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范例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1

一、加强赏识教育,增强学习自信

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尊重,需要鼓励,小学生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运用赏识教育,为学生增强学习自信。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教师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示赞赏和认同,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对自身学习在被认可中产生动力与热情。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学习的时间不长,很多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知识理解与掌握上不甚熟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个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材中,学生们学习了演示文稿的若干操作方式后,与Word文档等内容相比,这部分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远了一些,操作起来也繁琐不少,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于是,在学生们对每一个功能进行操作练习时,我都会密切观察并及时鼓励。学生成功插入了文本框及图片,我会给予肯定。学生在文稿制作中,有意识地结合了多种操作技巧时,我会向全班展示,进行鼓励。赏识教育的实施,大多体现在一个个教学细节当中,无需设计过于独立的专门环节。我在赏识教育的应用过程当中,会抓住课堂教学之中的小细节,对学生们理解到位、操作准确的部分,会在第一时间通过行动或是语言等方式表示认可。有时候,虽然只是教师所给出的一个笑容或是一句肯定,对于学生内心学习自信建立与形成都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有了自信,学生们就会敢于学习;有了赏识,这个学习的过程便加入了被认可的快乐。

二、运用游戏活动,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需要灵动的气息,尤其是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当中更是如此。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能死气沉沉。教师们要尽可能多地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当中告别单一的语言讲解形式,在其中融入各种灵活有趣的活动形式,让信息技术课堂得到有效激活。谈及课堂活动的具体形式,我认为,游戏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内容。游戏是小学生们常常会接触到的活动形式,其中所包含的互动、欢乐等元素又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第3课中,学生们接触到了电子温度计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有一个更为深刻与实际的感受,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名为“猜猜我有多少度”的游戏。我事先准备好了一系列道具,让学生们通过触感猜测其温度,再用电子温度计测量验证。游戏虽小,大家却很感兴趣,并更近距离地体验了知识。利用游戏活动的开展,来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的气氛,对于教师们的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首先,教师们要创造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的游戏活动形式,要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将本次的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们不至于在游戏当中偏离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主题。

三、打通学科关联,提升学习乐趣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2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这也正是做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这些年龄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习;实验;快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更确切的说是一门“技术”课,而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呢?这也正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这些年龄及心理特征,决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对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灵活、自由,但是,这种灵活与自由并不是漫无目的任学生我行我素,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寻快乐。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爱动,爱问个为什么,爱探究个所以然,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灵活性也正是学生喜欢这门课的原因所在。喜欢这门课的同时,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呢?这也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求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了,是很难让他做好这件事情的。同样,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兴趣之上。我在讲授flash“逐帧动画”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看了一个小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来了,开始询问是如何做出来的,很迫切的希望自己也动手去做,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做好引导,虽然学生刚一接触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决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既然有了学习兴趣,再大的困难也要让学生想办法去克服。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这种乐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可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只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整个结果的呈现却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信息技术这门课,更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信息技术课素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美誉,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至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复习“图文的混合编排”这一章的时候,我让学生为二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此话一出,学生积极性突增,马上开始动手设计了起来,一节课下来,我看到了学生的作品有公司经理,有房地产老板,有演员,有IT总裁……而设计的版面更是丰富多彩。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一下图像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以及文字的编排与修饰。通过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复习了本章的相关知识点。这就比教师一直强调,学生反复练习效果要好的多,相对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这样的设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乐趣。而在整节课中,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学生所做设计中的不足和建议,当然,仅仅是建议而已,更大的自由性还在于学生自己。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了学生的潜能是如此之大,一些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制作的名片相当漂亮,而学生这些能力的挖掘与呈现是其它课程所难以发现的。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了名片,并在小组内互相做了交流、展示与学习,最后我们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实用奖”等多个奖项,不仅鼓励了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为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规划。

三鼓励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更多体现的是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一个问题就有多种方法解决。在讲授word中改变字体的时候,学生滔滔不绝,班里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一口气说出了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对话框来完成;一种是通过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关按钮来完成;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快捷键,选择“字体”命令。正是由于计算机的灵活性、计算机的特点,才使学生善于探索与研究,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并且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这也正是计算机的神奇之处。条条道路通罗马,信息技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让学生牢记知识点,有利于这门技术课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思索、探究、实验、证明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使这门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强大性与趣味性。

四以形象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去操作,去练习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可是,这样下去,会使信息技术课变得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如果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能够穿插进一些实际的内容,就比单纯的讲授知识容易理解,学生也更愿意听,更愿意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我在讲授如何完成文件夹中文件的移动与复制的时候,我以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学生说:“问大家一个问题: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学生一边笑着,一边回答我的问题:“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学生可能都看过赵本山曾经演的这个小品,所以,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于是,我赶紧引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然后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知道把大象放进冰箱的步骤,那大家一定也知道如何在文件夹中移动与复制文件的步骤,请大家先想一下,然后试着做一下!”于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开始在小组内探讨,如何打开“冰箱门”,如何把“大象”放进去或是拿走……不一会儿,已经有学生成功的完成了“大象”的转移,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最后,我只是对本节的知识点做了个总结与强调。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高兴劲儿,我也体会到了本节课的乐趣。信息技术课本身也是一门很抽象的课程,如果能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就能使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更加形象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五以竞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之一,因为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一种活动课,把微机室当成了活动室,这种放松方式学生固然喜欢,那又如何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学到知识呢?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至于每个同学之间的竞争。在讲授photoshop中“图像的合成”这一节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被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站在了一起所深深吸引,迫切的想知道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时候,我充分利用了学生急于求成的这一特点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余地,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与实验、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在小组内带动其他的学生,也让学生明白了合作的力量。竞争激励制度也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意识,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竞争激励、优胜劣态也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此变化多端的社会,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学生应该拥有的一种生活。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范成英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参考文献

[1]彭扬.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2008(Z1):73-74.

[2]卢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之分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3):90-91.

[3]倪仲勋.游戏与教育能否“喜结良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63-64.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信息素养要求提高,现代教育更是将“信息化、多媒体化、多元化”作为信息时代素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卫生行业作为与民众健康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个行业,其受信息化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教学成为卫生中职院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1卫生学校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应用,其与社会生产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医学人才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社会中,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医疗设备操作能力,并且应对现代社会医院中各类信息网络和医疗信息系统具备应有的了解,并对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等有基本操作能力,这一现状对卫生学校教学提出了新要求[1]。卫生学校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即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十分关注,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卫生学校更倾向于对医疗行业中一线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为卫生职业技能带来一定的变化,从这一角度而言,卫生学校提升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有其必然性。

2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2.1信息化教学观念尚未成熟

当前我国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有部分学校的教学观念仍旧落后,更倾向于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卫生医疗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观念的树立,因而导致其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信息观念的培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2.2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有部分老师以自身为主体,忽略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且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因而导致卫生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得不到切实提高[2]。

2.3信息教育环境有待优化

当前我国大多数卫生学校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一方面因为新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和引入时间的限制,卫生学校常常会出现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老旧的问题。这就对卫生学校信息教育环境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2.4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在对本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调查时,发现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年龄差异较大,既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老师,也有已从业数年的老教师。在这之中,大部分年轻教师都具备计算机技术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操作计算机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常见的问题,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比较多,拥有基本的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3]。但有部分教师由于从业时间较长,在工作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导致其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与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同时,具有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部分教师忽略了在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因而影响了卫生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3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3.1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培养信息意识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当代卫生学校学生的信息意识已初步建立起来,这一方面受到学校现代化教学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当前我国不断更新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关。现代社会要求卫生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好的信息意识,精准捕捉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行业动态,并利用可以接触到的信息资源提升自身能力。因而,在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要求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注重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同时,增加电子病例等信息网络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现代化的信息观念和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3.2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灵活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试”目的较强,有部分学生为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而学,信息技术水平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因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将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促进学生真正提升自身信息知识储备,增强信息技术能力的必要手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个课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向老师提问。如此以来,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可以让已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学生与没有学习这个知识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进步,提升教学质量[4]。

3.3创造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

当前医药研制和医疗看护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都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各类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加工,还是对患者的治疗与看护,都需要合理利用信息网络,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为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应注重对校园网设施的建设,及时更新信息基础设施,结合社会医疗变化更新应用教学软件。同时,筹建线上智慧课堂教室,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对良好信息教育环境的建设[5]。此外,还可以建设教学云平台,通过线上师生交互来加强教学中的互动,并实现对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储存、传播和共享。

3.4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提升信息技术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具体指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同时,强化对在职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注意及时学习信息技术,了解卫生学校学生未来从业需求,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此外,学校应注意提升在职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可以定期组织培训,不断丰富其信息理论知识,并及时更新与开发教学服务[6]。

4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发现,信息技术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既顺应了信息时展潮流,同时,又体现了新形势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提升卫生学校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是首要培养目标,使学生更加符合未来就业岗位需求是根本教育目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卫生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朝霞,王花,张萍,等.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考核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1):44-46.

[2]王朴,王燕虹,袁云霞,等.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97-99.

[3]陈爱华.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136-137.

[4]潘丽钰.基于护理专业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8):167-168.

[5]李曼,肖晓霞,彭荧荧,等.应用ARCS实施医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探析——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8):87-90.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4

生物数字化实验平台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实验软件包等三部分构成。其中,传感器的作用是把实验中测量的各种非电信号转换成标准的电信号,并把这些电信号传递给采集器,传感器的种类主要有PH值、电导率、呼吸、湿度、心电图、电压、温度、光强等专用设备;采集器是传感器与计算机的接口,它的作用是把实验中各种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到计算机中;实验软件包主要用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数据表现与数据分析。生物数字化实验平台能够独立或与传统的仪器结合起来进行实验,通过传感器快速而高精度地完成力、热、声、光、电等各类实验数据的实时采集,并由连接的计算机完成数据的处理、计算、分析,展示真实的实验结果。

二、信息技术促进生物教学的具体优势

现如今,所有教师都应当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促进,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数字化实验室环境下的生物学科,需要老师们充分运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其具体优势主要体现在:

1.在数字化实验室环境下,信息技术能够将生物教学中抽象概念、问题直观化、具体化。

抽象概念或知识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让学生吃透的,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将抽象的生物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利用相关软件制作细胞分裂、分化的立体动画,使难以理解的微观生物现象直观化,这样既容易让学生理解,更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数字化实验室环境下,师生对于相关设备的操作

均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了解各硬件的功能、连接方式,掌握各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促进各实验数据的正确采集,熟练各实验的正确操步骤及流程,达到既能熟练掌握生物实验操作的技能,又能正确完成生物实验的数据采集工作,为后续的实验分析打好基础。

3.在数字化实验室环境下,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增强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交互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互动教学”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4.在数字化实验室环境下,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提高教学效益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出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优化分析数据,能够较彻底地分解知识和技能的复杂度;再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这样既优化了教学环节,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达到教学目的。

三、信息技术促进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要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就必须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点、把握关键点、守住根本点,不断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

1.找准切入点,提升信息素养

想要用好信息化技术,必须熟悉各种数码设备,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具体包括使用电脑对图表、文件、音视频进行编辑、处理;会使用数码相机、DV、扫描仪、投影仪等常见的数码设备;会使用常用的工具软件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于教学等。只有真正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清楚地了解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2.把握关键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生物教学中,常有一些难以理解的生物学概念和生命原理,通过传统实验往往还不足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利用数字化生物实验设备,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和准确的数据分析,揭开表面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将教学难点变得容易认知,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官认识,为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守住根本点,落实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5

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为技术而布置任务,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中,只有模仿,没有思考、没有创造。教师要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信息技术技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主题教学的设计原则、模式设计。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探究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趋向于成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愿顺从与接受,更愿意自己主动发现、积极探索。而传统的应试模式催生灌输式教学,教师为技术而布置任务,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没有学习的动力,作品多是模仿,缺乏思想性、创新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积累、感悟、创造,从而能激发兴趣,建构知识体系,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一、初中信息技术主题教学的设计原则

1.生活性。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社会生活力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的主题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挖掘教学素材,也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形成主题教学的任务。

2.发展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外,教师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人文性。

信息技术学科是文理相互交融的学科,既有工具性的一面,有着逻辑性、严谨性,也有人文性的一面,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以及原理的传授,关注学生的感悟、交流、分享。

二、主题教学模式的设计

1.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拟定目标。

(1)研读分析教材内容。

教师在通晓课标、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分析学习者需学习的内容、需完成的任务、主题的选择、如何合理地安排顺序。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调整、重组。如第八册第三章整合为“我与网站设计”主题单元,涉及到确定主题、网站规划、素材收集、素材处理、网站制作、网站、网站评价等内容。

(2)加强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将相关联的内容放在同一主题内学习,让学生拾级而上,逐一解决问题。如学习文字处理内容时,可以将主题定为“解决身边的事”,通过输入、编辑完成习作的编辑,在“中小学作文网”上投稿;学会制作表格,完成生活中常见的洒扫表、课程表等表格,并学会对表格的美化;利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等工具为班级出一期电子报刊;为作文选制作目录、封面,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文字信息的处理能力。

2.合理选取主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具有探索意义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活动主题,如“获取信息”主题教学中,教者让学生从准备装电脑、制定“国庆外出旅行计划”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学会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掌握关键字、目录索引等两类搜索引擎,能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掌握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的方法。主题的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既可以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定,也可以由学生到网上搜索素材自我完成命题,无论是何种方式,都须为学生留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3.主题资源的设计

在主题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适合学生主题学习的资源,一般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也可以是能指导操作的视频、动画,也可以是主题作品的范例,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的评价量规。如在“我与网络”主题学习中,教师在资源设计中对学生申请QQ号、进入个人空间、撰写博客等提出要求,并提供终结性评价的评价量规及方法要求。

4.主题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

教师要创造联系生活的情境,将教学知识置于真实的环境之中,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舌尖上的盐城———“制作封面”》教学中,教者展示盐城美食图片,创设情境:“美食节要到了,我准备制作了一本《舌尖上的盐城》,让更多的人了解盐城美食,现面向全市征集封面,你会做封面吗?”教者通过图片展示,在欣赏《读者》《意林》等期刊封面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从而主动地接受探究任务。

(2)指导学生完成主题。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闻不问,放任其自流;部分教师指导时机把握不当,或指导不够清晰,致使主题教学难以深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合适的教法。对于知识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而对于学生有一定基础、适合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3)评价反思。

通过主题作品的展示交流,教师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成果产生清晰的认识,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产生批判性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调整与修改教学作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6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多种策略并举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关键的是要抓好课堂教学,坚守好课堂教学这个阵地。那么,怎么才能在这个“阵地”上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实现“低耗高效”呢?

一、多种策略并举,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兴趣

要想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程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效率就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呢?(1)创设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在教学预设时,教师应结合课时(单元)教学的目标,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创设与导学内容有紧密关系的学习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我要学”的主动性和热情。其一,紧扣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务实创设问题情境。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发认知冲突的“良药”。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当然,要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难易合适,应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这样,就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他们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智能家居———远程控制家电”一课时,可以首先创设一个情境(视频展播):老师在学校里就能控制家中的各种电器。让学生观看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老师是怎么控制家中电器的吗?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的猜想,有的说老师上学前预设好的,有的说老师用的是“定时”。此刻,学生对新知充满了好奇。就在这时,巧妙引入新课,学生一个个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他们的兴趣十分高昂。其二“,制造”竞赛的教学情境。好胜要强是学生的一个共性,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在同学面前“显摆”自己。于是,可以有效利用他们这个特点,设计不同方式的比赛,促进他们主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比如,教学完苏教版五年级“初识Scratch”后,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比赛:编写一个让小猫介绍自己的脚本。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赛,突破重围之后,代表小组参加“组际”比赛。这样,无疑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求知欲。(2)充分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做“游戏”,而信息技术的学习载体计算机正具有这个能玩游戏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个特点将知识的学习与游戏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新知的学习与探究、掌握技巧,形成技能。比如,学生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操作时,如果单纯给他们讲解鼠标的操作,他们肯定会“厌烦”,而且练习的动作也不规范。但如果让他们通过计算机自带的游戏如“纸牌”等来练习简单的操作动作,他们就会非常投入,十分专心,且学得好。

二、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把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他们提供充裕、足够的操作时空,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学生上机操作实践时,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学生上机操作前,教师应将一些操作的流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展示、讲解,耐心地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了如指掌。如教学“文字编辑”时,先让学生理解word各种编辑功能,采取背诵法、对口诀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打字的速度和编辑的技能。当然,在此过程中,要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鼓励、指导。同时,给优等生安排一些带有一定难度的操作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个性需要。

三、在教学中应精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团队意识是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支柱。因此,教师应把握、研透教科书,仔细筛选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实践、自己摸索。引导学生把发现的问题和预见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老师讲课或上机操作时通过自己研究、集体商讨或小组合作进行解决。比如,教科书中每个软件的教学,按照课标的要求都是教师介绍主要功能,其余部分让学生自己大胆摸索和使用。所以,教师在部分操作课程中,必须坚持少讲、精讲多练、多探索的原则。通常的流程为:教师创设各种能吸引学生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知晓并掌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接着师生共同完成新授的学习,特别是熟记操作的方法,最后进行实践或巩固练习。

四、结束语

总之,要形成高效低耗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应构建科学的教学预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心强化教学练习,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管文海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迎宾路小学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7

网络化教学已经转变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趋势,使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更加自主,合作性和交流性业也更强。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完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自主学习的平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而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充足。文章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对现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几种比较集中的教学方式和一些观点建议。

关键词:

网络环境;教学模式;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现今社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更新换代,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革新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思考,发现教学最主要的两个问题集中在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最终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更注重的是素质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实际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才能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特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依据为知道,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思维方法和教学方式的体现。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更为风度,开放的教学模式业越来越盛行,本文就结合人们实践中常见的几种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经过细分,然后将教学内容任务化,然后在情景模拟中提出任务,把任务分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关于该任务的相关信息和知识,自己去归纳总结相对应的知识点和方法。这样一来,把教师的任务演变成为学生自主自由的活动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坚持直至任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对于教学任务的分解和分组要适当,所运用的情景模式也要适中;(2)避免任务分配过程中喧宾夺主,主次不分的情况发生,而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系统全面地进行分配,在数量和质量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和空间;(3)教学任务的分配不能分得过于精细,难易程度也要适中,同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不能存在难于理解的问题。问题情景要真实有趣而又耐人寻味,不能仅仅只是教学内容的转化,而是应该有深度和广度。任务驱动法的6个教学过程:①确立任务;②提出任务;③分析任务;④完成任务;⑤评价任务;⑥提出发展性任务。任务驱动法的6个主要作用:(1)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自学能力;(2)实现个别化学习;(3)能够把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个性学习和协作化学习的高度统一;(5)提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6)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学习的学习模式,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而且可以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所以,任务驱动法是新教材教学方法中效果特别显著的一种。

2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协作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采用提出问题,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并且对所收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合,然后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会得到提升,也会掌握更多的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涉及面比较广泛,所以不可能是在一节课中就可以全部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难易程度来确定完成的时间和所需课时。一般来讲,基于问题解决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包括几个步骤。

2.1教学模式包括的步骤

(1)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2)分配小组,确定研究计划;(3)分工协作,收集信息资源;(4)交流协作,完成问题解决的方案;(5)汇报、总结、评价、反思。

2.2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内容

(1)课题化的学习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剖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来确定相关课题,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实际可行地给予他们指导和建议,从而保证教学顺利进行。(2)用作品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师给出选定课题之后,学生们会围绕相关课题去搜索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凌乱无序的,如果要求学生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就会对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仔细的梳理和挑选,然后从中归纳和选择他们觉得最重要的部分组成作品,这样一来,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认知能力,使整个过程更加有序。(3)作品共享。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研究课题都是不一样的,应当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所以可以进行作品共享,让每个小组展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展示过程中。允许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答,这样一来,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倾听、分析、概括,提问和辩论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4)对学生的作品评价要公正客观。如果要对学生作品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就必须根据研究方法,资料数量等具体的因素来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或者是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自我评价,由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对问题的注意力。在网络环境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加自发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网络环境教育下教师需要注意的因素

在网络大环境下,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所处的层次进行研究。要发掘学生们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然后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网络环境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怎样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呢,怎样才能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呢,这都是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4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更具优势和特点。具体体现在:(1)在辅助教学方面,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跟进、课后巩固;(2)在互动方面,有利于实现双屏(学生的手机屏幕与老师的电脑屏幕)互动、课上课下(onClasstooffClass,O2O)互动;(3)在素养提升方面,通过该平台可以推送有利于学生素养提升的教育资讯与学习资料。网络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学校进行的情况,教与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像是过去那样,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师生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合作与交流。学生所学习知识的领域和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空间性自主自发地去学习和汲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监督和反馈,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给予实时解答。这种点对点、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真正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志鹏.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张燕.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挑战。鉴于这一形势,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借助微资源短小精悍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其主动融入,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掌握技能,实现教学优化,以此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微课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边讲边做的模式,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来。这种模式存在很多局限性,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能实现整体的上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积极引入微课,让学生在“情景化”的课堂中享受视觉冲击,主动融入,积极探究,实现能力提升。

一、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现代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很浓厚的兴趣,对网络更是充满无数的好奇。教学时,我们要抓住这一点,借助微课设计导入,给学生制造一些“惊喜”,以此激发其想象,尽情发挥其才能,从而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作为课堂的主导,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清楚学生心理,抓住动机,投其所好,确保他们能融入教学,积极完成任务。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是因为想操作,体验网络。而有的老师就喜欢“反其道而行”,剥夺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其坐在机房听理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偿失。为此,我就会结合教材,在课前制作微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享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比如,在讲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技巧,反复操作会让其感到厌烦,我就利用微课展示自己做的微贺卡,上面不仅有温馨的文字,还有动态图和背景音乐,搭配起来,让人眼前一亮。学生看到后,立即沸腾起来了,跃跃欲试,我就假装问他们:“同学们,你们想做吗?”马上得到积极的回应,我就顺势导入,在原先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一起制作贺卡,送给亲朋好友。此外,在讲《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时,我采用了相同的方法,收效甚大,不仅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了技巧和流程,还激发了学生灵感,培养其创新能力。我们要善于运用微课,借助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让其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学习。

二、结合实际,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攻克难点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信息技术不仅注重技巧掌握,更需要夯实基础。传统教学采用统一化模式,采取统一标准,忽略了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其学习压力加重,忽略基础,造成了班集体内分化严重,难以实现整体提升。鉴于以上问题,我就会利用微课的“点”状功能,即针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制作微视频,突出某一环节,开展分层教学,照顾到所有学生,满足不同程度的需求。这样,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无形中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其轻松学习,体会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比如,在练习打字时,考虑到这是很基础的技能,我就着重指导,想要帮学生夯实基础。但这是操作性的技能,如果我挨个讲,对学生不会有很多帮助。经过思索,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借助微课,将打字技能设计成一个通关游戏,设置四道关卡,让学生逐层练习,并且说明前十名通关者会得到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他们秉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态度,十万分投入地练习。每过一关,我就能听到学生窃喜的笑声,让人觉得很有趣。对于这样的训练,学生乐此不疲,丝毫不倦怠,很快就有了效果,不仅熟练度提升了,而且培养了竞争意识。此外,在分层教学中我会注重难点教学,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比如,在讲Flash动画制作时,我就在基础的层面上更进一步,借助微课,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其合作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积极接受知识,有效攻克难点,实现能力提升。

三、拓展课外,自主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发挥

21世纪是自主创新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模式,扩大教学格局,尝试着放手,把舞台交给学生,借助微课把课堂扩大,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比如,在讲Flash动画制作时,因为难度较大,课时有限,很多学生掌握得不扎实,对其中有些操作不是很熟悉。为此,我就将课堂上的重要环节制作成微课发给学生,让其在课余时间自由练习。与此同时,我还在网上找了一个简单易学的动画制作工具,自己制作了一个几分钟的视频给学生看,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主练习。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客观条件耽误学习,不论课内课外,只要热情在,就能好好学,熟练掌握技巧,促进个性释放。或者,我可以借助微课引导学生预习,通过小视频集中知识吸引学生,鼓励其在课前预习,针对不懂的内容自主探究,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此外,考虑到有些学生基础较好,我就适当地设计一些题目做成微视频让其自主探究,满足其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挖掘自己,发展自己,促进其能力的提升,还能让其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收获课堂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