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个人简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个人简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个人简历

学习个人简历范文1

自信是我的魅力。我有着良好的教师形象和气质,熟练地掌握着教师应具备的技能;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使我在工作和学习中游刃有余;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诚实做人,忠实做事是我的人生准则,“言必信”是我处事的理念,“行必果”是我做事的原则。说的再多,不过是纸上谈兵,您一刻的斟酌,我一生的选择。如果您给我一次机会,我将会向您证明:这是您正确的选择。

诚祝贵单位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学习个人简历范文2

我有幸来到这里的工商局实习。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弟弟妹妹看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热情的帮助我们。孙局长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假期的实习生而不管我们,而是把我们看作要融入他们队伍的新成员一样,来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正式工作的第一天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解了工商局的性质、职能等等。并且对我们的工作提出要求,强调了“服务在工商,满意在工商”的服务宗旨。有一些知识我在课本中都有学过,这样让我更快的理解。而且局长每隔一段时间找我们谈谈最近的收获,并根据我们的表现提出批评,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他还额外给我们布置了作业——准备一份商贸公司所需的材料,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这几天所学习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

我在工商局里主要学习企业登记核名业务,我的师傅很年轻但是业务知识的掌握非常熟练,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首先让我自学《企业名称管理规定》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有不明白的地方他再为我细致讲解,并且还给我讲了一些有关核名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情况。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他还教我具体操作,熟悉工作流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学习业务之外他还教给我一些工作的技巧与方法,不至于让我走太多弯路。业余时间他还指导我很好地完成局长布置的作业,并运用实例为我讲解,所需材料的具体要求以及材料如何准备、在哪个部门办理等等他都为我一一讲解。在这短短的十天之内,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既学会了企业登记名称的要求和具体实施办法,又学会了企业注册的基本流程。真的很感谢我的师傅。

在工作之余,我主动承担起打扫服务窗口卫生的工作,每天早上我都会提前半个小时来到窗口劳动,扫地、拖地、擦桌子、倒垃圾。但我并没有感觉到累,这反而是一种乐趣。大家都能在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中工作,工作效率自然提高了。

刚来的时候白主任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起初我并不明白什么叫做换位思考,但是现在我明白了。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政府机关的工作。而是经常与他们打交道,我们常常对于他们的一些做法感到不理解,但是在这实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也理解了。这里的分工很细,各个部门所管辖的范围不同。一天下午,一位老婆婆要来投诉产品质量问题,但是中心的服务窗口并没有设立产品投诉业务,老婆婆很不理解,她认为既然她来投诉就应该来受理。她给我们讲述了她的经历,找到厂家,厂家不受理。我们只有让她拨打12315来投诉。可是她就认为我们能够解决而不去帮助她。其实我们真的是爱莫能助啊!我们也想帮助这位老婆婆来讨个说法。最后老婆婆愤愤不平的走了。我们也很无奈,那时候真的希望人们能够多一点点地理解。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换位思考吧!

在工作中我也收到了一些白眼,一开始发现别人不理解自己感到特别委屈,我及时的与师傅沟通。师傅也给我讲了一些他的经历,其实与师傅相比我收到的那几个白眼算什么呢?他告诉我不能看人家脸色工作,要学会宽容,记住我们的服务宗旨,完成我们的任务。现在明白人就是在各种考验下慢慢成熟起来的。

学习个人简历范文3

关键词: 目标管理 个人学习环境 个人学习目标管理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失败和模仿别人成功行为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1]。在生活学习中,要作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目标,然后开始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Brian Tracy)。由此可见,人的学习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且目标对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对其学习目标加以科学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目标管理理论或许能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启示。

1.目标管理

1.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1954年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从本质上讲,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和下属坐下来沟通,共同协商设置总目标及下属具体分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把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绩效考评依据的过程或系统。

目标管理理论不仅对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个人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2]。因为个人作为团体的成员,在团队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根据个人情况(兴趣、爱好、能力等)管理个人目标,促进个人发展。

1.2目标管理的特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3],目标管理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强调目标的导向性。(2)强调目标的自我控制。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3)重在“参与式管理”,共同交流以确定目标。(4)目标管理以绩效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个体必须确定短期绩效目标,从而可以自我衡量绩效。

1.3学习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最为广泛的应用是在企业管理领域,通过目标管理企业能够提高整体绩效。在学习方面,因为学习本身就具有导向性且明确的目标对学习具有激励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对学习目标进行管理,特别是在完全由学习者控制的学习环境中,如:个人学习环境。通过对目标进行管理可以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度,引领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因此,学习目标管理可以理解为: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目标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绩效为标准的管理过程和方法。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目标的制定(包括目标的分解、细化)、目标的实施、目标的评价。

2.学习目标管理与个人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有支持学习的环境。进入21世纪,学习者对知识的需要日益分散化、个性化、大量化,正式学习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知识需要通过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获得。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兴趣和需求的个人学习环境应运而生。

2.1对个人学习环境的理解

到目前为止,关于个人学习环境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Stephen描述个人学习环境是“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Van Harmelen认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帮助学习者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的系统,包括学习者建立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管理他们的学习(管理内容和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有的学者则认为个人学习环境[4]“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自我引导,支持个人和专业发展”,“像是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混合体’”,等等。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将个人学习环境理解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选择工具聚合分布式网络资源和服务,在学习中自我导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合作,实现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新方式。

2.2个人学习环境的特点

在个人学习环境中,正如Graham Attwell所说:“学习已经变成了一种像注重认知一样注重社交、像注重抽象知识一样注重具体行动的体验。并且学习与判断和探索紧紧纠缠在一起。”个人学习环境把对学习的管理从教育机构转移到学习者自身上,使自我导向式学习和个人知识管理成为可能;强调合作与共享,注重知识的创造与产出[4]。

2.3学习目标管理对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影响

个人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进行自我导向学习,自我导向以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为基础。而自我导向由于缺乏有效监督,难免会出现偏离预期学习结果甚至学习停滞等不良现象。为了明确学习方向,同时便于目标的操作实施,确保学习效率,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对学习目标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个人学习环境构建中有必要注重学习目标管理。

结合个人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我们认为个人学习环境主要由以下功能组成:学习目标管理、知识管理、人际交流管理、评价管理。而实现这些功能需要的工具主要分为:学习目标管理工具、资源搜索与分布、协作和共享工具、人际聚合工具、内容聚合、分布式资源聚合工具,等等。

2.4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

个人学习环境构建需要学习目标管理,那么对学习目标进行管理,必然涉及学习目标管理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目标管理工具。

2.4.1个人学习环境学习目标管理过程

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存在两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陈水清,2000)。协作学习则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交流。

对于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过程,我们可以借鉴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将其分为三个方面:

2.4.1.1目标的制定

需求是目标的起点,更是学习者行动的动力所在。它可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内部需求是学习者自身对知识、技术、态度的培养和发展方面的个人要求[5];外部需求是外部赋予学习者的对学习者的要求。

对于自主学习中的学习目标的制定,首先学习者需要对学习需求(可能是内部需求,也可能是外部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如,学习的时间要求等)合理分布学习阶段、评估学习目标实施的难度等制定总的学习目标,最后将总学习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分目标以便于操作实施,与此同时拟定目标评价的标准便于日后学习效果的评估;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则是通过学习群组内部共同交流分析、制定学目标与分目标及其评价准则。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个体根据自身情况依据学习分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更加详细具体的小的学习目标及评价细则。

2.4.1.2目标的实施

在学习目标的实施方面,自主学习中的学习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如,习惯、爱好、能力等)在个人学习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工具、网络服务利用其提供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自主的计划实施已设定的细化的具体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以笔记、总结或产品等形式对知识加以巩固、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共享新的知识。在协作学习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在个人目标的导引下实施自主学习,而且可以在群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及相互促进,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2.4.1.3目标的评价

目标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分成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其中,过程评价是指在具体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某一学习分目标后回顾其学习实施的过程,并将其与预定目标相比较,查找差距,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次补充学习,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或是要对原有目标加以修订,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而总结评价是在学习后以既定的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对其总的学习效果加以评定,从而给学习者提供参考信息,以决定是否有必要再继续进行相关的加强学习。在评价方式上,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采取的一般是自我评价,而协作学了自我评价外还有群组内其他学习者给出的评价,以及共同对总目标学习结果的评价。

2.4.2个人学习环境学习目标管理工具

学习目标管理工具是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以促进有效学习的工具,它可分为传统管理工具和信息管理工具。考虑到个人学习环境中协作学习的目标管理,本文主要介绍在线目标管理工具――忙吧(省略)。

忙吧能向用户免费提供在线的任务管理,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工具,并且可以和Email,MSN/Gtalk等IM工具,以及浏览器(Firefox插件等)集成,帮助个人和团队提高工作和沟通效率。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能把每个大任务分解成能便于着手的小任务,督促自己及时完成。

(2)能用笔记整理思路,收集资料;撰写学习体会、总结等学习成果为以后评价做铺垫。

(3)项目分工协作,相互沟通;项目有任务分解,里程碑,自己的文档库,讨论区。

(4)便于通过IM工具进行管理,获得最近的提醒、获得最近的任务/笔记、创建新的个人任务、创建新的个人笔记等,对RSS支持良好,通过RSS可以你关心tag的内容。

学习目标管理工具固然能提高学习者的目标管理效率,但要实现目标的高绩效还需要学习者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

3.结语

本文从目标管理的含义、特点出发,将其与学习者学习相结合,提出对学习目标管理的理解,并从学习目标管理的角度,结合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特点分析学习目标管理对个人学习环境的影响,进而阐述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过程及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郑颖.目标导向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应用研究――以中学数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

[2]樊宇明.个人发展也需要目标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45.

[3]邵兵,炫立平.目标管理理论新视角――心理契约理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34.

学习个人简历范文4

论文摘要:兼职班主任是一个肩负多重职能的特殊群体。如何使这支特殊队伍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他们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管理工作,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本文以笔者几年来担任兼职班主任的亲身体会,谈谈兼职班主任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除了专职的班主任之外,还从专职任课教师中选拔一部分具有较强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同志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参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兼职班主任如果发挥得好,不仅可以减轻专职班主任的工作量,产生优势互补效应,而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可形成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工作时间不固定,管理知识不全面等情况,可能会带来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此,作为兼职班主任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一、要协调好专职班主任与兼职班主任的关系

    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随着近几年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而许多班主任却到r退休的年龄,因此学校出台丁从专职任课教师队伍中选拔一部分同志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的政策,许多青年教师积极响应。但这却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许多教师加入兼职班主任的原始动因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对班主任工作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主观上并没有做好通过班主任工作去为学生德育工作作贡献的充分思想准备;另一方面,部分兼职班主任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开展学生管理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兼职班主任自身需要端正工作态度。另外,专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对兼职班主任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专职班主任是专门的学生工作管理者,由于时间充裕,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非常了解,对处理学生问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兼职班主任来说,许多老师是第一次参与对学生全方位的管理,不清楚学生的心理特点,遇到学生发生纠纷等棘手问题则束手无策。因此,兼职班主任要想进一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指导,就必须借鉴专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来快速弥补自身工作经验的不足。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处理专、兼职班主任关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每个兼职班主任刚开始带班时学校会安排一位学生管理经验丰富的专职班主任给予指导。另外,定期举行专、兼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大家相互交流,相交学习。总之,“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专职班主任和兼职班主任是合作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实践证明只要处理得当,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工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要协调好兼职班主任与本职专业工作的关系

    在中职学校,兼职班主任都是工作在一线的理论或实习教学老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有的还兼有行政职务。因此,必须协调好兼职班主任与本职专业工作的关系。兼职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紧紧围绕本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展开工作。担任兼职班主任的教师因为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与学生之间在专业课程等方面有共同认知感和归属感,师生关系也更多的是一种良师益友关系,也有助于班主任更深地了解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的专业工作,充分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对兼职班主任而言,妥善处理好兼职班主任与本职专业教学工作的关系一方面是对他们专业教学工作的一种补充,可以增强他们的管理和事务处理能力,另外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需求,为教学做参考。

学习个人简历范文5

关键词: 医学新生 人格 心理健康

人格展现一个人基本的心理素质和面貌,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大学生个人能否成长和成才,一定程度地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探究大学新生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某医学院校2010级新生作为测评样本。参加本次测评的总人数为3197人,平均年龄为20岁,女生2185人,男生1012人,本科生2534人,专科生663人。

1.2工具与方法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主要统计指标为该量表的9个症状分量表的得分和总症状分。(2)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主要统计16项个性因素。采取团体测验方法,采用心语心理测评系统和SPSS16.0统计软件。

2.结果

2.1 SCL-90测评结果

与常模比较,大学生的SCL-90得分均比常模高。经统计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010级新生的主要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SCL-90测评结果与全国常模(1986年)相比,各项因子均出现显著差异,除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外,其他8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某些医学院校学生的各因子得分也高于全国常模[1]-[3],其他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测评各因子得分都高于1986年全国常模[4],[5],充分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该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当前群体特征,同样也不乐观。

2.216PF各因子与SCL-90因素的相关

从表2可知,该校大学生16种人格因素的得分均值都在4―7分之间,属于中等水平,说明该群体无大的人格缺陷,或者说大多数人无人格缺陷。2010级新生的人格特征是低怀疑性、忧虑性、低独立性,高兴奋性、聪慧性、恃强性、敢为性、乐群性。说明2010级新生的个性特征为富有才识、乐群外向、敢作敢为、沉着自信、直率坦白、热情积极、情绪稳定。不足之处是依赖性较强、较为固执、不能独立行动、缺少恒心。若将16项个性特征以知、情、意、行和人际关系5个方面来归类,大学新生在知、情、人际关系方面得分较高,而在行、意方面得分较低。次级因素X1、X2、X3、X4的均分都在4―7分之间,属于中等水平。其中X1适应与焦虑的得分较低,低分倾向于前者即适应,表明新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低的焦虑性。对于次级因素Y1、Y2、Y3、Y4,结果表明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专业成就水平较低。

从表1所列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大学生的16项个性因素与心理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但相关系数都较低,均在0.1左右,正相关系数较高的因子依次是忧虑性、紧张性、怀疑性,负相关系数较高的依次是稳定性、自律性,也就是情绪和意志特征的影响作用较大。个体情绪稳定、自律性越强,心理各因子得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个体容易紧张、焦虑、怀疑,心理各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说明以上因子与各种心理问题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个性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上的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3回归分析

以基本人口学变量(性别、学历、学院)、16PF各因子为自变量,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子。结果如下: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效应显著(p<0.001),具有显著回归效应的变量是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回归方程为:SCL-90总分=0.058×怀疑性0.041×幻想性+0.072×忧虑性+0.064×紧张性。说明该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受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人格特征的正向影响,怀疑性更强、更为忧虑、容易紧张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该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受幻想性人格特征的负向影响,喜欢幻想的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低。

以上相关研究、回归分析表明人格中的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因素确实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充分表明,人格中的情绪和意志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较大。

3.讨论

2010级医学新生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有时代背景因素、学校环境、个人因素的影响。其一,当前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高竞争性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导致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因此该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大学生的共性特点。其二,医学院校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具有学制长、课程多、考试压力大的特点,容易造成高度心理紧张和焦虑[6]。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16项人格因素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说明人格对心理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而其中影响作用较大的是稳定性、自律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等五个因子,也就是情绪和意志特征的影响作用较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而大学生个性特征方面的主要不足之处恰是情绪不稳、容易感情用事和严谨自律不够等。因此,我们可以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着手,适当开展人格教育,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情绪和意志成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王星,赵剑飞.南昌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1):2631-2632.

[2]王渭玲,汪勇.276名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18-119.

[3]张付全,唐秋萍.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63-65.

[4]边俊士,井西学,庄娜.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应用的争议[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231-233.

[5]王金道.SCL-90量表使用的现状及检测心理健康的异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51-52.

[6]张付全,唐秋萍.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63-65.

学习个人简历范文6

关键词:手机;大学生;健康人格;影响

随着手机这一非常重要的通讯工具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手机必然会对这个特殊群体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去关注这个很现实的问题。

“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它的原意是“面具”。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具有个性特征,它是个人的性格、气质、心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具体的统一。人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情感(感觉与感情)和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为了分析手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笔者从上述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手机对大学生人格认知的影响

1.使用手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阻碍正确“三观”的形成

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对教师和其他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发现,六成以上学生都受到过垃圾短信的骚扰,这些垃圾信息在潜移默化中腐蚀着学生的道德观念,削弱了他们的道德和责任意识。

2.使用手机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利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大学生都开通了手机上网服务,QQ、飞信、MSN等功能也得到较大扩展,使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更为便捷。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内容,首先是用手机搜索,其次是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咨询。这表明利用手机进行搜索的求知方式越来越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手机作为娱乐休闲的一种工具,使大学生对闲暇时间有自主支配权,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使用手机的不同功能。不是被动接受一些群体化的信息,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要让自己成为信息的把关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也逐步得到强化。

3.手机带来学生间数字化鸿沟的现象

由P・J・蒂奇诺等人提出的“知识沟”理论认为,知识如同财富,在社会的不平衡分布,使得经济窘迫而疲于奔命的人常常也是信息匮乏的人。手机对使用者的经济状况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造就新的“数字鸿沟”,即占有信息的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可以想见,手机不仅使学生获取信息量的多少产生差异,出现“数字鸿沟”现象,也会对其性格带来一定影响,导致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出现差异。

二、手机对大学生人格情感的影响

1.使用手机有利于学生交往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症

手机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联系沟通和娱乐消遣的工具,新增的手机上网功能使沟通交流更为便捷。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是能及时与亲友通信,增加人际交往,结交朋友。另一方面可能影响部分学生的正常交往,对手机过度依赖,造成孤僻人格。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无论从画面设计还是从功能上讲,都有很大的改观,有更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使一部分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手机游戏也致使一部分大学生丧志。时间长了,他们渐渐无法面对这个世界,无法用语言与同学、朋友正常交流,渐渐发现和身边的同学、朋友距离疏远,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例如:网络调查发现,长春市各高校350名大学生,近五成大学生表示睡前不玩手机睡不着。对手机一定程度的依赖,会使他们一旦离开手机就感觉不适应并陷入焦虑状态。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迫症,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发展。

2.手机的使用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在学生中形成一定的攀比心理

对很多学生来说,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一项不小的开支,多到几百元,少则几十元。且不说钱的多少,重要的是学生本身还是消费一族,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支持。手机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很多学生拥有手机不是为了和家里联系方便,而是把手机作为身份的符号,在某种程度上有攀比的心理,这是不可取的。

三、使用手机对大学生人格行为的影响

1.手机在为大学生提供了闲暇娱乐的同时,也使其偏离了社会化的正常进程,助长了大学生的逃课行为

手机对大学生娱乐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两面性。在闲暇时间,手机确实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方式。但过度的娱乐化倾向会造成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不能以认真的态度进行社会活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会形成散漫、自由、去权威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当参加群体性活动时他们就会把类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映射进来,就会表现出缺少参与热情、缺乏责任感及人文精神等特征。逃课行为就是典型的例子。随着高校学分制等改革的逐步实施,分课不分班的情况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实行了“点名制”,把平时的出勤率作为考查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可是,“手机一族”在老师一旦要点名时,打电话或发短信,缺课的学生就匆匆赶上老师点名的“末班车”。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的逃课行为。

2.手机不良信息助长了大学生不轨行为

由于大学生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自制力较弱,接触到不良信息容易感情冲动做出不轨行为,甚至走向犯罪。有一部分大学生把手机当成考试的法宝,利用手机短信互传答案,不但影响知识的获取,更损害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而且手机受众面广泛,即时性强,手机的群发功能更是强大,一旦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手机短信散布谣言,极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结论

目前,大学生对手机的认知和使用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隐性问题。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规范其行为,作为一线教育者责无旁贷。

1.加强学校引导力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从发展趋势上看,手机将成为新一代媒介融合体,今后势必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影响。高校应把学生手机管理纳入网络德育管理中,占领手机这一便携、隐蔽的德育阵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大学生提高其信息素养,包括较强的信息意识、主体意识,具有独立的判断力和评价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使手机真正“为我所用”。

2.倡导和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崇尚网上“慎独”道德境界

“慎独”是指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即使独自一人、无人监督,也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可见,“慎”是一种道德境界,这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注意从“隐”和“微”处着手。手机的便携、私密、隐蔽等特点使人们的行为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现实的道德所依靠的公共监督的功能在此大大弱化,所以,崇尚“慎独”、崇尚道德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开设以手机问题为主题的专题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利弊,进而自我规范,内化自律意识,合理使用手机。

3.提高社会关注度,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环境支持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及预防短信犯罪。同时优化短信网络监控体系,严惩散布低俗短信的不法之徒,净化网络环境,传播网络文明,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美]赫根汉.人格心理学导论[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

[2]吴春然.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3][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靖明.手机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