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思路范例

学生工作思路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1

在学校教育环节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元素,其能所体现出的教育作用不单单是在学科教学中,更体现在德育教育中。从班主任角度出发,其可以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来进行德育教育,从任课教师角度出发,起可以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德育渗透。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做好系列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道德品质。系列性德育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等等,这一系列的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更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形式上,教师可以借助“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特殊纪念日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例如演讲、红歌演唱、知识竞赛等等。因为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对于教师具有非常高的依赖性,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除了基础德育教育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道德品质模范作用,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

二、发挥课堂作用,实现德育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基地,任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可以通过德育内容与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来发挥出课堂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德育渗透。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以及《孟子》两章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渗透内容,其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道德品质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再比如初中历史学科内容当中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民族团结与统一》等内容也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渗透教育内容,其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都具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实践探真知的思想意识,这些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良好环境,营造德育氛围

德育作为品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其在基于品德这一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并不具有具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德育教育的复杂性的无形性,也正因如此其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系统性教育学科。针对德育教育的无形性特点,学校教育环境这一无形性客观条件会对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来完成德育教育,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例如可以定期在校宣传栏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爱国主义板报评比,或者在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做好人好事,并建立志愿者协会长期性的去到敬老院当中做志愿者,为爷爷奶奶们服务等等。这些事情看上去虽小,但想要真正的做下去并非易事,学校开展上述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为学生良好个人品质的建立打好基础。

四、实现德育创新,开展网络教育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已经离不开网络。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把握和控制,来发挥出网络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支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开设德育教育专栏的方式,通过制作一些思想性好、趣味性高、适应性广的多媒体德育软件来有效增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吸引与感染。例如“爱国主义电影板块”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登录校园网,随时随地查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五、注重心理教育,实现德育目标

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注重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学校可以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德育教育目标。从初中教育发展来看,开展心理咨询室是德育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但其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说,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恰恰都是德育教育当中的基本内容,因此学校十分有必要开展‘心理咨询室’这一德育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六、总结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既是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也将新的问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理顺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一、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

正如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在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的:“当代青年是‘网生代’,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也深刻影响和塑造着网络社会。”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互联网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其次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令学生应接不暇。这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同时拥有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而且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日均上网时间为2—3个小时。同时各种社交软件将大量的信息一齐堆积到高职学生面前,使得他们难以分辨,甚至会相信来自网络的不真实言论,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大提高[1]。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心智不成熟,不愿意受教师约束,且在高中时期形成了一种易脆弱的心性,极易产生对未来的迷茫感,容易被网上的信息蛊惑。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1.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管理工作的亲和性

互联网时代下各类软件的受众不仅有高职学生而且有大量的老师,因此借助互联网进行交流,能够大大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2.增加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素材

高职学生通过互联网直接接触大量的社会热点,思想更为潮流前卫。因此教师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有效利用互联网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动向,把握学生思想变化,从而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成长[2]。

3.加快学生管理信息传递速度

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对于大多数的行业来说,信息获取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占得先机。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亦是如此。而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无疑能够帮助教师打破信息传递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进一步挺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方案

学生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一战线更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形式,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更要细致到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规划出更适合其发展的长远道路。此外,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应当随社会发展而发生变革,因此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学生动向,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然后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

2.积极利用互联网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

积极利用互联网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可细化为三个方面,即,第一加强院校官方网站建设,利用官网宣传院校优势,提高师生对院校的归属感;第二建立学院自己的贴吧、微信号和微博,在官网严肃的风格下开辟轻松活泼的师生交流平台,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第三在学院官方网站上引进心理测试、性格测试、职业能力测试和各类主题的网络竞赛,令高职学生深层地了解自身,做出更适宜的职业发展规划。除此之外,还需重视严抓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并开展学生喜爱的团学工作,从而多渠道做好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互联网时代会改变教育信息的传递方式,会改变师生沟通交流方式,但是不能改变教育的本质。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应当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更新自身工作思路,最终实现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蔡海乔,刘世伟.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J].赤子:上中旬,2017(1):219.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手机;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大学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基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而新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手机APP、“朋友圈”、视频直播等学习、互动平台层出不穷。这就给广大手机用户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而作为大学生群体,专业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络平台学习,但更有效的是利用手机APP、朋友圈、直播平台等进行短、精、快的思想政治内容学习与宣传,促进学生们的及时思考与讨论交流等。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利用率,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政、参“政”、论“政”的兴趣和水平等。

二、大学生手机使用需求和特点

为探索当代大学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首先要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频率和特点,为此,笔者展开了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问卷样本调查,分别选择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计200例样本,并进行了30余人次的随机访谈抽样调查。从上述调研显示,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率达到100%,利用手机APP进行社交互动也达到了100%,由此可见,手机的最大特性在于浏览(或关注)迅速及时,互动性很强,信息含量大,但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这两个特性的开发利用还很有限,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信息含量偏低,学生关注度不高,第二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性不强,因为课时量有限,教学内容相对固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互动性不可能持续进行,第三是学生关注度有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大部分没有新意,过于传统或保守,这就注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关注度不高,主动性不强。基于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开发出新的教学手段和载体,进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尝试,为此,将从这两个方面加强开发和研究,促进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应用。

三、大力创制大学生手机思政信息、丰富手机思政工作的物质基础。

1.着力创建具有感染力的手机文字思政信息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手机是一个可移动的“阅读器”,具有浏览迅速,关注及时,对文字具有快、短、精、美的要求,而且大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审美能力已基本具备,所以对手机文字思政信息要更有思想深度,更能表达思想意境且需要具备短、精、美的特点,所以我们需要培养专业的能力或者专业,创制短、精、美且具有感染力的文字思政信息。

2.着力创建手机视频思政信息

经调研,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平均每天超过4小时,利用手机浏览新闻或视频信息的占66%,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学习来源相比以往的文字阅读更倾向于视频浏览。所以做好大学生的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创制大量的生动鲜活、观赏性强、具有共鸣性的图片和影音,手机视频与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相比,具有短、精、小等诸多优势,容易在任何场合、任何场地进行浏览观看学习,而且一般的高校都拥有这种短小精的视频拍摄、剪辑的学生干部队伍,如果能再加上思政教育工作者及专业技术老师的精心指导,创建大量的手机视频是一定可以实现的。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契机,瞄准特点,不断拓展手机思想政治教育中视频领域开创工作新天地。

3.着力开创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充分发挥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重点在于发挥手机学习的及时互动功能,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和讨论的及时性,保证学习的效果等。

四、建立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保障手机思政工作路径通畅

创建手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开展高校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且关键环节,但如果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将所创建的手机思想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传达到位,所以必须探索建立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依据手机现有的APP功能,其中微信平台可以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尝试和探索、参考。微信平台具备了手机思想政治教育所需功能的一切特点,尤其是对高校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微信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所以必须用心经营。1.微信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发表短、精、美的手机文字思政信息,供学生浏览并可以提供互动。2.微信平台可以发放短、精、美的手机视频思政信息,供学生浏览观看,并可以提供互动。3.目前的微信开发利用有限,是因为微信平台目前仅限于教师个人或学生个人私人生活空间,有不便于公开的信息包含,没有形成微信或手机思政教育文化,也有娱乐化成分包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微信或说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春天必将来临。

五、利用互动平台,注重思政信息反馈,力求思政教育成效

手机思想政治工作反馈及时、调节及时、功能强大,是手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可以充分发挥的一个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的方法理论,以手机上的思政信息反馈为手段,调节工作对象的思想活动机制,修正思想动机,进而引导大学生人行为,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但在具体反馈调节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1.珍视学生手机信息反馈,进行互动,助推情感交流

手机思政工作更多的是间接交流,非直面性强,所以反馈调节应注重其情感互动,强化情感交流,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与工作对象的情感共鸣,注重共同探讨、共商大事、共谋举措,实现互相关照、彼此融通、心灵共振、情感共鸣。

2.加强双向互动,实时因势利导

充分把握手机思政工作的特点,发挥实时、高效、互动的优势,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双向互动,实时因势利导,实时干预,实时调节,将心比心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调节能力,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调节教育能力,自觉实现主体的客体化,与学生共进共勉。

3.实现实时互动,着力即时调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方法很多,但对手机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实现实时互时、着力即时调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讲究快捷高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节的对象是经过学习的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是鲜活的、变化的,尤其对当代95后大学生而言,思想变化迅速、大胆、干脆。因此手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调节方法也讲求快捷高效、即时调节。

【参考文献】

[1]刘邦捷,刘新庚.手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路径探索.

[2]刘新庚,刘邦捷.手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涵与实施原则.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1]。自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来,疫情防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现状来看,我国疫情防控成绩斐然,这得益于互联网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了维持社会运转的基础服务平台[2]。在后疫情时代,大规模的人群聚集需要谨慎对待,迅速发展的互联网设备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各大高校采用的线下教育教学恰巧是一个人群聚集、紧跟科技的过程。对高校而言,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省份,生源地覆盖面广,这样的情况使得高校大学生线下教学的疫情风险更高,防控任务更为艰巨,这也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高校的疫情防控势在必行,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优质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舆论环境等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在后疫情时代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的重点工作,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络是信息活跃的重点区域,也是新时代大学生获取社会、日常生活等各种信息的重要载体。如何正确对待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线下课程时长减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凸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受到最明显的影响体现在线下课程时长的减少。这主要是因为高校通常会根据国内疫情的最新情况来决定是否让学生返校学习。如果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往往会推迟学生的返校时间,这使得大学生的线下课堂基本转移到线上,教师通过互联网,以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满足“停课不停学”的新要求。如果疫情形势较为良好,学生在返校之后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来确保自身安全,这又进一步地缩减了学生线下课程的学习时间。而线上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和教师适应各类线上相关学习平台的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师生关系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一人独居高位”的局面,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模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因素。碎片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快捷,不再是以往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更加多维、双向以及多元化地传播信息,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得到充分展现。但社会生活环境的多元变化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社会公共道德与肩负责任的认识、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以及科学法治多方面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具有重要作用,这同样给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以及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3]。

(二)学生课余时间增多,时事影响力增强

育人为本是我国教育的生命与灵魂,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人,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第五大战略空间”—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中的一部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由于线下课程的减少以及线上课程的推广,学生可自由安排的课余时间变多。该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部分课程无法在线上展开而取消或延期,此外,线上课程的便利性使得学生不需要在往返教室的路程上花费时间,而因此所增加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获取不同渠道或平台的信息。由于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如信息传播的广度、速度与深度,导致大学生易受到近年来时事新闻的影响,例如“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河南特大暴雨灾情、2022北京冬奥会等,不同的事迹与观点引发大学生产生对疫情、生命、爱国等话题的思考,而这些内容及思考往往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更能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加之各大高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授课方式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未把思想教育与文化课学习放在同等位置上,也未认真学习,从而导致自身文化知识与思想提升的不足。

二、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视困难为考验的决心,把挑战当机遇的眼光,变被动为主动的勇气。在疫情防控要求下,高校开展线下教学活动多有不便,而线上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教育形式,让大学生拓宽自身的眼界和格局,使其能够立足现实,线上教学有望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新契机[4]。

(一)善用科学技术,优化教育方式

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发展,线上教学不受地域限制,师生通过移动设备即可开展教学活动,其上课便利性优于线下课程,同时部分平台还支持课程录制与回放,方便更多学生参与课程。首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应借助网络的优势,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创新各具特色的操作便捷的网络平台,努力开发各色各样的远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其次,线上平台方便教师利用各种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改变传统课堂的刻板印象,提升大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兴趣。在始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教师更要积极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他们关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需要引用时事新闻、课程案例、党史资料等材料,而其借助网络数字资源能够让这些内容更加生动自然,同时这些资源在线上平台引用便捷且易分享,方便对此感兴趣的大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对教师而言,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大学生明确网络行为的界限,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排除网络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止于口中,其应摒弃说教式的PPT教学模式,做好价值引领工作,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制订丰富的教育特色专题,避免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并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做到有效沟通、保证实效,以提升课堂吸引力。

(二)关注网络舆情,紧跟时事步伐

现今,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应用软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早已成为各大高校惯用的方法。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其首要任务就是在理想信念上下足功夫。高校利用好互联网来指导当代学生树立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思想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弘扬正能量,尤为重要。高校是网络化非常发达的区域,其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需要时刻保持鲜活性。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不断汇聚的世界,各种信息借助不同的平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我们对各种国家政策、热点新闻的正确解读尤为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有责任在这纷乱的信息流中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如总书记强调:“……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5]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事热点,其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与时俱进的能力,才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根据时事案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要鼓励大学生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踏实修炼自身品德,更要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大事的建设。时事案例的选取要侧重国内外重点会议、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其他相关形势,譬如六中全会、“一带一路”建设、“双减”政策等,通过重点介绍其中的重要内容,分析其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帮助学生紧跟时事、获悉国家大事,与时代一同并行。另外,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舆情较为复杂,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值得关注。如有需要,高校应及时分享官方消息,通过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党中央最新的理论成果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的能力,并教育指导大学生在网络上与转发相关内容时要时刻保持审慎态度,避免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三)关注思想情绪,加强网络监督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大高校的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环境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疫情不容乐观之时,很多大学生会感到紧张、恐惧、愤怒、难过、担心等,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6]。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更关注大学生情绪心态的变化,引导他们建立稳定平和的心态。一方面,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勇于并敢于接纳自己产生负面情绪后有可能给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要及时分享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提醒学生注意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问题,避免发生瞒报行程、擅自提前返校等不配合疫情防控的行为;高校还要通过不断地更新疫情信息让大学生认识到疫情是客观存在的,消极的心态对解决疫情问题没有增益,更要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疫情当前,勇于担当、坚定学习、服务社会、知行合一、遵纪守法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高校要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的便捷途径,让有需要的大学生可以寻求心理援助,以避免自身情绪失控而影响学习生活等。另外,各大高校要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大学生所处的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促使他们建立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将人文思想与疫情防控教育二者相结合。针对即将进入毕业阶段的高年级学生,高校除了要提醒学生按学业要求完成毕业相关事务,更要引导他们巧用互联网,积极主动地关注与自身相关的就业信息,对低年级的学生,高校则要注重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他们在网络方面的认知教育,帮助他们做好符合自身需求的人生规划;并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与管理,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创建带有学生自身特性的文明网络监督管理模式,以有效地应对互联网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传播弘扬正能量,从而净化学生不健康的心理。

三、结语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5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总结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6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结语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7

关键词:高职专科;学校辅导员;班级管理;新思路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确保高职专科类同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辅导员需跟随当前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思路,使个体教育和整体教育相互融合、团队教育和目标教育相互融合,才可以全面展现辅导员教育学生与班级管理的能力与价值。

1高职专科类学校辅导员拓宽工作新思路的意义

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此趋势的出现,也带给高职专科类学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全新的内容,譬如: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贫困生补助问题等。面对全新的发展趋势,高职专科类学校辅导员要顺应新形式的发展,务必创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改变班级管理新思路,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大学生发展的带头人,这也是时代赋予每位高职专科类学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2高职专科类学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新思路

2.1从“新”开始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高深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经常会看到风格多样的教师更能培养出综合能力出众的学生,因此,教育方式上的革新和独特也是辅导员工作的探究重点。要找到合适自己管理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但要展现自身的性格,还要与所带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经常多角度思考问题,既不可以无章法的蛮干,也不可以遇到难题便轻易放弃。譬如:以16级学生为例,要先对其有基本的了解,尽快熟悉每位学生,16级新生属于90后,个性与思维方式有一定不同,其家庭教育环境与教育方法也迥异,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寻求全新的方式,杜绝照搬以往普通高职专科类学校的教育方法。在进行开学第一次班级会议,不能再是大家依次上台进行自我介绍,而是为使同学间相互了解,应用两人互相介绍对方的方式,首先,同桌之间在10分钟内相互熟悉,然后俩人台进行互相介绍,防止出现一上台只介绍自己名字后的单一介绍方式,此种方式有助于学生间更好的相互了解。在竞选班级干部会议时,应用人人参与竞选的方式,每个人都要准备竞选稿,进行竞选,最终进行综合评判,选出学生满意的班干部。

2.2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世界初形成的时期便是大学阶段,恰似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积极正确的思想教育能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常言道:修身立业,若想事业有一番成就,必须先管理好自身,如果不先管理好自身的话,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所以,辅导员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教育其要有远大的理想,乐善好施、积极探索的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修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辅导员的身体力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言行一致、公平无私也是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这也是学生对其产生信赖的前提。

2.3使用微信、微博等方式对班级生进行管理

2.3.1使用微信对班级进行管理

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媒体的先天优点对资源实施整合,将选修课、公共课等课程设置成公共分享,为栽培高技术综合性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借助推送思想教育专栏、专业知识信息、讲座等创建班级公众信息平台,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过程中,要选择好信息,推送积极正能量的信息,譬如如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合社会发展,或者是推送专业知识学习技巧。

2.3.2使用微博对班级进行管理

辅导员可将微博作为班级管理的平台,借助此平台,学生可在微博上进行学习,应用此平台,可相互探究学习方法与心得。与此同时,教师可借助微博安排班级任务,学生借助微博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再进行浏览修改,最后发给同学们,实现共享,另外,还可以与当前最具热度的微媒体,创建集体任务,使学生共同攻克,聚集团体智慧,攻克难题,增强学生们的集体凝聚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专科类辅导员的工作不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辅导员需要在提升自身思想素质的同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增强管理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旺军.“90后”高职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5(3).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8

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协同育人机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真正落实,但是教师在这一方面投入的时间较少,整体的育人质量不够理想。首先,高校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整体体现为重分数轻德育,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有效革新。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自我发展有效结合,整体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比较模糊,因此没有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其次,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没有树立起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格局,各部门单打独斗,甚至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思政课老师的事,就是怎么上好思政课的问题,从而没有真正构建起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没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提供真正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2立德树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

2.1积极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在某一个领域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思想品质以及理念,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并且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这一精神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社会的发展稳定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学校开始积极寻求全新的教学突破。将工匠精神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丰富教育教学的思想以及内容,真正实现思政创新教育工作的稳定落实,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保驾护航。党的报告中明确强调,国家需要以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为目标,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真正弘扬精益求精以及兢兢业业的社会风尚和敬业精神,体现劳动光荣的教育理念。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符合时展的要求,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教育教学工作的时代价值以及育人作用。教师需要明确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内涵,了解自身教育与创新人才培育之间的融合发展要求,主动践行工匠精神,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爱岗敬业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学生真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精益求精则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高标准和高要求,主动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勇于攀登高峰。协作精神则要求学生在与外界进行交流以及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以及集体精神的指导下,主动为他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发挥个人的特长。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追求卓越,明确创新的具体导向,始终坚持远大的理想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指导以及支撑。

2.2革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明确了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后,高校则需要主动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方向,抓住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在进一步调整策略的过程中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大放异彩,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借鉴。不同教育教学模式的内容以及形式有所区别,学校教师需要注重循序渐进的调整以及分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及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原则。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机。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及熏陶,不断发展个人的思想素养以及人文品质。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育工作的有效落实,紧跟时展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条件,积极调整自身教育的策略以及方向,灵活利用新媒体资源以及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更多趣味化的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之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大放异彩,吸引学生注意力。

2.3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将思政创新教学与学生的自我发展相结合,关注工匠精神的有效渗透,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以及认知,确保学生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学习理念,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真正实现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高校思政创新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需要明确立德树人的具体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分析思政教育创新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优势,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动革新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融为一体,关注工匠精神的有效渗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长,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了解教育资源的使用要求及策略,为学生的自我成长及发展指明道路,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料以及有力支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教育资源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具备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在对这一工作的工作机制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教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比较复杂。高校教育资源与地方教育资源之间的有效整合最为重要,这一点要求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前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以及形式。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真正实现高校+地方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以及创新改革,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方向,深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向、新要求,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育思路,真正实现高校+地方教育模式的有效落实以及创新改革。

2.4理顺工作思路和方向。以立德树人为切入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关注思想及方向上的有效调整及推进,这一点也是协同育人机制发挥育人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全面促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学校必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机制以及具体内容,始终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工作思路。高校加地方的教育教学体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载体,确保工作思路的有效调整以及工作质量的稳定提升。与其他的工作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师需要理顺自身的教育思路以及方向。明确的工作目标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地方的教育教学体系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好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也有了明显的效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是核心,教师需要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学业后顺利的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做出自身相应的贡献。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主要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核心,以学生的顺利就业为终极目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确保学生能够将个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个人社会就业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2.5明确的育人目标及模式。明确的工作目标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地方的教育教学体系受到了许多学校的好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是核心,教师需要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技能型复合型的人才,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毕业后顺利的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总体上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核心,以学生的顺利就业为终极目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同工作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区别,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工作要求,确保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合理比重。长期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一部分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以及影响。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方法非常传统,将主要精力和时间单纯放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尽管学生能够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教育,但是仍然出现了许多的偏差行为。很多学生仍然不能够将正确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在行为举止以及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之中出现不尊重他人、不助人为乐以及自私自利的行为,这些都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和目的。因此,在高校+地方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产生了明显的变革,其中实践教学的比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真正把立德和树人结合起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