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训总结范例

学校实训总结

学校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市场营销

一、背景概述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2019年7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1]。同时,全国各地区政府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本地区发展中,将教育、人才、产业等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有机衔接和促动,以此推动本地区的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侧结构相融合,将产业转型升级到产业创新发展的轨道上来。所以,为了能够振兴地区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就需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从而一面拉动经济增长,一面促进人才发展。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征,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产教协同育人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自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更多产业需要新兴产业的支持与推动,而企业自身寻求理论支持的能力有限,所以,更需要高职院校能够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将技术知识与能力知识进行转化。根据市场营销的新发展模式,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将新营销模式与数字营销理论融入到企业发展和教学中来。利用学院能研究、能分析、能推广的优势,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把数据发展思路对接到产业进程中来,对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经营、销售服务、运输物流等各环节产业链运作,都能起到巨大的作用[2]。

二、目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起步较晚,目前没有形成权威理论成果,所以,仍然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总结目前研究内容共有三方面:一是目前涉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概念就等同于“校企合作”;二是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扮演设计范围很广,欧美日等国家,在这方面表现较突出;三是在此问题中,关于强化政府推动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结合的研究比较多。其实,目前大部分理论仍然坚持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是多元利益共同者协同控制的。尽管不同利益的相关者在合作中都有各自的诉求点,但是都是共同体现在高职教育培养中的[3]。其根本原因在于在现实中,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仍停留在比较初浅的层次。比如,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多年,企业方为学校提供学生的实习实训岗位,同时,高校为企业储备相应人才。然而,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仍然是以自身需求为主,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协同育人理念,也没有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因而所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往往未能基于行业现状,以致发生了偏离。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比较看重利益,对于很多重要的真实岗位,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校方师生也都没有涉及过,所以很难感受到行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因此,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出现一些偏离。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管理就是寻求彼此合作中的契合点,将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设计与安排真正地加以融合。而且,目前全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深化产教融合,拉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都做出了积极响应,促进了企业、学院以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需求为中心,立足学校特色,推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设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产教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4]。

三、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意义

目前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基于行业的要求,教育的改革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市场营销服务的零售业、制造业、互联网等行业,其发展就成为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5]。只有产业与教学相融合,才能够使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行业要求,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合地区发展目标,增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能力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对于产教融合的政策指导,推动地区产业的向前发展,要通过研究分析本地区的发展目标,结合地区发展情况,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在产教协同育人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的服务能力。具体体现为:一是通过校企实习实训合作,带动企业方进入到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规划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等环节中来,设计仿真生产、销售、推广等操作环境的任务型培养模式。二是生产性实习实训实践探索。以企业订单为依据,完成实训教学、生产服务、技术研发等工作项目。强化校企合作服务能力,凭借大数据信息分析手段,依托市场分析镜化技术,设计出一系列专业化、市场化、精细化的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市场互动,对接地方的产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咨询、分析、策划等服务[6]。三是加强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理论研究向产业应用的转化,在企业、学校、服务产业中形成提炼、对接、转化的过程,提高行业发展、产业转型的速度。四是校企共制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出符合行业、市场、企业需求的人才,校企必须要真诚合作、彼此互通。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要参与进来,一起研究探讨,真正地体现协同育人的理念;在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企业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在职业技能、生产服务、道德素养等方面都要有体现,制定出符合当前市场与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7]。五是校企师资共建,打造校企师资双向流通机制。高职师资队伍应主要体现双师型特点。要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也可以到学校中参与学习培训、实践教学、讲座、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而且,企业要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场所,使学校的实训教学与实践活动在企业中开展,真正地从实践中学习,提升自身实操能力。

五、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方向

(一)做好校园职业精神培养。为了更好地发扬营销职业精神,通过提倡工匠精神,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开展生产实践体验,打造“爱劳动、能吃苦、讲诚信、有创新”的校园营销职业人的氛围[8]。

(二)做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职业技能为教育核心,让企入教,引企育人。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培养、联合招生,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等途径,促进专业与技术岗位有机衔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引导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前沿课程的开发、职业技能的教学设计、顶岗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环节中来。

(三)做好生产性实习实训。完善专业实训制度,实现校企共享资源优势,校企通力合作,打造本地区行业内集先进的实训教学条件、顶岗实习、策划技术服务、市场分析与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一是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提高企业产能;二是强化学生岗前技能掌握、职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塑造等;三是完善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教师职业素质提高等。通过以上方面的内容实现,做好校企合作的生产实习实训工作[9]。

(四)对接产业服务。通过与更多企业的合作,树立市场营销先进理念,凭借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企业行业状况研究、产品研究、用户镜像研究、品牌形象研究、顾客满意度研究、媒体研究等,为地区行业发展、产业转型、企业定位做精准服务。

(五)将校企合作经验、成果进行转化。将校企合作生产实训中总结的市场反馈信息、职业技能标准、现代化生产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手段等加以完善,推广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中去,实现校企共赢。同时以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形式,将合作成果转化为增值服务,为第三方企业、地区产业提供供需对接,引导企业市场精准发展。

六、开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思路

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师整体水平,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理念与技术,为地区经济、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带动学生、学院、企业与社会,互融互利,共赢发展。

(一)学生培养方面。学生培养要研究如何做好校园职业精神培养。通过市场调研,总结职业人的素质与要求,并以此提倡工匠精神,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模拟生产实践场景,营造“能动手、能耐劳、爱岗和敬业”的校园职业氛围。

(二)学校建设方面。学校建设要研究如何做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引企入教,引企育人,将市场、需求带入学校。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联合招生,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等途径,促进专业与技术岗位有机衔接,深入探讨如何开展生产与实习实训工作。通过完善实训机制,发挥校企共享资源优势,打造集教学实训、生产实训、服务实训、研发实训、管理实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一是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提高企业产能;二是要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掌握,职业素质标准的提高,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三是要完善学院生产实践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实操素质能力等内容。通过以上的这些内容实现,将校企合作的生产型实习实训工作做好。

(三)校企合作方面。校企合作要研究如何将校企合作经验、成果进行转化。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经验积累,需要进行总结与提炼。在校企合作与生产实训中,这些都能反馈出来。学校集中力量进行提炼与总结,将市场需求信息、职业技能标准、现代化生产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手段等加以完善并融入到学校教学和企业经营中去,实现校企共赢。同时以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形式,将合作成果转化为增值服务,为第三方企业、地区产业提供供需对接,引导企业市场精准发展。

学校实训总结范文2

1.1定制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通常具有多年专业课教学经验,但档案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学校可为每位文秘专业教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文秘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教师职称的同时,必须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二、三级证书,或者参加档案专业职称考评,取得档案专业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

1.2建立教师暑期实践制

学校可规定文秘专业的教师,特别是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利用暑期一个月时间到学校档案室进行实践,和档案室档案员一起开展年度档案整理工作,以促进档案管理课程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实践结束后,专业教师要写出实践报告,由档案室主任撰写实践评语,交学校教师发展处提出考核意见,作为推荐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1.3档案员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

学校档案员可兼任档案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教师,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如,在档案模拟实训室担任实训辅导、在校内档案室进行见习指导等等。档案员作为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老师,每年必须参加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定期参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校也可不定期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赴校对档案员进行工作指导,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增强业务实践能力和教学辅导水平。

2大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

2.1建立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

建立模拟档案室实训室,对于档案课程实践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应配置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档案实训所需的专门设施和设备。档案实训室可按学生数配置电脑,并安装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网络版,系统应具备收发文管理、档案著录、移交接收、整理、查询借阅、统计、检索、库房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实现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应使用本地区档案管理部门推荐使用的软件,学校将此软件作为指导学生实训的基础系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在本地区就业。模拟档案实训室还应购置档案柜、各类档案装具,备有归档章、档号章、打码机、温湿度计、缝纫机、装订机、裁切刀、装订线以及各类文具,满足学生进行档案实训的基本需求。在模拟档案室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档案的分类、立卷(组件)、排列卷内文件、编页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填写卷内备考表、拟写案卷题名、填写案卷封面、装订、排列案卷、编制档号和案卷目录等工作,并对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分解操作,对档案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有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还应熟悉档案室的各种设备和用具,并具有实际运用经验。为配合档案模拟实践教学,专业教研组应依据档案管理课程要求修订教学计划,确保档案模拟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课程时数的40%到50%,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

2.2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教研组应设计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环节的实验方案,编写档案实训校本教材,配套录制学校档案室开展档案工作的录像,并结合网络下载的档案教学影音资料,着重介绍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的整理方法。教材应力求做到全面、实用,并符合档案工作最新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校本教材应能有效地辅助学生进行档案工作的全程模拟操作,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培养中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

2.3实施校内短期见习制

在三年制中职文秘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已完成了档案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模拟档案室的实训练习,并已通过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五级考试,具有了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能力。在临近学期结束的二周内,为加强学生的档案实践能力,学校可为学生安排校内相关岗位的见习。学校有关教学、行政办公室在学期末都需开展科室内档案预立卷、归档工作,可安排学生3到5人一组到各科室见习,按照“任务到组,责任到人,自我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的原则,在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指导下熟悉公文处理程序、开展文书立卷工作或归档文件的整理,增强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见习工作结束时,兼职档案员要在学生的见习报告上出具见习鉴定意见。要确保见习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档案室须事先对各科室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并规范各科室档案工作流程。

2.4开放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

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为学生提供经过整合的各项教学资源,如经验丰富的专职档案员、第一手档案材料、先进的档案工作设施和设备等。学校安排文秘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到学校档案室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内实习,档案室的专职档案员作为辅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专职档案员具有丰富的档案实践工作经验并兼任模拟档案实训室的辅导老师,承担这项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能充分利用档案室的各类档案,如党政档案、教育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等,配合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档案工作的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专职档案员应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可独立完成某些工作,也可以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而总结工作经验;也可以由专职档案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实践教学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机而动,力求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2.5建立校外合作单位实训基地

校外档案实训基地建设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与本地区档案馆、各机关单位、大中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这些单位签订档案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建立起能够常年接收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开展档案实习的实训基地。文秘专业学生经过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已初步具备开展文秘档案工作的基本能力,学校即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3到5个月的实习。由于档案馆的性质特殊,在档案馆开展档案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期间,学生可在该单位档案实习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并参与实际档案工作,初步熟悉档案工作的环节和程序,并能顶岗开展实践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实习结束时,要由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作相应评价,学校据此确定学生实习考核成绩,该成绩应占学生实践总成绩的50%。

3结语

学校实训总结范文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与传统专业相比兼具技能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习实训是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管理评价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如何监控和强化实习实训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科学评价实习实训效果一直是高职院校和业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桂林航院”)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对于强化和监控酒店管理实习实训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评价实习实训效果提供参考。   1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本着“以评促管、以管促改、以改促建、重在管理”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模块化项目训练为载体,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实习实训的目标、任务、项目、步骤及保障措施、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监控、评价、总结、反馈和改进等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培养“成功应用型人才”总目标,合理选择管理评价指标要素和分值,科学确定权重系数,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实现对实习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组织、管理、监控和评价,保障实习实训教学有序进行和持续提高。   2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模式的基本内容   2.1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培养“成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始创于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专业管理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实习实训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训练学生的酒店管理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动手能力强的成功应用型人才(Successful&PracticalTalents,SPT)”;推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有“三个核心能力”(即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和“四类证书”(即学历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证书和公共技能证书)。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产性实习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80%以上,学生毕业时实现“零过渡”就业。   2.2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化教学”为基础   桂林航院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酒店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化教学、强化学生能力(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训练是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关键。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包括:(1)专业技能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在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吧和康乐等岗位的专业技能及常规操作;(2)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以酒店服务礼仪、语言沟通、酒店文化和团队精神、计算机操作训练为主;(3)英语技能实训。以酒店外语等级考证训练为主。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单列,实行单独教学,单独考核,单独计算学分。前两年每学期实施“16+4”教学运行模式,即每学期理论教学及考核考试占用16周时间,剩余4周结合教学进度安排酒店见习、酒店礼仪、前厅与客房实训、餐饮服务实训、酒吧服务实训、酒店业务实训、酒店英语实训和普通话训练等实习实训课程。   2.3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以“深度校企合作2+1模式”为途径   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聘请实习实训基地专家和领导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环节进行充分论证和研讨,推行“深度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酒店顶岗和毕业实习一年。第一、二、三、四学期各有四周的企业生产性实习,第五学期(含暑假)、六学期(含寒假)分别在酒店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由酒店管理人员或培训师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与学院指派的专业指导老师一道共同实施实习实训教学和指导,逐渐实现由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此,桂林航院与国内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和一线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深度合作,构建了5个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网络。其中与上海兴荣温德姆酒店、上海静安商务酒店、上海龙之梦酒店、杭州千岛湖绿城度假酒店、桂林漓江大瀑布酒店建立了长期实践教学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提供了优质的基地网络,为专业提供了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学生在酒店的实习实训经历增强了其社会就业竞争能力。   3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和考核   借鉴“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PDCA循环”和“绩效管理”模式,构建以指挥决策、过程监管、总结评价、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为核心内容的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学校、系(部)和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及时解决、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一级指标围绕“实习实训筹划与设计”、“实习实训全过程监管”和“实习实训的考核、总结与反馈”3大项指标设定,各占分值30%、30%和40%;下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组织领导、巡查指导、实习生安全保障、实习实训成果和总结反馈和持续改进6项二级指标,14项考评项目被分别委以不同的权重和评估标准,设A、B、C、D4个评估等级。评估等级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9~80分)、中(79~70分)、合格(69~60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附表已省略)。   3.1实习实训筹划与设计#p#分页标题#e#   下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组织领导两个二级指标,分实习实训基地标准、实习实训基地导师要求、组织机构落实、实习实训计划制订、实习实训酒店落实和实习生定员定岗、实习实训师生比和实习实训动员7个考评项目,重点考查实习实训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要求学校提前落实实习实训酒店,设置实习实训领导小组并进行责任分工,实习实训动员全覆盖和全员参与,实习实训计划规范完整、任务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指导老师和实习生实习实训小组合理分配,实习生和指导教师比例科学合理;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规定双方的合作年限、实习学生人数、“工”与“学”的时间、管理制度、实习要求、工作培训与考核、实习部门和岗位、轮岗安排、劳动条件、伤病处理、生活条件、工作报酬、相关费用支付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导师配置等。充分利用酒店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培训资源,尽量安排诸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实训、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以及会议服务与管理实训等实践性较强的实训课程。   3.2实习实训全过程监管   实习实训全过程监管是整个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环节,下设巡查指导、实习生安全保障和实习实训成果3个二级指标,分领导小组成员巡查、专业教师现场蹲点指导、实习生生产安全3个考评项目,强调学校实习实训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巡访实习实训基地,关心和检查实习学生工作和生活。作为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对整个实习实训教学过程的作用和影响至关重要,必须纳入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考查指导教师职责、规章制度、纪律执行情况及实习实训的过程指导;要求指导教师通过实习实训对专业理论教学进行反思;要求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杜绝实习生违纪和安全事故发生。   3.3实习实训的考核、总结与反馈   下设实习实训成果和总结反馈和持续改进2个二级指标;分专业实习报告、实习生自我鉴定、实习实训基地对实习生鉴定、实习实训经验总结和成绩评定、领导小组、指导老师总结、评议5个考评项目,主要考查实习生对于专业知识巩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收获、感悟和独到见解,考查学校对实习实训教学的总体评价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对实习生专业知识满意度、专业实践能力满意度和核心职业能力满意度评价。实习实训最容易忽略的是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对实习实训的总结和反馈,而这种总结和反馈能够为全面衡量学校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管理、质量监控与效果,为确定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教改提供参考。   4结束语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兼顾学校、学生和酒店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校、学生和酒店三赢局面,形成学校与酒店深度合作、共同指导的运作机制,完善实习实训跟踪制度、酒店巡访制度和指导老师挂职锻炼和蹲点制度,形成动态反馈与保障机制。

学校实训总结范文4

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机延伸,是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为例,从实训周教学的概述、具体实施过程及经验总结三个方面介绍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物业管理实务;实训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真正意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可积极开展实训周教学。

1实训周教学的概述

实训周教学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效途径。实训周是在课程内容构建、考核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三方面按企业岗位需求和管理模式而开创的全新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了职业人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物业管理实务》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通过实训周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小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2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学校教学课程安排,2015年12月安排2014级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到无锡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物业实训,以期提高学生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认识,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

2.1前期准备

2.1.1实训场地的选择

实训场地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实训企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物业服务行业的认识,并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以前实训单位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实训体验不够理想,为提升实训效果,通过学校和教研室共同努力,本次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品牌的万科物业作为实训场地,本次实训地点为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一期。

2.1.2实训内容的确定

根据物业管理实务教学内容和实训场地实际管理情况,确定了实训教学的岗位:物业保安、客服、绿化保洁和租售中心。在岗位确定的基础上,提炼了典型工作任务:物业费的收缴、投诉处理、治安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综合经营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实训周教学内容,并将这些教学内容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在一周的教学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2具体实训过程

2.2.1全程参与,以企业标准来要求学生

按照企业管理来管理学生,熟悉专业岗位的操作流程及要求。比如万科对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制服平整、佩戴工牌正确、发型得体、三米微笑、主动招呼等等,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工作制度安排和工作要求,体会职业规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2.2“一对一”企业师傅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操作技能

每组学生配备一位实训指导老师,结合企业指导教师每天工作内容实际,对学生进行边工作边指导。比如在处理客户诉求,首先接受客户投拆,再将客户诉求分类(客户咨询、客户报事、客户意见/建议、客户投诉);接着有针对性处理问题,要站在客户角度,尽最大可能解决客户合理的实际问题;要求30分钟快速响应。在此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也全程进行观察指导,并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

2.2.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实训周考核采用表现、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并转化为等第制。实训周结束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和展示评价方式进行,每位同学要完成物业管理实训周任务记录表和实训周小结,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校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互评、自我评定、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评定学生的成绩。

3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模式的总结

(1)收获:向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学习,努力规划职业生涯。一周实训,师生走出教室,进入真实的职场,真正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提升了职业素养;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对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充满了希望。

(2)不足:实训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一周实训周时间不够充裕,学生对每个岗位了解不够深入,刚熟悉新岗位,又要轮换至下一个岗位。同时到企业实训具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应该结合教学计划和企业实际来确定时间,尽力做到双赢。比如:业主入住、装饰管理、双十一期间等等。

(3)建议及措施:①努力寻找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优秀实习基地。首先要挑选知名度高、有诚意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次,企业接受学生的实训或实习,要有专职教师随访,帮助学生解决实训中的各种问题;最后,学校要及时听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同时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做专业讲座。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为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应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可以从物业服务企业引进技术、管理人员,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作者:赵明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卢子敏.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境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2周物业管理实训活动为例[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8):64~65.

[2]彭后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研究-以“物业管理情景教学室”为例[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4):64~65.

学校实训总结范文5

这里所说的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培养旅游专业高职人才的学校与社会中旅游企业相互合作,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既能通过在实训基地对旅游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又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地方。而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的设计,主要包括了生产实训的人、物、资金等因素,还有影响这些因素在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作用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已经变成了各所培养高职人才的院校内部的简单实训,没有了本身的意义。学生需要一个平台进行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重点为进入社会,为社会创造利益做准备。而建设一个有效的运营机制是保障实训基地教学与生产同时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

二、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学校老师实践指导能力不够;旅游企业与学校合作无动力;实训基地设施不够完善;实训基地的生产与教学之间存在矛盾等。本文将就其中两点进行一下重点分析。

(一)实训基地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实训基地的设施是重点,因为这些设施既要为学生的实习服务,又要为生产服务,因此对于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不能与单纯的生产设施相一致。现在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实训设施的责任权问题。很多实训基地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设施管理组织和机制。因此基地设施损耗率大,从而造成了运营资金的加大。

(二)实训基地的生产与教学存在矛盾

旅游专业生产实训基地既要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既要为市场创造经济价值,又要遵守学校的教育教学。现在,与培养旅游专业高职人才院校合作的企业并不多,如各大院校自行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就会导致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专业的生产性,因为教师缺乏对旅游企业的专业管理能力,生产实训基地也就缺乏了生产性,只注重了教育性。那么,怎样协调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与教育性就成了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的设计

(一)合理安排生产和教学

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并不应该在于生产和创造经济效益而盈利,而应该在于用实训来服务教学,对人才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训基地应该以教学为主,生产为辅。在以此为前提的情况下,实训基地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的优势熟悉生产,也可以适应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让学生在生产中得到锻炼。

(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培养人才

学校应该与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如果单方面的建设实训基地,必定不能够保证实训基地的需求。学校建设实践基地,则缺乏真实的实践模式,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则没有相对的生源以及有利的教导资源。因此,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是最合理的选择。学校和企业可以就学生的课程安排,内容设置,实训指导和质量检测等进行合理协商安排。这样,既有学校提供专业的教师指导,对旅游业和旅游产品的研发等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又有旅游企业提供项目的实践,市场的开拓。

(三)落实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制度

因为旅游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因此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与意识,还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素养和合作精神。因此,在学校与企合作的同时,可以选出几名能够掌控大局的专业人员,其余工作人员均由学生来担任。实训基地可以成为一个虚拟的小型的工作职场,从干部的担任到基层人员的工作都实行轮岗,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去体验去实践,达到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目的。

(四)加强实训基地设施的维修与管理制度

服务行业是接触客人最多的行业,因此客人的满意度就是工作质量好坏的评定。没有好的设施自然得不到好的评价。而实训基地的设施损耗较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基地应该完善设施的维修或者加强维修的力度,聘用更加专业的维修人员。同时要完善制度,以制度进行约束。

四、总结

学校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实践能力;顶岗实习;问题和对策

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课学习以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到实践中去的一个重要环节,顶岗实习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做好专业顶岗实习分析,提升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不佳,实训课程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做好顶岗实习课程的安排,并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领导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做好实训环节的安排,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升学习的成效。具体来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全面,无法较好地适应岗位

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考验,学生只有全面认识顶岗实习,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合理地进行知识的运用,才能使得顶岗实习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不明白顶岗实习的意义,在实际的实践中也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才智,合理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因此顶岗实习的质量不高。另外,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需要扮演员工和学生两种角色,需要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管理的局面,因此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不利于顶岗实习的开展。

(二)顶岗实习的企业不够合理和完善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要面临的工作环境一般为建筑施工现场,因此顶岗实习也一般是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而建筑施工现场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安全管理考虑、建筑工艺的保密、新设备的工艺保密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太欢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即便是有些企业允许学生进行实习,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也是为学生分配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真正的顶岗操作技能,这就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顶岗实习的考核机制不健全

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不全面,在成绩评定、内部交流以及顶岗实训总结等方面过于草率,无法对学生的实训过程以及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总结和归纳,这就无法对学生的实训进行科学地评定,使得实训起不到应有的意义。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校外实训基地的参与,没有将实训基地的具体反馈作为主要的评价参考,这就使得评价内容缺乏重要环节,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因此建立全面的顶岗实习考核机制,提升考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解决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要想提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校和学生双方面的努力。具体来说,解决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有如下几个:

(一)做好顶岗实习教育,让学生合理全面地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顶岗实习的意义,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实训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实训的意义,以及为以后工作带来的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训。其次,教师要做好顶岗实习的动员工作。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脱离学校,要去适应新的环境,加之繁重的劳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严格的管理,容易产生较多的想法,并且容易中途放弃顶岗实习,因此教师要做好这些方面的考虑,加强教育,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安心工作的信心。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考虑学生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能够去自己喜欢的单位工作,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并建立长久的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基地,只有做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提升实训基地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学生有稳定的实训场所,才能促进学生实训效果的提升。因此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并建立长久的实训基地尤为重要。学校在建立实训基地的时候要对自身的专业和企业的利益需求进行分析,本着“双赢”原则,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为学校更好地开展实训教育做基础。同时,学校也要做好企业合作模式的探究,多元化合作模式,提升实训的效果,比如可以利用自身的设备、师资等为企业培训优秀员工、为合作单位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以及运用自身的知识水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形式开展合作。

(三)完善并科学化顶岗实习的考核机制

首先,学校应当做好顶岗实习考核机制的健全,充分融入各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提升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注重实训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因为学生实训过程是在企业中进行,企业领导对学生的实训情况最为了解,能够明白学生实训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因此其评价往往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将其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是十分有必要的。再次,学校要建立动态的顶岗实习监管机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状况进行定时监管和检查,重点对学生的出勤率、工作态度、项目完成状况以及完成效果等进行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状态,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学生档案。

(四)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虽然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取得国家建筑业职业资格的教师人数可观,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有限,很难对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好地解答,因此做好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作为重要事项,实实在在出台相关的规定,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师傅走进课堂,为教师讲述实践技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将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绩效挂钩,提升教师参与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亚航.落实顶岗实习半年要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

[2]旭光输.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年.

学校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1+3”教学模式;合作实训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类专业人才必备的一项专业技术技能,是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测量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1]现阶段,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普遍存在学生基础较差、教学设备更新不及时、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在教学实践中,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把整个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细分为若干个项目,按照施工顺序还原现场测量过程,按项目开展“1+3”模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在“1+3”教学模式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牢固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反复锻炼测量、记录、成果处理等职业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一、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现阶段,多数中职学生存在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强、缺乏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的问题。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主要是通过讲、演、练的方式进行的,由于基础差、班额大、设备少等原因,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理论讲解听不懂、操作演示看不到、操作练习机会少的问题。对专业岗位认知不足、课程目标不明确、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对新课程、新知识、新设备的好奇心逐渐减弱,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往往会引起学习参与度下降、存在感不强等问题,从而导致自卑心理、学习压力倍增的恶性循环。

(二)仪器设备不足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逐步普及,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的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多数学校工程测量实训仪器设备的扩充速度跟不上招生的速度,导致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训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同时,在课程的实训组织中,由于学生操作不规范、教学监管不到位,仪器设备损坏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仪器设备的不足。仪器设备的更新和维修不及时,导致可实训仪器减少,部分学生的实训课变成了观摩课,实训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学效率低

在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内容上,“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安排不利于理论指导实践,容易出现“理论记不牢,实践乱操作”的现象。在实训教学中,一名教师要同时指导全班学生操作实训,教师疲于奔命而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部分学生在等候中无所事事、消极怠慢。以上情况导致建筑工程测量课堂质量不高、教学效率低。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推行“1+3”教学模式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1+3”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活动是精讲知识、设定目标、指导实训、点评结果,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角,从“主演”退到幕后变成“导演”。在小组探究环节,学生思考分析目标任务,共同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制定实施策略并完成人员分工。在合作实训环节,学生相互提醒技术要领,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在总结点评环节,学生分析测量过程,总结测量经验,查找缺点不足,分享技术要领。“1+3”教学模式下,学生从被动地听、看、记变成主动地想、做、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测量实训,测量仪器设备是测量实训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为减低仪器设备损坏率,教师在实训前要重点讲清楚仪器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各小组选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各学习小组安全员,在实训中对仪器进行监管。在“1+3”教学模式中,实训设备被分配到各小组进行合作实训后要实行签领责任制,并在实训过程中设立安全监督员,做到每台设备时刻有人管,每名学生操作安全规范。在合作实训中,先观摩后实训的形式减少了教师操作演示时间,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三)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1+3”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具体的测量任务探究中,以小组形式讨论后再学习新的知识点。这样的方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各个项目,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指导实践的目的。[2]同时,学生在合作实训活动中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体会到了测量标准的指导意义,熟悉了成果计算与校核的方法。在总结点评环节,学生分享努力尝试的过程,传递着“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测量精神。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1+3”教学模式实现了建筑工程测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了教学实效性。

三、建筑工程测量课程“1+3”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精讲理论知识,明确目标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理论主要包括测量的原理、测量的方法、数据处理校核的方法等,掌握理论知识是正确开展建筑工程测量的基础。中职学校学生对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因此,在“1+3”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融入项目教学布置的“1”个“目标导向”中,在1节课内实现理论知识精讲,明确布置一次课的目标任务。例如,在双仪高闭合水准路线测量项目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次项目的内容,即各小组自选两栋教学楼作为项目基地,完成四个控制点组成的闭合回路水准测量,并满足精度要求。其次,教师要明确项目成果的精度要求,即两次仪器高差必须≥10cm,两个控制点必须偶数段测量,闭合水准路线的闭合差≤±40。然后,教师要明确项目实训的操作步骤:第一步是定控制点,第二步是确定测段数量及转点位置,第三步是完成各测段的测量及数据记录并及时处理测段外业数据,第四步是校核外业数据计算闭合差,完成精度确认。最后,教师要明确实训过程中的实训要点和注意事项,即测量的前后视距要相等、读数前后视顺序、标准立尺姿势、仪器搬站等。

(二)小组探究讨论,制定实训计划

学习小组是学生按照小组探究、合作实训、总结点评“3”个步骤开展探究实践式学习的首要单元,学习小组的划分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因素平均分配,合理的分组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阶段,建筑类专业班级在50人左右,拟分为8个小组,每组6—7人,选出一名组长、一名安全员。小组探究以组长召集小组讨论形式完成,小组探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重温理论知识、明确目标任务、合理安排分工、熟悉操作要领。在讨论小组人员分工时,通常要商定安排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第一测站测量员,计算能力较好的学生作为第一测站数据记录员,两位安静有耐心的学生负责立尺,基础稍差的两位学生作为学习和监督。在小组探究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发言,在探讨中把准小组的目标,分清自己的角色,明确岗位的职责,核实操作的要领。在小组探究讨论后,教师抽选2个小组各推选一名代表叙述小组的分工,讲述小组如何完成任务,教师做简要点评。

(三)开展合作实训,相互学习借鉴

合作实训是整个项目教学实施的核心阶段,各个小组按照原定的方案实施,教师巡视指导各组完成情况,及时纠正操作错误并现场解答疑惑,确保合作实训能顺利开展。在合作实训中,学生要按照商定的首站岗位开展实训,在接下来的各测站依次按“学习—记数—操作—立尺—学习”的岗位循环轮岗。循环轮岗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测量任务的所有岗位上开展实训,让学生在岗位交接中交流知识、传承经验、增进友谊,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双仪高闭合水准路线项目中,按照小组探究的项目实施方案,各组派出两位学习、监督学生去签领仪器,其他四位学生负责控制点的选择。仪器到位后,测量、立尺、记数、学习监督的学生各就各位。立尺的两位学生分别在第一时间到达起始控制点和第一个转点,站在尺的正后方双手握尺并立于点上,确保点位正确且尺身竖直。测量的学生需要目估确定两个立尺学生的中点位置,然后安置仪器,整平仪器并瞄准后视尺,开始测量读数。记数的学生需要协助测量操作的学生选点安置仪器,听到读数后,迅速回报数据,并把数据记录在相应的外业表格中,随后完成基本的单测站外业计算。学习、监督的学生认真学习理解记数的表格,掌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并监督操作和记数是否有不当的操作。第一站过后,学习、监督中先准备好的学生接替记数岗位,记数的学生观看整个测量过程之后进入测量岗位,测量的学生转移到立尺岗位,后视立尺的学生转移到学习监督岗位,以此类推,直至测量任务完成。

(四)总结实践经验,点评操作要领

总结点评通常在一次课的最后20分钟进行,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做实训过程总结,叙述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的方法措施,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炼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教师综合点评各组的完成情况,表扬实训课程的典范,解答讨论后未解决的问题,强调注意事项。例如:在用双仪高法测闭合水准路线中,顺利完成任务并且满足精度要求的小组主要总结操作步骤和减少误差的办法;最终成果超限的小组,会总结他们超限后重测的情况;没有完成外业测量的小组会分析他们的团队协作情况。总结点评是小组探究实践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点评让学生汇报探究情况、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存在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鉴赏能力。同时,对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要一起探讨方法、交流经验、制定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评价需要兼顾测量结果和测量过程,在给出项目评价前不仅要查看学生完成测量的数量和质量,还要考虑测量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学生的表现,并对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加分。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1+3”教学模式以课程内容项目化为基础,以教师的“目标导向”为主导,以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实践式学习活动为主体,将理论知识融入技能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在“1+3”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1+3”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技能获得感、标准认同感和团队归属感,高效地培养了测量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好良.新技术下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9(12).

学校实训总结范文8

在中等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首先要对职业道德教育所具有的内涵进行充分的认识。新时期中等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向学生讲道理,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实践,避免出现言行不一的冲突。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关键在实现灌输式教育形式向知行合一教育形式的转变,并使开放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替代封闭式教育;其次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持有开放性观念。这要求学校要重视社会功能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发挥,通过强化学校与社会、企业、家庭、科研部门以及其他学校的合作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互动性以及通融性。另外有必要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职业教育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来确保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三是要确保职业道德教育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对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体系的完善,通过由学校领导、教师等组成的指导小组对学生思想情况进行定期研究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选取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来担任指导工作,从而在确保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发挥出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有必要根据学校实际来制定系统的方案,如职业道德教育总规划、实习实施办法、校企合作计划等。并通过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建设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包括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等,也包括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资源的挖掘,确保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做到全面和有效。

二、在实训过程中实现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强化

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开展实训并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产生认同以及对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培养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强化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中等职业院校需要从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行为以及职业道德习惯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意识。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企业负责人,都应当在学生实习之前进行备课,确保学生能够对企业实际、行业实际、技术发展、工艺发展等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做出了解,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业发展前景,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以及企业负责人要对实习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如可以通过由企业工作人员向学生讲述职业道德理论以及自我体会来开展更有说服力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这些方法可以对学生的热情进行有效的激发与调动。而在企业参观或实习完毕后,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总结自身的体会与感受,并引导学生对劳动者所具有的职业情感产生认同,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素养奠定基础。

其次需要通过锻炼学生意志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培养。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实习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培养,都应当事先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实现学习纪律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的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在实习方面主要使用课堂化的组织形式,即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工地或者车间的工作,然而由于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所以职业纪律的管理十分重要,作为指导教师,应当重视制度的形成与落实;二是要实现学生规范教育与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结合。中等职业院校实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职业的不同来制定具有差异的实习规范,具体内容应涉及到安全工具的佩戴、安全用电、环境保洁、作息时间、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在这些方面应当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并通过布置任务与检查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三是实现创新教育与敬业教育的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能够重视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同时爱岗敬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训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与吸取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同时要做到勤奋努力与刻苦训练,从而让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形成并接受考验。

再次需要通过锻炼学生毅力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在树立职业道德意识以及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基础上逐渐让学生将职业道德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并形成一种习惯,要求学生能够具有坚强的毅力。学生实习的过程是对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向劳动者转变的过程,同时是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于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单位与教师,应当在此过程中构建健全的运行机制,在学生参加实训之前制定可行科学的实训计划,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实训过程中要紧抓检测、督促、巡查与指导工作,确保学生实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在实训之后要重视表彰会等总结性活动的开展,从而对先进学生进行鼓励,对表现一般或者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鞭策。另外,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十分重要,这要求在实训过程当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暗示和启发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作出认识,并抓住时机对学生开展磨难教育,同时要重视在学生群体中挖掘职业道德典型以及展示职业道德典型,从而使学生通过比较来对自己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完善以及教育。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