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技能范例

工程监理技能

工程监理技能范文1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切实考虑节能要求的落实,对应能耗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避免资源短缺等引起的矛盾升级。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施工验收等方面的优化,实现节能建设工作的合理发挥。本文对监理人员在节能工程中的工作内容和监管工作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工程监理;建筑节能;施工质量;施工控制

国家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导致了能耗危机的加深,为了提高建筑节能方面的合理性,需要切实合理的考虑资源的利用方法、使用效果,以降低能源危机引起的危害。提高国家能源利用效果、资源建设合理性的控制。工程项目中,监理人员作为重要部分,需要从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方面进行分析,提高监理工作的专业性、合理性建设。当下工程项目一般工程量大、作业难度高,需要切实考虑节能工程的专业性,落实国家相关规定、规范标准。

1监理工作内容分析

1.1准备期间

节能工程对项目工作而言,需要加强前期设计图纸的审核,避免设计人员指导思想、施工技术等方面存在模糊等状况。对应监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细则工作的落实,对应监理细则需要从工作内容、保温材料、空调系统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避免节能施工不当引起的危害。施工方需要切实考虑监理方的资质条件,提高现场审查环节等设计不当引起的危害。

1.2节能监理工作

第一、材料、设备方面的合理控制,设计中,需要从国家标准、材料设备控制方面进行分析,提高空调、采暖等设备的考虑。对应材料需要由专业厂家进行生产,需要满足国家机构的标准和备案。需要切实满足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对应设计方案、监管合同等需要满足材料规格和数量的考虑,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及时进行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要求。材料配置中需要从配比、含水率等进行优化,提高后期复验施工的全面性,避免材料设备等偏差引起质量缺陷问题。监管人员需要考虑设备、工程质量、材料性能等诸多方面的分析。

1.3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

施工管理中,监理人员需要根据施工条件进行分析,对应验收工作需要满足节能测评的要求,对承包方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整改控制。分部分项工程需要切实考虑材料要求、工程特点、施工质量方面的管理,提高资料存档的合理性,加强保温、伴热材料的有效管理。如极端低温状况下,需要对窗体的气密性进行核验,加强工程细节问题、节能、性能质量的考虑。监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状况等进行节能质量的评估分析,提高报告的精确性。

2节能工程现状问题分析

2.1设计变更

建筑施工中,节能控制的危害不容忽视。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避免利益驱动等引起的危害。设计变更是工程项目中常见状况,对应分项工程中未能充分考虑节能设计等引起节能工程的下降。

2.2节能材料控制问题

节能工程中,需要考虑建材质量的影响,对应质量检测部门需要考虑现代建筑市场的特点,根据施工工程特点、节能材料的种类等进行分析,当下工程中经常发生以次充好的状况。其原因分析如下:施工方为了缩减成本,对工程的施工材料采取降低档次的处理方法;质量监管人员需要及时进行监督工作的合理管控,避免不合格材料流入市场、流入施工现场。

3工程质量监管措施分析

3.1施工单位资质审核

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的配合效果,避免后期发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提高对应单位规模、等级和资质的审核,提高整体节能效果的充分落实。监管工作中,设计方法需要同施工方法相匹配,提高相关文件内容的合理评价,避免设计变更等引起的危害。

3.2材料、设备的验收

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节能材料的应用。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需要进行材料、设备的全面检验,避免其质量不满足规范、标准的状况发生。购置材料、设备中,需要考虑产品出厂等级、合格资质的要求,避免检测报告缺失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应用。提高监理工程人员对书面工作、质量隐患等方面的考虑。提高材料书面工作、合格与否的全面考虑。

3.3施工质量的优化

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监理人员的职责落实,避免工艺简化等引起的危害。对应监管工作需要落实下述几点:第一、施工内容、施工进度的管理,审查工作需要满足设计文件的基本要求,提高设计方案的可执行性,避免形式化等引起的障碍问题。第二、样板试验的监管。施工中,材料、技术经常是采取新型公益模式,对应施工进展等需要满足施工要求。便于施工质量、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4竣工验收

节能工程项目中,需要切实考虑分项工程,提高竣工验收项目的全面性、合理性。相关作业人员需要保证资质等级、专业技术等均满足要求,避免国家规范规定、审查节能不当等引起隐患问题。其次,验收工作需要根据规范进行顺序审查,可采取实地测量进行相关指标的建设,保证对应验收报告、工作内容等满足基本要求后方可进行签字确认。验收中,一旦发生质量缺陷问题,需要保证施工方及时进行整改、监督工作,避免后期验收不当等引起的危害。当下工程项目的规模增加,其施工难度不断增大,为了保证充分满足节能要求,以期提高资源危机、能耗危机等引起的问题,提高整体施工生态质量,需要加强监理人员的合理化控制。避免节能工程质量监管不当引起的危害,提高工程质量全面合理性。施工各个工序需要满足受控要求,避免后期程序失调等引起的危害,提高项目质量合理化要求。保证项目监理人员及时进行相关工作内容的落实。

参考文献

工程监理技能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节能减排

1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项施工过程较为复杂的工程,一般施工周期较长,牵扯主体较多,施工影响因素较多,只有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的进度,保证施工质量,从而促进建筑工程在规定计划内完成施工,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推行节能减排策略,以期促进建筑工程与社会发展理念的统一结合。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伴随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项管理工作,建筑工程加强技术管理可以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调度人力、物力、财力,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同时还能规范施工过程,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1]。进一步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提高施工安全,从而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优势的竞争地位,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持续科学发展。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应该加强建筑工程正式开工之前的各项评估工作,提高其技术管理水平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难度一般较大,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确定以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评估工作,前期的评估工作直接关系到后期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应该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加强技术管理,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明确各个主体在施工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促进施工过程的有序开展。其次应该做好施工之前的各项评估工作,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行业发展现状合理分析施工项目的价值,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对影响施工要素的地质、水文等条件展开分析,合理确定施工流程,减少后期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施工项目变更,根据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材料比较,根据施工材料的各种性能选择最适合工程的材料,重视施工设计图纸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2]。

3.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技术控制,统筹施工过程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阶段,应该进一步加强其技术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施工交底工作,从而让各参与主体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和施工步骤进行整体把握和规划,根据施工图纸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不规范、不合理的要素,从而促进施工人员进行调整或者完善,同时对必要的施工变更应该明确其变更程序,不能在施工过程中盲目的进行变更,注重监理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施工检查,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应该结合设计人员和项目负责人进行探讨,从而确保施工过程的合理有序的展开,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事故,应该以书面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将其解决方法和发生原因进行记录,以便为后续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见表1)。

4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措施实施策略

4.1首先应该重视节能减排理念,扩大宣传,从而促进其有效实施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资源能源的不断减少,各国建筑行业都在倡导绿色建筑理念,而节能减排是推行绿色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应该注重对于参与建筑工程的各方主体强化节能减排理念,让他们了解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以及深刻内涵,同时加强监管,使这种理念深化,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合理贯彻节能减排理念,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更好地将理念付诸行动[3](见图2)。

4.2重视设计阶段和规划阶段的节能环保措施的运用

建筑工程贯彻节能减排理念应该从源头抓起,在规划阶段就工程中的节能减排理念与设计师进行沟通,将节能减排理念体现在施工设计中,不断完善设计图纸,参考国外的先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墙体设计中采用保温材料,合理调节室温,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加强智能设计,在人不在家时可以合理调控家里的水电以及温度,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注重整体设计中的借用功能,注重不同设计元素之间的互相借用,既能够促进节能减排,还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对与建筑相关的居民用水用电系统进行合理规划,提倡在设计中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新能源,合理设置灯具,可以推广节能灯具,对公共空间内的灯具开关增加识别系统,从而优化设计细节,在设计与规划阶段贯彻节能环保措施。

4.3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优化,促进节能减排理念的落实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落实好节能减排理念,对施工过程中的污染要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制定合理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水污染、扬尘污染和空气污染。合理确定施工时间,对于来往建筑施工现场的车辆尽量加强保养,减少噪音,同时对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进行清洗,防止产生较大的扬尘,将噪音比较大的工程施工尽量放置在白天,在施工现场合理设置蓄水区域,加强对雨水的循环利用。在晚上进行施工时,尽量采取遮挡消音设置,防止产生噪声污染,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的设计理念进行施工,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困难应该想办法进行解决,促进节能环保理念的进一步推行。

4.4加强与环保部门的沟通

建筑工程在推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环保部门打交道,建筑工程的主要参与主体应该深入理解节能减排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加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部门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国家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同时了解环保部门政策的发展变化,优化节能减排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提高其施工标准,不断创新施工技术,进一步推行节能环保理念。

4.5广泛听取各参与主体的意见

在推行节能减排的进程中,应该听取各方参与主体的意见,从他们的专业角度分析能耗较大的原因,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和施工情况,探讨节能减排策略的可行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加强监管部门的责任,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定额消耗,并将其与施工过程进行比较,当发现严重超标时应该分析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进行处罚,从而加强贯彻节能减排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深化和推行节能环保理念。

5结语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工程关系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只有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重视在施工开始前的设计阶段贯彻节能减排理念,强化建设单位推广节能环保理念的主体作用,才能进一步提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顺博.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实施策略[J].屋舍,2020(8):86.

[2]向卓.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策略[J].门窗,2019(1):56.

工程监理技能范文3

关键词:专业认证;复杂工程问题;项目设计;工程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机械设计包括原理设计、结构设计和精度设计,机械设计课程不仅是工程图学课程的具体应用,也是将机械原理课程从原理到具体结构的体现课程,更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精度设计的集大成课程,机械设计涉及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中材料的选择、热处理以及毛坯的成型方式,更涉及机械制造工程课程中结构工艺性问题,所以说,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机械设计课程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具备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基于此,通过三级项目设计的方式,从零件计算分析能力培养、部件专项设计训练以及机器设计综合训练三个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一、项目设计

设立三级课堂实践项目,课堂一级项目串联学生设计类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二级项目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部件设计能力;三级项目主要培养学生零件计算分析能力。三级项目课堂完成;一级、二级项目课下完成,课堂交流、讨论。1.一级项目:针对工程实践需求,设计工程项目(课堂一级项目),学生分组解决每一项工程实践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该项目根据企业自动化项目实践,将机械设计类课程串联起来(力学、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等),培养学生具体工程问题的设计能力。一级项目学生分组课下完成,课上汇报讨论。2.二级项目:针对后续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需求,设计实践项目(课堂二级项目),有效联系机械设计类课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二级项目学生独立课下完成,课上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讲解交流。共设计了4类专项设计实践项目,包括螺纹连接设计、V带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轴系设计等16项,每项25组不同的参数,基本做到1人1题或2人1题。此外设计3项综合设计项目,包括车床传动系统中大带轮轴的卸荷装置、医疗活动床的结构方案、三自由度工作台,学生选做。3.三级项目:针对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加强学生课堂分析计算能力的训练,设立分析计算项目(课堂三级项目),鼓励学生课堂用手机现场查资料、分析计算,然后针对计算过程、结果存在的问题,直接展开讨论,现场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级项目学生课堂分组共同完成,课堂解决存在问题。

二、项目实施

1.三级项目。三级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包括疲劳寿命计算、螺纹连接计算、轴承寿命计算等环节,该项目根据要求锻炼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主要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析计算、课堂讨论等完成。课堂三级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设计机械零件的能力。2.二级项目。二级项目主要考虑到后续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需求,有效联系机械设计类课程,训练学生设计机械部件的能力。二级项目学生独立课下完成,课上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讲解交流。项目包括螺纹连接设计、带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轴系设计等项目。该项目根据给定的题目要求,在设计要求的指导下,针对相应设计内容进行分析、计算、绘制零部件图等。该设计项目是在三级项目锻炼分析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在部件设计上的应用。3.一级项目。根据项目设计,一级项目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该项目是在学生具备零件的分析设计能力、部件的分析设计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综合项目,学生分组课下完成。该项目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不同题目。一级项目举例:题目:车载纱线包卸车机构设计要求简介:车载纱线包每包100公斤,目前主要靠人工从物流车上卸载下来,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纱线包呈长方体,底面尺寸400mm×400mm、高1000mm,车上紧密排列;设计一机构,实现纱线包的自动卸车,要求安全有保证。根据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知识和培养的零部件设计能力,从课题分解、功能设计、结构及精度设计、加工制造工艺设计等各方面进行训练。设计完成,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就设计内容发表相关文章和申请相关专利。

三、结论

通过三级设计项目的实施,分别锻炼了零件分析设计能力、部件分析设计能力以及机器综合分析设计能力,为学生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学生一级项目的实施,还可以促进学生竞赛能力的培养,增添学生成果。

参考文献:

[1]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2014,(17).

[3]周传喜,管锋,彭三.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类系列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6).

[4]李胜强,雷环,高国华,叶红玲.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

[5]刘桂珍,于影,殷宝麟,于峰,李宪芝,姜国栋.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经济师,2016,(7).

[6]吕相艳,任立敏,夏智星,蔡津,李志.试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

[7]周传喜.机械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

[8]管锋,周传喜.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工程监理技能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1.学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任务不够重视

虽然现阶段国家有很多相关的教学政策正源源不断的提出,但学校内部并没有因为这些就对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学工作产生足够重视,因此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会在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设计以及资源的投入过程中缺少对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所以就会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来指导相关专业教师来完成教学工作,就会导致实际的教学成果与设想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学校普遍认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与其他专业并无太多明显的差异,因此就采取了普通的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设计相关的实践基地,就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更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建筑工程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学校在设置学生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采用较为单一的考核方式,因此就无法引起学生对于该门专业课程的足够重视,即使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出不认真听讲的状态,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

2.教师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教学能力与经验

在各大院校当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他们很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具备相关的学历要求,也对于本专业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来说,却缺少了工作的实践操作经验。而这会导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能够通过照本宣科的方式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所讲述的内容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的相关内容,对于课本之外的实际内容却涉及甚少。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因为这种情况而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会不利于学生的相关素养的提高与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们的专业水平有限,能带给学生们的专业知识不足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再加上建筑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会有很多新兴的技术以及建筑方法产生,但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有限,能够带给学生们的知识很少,涉及的范围也较窄。所以就会导致很多建筑行业中新兴的技术方法不能让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中得到学习,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业的实际发展水平相脱节,不利于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有关的建筑工程的专业知识,进而使自己的所学知识能够切实为其日后的发展产生价值。

3.课堂中采用枯燥的教学模式

虽然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发展,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未得到充分的落实,教师仍旧掌握着每节课的主动权,对所讲内容以及所使用的方法都具有发言权,而且在讲课过程中,仅仅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只是采取简单的教授方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机会进行学习与锻炼,使学生并未真正全部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在教师教课期间并未应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仅仅采取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将书本知识简单的传达给学生,在涉及到很多立体性的知识内容时,没有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向学生展示,就没有办法将理论知识通过直观感受来传达给学生。而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能够极大限度的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无法得到提高,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这对建筑工程技术这门专业性质很强的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更加不利于学生相关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办法得到加强。

4.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缺乏兴趣

作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对新鲜事物能够产生足够的好奇心,但对建筑工程技术这门枯燥的课程却只能存在抵触心理。特别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多数同学都会认为基础的理论知识与自己日后的工作无关,只要自己能够掌握简单的建筑操作技术即可。无论自己在课堂上学与不学,都不会对自己日后的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与作用。而学生如果一旦在脑子里形成这种观念,就容易使他们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无所事事、不认真听讲的现象,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才会导致我们之中有很多同学在内心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形成很大的排斥而且还会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来表现出来。这都会不利于学生对于建筑专业相关知识的掌握,从而容易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或者基本技能,导致正常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价值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面临的学习任务要比其他专业学生的艰巨很多,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它需要涉及到以建筑识图、工程造价为代表的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仅凭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有多充分,一旦他缺少相关的实践能力,那么一切都会只是徒劳。而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能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实际价值,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机会的锻炼,学到很多自己在课堂生活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进一步的扩充。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能够使学生的建筑设计经验得到丰富,从而在日后参加工作时能具备更多关于专业技能,更加适合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与进步。

2.有利于满足企业的招聘要求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企业在进行人才的招聘时产生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应聘的学生除了要具备相关专业学历以外,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或者相关实践经验的证明材料,而这都是为了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能够在招聘过程过获得更多有用的专业人才而采用的相关措施。所以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还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实习机会来锻炼自己相关的实践能力,才能在使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对相关工作拥有更多经验,并不断通过自己的相关实践活动来对建筑行业的生活进行了解与熟悉,从而才能够是自身的素质要求更加符合企业的招聘需求,为自己能够在离开学校校门之后,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不断努力。

三、企业对于建筑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1.需要具备基本的建筑知识与技能

不管怎么样来说,充足的知识与技能总归是一个合格的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所必须拥有的一项基本条件。因为学生在经历过学校生活之后,得到最多的就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的熏陶,使自身能够具备更多的理论素养以及思想观念,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以及实际意义,使自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发展机会。特别是对于建筑专业来说,所需要更多的则是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因为建筑行业是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性质,所以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具备很强的辨识建筑图纸的能力,从而能够在建筑现场对相关技术的进行与操作进行指导与监督,从而使建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减少现场不必要的情况发生。

2.需要具备独立分析的判断能力

建筑行业对于工作人员思维逻辑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他们需要让相关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当出现某些突发情况时,工作人员要具备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调动自己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相关经验来对产生的问题做出判断,从而使问题的出现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能够及时得出答案,并通过与其他人员的商量与研究来获得整改措施,有效解决突发情况。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建设所花费的时间,减少工作风险以及资源浪费,切实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与价值。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在挑选工作人员时,也要将其自身具备的独立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筛选条件,从而使企业能够收获更多可靠的有用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并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3.需要具备处理问题的专业能力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过程来说,有很多问题可能会在预先的分析方案中没有体现出来,就需要学生能够在进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具备处理问题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发现问题之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引发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等问题做出相关分析,从而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工作问题。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质,所以学生需要具备处理问题的专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多的接触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以此让学生在日常的实践机会中通过遇到相似的案例和情况来不断积攒突发问题的相关经验,以备让工作人员能够在他们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具备充足的专业能力,来保证建筑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措施

1.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知识是实践锻炼的基础,所以在使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之前,要首先确保学生能够获取充足的理论知识。因为只有在学生具备足够的与建筑工程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时,才能够为日后进行实践操作打下基础,通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来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具体机会做出贡献,并能够通过经验的积累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学生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树立理论知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的在课堂进行过程中跟随教师步伐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连接,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2.要增加课外实习的锻炼机会

虽然理论知识的储备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实践锻炼机会的操作就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实践操作经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当中,通过实践基地的场地提供,帮助学生能够提前感受建筑行业的工作情况。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把这当作真正的场景来进行锻炼,从而能够确保学生对整个过程使处于非常重视的状态之下,而学生也应当对锻炼机会进行珍惜,并通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来积极的完成工作任务,从而不断积累建筑行业的工作经验,为日后进行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生对于整个锻炼机会的设计与完成,来帮助他们提前感受工作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工作。切实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3.要运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及时得到更新与发展。而为了切实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在学校以及教师分配任务之后,积极主动的采取适当的手段来按时完成,从而实现现阶段受教育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资源的帮助,促进自己了解更多关于建筑行业最新的动态,从而有效弥补课本知识内容的不足与局限性,帮助自己及时跟上时展的趋势,有利于更快的融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工作中。除此之外,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实训活动,通过实际的技能操作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而且通过在实训过程中完成相关任务要求,还有利于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从而通过适当的措施进行补救。学校开展的实训活动,无论是设备的配备还是问题的设置,都与现实情况存在联系,而学生能够通过该种学习方式,能够通过积极完成实训任务来帮助自己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技术水平,从而有利于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相关知识的掌握。

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特点

1.主要以课外实习形式为主

在学生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式方法以课外实习形式为主,通过实训基地的建立以及实地工地的考察方式来进行,从而使学生能够与实际情况相接触,并通过感受现场的相关环境来使自身的经验得到充实。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在校期间接受到的教育,仅仅以理论知识的内容为主,很少会涉及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但课外实习形式的设置,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发展与进步,更加贴合社会对于建筑行业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课外实习形式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就是在真正踏入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锻炼机会,所以很多相关内容在设置过程中,会最大限度的贴合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拥有一次完整的锻炼机会,用来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学生发挥得更好,更有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2.进行培养的时间充裕、自由

现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主要受学校以及教师的相关安排,受教育的时间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受教育的时限也是事先具有明确安排的,而这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因为现阶段的学生在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方面发展都已趋于成熟,所以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时间拥有想法,想要通过自己的安排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在学生有关建筑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拥有一定的发言权,自己能够通过个人实际情况来选择进行实训锻炼的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首先对本次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产生好感,才能在此过程中的进行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次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并能够通过自己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来保证本次锻炼机会的有效利用,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提高,并能为学生在今后踏入工作岗位之后具备相关事例的处理经验而发挥积极作用。由此看来,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时间的设置与安排上的确是充裕而又自由的,而且这还能成为学生进行相关能力培养锻炼的显著特征。

3.与课内学习的知识内容联系密切

在任何时候,课内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拥有一定必要性的,特别是对于具有特殊性质的建筑工程行业来说,具体的时间操作过程与课内理论知识的联系更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学生只有在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够具备发展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能够在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之余,能够对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做一个深入的理解,帮助自己能够对建筑行业产生实际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的学习中,并根据现实情况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传统的错误观念,能够对建筑行业形成一个全新的、正确的总体认识,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关于建筑行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学到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的有效知识,帮助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实际操作的任务,并且能够在此过程中产生有效的积极作用,为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六、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建筑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有的知识型人才到现在的技术型人才,建筑行业正不断提高自己对于人才的要求。特别对于具有特殊性质的建筑行业来说,学生仅仅凭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是无法完成相关任务的,还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来发展自身的潜能,从而实现自己优良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所以针对该情况,学生需要在上学期间,积极培养自身关于建筑行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不断利用有限的实践机会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把自己塑造成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符合相关企业的招聘要求,并切实为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机会,并为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红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米文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02.

[3]王秀兰,杨庆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7(4).

工程监理技能范文5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具备能综合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具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支撑[2]。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1)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差距,与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校内工程实践的方式单一,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工程实践项目缺少工程性、系统性和创新性。(3)校内导师普遍缺少工程项目实践经验,有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指导力度不够。(4)缺少多元化、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特征的工程实践创新平台,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慢。(5)实践创新能力考核体制机制不灵活,存在理论深,实践浅,评价方式重学术、重理论,轻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性评价[3-4]。笔者针对上述问题,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硕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以期培养适应我国新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工科人才。

一、构建“133”工程实践创新教育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实验室项目工程实践、企业工程项目实践和自主创新项目工程实践活动为依托,构建“一中心三能力三实践”的“133”工程实践创新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使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三年不断线。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校内训练阶段

依托校内实验室、实践基地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分别进行4周、8周的工程项目集中实践,通过个人汇报、小组讨论、导师讲评、实验验证、持续改进等方式,开展多学科交叉实践项目训练,使研究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企业提升阶段

专业学位研究生从第三学期开始到企业或行业部门进行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按照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实践指导相结合、专业技能与岗位相结合、企业工程实践项目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开展工程实践创新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在企业工程项目实践中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三)自主创新阶段

第四至六学期,研究生在双导师的共同引领下,独立开展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组织团队进行技术创新,申报并完成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参加省级、部级创新创业大赛,与企业进行联合创新,参与企业产品设计及研发,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申报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和发表高水平论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搭建一个多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工程实践创新平台

本着“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学科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整合学校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南省物理与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等各方优势资源,为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搭建一个多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工程实践创新平台,依托相关企业和平台培养创新人才。学院目前形成了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与应用、大数据处理与智能优化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每个省、市、校级平台为每个培养方向提供有力的支撑。企业的深度参与、平台的多元化和研究的跨学科性为硕士研究生在学校和企业开展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实践创新活动,搭建了一个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平台。

三、构建精确的“三对接”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新工科对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与工程教育认证对接—实践教学与岗位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三对接”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出发,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构建满足“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认证标准要求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与工程教育认证对接。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密切对接,将工作岗位所需求的知识和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发展直接对接,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满足新经济、新产业领域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实现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产业的精准对接。

四、构建“四保障”的新工科人才建设长效保障机制

完善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从机制保障、师资保障、条件保障、质量保障四个方面创新方法,强化保障措施,建立新工科人才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

(一)机制保障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实践成果产出为导向,对实训实习实践进行全过程的服务、管理、评价和考核,确保学生的实践质量。对于在指导学生实践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在项目评审、职称评定、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和优先支持,引导教师更积极主动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师资保障

教师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采用教师假期赴企业实践、选派教师入企业挂职、担任科技特派专家、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行业技术专家担任项目、实践、实习、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加强校内外导师的交流,强化双导师队伍建设。

(三)条件保障

加大工程实践创新平台的经费投入,加强各平台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科研成果,为培养多学科、多元化新工科人才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供硬件条件保障。

(四)质量保障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满意度、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定期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沟通交流,收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评价信息,坚持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体系和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新技术在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急需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新型计算机专业硕士人才。通过构建“133”工程实践创新教育体系,搭建综合性工程实践创新平台,实践“三对接”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四保障”的新工科人才建设长效保障机制,在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9-03-19)

[2]罗钧,侍宝玉,付丽.新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7).

[3]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

工程监理技能范文6

关键词:技能大赛;中职建筑;工程技术;能力提升

江苏启东素有“教育之乡”和“建筑之乡”的美誉,近些年来,启东第二中专和启东市建筑工程学校两校合并,强强联合,立足示范专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以技能竞赛为引领,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师生综合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依托广阔的建筑市场发展了建筑工程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建筑专业人才。

一、以技能大赛为引领,转变教学理念,推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师教育理念对实际的教育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学校教育一贯存在着课堂上“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育观。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通常看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满足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建筑更多的需要“实用型”建筑人才,即介于“白领”与“蓝领”之间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根据建筑的实践需要出发,完善技能教学的环节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技能规范的要求,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将技能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训、技能大赛等,组成一个贯穿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技能教学体系。近些年,我校以丰富多彩的专业竞赛活动为契机,在专业技能竞赛环节设计、标准制定和活动指导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竞赛过程中找到实践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以技能大赛为目标,调整整体思路,优化建筑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技能大赛也促进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反映了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关系着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和质量,对专业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内与课外一体化专业实训的能力培养。建筑技能大赛有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大赛的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确立“基础够用、技能突出、具有创新和勇于实践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位一体,贴近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县市级职业高中,我们的培养目标始终定位于为我市建筑行业更快、更多地培养实用型中初级技术人才,切实地帮助企业解决中初级人才紧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建筑等级难上的矛盾,为发展地方的经济作贡献。

三、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升实践能力,打造建筑专业名师团队

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高低,关系到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从我校历年来多位教师带队参赛的经验看,技能大赛对教师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想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就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技能水平,从原来的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转向带学生实践操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加,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促使教师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职业教育能真正走向实践、走进企业、走入社会。职业中学技能大赛,是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打造职教名师而开展的教学竞赛。通过全校级选拔、选手培训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成功选拔出优秀参赛选手,也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技能大赛成为教师业务素养的一次大练兵。职业技能竞赛也为培养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技能大赛对于大力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扩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和技能大赛,不断打磨自己,提升自我,通过反复的研究、反思、学习,经历自身的蜕变与华丽转身。

四、以技能大赛为平台,转变学生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建筑综合素养

工程监理技能范文7

关键词:电力工程;智能电网;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气自动化设备大量应用于各行各业,保障电力工程设备运行和工程安全。在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融入的背景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它以高效、节能、稳定等特点在电力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指具有高新技术的智能型电力网络,较普通电网增加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现代通信技术,保证电能资源利用更稳定、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1]。当前,我国电力行业非常重视对电力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是电网系统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而仍存在能源浪费现象,需要在发展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风能以及太阳能一类的可再生能源,发挥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的特点。同时,因为智能电网广泛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故障预警和处理中较为高效,能够自动排除或修复故障,还可定期进行自检,确保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2]。总而言之,智能电网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牢固、人机交互性好等特点。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在电源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电源装置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电力工程技术根据需要,能够提供支流、交流、变频等不同类型的电源,满足用户需求。例如,在监控智能电网运行中,一般使用高频开关电源支持计算机工作;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采用直流电源,提高了变电所使用电源的灵活性。

2.2在发电中的应用

在发电环节,智能电网设备普遍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能源消耗。电力工程技术能够利用基础设备实现其他类型能源向电能的转化,完善电网发电设备的不足,能对耗电量进行检测和控制,有计划地减少机电设备的使用,提高发电设备的使用率。现阶段,无功发电技术以及电气传动技术等在智能电网中应用较广[3]。

2.3在输电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电及输送环节是是电网稳定的基础,对设备要求和数据分析要求较高。在电力输送过程中,输电线路常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系统故障。智能电网在这一方面优化了传统物理电网中的能量损耗,根据电网输电情况及时变换输电功率,高效输送高质量电能。

2.4在配电环节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采用功能较少的传统数字变电站,实现对电力输送变换信息的收集和传输数据的监控。在智能电网中,电力工程技术可以实时进行自动收集和测控,同时能进行有效的电力系统控制和自动化继电保护,使得配电网运行更加高效,实现配电网络的双向流动和输送终端的电压自动调控。

2.5用电环节的应用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精确度低、功能简陋的初始电表逐渐被淘汰,作为智能电网运行的终端,电力工程技术在用电环节能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用电数据,保证用电计量服务的质量。同时,针对用户用电需求和大数据统计,电力工程技术可实现对电力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确保用户间的供电平衡。

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3.1优化电能质量技术

该项技术利用电能质量控制器等专用装置对电能质量等级进行划分,对电能进行评估。目前,此技术研究重点是如何让电能质量控制器实现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调节,合理配置资源。

3.2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

这一技术通常使用换流器进行自换相,单独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甚至可以实现四象限运行。在对清洁能源的利用时,它可通过自动控制调节,改善电流的不稳定现象,实现并网,降低智能电网的能耗。例如,在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中,由于风力和水力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并网操作较为困难,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柔性交直流技术可以通过解决短路电流超标的问题,完成对电能的利用[4]。

3.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普通的物理电网通过交流和直流等方式进行电流输送,产生电能浪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进行直流输送和逆流输送,提高稳定性和经济性。现阶段,智能电网输电过程中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挥着巨大作用。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智能电网将逐渐取代普通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将在智能电网的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力供应网络将会更加稳定、更加高效,以进一步缓解能源危机,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段斯,邱议漩.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6(7):176-177.

[2]翁鹏浩.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8):43-44.

[3]郭玉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2018,35(12):102-103.

工程监理技能范文8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电能;数据信息

0引言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而言,在智能化技术进一步广泛应用和推行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广泛的融入智能电网的相关内容,同时充分融入相关技术,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智能电网的相关流程和操作方法,这样可以使智能电网的质量和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同时对于我国电网体系建设和结构改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居民的正常用电过程中可以体现出更为显著的优势和应用效能。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基于此,加强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智能电网含义及其优势

通常我们所称之为的智能电网主要指的是在电力工程和电网建设环节,有效融入智能化技术,并且对其进行有效执行和完善,确保各项环节有相对应的智能化技术支持和保障,以此为电力工程建设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提供必要支持。智能电网自身优势包括以下几种:

1.1提升智能电网水平电力工程技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电网建设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使整体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呈现,在针对智能电网进行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确保电力工程技术在其中得到有效融入并且实现自动化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动态的收集存储和应用,进而为用户自动化的进行用电控制,提供必要保障。同时通过电力数据的综合作用,利用自动化技术使用电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实现数据的全面反馈和整理,进而为智能电网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同时通过电力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防范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整体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建设成效和综合效能。

1.2更加节能环保,有助于资源整合

与传统电网进行对比,通过智能电网体系的有效构建,这样可以呈现出节能环保的效果,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处理和整合,这样可以充分避免或者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节能环保,对各类资源数据进行充分应用,进而体现出良好的节能降耗的效果,为缓解我国用电紧张提供必要支持。

1.3加强电网有关数据信息的收集能力

通过智能电脑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使隔离工序得到优化和完善,为智能电网的数据信息整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在应用电力工程技术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设备的功能和差异性,实现自动化的分类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做好电网数据的换挡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切实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确保整个电网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进而确保数据信息更有效的整理和应用,以此结合社会的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电力服务。

2智能电网的主要特点

2.1智能电网很坚固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扰或者问题,可以通过智能电网的有序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且使其危害得到充分的降低,同时也可以着重做好各类风险的预测工作,进而充分实现风险的应对处理,确保电力信息能够得到充分应用,进而为智能电网运行和安全可靠提供必要保障,使其更加坚固,有效体现良好的效能。

2.2智能电网有自愈的能力

自愈就是电网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会“自我疗伤”,智能本身具有十分显著的安全管控和分析应对能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时在线运作的模式使其呈现出更为显著的预警效果,与此同时通过智能系统的有效作用也可以切实有效的发现和应对相关故障自动化的运行和处理,进而体现出更加良好的自我处理能力和系统自我恢复效果,同时有效防范各类故障的出现,为智能电网更有效的排除问题奠定基础。

2.3智能电网具有经济、实用的特性

在电力市场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好智能电网的支持和推动,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的过程中,更有效的推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体现出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提升效果,同时实现节能降耗,更有效地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使电网呈现出更加经济更加实用的优势和特点,这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

3.1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应用

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于电力、电子设备进行电能的转化和控制,采用新型电子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能源的损耗,降低设备的运行损耗,从而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为电网向高压化方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随着对电能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在传统能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需要寻求更多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利用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可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能源发电形式接入智能电网,但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季节性和稳定性的弊端,所以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发电技术还应该重点关注能源的有效应用,在并网技术方面切实融入,同时把新能源应用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来,这样可以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必要保障,避免对智能电网造成过大的冲击。

3.2智能电网建设中输电技术应用

智能电网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于电能质量有更为严格的要求,而电能质量对于供电质量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为了充分确保电网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充分做好各类技术的优化和完善,同时确保相关技术人员着重掌握输电技术的应用优势和效能,对于各类注意事项也可以充分掌握同时匹配高科技的设备设施,可以使用超导无功补偿,使其建设效率能够得到提升。无功补偿装置一般选择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与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SVC是一种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其结构如图1。其中L为电抗器,C为电容器,SCR为可控硅。静止同步补偿器国内曾将其称为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vdancedtSiatcVARGenerator),简称为ASVG。STATCOM的原理结构如图2所示。

3.3智能电网建设中新型能量转换技术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尽管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在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好新型能量转换技术的应用,进而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同时尽可能挖掘和利用太阳能资源,使能量转换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尽量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使太阳能发电更加高质高量,吻合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充分融入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内容,使新型能量转换技术得到充分应用,确保智能电网转型升级,进而为电力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3.4配电变电站多阶段优化规划中智能电网技术应用

3.4.1模型分析

这对配电变电站多阶段的优化问题而言,需要更充分的体现出充分显著的效能和价值在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确保最优化的路径能够得到有效明确,并且使其费用能够得到充分的降低,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好调研分析工作。如图3所示。不同阶段有着社会显著的关联性,后一阶段的某一状态在对应前一阶段实现的基础之上,体现出不可逆的特点。如某变电站在目标年状态为110kV,容量2×50MVA,初始年状态为35kV,容量1×20MVA。在某一阶段做出升压至110kV决策,容量从1×20MVA变为1×50MVA,这对于此类情况而言,对容量进行有效计算,使其保持不变,然后对其压力不会进行升高,从另一方面来看针对资金应用和不同阶段的复核来说,用同样的决策,在不同的阶段所涉及的相关资金和费用,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后续决策往往有不同的措施和策略,针对不同策略而言,所呈现出的函数值也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3.4.2建模步骤

①针对问题的多个阶段进行充分的分析,有针对性的结合具体的时空顺序,对于递推关系的若干阶段进行充分的满足;②针对状态变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确保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可知性,即过去演变过程的各阶段状态变量的取值,能直接或间接确定;2)能够确切描述过程的演变且满足无后效性;③根据状态变量和决策变量,正确给出转移方程或规则;④有针对性的结合指标函数明确相关数据,并且充分明确最优指标函数的递推关系和边界条件。

3.4.3模型解算

3.4.3.1模型降维方法

设第k阶段的状态数为m,每一阶段的决策变量数目为n,则m=nk(1)有上述的降维方法和相关公式的探究,可以看到,针对不同阶段来说,所呈现出的状态指数对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为了确保整体的复杂度能够得到减少,进一步优化实施进度,在对其进行操作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有效采取相应的实施途径。首先可以确保阶段数能够得到有效减少,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时间范围之内是不同阶段的长度得到有效延长,这样可以使规划范围之内的状态总数得到有效减少,同时不同阶段的状态数值不会因为具体变化出现改变。其次,可以有效减少n值,也就是说确保决策变量数目能够得到有效减少,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总体的状态数和阶段的状态数等等,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具体调研分析,可以通过相对应的约束规则,使决策变量数目可以得到有效减少,例如,在变电站的多阶段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决策变量的行为形式,结合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来规范和约束相对应的状态变量,以此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3.4.3.2模型建立和解算

①模型建立。下面可以结合具体案例,针对变电站多阶段的网络模型构建过程进行相对应的说明这个模型有十分显著的适用性。针对某地区来说,在建设变电站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构建两个变电站,一个是已有的变电站,另外一个是新建的变电站,对其初始状态容量要充分的明确,分别是231.5MVA和0。设初始和目标年的容载比为2.0,功率因数为0.9,中间各阶段容载比为1.6,负荷增长率为66.6%,针对总体的规划期来说,对其进行相对的划分,主要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在目标规划年方面主要是第3个阶段,现在需要注重针对一个阶段和第2个阶段的可行状态变量进行相对应的模型构件,一次更充分的体现出应有的构建效果。

②模型解算。要注重针对变电站不同阶段的规划图以及其中的数值进行评估和判断,同时也要进一步明确新增公车的具体费用,针对变电站的具体费用来说,可以通过相关模型得出代入容量,同时明确线路的具体费用和供电范围。在具体的计算和相关公式的推进过程中,要通过相对应的公式对于不同阶段的路径进行有效计算,然后从计算结果中选出最优化的路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明确相对应的计算思路,要从不同的阶段出发,注重做好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对于不同网络的开始状态到初始状态,终点状态等等要充分的明确逐个阶段进行相对应的明确,这样才能体现出不同状态的综合数值,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下面的公式:式中,C(Sk,j)为从第k阶段的状态j至目标阶段的最小费用;C(S(k+1),i)为k+1阶段状态i至目标阶段的最小费用;C(Sk,j,S(k+1),i)为状态转移产生的投资等年值;nk为k阶段的可行状态数;r为k阶段的贴现率。同时将每个阶段的每个状态到终点的最优路径和费用分别存放在P(k,j)和Sk,j,中,k=1,2,…,T;j=1,2,…,nk,nk为第k阶段的状态数。利用存放在P(k,j)和C(Sk,j,0)中的不同状态,然后针对相对应的优化路径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对于具体的费用信息也进行充分明确,在严格细致的计算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对应的最为优化的线路,也就是说在动态规划过程中体现出最理想的策略支持在具体的配电站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该方法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使选址问题得到有效优化再精准的模型计算和规划完善过程中,使其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效能。原有变电站六座,标号为1,2,3,4,5,6。不同阶段所涉及的间隔为5年,对于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和统计之后,相关负荷情况见表1,具体容量情况见表2。

4结束语

电力工程技术是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中的关键技术,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优势和价值,而且在新能源开发领域也有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介入多种类型的发电形式,为促进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保障,为促进我国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杜博文,张士也,潘瑞辉.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4):160-161.

[2]杨春,王哲,聂波,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工程数据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20(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