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试总结范例

学生考试总结

学生考试总结范文1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3.标准化病人培训

标准化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既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克服传统考评方式缺乏公平的缺点,使视障考生在面对标准化病人中进行考核,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还能够为视障学生模拟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前期对视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授课后,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前对视障学生统一进行如何作为一名“标准化病人”,即标准化病人的职责与要求及在考试中表演技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全体视障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下一阶段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考生本人即要模拟盲人医疗按摩师作为考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有机会作为标准化病人,这是与其他医学院校的选取低年级学生或在社会上招募有医学爱好的的人士作为标准化病人的重要区别。其优点体现为:视障学生在作为标准化病人之前势必要对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中的症状、体征等相关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及掌握,通过作为合格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练习,有利于视障学生对所学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有了充当标准化病人的经历也有利于视障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服务。

4.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设置

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共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第一站(标准化病人站):问诊,重点测试视障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点、内容四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第二站(标准化病人站):体格检查,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体格检查的合理运用能力,包括检查的内容、顺序、方法三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三站(非标准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笔试及问答的形式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中医辨证施治能力及临床思维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包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治则、治法等。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四站(标准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点测试视障学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疗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疗手法。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考官根据视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况按照得分要点进行打分。

5.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结束后的总结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每次实施完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后,参与考评的教师组织学生马上进行总结。通过考生及标准化病人的自我总结及教师针对视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优、缺点的归纳总结及点评有利于视障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以达到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

三、结语

学生考试总结范文2

考试方法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一方面,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可以提高平时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学生在刚接触专业课程时怀着好奇的学习心态,但不明确要学习的内容,也不知道学习的方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不同形式课后作业的安排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调,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学习重点,并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进步的过程。学生对成功的体验不应只有期末考试这一次机会,而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知识的掌握广度和深度上、在学习方法的把握上、在口头表达能力上、在集体合作意识上都有着进步的体验,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时,还要结合学生取得的相应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经历了专业学习后,逐步成长起来。为此,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改变期末“一考定成绩”的做法,使得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在平时的积累中掌握较好的专业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专业分析能力,达到与学与教的教学目的。

二、考试方法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对工程管理专业同学的调查,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的教学和课后有目的的学习,认识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掌握有效的方法去分析经济问题。因此,房地产经济学精品课程教学小组内的各位教师决定在房地产经济学课堂内试行新的教学和考试配套改革方案。2011-2013年3年间,在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校房地产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均参与到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中,考试方法改革方案设计如下:学生成绩评定的具体措施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学期末总成绩(10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平时考勤,平时课堂点名或者点人回答问题不到者,一次扣一分,三次不到,此项考勤成绩为零。

(2)学期论文,课程学习过半后开始专业论文的写作练习,在该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上交,并以论文质量为评分标准。

(3)四次大型作业,每次作业最高分为5分,根据完成作业的态度、作业中的信息收集水平、分析问题的水平、文字总结水平进行相应打分。早期布置的作业以独立作业形式为主,2年后进行了调整四次大型作业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分小组完成的。独立完成的作业部分由老师打分,小组作业通常以小组授课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展开,由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打分后,取加权平均分计算。

(4)期中口语测试成绩,期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采用抽题口试的方式,学生随机抽取题库中的习题,现场回答问题,老师给出得分,这些口试习题与课堂回答问题结合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从2013年开始我们取消了此种方式,因为整体90后学生表现出来的风格和80后学生有较大区别,他们勇于表达,表达能力也普遍较强,缺点是言之无物,因此更多的应该针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进行锻炼。

三、考试方法改革效果分析与完善思路

将以上改革方案付诸实施后,发现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并且锻炼了同学们集体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反映,考试方法改革后平时学习时间较过去增加了1/3,学习的积极性更强,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相关领域的认识都有提高,逐步掌握了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但是近三年的考试方法改革实践中也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教学形式和作业内容设置应更多元化

考试并不是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作业的安排要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研究分析能力角度进行设计。需要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一方面在本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科研的结合力度,另一方面建立起有利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多管齐下促进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将本科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讲授向参与式、讨论式、自学辅助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转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外教学效果能得以延续,提高教学质量。从作业形式设计上,早期我们的作业形式较多以独立完成为主导,每一次作业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侧面,虽然学生反映较好,但是缺少集体锻炼,因此后期进一步对作业形式进行探索,力求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加大集体作业比例,使得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更为全面。

(二)作业内容设计应更为科学合理

随着2012年所在学院大力推进考试方法改革,很多课程都加大了平时的作业量。特别对于大二下和大三的学生,专业课程比较多,还有很多学生修了双学位或者准备出国考试,因此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和2012年前相比,学生普遍反映作业太多了,因此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在作业内容设计上将会适当精简化。逐步取消口语考试,随着课程进度的展开,由易到难,由独立完成到集体完成,并使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相配合。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作业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与认知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其在大学期间能培养起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和研究方法。

(三)作业评分标准应更科学化

对独立完成的作业部分,专业任课老师掌握评分标准,对于小组作业部分,由专业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共同打分。由于学生对讨论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专业评价,因此造成了集体作业打分时具有一定随意性,使得这类作业的考核评分难以真实准确的反映小组成员水平,因此需进一步探讨集体作业评分标准的设定模式,使其更为科学化,能有效反映小组成员的专业水平。后期我们采取过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本科课堂教学,对集体作业进行打分,但是由于研究生课堂与本科生课堂教学时间上经常出现冲突,因此这类方式难以有效持续进行,目前还在进一步考虑如何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

(四)期末考试内容应与平时作业结合起来

期末考试是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期末考卷的设计应和平时作业的内容、方法等结合起来。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平时作业的积极性提高,重视平时作业的资料收集、专业分析和知识整理,另一方面也使得期末考试的灵活性更强,学生无法通过考前抱佛脚的形式去加强训练,再者也使得学生在期末对一学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有更高层面的总结和回顾。

(五)期末卷面考试也应适当改革

学生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声乐;高考;教学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对艺术类专业的管控,艺术类专业的分数线也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这对于艺术类的高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专业作为艺考热门专业,每年都有着数以百万计的学子。作为声乐教师而言,辅导高考学生则有着比平时更大的教学压力。是因为高考学生的程度与特点都有着天壤之别,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往往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对高考声乐教学的培养方向进行分析,并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结合个例对高考声乐应试技巧进行相关总结。

一、高考声乐教学的培养方向分析

(一)尊重教学规律,切勿急功近利

有人说声乐是一门速成的学科,只要能够唱出声音且五音健全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速成。这也是学习声乐最大的误区之一。很多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应试,在进行短暂气息教学之后便为其布置高考曲目,其用意也是想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较长的长时间的来集中的磨合一首曲子,这样做虽然能够提升应试的成功率,但对于天赋不佳的学生来说则很容易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如换气时提胸、咬字与节奏的不到位等,基础的不足也会使得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缺失,如果在考试遇见无法处理的问题则很容易影响到最终的成绩。所以,高考声乐的教学虽然可以适当的加快进度,但仍然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歌唱基础。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当学生将基础的技巧掌握之后便会形成独立的歌唱风格,这时教师再根据个体的情况制定考试歌曲,学生演唱适合的歌曲也会变得得心应手,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应试的成功率。

(二)技巧与素养并重

很多教师认为,高考声乐辅导仅仅是为了应试,所以在教学傻上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然而,作为专业的声乐教师都应该清楚,音乐素养的高低会反作用于歌唱技巧,如果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演唱歌曲时便会变得僵硬且没有情感,这也是很多学生技巧运用都很到位,而唱出来的歌曲却感觉没有灵魂的原因。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则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如布置作业前花费几分钟聊一下歌曲的创作背景;再如唱歌唱不出味道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常用且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音乐素养的提升也不能通过常规的教学来得以体现,只有学生通过这些教学细节慢慢的进行感受,才会在自己的演唱中得以注意。当学生具有一定乐感之时,歌唱中的不足也会得以弥补。而这种技巧与素养并重的教学获得的收益也是纯技巧教学所不能及的。

(三)实践与教学结合

“闭门造车”是学习与教学的大忌,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让理论与实践达到统一。同样,高考声乐的教学也不应该关起门盲目自行摸索。考试经验的匮乏是很多声乐考生成绩不理想的根源。对于高中生来说,本来就有着很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而文化课的考试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摸底考试来获得经验。作为声乐教师而言,更应该为学生创作更多的考试机会来提升专业考试方面的经验,模拟考试也是特殊时期的一种实践方式。在此,笔者所用的方法是选择特定的时间将考生集中起来进行小规模的测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考试的气氛,积累考试经验。

二、高考声乐应试技巧总结

(一)合理的选择考试曲目

考试曲目的选择是高考声乐教学中教师热议的话题,笔者也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相关的总结。首先,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没有经过教学的过程就布置考试作品一定是不可行的,一定要在学生歌唱体系基本成型之后,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才能选择相应的考试曲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其次,笔者认为高难度的作品不一定能够有效的提升分数,选择曲目依然要以学生的乐感为重要参考条件。这是因为考试环境的复杂决定了学生不一定能把高难度的技巧展示出来。如《嘉陵江上》这首歌曲,很多教师都会将其当作考试曲目布置给学生,而作品中除了有连续的三连音之外,还有六连音的出现,并且作品的情绪也非常难以把握。这让很多教师都难以把握,更何况是接触音乐没有多久的高中生。所以,难度过高的作品反而更容易在考试中暴露问题,而一些作品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稳健”则是教师更应该给予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考前心理调控的必要性

声乐演唱的关键在于状态的放松,如果状态过于紧张则会影响到上半身气息通道的通畅。而考试正是一个紧张的过程,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面对评委老师时会不由自主的紧张。考前的心理辅导就是为了将学生的紧张状态降到最低,让其能够正常的发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意考前心理的调控。当然,心理的调控涉及的方面很多,一味的鼓励往往起到的作用不会很大。所以,笔者除了鼓励学生之外,还会为其分析考试形势,介绍评委的打分规则,从而让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当学生心里有数便会更加坦然的面对考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高考声乐教学的培养方向入手,对考试的应试技巧进行了相关的总结与分享。当然,世界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将怀揣梦想的学子送入心目的中的大学。

[参考文献]

[1]苏烨.如何有效提高艺术高考生的声乐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2017,02.

学生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考试;初中;数学

每次考试结束后,绝大部分的家长均会有相同的困惑,即孩子数学成绩较差,而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不知道采用何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孩子迅速的提升考试成绩。笔者总结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后发现,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是数学基础薄弱;第二是缺乏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养成新课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对新课进行预习前,学生应该备好纸与笔,对于课本中的关键词、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其应该重点思索的问题,予以记录,并在纸张上,对公式、定理、法则予以复述、复写。对新课中的知识点,要在教材中重点批注和圈划。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新课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更加专注。此外,告知学生在进行新课预习时,要关注书本上的例子,对例题中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预览问题后,尝试着带着问题展开实践,针对能够独立完成和无法独立完成的习题分别做好标记,便于为今后的考试奠定扎实的基础。针对于完全陌生的新知识,在教师未进行系统化讲解前,便做好阅览准备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2.总结解题规律

对于数学题而言,其问题答案的解决往往是有规律可循的。每当解决一个问题时,必须要学会总结问题解决的规律,在每一次的练习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本题中最关键性的知识点是什么?第二,该问题的解决运用到了哪些公式和知识点?第三,采用怎样的方式完成知识的转换、转型和联想的?第四,最关键性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最后则是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在每一次的解题过程中,均针对上述问题总结,持之以恒,势必会逐渐的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实现数学成绩提高的目的。

3.考前复习

在平日的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将既往的试卷装订成册,并每间隔一段时间,将做错的问题重新做一遍,针对考试成绩不满意的试卷,应该复印,并重新做一遍。除上述提及的方法外,还可以将试卷中的难题和易错题反复练习,并且针对期末模拟试卷反复进行,多做题,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漏洞。然后将相关的知识点予以整理,若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同的知识点出现反复出现错误的想象,必须要将其在纠错笔记上记录,经常翻阅。教师在课堂中讲解问题的格式必须要牢记,并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课堂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4.数学考试技巧

针对平时做题中出现的易错题,应该牢牢的记住,对于数学题来说,关键点并非是数量,而在于每做一道题,便掌握该题的类型,并对此类型题认真订正,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在找问题的过程中,并非是简单的观看,而是尝试分析在这道题目中自身所不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而适当的拓展十分关键。每次有时间时,便看一下别人的解题思路,在自己解题没有思路时,便适当的看一下,在今后时常总结。此外,也可同老师共同分析,在教师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要适当的总结。当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时,便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感受。针对学习心态较差的学生,一方面,学生自身要善于调整,另外,也要借助大型考试锻炼心态。在考试的过程中,若针对某一道题没有思路,便可放弃该题,而进行下一道,当所有题目完成后,在反过来研讨不会的题目。并且每做完一道题目时,不应该急于进行下一道,而是应该反过来检查,因此此时思路较清晰,查缺补漏相对容易些。例如,把10元人民币换成零钱,有面值2元,1元人民币,换法有?(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设2元人民币x张,1元人民币y张,不难列出方程,方程非负整数解6对,故选B。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最关键的点均是要符合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且适合自己使用。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节,要彻底规避信息学习,要善于追求更高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无论是任何考试,所要考验的均是个人的头脑和平时学习计划的完善性。

参考文献:

[1]李夏英.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手段[J].考试周刊,2013(a5):69.

学生考试总结范文5

传播学平面设计类课程通过对AdobePhotoshopCS5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各种图片、照片等进行修饰修改;能够设计制作不同风格的广告及海报作品;能够制作各种标签、卡片以及组织VI设计等,是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对审美观念及艺术理论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仅要求学生对软件熟练掌握还非常不够,还应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设计出具有创意及视觉美感的作品。因此,以卷面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是片面的,容易使学生陷入“死学”,进行考试方法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2考试方法改革的措施说明

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可以采用下面模式替代卷面考试来进行评分:阶段性作品(1)×30%+阶段性作品(2)×50%+作品说明书×20%=总成绩阶段性作品(1)将在学生期中阶段布置,要求运用已经学到的工具及技巧进行固定选题的设计与制作,此次作品为学生中期学习效果的检验。阶段性作品(2)要求学生综合运用Photoshop中涉及的所有技巧和工具进行主题海报及广告的设计与制作,要求以系列作品的形式呈现。此次作品作为综合学习效果的检验。作品说明书要求对作品(2)进行详细说明,包括主题及构思的阐述、制作步骤的详细罗列、学习经验的总结和制作体会。要求学生详细并真实阐述,以期使教师了解其作品的构思创意及操作步骤,帮助教师检验其原创性,并且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现实依据。

3考试方法改革的具体实施环节

环节一,带领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布置阶段性作业前,教师应搜集大量同类型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分析与鉴赏。要求学生对优秀作品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探讨,激发学生运用艺术思维积极思考,主动接收优秀作品中的经典创意方式。同时,教师对优秀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技术操作进行演示,使学生学习更丰富的技术效果。最后,教师对平面设计原理、色彩构成原理、构图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使学生从实践回归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环节二,带领学生对自己作品进行创意构思、画面构图及色彩定调并互评。布置阶段性作品的具体选题及要求后,指导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基调等进行思考。要求每位学生阐述其构思,并提出技术策略以及将会遇到的问题等。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构思的互评,以期集思广益,并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技术问题。同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导,对团队中作品进行点拨,并解决技术难题。环节三,对学生制作过程进行一对一指导。要求每名学生在制作时限内至少与教师一对一沟通两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作品中构思、构图、色彩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操作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对操作问题和失误进行总结,为下阶段的教学方法和进度的调整提供依据。环节四,对学生作品进行审阅评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答辩会。要求每名学生对作品主题和创意构思进行口头阐述,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答辩形式,检验作品原创性。教师在答辩会中对学生作品进行打分工作,以增强给分工作的公开性和公正性,结合作品成绩和答辩成绩给定最终成绩。环节五,阶段性作业的总结工作。将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评,意在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进取心,充分调动积极性。在讲评中,使学生从他人的失误中获得经验教训,并吸取他人之长。将普遍出现的操作问题进行规范演示,使学生充分完善上阶段学习的内容,为下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4考试方法改革的综合效果

学生考试总结范文6

关键词: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能力评价

自2011年国家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实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试点,至201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面展开,正式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为“国考”),这一举措意味着高校师范毕业生不再能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取证书[1]。公共教育学课程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概念性知识较多,对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成为很多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的一个“拦门虎”[2]。据笔者多年从事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特殊专业(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考试过关率低。在当前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形势下,提高特殊专业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教师资格证过关率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剖析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公共教育学课程特点,尝试对传统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

一、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

特殊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给理论性较强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现阶段,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专业指向性不足

在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考试中,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的考查为主,在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方面考查较少[3],因此,在授课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偏向于按照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来组织。这种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知识、掌握学科内在的逻辑序列。但对于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的特殊专业学生来说,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与掌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特殊专业学生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以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二)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动性发挥不足

由于公共教育学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该课程[4],因此,对于团队协作能力强、表现力强、实践能力强、想象力较丰富、思维活跃的特殊专业学生而言,让其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教育教学情境进行分析是一件难事。为此,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了由教师讲授为主的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知识点,但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以启发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评价以学生知识记忆为主,其他能力的考查较少

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记忆,评价方式局限于卷面考试,形成了“一考定终生、以知识掌握结果评价学生能力”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既无法满足当今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无法契合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知识识记与理解能力评价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二、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策略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学校应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一)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相促进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教育学学科知识薄弱、专业知识扎实的特点,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严格按教育学学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的惯例,实施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5],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将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相应的主题,以明确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重点。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与主题如下。①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概念、教育起源、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规律、教育研究方法等;②历史发展,包括学科发展、思想发展、改革趋势等;③专题探讨,包括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职业素养等。其次,依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贴近特殊专业学生专业背景的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如在“教育概念”主题中,设置相应专业与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实践相联系。最后,在相关主题的案例分析中,选择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在专题探讨中,鼓励学生搜集与相关专业相同的案例进行讨论与学习。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考查内容从知识转向能力的现状,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应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为教学原则,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模拟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在51个教学课时中,可适当安排2~4个课时进行教学实践演练———模拟教学。模拟教学采取自愿报名,以选用与其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片断教学(10分钟)的方式进行。其过程为教师指定教学内容范围、学生自愿报名、收集资源并撰写教案、教师对学生教案进行指导、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同步指导与评课,同时增设学生评委,培养学生的评课能力。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上课能力与水平,也使其他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环节,实现了全员动员、全员参与。2.讨论式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可根据相应的专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直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相关案例,问题最好能紧贴当今时事热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案例教学为主、课程即兴讨论为辅,使团队合作与个人发挥相结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案例教学法的流程与步骤如下。第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确定好讲授的专题后,开课前两周,布置学生分组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搜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与其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开课前一周,对学生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案例进行整理与反馈,归纳问题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供课前思考、分析。发放案例与问题提纲后,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及时跟踪与了解学生在课前案例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第二,课堂实施阶段。此阶段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四个阶段。首先,教师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即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资料、视频等方式配合个人(教师或学生)叙述引入案例。案例引入完毕,教师请学生发言,简短分析资料里所映射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背景资料体现的共同问题。其次,在呈现的案例中,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应简明扼要,并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再次,请学生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并鼓励其进行交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观点和课堂表现,并补充疏漏的基本理论。第三,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对案例的质量及案例讨论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整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阶段中相关的案例资料,进而整合总结形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3.情境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表现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的情境教学法为抓手,以小组为依托,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场景,如增设“教育万花筒”“教育对对碰”“专家面对面”等栏目,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课后布置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撰写心得体会,此举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公共教育学基本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其对教育基本原理认知的全过程,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应改变传统的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知识掌握与记忆能力评价、轻知识应用能力评价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建立多种评价形式(笔试、技能操作、口试、材料撰写)、多种评价内容(知识掌握、知识应用)、多种评价方法(百分制、五分制)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的构成应分为两部分,第一,形成性评价(占60%),包括技能操作(占20%)、课堂表现(占40%)、案例教学(占30%)和材料撰写(占10%);第二,总结性评价(占40%)。

三、结语

在高校教学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应熟悉各专业学生的特性,能够总结出各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根据其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强,王丽.对增强音体美专业思修课实效性的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6):143-145.

[2]李高云.地方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5-118.

[3]舒婷,彭海林.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地方师院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11):171-173.

[4]陈惠津.教师资格国考制度下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评论,2016(9):114-117.

学生考试总结范文7

远程教育考试依然以传统教学的考试理念来组织考试,将单一的考试当做评判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这就放大了“考试”这样一种考核方式具有的作用及功能。而且,由于某一单项“考试”所涵盖的考核内容的片面性,它不能够完全彻底地反映教学效果及学习结果。同时,此考试的开展,一般是试卷编订与评阅标准二者同时出台的,这就导致评价的死板僵化,使得学生在对考核的结果产生疑惑或不满时,也不能够为自己某些方面的独到见解进行辩护,进而降低了对于远程教育的兴趣。还有,其考试目前一般都是只关注分数,而对其他方面置之不理,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无法得到考试的有效激励,也不能让学生以更加创新的思维进行学习。其次,远程教育的考试内容片面、低质,考试形式单一、僵化。

教师对考试题目的设定一般仅限于书本原有知识方面,而未能根据知识来设置具有一定的思维延展性与创新性的题目,同时,其考试往往还是设定单选、多选、填空、简答及论述等传统的题目类型,侧重于对学生硬性记忆的考察,不能够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而且,远程教育所对应的考试一般是在每个学期末开展,进行简单的总结性考核,而不能够从平时的细致、阶段性的教学中对学生某个时期某个部分的学习进行全面精细的考察。还有,其考试报名方式、时间安排、时间与题量设置等方面皆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为错过信息而不能报名,或者因为时间调不开而不能报名,又或者在考试中不能利用规定时间展现自己的整体水平。

端正考试理念及评价观念首先,现代远程教育人员一定要对考试有正确的认知,全面地了解并掌握考试的目的及其应有的作用。远程教育一般是针对成人学习开展,必须以成人的学习规律、学习特点为设定的取向,从考试的形式、内容设定、考试组织、具体方式、考核结果评阅等各个方面,将远程教育所具有的灵活、丰富、开放等教育的特征渗透进去,并且积极地推动考核评价方式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及客观性等。其次,远程教育人员在面对考试时,还要重视对于评价观念的精准设立,保证其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等要求,还要使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思维。

而要达到这样的评价目标,可以通过借助网络形式进行客观题测试,以笔试方式实施主观题的考察,并且针对客观题设定统一的标准答案,对主观题则简单地设定参考答案的方向,由评价人员针对不同的答案进行创见性、拓展性的有效评价。还要将所有的成绩初步录入学生都能进入的相关系统,给他们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帮助他们针对考试结果进行复查,然后就有问题的成绩实施研究及适当调整。全面完善考试内容及方式首先,考试内容的设定必须切合远程教育的特色及成人学习的特点来设定,无论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考核还是对于基础理论值的掌握、运用及创新拓展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合理安排。

学生考试总结范文8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方法;授课技巧

自2008年《护士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时间进行了调整,从起初毕业后工作满1年调整为毕业当年参加考试,这一调整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将压力由临床医院转嫁到了承担护理教学工作的学校和毕业生[1]。近年来,我校一直将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护士执业考试自2011年开始改革以来,总通过率在逐年提高,14年的总通过率达到82.3%;15年达到84.2%,16年通过率达到88%。在辅导中良好的辅导方案是保证辅导效果的前提条件,而教师是决定这个方案能否得与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笔者作为8年的外科护理学辅导老师,就辅导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前期准备

1.辅导教师条件

作为辅导老师必备以下基本条件:有较强的专业水平,熟悉护士执考的内容,从事过这些科目的中、高职教学,能够把握护士执考相关科目的重点、难点,熟悉护士执考的历年教学大纲;熟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知道如何使用教学方法。

2.专业知识方面准备

(1)长期准备。经常翻阅护士资格考试书籍,巩固相关知识;在平时的中职教学中以护士执考的大纲为指导,将相关内容穿插在教学中;经常上网浏览网络上的相关护士执考的视频,学习名师的传授技巧。及时的归纳总结心得体会。(2)短期准备。护士资格考试结束后,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每一年的考题及考点,哪些考点是在上课时容易忽略的,哪些是考生易混淆的;另一方面进入相关网站的论坛、贴吧,进一步了解每年的考题及考生对试卷的评论。后将这些资料归纳总结成册,便于辅导使用。辅导前一个月,辅导老师充分的了解考试大纲,通过对考试大纲的解读,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对考试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疏理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

3.知己知彼

作为年轻老师,我们教学经历不丰富,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因此一方面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对于复杂问题尽量少讲,以免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怀疑。知彼就要求我们明白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律性差、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较弱。因此对于重点内容我们要不厌其烦的反复讲授,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4.确定辅导目标

辅导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至于达到怎样的通过率,教师要做到心中要有数,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笔者认为每班理想通过率应达到80%左右。辅导目标决定着哪些学生是我们重点的辅导对象,显然基础好的和特别差的学生不是我们重点的辅导对象,我们要重点辅导的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可塑性强,成绩提高的快;另一方面他们积极性高。

二、辅导计划

采取两阶段辅导方法,辅导时间为45天。

1.第一阶段

前30天左右按章节顺序讲各章节重点,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但不主张以题带点,即讲一个题目时把相关知识点串在一起讲。原因如下:以题带点不能使学生对所考的全部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容易遗漏重要知识点;不便于后一阶段的进一步学习。

2.第二阶段

后15天左右重点讲练习题集和五套人卫版模拟试卷。帮助学生复习理解前面所讲内容,并对重点、难点各个击破,保证高分率。

3.辅导前、辅导中、辅导后各测试一次

在辅导前,测试一次,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及接下来的辅导方向;辅导中即通过一个月的系统复习后测试一次,动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前一阶段的辅导效果,针对性的决定下一阶段我们的重点辅导内容。最后一次测试即是在全部培训完以后。

三、授课技巧

围绕“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是前提,理解是掌握知识的核心,反复记忆是长时间记忆的保障”[2]这一主导思想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轻松愉快的学习

(1)教师上课要富含激情。上课要有激情。激情能激发学生,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上课时的激情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自信;声音抑扬顿挫;同时上课时要配合使用神态和手势。即是将自己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激情四射的状态应该是一种教者忘其劳,学者忘其累,浑然一体,鬼斧神工的境界。(2)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上课时觉得气氛比较紧张,学生听的比较枯燥的时候,可适当的开开玩笑或做做游戏等方式来活跃一下课堂氛围。(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课前、课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朋友、学长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其沟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组织教学的方式

在讲述一章新内容时,先简单介绍该章节在每年护考中占的分值及常考知识点。在讲述重点问题前先要引起学生注意,最常用的是通过声音、速度的变化引起学生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反复强调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意识到此处的重点内容。

3.重点、难点讲授法

(1)重点突出,难点简化。授课时主要是讲重点和难点,讲解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最好是用知识点来解释知识点,解释时尽量简化考点;不是重点的,不常考的,或者是考的少又难理解的尽量少讲,最好不讲。这一点有别于在校的传统教学,在校上课是普及知识阶段,要求的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辅导目标很简明,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分值,从而顺利通过考试。(2)运用对比记忆,归纳总结。对于有一定关联性的知识点可以串联起来一起讲,两个内容如果容易混淆,可以列表对比记忆。知识点讲授完后,进行归纳总结得简单,通俗易懂;特别是比较难记的、难背的、又是常考的内容,通过口决归纳、图表归纳、文字归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科学布置作业重视学生提问评估上课效果

布置作业,主要是针对每次课所讲的重要内容。作业主要来自人卫版的练习题集、模拟题、本校所编写的内部资料。值得一提的是人卫版的有些题目严重超纲或者考的概率很低。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考试大纲选出要求学生做的题。对于学生提问,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生哪些知识点还没弄懂,教师要考虑怎样讲容易让学生理解,评估上课的效果。并在下一次课前将该知识点重述一下。培训时间少,内容多,面面俱到不实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薄弱区。

5.重难点突出巩固复习

重难点复习时,为了明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针对性的做题,看学生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决定是否需要强化。讲完每个章节内容时,很有必要就主要内容当场回顾一遍,回顾时教师说主干,学生说教师要求他们掌握的内容。因为通过回顾,学生能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有的放矢。总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依靠考前短期突击复习很难取得良好效果。从长远来看,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要从常规教学、考试等方面着手,使护生在3年的学习中熟悉和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了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模块和题型。作为教师,要紧紧围绕着这一思想做好教学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考点[3]。作为教师,要明确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护士执考内容,提高护士执考通过率。

参考资料:

[1]刘雪莲.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J].护理研究,2014,28(5B):1778-1779.

[2]《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2007.3重印,ISBN978-7-303-06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