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机会,以提高医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④提高待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医工人员服务于临床,要求随叫随到并且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技术含量高、工作压力大,医院应该提高他们的收入,并在职称晋升、人才使用与培养等方面予以照顾。同时通过岗位职责、劳动绩效、劳动态度、技能等指标对他们进行动态考核,并与待遇挂钩,以加强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2)医工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升在医院中的地位。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2

关键词:工程实践;艺术设计;跨学科教学模式

构建与社会需求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从传统的专业划分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向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结合现如今新工科的背景以及运用广泛的STEM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虽然可以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教会同学们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现实情况中的复杂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与应用的能力。但这些过程更偏向于理科层面的跨学科融合,所以在此基础上又升级成了STEAM的教学模式,这个A就是“Art”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艺术,更多的是语言,美学,人文等。在工科学习过程中加入了艺术人文的元素,或者在非工科专业的学生学习实践类课程中加入工程类元素,都更符合了培养多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工程实践类课程中引入一些艺术设计元素的初步目的是能激发学生共享知识与合作创新的积极性,而教师也可充分利用不同学科在知识框架和思维上的差异性,精心开展不同的课程设计和建设有内涵的课堂环境,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1]。

一、工程实践课程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社会环境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大高校也开始注重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运而生的跨学科教学模式也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工程实践类课程原本作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现在也被纳入大部分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内,其中也包括外语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因此原本针对理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类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或重新规划。笔者经过查阅文献,以及其他几所高校的调研,发现多数高校的工程实践类课程主要分为针对理工科学生中的机械专业和非机械专业,而容易忽略学校中非理工科学生相关课程的安排。比如,非理工科的学生对于工程实践类的课程相对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这就导致了他们参与的工程实践类课程可能流于形式,违背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初衷。而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基础专业课是可以达到的一定的重视程度的,但是他们对于美学,艺术设计等文化教学内容其实是存在一部分的缺失,尽管学校有开设“音乐赏析”或者“电影赏析”的选修课,但如果可以让学生在工程实践类的课程中沉浸式体验从无到有的设计制造的过程,会更加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深入学习的兴趣。因此本文将根据非理工科学生(包括外语学院,出版艺术学院等),理工科学生(包括机械制造专业,材料专业,电气专业,计算机学院等)这三种情况探究在工程实践类课程中引入艺术设计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打造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互相融合的课程和体验,旨在提高学生作为学生主体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二、引入艺术设计到工程实践类课程

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四个重要因素:开放、引导、合作和共享[2]。学生需要突破原有课程边界,通过外部因素的助力走向其他专业领域。因此开设跨专业课程,建设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吸引不同专业学生参与;还需要教师负责引导完成教学任务主题或者目标,指引学生完善正确的决策方案,以及最后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教学任务或者目标是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同时提升了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

1.跨学科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实现途径。教学设计上以项目驱动为课程导向,围绕某个目标让学生进行设计,解决,产出。这个目标可以是具体加工出的一个工艺品,也可以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完成的一个特效作品等,这类的课程作业很好的包含了理工科学生和非理工科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制作的工艺首饰盒为例,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制作的流程和角度是不同的,只有互相合作,有效沟通才可以达到最终效果。从材质选择,加工工艺的安排到首饰盒表面的图案的设计,以及整个首饰盒形状的确定。

2.引入艺术设计到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评价。在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中,引入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合作能力和系统能力4个层面,在期末评价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公开展示他们的作品,每个学生自评个人能力,由小组其他成员互评合作能力,在通过各自展示自己完成的部分,由教师组进行提问评定基础知识和系统能力[3]。在这样的评价环节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都能获得高效的培养和锻炼,这也为学生将来的科研和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3.教学环境的建设。完善高校校内多类型的教学实验室,例如计算机工程的,制造工程的,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等多方位的,并且可以统筹管理使用,以供学生充分展示各专业基础的操作基地。让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组合共同设计课程作业打造系统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也是教学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鼓励相关青年教师参与到跨学科教学实践中。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也可以从学校层面组织和建立青年教师从事跨学科研究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系[4]。

三、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科进行更深入地结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或者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产生兴趣,加深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及在实际情况中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等。将艺术设计引入到工程实践类课程中,既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同时也连接了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活动。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团队认同感,通过更加良性的人际关系提高彼此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1.让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实践也是认识的来源。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工程实践类课程是将之前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到了实践操作的课程中,而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理论的非理工科学生而言,通过引入艺术设计元素的工程实践类课程,几乎是对工科领域的重新认识。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直观地反映到了眼前。

2.让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促进技术,激发艺术。新工科背景下,许多高校都开始注重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人文艺术素养也是不能忘记的一环。技术的进步的最后是为了走进生活,而艺术的前进是辅助技术更好地服务生活。这里的技术主要指的是工程实践类课程中使用到的操作技能,例如计算机编程技术,软件应用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等等,配合关于人文美学的艺术设计,才能共同完成引入艺术设计的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大作品。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势所趋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同时应该兼顾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起牢固的基础。

3.让课上与课下相互结合,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在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上的具体实践操作并不是核心内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同时在专业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升学生对其他领域的学科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在课下学习更多更深层的专业知识。这就是课上与课下的学习联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领域延伸到更广阔的平台,更高效地吸收,艺术创意表达和视觉审美方面不落于俗套,动手实践方面又可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这才是更应该被强调的人才培养要素。

四、工程实践类课程引入艺术设计元素的效果分析

1.提升理工科学生对艺术美感的认知。工程实践类课程中引入艺术设计实施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对视觉美感的认知。视觉美感的认知具有长期性,需要学生不断积累与学习。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们可以给理工科学生展示一些作品与资源,让他们逐步提升视觉感知能力,为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提供认知基础,从而作用于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养成,提升综合能力。理工科学生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能够多元化地发展并将所学到的艺术设计元素更好地融入[5]。

2.打破非理工科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知界限。工程实践类课程中引入艺术设计实施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可以打破非理工科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知界限。由于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存在知识体系上的差异,因此可以大程度上地激发起非理工科学生对于工程类学科的兴趣,课程中引入的艺术设计可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部分,但是具体如何运用到现实,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或者如何呈现具象的作品,都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种体现,以新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通过学习计算机工程的实践课程,更深层次的学习了多种软件的编程语言,针对创意提出、表达与呈现、交互行为实现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既往专业理论与技能实现整合实践[6]。

3.提升高校学生追求设计创新的动力。工程实践类课程中引入艺术设计实施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能通过最后学生感兴趣的成品激发学生设计创新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的日常积累与实践。共同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后,理工科学生可能对成品的工艺,编程,制造进行更多的优化,而非理工科学生也可以针对成品的美感,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深层的修改。互相学习提升学生与优秀作品接触的频率,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实践,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一体化教学;教学实践;可操作性

当前,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领域有各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各类不同性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生源素质的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没有一种“放之于四海皆准”的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有效,一定要与人才培养对象的基本素质与特点相适应,并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在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中,曾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实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等,好处与作用各有千秋,针对我院“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素质特点,我认为“一体化教学法”有其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时期学生素质特征

我院“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初中生源为主,生源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绝大多数学生入校前没有经过美术类专业培训,专业基本素质低下。(2)多数学生文化素养较差,对文化学习有恐惧感,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3)00后学生,受“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深,个性张扬,大多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缺失。(4)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较以前增多,个性复杂。(5)“留守儿童”增多,与祖辈相伴长大,情感意识淡薄。家教的缺失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很强的现实观及金钱至上的“金钱观”。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适时变化

面对学生素质的总体情况,要完成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难度是很大的。近几年我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本专业教学也在探索中前行。一体化教学法是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导,解决学习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弱化理论的枯燥讲解,设置出实际工作环境中真实设计项目,为完成这一设计任务而细分出若干小的学习任务,在细分任务的教学中以“够用”为原则,将相关理论知识贯穿其中,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达到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教学构思中有意识地调整“教学目标”,不再定位于培养“掌握高技能的平面设计师”,而是“掌握一定技能的美术设计员或美工”,会更符合学生现有的素质情况和实际的职业岗位要求。其宗旨是降低学习难度,弱化专业理论,强化专业基本技能的培训,一切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为主,也是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在教学方法与过程上,不拘泥于“科班教材”,按步就班地从“概述、发展简史、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一一枯燥地学习。在教案的准备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重点地组织教学内容与设置教学环节,采用一定的辅助教学手段,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参与度。帮助学生找到专业学习的乐趣与成功感。

三、一体化教学法的实践与效果比较

以16级《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为例:

(一)设置教学项目、课程模块化细分

以个人专业社会实践的“福哥槟榔”包装设计案例转化为课程实践项目,将教学内容细分为五个教学模块,并设置相关教学情景与学习方法:模块一:产品包装认知。学习方法:市场调研。湘潭槟榔市场调查与包装样品采集,回到课堂后进行各自情况讲解与特点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评价。模块二:包装结构与材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样品的结构与材料,并适时讲解相关知识点。布置任务:手工绘制包装盒结构图、手工制作常用纸制包装盒结构盒。并对任务结果进行评价(学生评、教师评)。模块三:包装设计原则与方法。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样品装潢设计的构成要素与装饰特点、风格,并适时讲解相关设计知识点。布置任务:包装装潢创意构想及手工绘制包装装潢创意效果草图。并对任务结果进行评价(学生评、教师评)。模块四:项目设计上机实训。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讲解在PhotoShop软件中进行包装结构图、平面设计图、立体效果图的制作方法与步聚。录制PPT课件,上传班级“云班课”供学生课后再学习。布置任务:带上手工绘制包装效果草图上机实训,完成各自的平面效果图与立体效果图。技术指导与个别辅导。模块五:项目学习成果总结与成绩评定:学习成果分组上传“云班课”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与课程总结。

(二)设置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引入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的趣味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实施中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并引入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①学生分组并确定组长: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激发学习热情与趣味性,促进同学间的合作。②制定竞争规则:充分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并能发挥学生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与鼓励。③制定奖罚措施。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完成各学习任务的主导,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并做好当“裁判”的角色。

(三)教学效果比较

通过“一体化教学法”教学实践,在几个方面比以前的学生有明显的进步: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不太学习的同学也能在组员的督促下投入到学习中来;②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中各种笑声更多;③专业学习氛围更浓,更多同学更主动去找素材和找学习资料,进行自主性的学习。④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一体化教学法”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一种好的行为引导教学方法。随着时代和学情的变化,做为专业教师要及时进行分析学情,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专业的社会实践,了解行业信息与专业人才要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俊英.职业教育教学素养五项修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4

随着移动学习的动态发展,目前主要的移动学习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分可分为两大类:在线移动学习模式与存储移动学习模式。在线移动学习模式主要借助于移动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这种资源访问的形式是受移动设备与移动通信网之间以及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协议制约的。目前,移动通信协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向短信息的,另一种是面向连接的(实现实时通信)。因而目前的在线移动学习模式又可以分成两种子模式: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和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具有使用费低、设备普遍支持等诸多优点,但其只适用于通信数据少、可用简单文字描述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服务。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可以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网关直接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主要应用于表达丰富信息,使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学习活动和实时交互。目前,国内外已推出WAP、GPRS、3G、无线局域网等多种基于连接的数据服务业务。随着智能手机和手机操作系统的普及与日渐成熟,3G通信服务业务的推出和广泛使用,将使移动学习在方便性以及服务质量上都发生空前变化,教学活动将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并确保高品质。这种移动学习实现模式的发展将不断发生着转变。

二、移动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移动学习是一种技术特征鲜明的学习方式和技术。其中,无线通信技术是解决移动学习通信的要素;软件技术是保证移动学习能够进行的必要条件;建模工具的正确选择为移动学习内容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条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 例,笔者主要构建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微信平台与网盘相结合的移动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系统功能模块主要有教师与学生功能模块、提醒与讨论空间模块、资料下载模块。

1.教师与学生功能模块。

此模块主要实现方式为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动态化、公开化、形式多样化、自动回复化特点。动态化表现为每天可1-5条或更多信息,其内容可涉及教学各个方面,并且每天更新,实现时时动态,例如,“建筑工程常规做法及估算价格”,“如何做好公路工程计量”,“造价算量顺口溜”等。公开化表现为其展现的内容不仅可以是在校学生,社会上任何人如果想对此方向学习,只要加入“关注”即可接收信息,方便易懂。形式多样化表现为其内容形式可以以文字形式表示,也可以其他更具直观性的方式,如图片、视频等。自动回复化表现在学生(或读者)可以回复提示文字或数字,系统自动回复已设定好的内容解答。例如“回复数字1,查看习题1答案”,回复后即会出现答案或答案的链接网址。基于以上优点,可完全实现知识的表达与学习,但它还有一些缺点与不足。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新信息没有声音提醒功能,如果有新信息时怎样提醒?如果学生有系统自动回复以外的问题怎样解答?如果要展现的教学内容过大,而在公众平台上无法上传时怎么办?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讨论空间和资料下载两大模块。

2.提醒与讨论空间模块。

新信息的提醒功能及学生有疑问需要教师解答或学生间的讨论功能,都可以通过此模块来实现。具体表现为在微信中建立微信群,由群主(或管理员)维持秩序,并将公众平台的信息和信息提醒同时;对群讨论问题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形式亦可多样化,如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

3.资料下载模块。

当资料过大在公众平台上无法上传时,课程内容的各类学习资源,可以通过多种移动学习模式来实现。在该模块中,学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和系统进行交互。一种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一种是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笔记本等进行在线学习。例如,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最新规范等,我们将提供文档、PDF文件、课程录音、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格式、适合多种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给出链接,学习者通过链接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上,手机、电脑、iPad等均可,当他们在教室外面、公共汽车等地方时,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浏览这些教学文档、图片序列、音视频教程等,充分享受移动学习的便捷与方便,而且不需要承担高昂的移动通信费用。

三、应用结果

按计划在建筑工程技术学院2012级学生教学中开展教学,覆盖学生100人以上。项目最终研究成果,对移动教学的应用和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1.实施前

学生对移动学习了解很少,但他们愿意参与这种学习方式。

2.在整个实施过程中

学生更多喜欢的移动学习途径是通过下载学习文档到手机、电脑上进行学习,而且音/视频资源、图片更受欢迎。

3.实施后

学生对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普遍认可,大多数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87%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帮助他们获得了更好的成绩。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对移动学习还是很好奇,对其形式的追求要高于内涵,因此,移动学习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获得课堂以外的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知识。三是学生在群内讨论非常积极,可利用闲散时间,随时随地,随需学习,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四、结语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5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一门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与生物医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它为生命科学各学科提供工程学原理、方法和手段,为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康复等提供有力保障[1G2].该学科内容涵盖医疗仪器设备、生物信息学、生物力学、医用物理学以及生物医学材料等,在生命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涵盖多种理工学科、生物学及医学分支.为了实现技术创新和理论突破,达到为医学服务的目的,需要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向产业化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售前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皆需兼具坚实理工学基础和丰富医学知识的应用型人才[4G5].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方兴未艾,与之相关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医疗技术也迅猛发展,各类大型医疗器械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卫生机构中[6].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管理及医疗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亟需大量的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创新和发展,抓住时代机遇,在学科交叉点上实现科学突破,发现重大产业成果[7],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1现状与思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据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中主要年份卫生机构数据显示,新疆各类医院计914家(不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对口援疆工作的有序开展,各地州、市、县以及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条件得到快速提升.除了医疗机构,我区医疗器械生产及供应企业、医学研究机构、生物医学教学研究机构、生物信息领域等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新疆医科大学针对自治区人才市场的需求,面对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于2008年创办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该专业依托医学工程技术学院,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医学院校相比于综合性或理工院校而言,其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优势在于:医学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医学基础知识扎实;医疗仪器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操作机会较多;学生熟悉医院环境,了解临床实际需求,与临床工作人员能够进行更顺畅的沟通交流.然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亦存在一定缺陷:工程基础相对薄弱,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有待改进,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文章结合新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突出应用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围绕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借鉴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医院)合作等方面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初步实践.

2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1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要求,秉承“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教育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结构,立足于培养临床工程方向的应用型人才.临床工程方向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个亚专业,其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理论、计算机技术和医学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疗设备及其他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独立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安装操作、维修保养、教学和管理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2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在课程建设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横向拓宽口径,纵向强化基础,双向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课程设置上形成公共课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和专业选修课程群.在教学实践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立足地方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衔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授课次序,在培养核心课程基本技能的同时兼顾专业设计要求,注重医学知识与工程技术知识的相互融合.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总学时数为2943,总学分为163.5,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例为1︰0.51,相比以往(1︰0.32)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突出了应用型本科课程设计要求和特点.前三学期主要以公共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共计14门课程,69学分,占总学分的42%;专业基础课程贯穿前三个学年,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和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共计13门课程,57.5学分,占总学分的35%;第六、第七学期加大专业课程的开设比例,拓宽专业面,突出专业特色,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和相关技能,共计7门课程,24.5学分,占总学分的15%;专业选修课共计8门课程,12.5学分,占总学分的8%;第八学期着重进行专业实践,加强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实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开设任意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四年累计修满8个学分的课程.

2.3强化实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发,对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

2.3.1改革课堂实验教学

为了逐步加强该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不断优化和更新实践内容,科学设计实验大纲,主要针对计算机信息类和电子技术两大类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依托大学计算机中心,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方面的编程能力,同时锻炼其利用计算机进行医学信号和图像处理的能力,通过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比例,以确保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基础技能在实验环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在物理实验中心原有设备的基础上,组建了医学电子实验室,通过相应电子类课程,以培养学生检测分析电路的能力.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比如利用单片机完成简单的数字化仪器设计过程等,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并提升其综合能力.

2.3.2活跃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可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9].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二课堂:第一,采取“导师+本科生”的联动培养方式,即每位导师指导3名本科生,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情况,强化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第二,为学生创设动手训练的机会,向其开放大部分实验室,并针对诸如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和单片机等课程开设了课程设计,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第三,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诸如数学建模、统计建模、工业大赛和英语竞赛等,以培养其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第四,鼓励学生申报和参与学校的创新基金项目,以巩固和扩展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学生潜能,帮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以使其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和团队意识不断增强.第五,设立“教授讲座”课堂,要求专业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的教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科研专题向学生讲授最新科研成果,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其科研素养.

2.3.3严抓毕业设计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严格选题申报和审查制度,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和医院专家共同指导,要求选题上依托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围绕学科研究方向和临床实际问题展开,并确保题目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在的创新和创造力,强化其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和质量监控,针对疑难问题,首先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再以互相讨论的方式寻找出解决方案.学生的科研素质、协作创新精神在教师全程参与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2.3.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载体,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是高校学生与专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基础、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实践学习和整体素质的平台[10].结合该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专业建设,探索了学校和企业(医院)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医学工程技术学院于2016年与迈瑞公司合作建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践、实习平台.此外,依托该校各大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在大一至大三期间,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自由选择医院进行实习,大四阶段安排学生进入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或企业(如厦门智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实训,实行科室轮转制度,在医学工程科和放射科、CT室、核磁室等医技科室进行轮转,由医学工程科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让每位实习生置身各医技科室,系统深入地了解医疗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等.通过加强校企(医院)合作,在专业与企业(医院)间建立合作共赢、合作发展的纽带,充分利用企业和医院的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在增强办学活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实力,缩短学生就业时的适应期,从而实现其从学校教育到就业的“软着陆”.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满足临床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方略[11].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理论知识坚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行教学又能钻科研,既能紧跟学科前沿又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学术骨干的培养工作,对于青年教师和青年科研人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由学院具有深厚教学科研实践经验的高资历教师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从而锻炼和提升其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实践的能力.采用“内部提高,外部引入”的做法,培养与合理引进有机结合,提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内部提高”是指鼓励在职教师通过“攻读学位,访问进修,外出交流”等方式,来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提高其职称结构和教学科研能力.“外部引入”,即借助国家对口支援及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抓住机遇,广纳贤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吸纳重点院校的优秀博士生和研究生来充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招聘或引进国内外高校知名学者专家来该院做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引领和指导学科建设,开展科研学术活动,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以提高师资队伍在国内同类院校的竞争力.近年来,该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先后派遣了多位教师赴浙江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引进多名留学博士充实该专业的科研教学工作,并有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家驻守该院,指导该专业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激发专业教师的科研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有专职教师29名,师资队伍梯队构成,其中高级职称占比76%,中级职称占比17%,博士占比24%,硕士占比65.5%(含3名在读博士).专业教师人均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0.55项,人均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13篇.7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师于2016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截止目前该专业已有10名硕士生导师.

3培养模式的效果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6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医学科学与技术等广泛渗透、交叉、融合,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现代工程医学、远程医疗工程、智能医用仪器系统、人工器官等诸多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新领域。BME硕士教育开创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工程技术中高级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BME在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六年前国家发改委高科技产业司就明确提出:尽快培育、壮大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BME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我国BME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工科或医科,存在培养方向多但培养人数少的问题,导致我国医院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该领域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BME硕士学位教育的规模过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是融合医、理、工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据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副主任吕忠生调查,目前全国大约有6万家医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只占医院总人数的10%,与国外30%的比例相差悬殊。作为医学工程的最大产业,国内1万多家医疗设备企业也急需该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1]。我国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2008年以前仅在理工院校中进行,每年招生不足百人,发展处于徘徊状态。鉴于我国急需大量BME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提升在职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需要,开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在医学院校开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为使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新的突破,国务院学位办尝试在医学院校开展该项教育。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起步早、基础好,特别是近年来从海内外引进了一批优质人才后,形成了一支医、理、工相融合的师资队伍,具备了较好开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条件和能力。2008年我校成为开展该项教育的首所医学院校,并力求在医疗器械与医院信息管理、基因工程与基因药物方向做出特色。

(一)依托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分层次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近年来医院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医师的学位层次提升较快,而医技人员的学位层次相对滞后,对该学位教育具有较大的需求。作为医学院校,要善于发挥拥有诸多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优势,分层次招生宣传,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即先向医院主管领导介绍BME硕士专业的学位特点;再请各医院相关部门协助开展招生宣传;同时向医技科室寄送简章并进行网络招生宣传;还可尝试对相关企业开展定点招生宣传。2008年我校首届招收学生21人,招生人数列全国第二位,录取考生的GCT成绩百分位平均值81.17,列全国第四位,生源质量和数量较为理想。

(二)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育体制,构建良好的BME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起草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明确规定BME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2]。

1.创新运作机制,合理设置培养年限和培养方式。攻读BME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多为业务骨干,学习时间较紧张,故我校实行弹性学制3-5年,且课程学习采取周末上课,实践学习结合其实际工作在其所在单位副导师指导下进行,使学生能结合工作并学有所用,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特色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结构关系到研究生的知识结构[3]。BME是运用工程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其课程设置应在现代医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4]。我校规定学生课程必须修满35个学分,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其中医学类约10个学分,工程类约10个学分,公共类约10学分,自然科学进展研讨5学分。

3.建立双导师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BME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实行正、副导师共同指导制(简称双导师制)。正导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指导,并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负责。副导师选聘学生所在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担当,负责学生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培养,论文选题,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两位导师经常交流情况,互相配合,共同指导,保证其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是该学位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我校要求学生进行不少于一年的实践计15学分,通过考核计5学分,共计20学分。

4.加强中期考核,严把论文质量关,保障培养质量。中期考核是在学生进入论文实施阶段后,对其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和评定。其目的是评价学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成效,及时发现和纠正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达到规定的学位要求;对少数不宜继续学业者尽早做出妥善处理。我校在第四学期初对学生进行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5]。我校规定学位论文评阅实行校内学科专业组评阅和校外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行之有效。

三、在医学院校发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建议和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BME硕士专业学位的认可度。BME硕士专业学位设立的时间不长,各医院的领导和广大医技人员对该学位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招生学校做好充分细致的招生宣传,提高社会对该学位的认可度。当然,培养出优质BME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才是提高社会认可度的关键。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7

【关键词】医学工程;人才队伍;医疗设备管理

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是应用工程理论、技术、医工结合的方法研究和解决医疗机构中有关仪器设备、医疗器械、应用软件和医用耗材的技术管理与应用、工程技术支持、安全、有效和质量保证、与临床共同开展应用研究的新型的交叉学科。临床医学工程发展至今已经与医疗、护理、临床药学并列为现代医院的四大支柱,是医疗质量、安全和效率的必要技术保障[1],也是医疗器械技术更新和临床应用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不同地区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极不平衡,各医疗机构医学工程部门的建设和力量配备更是千差万别。本文结合湖北某市多家医院医学工程科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探讨,以期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越来越好。

1医院医学工程科建设的现状

1.1人才队伍弱小

虽然各医院从开始的维修室到后来的器械科(设备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发展较快的医学工程科还是局限于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点的教学医院和部分军队医院。人才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学科建设顺利进行的核心要素。没有人才,根本就无法谈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很多县市级医院领导对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没有像临床医务人员那么重视,加上进入本部门人员门槛儿也没有明确的要求,造成医工队伍结构参差不齐。如今许多医院医学工程师的数量、质量和对医学工程工作的实际重视程度与设备引进的数量和速度极不相称,导致医院内医学工程科不能客观评价所引进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的优劣、以及在人员培训、维护维修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表1为我市多家医院规模及人员配置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地区各级医院配备的医工人才相当匮乏,占医院在岗职工总数的1%以下,远远低于美国的15%~20%。人才队伍相当弱小,势必导致部门弱化、能力不足,特别是基层医院由于缺少医学工程师,医疗设备质控业务仍处于空白,维修维护疲于应付,更谈不上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应用与训练。

1.2实际工作中部门功能定位不明确

医学工程在医疗机购中的主要功能定位是医疗器械技术管理和医疗器械技术服务。主要功能为:技术管理、质量保证、风险管理、技术评估、教育培训等[2],每一个功能下又包含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内容,比如技术管理包括了医疗设备的论证、安装、验收、巡查、维护、维修、建档、应用支持等技术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市有三家医院分别把电梯、中央空调这类非医疗设备划归医学工程部门管理;两家医院分别与药剂科、总务科联合办公,存在业务内容与管理权限的交叉、重叠,导致经常出现推诿形象。这种业务范围扩大、职能不清晰势必造成技术水平不精、能力不足,影响了本学科、本部门应有的建设和发展。

1.3对医疗设备的风险不够重视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医院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投入临床应用的医疗设备多样性将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充分认识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属性而存在的物理风险、技术风险和临床风险。本地区两家三甲综合医院用于质控的设备投入也是非常有限,其他医院更是零投入,造成工作中,大部分医疗机构重采购轻保障,安全、风险认识不够,导致医疗设备的应用、维护与管理不到位。本市九家医院普遍制定了比较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章程,但还是经常出现由于与后勤、总务、临床、医技科室之间职权划分不清、协调沟通不畅、工程师处于被动意识状态等原因而导致的维护、维修响应不及时现象,以及设备相关的各种档案资料不完整、不准确而无法及时查阅和追溯,更有两家医院设备账目与实际不符。九家医院表面像是明确了功能定位,制定了管理制度,实则具体到实际工作内容时大部分医院并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建立全程化、流程化的设备管理,所以才出现了各环节断档、脱节,数据偏差大、不完整等,不利于质量保证与风险管理。虽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但本市九家医院都或多或少存在没按以上管理办法执行到位的问题。例如:麻醉机、呼吸机没有定期检测记录;电刀是否漏电;心电图数据是否准确;除颤仪电池寿命是否已到需要更换的时间等等,这些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质控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可想而知其他类医疗设备的质控更无从谈起。另外,还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流于形式及计量检测与管理不能全覆盖。虽然大型医疗设备能按制度要求持证上岗,除此之外其他医疗设备,特别是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无技术、技能培训考核制度,甚至存在无固定人员操作和管理。因此,在医院等级评审新标准中明确将计量检定工作符合要求、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控制及质量、安全管理团队建设等纳入医院整个医疗质量体系中[3]。同时,也体现了医工人员在今后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中的责任和作用。

2问题探讨

2.1完善相关制度细节

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特别是要有一支数量可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必须要有明确的指标规定各医疗机构所配备的医工人员数量和质量。比如,是按医疗设备总值和床位数来配备医工人员数量,还是按与医护人员的比例来配备医工人员数量等等,不能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的“人员配置合理”这一模糊、笼统的标准来确定。只有确保了医学工程人员队伍的壮大和稳定,才能够促进技术人员的业务范围和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分,才能够确保医工人员有精力、有能力从“后台”进入“前台”,参与到一线的临床医疗活动中,与临床医护人员一道并肩服务患者。这样才能够积累丰富的设备应用与维护方面的经验,并且更容易捕捉到设备(器械)改进与创新的灵感。另外,从业资格的认定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很不利于本学科专业化建设。医学工程(临床工程和临床医学工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二级学科,是职业化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医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2],所以从业人员不仅懂工程应用方向的知识,还要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从业资格的认定或行业门槛的进入标准等相关制度,以此来确保医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再则,关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已有确定,但在各个省份具体实施时又不尽相同,有纳入卫生专业系列以考代评的,也有以电子工程系列、医药工程系列等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在此也希望各级医学工程学会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细节,尽快建立统一的职称评聘方案,为广大医工人员提供一个完整的、可持续的晋升渠道,这样才有利于医工队伍的稳定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2.2统一行业相关标准

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从微观角度包括了设备购置计划、选型论证、采购监督、安装验收、使用与保管、维修与保养、损坏与事故处理、调剂、报废、计量管理、统计报表、档案资料、成本核算和检查考核等内容和环节,更重要的是从宏观角度影响着医院新技术与新项目的选择、开发、引进和应用,影响着医疗工作的流程与效率,体现着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进程[4]。同时,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医、教、研仪器设备层出不穷,医疗设备的更新步伐不断加快,临床医疗工作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有增无减,并且医疗设备的标准化管理是医院医、教、研的物资基础,也是各级医院完成医疗保障任务,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5]。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走专业化道路,进行标准化、学科式的发展。行业内部各级医工协会必须达成共识,尽可能多的统一行业相关标准。比如,部门名称、常规设备的保养规程、维修与质控记录、大型设备效益分析、选型论证、设备安装验收和建档立卡等等都可以逐步尝试在本地区医工协会的引导下统一模式、制定标准。只有充分发挥医工协会的凝聚力、指导力,广大协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和配合,汇集各方力量对围绕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各项管理工作达成更多共识、形成更多行业标准,才能够紧随时代步伐,适应新时期医疗改革向纵深进行的需求。

2.3规范临床医学工程部门的功能和职责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大批高精尖的医疗设备被引入国内并投入到各级医疗机构,同时国内新材料、新技术也促进了医学工程的飞跃发展,特别是许多高校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些大的医院也相继成立了设备处,大量理工科学生进入医疗机构,许多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渐将器械和药剂分开管理,建立了专门围绕医疗设备、器械及耗材的管理、采购、维修维护而开展工作的器械(器材、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的专职人员也从不同渠道引进,进行了人员的定岗。一些发展速度较快,技术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将器械科更名为医学工程科(部、中心),并陆续从各大高校引进了一批批专业更加对口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来充实技术力量。实力较强的医院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名称的变更,体现了医院管理者对医学工程学科内涵和业务特性认识的提高,自然也推进了这一部门管理制度的变革。并且技术力量较强的医学工程科,在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医学工程科研教学工作[6],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医学工程科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工作职责和功能定位不明确、不一致现象,势必分散工作重心和核心功能。临床医学工程在医疗机构中的主要工作定位是医疗设备(器械)技术管理和医疗设备(器械)技术服务,为临床医学研究、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有效的服务和最先进的工具和方法。临床医学工程部门的主要核心功能为:技术管理、质量保证、风险管理、技术评估和教育训练等[2]。因此,广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同时,与医院管理者和其他部门多沟通、多交流,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工作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3]。

2.4看清形势,自我突围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集成电路的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涌入医疗领域,再加上厂商的技术垄断,医院内部人力、财力有限的投入,医院正在失去医疗设备维修的能力,设备管理部门和医工人员必须看清形势,根据临床医学工程部门的主要核心功能进行转型与自我突围。维修已不再是医工人员的工作重点,医工部门也不仅仅只是负责采购和维修。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有原厂服务,中小型医疗设备逐步托给第三方[7],医工人员只需要对原厂和第三方的维护、维修服务进行监督,并选择适宜的维保方案;以及深入临床做好质控,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引导医务人员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医疗设备,使医疗设备发挥应有的功效;同时可以做好医务人员与厂家的桥梁,助力厂家通过临床改进、研发、生产医疗器械。

3展望

相信随着医改的深入进行,各项制度和标准的完善,各级医院更加规范化的建设和发展,医学工程学科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医疗设备在现代医院诊疗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如何充分发挥临床工程师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并促进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也是每一位行业同仁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震雷,丁玉琴,周根才,等.提升医疗器械管理者内涵之我见[J].医学信息,2011,24(2):858-859.

[2]高关心.关于临床工程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2):1-4.

[3]汤黎明,吴敏,王星星,等.等级医院评审对医院医学工程发展浅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102-104.

[4]冯丽.对医学装备建设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2):49-50.

[5]郑永军,戴捷,李鸣,等.医院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48-49.

[6]陈绵康,罗强,徐勋良.关于我国临床医学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医疗装备,2001,14(3):17-19.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8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设备管理;设备购置;管理制度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及时应用于医疗设备研发,为医务人员的诊疗提供了更可靠、准确、精密的资料和数据,也尽可能减轻了患者治疗时的痛苦[1-2]。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开展诊疗、科研、教学等工作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提高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其配置水平直接反映出医疗机构的现代化程度[3]。据调查,医疗机构所拥有的医疗设备大约占其固定资产的1/2,而其所回报的经济效益约占医疗机构收入的2/3。因此,作为反映医疗机构生产效能的重要固定资产,医疗设备管理已成为医疗机构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4]。但是目前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设备管理滞后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对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功效,保障医疗机构临床诊疗、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调整、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医疗设备购置程序缺乏合理性

1.1.1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程序不当

目前,医疗设备购置论证通常只需经过医疗机构管理层通过即可,流于形式。即使重视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的机构,关注焦点也是设备的价格以及其所能达到的预期目的,至于设备的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项目并没有列入论证范围[5]。同时由于决策者认知不足,过分重视硬件配置,一味追求设备先进性,片面追求高精尖、大而全,导致单位盲目购进医疗设备,出现设备闲置、使用率低的现象。

1.1.2科室职能规范不足

医疗机构的专项资金有限,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都以诊疗收入作为经费主要来源,使得临床科室压力非常大。为盈利创收,医疗机构往往赋予临床科室更多自主权,临床科室一般根据自身需要自主确定所购医疗设备的规模及型号。由于缺乏专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引导以及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往往造成购入的医疗设备质量难以保证,致使设备过早报废;科室之间的竞争和沟通不畅也容易产生重复购置的情况,增加了设备经费开支。

1.1.3医疗机构评价指标认识不深刻

医疗设备配置是医疗机构重要的评价指标,受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的影响,器械的先进性、设备配置的全面与否都关系到医疗机构等级的高低。为了达到等级评选的标准,医疗机构盲目购买医疗设备,难以全面掌握供应商和设备信息,不能保障采购的设备质量和最终带来的效益。

1.2医疗设备相关人员配置不合理且能力较低

1.2.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配置失当

随着医疗设备的大量购置,医疗机构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长。通过对军医大学9个附属医院进行调查,发现其每2500万元固定资产对应配备1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而国外的医疗机构在每拥有100万元固定资产时就会配置1人[6]。当前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层次相对较低,在三级医疗机构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与仪器数量之比为1∶194,在二级医疗机构为1∶510。三级医疗机构中超过50%、二级医疗机构中超过80%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这与过多引进大型进口仪器设备的现状不相适应[7]。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维修知识,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时,医疗机构过于依赖厂家维修,缺乏维修技术培训意识。医疗设备研发人才更为稀缺,导致创新创造能力欠缺,先进的医疗设备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

1.2.2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能力欠缺

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多数为设备操作人员或是其他科室调任的人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医疗设备的特性,但管理经验不足,对医疗设备整体管理和医疗设备对医疗机构整体效能认知存在偏倚,很难实现科学化把握和规范化管理;其他科室调任的人员对设备了解不足,更缺乏管理设备的实际能力。同时,医疗机构对设备科人员重视不够、培训不足,造成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能力欠缺,影响设备管理效果。

1.3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临床各个科室分布在医院不同地域,医疗设备管理主要由各科室负责,每个科室有不同的设备管理要求,设备科功能相对萎缩,对设备综合评估和管理受到各个使用科室的限制。各科室在管理医疗设备时存在维修规范、保养制度、责任人员、报废制度不统一的情况,造成了设备管理困难,难以真正发挥其功用。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不扎实、保障方案不完善、应急替代机制滞后、不良事件监测落实不到位、登记上报不及时等问题突出,设备科能力难以有效发挥[8]。

1.4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财务管理不合理

医疗机构虽然对临床科室和医疗技术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折旧,但是设备安装环境的装修、配套设备、人工投入等费用未计入成本,导致其成本核算的难度较大。有些医疗机构的科室还存在账目不清、账物不符的现象,也给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带来了困难。在推行科室成本核算之后,各科室虽然注重成本问题,但是许多医疗设备使用过度,导致其性能降低、安全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加大医患之间的隔阂,严重损害了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利益。

2改善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管理的建议

2.1建立规范化、流程化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2.1.1完善医疗设备论证的研究程序

医疗机构应组建由院长、主管院长、院外专业人员、设备科、财务科和临床科室组成的设备管理委员会,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时严格遵循公开招标的工作制度和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的工作原则。院长、主管院长、专业人员的职责是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批、对采购与供应进行监控;设备科需要了解市场行情,采买仪器设备,并进行后期维护工作;财务科负责财务、资金的统筹管理;临床科室负责设备使用和日常的报告[9]。设备管理委员会的设置可以更好地汇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和财务相关专家的意见,从而保证论证的科学性和决策的合理性,使采购流程透明化、公开化,杜绝仪器设备管理中的权钱交易、权物交易,防止出现牟取私利等行为。同时还可避免购置的重复性和盲目性,从机制上消除不合格设备进入医疗机构的可能,保障医疗机构的利益[4]。

2.1.2规范科室职能

医疗机构应对临床科室自主权加以规范。临床科室可以自主确定购置设备的型号,在购置医疗设备时需要提交申请和论证报告,由设备科和财务科共同做出设备购置预算,最后由设备管理委员会进行论证。申请通过论证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品质好的企业进行招标,招标购置过程中,要求医疗机构财会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参与其中,以便更好地了解产品价格和质量,防止劣质设备进入医疗机构,为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提供保证[10]。

2.1.3转变医疗机构对等级评审的认识

医疗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病痛、维护民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国民素质,不能只是为等级评选。医疗机构的领导决策层和管理层要转变观念和意识,树立为患者服务的观念,不能仅仅为了等级评选而盲目购置仪器、设备。在建设硬件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高超的医疗水平和舒心的服务才是患者真正需要的。医疗机构将医疗服务做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自然随之提升,也就有更充足的资金购置先进设备。由此良性循环,也为等级评审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2.2增加医疗设备相关人员配备,提升医疗设备相关人员素质

2.2.1提升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素质

首先,增加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医疗机构设备应配备适当数量的人员负责,做到精密贵重的仪器专人负责、专人管理,责任明确。其次,提高医疗设备技术人员知识层次。目前已有高等院校开设临床工程技术、医疗器械等相关专业,以培养专门人才。医疗机构应该积极提供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再次,提升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督促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加强技能的培训和再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与供货厂商进行交流和学习,为设备维修保养提供良好的保障[11]。

2.2.2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能力建设

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高效、准确开展诊疗服务的基础,目前医疗机构配备的医疗设备多为高精尖仪器,涉及电子、计算机、机械、声、光等现代综合技术,对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培训迫在眉睫。同时,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设备管理队伍是仪器设备建设和维护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重视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作用,改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增加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晋升、选拔等方面的机会,为医疗设备管理人员提升能力创造学习环境。

2.3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

医疗机构设备科应立足医院实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医疗机构发展的目标制定包括医疗设备采购申请、论证、招标、购进、检测、操作、维护、报废等完备的设备管理流程规范,同时明确各个科室的责任,建立设备使用档案,做好登记和报告工作,确保设备使用和维护及时有效[12]。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引进国外医疗设备管理标准,推动设备管理国际化;强化安全管理,加强设备质量与安全、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信息化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医疗设备纳入电子档案管理,对设备使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更正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疏漏,通过信息化管理分析设备资产的使用情况,掌握最真实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4妥善管理医疗机构设备财务

财务科要制订完善的医疗设备采购计划,对购置资金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按照公正公开的原则招标购置所需医疗设备,对不同厂家设备的价格进行评判和比较,不仅可以有效地使用资金,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医疗设备的质量[13]。医疗设备的资产管理应由设备科建立统一的临床科室医疗设备账户,建立专门的设备档案,对各科室设备的采买、验收、使用、维修及报废等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进一步维护设备的性能、降低淘汰的速度,提高财务在设备资产管理中的效率和效用[14]。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