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项目计划范例

学习项目计划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1

本文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籍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学籍管理的项目化管理对策,尤其是具体的项目化管理措施,能够为我国高职高专学籍管理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以期提高我国高职高专学籍管理水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成都纺专;学籍管理;项目化

1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概况

1.1院校简介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成都纺专)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报国家教育部审核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39年,已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该高职院校管理中,对学籍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将学籍管理工作贯穿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发挥出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2成都纺专学籍管理工作内容及项目化管理情况

作为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十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工作划分为:①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包括为学生办理日常的学籍手续(休学、复学、退学、转专业)、学生基本信息变更、学生电子注册、学生学籍注册、学生毕业证书制作发放等。该类工作属于经常性工作,需要重点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②定期开展学生学籍调查工作。③定期为学生提供学籍查询服务。④学籍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2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启动与执行

2.1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目标

根据项目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成都纺专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目标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图1成都纺专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目标一是建立全程式学籍管理工作体系。将学籍管理工作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最终的毕业,从而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种信息,确保学籍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二是构建学籍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专门创建和开设网络用以上传学生学籍管理信息,通过学籍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确保学籍管理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得到查询与快速更新。三是构建多元化的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格局。在学籍管理工作中,需要涉及到各个主体,包括学生、外部单位等,在开展项目化管理中,强化与内外部的合作,将资源和信息有效结合,使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另一方面学生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开展学习以及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实现学籍管理工作全方位跟进。学籍管理工作涵盖很多方面,包括学生的学籍信息、特长、优点、求职意愿等。将相关信息纳入到学籍管理当中,这样一方面实现对学籍的规范管理,扩大学籍管理的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学籍信息为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等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出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作用。

2.2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计划

在启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通过管理计划来明确学籍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各种问题的应对策略。在制定计划时,需注意:第一,整体性把握项目管理的各个过程要素。为保证项目化管理计划的严密性和可靠性,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能够整体地把握项目管理的各个过程,综合地考虑项目管理的各个要素。第二,选择性涵盖项目化管理的各个知识体系。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在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时候需要根据项目的需要有选择地涵盖这几个知识领域的相关内容。第三,动态性调整项目化管理的各个计划内容。项目化管理计划制定完成后,在项目管理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动态的根据项目进行的情况,对计划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变更,以保证项目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能够顺利地完成。针对成都纺专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一个完整的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计划应该包括:制定和修正项目各阶段的详细工作任务计划和目标,对管理各项管理对象进行计划。

2.3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需要对学籍管理工作实施创新性的项目化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完善的学籍管理项目化管理体系。项目化实施过程中,需要依照项目计划,监控进程,实时进行项目控制,以确保一切按计划行事,并根据掌握的情况随时对项目实施进程进行优化。项目控制实施有效的重点在于定期、及时地监测实际进程,并与项目计划进程进行比较,如有必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学籍管理工作的项目化控制主要是成立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小组,组织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定学籍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方案。具体实施策略有:一是将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分阶段予以实施。可以分为月度工作阶段、季度工作阶段以及年度工作阶段,结合每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开展相应的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并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以此来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二是明确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责任人,并采取责任人工作汇报的形式来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结合实施情况以及涉及到的各个部门,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并采取月度工作汇报的形式,由相关的责任人汇报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情况,以此来促进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得到更好地实施。三是定期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在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项目化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时,还需要加大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力度,通过考核,实现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与奖惩,营造良好的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环境。

3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为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提供保障,本文将从制度体系、程序及行为规范、健全运行机制、队伍建设这些方面开展,并制作了相应的实施保障甘特表以及甘特图。结合以上对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实施保障的具体内容及时间要求,本文将采用甘特图表示方法更为清晰地表示出来。

3.1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如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具体的制度为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确保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以此来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现。制度建设是项目化管理实施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才能够做到有制度可依,一切工作按照制度予以执行,这样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实施。二是定期对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籍管理制度的时效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如国家政策变化、学校扩招等。学校可以通过专门的学籍管理制度讨论会议的形式,由项目化管理小组负责召集与学籍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参与会议讨论,并由参会人员针对项目化管理的开展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与制度修订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确保学籍管理制度能够为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2规范学籍管理程序及行为

一是制定学籍管理程序及行为准则。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确定哪些部门负责哪些具体项目、哪些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负责哪些具体的工作等,通过管理程序与行为准则予以明确。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则按照学籍管理程序与行为准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正常有序地开展。二是定期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程序及行为准则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学籍管理工作人员按照管理程序及行为准则开展项目化管理。项目化管理小组可以定期采用考核的方式,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同时根据考核中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与培训方案,帮助学籍管理工作人员更好地遵守学籍管理程序及行为准则。

3.3健全学籍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制定学籍管理运行岗位职责手册,确保学籍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行。根据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执行情况,制定学籍管理运行岗位职责手册,通过职责手册来明确各个部门、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各部门及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手册开展工作,以此来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高效实施。二是制作学籍管理运行组织结构图,并定期为学籍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结合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作学籍管理运行组织结构图,按照组织结构图的具体内容为学籍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运行组织结构图开展工作,避免各部门之间的纠纷与矛盾。

3.4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2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教学模式

在过去,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常见模式是理论讲解加实践示范,教师希望通过理论讲解并完成有关操作来教会学生应用技能,接着就由学生按照书本知识和教师示范来模拟完成有关实践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实现学习的创新性,难以建立信息化学习思维。基于此,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应用和学科特点高度契合的项目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有效推进学习内容的项目化,帮助学生养成信息化思维,掌握系统性处理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化教学的概述

项目化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借助项目化理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项目的设计和推进来完成教学任务。项目化强调的是合理设计项目任务,科学拟定项目推进计划方案,多层面推进项目,进而完成项目以及作品展示和评价,所以说项目讲究系统性、程序性、效果性。为了将项目化理论和教育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以系统性思维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在于以项目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推进,以教师的辅助引导为推力,帮助学生领悟和思考问题。在项目化教学中,最核心的几个要素是项目的设定、师生角色的转化、知识与项目的融合,同时还包括项目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推进的利用、生活化教学的结合等。也正因为如此,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加强对项目化教学的研究,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二、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对项目化教学的需求

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求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其工作原理,熟练掌握一些较为常见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同时懂得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自己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行辅助,进而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指导纲要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程度比较高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程问题,并且具有信息化思维,养成信息素质和信息品质。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与项目化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有效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通过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教师设定的任务问题,会创新创造,更能养成信息化思维,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权,能够在项目中主动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运用优势

(一)构建连贯性的教学过程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不太注重知识的连续性教学,尤其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存在脱钩现象,教师往往是先讲理论知识再实践操作,但是学生在实训中无法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起来,导致理论知识没有学好,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这就说明了传统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不连贯的,但是采用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会以某一相关知识点为教学内容,将知识融入项目化任务中。这样,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时候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而且知道了如何应用,有效实现了教育教学的连贯性,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的优势。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口耳相传,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操作都是逐步进行的,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自主学习的热情,教与学的效率非常低。尤其是实践教学,学生都是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或者教师的示范来完成的,不能“越雷池半步”。但是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助者,而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推动者和主力军,无论是在项目设计、项目推进环节还是在项目评价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应用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一方面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也以书本上的例子为主,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来完成课例。这种训练方法对于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对于实际问题也无法借助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但是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设计的任务不是书本中教条的课例,而是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任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样的项目设计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初中生的实际信息技术要求,尤其是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和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相契合,通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价值,意识到信息技术对自己学习和生活具有重大的帮助作用,从而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投入、更加专注,进而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及意识。

(四)融合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如前文所述,学生在传统学习模式下难以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无论是学习的范围还是学习的进度都由教师全程掌控,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没有独立学习的自由。然而,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下,这些问题都能被有效解决。项目教学法布置的任务大多是极具自主性和开放性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项目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再进行全程限制,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认知思考探索,并且可以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实现信息思维的相互碰撞。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创新空间将会大大增加,有了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机会。

四、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应用项目化教学的流程

项目化教学的推进与落实不是杂乱无章的,也不是教师和学生一时兴起,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前,科学的项目化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项目的科学选定。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基础,是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教师在设定项目的时候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1)学生的有效参与。只有学生参与设计的项目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才能有效开展下去。(2)立足学生实际。项目内容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相背离,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逐步满足学生的基础与需求。(3)符合学科要求。信息技术学科讲究创新与应用,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创新性地完成任务,进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二是项目的计划制订。计划的制订是项目活动规划的重点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列出一个大体的计划方案,随后满足学生需要的资源内容,并确定计划完成所需的时间。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需求的个性化实施方案,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实现自己的项目目标。在项目计划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项目全流程为出发点,细心考虑其中的细节,从项目落实的第一步到项目作品的展示评价都要逐一明确,以确保项目落实的井然有序,同时要给予学生在执行计划中的修改机会,实现执行过程的随机应变,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项目的有效推进。制订计划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以最终结果为目标,结合计划有效推进项目。四是项目结果的展示与评价。这一环节虽然是项目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成就感与获得感,进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接下来的学习。

五、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以问题为驱动,实现项目落实的深度与广度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能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所以,教师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落实任务,能在落实的过程中对学科知识有所思、有所获,从而实现学科知识范围的扩大、学科知识深度的增加,并有效养成学科核心素养。目前,有效的项目化问题主要包括导入问题、情景问题、任务问题等。在导入问题中,教师通过合适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项目推进中。借助情景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寻找更多学习知识和完成任务的创新举措。借助任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以完成阶段性任务来实现最终的任务,防止学生因为任务过重而丧失坚持的毅力。同时,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获得发展。例如,在讲解“插入艺术字”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实现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有效应用,我采取了项目化教学,通过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来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高质量掌握。项目任务的主要内容是为学校篮球社团宣传海报插入一行艺术字———“让更高的你实现更强的目标”。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我为学生设计了几个导入问题,包括艺术字的字体、颜色、形状等如何与篮球运动的主题相一致,艺术字与周围的文字或者图片如何实现完美融合等。这些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热情,又能引导学生有效处理艺术字的“插入”。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我发现学生的完成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创新与创意,这也说明了学生对“插入艺术字”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握。

(二)以生活为奠基石,实现项目推进的高质和高效

项目化教学的主要标准是高质和高效。高质指的是高质量,也就是通过项目化学习能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高效指的是项目推进效率比较高,很短的时间就能实现很好的效果。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将项目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于这样的项目,学生比较熟悉,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项目内容。同时,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本领。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例如,在讲解“对班级数据进行处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对数据处理软件的有效应用,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实训项目,主要内容是以去年家庭用电费用为统计对象,促使学生从中统计出用电量与季节之间的关系。在实训项目落实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推进任务过程中游刃有余,这就是生活情境对于学生数据处理知识运用本领提高的主要切入点。

(三)以合作为突破口,实现项目学习的查漏补缺

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能力存在的客观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不少项目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的。对此就需要采取小组教学模式,引导组员在相互合作中实现项目的有效完成,更重要的是在相互学习中实现查漏补缺。同时,根据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除了要布置独立完成的任务外,还需要统筹全局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合作活动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本节知识涉及体量非常大,同时分析的过程复杂多变,为此我采取小组合作的项目落实模式。以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分析对象,总结其中的规律与内容。我将班级学生每五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数据分析,并且相互介绍自己的切入点和思考角度。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班级所有学生的信息化思维都得到了培养,很容易就实现了项目任务。可以看出,适当地安排合作任务能够有效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价值,不仅能够让学生从中查漏补缺,还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信息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3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所谓的项目化学习指的就是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活动。且项目化学习的出发点就是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师生关系。项目化学习的出现为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使得学生通过项目化的学习真正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重点,并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下面就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下几点。

一、创设学习情境

在项目化学习中注重的就是创设学生的学习情境,进一步说可以成为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新课改提出以来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它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提高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时老师就应该从这方面下手,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开展适当的情景教学,使他们参与到课堂,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总而言之,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来说,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应该以建立活动为主线任务,建立情节教学为主要实施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关内容时,老师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所列出的内容。都说知识来源于生活,老师可以从生活情景入手,把信息技术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不同表格信息,并让每个学生都讲述一下通过他们观察的表格可以总结出哪些信息,发现哪一些问题。这样,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就真正地做到了全民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在情景学习中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从而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二、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为主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信息技术,教师在很多时候就要进行小组合作,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去。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是十分常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精神,团队意识等等,这对于一个学生以及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团队意识,因为团队意识的强烈存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所以,说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团结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当中的“信息加工”部分时,老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进行信息加工的时候,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想法,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有效地进行沟通与探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一些状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以小组为主,探索问题所在。那么,在工作表以及文件的问题处理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一起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更加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住了有关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各个事物的发展都讲究创新,因为创新是每个事物发展的核心与前提。尤其是现在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当中,创新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一个好的创新发展思维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速的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运用了项目化学习,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书上有的知识,作为老师要结合项目化学习的宗旨,要善于进行延伸以及创新。在学生掌握了书上的相关知识时,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总的来说,主张创新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变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老师只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这样的课堂方式增进了师生关系,所以说项目化学习确实是一个合理自由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语言编程”这部分时,老师在对相关概念进行介绍之后,拿出几个语言编程的例子让学生观看,并从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感悟进行发挥,之后还可以将这几个语言程序进行一些改变并放入到执行页面中,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这样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思考,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改编想法,使得语言编程可以有不一样的执行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去探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并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中的知识点。经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的应用,为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还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说,在学习当中,老师以及学生要学会将知识点“项目化”到日常的学习中来,这样才会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并掌握。可见,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顺应了教育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改善教育问题有效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伍慧玲.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项目设计与实施[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机械设计》;项目化教学;实践

0引言

《机械设计》是高校开展机械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力学、数学、机械制造学等,涉及面十分广泛,表现出突出的理论性、实践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陆续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如教学课时有限、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切实提升《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效率,现对《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展开探索研究。

1《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概述

《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结合《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打造项目化的教学课堂,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优势:首先,《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可促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有效掌握,引导学生实现对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自由转化。其次,《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可帮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设计的各工艺流程,进而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有效提升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再次,《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可建立起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紧密联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最后,《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提倡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以此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综上,通过将项目化教学有效引入至《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及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时有限,难以满足教学内容多的需求

《机械设计》中涵盖大量的内容,教材大多为对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相关内容的整合,然而一些高校出于要开展实训教学的原因,对专业理论教学课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挤压,为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完成对庞大教学内容的讲授成为教师所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2.2实践教学内容不足

因为《机械设计》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进行大量的理论灌输,并疏忽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各式各样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高校学生学习基础大多较为薄弱,一味地进行理论教师必然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2.3教学方法单一

相对于理论学习,高校的学生普遍更乐于自身动手操作,然而在《机械设计》课程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依旧是依据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流程开展授课,未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出现教师讲授教学内容与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相脱节的情况。

3《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策略

3.1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典型项目

《机械设计》课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系统性,学生在实际学习时往往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困难,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知识编排不合理、学生不易于理解等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不小的打击。所以,《机械设计》课程教师应当有效优化教学内容,推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针对地充足、对接,保证教学知识的全面系统性、教学实践的前后衔接,实现课程项目化改革尝试。例如,对相关可省却的理论分析环节予以删除,调整授课内容,引入设计项目,比如将螺旋叶片拉伸机用作项目化教学载体,引导学生边做边学,使学生可将所需知识应用项目设计、课程设计以及今后工作岗位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3]。

3.2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高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思维活跃的特征,结合《机械设计》课程内容特征,教师可推进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进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促进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引入任务教学法,在教学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并借助多媒体或其他可进行实践操作的载体开展教学。如在减速器操作过程中,将实际机械零件、装配体等作为载体,结合实际工作任务,为学生制定学习性工作任务,进一步开展后续教学工作。又如,引入项目化教学法,将项目作为载体,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4]。如在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教学过程中,将“卧式螺旋叶片拉伸机”作为项目载体,在项目实施时,首先对项目进行介绍,并向学生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其次对螺旋传动的相关知识内容、基本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再次组织学生分组对螺旋叶片拉伸机开展测绘,最后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开展螺旋叶片拉伸机设计。

3.3革新考核方式

为促进《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应当推进对传统考核方式的有效革新。一方面,就理论教学内容而言,可采取笔试考核,调整以往的出题模式,强调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加强能力、素质考核,提高应用题、分析题的占比。另一方面,就课后作业而言,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内容开展项目设计,或独立或分组完成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背景下,对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即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此,高校应当提高对《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有效重视,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丹.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2016,45(16):59.

[2]薛运梅,成聪.基于项目化模式下的教学思路浅析———《机械设计基础》任务目标的确定[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08-109.

[3]刘向丽,李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之探微[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8):163.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5

一、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企业经营方式,各行各业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脚步,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所以各个企业都很重视信息化建设。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利润。会计信息是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行业的一次重要改革,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完成会计工作,效率有了较大提升,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高。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深化改革,ERP管理系统和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无法达到企业对会计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加快会计信息化改革,提高从业人员会计信息化技能。会计信息化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将信息技术纳入到会计工作中,除了要做好财务核算,还要将企业日常管理信息囊括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去,辅助企业管理,促进管理成效提升,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获取可靠和准确的会计信息。现阶段,企业认识到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了会计信息化改革,也就是经常提及的会计电算化,只是单纯的会计核算,不会牵扯到其他内容,比如供应链信息,导致会计信息过于片面化,缺乏可靠性。ERP管理系统在企业中应用具有很多优势,节省了人力成本,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和电商平台联系更加紧密,会计工作想要和ERP管理保持一致,就要做好改革,转变会计工作理论和实务,由原来的记账和录取凭证,逐渐深入到供应链环节中去,也就是将购买材料、生产活动、销售产品等环节中所产生的财务活动,各种票据信息都要收集起来,纳入到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中去,会计管理实效性会更强,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高职培养的是专业技能人才,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无论有多么扎实,实践能力跟不上也无济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也不例外。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在实践中开展理论教学,做好课程项目式改革,不仅是会计教学和财务信息教学要求,还契合学生学习心理,增强了其学习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会计信息化学习中去。

二、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途径

1.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涉及两个专业,一个是财务管理专业,另外一个是会计专业,是最为关键的课程,综合性非常强,涵盖了两个专业基本课程内容,将这些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到一起,聚焦的是会计财务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会计信息化课程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将各门课程知识有效衔接,有利于会计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需要考取从业资格证,这也是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通行证,而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必考科目。高职会计专业优化和完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顺应了会计行业发展趋势。我国每年都会举办会计职业技能竞赛,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一旦在竞赛中获取了好的成绩,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大,可选择的道路也更多,会计信息化也是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一定会考察的科目。从上面分析就能看出,会计信息化课程尤为重要,关系着职业资质认证,也是会计职业竞赛项目,会计界普遍将其看成是打开职业大门的钥匙,只有学好了会计信息化课程,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更好,岗位适应能力强。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多,高职培养会计人才却不能满足企业要求,会计行业的这种现状必须扭转,从供给端入手,创新和改进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的重点内容。结合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从企业中提炼会计项目,以此作为任务驱动,操作中完成会计项目,有针对性的渗透理论,知道应该怎么操作,并且能够在积极学习和探索中认识到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本质,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操作,促进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全面提升。2.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思路。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高职学校要深入到会计行业中去,对会计专业学生踏入岗位后从事的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掌握学生就业动态,使得课程教学改革更具有方向性,能够和学生从业实际需要以及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相适应,确保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有效性。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学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人从事会计系统管理工作,根据岗位提炼出岗位职责,从而分析出每个岗位对会计信息化技能的具体要求、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将各种信息整合和归类,总结出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结合教学任务去设置项目,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贴合职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项目教学,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对会计信息技能的要求。传统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课以教师为主,直接将会计信息化知识塞给学生;实践课在理论课的后面,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而且将理论和实践操作割裂,导致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实践操作基本不会有理论讲解,一节课都是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就如同一个技术操作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对于实践操作的每个步骤缺乏清晰认识和理解,未能掌握本质,限制了会计信息化技能的提升。新课改革要求高职将培养应用型创新性技术人才作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积极学习热情,保持心情愉悦,在这种状态下组织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唤醒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能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明确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三、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要引进项目,首先要选定一个企业,然后从企业中提炼出和会计信息化课程有关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具体要求,企业对岗位要求也很具体,任务是明确的。从岗位任务中获取教学任务,设立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为课程教学和实际工作之间搭建桥梁,使得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始终围绕着企业需求。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作为任务驱动,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提炼出来的岗位任务,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尊重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教师是课程项目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课堂教学引导者,但是不能强行代替学生去思考,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实践操作中必然会出现错误,或者是遇到障碍,教师适时予以启发,并且要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或者是对错误进行整理,有些问题是个别性的,不必占用太多课堂时间,教师可在私下辅导,有些问题则比较典型,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要将问题或者错误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思维碰撞下解决问题速度更快,也提高了学生自主纠错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课程项目式教学主体是学生,在完成岗位任务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会提升。熟悉了各个岗位工作流程,清晰认识到个体需要掌握的会计信息化技能,对于错误操作印象更为深刻,明白了学习不足之处,具有查漏补缺的作用。项目式教学实践操作由学生完成,师生互动增多,学生在操作时会开动大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展示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成果,对这节课的知识做总结,在实践操作中渗透知识,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操作。通常情况下,课后要巩固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设计课外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每个岗位任务和所学技能有深入了解,岗位的适应能力更强,就业可选择性更广,每个岗位的工作都能胜任,这正是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会计信息化人才,高职就业率就会提高。此外,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教学安排实训,时间在每个学期末,从企业中提炼案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有关的项目。实训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和完成项目的机会,想要顺利完成项目除了要有良好操作能力,还要独立思考,通过交流和讨论完成项目任务,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会计信息化综合能力会有明显提升。教师要客观公正评价实训,对于学生各项表现打分,促使他们自我改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以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为导向,从企业相关岗位中提取任务,确定会计信息化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设置课程项目针对性更强,同时还能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最终培养出会计信息化知识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伍宁.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77-78

[2]杨春景.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探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62-63

[3]杨雄胜.追寻会计学术灵魂召唤会计理论良知———为《会计研究》创刊30周年而作[J].会计研究,2009(12):189-190

[4]修丽娜,张龙.采用项目教学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科技资讯,2009(35):12-13

[5]叶艳艳.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2009(22):69-70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6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分析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需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科学实践,既要进行理性的理论推导,还要围绕不同的课题和项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围绕图表和公式,进行科学的理论推导,能够将理论知识和技术科学地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中。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操作和实施,必须立足市场发展,根据行业内岗位设定,选择经典案例应用到项目中,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进行全面提升。无论讲解材料力学,还是围绕钢结构的连接进行探讨和实践,都必须注重凸显学生主体性作用,确保他们全程参与项目化教学,真正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钢结构的发展趋势建立新的认识。关于基于项目化教学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思考,教育工作者需精准发现教育教学实施的着力点,有明确目标和策略地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和极强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质量地服务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

一、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着力点

(一)设计开放型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实践项目

组织学生学习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开放型的实践项目,确保学生扎实掌握和了解钢材的性能和指标,并对外界因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建立清晰的认识。教师既要传授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技术,还要组织学生全面和深入学习钢结构发展史,确保他们对专业和领域的发展建立深刻认识。既要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又要全面提高他们专业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具备极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教师要利用开放型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项目,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进行动态强化。以开放型的项目作为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法进行优化和调整,务必保障学生扎实掌握和应用轴心受力构件相关知识,以及重型厂房结构设计方法,确保他们成为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二)以高质量服务行业和领域发展为基准点

人才培育工作的推进应与行业发展和改革同向并行,要着力培育高质量服务行业和领域的创新人才。以高质量服务行业和领域发展为基准点,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实践和探索,使学生不仅掌握结构布置相关知识,还可全面了解和熟练应用计算原理,能够科学设计和组成重型厂房。要根据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进程及人才需求新标准,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拓展,并设计多主体的项目实践教学活动,在不同的场景中应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要紧密围绕该领域发展趋势,针对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问题,科学地、及时地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将最新的行业技术和领域知识科学渗透到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并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进行知识渗透和传授,使学生真正丰富知识层次和能力结构。不仅牢记知识内容和专业技术,还能在不同的实践项目中解决具体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培育高质量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并以高质量服务行业发展为着力点,科学地选择和实施教学项目,培育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三)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发挥行为导向功能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操作和实施,必须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的总体规划,以及该领域的人才结构和紧迫需求,科学地设计实践项目。要发挥行为导向功能,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和亲自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要真正发挥项目化教学的优越性,全面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并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要选择与实际生产流程相契合的项目,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力进行提升。教师与学生需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不建议单主体的推进和实施项目教学活动。师生可同台竞技,共同研究课题和项目实践,围绕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对话,从而能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术和理论。教师应采用朋辈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在多样的实践项目教学中使能力和意志得到锻炼。要在学习、实践、评价等环节,以动态视角对项目化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升级,创建一个开放和科学的实践探索氛围。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以学生为关键主体和中心,具体设计和操作实践项目。要将教师从教学中释放出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由此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

(四)以人文本人才教育核心战略

对于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必须将以人为本人才教育核心战略作为重要着力点,有明确目标和战略高度的设计课程内容和项目主题。不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中心,要给予学生尊重和自由,鼓励他们主动和自由选择项目,并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能力短板,有侧重点地进行能力优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实践和生产,并对具体项目任务的设定和规则进行调整与改进。要充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将学习与实践作为自我提升和进化的重要工具,而不仅仅是因外力驱动而被动地完成任务。要以学生主动和自主学习为重点,选择项目主题,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生产活动。确保学生真正掌握钢结构设计相关知识和方法,并能进行科学的钢屋架设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和职业选择的主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才教育核心战略,全面实施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活动。

二、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再设计核心要点

(一)科学配置和优化人才培育的关键要素

实践项目的选择、实践课程的设计、课时安排,以及项目实施的过程和场地安排等诸多要素,都会对最终的项目化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再设计,教师必须科学配置和优化人才培育的关键要素。要根据总体教学进度和课程安排,科学地选择项目主题和实施场地,务必保证教学研一体化,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获得科学培养。教师要凸显项目化教学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属性,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设计具体的实践项目。课程内容与实践目标要高度契合,在具体实践和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获得能力和技能的强化。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展现出来,在有效发挥学生特长和技能的同时,要通过全面展现的短板明确接下来的实践内容和课程安排。教师要注重凸显学生职业人的身份,促使他们深度参与到项目化教学活动中,以此为关键处理好不同人才培养要素,创建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实践教学项目。

(二)聚焦项目化教学的实践全过程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具体的项目中体现知识学习和能力强化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学习的意义和正确选择自我进步的方向。教育工作者要聚焦项目化教学的实践全过程,根据人才培育基本规律,做好项目选择和设计。并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做好质量把控,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既要保证效率,还要提高人才培育质量,鼓励学生运用以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和知识应用的要点,并掌握新的技术和技能,对钢结构设计原理建立深层次的认识。教师要以项目化教学过程为核心要点,对具体的内容和主题进行优化,并做好资源调控,引导学生客观地分享学习成果。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和态势,科学地优化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为强化学生的能力和技能提供良好平台和学习条件。

(三)设计交叉融合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应用性、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及专业技能的人才,务必保证他们具备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教师既要系统讲解教材知识,还要科学融入社会生产中的新技术。要设计交叉融合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不断拓展和丰富学生知识层次,为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若不能吸收和掌握更多知识,无法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和专业视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形成极强岗位胜任力的条件和基础,必须要保证课程内容的交叉性和优质性,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更多领域知识。

三、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以市场导向为关键,科学选择项目主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与生产实际和工程项目产生密切关联。要根据既定领域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发展趋势,设计先进和实战性强的项目。以市场导向为关键,科学选择项目主题,并有针对性地采集和分类教育资源和素材,要充分保证项目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围绕施工管理的重要流程和技术要点,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工程管理和运作能力为目标,选择和设计项目主题,并将教学行动嵌入行业发展背景中。教师要将项目化教学深度对接市场,围绕生产和项目管理设计项目内容。同时,教师需根据项目主题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要明确提出项目实施的具体目标、任务、方法、规则,以及学生实践质量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做好主题的选择,由此才能保证内容具备教育性和实践性,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二)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合理融入网络视听资源

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进行扩充和优化。提炼教材精华,并合理融入网络视听资源,利用交叉融合型课程,丰富学生知识层次。教师要动态审视和分析项目化教学的优劣性,要根据学生畏难和逃避心理,科学地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进行可视化应对,继而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对课程内容本身缺乏认可和学习兴趣时,即便教学模式再先进,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确保他们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由此才能真正发挥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和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及信息类型偏好,将具有可观性和可探讨性的网络视听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和渠道融入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可将理论性过强的知识进行趣味化处理,制作成动感的动画视频,立体和生动地讲解技术应用方法,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钢结构设计原理。利用网络视听资源,进一步对项目化教学进行赋能。将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与网络元素进行科学融合,为设计开放型和多元化的项目化教学活动奠定扎实的资源基础。既要发挥传统教材的作用,还要设计和引进视频类或动画类的活页式教材。依托交叉和丰富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更多具有探索性和思想深刻性的实践项目,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多元渠道。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编制逻辑清晰的专题设计报告

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多样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确保学生系统和深入地学习和掌握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问题,无论是在理论课堂还是在项目实践中,都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并对理论推断、项目实验的具体参数和数据进行记录。根据最终的项目实施结果,编制和书写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专题报告。报告中要如实记录学生学习成果,客观反思学习问题及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在编制专题报告的过程中,对项目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使学生真正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更有方向性地进行自我完善和管理。

(四)灵活“翻转”专业课堂,控制好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

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工具,对既定俗成的专业课堂进行科学和灵活的翻转,打破以往教育教学的旧规则和方式,要创建开放和自由的实践探索空间。在实际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依托丰富和优质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教师要控制好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并保证学生全过程和全员参与。既要有序和有规矩地推进项目流程,还要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教师需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巧妙地渗透到工程项目中,保证学生具体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习得必要技能。而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对整个项目化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前期做好规划,保证中期项目实施过程能够有效控制,确保在项目收尾环节,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语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7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法;技能型人才

重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结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计划实施要求,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确保其专业人才质量可靠性。

1“项目教学法”相关内容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会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会减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由于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性强,需要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指导下,落实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应注重“项目教学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的实践性突出,通过教师对某一项目的选定,指导学生收集项目信息和资料,并对项目所需的设计与实施方案进行客观评价,确保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效果良好性[1]。此外,“项目教学法”具有培训周期相对较短、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方面的优势,客观地说明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2“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2.1确定项目

(1)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确定“项目教学法”支持下的教学项目。(2)教师应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修,从混合器工作原理、燃知识等方面入手,确定相应的教学项目[2]。

2.2项目计划安排

(1)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搜集项目的各种资料,促使项目计划安排更具针对性,进而提升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系统认知水平。(2)充分考虑教学项目特点及教学要求,对项目计划的合理科学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持项目计划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

2.3项目计划实施

(1)结合实践教学要求,在项目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记录工作,实现对项目计划实施各环节的严格把控,并对项目计划中的疏漏进行科学处理。(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与合作式学习,注重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问题处理,全面提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处理汽车故障综合能力[3]。

2.4项目计划完成后的评估检测

(1)对学生在项目计划实施中的操作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2)项目计划完成后进行评估检测时,为了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科学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项目开展的潜在价值,进而为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5最终结果的归档及使用

教师通过对学生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项目计划完成的评估检测,需要将最终所得的结果进行归档处理,并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进行合理使用。对学生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项目中的成果进行整理,找出其中的不足。对项目计划实施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将其成果应用于日后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丰富其教学手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对于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效率提高及教学方式优化至关重要,关系着该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效果。因此,未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重视“项目教学法”使用,确保教学活动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为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思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分析[J].才智,2017,(06).

[2]韩茂刚.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时代汽车,2017,(10).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项目教学法;项目方案;项目实施

初中音乐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是必要的。项目教学法是教学创新的结果,其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目前,部分中学音乐教师教学策略不当,有必要进行完善和改进措施。

一、初中音乐教学项目教学法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将一个课题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让他们围绕课题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并实施教学项目,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该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方案,注重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常规模式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主要由任课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教学,采用简单的“讲解+示范”方式开展。这种模式比较呆板和固执,不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甚至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改革,让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传统课堂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不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围绕相关课题,自主收集资料,设计探究方案,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课堂,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更好地学习并掌握音乐知识。

(三)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

时代的变化发展要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音乐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作为任课老师,通过项目教学法应用,制定科学的教学项目计划,完善项目方案设计,并认真落实项目计划,认真做好考核评价工作。激发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项目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初中生知识应用技能,让初中音乐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和应用对策

明确教学任务。每个项目教学的内容较多,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首先应该明确项目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任课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重难点,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需要加强哪方面技能训练,以及怎样加强学习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获取教学资源。在教学任务的指引下,学生有必要根据任课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自觉收集资料,获取教学信息资源,满足项目计划制定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这个阶段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认真收集资料,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为项目任务完成准备资料。制定项目计划。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解决项目任务的计划。小组成员分工明细,加强合作,提出不同建议和看法,完善项目实施方案。设计项目方案。根据组员的意见和建议,对项目方案进行讨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方案,优化方案设计,确保每个小组最佳方案得以顺利实施。项目具体实施。项目实施是重点和关键,学生根据项目计划实施方案,分析并努力解决问题,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密切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觉性和学习效率。项目总结评价。学生完成项目后,任课老师检查小组成员是否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完成质量如何,学生对项目进行展示,教师积极评价。同学之间还可以开展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借鉴提高。对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足,任课老师有必要提出修改建议,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和提高。

三、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满足初中音乐教学需要,将其用于教学活动能取得良好效果,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好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应用技能。因此,任课老师应该重视方法应用,严格遵循教学流程,把握每个要点,促进项目教学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