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化学论文范例

学生化学论文

学生化学论文范文1

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教师设置的实验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性质时,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烧杯底部,然后将一杯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同时我提醒学生要注意蜡烛火焰的变化,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通过创设的这个趣味实验,通过现象学生增强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二、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各种现象的发生是化学知识的验证,只有学生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才能进行大脑思维,才能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的实验教学才能起到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每个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进行氧气的制作演示实验时我是这样做的。我把实验装置装备好后提示让学生注意试管的倾斜角度为何向试管口一方倾斜,注意观察实验产生了什么新的物质。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我让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在试管口处生成了水珠,在集气瓶内收集到了气体。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能够很快解释原因,试管向试管口倾斜式为了防止试管口的水珠倒流,集气瓶内收集带了气体是因为观察到了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实践证明,借助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体现。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每次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我都让每个小组的成员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个操作我边观察边指导,比如酒精灯如何点燃、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怎么倾倒、滴管如何滴液、气体怎么收集、如何解释实验产生的现象等等。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动手人人操作,在此过程中他们还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互相合作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布置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课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也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造。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录要点等各方面去考虑,家庭小实验的用品应该是家居生活中较常用、常见的。例如,父母蒸馒头和面为什么要用碱面水、洗刷厕所时用草酸清洗、清除水垢要加酸水、洗衣服用洗衣粉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都可以作为家庭小实验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家庭实验明白课本里的知识,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这样也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例如,让学生在家里亲自操作一下蒸馒头的全部过程。让他们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根据实验原理,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这些小小的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营造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营造想象实验情境,大胆创造。如学“分子”一节时,可以在教室内喷一些香水,让学生感受一下扑面而来的香气,然后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对尚未认识微观世界,不知分子为何物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好自通。但教师只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假设,并给予正确引导,学生从“粒子”和“粒子运动”的角度还是能作出解释的。无疑,这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再比如,教师在讲授碳酸钙和水的反应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家里盖房之前买来了生石灰放在大锅里然后加上水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很快会回答上来,紧接着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此时学生们对碳酸钙和水的反应会完全明白。这些实验情景的创设为教师的讲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探究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在创设的实验情景中得到培养。

六、结语

学生化学论文范文2

1.1学生家庭条件、环境的影响

家庭的条件和环境渗透于每个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经济收入的高和低影响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条件好的和条件差的,就会形成小团体,分帮分派。家庭环境的不同也会导致同一寝室之间的不合和矛盾的产生。大城市学生受寝室人际环境影响的程度高,其次是来自小城镇的、来自农村的学生较少受到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

1.2学院学生寝室人员分配的影响

同一寝室不同专业或不同年级的分配,使学生之间存在矛盾。大一学生对寝室成员不熟,与人交往时产生距离感,大二大三学生之间非常熟悉,人际关系复杂,矛盾也随之增加。不同的专业在同一寝室,寝室成员之间上课、作息时间都不同,大家学习专业知识时无法互相沟通,导致同一寝室成员不团结、不交流,各自生活,从而加强了矛盾的产生。

1.3学院学生寝室内物品配备的影响

目前我院学生寝室住校生有近7000多人,寝室多为8人间,10人间,少数还有4人间,12人间。寝室人员较多,房间空间有限,上下床摆放后,寝室内一般只配备2张桌子,3、4个椅子,很简陋,有的寝室学生在寝室内活动的空间几乎都没有,有的房间特别小,只够转身。因为空间小,学生自己的物品无处摆放,导致生活用品四处乱放。寝室房间小,以至于配备的柜利用的空间太小,学生的衣物无处摆放,到处乱扔现象严重。学生热水提供不方便,违章电器频繁使用,学生寝室内没有电话和网线,乱拉现象太多等等。

2当前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兴趣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大学之后,特别是90后的学生几乎每人手里都有1台电脑,美其名是用于学习工具,实际90%以上的孩子都用来打网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分昼夜,黑白颠倒,更甚者不去上课或上课睡觉,迟到的现象很多,就更别提学习专业知识,有的寝室全体成员集体玩1个游戏,学习兴趣就更淡了,学生无心学习,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使得寝室环境不良风气高涨,低级趣味蔓延。

2.2寝室内卫生较差

90后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很多寝室,学生的衣服、袜子、鞋、书本等物品,随处摆放,乱扔乱挂,垃圾随地都有,地不扫、不擦,被褥不叠,有的被褥1年不洗1次,寝室内空气污浊,气味熏天,让人无法进入,大一新生入学时卫生现象较好,随着年纪的增长,寝室内卫生情况和个人习惯就会越来越差,很多学生认为寝室是自己自由活动的地方,因此在寝室卫生和个人生活习惯上就无所顾忌,导致寝室内脏、乱、差。

2.3学生对个人贵重物品管理松懈

寝室内成员缺乏安全意识。被偷、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是由于学生安全意识太差而造成的,银行卡密码管理不严密,钥匙乱放,门不锁,寝室内网线乱接乱挂,都为寝室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寝室内很多学生吸烟,喝酒,使用违章电器,如加热棒,热得快等,有的寝室甚至有打扑克,麻将等现象,这些都是文明寝室的“天敌”。

2.4寝室成员之间交流沟通较少

寝室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城镇,农村。大家的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不同,同一寝室不同成员相互交往沟通不多,部分学生分帮派,城镇的一组,家庭条件好的一伙,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寝室是除了上课学习之外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最多的的地方,1个寝室的成员大多数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受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和区域的影响,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因此,他们在互相交往时就会出现分歧,高傲的学生不会很好的处理这些事,就会导致与学生间关系不融洽,互相不理不睬,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孤僻、自私的个性,成为大家眼中的“怪人”,还有的学生只限与寝室成员交往,不和班,系其他同学来往,从而导致大学生交往面窄,缺乏和其他学生沟通与交往,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

3.1建全寝室管理制度,加强寝室管理队伍的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一定要有一套完善、建全的管理规章制度,保障每个大学生都有良好的,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寝室建设成一个“清,新,洁,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把《寝室管理规章制度》、《值日生制度》等列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里,载入档案中,作为学生评奖助学金的一个重要依据,从而规范了大学生的行为,对寝室文化建设起到了激励和督促的作用。寝室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对管理队伍的建设。现在学生寝室管理,都归后勤部门,后勤管理员应充满工作热情,态度和蔼,注重在管理中教育学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大学生对他们的信任度,同时,辅导员应时长下寝室,多与大学生沟通,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有助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加强学生会每天查寝的力度,协助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共同服务于学生。

3.2加大寝室内设施的投入,改善寝室环境

目前,学院寝室内人员多,寝室内物品配备不齐,在调查中,有60%以上的学生希望住到4~6人间,26%的学生希望住到6~8人间。关于“你希望自己的宿舍清,新,洁,美吗?”这一问题的回答,30%的学生希望马上改善,67%的学生希望改善,3%的学生认为还可以,不用改善。可见,我们的大学生迫切的希望加强寝室内的物质文化建设,扩大寝室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寝室内设施的投入,从而改善寝室内环境,给学生们创建一个干净,清洁,温馨舒适的家。

3.3开展寝室文化建设

学生化学论文范文3

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形成生生对话的生动课堂局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各抒己见的课堂环境是前提,为学生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讨论主题是基本方法。小学英语生生对话课堂氛围的营造,要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让学生能说,给予学生最基本的展示空间是激发学生个性的必备条件;二是让学生会说,英语课堂毕竟不同于母语,引导生生对话首先要确保讨论内容简单易懂;三是让学生喜欢说,教师设计的主题一定要富有趣味,充满吸引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三年级英语《Colours》这一单元内容时,笔者在教学“red”“yellow”“green”“orange”这四个代表颜色的单词后,设计了“身边的颜色”这一主题,让学生找一找,看身边是否有包含这四种颜色的物品,并告诉老师或同伴。这样的主题设计紧扣生活实际,取材简单,学生目之所及的东西都带有颜色,要找出这四种颜色的东西一点都不难,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另外,这样的主题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不断地找,不断地说,有利于在反复陈述中巩固单词识记掌握句法。如“我又找到一个带颜色的东西。”“whatcolourisit?”“It'sorange.”通过让学生积极开口,各抒己见,逐渐崭露英语个性头角,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二、交流思想,生成英语学习合力

如果说营造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展示是互动教学活动的开端,那么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形成学习合力则是互动教学的核心部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呢?根据目标结构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共同目标,形成学习共同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活动设计上进行引导,利用任务驱动法,设计集体互动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引导下开展互动,完成有效的交流协作;二是从评价机制上进行引导,通过制定小组评价机制,将数名学生捆绑成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互动,形成学习合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Ournewhome》时,笔者就创设了“一起编儿歌”的互动任务,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笔者示范的内容,利用所学单词和句子编一首儿歌,编完大家互相说一说,评一评,看哪组编得最好。解释规则后笔者开始示范“Where,where,whereistheclock?Here,here,inthelivingroom.”笔者示范后学生开始编创儿歌。通过这样的引导互动,让学生根据提示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彼此成长。

三、经验升华,实现学生共同发展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思考比读书更重要。”可见对于已有经验的及时总结,比一味组织互动实践活动更重要。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将互动讨论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集中展示、总结和升华,扩大互动讨论成果,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基于小学英语课堂实际,笔者认为,搭建展示舞台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经验总结陈述,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整合总结的方法最有效。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Drawinginthepark》的互动教学后,笔者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经验。为了确保经验展示活动有效进行,笔者在开始之前做了大量的鼓励工作:一方面明确告诉学生无论说得好不好,敢说就是棒的,另一方面利用激励法,对最早上台说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渐渐放下心理包袱,逐渐有小组上台交流经验,如一个小组交流他们记单词的方法是将“tree,flower,hill”分作一组“,boat,river,lake”分作一组,这样记忆效果更好。这样的经验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互通成果,共同成长。

四、结语

学生化学论文范文4

在教学过程中,我遗憾的发现学生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只记住表面肤浅的知识内容,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选择题和填空题答的质量不高,这说明学生对小的知识点掌握不牢;考试过后又全都忘记了,因此我觉得加强学习内容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使难理解的内容简单话,繁琐的内容明了话。并且植物生物化学主要研究植物,因此我们不能沿用其他生物化学的课程;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不愿记忆,觉得记忆困难,这点也是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的难点问题。

2植物生物化学教改内容

2.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以系统性、条理性学习,注意上下内容连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养成细心耐心、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怎样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做好预习,多做习题是学习的关键。

2.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每个知识点给出之前,我都会以启发教学的形式提出很多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互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的热情,这样便于学生长期记忆。比如说我会在蛋白质这章,利用幻灯形式,把社会关注重点“三鹿奶粉”推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思考蛋白质的缺失对生命的意义,并且深入探讨酶的催化作用、调节作用(胰岛素、生长素等)、运输功能(血红蛋白、脂蛋白等),运动功能(肌动蛋白),免疫保护作用(干扰素、抗体等),传递信息的受体(激素),贮存功能(种子贮藏蛋白)等,都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有牛津大学的公开课,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在课堂上领略异国教育风采。

2.3优化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科学,教学内容的紧凑性和递进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大二的学生。因此,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比如:在生物化学的动态部分,物质代谢各个章节中,首先涉及到新陈代谢概念,对学习四大物质代谢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也可将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两部分内容提到前面来讲,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思路,在进行四大物质代谢的讲授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思维模式,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各大物质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结束语

学生化学论文范文5

以往的教学方法,常常是教师从科学的角度来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接下来的相关知识.但现实情况往往是,科学角度引出来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疏、意义不大.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他们的大脑不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化学知识之前,他们就有了很多生活的经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来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用生活来引出所要学习的课题,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化学的生活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建立有效的框架,教师要通过大量的事实依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切身体会,化学知识不再只是抽象的理论概念和死记硬背的规律.因此,在引入化学新课内容时,化学教师要注意将化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提供有利依据.

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生活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化学概念非常抽象,常常没有具体的东西可以被证实,这时候学生的理解就容易出现障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素材来帮助学生对具体概念进行理解,必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讲金属的概念、特点,学生就会觉得很抽象,不好理解.教师可以先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大家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哪些金属?它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通过贴近生活的提问,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学习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会在潜意识下接受某些特定的概念和说法,有些是科学所解释不了的,这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充分了解这个错误的概念,然后通过合理有效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概念,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因此,化学概念的生活化,是学生学习化学生活化的前提.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爱动脑、喜欢玩,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以及熟悉的生活物品,来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离不开实验.例如,在做“物质的检验”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他们自主探究生活中常遇到的某样食品.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和适当帮助,主体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团队合作来完成整个实验,得到结果.这样的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研究的能力和精神.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能够大胆假设、认真思考、小心求证.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由原先的程序化实验课程转变成探究式实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四、高中化学习题的生活化

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逻辑,课堂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需要理性化的逻辑.高中化学作业题目的设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让化学题充满生活化,学生做起来才不会感到枯燥.化学题的生活化需要创新思维,而不是以往的“题海战术”.例如,在设计有机化学物质的化学题时,教师可以把单糖、二糖和多糖结合起来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异同点,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学习新知识,还能对原有的知识做到巩固和提升,构建起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整体学习效率.作业是用来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的,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不但要让问题涵盖知识,还要让题目更具探究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五、结语

学生化学论文范文6

1.采用贴近生活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

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比如直尺、易拉罐、可乐瓶、橡皮泥等,这样可以使实验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做“热胀冷缩”的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用牛奶的玻璃瓶和透明塑料吸管代替实验室的玻璃烧瓶和玻璃管;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时,用学生学习用的塑料直尺代替实验室的音叉,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直尺发出声音来。用贴近生活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不仅能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而且使学生不局限于实验室的科学器材,在课余时间也能利用生活化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索。

2.营造贴近生活的氛围进行科学讨论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过于注重学习的功能,从而忽视了温馨快乐、友好融洽的学习氛围对小学生的影响。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场景中自由地交流学习观点,使学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对学习“生理与健康”一课时,虽然该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但是小学生并不在意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对学生以往的大概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设计一份最佳食谱。等正式上课后,将学生分组为一个个小家庭对自己准备的食谱展开讨论,然后其他成员可以大胆表达出对食谱的不同意见。学生在下面能自由交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出成果后,孩子们对食物与人体关系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去了解这些生活常识。

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导入新课,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习科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堂刚开始的导入部分对整堂课的教学很重要。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与新课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也会意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哪杯水更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安排:课一开始就准备两杯水,要求一样多但温差比较小,探讨有什么不同?再用手触碰杯子外壁,感觉有什么差别?仔细体会能否发现两杯水的不同之处?通过以上问题,使学生经过自身眼睛看、手摸、体会、比较和总结,最终得出结论。会有部分学生觉得第一杯水温度略高,也会有部分学生觉得第二杯水的温度略高,从而引发争论,这时候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个适当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判断哪杯水的温度稍微高一些。此时,学生一下子从迷惑状态转移到寻找问题的方法中来。有的同学说用手仔细摸,有的同学说喝一口感觉一下再做比较,还有的同学说直接拿温度计测量等等,这时候同学会仔细比较各种方法,发现对方方法的不足,例如用手摸不精确,喝一口也难以分辨,只有用温度计测量才是最客观正确的。最后学生意见统一,决定使用温度计的测量结果来判定哪杯水温度相对较高。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认识到借助科学仪器地测量能够得到科学准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之所以将两杯水的温差设置得比较小,是为了创造学生为不同意见争执的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答案中产生分歧,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研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择生活化的内容探究新课,使教学氛围轻松愉快

生活化内容的课程导入无非是给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做铺垫,课程的重点还是在新课知识的学习。如何使新课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是教师努力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比如“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是研究影子的产生条件,教师要是只在室内讲课,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因此,应该把课堂安排在室外进行,在课程开始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在课程结束后写一篇关于影子的总结,回答的内容可以有:(1)何种条件下可以发现自己的影子。(2)如何改变影子的方向。(3)影子是否可以藏起来。(4)如何变化自己的影子。(5)是否能踩到别人的影子等等。了解任务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来到室外的操场上。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比较放松,还可以进行互相探讨交流。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述,学生在玩耍的同时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提高自身探索问题的能力。以这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索,相比课堂教学既轻松愉快,还能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

3.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巩固知识,使科学文化学以致用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内容中学习科学知识,并将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对知识的巩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知识的运用能够举一反三,联想本课的知识内容在现实中的其他运用,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完了“物体的沉浮规律”这一课后,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复习巩固过程中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通过本课知识内容的学习,大家知道钢铁丢入水中会往下沉,可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漂浮于水面。提出这个疑问后,教师可以用橡皮泥替代钢铁,捏一个小船模型放入水中,用相同的道理帮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开展课外活动,使科学与生活和谐统一

“科学”这个词在很多小学生眼里都觉得有距离感,觉得与自己的生活遥不可及。事实上,科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是通俗易见的。因此,要让学生贴近生活,放开其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通过“玩”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基础的科学知识。科学课程要由狭隘封闭的课堂回归到课堂以外,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课程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二是教学形式要突破课堂,走出课堂,接近生活。在平时,经常性地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做些小制作、小发明等,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思维能力,挖掘其内在潜力。

三、结语

学生化学论文范文7

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化学观点分析两种不同减肥效果出现的原因:首先,白明胶属于营养不完全的衍生蛋白质,结构单一,缺少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次,长期单一食用氨基酸会造成高水溶性的尿素大量合成,排出体外时会造成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导致血容量降低、脱水甚至发生身体水电解平衡失控、机体代谢循环破坏等严重反应,至于其早期的减肥效果应是身体水分大量流失造成的。结合讨论,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分析,比如:人类尿酸多会造成哪些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趾膝关节处诱发痛风)?鸟类、爬行类动物不同于陆居动物,以尿酸为氮代谢终产物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网络上诸多不良减肥方式对身体的损害性,且进一步巩固复习了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等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其他很多生活常识也可以与生物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如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与生吃鸡蛋对人体的影响;海鲜、维生素C同吃与五氧化二砷中毒反应;空腹吃柿子与胃酸反应形成结石等。通过引入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巩固学生对于对应知识点的记忆理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化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学科教学中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图文并茂、可视可听等感官刺激优势,可帮助教师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学习内容直观生动、简明快捷地展现出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不仅有助于激发中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多媒体辅助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简化教学步骤,提升教学效率

由于生物化学涉及知识点往往是分子水平,如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利用板书、示意图等形式进行讲解不仅耗时耗力,且其中复制、转录、翻译和反转录等抽象、微观的过程也不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往往很难消化、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利用flash短片、课件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使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等过程变得形象、直观、逼真,学生易于接受。其他板书难以清楚、完整解释的知识点,如环状DNA拓扑异构体等,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几句话、几张图片就可以将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

(二)辅助实验教学,建设虚拟实验平台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中专专业培养也要求生物化学教学提高对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的锻炼与培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尤其需要关注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前瞻性建设。但由于专业课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实验操作中的试剂配制和仪器操作过程都是由教师代劳,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设计实验室网页的方式建立开放式虚拟实验室,通过虚拟实验辅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可将实验室内常用仪器操作、试剂配制方法、讲义以视频方式拍摄编译上传。例如教授分光光度计、微量取液器的使用和索式提取器组装等,都可以利用数码摄像机录摄下来,并利用“会声会影”等软件剪辑、抓取图片,重要步骤处标注注释、提醒学生慢速播放。通过直观生动地展示出实验演示过程,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就有效解决了教师指导实验时需要反复操作的问题,学生可以反复熟悉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有效把握课程知识体系

生物化学研究范畴覆盖蛋白质、核酸等在内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等知识,点多面广,不便于理解记忆,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利用好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知识点体系,梳理思路,整理知识碎片,掌握章节内容。思维导图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首先标出中心主题,然后围绕此中心逐项列出各主要分支及分支相关知识点,并利用不同图形、线条和颜色等将以上内容串联起来,简单注释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而在学生脑海中建构其完整的思维树,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对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把握。如导学、复习蛋白质相关章节时,就可将其细分为分类组成、结构层次、分离分析技术、氨基酸与肽等主要分支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思维导图不仅可用于引领教学、指导教学设计,还可用于师生间关于课程学习的互动完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运用到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轻松地教,学生也能够轻松地学,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总结

学生化学论文范文8

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主要是理论课、实验课及临床实习结合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涉及道德伦理的教育仅依靠一门《医学伦理学》理论课程来完成,在实验课及临床实习课中,道德教育却鲜有提及。这使得临床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范畴的知识严重缺乏认识,长期以往将会使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I-IME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不仅要体现在理论课教学中,更需要融入到实验课教学中,利用开放、师生对等的实验环境,共同完成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技能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充满向往和好奇,他们渴望尽早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尽快感受医院临床一线的气氛,同时却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素质和技能懵懂无知。在这个时候,他们接触到的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它既为学生学习临床检验分析推开了大门,也为他们将来医学研究打下了基础,所以此时对学生进行系统严谨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能为他们建立起最初的临床认识和医德素质。

1.实验课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从书本上学会的,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的。道德教育,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和模范示范作用才能实现,在课堂中适时合情地融入道德教育内容,能在学生操作实验和沟通交流中自然地实现道德教育。例如,在学生依次使用仪器和试剂时,提醒他们使用完毕物归原位,便于下一位使用者使用,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的习惯;在涉及有关核酸性质的知识点时,会提到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在实验室辛勤工作和互相支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合作、互助和团结的重要性;在实验涉及到有毒试剂时,向学生反复强调使用方法及禁忌,并引入近期发生的试剂投毒事件,利用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给学生敲响警钟;在实验中必须使用实验动物时,给学生讲解动物福利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并建立起尊重生命的概念。在实验课的内容上,为学生详细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和设计思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操作顺序和细节,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思路还是操作,都必须经过认真科学的思考和细心的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实验态度和操作的严谨性,进而树立起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的严谨态度,也为他们将来的科学思维打下基础。学生在实验课开放、师生对等的环境下听课,能快速掌握知识,积极参加讨论交流,主动地认同道德教育、接受道德教育。我们的生物化学实验课,不仅讲授了生化实验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在避免传统说教的老套形式下,传递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这两项共同构成了道德教育的两个核心。

2.实验课安全教育。

除了实验课中穿插的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也是实验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生实验操作不当引发的危险事故频发,不规范操作和欠缺安全意识都是事故原因。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实验安全教育。在第一堂生物化学实验课上,我们向学生仔细讲解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范、实验室守则等规定,对实验试剂和药品的使用特别做出说明,并强调实验试剂和药品严禁带出实验室、严禁用于除实验外的用途等规定。当课程中使用有毒试剂时,每次都反复强调安全操作的知识。课程中涉及的特殊仪器(如高压灭菌锅、水浴锅等),在首次教授示范使用时都规范操作,为学生仔细讲解使用程序和养护要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操作规范,避免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

三、实验教材的准备和创新

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重点。本教研室认真研究国内外优秀教材,借鉴其经验,同时结合本学院学生的临床需求,精心编写自己的教材,建设与生物化学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系列教材;同时也精心准备合适课程的道德教育素材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精心挑选的实验,主要包括实验原理与方法技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即将要操作的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实验教材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并将经典的实验设计原理和思维在课堂中侧重地介绍给学生,使其初步获得实验的概念及目的。例如,我们使用医院生化化验单的幻灯片来引入碱性磷酸酶的生化和临床意义,即病例引导型教学(CaseBasedStudy,CBS),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想象自己已是医生,进入到看到化验单要进行诊断的角色中,在营造出生动的虚拟氛围后,开始讲解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测定的实验。在这样一个引导过程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好奇感伴随探究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强烈的成就感,继而升华为身为医生的自豪感,从而明确了学生自身的职业定位。再例如,我们采用p53野生型小鼠和p53突变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embryofibroblasts,MEF)作为实验材料,让学生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中,学生能够直接在镜下观察正常细胞与癌化细胞的形态,并通过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操作来观察不同细胞的衰老程度。实验结果是,p53野生型小鼠的细胞在体外培养7代后,衰老染色有明显的阳性现象;而p53突变型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在同样的7代时,经过衰老染色却没有出现明显的阳性现象。观察到实验结果,并结合染色原理分析结果,可使学生对正常细胞核肿瘤细胞的特性上有直观的认识,在基础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相关的肿瘤知识,极大地提起了学生的兴趣。第二部分为基本实验操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中,涉及到仪器使用方法步骤和个人动手操作锻炼,这些基础知识在学习的时候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连续几次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仪器和操作要点的讲解上,要尤为耐心和细致,在第一次,即树立良好正确的操作规范,预估到学生易犯的错误并提前告知并讲解,降低实际操作训练中的犯错率,让学生练习几次即可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克服学习中的枯燥感和失败带来的厌烦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灌输仪器药品使用完毕放回原位、贵重仪器细心操作及共享物品正确使用等为他人考虑的实验素质;另外,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强调并重复性地为学生树立实验室药品正确使用的观念。第三部分为设计性问题。就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或实验思路等方面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收集到的结果等有用的实验记录,结合简明的语言和图解在实验报告中进行解答,训练学生正规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同时,我们要求实验报告尽量不要和实验教材已有的内容相重复,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例如画流程图等形式)重新讲述实验原理及流程,促使学生自己能把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吃透,将学到的理论、技术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