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格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用文写作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用文写作格式

应用文写作格式范文1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应用写作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王子海(1982- ),男,河北衡水人,唐山学院文法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写作、基础写作、汉语写作。(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41-02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社会有着明确的需求标准,简言之,能“说”会“写”。其中,“写”又被重点凸显出来。首先,就业单位需要学生能够胜任文字撰拟工作,特别是一些专业文书的写作,成为单位不可替代的“一支笔”;其次,单位在工作别注重思想与观点的表达,书面表达能力也成为每个员工必备的能力;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应聘文秘、办公室工作人员、文字撰拟、助理等具体岗位时,把自身的写作能力作为重要的条件推荐给招聘单位。所以,写作能力成为汉语言学生专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成为衡量该专业毕业生水平的重要参考条件。

应用写作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常用应用文写作的技能训练为教学重点,在应用写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应用文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写作规律。因此,这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课程。很多学校十分重视该课程的设置,学生也想通过课程的学习真正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缺失、教学方式的落后、实践环节的形式化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疲于应付,根本无法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践环节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力图探寻一种规范、有新意、能够形成教与学、学与用良性循环的途径,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一、写作基础理论知识中的应用性体现

写作,特别是应用写作基础理论知识中重点突出两个要素:谁来写(写作主体),写给谁(写作受体),教师与学生往往忽视要素知识背后的应用性本质,重含义解析,轻内涵理解,所以,教学内容的调整需要从这两个方面重点展开:

1.写作主体的应用性体现。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教师应该把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艺术传达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讲知识、讲特点、讲认识。所以,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融合:首先,培养主体的角色意识。应用文体的写作主体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角色,认定角色后才能开始进入写作状态,比如作者是秘书,承担着秘书岗位职责、文书写作职责双重角色。其次,培养主体的服务意识。写作的主体在很多写作环境下并不是为了自身的情感表达而进行写作的,一旦成为第二写作主体,有了服务对象即第一写作主体,那么第二主体必须具备服务意识,才能实现写作目的。最后,培养主体的目的意识。主体的目的意识能够时刻提醒、修正、预设写作的过程,影响写作的方向,必须加以重视,秉承写作目的的写作才能体现第一写作主体的意图,实现写作的效果。

2.写作受体的应用性体现。写作受体是指写作活动中接受信息的人。它的存在与否关系到写作活动能否最终完成,因此写作受体是写作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写作受体与传统的读者并不是一个概念,受体是针对于主体而言,读者是针对文章而言。以公文写作为例,公文的受体按照行文方向可分为:上级、下级、平级。根据不同的写作受体,写作主体在行文语气、行文用词、行文表达过程中就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实现写作目的。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形式与内容的互补性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或者注重形式的介绍,或者强调内容的完整,学生则容易形成重形式、轻内容的习惯,导致课程结束后,学生很快将形式的部分忘掉,不会内容的书写,最终课程没有实现教学目的。所以,应用写作教学必须将两者合理地进行融合,形式即格式是面,内容即事项是点,本质是通过内容的铺开,将面补充完整。

1.形式中的内容解读。以公文为例,应该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文总体形式与内容的撰写策略模式,结合每个文种讲解特殊情况的处理,才能让学生在写作共性中思考个性,在写作个性中反省共性。如应用文体中的标题撰拟,根据自身的写作教学经验,给学生一个规范的标题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公文的标题由三部分组成: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那么这三个部分又通过什么来连接呢?“××市人民政府关于号召全体公务员向××同志学习的通知”,这个标题中由介词“关于”、助词“的”来连接。所以,进一步总结出由“关于”等介词加上主谓结构组成事由连接文种,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通知”;“关于”等介词加上动宾结构组成事由连接文种,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庆节放假的通知”。这样,从连接词、语法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公文标题的写作。

关键是这三个部分形式中的内容解读,标题主要为了实现什么写作目的。第一,告诉读者,是哪个机关单位发文,对方是否有权利发文,发文单位的级别高低。第二,告诉读者,谁来为这篇公文负责。单纯的上下行文很好理解,遇到多个单位联合行文就要考虑谁是第一负责人或者单位了,所以,联合行文中单位按照责任大小排列。第三,告诉读者,为何发文,即发文的理由是什么,事项是什么,内容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等。第四,告诉读者,发文者与自身的关系,是源自上级、下级,还是平级。所以,发文单位要全称出现。

2.内容中的形式策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是教师考虑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到达这一目标呢?途径与方法又何在?

所有应用文体的各个文种,学生认为最难写的是第一部分。而各个文种最初体现的绝不是立刻通知对方你要做什么,怎么做,而是通知内容的合理性、合法性、合情性的叙述。这也是后面主体的展开、主体的要求与期望相辅相成。以公文中的行文依据为例:(1)行文的背景:行文的大背景是前提、原因、条件,这是行政单位具体行政过程中管理视野的体现,从大局出发,关注全面工作,为自身在行政工作中规范行政行为提供标准与参考。(2)上级的相关活动或者具体要求:发文事由中对于上级相关活动或者要求的关注更是一种行政归属的体现。对于自身工作的安排也是上级单位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在安排过程中,上级的相关活动及精神是公文写作中行文的原则,也是行文权利的保障。(3)本单位前期工作:公文写作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具体而明确,这是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的连续性决定的。所以,发文依据中重要的一环就是针对此次工作之前所召开的相关会议、作出的相关要求、举办的相关活动、确立的相关精神。(4)具体公文的回复:公文写作中最为直接的行文依据就是对先期存在的公文的回复,比如批复往往对应着请示产生,通知可分为批转类、转发类等。所以,发文依据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公文写作先期存在的公文标题并发文字号作为依据来写合情合理。

形式策略告诉学生,行文的依据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序来考虑安排写作内容:国家宏观层面―专业、行业背景;上级工作、活动―本级工作、活动;前期工作―目前工作;群体―个体。而行文的背景、意义、目的,行文核心事项的组织安排、行文希望、要求都可细化为具体的行文方向,为应用文体的写作内容实践提供行文的形式策略路径。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1.课程设计的设置与实施。应用写作课程可以根据课时设置与专业特点设置课程设计环节,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如一个单位在年终总结活动中会依次产生四个文种:首先,×××关于年度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选拔的实施意见;其次,×××关于召开××年度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的通知;再次,×××关于表彰××年度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的决定;最后,×××(领导)在××年度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学生也可以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独立选择一个虚拟工作环境,设置一次活动,以上级单位的名义行文,以下级单位的名义回文,如请示与批复。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其中必须注意行文的相关性及连续性。

这类课程设计最好选择相关课程教师参与评判,如秘书实务、秘书学原理、现代汉语、领导学等课程教师。他们分别从各个专业角度进行考核,给学生提供专业角度的意见,最后,应用写作教师参与文面形式、内容的评判与考核。

2.角色分配式的写作实践与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会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所以公文写作内容必须进入其实践环节重点训练。熟悉掌握常用公文必须按照级别区分来进行训练,如学生进行分组,第一组为上级,根据设置主题下文,注意行文的语气、内容的组织安排、行文的要求与期望部分的重点训练;第二组为下级,根据上级来文选择文种进行回文,注意回文的语气、内容的组织安排、行文目的的实现部分的重点训练。两组互换位置进行第二次写作实践训练。

3.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写作实践与训练。对于大一的学生而言,基础写作知识的理解掌握是重点。很多学生保留着高中写作思维惯性,善于提论点,进行论证。实际工作需要的往往是叙述、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所以,设置叙述性、说明性较强的工作总结、计划、报告等文种的训练效果较好。

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采取各类专业文书的实践训练。因其具备了基础知识,而各类专业文书的学习如理论文体中的学术论文则是专业性、学术性、理论性较强的文体,需要教师结合其他专业知识,比如文学史、语言学、文学理论来讲,这样,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形成了知识的互补与应用,往往效果较好。

对于大四的毕业班级而言,就业单位急需的实操性文书是学习的重点。机关事业单位对应着公文、企业对应着日常事务文书、学生应聘对应着求职文书、考取公务员对应着申论写作,所以,满足了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能够吸引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当然,这个原则也可以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

4.突出日常实用性的写作实践与训练。通过很多学生的信息反馈,在其家庭生活、学习、实习过程中,一些日常经常使用到的应用文体更能够吸引其兴趣。如有的学生家中举办重大的宴请活动,需要他拟定请柬的写作内容,开幕词、闭幕词等具体的礼仪文书。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需要,突出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可以针对一部分同学设置写作实践,也可以推广到整个班级,在满足其需求的出发点上实现写作实践训练的目的。

应用写作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信心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从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的应用性体现开始,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与训练能够满足其岗位工作需求、自身生活需求、社会角色需求,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才能得以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实现,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改革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奉海春.高校公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2(10).

[2]骆鹏.基于Moodle的高校写作课程教学重构[J].课程与教学研究,2009(3).

[3]刘文球.浅议“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3).

[4]王海兰.关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12).

应用文写作格式范文2

关键词:应用文 模块式教学 改革 区域经济

基于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进行了一个较整体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

鼓励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专职教师编写新体系校本教材,打破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内容编排模式,内容按照通用与专业两大模块进行重组,适当减少通用文书的选择量,各高职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的本校专业的设置,选择专业模块进行教学。

1.体例编排。内容按照通用文书与专业文书两大模块编排,其中通用文书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常用文种,比如条据、申请书、启事、通知、请示、会议记录、个人简历、状等,以精少实用为原则。专业文书结合本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几大模块中选择:商业活动文书,财务类文书,项目、工程类文书,传播类文书,和其他操作行强的专业如化工、电子、机电、食品,可以增添实验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等文种。

2.内容编制。尽量减少对文种的理论知识介绍,重点强调各文种的写法及写作注意事项;每个文种增选不同类型的范文,长度适宜,内容贴近当今社会和学生生活,个别文种的范文适当兼顾趣味性;每小节后设置情境模拟写作练习。

二、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应用文教学“理论讲授+例文分析+写作训练”讲授模式,建立一种适应于学生生活需要和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体现应用文的可操作性,调动学生的写作经验,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1.模块选择与串联教学。教师根据自己本学期所教专业的特点,在专业模块中选择适当的一个或几个文种,对于理论常识少讲甚至不讲,只强调写作注意事项,然后设置职业情境,将几个文种串联起来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系列文种写法的同时也熟识了一项具体工作的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职业情境模拟训练。在文种的学习中,创设近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尝试进入某种职业角色,通过情境模拟来掌握具体文种的写法和使用。

3.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下载应用文写作资料和参考范文,在参考的基础上,结合所需职业情境独立思考、独立写作,训练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将部分作业尤其是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文种写作,制作成PPT,以给全班同学讲授的形式。网络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改变应用文枯燥、刻板的印象,使应用文写作教学更富有活力和趣味。

三、学习评价

改革学习评价体系,不再主要以试卷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要建立起一种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理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从三个方面去衡量:(1)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完成练习情况,主要由老师掌握,这一项占总分的20%;(2)学生模拟练习的质量,以提交的纸质作业为基础,教师打分,这一项占总分50%;(3)期末考核。课程备有题库,内容以重要知识点、案例分析及处理为主,以笔试或面试的方式进行,这一项占总分30%。建议各院校降低期末考核的权衡比重,将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分配在平时的学习表现和作业质量评定中。

四、教改实施基础及保障

1.社会调研。进入本地区校企合作企业,对高职学生对口专业的岗位进行调研,以用于创设合理真实的应用文模拟写作情境。

2.专业调查。主要对本院校各系各专业的设置情况、专业特点进行深入了解,适当兼顾其他高职院校专业;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掌握各专业的一些基本常识,以用于指导学生的专业文种写作。

3.科研、教研活动。各高职院校结合本校实际,组织语文工作者,编写教改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出版校本教材。

4.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各高职院校应该给应用文写作教师提供外出学术交流的机会,学习、借鉴其他职业院校的成功教改经验,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5.组建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为本校应用文写作教师,老中青结合,中、高级职称比例约为6:4以上,团队成员既能团结协作,又应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最后强调的一点是,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整个改革过程应注重实践性和区域发展性,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在服务思想的指导下,认真教学,努力学习,为本地区的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应用文写作格式范文3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生活 中等职业教育

新课标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虽然中职系统没有采用新课标,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重在实践、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服务学生、服务用人单位的服务定位,决定了中等职校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受教育者适应就业需要的写作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广泛需求。中职教育教学中所说的以人为本,与普通学校是有一定区别的,那就是其既强调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强调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满足用人单位用工要求的能力。

职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佳,但基于继续深造及实际工作的需要,迫切要求他们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侧重应用文体的教学,更多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这就与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性特点有很大不同。为了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运用各种文体解决日常事务,无论学生有无兴趣,无论多么难以操作,都应强调努力学好应用文、用好应用文,为个人、为社会服务。

一、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对应用文体的认识

应用文在社会实践中使用极其普遍,信息时代,其作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更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关系到教学质量、学校声誉及其生存发展。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需要时可以查工具书和模仿别人的文章即可写出。这种观念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关键是教师、学生和学校要提高对应用写作课的重视程度。

刘半农先生在《应用文之教授》中指出,应用文的教学宗旨是:“只求在短期时内使学生人人能看通人应看之书,及其职业上所必看之书;人人能作通人应作之文,及职业上所必作之文。”应用文体的种类较多,样式各异,但从根本上说,几乎每种应用文种都要求用平实规范的书面语准确清晰地表达情况、提出建议等。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只要能清晰准确地叙述,准确得体地说明,深入透彻地议论,真诚自然地抒情,懂得面对什么对象运用什么格式、该说什么话,就一定能写好应用文。

二、贴近生活,应用文写作的指导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对应用文实用性的理解已不能只局限于日常的琐屑层面,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服务时代、面向未来的宽广胸怀进行应用文写作。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职校生日后走上社会打好必备的就业基础。但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同样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一定的人文素质这一大教育任务,这一目标完全可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职专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下一站就是社会,应用文写作应是他们当前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有必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对应用文的认识。例如让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如在宣传栏上看到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可信手拈来,用以学习写作应用文,使他们认识应用文的广泛社会效用,诸如各种教育、文娱活动的海报,各种启事招贴书信(表扬信、感谢信、贺信、喜讯),这些正是同学们学会和运用应用文解决与处理问题的活生生的例子,学生要学会运用应用文处理问题。例如社交书信中的应聘信、求职信、各项规章制度(如团章、校规、单位的制度等)、经济合同、计划、请示、报告等,与每一位同学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学会运用。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应用文的动机,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怎样写,这样教学双向活动便水到渠成。

三、确立教学要点,调整教学内容

职专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应用文的知识,但是每个人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浓淡不一,应用文理论知识的多与少、写作能力的强与弱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应用文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授对象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因人制宜地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制订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固然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如果不顾学生的专业差异、个体差异等具体情况,搞“一刀切”,则不仅无法使学生潜在的写作技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不能满足他们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在上课之初,就应该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初步安排向学生交代清楚,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情况及时予以调整,以免做“无用功”。如在讲专业文体时,可把普遍应用的总结、计划、简报、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求职信、应聘信、会议记录等文体的写作当成重点;而对新闻、广告、说明书等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则减少课时或删减不讲,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强化格式教学,培养学生搭建各种应用文基本框架的能力

应用文属于普遍文章中的实用性文章,普遍文章是以人类的逻辑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的。逻辑思维是有规律有格式的,格式就是物质化的规律。因此,应用文应有其特定的格式,真正好的、实用的应用文格式是其所对应的活动规律的物化外现。应用文有了格式,作者才能在写作时既方便快捷又正确无误地进行表达。所以,格式在应用文中是十分重要的。

当今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一到工作岗位,就能立即独当一面地进行实际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必须在教不同的文种时,首先注重格式训练。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学生一看到这一文种,马上就知道该怎样开头、正文如何写、要用怎样的结束语。

例如在教如何写便条时,可以先请一位同学把写的请假条抄在黑板上,请全班同学讨论这则请假条在格式上有什么问题?该如何修改?这样课堂内气氛便十分热烈,同学们不仅找出了问题,还较完整地说出了请假条的格式。因此,应以练为抓手、为重点,用“写练”串起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练中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练中找到应用文的格式规律,在练中巩固应用文的格式知识,在练中培养应用文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提醒学生,一种好的应用文格式,应该既能按照规律需要对应文写作进行标准化规定,又能按照“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对具体语境做灵活处理。如自荐信的主体部分一般是按顺序依次写自荐者的“基本情况、通过学习所掌握的基本职业能力、社会实践经历、性格特征、对某种事业的追求和愿投身该公司、为公司效力的愿望、联系方式”等几部分内容,如果有的同学确实没有假期打工等社会实践经验,那么“社会实践经历”部分就可省略。

五、强化写和练的实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让学生撰写各类文章,进行多种练习。按照教学计划,可安排多次撰写各类文体和修改词句等系统练习,并尽可能地详细阅改,对存在的问题,或结合教学进行分析,或个别辅导。有些练习,如使用频率较高的通知,修改一些唆或有歧义的词句,看似简单,真要写好或改得准确得体却非易事,但对于这些练习,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接受。

2.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学生学习了系统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不一定能写好应用文,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社会现象深层次的了解,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写出的东西常常是只摆表面现象,缺乏对事物的深刻分析;或者有所分析,但不能综合概括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有所认识,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如在写“商业网点的布局”调查报告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到社区的商业、住户,让他们通过登记、问卷、聊天等多种方法,收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提出合理的建议。

每年假期,结合学校布置的社会调查,安排同学们对家乡的土地、环保、人口、婚姻、工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又养成了他们不做虚妄之事的好习惯。

六、紧跟时代步伐,拓展应用文写作空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对应用文实用性的理解已不能只局限于日常的琐屑层面,还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服务时代、面向未来宽广胸怀进行应用文写作。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职校生日后走上社会打下必备的就业基础。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一定的人文素质这一教育任务,这一目标可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应用文写作格式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改革

1.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文作为一门实践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它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依旧延续了高中语文教学,或是将本科语文的教学抄袭过来,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了对学生基础性知识和文学教育的培养,而却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直接面临专业的职业岗位,因此,就要求学生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优秀的全能型人才不仅需要建立过硬理论与技术知识结构,还要使其全方位、多方面发展,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写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写求职信、通知、计划、总结等的机会不甚枚举。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加强应用文教学,使学生真正脱离写作困难的尴尬局面。

2.提高教学主体作用

2.1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应用文写作专业性强、有较强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教师具备复合型知识,应用文写作功底深厚,知识面宽广,掌握多方面知识。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写作培训,知识也局限于理论知识,导致应用文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师素质是提高应用文教学质量的源头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拓宽教师的来源,在教师队伍中加入多专业人才,如文秘、企业管理等,或是从各单位或是学校管理部门聘请兼职教师,他们对应用文写作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教学的培训,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奠定优秀应用文教学的基础。

2.2 让学生了解应用文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了解课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才能对它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目前的应用文教学大多照本宣科,它的用途不被学生认识及了解,大部分学生会对它产生厌倦心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不深刻了解所学知识,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不去学习,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应用文无处不用,对他们的影响也极大。在教学中要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写作背景、状况,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思考。情境教学的方法避免了枯燥的说教,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于写作中。例如在求职信的写作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成功求职的案例讲给学生听,求职与学生息息相关,这便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述一些成功求职必备要素,最后说明成功求职必备的优秀求职信的写作方法。情境教学法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思考和观察能力。

3.解决教学问题

3.1 分清写作格式,精讲写作手法

应用文的格式多种多样,这使得学生掌握各类型应用文写作充满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要将应用文归类、比较、分析,分析不同格式文章的共性、个性以及特点。使学生能分清各种格式应用文的联系与区别,使用应用文上掌握的更加快速、准确。

不同种类的应用文,其作用、使用场合也各不相同,学生在选择应用文类型前首先要弄清处理事务的内容、类型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目的造成不同的写作内容,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相同与不同之处。另外,应用文的写作手法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不同的应用文内容不同、写作手法不同,写作语言要简明扼要、精确严谨。

3.2 教学内容联系相关专业

应用文的根本特点是其实用性,教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梳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用文写作的侧重点不同,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所学重点是工程合同写作。应用文写作是一种形式,要服务于其写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专业知识,不同课程之间互补、共进,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式及内容。

3.3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性强,如若缺失实践环节,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保证教学效果,就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可以为应用文写作建立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密切联系实际,对一套程序进行流水作业,将理论深化为实在的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准确投入到工作中,满足社会需求。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写作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还能提高学生交际应变能力。在学期初,还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工作情况制定计划;在学校举办各种活动时可以积极参加建议书、倡导书的投稿;在各种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写总结、报告。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社会,搜集应用文写作所需一手资料,然后按照要求整理成文。

3.4 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的语文考试通常是试卷的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适度评价,可对其进行单独测验和考试,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综合评定学生的写作技能。适当的评价方法能够督促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日常训练,使学生在积累中逐步进步,最终体现在综合评价中。在评价体系中还要注重基本功的评价,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格式应用文的写作要求,掌握基本文体形式,语言基本运用规则,避免语法、错字、病句、格式不规范的出现。写作内容要紧扣题目,培养学生应用材料的创造性,结合社会的实践性,鼓励创新和综合能力。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重视应用文写作,培养教师专业素质,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综合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应用文写作掌握更加完善、准确,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质量和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春晓.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8):43-45.

[2]谭鼎莎.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反思和探索[J].职业时空,2010,6(4):38-40.

应用文写作格式范文5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广泛应用、具有惯用格式的文体,实践性很强。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文的写作,无论是对机关文秘人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日趋多元化,电话、E-mail、QQ、微信、微博等因其简便、快捷、能随时应对社会大众的即时需要而广受欢迎,人们觉得只要把话说清楚,不误事就行了,不必拘泥于应用文那套固定的格式。电子化交流的盛行,使应用文写作不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被忽略,而且在学校教学和教材编写中也得不到重视。应用文的写作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呢?在教学中是不是真的可有可无呢?当然不是。有些场合写不好应用文是件很尴尬的事,如书信、请柬的格式错误,求职时不会写简历和自荐信,想请假不会写请假条。看似不起眼的应用文,在关键时刻却让人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造成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性不强、作用不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不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当部分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片面地认为应用文写作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使用不多,而且难度也不大,一看就懂,觉得没必要花太多的工夫去学它。如果真的要用,边学边写,也还来得及,所以,在学习中往往浅尝辄止,应付了事,未真正用心去学。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一方面应用文写作教材本身理论性、程式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相当部分教师都习惯于照本宣科,习惯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习惯于我讲你听,习惯于把学生当成一种简单的“容器”进行灌输,以为教师讲了多少,学生就接收了多少。学生长期在这种单调重复、没有生气、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中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就形成思维惰性,自然失去了学习兴趣和活力。

(3)忽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局限于教材内容,从书本到书本,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听多练少。由于未对相关知识进行积累和运用,未经过实践的体验和感知,未对相关的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所以,学习没有动力、没有激情,能力当然无法形成。

二、增强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在多年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增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首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就必须遵循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循序渐进,注重积累,注重实践;就必需优化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强化思维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

(1)要精讲多练,先练后讲。应用文写作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多写多练,其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以“精讲多练,先练后讲”为原则,灵活运用 “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要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应用文写作是一种以语言为物质载体的思维过程,它自始至终贯穿着思维,思维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写作质量的高低。事实也说明,学生应用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格式的问题,而往往是思维混乱、表达不清的问题。因此,应用文写作训练必须围绕思维训练来进行。

通过选择材料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文章是由主题和材料构成的,要表现某一主题,必须首先有足够的材料作为支撑,而材料的选择主要靠思维的广阔性来实现的,思维的广阔性越强,收集的材料就越多,表述就越全面和完整。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个人总结时,就首先让其用发散思维去思考:应从哪些方面去写?在解决了这一问题后,又就其中某方面内容继续引导思考,比如:应从哪些方面去写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经过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活跃,说出了应从对学习的认识、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做法和方法及技巧、取得的成绩、经验和体会等方面去写。

三、结语

总之,造成用文写作教学效率不高、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按照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应用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的。

参考文献:

[1](美)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孔雪燕.应用写作教学思维训练的几点尝试[J].商情,2009(3)54.

应用文写作格式范文6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课型初探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相对于同阶段的高中教育,中职教育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直面社会,步入职场;二是中职学生这一群体具有相对的教育、教学难度。中职语文教学也必须适应这两个特点。在“听、说、读、写”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得到了师生普遍的认同。但是如何根据中职生应用文写作学习的水平及规律,建立有效教学的课型,以帮助学生具备“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写作能力”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实践问题。本文尝试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浅析

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语文的基础模块中,应用文独占两个单元来集中学习。实际上,不仅仅在这两个单元,在各单元的口语训练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涉及了应用文写作,如:调查与模拟应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了解调查报告与应聘信的写作。所以,中职语文课程中涉及的应用文主要包括社会上使用频率较高的行政机关公文,如:通知、请示、报告、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等;个人处理私务的事务类应用文,比如:求职应聘信、述职报告、书信、条据、启示等;另外,还有一些属于其他使用范围的常见应用文,如:合同等。

由此可见,教材中所选的应用文种类实用性很强。但在教学中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文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与吸引力

虽然教材所选用的应用文实用性很强,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工作与生活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但相对于文学作品,应用文阅读、学习起来缺乏文学性,显得不够生动有趣;加上应用文体写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教材内容较为固定,大多采用从概念到特点,到类别,到结构的写法,到例文,再到练习的编排方式,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沉闷。

(二)学生应用文学习基础薄弱,对应用文写作规律认识不足,出现畏难情绪

首先,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文字功底不高,要掌握简练准确的应用文语言,本身就有难度;

其次,由于在小学、初中时很少接触应用文写作,尤其是机关文书类的常见应用文,可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学生觉得很陌生,不知从何写起;

再次,学生习惯于“饭来张口”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对应用文写作这样的理解型、以能力训练为主的知识要点,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学生在学习中自认为应用文写作无非就是套用固定的格式、语句,读一读就知道了。但等到真正写作的时候,就会错漏百出,学生越写越没信心,学习意志又不强,就会出现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课堂参与程度就不高了。

(三)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枯燥,写作训练不足,应用文写作教学低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习惯于概念、特点、种类到结构与写作的文体知识的逐条讲解、例文写作分析等,方法过于简单枯燥,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师重讲解而轻训练,导致学生实践不足,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训练与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成效低下显而易见。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就要遵循应用文写作的一般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发高效课堂,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

笔者认为,应用文写作能力其本质是语言运用的能力。研究证明,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语言养成”,即自然言语环境中不知不觉掌握语言,如:小孩学话;二是“语言学成”,就是进入学校,有计划、有系统、正规地学习语言的过程。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达成“语言学成”的高效,就要研究与总结“学成”的规律,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规律主要有:

(一)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积淀是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与前提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能力不是天生的,能力是内化了的知识,整合了的知识,是人精神力量的外化表现。所以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与重要条件,没有了知识积淀,能力培养就变成无源之水,不能透彻理解、举一反三。

(二)感知感悟是学生个体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感知感悟是学生心理发展、认知能力提高的过程,是各种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只有对知识有这样的感知感悟,学生能真正地掌握知识。

(三)运用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写作实践才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给学生讲一套套的写作知识,而没有足够的写作实践,难以形成写作能力。学生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技能,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同时,在能力训练过程中还要遵循某种技能训练所需的数量和次数的“量次规律”;讲究练习的科学性、实效性;讲究趣味性、拓展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四)应用文写作经验的积累是写作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经验的积累,包括表达方式的积累、语言模式的构建、语言规律的体悟等。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组织,使它成为一个系统,一个模块,并将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体系中,这样的积累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学习主体集聚能量的过程,量变引起质变,最终才会得到能力的“学成”与“提升”。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课型初探――感知应用课型

课型是指课的类型及结构。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总结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基础课型――感知应用课型。这一课型是指让学生对应用文文体写作规范等进行整体感知后,通过反复应用的实践训练,从而掌握应用文写作方法的课型。

(一)课型的特征

1.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应用文是指“在日常工作、生产和学习中办理公务及个人事务,或沟通关系所使用的,有规范格式的一种文书”。从这个定义上看,因为它是为处理事务、办理实事而写作的文体,所以需从实践中训练;又由于应用文的格式规范且固定,比如:公文的写作,必须遵循《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因而知识性比较强,构成了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型特征。

2.学生探究实践为主,教师引导评讲为辅

应用文写作教学,由于文体的实用性、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性及反复训练的规律性,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写作规范的感知与探究,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应用,并及时予以讲评修正。所以课型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二)课型的结构与程序

1.激趣感知

中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感性认识并不深,这与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课堂上第一步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应用文的文种以及各种文种的适用性、格式、表达方式、语言等进行必要地初步感知。根据不同的文种,可以选择对照阅读法、模拟情景法、案例分析法等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方法,让学生觉得亲近有趣,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从而对应用文写作有良好的心理预期。

2.规范探究

应用文不同文种的写作都有其规范性,有共性也有个性。笔者认为,引导帮助学生摸清并掌握运用写作规范就等于交给了学生打开应用文写作宝库的钥匙。应用文写作中有格式、内容、语言表达、文种特定用词等规范要求,这些理论知识相当重要,若只是采用讲授法,学生会感到相当乏味,记不住也用不上。因此,教师可采用以学生自我知识构建的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竞赛活动等形式,探究归纳出所教文种的主要写作规范,这样的探究感知是比感性认识更深一层的理性认识,可为写作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3.模仿应用

当具备了前两个步骤学生所存储的写作信息后,学生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写作兴趣。这时,适时地给予学生范文进行模仿应用的训练,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可模仿课本上的例文,也可模仿教师的示范以及同学的优秀习作等进行写作实践的训练。教师选取的范文必须能充分反映该文种的典型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易懂易学;学生模仿这样的例文,就能迅速地掌握该文种写作的本质,并能举一反三。学生写作有了一定的参照,降低了初次写作的难度,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4.评改互动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应用文写作教学实际就是要解决写作思维的问题。学生写出来的应用文只有通过评改、师生之间写作思维的交流互动,才能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断自我修正写作思维,不断积累写作经验。笔者认为,没有不断修改写作的训练只能是低效的训练。

老师可教给学生应用文评改的“六看法”:一看标题,二看文种选用,三看结构,四看内容,五看语言,六看格式;一项项反复训练,及时评改。笔者曾尝试选择典型的习作方法,在课堂上进行评改教学,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与交流,和学生共同发现问题,修改习作,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再次修改就容易了。学生只有多写、多评、多改,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总之,通过对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有效课型的探讨,作为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与工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常识并拥有走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写作能力,为自身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服务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3.

上一篇讲政治有信念

下一篇新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