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习计划范例

本科学习计划

本科学习计划范文1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考核方法、构建多媒体教学辅助平台确保无机化学绿色化、以及构建开放性实验平台对普通本科院校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优化;构建;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绿色化

无机化学实验最基础的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实验的兴趣、习惯及技能的培养[1],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学习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改革,结合我们现有的实验条件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一、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以验证实验为主,大多数实验项目和内容都比较单一,操作简单,无非就是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加试剂。实验枯燥乏味,学生的操作技能根本得不到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必须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我们系学生的素质特点和实验情况,将验证性实验的开出率从原来的85%降到了30%左右,增加了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对大一的学生而言,实验能力还未具备,应该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的深入。在进行综合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物质的检测手段有所了解,对大型仪器有了概念,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二、优化实验考核方法

平时的每个实验成绩=实验预习10分+基本操作40分+纪律卫生10分+实验报告40分=100分[2]。实验预习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试验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有些学生不进行实验的预习,实验的过程中则手忙脚乱,做了这一步还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进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验老师在每次实验开始前先检查预习情况,现场打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本操作是实验过程中的核心骨,基本操作一定要规范,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与检查,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现场打分,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规范操作技能。通过老师的检查与打分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实验报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的情况以及对实验分析表达的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客观地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测评。而学生的总成绩则可以这样来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每次实验成绩之和/n)。

三、体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构建多媒体实验教学辅助体系

无机化学实验所用到的试剂达140多种,其中很多都是毒性较大的。还有一些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严重的侵害。在一些制备实验中还会产生一些刺激性和有毒的气体,如: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无机化学实验要体现绿色化,必须要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在保证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的条件下(如常规仪器的使用、重要无机化合物合成及性质实验等)必须要删减一些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内容,如氯气、硫化氢的制备等。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达到绿色化。对有毒性的这类实验可以采用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这类教学课件是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计算机演练而完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老师还可以自已制作课件,将一些实验通过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卤素中饱和氯水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实验,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很费劲。为了实验现象很明显就必须制备氯气,但是氯气有毒,而且味道很难去除。为了一个小小的验证试验却要花费实验工作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还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客服这些缺点,实验老师可以将此实验制作成课件,实验现象一目了然,而且保护了环境。将多媒体融入到实验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还可以无形中教育他们保护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是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走绿色化之路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构建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

对大一的学生来说,无机化学实验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有很多实验技能需要掌握,而在那么有限的实验课中,根本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那么只有通过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平台,那些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够的学生才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这样实验操作技能才能快速提高。开放实验平台的建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训练、提高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同时也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提高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

结束语: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跟随着与时俱进的步伐,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素质以及实验的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也达到了教学资源共享,保护环境的目的。

作者:李飒英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

本科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教育”

2015年11月19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在“十三五”期间,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共享资源,开放教育,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但是目前对于“互联网+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孙玲、赵建梅从“互联网+”的概念出发,要求教师和学生既要有互联网思维,又要会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胡乐乐从“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出发,分析了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机遇,如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教育个性化、教育模式变得更多元化、教育生态变革多样性。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具体包括:教育注重表象不够深入、互联网拉长了师生距离、注重技术忽视教育本质。余胜泉、王阿习认为“互联网+教育”为学校重组提供了新的可能,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可以使学习无处不在,同时可以实现终身学习。“互联网+教育”既可以达到传统教育的要求,又可以实现教育个性化。张岩认为“互联网+教育”将不再局限于“在线教育”,而是会给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带来更多更深刻的改变,直至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会计核算发生巨大变化,会计人员从核算处理信息到对信息分析进行决策。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劳动力市场的整体需求。高职教育要与现代市场的用人需求有效结合,保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专业性强,教学难度大。成本会计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为基础。教学内容主要是成本核算和相应的帐务处理,其中成本核算涉及到成本计算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职学生对成本计算方法不理解,加上前期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掌握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够。

(二)教学形式单一。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枯燥,主要是成本核算,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教师口头讲授课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动手练习主要留在课后。在课堂上,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表演工具,没有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教师主要关注自己做的PPT。

(三)缺乏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展开,即使是模拟的实验环境都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要求的,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缺乏成本会计实训基地,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另一方面成本会计岗位在财务部门中属于核心岗位,学生很难进入企业实践成本会计岗,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没有深刻的认识,理论和实际无法联系到一起,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本职工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四)教材内容滞后。高职院校的成本会计教材与本科院校的教材相差不大,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难度系数大,教材中的案例主要是传统制造业,与现代化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需求不相适应。同时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近年来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很难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思路

(一)建设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成本会计课程需要建设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建立成本会计教学资源库,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库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终身学习的目的。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特点、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等。

(二)改革教学模式。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课堂的主角变为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终身学习。过去课堂主要是教师“教授知识”,现在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所有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学习,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线与教师交流,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这样的课堂主要是答疑解惑和评估鉴定学习成果。

(三)建设实训基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要集聚在校园内,局限于课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丰富,学生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掌握互联网上巨大的信息库。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企业对成本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单单是需要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高职院校急需建立相应的实训设施,为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支持,同时结合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些成本会计岗位实习,保证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开始学习各种信息技术,但是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涉及信息化技术,这样直接影响到教学信息化的推进,作为教师,必须要具备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要求的不再是简单的传统课堂加多媒体课件,而是以互联网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协作学习,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的教学环境。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关键环节在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为了保证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依靠某些政策或者理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教师要拥有现代化意识,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其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具备多媒体和网络课件制作技能、屏幕录像技能、媒体视频文件编转换技能、移动应用技能,从而在根本上拉近师生距离、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投入到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最后制定相关政策,即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其作为地区教育长期规划的重点支持项目;运用培训方式,即校本培训为主、远程网络培训为辅;支持教学实践,即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本科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创客教育;本土化;基础教育学段;认知投入

如今,随着网络与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创客教育开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完善,但内部因素———学生认知投入却似乎甚少有人关注。人们似乎理所应当地认为创客教育的形式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然能够维持学习。但在笔者看来,对于基础教育学段的学生来说,一时兴趣不足以维持持久、有效的学习,只有将兴趣转化为认知投入,才能促进实践,提倡基于学生认知投入视角的创客教育,维持学生长期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

1从教育理念差异看创客教育的本土化

1.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创客教育主张

美国是创客教育的发源地,由20世纪50年代逐渐流行的“车库”文化发展而来,更重视“造物”,即成果的产出。新的DIY、手工制作、制造、黑客攻击、制造或制造模式的兴起,以及工具、社区和空间的混合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和共享知识,创建自己的材料和象征性解决方案,定义他们的技术行动的目标和结果。

1.2我国创客教育主张

国外的创客教育更加强调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相比之下,我国的创客教育强调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2.基于量化分析的产生背景

2.1国内创客教育发展现状

创客教育融合了体验教育、项目式学习、创新学习等理念,强调在实践中亲自动手来获取知识。如今国内的创客教育相关装备较为完善。有人按照创客教育装备的功能将其分成了五大类———电子互动类、建造建模类、编程语言类、机器人类和其他。目前国内的创客平台已能基本满足这5类创客教育装备的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反馈。

2.2国内创客教育领域关注点的检索与分析

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中使用一下筛选条件来查找国内创客教育的关注点:使用“高级检索”功能,将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以及CSCD作为文献来源,以“创客教育”为关键词,共检索出336篇文献;去除无效文献,最终选取331篇文献作为数据分析来源。

2.3关于学生认知投入的检索与分析

截至目前,针对创客教育的认知投入的相关文献较少。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上以“创客教育”为主题,筛选在关键词中包含“学生投入”“认知投入”或“投入”的文章,检索结果为0条;以相同主题在摘要中筛选以上词语,全部期刊中共检索出30篇文章,在核心期刊中只有5篇文章,且其中内容大多为经济方面的投入,都与学生的投入无关。

2.4总体分析与问题的提出

从数据来看,国内对创客教育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环境资源建设及相关教育领域发展上,对学生内部因素关注较少。因此,笔者从提高学生认知投入出发,研究适合国内基础教育学段创客教育的主张,从而在激发学生兴趣后将其维持下去、转化为长期的认知投入,进而促进学生的创客实践和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3从学生认知投入视角看国内创客教育

3.1理论背景

相对于激发来说,兴趣的维持并不是那么容易。学生乐于参与许多课堂活动,但这些课堂活动不一定能够激发他们的认知投入。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仅仅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船”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激励学生主动拿起“船桨”、产生认知投入,从而更好地学习。

3.2内涵

认知投入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激励作用。激励(motivation)是指各种与启动、引导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相关的过程,它能够将生物体的能量转变为某种行为模式。而学习任务的持续性兴趣和较多的投入能促使学生产生更具深度的认知投入。国内创客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通常拥有以下特征:独立、对于某个问题具有强烈兴趣、愿意重建问题、喜欢复杂和需要刺激性的交流等。这符合中国的创客教育目标,但目前似乎并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

3.3理念主张

3.3.1边做边学,修修补补

即提倡一种递进式的“修修补补”,在不断失败中前进。目前,学生普遍将结果的好坏作为衡量学习成败的标准,“有价值的学习是不断接受学校教育的结果,而这种受教育的程度可以用分数和证书来衡量”。而基于学生认知投入视角的创客教育提倡“边做边学”,即每次的失败也是学习上的进步。

3.3.2培养积极型学习者

要培养积极型学习者。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之中,积极与组内成员交流合作、完成创客项目,创客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型学习者并不特指一个或者几个人,而是全体性的。

4基于认知投入视角的创客教育实践路径

有学者指出,认知投入的4个决定性因素是价值、能力、关联性、自主性。虽然将短暂的兴趣转化为长期的认知投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但这一活动只有在多方配合下才能实现。下面,该文将从4方面具体阐述基于基础教育学段学生认知投入视角的创客教育理念的实践路径。

4.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创客项目,主动接触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走出“舒适圈”,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才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4.2教师

4.2.1教师角色

教师更大的职能在于协调者与引导者,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外部的支持,增强其自信心。好的创客教师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积极的创客氛围。

4.2.2教师能力

创客教育要求创客教师能够为学生在知识技能、工具运用、灵感启发、心理建设等方面得到专业指导和及时反馈,而基于学生认知投入视角,教师应掌握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其转化为认知投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创客项目,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4.2.3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应动员所有学生而非少数的积极学生;其次,教师要在该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实践的部分“放手”,让学生成为抉择者和主导者;最后,要关注过程,成果并不是关注的重点,教师要把关键放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上。

4.3课程与空间建设

创客空间的建设不仅需要关注硬件设施的完善度和先进性,还要注重开放性。创客空间的开放性指创客空间随时向各个学科、各年级学生开放。开放的创客空间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课程设置应满足以下条件。(1)玩中学—仿中学—创中学。课程应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能“玩”起来;有了兴趣,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案例;模仿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创作一个全新的项目,小组通力合作,实现“创中学”。(2)多方引入创客课题、积极引导。每个学生的兴趣点都不尽相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创客课程的引入方式要多元化,尽量从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入手。(3)过程性评价为主。与国内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应该更为侧重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反馈出评估每个学生的阶段性参与度与成就,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

4.4学校

目前学校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校以为创客教育就是科技竞赛,获奖多少是衡量创客教育好坏的标准;还有的学校盲目追求尖端科技,这些问题普遍反映出大众对创客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基于学生认知投入视角的创客教育倡导学校的功能性。学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鼓励与支持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投入,并组织适当的、有意义的创客竞赛,为全体学生打造一个公平的、开放的创客平台,将创客活动普及到每位学生。

5结语

在基础教育学段,从学生认知投入视角看国内本土化创客教育,学生、课程与空间、教师和学校必须做到四位一体、协调合作,要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创客理念,将学生的认知投入作为主要目标。只有学生投入到创客学习之中,才能实现长期的、有效的学习,促进其个性化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创客素养,创客教育才能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4):12-24.

[2]刘名卓,童琳,王永玲.创客教育装备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9):78-82.

[3]陈刚,石晋阳.创客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11-17.

[4]赵慧臣,马佳雯.创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的反思与建议[J].现代教育技术,2019(5):119-125.

本科学习计划范文4

综合及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设置综合性非常强并且完全模块化。带来的好处一是课程总量很少;二是与灵活的入学途径呼应,便于课程组合,使获取学位的方式非常灵活;三是节约教学资源。以三年制护理本科为例,必修课共计22门,选修课共计13门(每名学生只需选修1门),平均每学期只有3~4门课,一般每门课的上课频次为1~3次/周,单门课程一学期的开课时间为10~13周。大多数学生一周只需安排2~3个半天来校上课,其他全部为自学时间。自学地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在图书馆或家中。课程设置方面,专门设置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而只是将其内容整合到其他专业课程之中。国内护理本科所开设的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课程及诊断、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1]在该校被整合为“护理1~6”共计6门课,每学期修1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在澳大利亚护理学院很常见[2-3],但与美国护理学院比较有较大差异[4]。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的开展。同时,该校还将课程设置完全模块化,18个学分为1个模块,大致相当于一个学期的课程,非常便于学生自主组合。比如,三年制本科学生可以通过标准的共计108学分的学习获得护理本科学位,也可先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毕业证书(graduatecertifi-cate),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学历证书(graduatediploma),相当于大专文凭,没有学位,但这些学分及证书在其以后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时均能得到认可,单科成绩的有效时间为成绩获得后的5年内。课程设置的模块化使得一门课程的课堂内可同时有三年制、两年制或一年制的学生,因此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设计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教学设计处处反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循证实践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门课程的教学都由单个的教学组负责完成,教学组长主持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计划、主题明细、必读的教程活动3个部分。学习计划和主题明细的对象包括国内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教案等,内容非常清晰明确。学习计划以周为单元,详细罗列了本周的学习目标以及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听哪些课、看哪几本书中哪些章节、阅读哪些文章和网站、在线学习引导、预习内容与课堂活动的关系等。主题明细对学习计划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一步进行了详细描述,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如何做学习前的准备,包括总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具体实践的安排,告知学生课程需使用的教材、参考书目、学习资源、在哪里以及怎样获取相关学习帮助和支持、怎样获取学校图书馆资源及怎样查阅电子数据库等;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作业任务,包括作业的具体内容、完成要求、提交方式、提交时间、评价方式及其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等。课程教学形式主要有4种:(1)讲座(lecture),即大班理论课,所占比例较少,均有录像资料保存,学生可以不去听课,需要时可以随时观看授课录像。(2)小班讨论课(tutorial),在教学设计中所占课时比例最多,每节课可同时有多名老师授课,每班不超过30名学生;学生必须听课,有考勤制度约束,且课堂表现是此门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训课(workshop),内容及仪器设备丰富,但对学生程序性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重点关注学生思维的启发。(4)在线学习(flinderslearningon-line,FLO),每个学生有登录帐号及密码,在线提供教学资料、互动答疑、作业等,其课程考核主要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三部分构成。值得注意的是,该设计的实施必须有强大的网络支持和图书文献资源支持,因为大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必须以图书馆专业图书及文献阅读为基础;同时,必须有庞大的教师资源,因为每节讨论课不能超过30个学生。该校的教师大部分为临床非全日制教师,研究生也参与临床教学,该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要求之一就是要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教学目标实现的强制管理模式

福林德斯大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其充足的教学资源及严格的管理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其如何更好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要完成课堂讨论汇报和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需要课前、课后阅读大量的文献,一旦完不成,将不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某些课程如果条件具备,会有1次补考的机会(补考的机会只给第一次作业分数为45~49分的学生,其余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没有补考或者重写机会)。若补考的学生补考没有通过,就只能重修该门课程,重修后仍不能通过就只能转学或退学。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该校的学费标准为三年制20900澳元/年,共8门课;1年制是23100澳元/年,共7门课,平均每门课的学费高于2500澳元/年。重修课程是需要重新缴费注册的,而且重修课程的费用每年都会变化。一般按照课程的学分缴费,3学分重修课程的费用是2500澳元,4.5学分或6学分的费用则高于4000澳元。但是有些课程是连续的,如“护理(nursing)”这门课,只有过了“护理1”才能够修“护理2”(以此类推);最后一学期学习“护理6”要求之前“护理1~5”的所有课程必须全部通过。所以,有些学生重修该类课程相当于留级1年。如果一门课程有太多学生没有通过考核,学校会开设暑期学校。暑期学校就是在暑假连续上课2周左右,然后进行考试或交作业,当然也要交重修费用。这种严格但不失科学的管理模式,促使每个学生都非常努力学习,希望所有课程能够一次通过。

本科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学科教学;对策分析;实践意义;学习潜质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的态势下,国家已经制定公布继续扩招研究生的政策。这对高校和考生无疑是大利好消息。各高校都在借用这一契机,加强研究生队伍建设工作,探索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研究生培养之路。

1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管理的意义

2019年,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关键作用。不难悟出我们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前提,就是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国家对思政教师的要求和任务,为了解决思政课教师供需矛盾,同时也为了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质量,要培养一批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胜任中小学生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要求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雄厚的基础理论,熟练的地开展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融合国内外时政发展态势,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灌输作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开展与时俱进的有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能用新的视角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善于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法学法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努力打造有血有肉有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在全社会树立大思政观,捍卫意识形态主阵地,保卫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2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状况概述

近年来,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不断扩大,而且,教育大类调剂政策的出台,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第一,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本科专业参差不齐,思政学科专业素养低。自2016年开始招收思政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学科教学共有学生31人,其中属于高校统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共有11人,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就有20人,占比例高达64%,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类混合在一起。有的是体育社会工作专业,还有产品设计专业、文化管理专业、新闻学专业。思政学科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甚至理工科类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思政学科专业的基本认知和专业的基本技能,起码的思政学科思政专业的本科基础知识的积累几乎是零。这样就给起主导作用的授课教师拟定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实践活动,带来极大的困难,也严重制约着受教育者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对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当然也给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带来挑战。第二,学业规划不科学,缺少整体均衡发展的理念。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首先要让学生给自己定位。划分出专业和非专业两类人员。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要高标准拟定适应自己的学业学术科研计划。那些非专业的研究生十分清楚自己思政本科专业知识的空白,有的学生不能理性地思考自己人生夹角,不能从现实出发灵活切实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带有前瞻性的职业规划。每天的生活忙碌且显得浮躁,想要补充短板却不能弯下腰来脚踏实地,结果知识的学习弄成了碎片化,没有整体系统的计划,不能统筹协调各门课程的研习。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对于专业的感觉还是懵懂一头雾水。知识的学习显得零碎无系统,缺少整体权衡协调发展的管理理念,没有系统观念指导下制定的专业学习规划。第三,专业基础理论欠缺,没有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储备。非思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缺少系统专业的本科阶段知识的灌输和训练学习。无论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和学习,缺少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灌输不足,理论的思辨能力和质疑性思维训练不够,内化专业知识和形成性知识的构成过程均缺乏,没有专业性的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感悟专业知识的前沿和热点节奏慢,各种专业的课题立项等学术科研活动也没有参与和系统训练,没有参与过“互联网+”背景下的本专业的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外化专业知识的敏感性和灵性就弱,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就更谈不上了。知识有断层,不是系统的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的感悟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无法胜任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第四,学业积累的韧劲不足,畏难情绪急于求成的侥幸心理较浓。无论是本专业的研究生,还是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中普遍表现出韧劲不足,遇到困难往往表现的应付,甚至是逃避。缺少持之以恒的韧劲,有的人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反正都是自己的老师,不能难为自己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还有的非本专业的研究生,面对自己应该补充的专业知识,明显表现出畏难情绪,有急躁的心理,觉得太枯燥乏味,有理想目标但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缺少执行力和耐力训练。

3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建设实践的反思

第一,思政学科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增强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的战斗力。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大多是来自不同的本科专业,理工类、经管类、教育类。这样队伍整体专业的素养就不是很高且不均衡。因此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专业的核心素养,以角色定位为切入点,以责任担当为原则,以培养政治认同为第一要务,以训练理性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为目标内容。在课前的新闻播报中,在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点拨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训练,侧重专业心性和执业理念的熏陶,让学生真切地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一专业,进而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能走脑入心做一个强有力的铺垫。第二,思政学科教学中拟定综合协调的“双案”,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了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的“双案”计划,其中一手抓课上教学授课方案,另一手抓课下学习导学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双案”不可顾此失彼,一定要互相映衬协调并进。课上的教学授课方案是依据现有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的课程培养方案。课下的导学案,按照本专业学生和非本专业学生两大类。对于本专业的学生鼓励他们梳理本科阶段的知识脉络后,强化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撰写各类学术科研文章。对于非专业学生,有计划地补充专业本科阶段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适度引导学术科研。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两条腿走路,保持协调和平衡,既有现阶段的研究生课程培养学习要求的进度,又有补足短板的学习计划,齐头并进,力争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个性打造协调并进的“双案”培养计划,用专业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去重塑每个人的本领。第三,思政学科教学中夯实研究生本硕阶段专业理论知识,成为能担当未来职业需求的队伍。在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夯实学业的基本功,才能弥补专业知识的缺失和缺位,才能达到本专业对研究生的起码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说,三年的积累相当于本硕连读。本科阶段的理论知识的量也是相当的大,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著,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研修本科阶段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在读研阶段非本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原理,把这些主干课程都要自修达标,不但要了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什么,还要进一步挖掘专业理论知识的开放体系什么样,否则,不能应对未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岗位要求,进而不能胜任和完成国家对思政教师的任务和要求,也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融会贯通地接好和传递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接力棒。第四,思政学科教学中训练研究生学习潜力,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必须是有学习潜力的队伍。其中最为紧要的就是恒心意志力和思辨质疑的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整体素质比本科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提高,不管是否属于本专业,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相对于研究生的学业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耐力和学习的定力还是有不足的情况,比如说对待双案的态度,有的学生重视不够,有的学生自以为本科阶段就是本专业,根本不需要导学案,还有的学生学习缺少耐力,坚持一段时间就有动摇的心理,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较多,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毕业论文外审盲评的形势认识不足,所以平日里的学习劲头不足,虽然制定了学习计划也有导学案但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踏实落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缺少恒心意志。理想未来很圆满,现实很骨感。学习潜质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思辨质疑的能力,由于思政学科教学中学生的队伍参差不齐,非专业人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思辨质疑的能力明显弱些,思考力不足,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较弱,质疑的切入点找不到,思辨的方法和技能不具备,不会分析时政热点,更不会辨析社会疑难,本专业的学术科研能力明显滞后,对一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不知从何处入手,对问题的分析和阐述缺少专业理论的支撑,对理论的感悟灵性不敏捷,对真理的认知能力不够。因此,对学习过程的感悟不深刻,认识不到它是意志品质和恒心耐力的坚持,更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过程,是与生命同在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志国.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12):175-178.

[2]刘燕莉,李浩野,陆涛.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57-63.

本科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

0引言

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知识点分布较为分散,再加上课程多、学时少,使得推行传统教学方式将难以满足当今社会追求个性化的大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大数据环境下,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可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1]。由此可见,对大数据环境下提升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以及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数据时代环境概述

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具备数据量庞大、非结构化、分布式化以及可视化展现等显著特征,这一系列特征可很好地契合当今社会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在大数据不断推进互联网融合背景下,计算机行业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企业、组织在互联网方面得以不断发展进步。传统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往往是教师开展计算机理论知识教授结合学生的上机训练,教师仅需依据教学要求实行课程计划,学生也仅需被动地获取理论知识,再接受相关考核,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大数据技术推进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可有助于教学、学生转变思维观念,并且教师使用的教材、教学模式同样可实现改革,进而促进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大数据环境下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本科院校在大数据环境下,要紧随社会发展步伐,强化改革创新,在先进理念、成功发展经验的支持下逐步推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如何进一步促进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2.1依托大数据技术,推进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首先应当将教学模式划分成2方面内容,即实践学习、虚拟学习。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推行教师面对面教授、教师与学生相互间、学生与学生相互间点对点的交流模式,开展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当强化计算机工作实践技能的训练。依托点对点交流,将课堂教学内容化成学生自身技能,这种个体与个体相互间的交流,知识信息传递存在碎片特征,因此需要开展优化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2]。实践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在此学习环节,教师应当开展适用的计算机教学案例准备,健全计算机技能操作训练,并鼓励学生彼此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第一时间采集反馈信息,促进课堂教学有序开展。在虚拟学习过程中,学生依托有效的学习系统展开学习,诸如文章案例、图书导读、在线课件等。在此学习环节,应当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实际需求获取知识,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通过对互联网提供的庞大数据信息开展有效利用,一方面可对课程知识发挥良好的补充作用,另一方面可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水平形成有效认识,进而为学生指引明确的学习发展方向。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基于此,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凸显个性化,关注学生在学习环节的主体性。此外,大数据环境下,教师还应当调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不断发展,培养他们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3]。

2.2依托大数据技术,扩充计算机教学资源及评价方式

单凭课堂理论教学往往会造成信息不公平性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受学生进入大学前其具备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很大程度影响。由此可见,依托大数据技术,强化教学资源建设及扩充教学互动的多元形式尤为重要。现阶段,国际知名的MOOC运营平台、国内大量资源研发机构、区域性的产学研结合均已建立起分布式数据库或者运用分布式资源服务器,由此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计算机课程资源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聚集了大量的教学信息,这些教学信息能够科学凸显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专业水平及发展潜力。然而这些信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仅用以简单的记录、查询,未能提炼出隐藏在这些信息中的教学规律、学习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等。依托大数据技术,通过对这些信息开展分析处理,以挖掘信息中有价值的模式及规则过程,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机教学评价中,促进教学评价管理的有序开展。依托大数据技术,推进本科院校计算机课程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地位。丰富计算机教学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提升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环境下,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应当推行个性化教学改革,指引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大数据时代内涵,全面分析现阶段本科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托大数据技术,推进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依托大数据技术,扩充计算机教学资源及评价方式”等,积极促进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蒋日华,傅文博.提升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11):62-65.

[2]胡蓉.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24):162-163.

本科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土木工程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中锻炼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最后教学环节,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指标[1,2]。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情况,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查阅文献、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3]中指出:“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增强社会意识、加强科研训练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土木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论文应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特色[4]。然而,目前众多高校中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较大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存在问题并做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2.1选题与实践脱节

选取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由于很多院校缺少与企业合作,校外实习基地难以结合实际工程,导致在选题过程中出现题目宽泛、针对性缺乏、选题偏离本专业知识或缺乏新意等现象。

2.2缺乏科学创新性

随着本科毕业生与指导教师比例的增加,指导教师名下的毕业生数量增多,以笔者院系为例,每位专业老师所带毕业生数量在7-15个,超过了高校毕业生培养和教学评估规定的5个要求,且教学大纲要求本科毕业以设计为主,科研论文不超过总数的10%。难以制定多元化创新课题,毕业论文基本上以“公式化”设计计算为主,内容较为单调和理论化,缺乏创新性,该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和满足国家对土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2.3学生的重视度不够、论文时间冲突,存在严重抄袭或造假现象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在第八学期开展,而大四是最忙碌的一年,很多学生同时参加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及工作招聘,与论文实验和撰写时间相冲突,使学生无法安心做论文。此外,一些学校流传着“只要找到工作,毕业论文都会通过;只要考研成功,毕业论文等级就是优”的说法,使学生心里轻视毕业论文,答辩前从网上下载往年学位论文、敷衍拼凑了事。

2.4缺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师生比的减少使许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无法针对每位学生选题和完成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其次,青年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能力,但缺乏一线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效传递给学生;再者,在现有教师职称评定中,较注重教师科研成果,使教师重视项目申报和科研而忽视教学;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多应付学校各种形式检查和表格填写,难以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2.5实践能力差、论文不规范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注重课堂教学和灌输式讲授,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的锻炼。对于实验课,很多学生抄袭实验报告应付差事,不能正确认识实验的重要性,科研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在论文选题阶段,学生是被动选题,缺乏对题目内容的主动了解;对于开题报告,往往是指导教师提供参考文献,学生缺乏主动查阅和搜集整理文献的能力;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对研究方法、内容和写作规范缺乏正确认识,论文格式排版几乎不会。论文复制粘贴痕迹较重、缺乏原创性,尤其在论文绪论部分,即使学校进行重复率检索,有些学生也能通过技术手段避开。

2.6学校论文监管不够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秩序散漫、平时作业抄袭、考前投机和考试作弊,这些不良学术道德为部分学生不认真查阅资料和做实验及论文抄袭埋下伏笔;此外,随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长,毕业论文各环节工作量相应增加,传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显得效率低下,未能有效监控毕业论文各环节。

3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3.1提早落实学术导师制

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由相应教研组负责,课程选修和课后学习计划均由学生自主安排,缺少教师专业指导。虽然有些高校开始安排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帮学生制订适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的学习计划[5],但对学生学术缺乏有效指导。此外,大四课程很少涉及论文撰写规范和技巧的讲授,使学生压力很大,教师指导力不从心。为此,可以借鉴研究生导师制和选课导师制优点,对本科生整个在校学习阶段进行科研学术方面的全程指导,即建立本科学术导师制,且该方法在笔者学院开始试点。具体方法是先选择科研和教学良好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学生通过教师的学术报告选择感兴趣的方向,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自愿调配指导教师。学术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学年对学生学习计划、文献阅读进行总体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规划;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参与高年级科研实践课题,尝试撰写学年论文,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研究内容,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第三学年根据申报书内容来执行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或指导老师课题,结合学年论文完成毕业论文综述或实验数据分析,并参加专业竞赛;第四学年完善课题相关内容,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3.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能力和水平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指导教师短缺和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应该优化和调整指导教师队伍,缓解生师比高给教师带来的超负荷工作;营造科研氛围,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给青年教师适当的政策倾斜;加大科研培训力度,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将论文指导成果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并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定量化考核指标中来。

3.3保障经费和实验条件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设计和科研试验两种类型,毕业生在论文执行过程中需要一定经费,用于文献检索、信息查询和图纸打印等,此外,做试验的学生需要购买试验耗材和试剂药品等。在指导老师科研经费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将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此外,由于试验仪器紧张,实验室管理人员常以教学试验为由,婉拒或拖延毕业生实验仪器使用,影响毕业论文的进展和质量。所以,学校应增加经费投入和科研仪器平台建设,必要时可采用教师、学院和学校经费配比方式。

3.4完善论文管理制度

学校和学院教务部门应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包括时间、撰写规范、学术道德等。学校应制定严格考勤制度,确保足够的论文写作时间。在论文规范性上:学生按照学校统一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来进行调整,仔细管理学术论文格式,诸如分级标题、目录等排版细节缺乏规范性。在学术道德方面,应大力度管理学术论文道德,对于抄袭严重的给予惩罚,不能为提高毕业率和就业率而放任论文质量差的学生毕业。

3.5规范答辩程序

应在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客观公平的论文评分,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来负责毕业论文答辩。每一答辩小组由5名老师组成,参加答辩人员应有答辩委员会成员、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答辩前,按学生学号预先制定答辩日程安排表,学生按照时间安排来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PPT阐述自己毕业论文或设计内容;由答辩小组老师提问与论文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思路和结果分析等问题,指出修改地方。答辩小组的老师根据学生论文撰写情况、图纸质量、汇报表现和问题回答情况,对论文按百分制进行初评。为确保学生认真修改论文,答辩现场不公布评分结果,给学生2-5天时间进行修改,并由指导老师和阅评老师把关,所有学生修改后,再由答辩老师进行统一汇总和表决,给学生最终成绩。

4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高校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深入分析影响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路径。高校作为改进毕业论文质量的主体,需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术导师制完善、论文管理和答辩程序等方面着手,规范论文写作、制定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监督。

参考文献

[1]闻亮.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

[2]蒋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2-23.

[3]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4]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2):51-53.

本科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习满意度;学风建设情况;现状调研

1问题的提出

近期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换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更重的历史责任。《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由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应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赋予学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此大的环境下,沈阳工业大学针对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引起的学风建设新动向,对广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调查问卷,开展了“沈阳校区本科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建设情况调查问卷”,共回收12600份,回收率100%。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内容主要包括年级、专业类别两个部分。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情况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目前自身及学校学风建设情况的满意度,以及学习目的、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大学生的表现和自我评价等内容。

1.1年级分布

参与调查的学生覆盖了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学年。人数分别为2685人、2647人、3076人和2852人。每个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各有侧重,考虑的样本来说,在人数配比上,比较全面和均衡,这样就能更好的反应实际情况。

1.2专业类别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学生专业类别包括理学类、工学类和文史类,其中理学类的人数为751人,占参与调查学生总数的7%,文史类的人数为2862人,占参与调查学生总数的25%,工学类的人数为7647人,占参与调查学生总数的68%。

2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建设情况现状

针对本科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建设情况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归纳为大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精神、影响学习的因素等几个方面。

2.1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研主要体现在对自身和环境两个方面的满意度,如对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制定情况、学习兴趣和态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是否满意,在环境满意度方面,包括对专业的教学情况、课程设置、学习环境、跟老师的交流等方面是否满意,调查结果显示,91%的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制定情况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关于对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知识和技能是否满意,非常满意的学生分别占71%和69%;对自身的学习环境、参与老师科研项目机会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81%和92%。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

2.2大学生学习目的调查结果

大学生在学习目的的调查方面,主要包括学生认为学习的意义(目的)是什么、学习动机的最主要来源是哪些、在学风建设方面,对学习成绩的期望等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学习的最重要的意义,包括掌握本领,为国家做贡献、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让自己生活的更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一番事业等方面,分别占63%、11%、7%、19%。在对学习成绩的期待方面,尽全力达到优秀、保持中游水平、只要不挂科就行、即使挂科也无所谓四个选项中,20%的人认为保持中游水平就可以,0.8%的人甚至觉得只要不挂科就行。

2.3大学生学习方法调查结果

大学生学习方法方面,包括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否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上课时的状态。对于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69%的学生网络搜索,20%的学生独立完成;在是否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的调查中,19%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计划,但执行不好,10%的人偶尔做计划,不执行,2%的人从来不做计划。上课时的状态,包括注意力集中,认真做好笔记、注意力偶尔分散,但基本能做好笔记、注意力经常分散,笔记零散、心不在焉,不做笔记四个方面的不同表现,4.88%的学生注意力经常分散,笔记零散,更多的人选择了做低头族。

2.4大学生学习精神调查结果

学习精神包括当学习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如何解决,是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表现并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是否可以很快找到需要的网络资料并进行加工处理等方面。当学习遇到困难或问题时,10%的学生“思考一会,还不会就算了”,或者“置之不理,无所谓”;20%的学生在是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表现并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时,选择了“学习遇到问题时,会反思自己学习方面的问题”,甚至有0.5%的学生没反思过。

2.5影响学习的因素调查结果

对于学习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设置了几个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接受多长时间没有手机的生活,认为环境对学风的影响如何,您可以很快的找到需要的网络资料并进行加工处理么等方面。目前,手机和网络是影响学生学风的主要因素之一。上网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甚至是上课时间。72%的学生只能忍受半天没有手机的生活,很多学生表示,自己有时候特别累了,立志早早上床睡觉,但是躺下后不由自主地玩手机,看电影、看抖音视频,不知不觉的刷网页刷到了半夜,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直接导致了学生第二天上课没精神,或者睡觉,或者选择接着刷网页。环境对学生学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做低头族是环境的影响,90%的学生认为环境对学风的影响“很大”或者“比较大”。

3结论与反思

从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目前形势下,青年大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态上是积极的,健康的,对学习的满意度主流是比较好的。因此,对于学风建设方面,各高校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但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上看,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层面:在学习意识方面,缺乏自我控制力,课堂上玩手机,做低头族的现象严重;在学习方法方面,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刻苦专研的精神,制定的学习计划执行不了;在学习精神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持之以恒的勇气和担当;自媒体带来一定优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浏览,缩短了学习时间,而且学生会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把希望和精力和注意力都寄托在网络上,每天都徘徊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求实、求是、奉献和担当精神的缺失。学校层面: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和知识传授外,主要依靠“灌输式”授课,很多专业课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互动、交流较少;有些学校对学风建设重视不足,导致校园文化关于学风部分缺失。环境层面:通讯科技的发展,网络元素的介入使高校学风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挑战:一方面,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便利,获取信息,及时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可以选择的资源很多,在扩展视野、增长见识方面,为学生学习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网络给学生带来的是对其自制力的挑战,目前很多高校都有无线网络覆盖,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上网,因为网络游戏、视频、网页对很多学生来说,很难有抵抗力,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严重的影响了学习。

参考文献

[1]: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吴凡.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时间与学业任务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11):71-78.

[3]薛政.“低头族”现象下利用自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01-102.

[4]吴金亮等.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与教育引导研究[J].智库时代,2018(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