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应用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应用管理

应用管理范文1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选取护理人员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72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护理人员36例。72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8±5.9)岁;学历大专19例,本科17例。常规组护理人员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0.5±6.3)岁,学历大专20例,本科16例。两组护理人员在学历、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不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分层次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常规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法根据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进行常规的排班制,护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工作;分层次管理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层次划分,分为N0、N1、N2、N3、N4人员,每个层次护理人员职责不同,高层次的护理人员要指导下级工作,配合上级工作,级别间分工明确。

1.3评价指标

由专业护士小组对72例护理人员采用操作考评和试卷考评的方式进行实操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评价,两组实操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评分标准一致,且均为100分制;由与护理人员合作的医生对72例护理人员进行配合度评分,采用问卷评分法,评分标准一致,100分制;由护理人员服务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评分法,评分标准一致,100分制。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并采用SA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n和%表示,行χ2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设为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操能力(85.4±6.7)分和专业知识评分(81.9±7.8)分高于常规组(75.6±14.4)分、(71.8±9.9)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86.9±7.1)分高于常规组(73.2±11.1)分,对照组医生对护理人员的配合度评分(87.8±5.9)分高于常规组(65.4±15.9)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层次管理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管理,使护理人员能够更有效的开展工作,一方面护理人员能够与医生良好的配合工作,另一方面能够改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分层次管理法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自身的要求,从而增强工作积极性。其中,低层次的护理工作者努力学习,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实现向高层次护理人员的跨越,高层次护理人员则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保持工作水平。常规的护理管理法一成不变,较分层次管理法而言,护理人员间没有级别关系,合作精神相对较弱,长期下去,容易让护理人员失去工作积极性。本研究表明,分层次护理法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及专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医生工作的配合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说明分层次管理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护理管理模式。分层次管理法对职责划分更为明确,使得护理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以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逐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4结语

应用管理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24~71岁,平均(45.7±5.4)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25~76岁,平均(46.4±6.1)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即予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1)构建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内可采取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作为委员会副主任,各科室的护士长作为会内成员,在各科室安排1位监控员。尽可能做到分工明确、分层管理,明确职责,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另外,委员会还应不定期检查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了解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状况。(2)强化医院工作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对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物品存放管理上做到无菌化,了解保持手卫生的意义等。医院应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3)完善管理细则:医院应完善与健全相关管理细则,包括如何正确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后需加强观察;规范无菌技术的实施、操作细则;术后医疗垃圾应当如何分类等。另外,需监督细则的实际落实情况,通过制度规范护理工作,加强医院护理管理,促使广大护理人员自觉遵守相关规程,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展开护理工作。(4)注重细节管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彻底地消毒室内物品、环境等;医务人员需严格按照洗手操作流程清洁手,保证手卫生;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对无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患者住院时应坚持“按病种归类”的原则,病因不详、特殊感染患者应予以隔离处理;抵抗力较弱的患者(如幼儿、老年人等)由于其极易受到感染,需予以保护性隔离;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医护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准备好基础设施,如空气净化设备、消毒设备等;构建感染监控网络,加强监测医院环境。医院感染科需不定期检查各科室的情况,若存在不合格之处,应找出原因并予以改进。(5)强化管理患者及其探访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有些为非典型致病菌,是人体中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故集中管理难度较大。护理人员应组织座谈会,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向其介绍一些有关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避免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措施。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指导患者用药,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鼓舞其多摄入一些营养物质,以提高自身抵抗力;针对身体较虚弱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更换体位,嘱其注意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以免产生压疮。在宣传栏上张贴一些标语或图画,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引导患者及家属,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不触碰院内的医疗设施,以免病原菌的传播。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根据我国原卫生部颁布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判定医院感染。

1.4评定标准

(1)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满分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比较满意,70~79分为一般,<6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一般率。(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简表(QOL-BREF)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愈高,表示生活质量愈好。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2例(3.3%);对照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5例(8.2%)。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应用管理范文3

目的探讨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在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用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本院正常工作的1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用随机数表,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护理人员均为50名。研究组采用分层管理对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管理,常规组则使用常规的一些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结果评价团全体成员对本次研究对象的评分研究组为94分,明显高于常规组74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实施以后,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高达96%,且无院内感染情况;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研究组和常规组在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护理质量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实施分层护理措施后,研究组研究对象自评中非常积极的占到90%;研究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研究组的护患纠纷率、院内感染率、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研究显示在护士管理中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士护理的质量,使护患关系更趋和谐,也更能使医院的护理工作顺利开展,这是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

关键词:

分层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医疗体制也日趋完善,促使医疗护理措施不断更新[1]。在医院的各项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级别差异是进行有效整体护理工作的必要保证和基础,使用得当,可以使各级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也会使不同层级护理工作的职业才能得到好的发挥,从而达到对护理人员的有效利用,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2-3]。为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笔者所在医院对10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对比分析常规组和研究组的护理情况,分层护理的效果明显。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用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正常工作的1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50名护理人员,研究组50名护理人员。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女性45名,男性5名,年龄在21到44岁,平均年龄为30.22±7.21岁,工作年龄为1到23年,平均工龄是3±4.57年;常规组护理人员女性48名,男性2名,年龄在19到46岁,平均年龄为28.56±6.21岁,工作年龄为1到20年,平均工作年龄4±5.25年。工作职位:研究组初级护士10名,中级19名,特级21名;常规组初级护士10名,中级18名,特级22名。学历:研究组本科20名,专科18名,中专12名;常规组中专16名,专科14名,本科为20名。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职位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常规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管理,研究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管理。详细分层护理管理措施为:(1)根据本院护理人员详细工作内容、工作完成情况、工作完成质量等计发奖金(;2)根据本院具体实际,以护理人员年龄、学历、职位、个人素质等为依据,选择业务素质高、高职位、高学历以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特级护理,依次类推为中级护理和初级护理;(3)初级护理人员均为从事护理工作时间小于3年,主要职责是负责病患日常生活护理和一部分基础护理工作;中级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在3至10年,主要职责是负责病患整体护理及各项病患护理等;特级护理人员是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主要职责是负责会诊、对病房查询、健康安全宣传等护理工作;(4)中级护理工作者必须协助初级护理员开展护理工作;特级护理人员需要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中,帮助初级和中级护理人员顺利开展护理工作。

3.观察指标。

以患者、临床医务人员和上级护理人员为成员组成评价团,评价团的全体成员对本次研究对象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价、工作积极性评分、护理事故处理情况评分、护理文书评分、职业技能评分,以其得分作为评定护理人员工作效果的依据。满分100分,每项为20分。4.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进行比较,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研究对象的工作评分。

研究组总评分平均94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效果。

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实施分层管理后,常规组的满意度、工作压力、护理质量等方面管理前后差异明显。

3.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研究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研究组护患纠纷率、院内感染率、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

4.护理人员成就感和满意度。

采取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和医师的满意度为100%,成就满意度为90%;常规组在这两方面较管理前也有所提高。

5.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分析。

实施分层护理措施后,整体上研究组和常规组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积极性较差的评价在研究组中为0,自评中研究组非常积极占到90%。

三、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护理人员是护理质量建设的核心力量,护理人员在资源配置上直接对医院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4-5]。有研究显示,现在护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不合理的护理管理,大致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不过硬,从而无法胜任规定的护理工作,或是护理人员无法把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再有就是工作力度过大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等等[6-7]。因此,在护士管理中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依据每个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能力,为所有患者提供更高、更好、更优的护理服务[8-9]。有研究显示,近年来在护士管理中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后,会形成助理护士—操作护士—责任护士—护理组长的护理体系服务链,每一层级的护理人员职责分工十分明确[10]。本研究显示,分层护理管理措施的实行,改变了传统的护士管理模式,初级、中级和特级的分层护理后,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分层护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由于压力的缓解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本研究也显示分层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降低,工作满意度较分层管理前提高。有实验已经证明,高学历、高素质、高职业技能的护理人员能够对病患的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提供合理且有效的服务,并对某些操作不当的护理行为给予纠正[11-12]。本研究显示在护理人员具有相似的资质情况下,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对护理事故的处理有积极作用。再者就是护理文书书写和工作满意度评分上都有所增加。对医院护士管理中,达到对所有患者的优质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所追求的长远目标[13-14]。实施分层护理促进了护士自身工作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分层后每一层级的护理人员都是在上级护理人员的带领下开展工作,这也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工作中的抢救成功率。研究显示,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抢救成功率整体提升。护理工作就是为了解决患者所遇到的一些医疗问题,在分层护理后差错事故发生率比分层前的差错事故发生率降低,不仅如此,实施分层护理后未出现院内感染,足以说明分层管理措施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效果。多项临床研究指出,分层护理后患者和医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提高[15]。分层护理后护理人员总是洋溢着极大的热情来帮助患者,并且还积极主动地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还拉近了医护之间的距离。本研究显示,分层护理措施后患者和医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都高达100%,而护理人员自己成就满意度也达到了90%,较分层管理前的医师护士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四、结语

综上,与分层护理管理前相比,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后,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压力与满意度等都有明显的改善[16-17]。

作者:陈晓贞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

参考文献

1陈蕾,李曼,李文霞,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与生活方式调查及分层护理模式构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C):1012-1015,1029

2吴燕平.肺动脉栓塞危险因素、分层及其护理对策[J].江苏医药,2013,39(17):2103-2104

3HealthQualityOntario.SpecializedNursingPracticeforChronicDiseaseManagementinthePrimaryCareSetting:AnEvidence-BasedAnalysis.OntHealthTechnolAssessSer.2013:13(10):1-66

4Yeon-HwanPark,HeeKyungChang.Effectofahealthcoachin.Self-managementprogramforolderadultswithmultimorbidityinnursinghomes.PatientPreferAdherence.2014:11(8):959-970

5尹姣,张会君,黄菲,等.社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B):933-935

6徐梅,杨倩,王英丽,等.手术室护士分层管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70-1073

7AliMohammadMosadeghrad.OccupationalStressandTurnoverIntention:ImplicationsforNursingManagement.IntJHealthPolicyManag.2013August:1(2):169-176

8江会,叶文琴,陆海燕,等.神经内科护理人力分层配置与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891-894

9李志峰,廖志琼.当代中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及特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8):20-25

10秦春香,丁四清,潘辰,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护士的反应及不愿上报的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7):90-94

11Sang-YiLee,Chul-WoungKim,Jeong-HeeKang,Tae-HoYoon,CheoulSinKim.InfluenceoftheNursingPracticeEnvironmentonJobSatisfactionandTurnoverIntention.JPrevMedPublicHealth.2014September:47(5):258-265

12徐园,陈亚丹,曹晶,等.三级医院护士分层培训核心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69-972

13刘小明,石艳姣,周瑾容,等.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5):110-112

14HealthQualityOntario.SpecializedNursingPracticeforChronicDiseaseManagementinthePrimaryCareSetting:AnEvidence-BasedAnalysis.OntHealthTechnolAssessSer.2013,13(10):1-66

15杜丽,张青,肖晶晶.护理本科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30-433

应用管理范文4

目的探讨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90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产妇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对于实施的优质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产妇对于实施的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的满意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中,可以使产房护理管理质量大幅度提高起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提高产妇对产房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故值得借鉴。

关键词:

产妇;产妇;优质护理服务

0引言

为了赢得患者的认可,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优质护理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科室的护理实践当中。为了提高产房护理管理水平,确保母婴安全,本院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当中,将“一切为了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理念落实到产房护理管理当中,将让产妇满意、舒适和确保母婴安全作为实施护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的效果令人欣喜。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产妇接受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90例,产妇的年龄为22至40岁,平均年龄28岁;初产妇共60例,经产妇共30例;住院天数为1至9天;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者共15例,高中学历水平者共4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者共35例。根据产妇接受的护理干预的不同,将9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可忽略不计(P>0.05),故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如产前宣教、分娩时生命体征观察等。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为:(1)给予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为产妇营造良好的分娩环境,调整好产房的温湿度。待产妇进入产房后,一边对产妇说“你是个勇敢的妈妈,只要你积极配合,宝宝一定会平安来到这个世界,亲眼证明他/她的妈妈是最棒的”等鼓励性话语,一边通过拍肩、竖起大拇指等非语言沟通方式给予她们鼓励和支持。在产妇对产房的恐惧感有所缓解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分娩的大致过程向其介绍清楚,将每个产程需要她们配合的要点解释清楚,以提高其配合度。分娩时,一边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一边根据产程变化对产妇进行分娩指导,并不断对产妇说“你已经很棒了,只要再努努力,宝宝就可以出来和你见面了”等话语,以增加产妇的分娩信心,促使产妇顺利分娩。分娩后,将宝宝抱在产妇眼前,问她“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并让产妇和宝宝亲密接触,将新生儿放置在婴儿床里,并放在产妇身边,告诉产妇新生儿的各项情况,让产妇消除对宝宝健康等的担心。在产房对产妇的各项情况进行观察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母婴知识传授给产妇,提高产妇对母婴知识的掌握度。在合适时机,让刚出生的宝宝和产妇再次进行亲密接触,如尝试让宝宝吸吮产妇乳头。(2)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对分娩及阵痛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产妇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消极情绪,为此,及时捕捉产妇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采用语言沟通技巧,也可以采取非语言沟通技巧,最大限度地使产妇的消极情绪得以缓解,提高其配合度。同时,在分娩中,对产妇宫口张开情况、胎儿的情况等进行掌握,及时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预见性措施加以有效的预防,最大限度地将风险扼杀在萌芽当中。若发现产妇有发生难产的可能性,一边安抚产妇,一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免不良事件的发生。(3)融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努力形成良好的形象,当产妇进入产房时,热情接待产妇,让产妇从护理人员的热情、和蔼的态度中感受医护人员对其的关心和重视,通过和其聊一些宝宝的情况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分娩中的注意事项和产房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等介绍清楚,增加产妇的分娩信心,利于提高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配合度[1]。

1.3评价标准

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让产妇对接受的护理干预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若评分>90分,则为满意;若评分为80~89分,则为基本满意;若评分为70~79分,则为一般;若评分<70分则为较差。满意率=满意者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表示并行c2检验,P<0.05提示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3讨论

随着产妇对护理要求的不断增加,对产妇实施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已经无法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这要求产房护理人员树立全新的护理服务理念,并尽其所能将“一切为了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理念落实到产房护理管理当中,围绕着产妇和新生儿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实践当中[2]。此外,产房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尽其所能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使产妇经得到优质的护理而逐步缓解消极情绪,提高其配合度,减小产房护理管理中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确保母婴安全。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亲近产妇,融洽了与产妇之间的关系,这样利于医院护理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本组研究中的对照组产妇接受的是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接受的是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对于实施的优质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产妇对于实施的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的满意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取得的理想效果在张焕芳的研究中也已经得到证实[3]。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中,可以使产房护理管理质量大幅度提高起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提高产妇对产房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故值得借鉴。

作者:武培文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李华,周秀荣.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32)69-70.

应用管理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8年10月1月~2019年10月31日我院收治的72例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气管切开手术指征;②入院时患者GCS评分>8分;③既往无精神疾病史[7-8]。排除标准:①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药物滥用史患者[9-10]。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7~70(48.43±4.72)岁;疾病类型:脑出血9例,颅脑外伤8例,脑梗死9例,喉癌合并支气管炎3例,单纯喉癌5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实验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8~70(48.66±4.38)岁;疾病类型:脑出血8例,颅脑外伤8例,脑梗死7例,喉癌合并支气管炎4例,单纯喉癌6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勤换药,每天换药1~2次,如为金属套管应定时消毒内套管,保持病区环境整洁,避免大声喧哗,安抚患者家属,解答家属疑问,及时发现患者不适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配合开展综合气道护理。①组建气道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担任组长,组员为年资超过5年且具有气道护理经验的人员,涵盖多科室护理人员,成立综合性护理小组,入组前进行系统培训,以操作技能、业务素养培训为主,考核通过后入组工作,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既往临床护理经验,制定详细护理方案。②做好气道湿化护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湿化液,可经人工鼻内应用持续微量泵泵注灭菌注射用水,每日根据情况选择普米克、特布他林进行雾化处理,密切监测患者痰液情况,根据痰液黏稠度调节湿化液的用量,Ⅰ度(稀痰)1~2ml/h,Ⅱ度(中度黏痰)3~4ml/h,Ⅲ度(重度黏痰)4~6ml/h,最多不超过8ml/h或雾化频率为3~4次/d。③强化排痰干预:排痰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调整体位,配合拍打背部,促使气管内壁痰液排出,随后进行吸痰处理,先将口鼻中残留的分泌物清除,及时更换吸痰导管,吸气末插入,无负压情况下送管,随后开放负压后旋转式上提,动作轻柔,进行吸痰时每次操作时间控制在15s以内。④功能训练:患者每天站床2次,每次持续30min,此过程配合咳嗽训练,指导患者用力呼气,呼气末端用力咳嗽,随后深吸气,放松3~5s,自由呼吸,重复上述动作,吸气时可适当将脚尖上提(针对清醒且肌力正常的患者)。

1.3观察指标。①恢复时间:包括切开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气管塌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不达标。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内容包括睁眼、语言、运动3个方面。最高分15分,最低分3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意识越清醒[11-1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应用管理范文6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7(31.82%)例,满意13(59.09%)例,不满意2(9.09%)例,患者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非常满意5(22.73%)例,满意12(54.55%)例,不满意5(22.72%)例,患者满意度为77.28%。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临床作用

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我院依据本院实际情况,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即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即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我院为深入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依据院内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实施该模式前,首先应根据护士的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和学历水平等进行分级(N1~N4级)。分级过程中,应综合分析护士的自身素质,并以业务能力为首要分级指标。经分级后,在详尽分析科室工作任务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级护士的工作重心和职责加以明确,并做到不同层级各司其职,为患者提供完整、连续的护理服务。N1级由护士长担任,该层级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统筹科室护理全局,协调实施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并对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反馈实施效果,发现有待完善之处,当及时进行改进和修整。领导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参与处理不同层级的疑难护理问题,并给出指导建议。对护士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并视情况予以奖惩。N2级护士由高级责任护士担任,该层级护士应合理分配护理任务,对低年资护士予以培养和辅导,承担临床疑难及特殊患者的护理,参与紧急护理事件的讨论与处理工作。

1.3研究方法

采用院内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3个标准,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经护理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传统的护理服务体系已较难适应当下的医疗环境,因此为适应时展,护理服务理念、制度和模式也必然的作出了更新[2]。结合现代管理学经验,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是铸造先进化护理团队的必备条件。分层级管理是指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开展工作[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明确科室护理任务分工,明晰不同护士的岗位职责,并发挥不同护士专长,减少临床护理中间环节,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我院经过临床观察发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倪祖碧 单位:贵州省福泉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许鹏飞,刘杨春.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急性肝炎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8):112-113

应用管理范文7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管理在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内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精准护理管理,统计分析实施精准护理管理前后2个月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精准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精准医学是指通过了解病人个体基因、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将个体化医疗和大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深度地精准用药,实现对病人的“靶向性”治疗[1]。为适应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精准护理也将成为今后护理实践的重要原则[2],而精准护理管理即为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精准护理管理,顾名思义,即在精准医学的大背景下,护理管理的内容、方法、方式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准护理管理是精准护理的基石与保障,只有精准护理管理措施科学有效,才能保障精准护理服务的有力进行,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精准医学的治疗效果。为提高本科的护理质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本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了精准护理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内科病区拥有床位50张,护士18人,年龄24~39岁,其中大专及以下5人,本科13人,主管护士5人,护师9名,护士4名;工作年限>10年5人,5~10年5人,<5年8人。

1.2具体实施方法

1.2.1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护理管理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因此首先要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①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临床护士紧缺是共性问题,一味地增加新护士不太现实,所以如何充分调动院内护士的积极性,充分挖掘院内护士的潜力是关键。在查阅文献和经过院领导同意后,我们实行了护理动态管理。比如门诊抽血上午最集中,我们根据自愿申请调动愿意利用自己时间到抽血岗位的护士抽血,医院根据工作时间给予一定的薪酬。这样既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也实现了人力的最大化。②人性化管理。过去护理人员的奖金是根据科室效益核算的,与护理人员的岗位无关。这就造成了有些护理岗位比较繁忙,比如ICU,神经内外科等,但奖金与岗位付出不成正比,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护理人员均愿意去效益高的科室。我们尝试将护理人员奖金与岗位挂钩,根据每个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风险大小来综合评价护理人员的奖金,这样就实现多劳多得,大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提供多种发展机会。根据护理人员的特长,为其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从护士到护士长,再到护理部主任这样单一的发展,比如护士有做管理的才能,可以做护理管理;有做教师的才能,可以成为教师;有做护理的才能,可以发展为专科护士等。

1.2.2运用护理管理系统科学智能管理

①全面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控,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想要了解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可以查看某个不良事件不同时间的发生率,从而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②科学管理:通过直观的数据报表,管理人员可以持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持续跟踪督促,持续改进,形成了护理质量的PDCA循环管理,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2.3重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不管何时何地,基础护理是体现护理质量的重要方面。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重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强调用数据监测各种指标,如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等。如通过分析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人群、时间和环节等,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3评价标准

统计分析精准护理管理实施前后2个月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包括患者对住院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4个维度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选择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选择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准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见表12.2精准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

3讨论

3.1精准医疗因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而被大力倡导,在精准医疗模式里,精准护理是精准医疗的重要保障,而精准的护理管理又是精准护理的基础。因此研究精准护理管理非常有意义。3.2本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护理管理提高了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果表明通过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运用护理管理系统科学智能管理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重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使有效的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临床护理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颜巧元.精准医疗背景下护理学科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2016,30(10C):3713~3716.

应用管理范文8

关键词:层级护理管理;外科护理;管理模式;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各界行业的服务要求、质量都有所提高,其中,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是其工作要求的重点。在医院,外科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具有的科室特点是:流量大且病种具有复杂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负担。对于医院而言,如何提升外科护理质量是医院的关注焦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属于相对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是借助多级分层管理的措施落实护理人员的各项责任,以此达到相对理想的护理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本文在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以此观察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护理管理效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外科护理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2016年2月—2017年1月),该时间阶段作为研究组,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之间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阶段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组内护理人员30名,年龄:24~44岁,平均(34.56±5.76)岁;主管护师、护士分别为10名、20名;对照组:组内护理人员30名,年龄:23~45岁,平均(34.67±5.23)岁;主管护师、护士分别为11名、19名。均对100例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5.09±5.0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和同意;入选患者的意识均处于清晰状态。组间基线资料、患者病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外科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1)组建层级管理小组,小组内部成员所担任的职位主要依据其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分配,结合科室的具体工作实际进行护理人员分层,主要分为3个层次,护士长为第一级层次,担任资格:工作年限10年以上且职称为主管护师;组长为第二级层次,担任资格:工作年限3年以上且职称为护师;助理护士为第三层次,担任资格:工作年限3年以下且职称为护师或护士[1-2];对第三层护理人员定期就护理质量进行反馈,第二层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第一、二层护理人员在每天的晨会中学习各种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第三层护理人员不定期抽查落实情况。(2)对护理人员进行职责分工,其中,第三层护理人员对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协调和管理,具体的内容包括有:与其他科室沟通、指导责任护士工作、监督科室的护理工作、协助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宣教、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的护理方案等[3-4];第一、二层护理人员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按照护理计划完成护理工作,同时协助护士长和组长进行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助理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做好基础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身心合理需求[5-6]。(3)加强对第三层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监控力度,对其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建立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第三层护理人员监督第二层护理人员护理措施落实情况。(4)评估每一层护理人员所存在的护理操作风险性问题,对其可能会犯错问题进行评估与改错。(5)质量控制,第三层护理人员定期总结护理工作质量,第二层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和进行针对性整改,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每一层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操作技术进行定期考核,将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7-8]。

1.3观察项目。分析和对比组间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意外事件处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护理安全各个项目评分和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意外事件处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护理安全各个项目评分均采用医院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由医院统一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和发放调查表,患者自行填写分数,旁人不予以干预,涉及被调查的护理人员进行回避原则;调查分数在0~100分[3],以60分作为临界分,低于60分则不合格,所得分数越接近100分则代表护理质量越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意外事件处理、护理安全评分由专业调查小组成员评定,技术操作、健康宣教评分由患者出院之前统一打分。

1.4数据处理。SPSS21.0数据包是处理此次研究数据的实验统计学软件系统,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式分别用卡方检验、t检验,当组间的数据指标存在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意外事件处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护理安全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基础护理为(89.99±5.22)分、病房管理(87.78±5.23)分、意外事件处理(88.26±5.21)分、技术操作(89.77±5.21)分、健康宣教(89.66±5.11)分、护理安全(87.79±5.32)分各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意外事件处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护理安全评分,分别为:(67.77±5.33)分、(68.73±5.11)分、(68.77±5.23)分、(69.09±5.11)分、(68.77±5.21)分、(69.95±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2.00%)、护理差错率(2.00%)均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分别为:12.00%、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