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论文范例

学生阅读论文

学生阅读论文范文1

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阅读理解是中考的必考题型。从历年中考试题来看,阅读理解部分的设计侧重深层理解,试题要求学生能领会全文的逻辑关系.考查推断、归纳、总结能力的题量也加大了,这对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以及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能力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考试的成绩,更影响到英语听,说,写等其他技能,因为他们是相辅相承,密切联系的。平时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和教会他们采用得当的、科学的阅读方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和学生一直所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2初中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部分英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作为英语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其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对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不仅扩宽视野,激发兴趣,还能够提高分析、思考、判断的能力,对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此外,教师由于学生实际的影响,认为学生的基础不牢,对于进行以阅读这样的教学模式感到信心不足,因而不敢去尝试,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2.2日常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只教书不教人,教知识不管能力,训练中用语言却不见思想,其根源在于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真正将学生当作有独立意识、有活跃思想的独立个体看待。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而不是运用能力的培养上。阅读教学中,偏重语法条条,机械的单词和句型操练,翻译和背记语言材料,结果学生死记硬背了不少语言知识,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仅限于能用所学的词组造句,表达一点老师要求范围内的意思。阅读问题的设计大多停留在表层理解的层面上。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几乎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如何真正做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结构用英语进行新思维,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还做不到。

2.3学生的词汇量缺乏

由于现在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课堂上教师所教的知识又时间不够,导致学生仅仅能够掌握书本上的词汇,有的甚至连书本上的词汇都掌握不了,词汇是阅读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阅读就没有办法进行。现在由于新课改的进行,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阅读的范围涉及也越来越广,这需要有丰富的词汇量,所以,词汇量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的能力。

3对策

3.1及时扩展相关词汇

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持之以恒地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学生积累词汇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报刊阅读时,要及时地、有意识地扩展相关单词和词组。

3.2适时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版面,按照兴趣分小组进行阅读。大家可在组内讨论、交流所阅读的内容,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和阅览室等多种途径,查询阅读内容所涉及的背景、文化、人物等有关信息。在班级内以组为单位交流阅读内容,发表观点和看法。通过阅读报刊,学生们锻炼了搜索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3.3注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初一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初二年级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阅读范围可侧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在继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学生面对生词的心态。初三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

3.4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就能越好。培养学习兴趣,首先就要学生知道英语学习和重要性,使他们了解英语的用武之地。使节学生明白学好英语是时代的要求。其次,多用生动的事例使他们感到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学生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学好英语的心理要求。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这也就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气氛,增强教学兴趣,并尽力使兴趣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压抑学生的兴趣。反之,多样的方法,愉快的气氛会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3.5学会略读和查读

略读就是快读,目的是通过快速通读和浏览全文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总的概念和印象,把握五个“w”,即:who,when,where,what,why。对故事性的文章来说,他们就是脉搏,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同时我们要略去细节部分,不要花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重点阅读开头段、结尾句、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如果略读是快速扫描文章,获取大意,最后才决定是否值得细读,那么查读则只是寻找某个细节或某个事实,查读就是查找,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在文章中查找某个具体时间、地点、人名、地名、事件、数字等,因此学生要先读问题,了解主旨,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已有线索迅速判断在何处寻找有关内容,正确估计答案来源。扫视全文,捕捉相关信息,一旦找到线索便顺藤摸瓜,有了把握便迅速答题。

学生阅读论文范文2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认知阅读的好习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从地理资料中提取有用的知识,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在地理课堂上阅读的作用,使他们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让学生进行自学时,教师不是放任学生不管,而是在他们对知识进行阅读时,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进行深入探究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拨,使学生通过阅读能提取有效的信息,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地理综合能力。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地理过程中的成就感,促使他们深入探究地理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喜欢上地理学科,并努力发展自己的地理能力,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二、加强地理实践教学

在地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上,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枯燥的课堂学习和压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死知识,他们在遇到地理问题时不能有效调取地理知识进行解决。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投入的精力和学习效果不成正比,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真正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学生把已有地理知识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使他们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知识形成了整体的认知,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把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现象都包含着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把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带入到地理课堂中,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地理教学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通过播放南北地区明显差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知识探究中,并掌握更多南北自然差异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树立起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四、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地理创新思维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观念创新,需要贯彻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等。地理教学中,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镇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五、对教学进行积极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要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来找到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使地理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新中,教师和学生是参与学习的活动双方,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对学生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给他们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在哪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使下次的地理教学能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六、结语

学生阅读论文范文3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些教师都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分析课文,学生任务就是被动地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很疲惫,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当把学习课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自己储备的知识、经验,对课文都有所感悟。在此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所得。如在学生充分品读了《白杨》这篇文章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明白了什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了各自的体会和感悟。学生的一次发言,就是一次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是一次阅读的过程,一次思维的展示,给其他学生一次借鉴、学习的机会。远远比教师讲出来作用大得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适时加以引导,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就能不断地提高欣赏水平掌握语言分析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提供学生质疑释疑的机会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教师在引导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接触一篇新课文,学生会有不懂的地方,在合作学习、品味课文时弄懂一部分,但心中还有不少疑虑。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时机,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提出来。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让学生讨论战士的壮举时,一位学生突然提出:“现在没有敌人了,没有仗可打了,还会不会出现像狼牙山上的壮士?”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感受很深,我马上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引发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兴趣,还必须和现实社会及人生价值观取向联系,于是就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我没有正面回答,给学生讲了汶川地震时,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保住了4名学生的生命而英勇牺牲的事迹。学生听完故事后感触地说,和平年代也有壮士,那些敢于向坏人坏事作斗争,不计个人安危的都是壮士。所以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解答,有的问题可以直接回答,有的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找到答案,有的可以带着问题从课文中寻得,有的可以从社会寻得,以便学生掌握释疑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提供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像古诗、童话、散文等,重点在于多读。多读的过程,就是由课文的字词句进入情感体验的过程,它不仅能披文入情,而且能读文出情,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言语,以声传情,从而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含义。因此,阅读教学,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朗读要贯彻阅读教学的始终。预习时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边读边想,想想课文中写了些什么,那个词组写得好,为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授课文时读课文,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中的哪些语句段与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关,是重点,要运用怎样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再现文中的景象,进而让学生有读会到会读。如《再见了,亲人》中的一段文字:“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读这几句时,“是您”可以带颤音并拖长尾音,读时略带激动;“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这三个动词则要读得连贯而刚劲有力,这样,在学生自身的感情调动过程中,产生与文中的主人感情上的共鸣,从一词一句的表层意义中,体会到了大娘那种为了志愿军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深层含义从而产生情感的互换。

四、结语

学生阅读论文范文4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并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阅读,重在培养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化学用语的自学能力。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这些内容的学习难度不大,但都很严谨,学生只要通过认真阅读、仔细推敲就可以掌握。课前一天,教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用语编成《课前训练》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习或课外时间自学课本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前训练》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带着问题去探索知识。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概念,提出问题,上课时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同时要求学生对重要的概念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课前自学阅读有利于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既给学生下水导“游”,也借以启发其巩固练习,掌握阅读方法。

2.课堂阅读,重在提高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入课时创设阅读情境,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教材上很多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很强,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充分运用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针对课本上静态知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课件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课下自学阅读的兴趣。(2)课堂阅读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图象、图表、数据。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要具备“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图形、图表或数据来说明,可以使之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概念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领学生阅读分析这些图表、图形、数据。首先,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是学习化学实验的最快捷、最便利的语言。在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1)实验的目的;(2)实验的原理;(3)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4)实验装置图各个部分的作用;(5)实验要求的条件和注意事项;⑹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和结论。其次,化学课本中还有许多图形、图表和数据。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图形,让学生理解图形中横、纵坐标的化学意义和图上点、线、面的化学内涵。化学课本还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图表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实验积累而得出来的,这些都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在化学课堂阅读中,要培养学生从数据图形中读出问题,读出规律,导出概念的能力。

3.课后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发散思维,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学生课后阅读能使教师反馈信息,检测学生自身阅读是否有效进行。(1)课后阅读是学生对某一阶段已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学完一章后,必须让学生对全章知识进行再次阅读并进行归纳总结。为达目的,教师要把阅读、思考、归纳的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并对学生归纳总结的知识点进行批阅,有针对性的对所有有进步的学生表扬,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即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课后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学习完选3第一章第一节的能层、能级、构造原理、能级组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推测第八周期能够容纳多少种元素?在学习完NH3的溶解性及喷泉实验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推测还有哪些物质在哪些情况下可形成喷泉?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以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使知识容量增多,思维过程灵活。(3)学生从课后阅读中,获取新信息,提高分析应用能力。学习过程中,题目反馈出的信息在课本中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要将所有信息整合,结合书本已学知识,理清思路,才能顺利解答。针对课后练习题,要学会删选、分析、判断和推理,要学会归纳总结,以提高学生自学阅读能力中的分析应用能力。

二、结语

学生阅读论文范文5

1.复述课文。

这是英语阅读的基础性要求。实际上,学生要想真正复述好课文,必须先反复的阅读。当学生“读”好后,教师可以让他们结合板书,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插图,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原句来把课文的主要情节、内容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教学六(上)Unit4《Thenandnow》中“Grammartime”时,学生通过“游戏热身,复习旧知”后,我让他们复述表格中的句子(表格略)——学生先阅读表格信息,再逐一复述表格中呈现的句子;接着进行“小组活动,趣味造句”。

2.表演课文。

当前使用的译林版教科书中能让学生表演的课文非常多。所以,我们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表演课文。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里速记、熟记课文,而且还使他们在读和表演中切身体悟英语语言文化。当然表演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可以是同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表演,还可以是男女生表演等等,只要学生们能够全员全程参加就行。

3.续扩(改)课文。

续扩(改)课文,必须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次的反复阅读,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补写活动。这里可以让学生给课文中的故事续写结尾,可以让学生扩写课文,也可以是改写。当然篇幅的长短不限。也可结合课堂教学的情况,让学生口述,节省时空,提高效益,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天地,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当然,除了这些策略外还有很多,但所有这些都必须是以学生阅读、熟读课文为基础;只有这样,这些策略才能给学生的英语阅读带来强大的动力。

二、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做任何一件事,单纯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经常使用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方法去灵活合理地阅读课文。当然,无论什么阅读都没有一个“刻板”的模式,应是“与时俱进”的,所以要指导学生能够初步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来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掌控自己的阅读时空等等,也就是让他们学会调控和调换自己的阅读方式方法。那种固定的“读”法只能僵化学生的思维,也只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在需求逐步衰退。对此,我们可以调动学生,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会配合性阅读、讨论性阅读和比赛性阅读等等。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对于英语教学活动也是一样的,要想让学生读好英语,提升阅读能力,就必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现略举一二,如逐步养成学生进行默读的习惯。通过平时的听课发现:很多英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默读方法的指导,他们常常要求学生阅读是读出声音来,其实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也会消耗学生的精力、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应设法给学生增加默读的训练。譬如明确要求学生一次只读一个短语块、默读时杜绝出声、学会从语境简单推测生词的含义、避免指读等等。又如训练学生整体阅读与整体思考的习惯。在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整体”的思想,逐步传授给他们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策略,教育他们在阅读中碰到陌生的短语或词汇不慌张、不回避,根据课文中的“线索”再结合构词法、反(同)义词、因果关系等等去猜测词义。另外,一定要训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割裂句子和课文,坚持读完整篇课文或整段落课文再抓住主要思想整体考虑问题理解文章。

四、结语

学生阅读论文范文6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习惯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不注意从作者的角度、观点出发,导致偏离题意。不善于根据提示在文章中找证据说服自己,就算是有一定水平的人在阅读英文时,如果碰到生词,要么是推测,要么去查字典,仍要弄清楚该生词的词义。有些学生认为自己阅读总是全错怎么办,总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恐惧感,很难唤起他们的自信和勇气,放弃成了他们的选择。

2影响有效阅读的障碍

2.1学习环境障碍

众所周知,学英语最理想的环境是在用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很多教育工作者运用国际上学习外语最新的“浸泡式”理论,就是通过多方设计、努力,人为地营造一个全真的外语学习环境,然后将学习者全身心“浸泡”其中,由点滴吸取到全面享受。在这种环境里,学习者完全与母语隔绝,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英语世界。

2.2语汇障碍

英语中除了重点词汇外,大部分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词汇一直如噩梦般困扰着学生,很多学生因词汇障碍而心烦,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他们幻想能一鼓作气把一篇文章一口吞下。主要原因是阅读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对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另一原因就是仍有相当多的人不能熟练运用生词策略,避生就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3表达方式障碍

不同国家、不同名族,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依,不可分割。对于中西方人交往普遍有两大障碍,即语言技能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经常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文化误解,阅读时,不少学生会习惯性地予以否定。

2.4学习材料障碍

学生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大部分在自我陈述中表现为有时把握不住,这种现象的成因可能与文体特点、作者的表达习惯以及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学生难以领略到阅读就像直接纵横的网,文中的词和句就是网上的点和链,点和链互动互补,彼此牵制,从而构成了表达某种思想的语言体系。

3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根据目前职校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低,总感觉阅读太难、太慢,屡受挫折从而灰心丧气,阅读收益不大的特点,可尝试在快速阅读教学中分别侧重从学生读前、读中及读后三方面提出教学策略,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3.1在学生阅读前,老师用心选材,确定教学方法

选材力求题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并带有启发性。根据阅读材料内容确定让学生精读、泛读还是快速阅读。教师还可尝试对课文做适当调整,提高大纲词汇的覆盖率和常用词汇的重现率。阅读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应紧靠技能培养,不必在语言现象的分析上花太多时间。要进一步完善练习,同时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到相互补充,形成整体。第一,课文理解练习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有的可以要求他们陈述自己的看法。英语底子好的班级可用一定的时间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阅读难度。第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质量”。结构练习要求学生熟悉现代英语中的主要构词法,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后缀,借以扩大词汇量。第三,可使学生掌握一些英语常用句型结构,用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握句意。

3.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指导

首先,对于文中出现的生词,首先要学生猜测。因为有些题目就是要训练猜词能力。如果猜测有难度,为便于学生学习,可采用生词释义及英汉结合的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尽可能用英语释义,并酌情加注汉语,难以用英语解释清楚的则直接用汉语释义。其次,职校老师要给出言简意赅的启发式、诱导式或概述式的导读,注释尽量用浅近的英语,主要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说明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供学生阅读时参考。最后,提醒学生掌握句重音和意群。把握通篇文章内容。减少回读的频率,要求学生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3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一是在讲解课文时应从全篇内容着眼,采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要求学生每次做课堂上记时限时阅读的记录和课堂下自己阅读的记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取得的成绩中得到鼓励,从而增强信心。教师保留每个学生的记录并每周一次向学生宣布全班平均阅读速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情况,适时激励。

4启发

学生阅读论文范文7

低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图画最能引起他们有注意。所以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同时结合多媒体、图书等课外资源,调动学生表达的热情,让他们乐于表达,不由自主地表达。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帮助他们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助画面大胆想象。同时教师再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有序的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教学《蚂蚁和蝈蝈》看插图,提出问题: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第二步,让学生逐一回答。再按“谁,什么时候,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再如学完《三个小伙伴》,除了引导复述外,再出示一幅几个人共同植树的图画,让学生看着图,可以运用学过的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也可以说他们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他们心情怎么样?

二、从训练想象入手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小学生天生就爱奇思妙想。要让他们把这一天赋充分发挥出来,教学中我们就要为他们提供想象的时机。比如,学习《雨点》一文后,让学生想象写话: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在那里做什么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他们说落进花丛里,在花丛里捉迷藏;还有的说落到屋顶上,在屋顶上滑滑梯;还有的说落在水盆里,在水盆里游泳。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说出了许多优美的句子。让他们快点把想法写下来,他们读着自己写的诗,我夸他们:你看你们就是小诗人了。他们高兴地笑着说:写诗真简单。在学习了《狐假虎威》以后,让学生想象狐狸第二次遇到老虎的情景。学生把这些精彩想象写出来,就是佳作呀。课文就是一个例子,运用好这个例子,抓住时机让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为写话铺路架桥。

三、结语

学生阅读论文范文8

一、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设想

当前仍有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阅读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功能,忽视了情感培养和情操教育,忽视了对吸收文化智慧的指导,造成了阅读教学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科饱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做到“精彩阅读,智慧人生”,把阅读和情感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道德情操。

二、小学生阅读引导和情感体验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因为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通过培养语感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

如《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叶一样,在经历了磨练、经历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本身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阅读,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共识。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学通过反复朗读,情感朗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体会并归纳到“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在教学中紧扣精彩句段,特别是把作者准备照时的情感变化和小姑娘莉贝卡出现时的情景内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语感自然而生。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达到了希望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审美情趣,变幻角色融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启发学生的心灵交流。

如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教学中通过研读文本,让学生变身成哈尔威船长,并通过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和语气,对救援的整个过程,以语言文字为根,引领学生在品味、赏析、感悟和运用中解读船长那临危不惧、沉着果断、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从而在阅读实践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三)融入“意境”,引领情感阅读

学生意境的培养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意境教学是依据教育学、认知论、心理学和教学论的原则,在认知过程中以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为指导,从而实现愉快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意境时,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体会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和艺术美;根据学生爱想象的特点,引入学生触发感情、启动思维、促进联想,从而进入文章图文并茂的意境,使感情在陶冶中升华。

如教学《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理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夜色幽静道路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到录音中所出现的情景,随之在让其朗读《夜行黄沙道中》并融入录音情景中:词中有“蝉鸣”,有“稻花”,可知作者是在夏天的夜晚行于黄沙道中。作者着力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出一种恬淡喜悦之情。

(四)以现代技术辅导阅读,渗透情感

现代技术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从而达到渗透情感,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目的。教材中含有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幅优美画面,以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审美因素让学生从字行间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得到舒畅的体验。

如表达思乡之情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小课件,包含有农舍、小桥、溪流、林木等,让学生感受到乡下风情---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使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五)引领赏析体悟,关注审美体验

小学生也有一定的赏析能力,通过赏析体悟获得审美体验,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特点的本质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在阅读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要引领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内在美点,体验审美情趣。不仅要引领学生去欣赏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也不仅要让学生关注文章中描写的景物美、形象美等客观、表层的的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发掘课文中的内在美点,体验景物美或形象美等各种客观美的表现的深层性的审美情趣,去领悟作品巾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如阅读《景阳冈》就要从整体上体验武松的沉着、机智、勇猛、办事粗中有细、武艺高强的形象美和性格美。

二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审美判断,体验审美价值。审美判断是相对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对于小学生我们要求不要过高。要尊重孩子的价值判断,从孩子眼里看待世界。但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较深入的探究。对课文的言外之意进行总体把握。达到高级美感。通过个人思考、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论赏析活动。使学生深入地体验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产生更清晰、更深刻的审美印象。

三是引导学生对原作的艺术形象进行开拓、补充,渗入自己的独特体验。经过创造想象力的发挥,对所感受的形象进行重新的加工处理,产生新形象,从而促进审美创造力的不断提升.如阅读《祖父的同子》最后几段。给学生提出一个发挥想象的问题:根据你的体会和感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我”的快乐和自由的心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