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学论文范例

心理教学论文

心理教学论文范文1

创新教育指的是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自我探索能力,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产生对新知识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创新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以及创新情感四个方面分层次、相互渗透、相互递进的展开。

2.1创新意识的塑造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起点

创新意识指的是敢于质疑、敢与标新立异以及敢为天下第一的勇气。这就要求小学生要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讲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阳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头顶的阳光,看是什么颜色?有的小朋友说是红色的;有的小朋友说是金色。但是有一个小朋友说阳光是彩色的,当太阳公公高兴的时候,阳光是红色的;当太阳公公难过的时候,阳光是灰色的,这时就会有乌云;当小朋友做了好事的时候,太阳公公会笑,这时阳光是金色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展开了对阳光的想象。有学生提问,在不同的季节阳光的颜色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阳光会把花草树木变成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每天都会有阳光,而我们会穿不同厚度的衣服?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和民主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开展的核心所在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积极的求异性。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对世界的认识是充满想象的,他们会根据人们的感情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他们对梦想的回答是独特而有创意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富有创意。求异性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的,一种求异的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自己见到的最美丽的春景以及这次春景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见到的春景用最精美的语段展示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描写好在什么地方,最后用自己的文字把自己见到的最美的春景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进行独立的思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落脚点

创新教育的开展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型想象付诸生活实践中。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包括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例如,在《两只鸟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PPT的展示引导学生走进动物园的鸟禽区,学生欣赏着鸟类世界,交流着他们所喜欢的鸟类。这时动物园的一个导游展示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美丽的小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鸟妈妈生的,有的说鸟妈妈是生鸟蛋,不是鸟妈妈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基本建立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把前几天的鸡蛋和母鸡拿到教室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课文的学习,并借助课外学习,知道了鸡妈妈孵蛋需要的温度。学生在今后一周的观察中亲眼看到了小鸡,知道了保护鸟蛋就是保护鸟类就是保护大自然。在以孵蛋游戏为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展开了关于新内容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扩展,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充分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4创新情感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动力和源泉

心理教学论文范文2

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例如关于明朝八股取士制度的评价,有的学生认为八股取士制度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八股取士制度规范了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突破权威,敢于质疑;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必须关注生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但有些学生怕会被同学认为爱出风头,答错了会被同学讥笑等等,从而压抑自己的表现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倾听每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机会。

二、改进日常的教学模式,寓创新于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应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立场出发,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寓创新教育于其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做到下面几点:

1.利用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一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在每堂课的新课导入时都要精心设计,采取多样的、新颖的导入方法。如音乐导入法,在学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时利用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导入,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时,课前让学生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猜谜导入法,在学习“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时,我出一谜语“唐三彩”(打一明代人名)等,还有诗歌导入法、小品表演导入法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

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新方法。当前社会,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进校园,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不断提高自己从网上获取信息,获得新知识,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与历史教学进行整合,开展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时,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让学生观看有关图片与资料,形成比较感性直观的认识,提出问题“这说明了什么?我们要怎做?”。

3.利用正反结合、多向思维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看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如讲述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这种体制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有着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体制曾在二三十年代推动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对历史问题能够进行全面的分析。

4.采用“心理换位”,引导学生开启创新的闸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距离今天已经久远,如何让学生提高兴趣,深入掌握呢?采用“心理换位”,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对于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在学习“明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时,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后,你如何巩固你的政权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结果学生把自己设想为朱元璋,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收到奇效。

5.结合乡土教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家乡的事,家乡的人,总是学生最感兴趣,在历史教学中结合乡土历史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激发其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的情感。例如讲述抗日战争时穿插我们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使学生认识到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在讲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结合课本的插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他是我们盐城人的骄傲,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热情。

三、总结

心理教学论文范文3

由于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动个不停;另外他们求知欲强、要求上进,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依然用传统的模式,一味地按照书本教材进行讲解,就会使课堂变得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就会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方法,钻研教材,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踏雪寻梅》这首歌时,笔者考虑到“XX.X”这个节奏中前八分休止相对比较难懂,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鼓励他们自主讨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在唱到这个休止符时用点一下头来强调。”有的学生说:“我是在心里默默地嗯一下。”还有学生说:“我用脚打节拍强调。”听到这么多学生的发言,笔者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然后进一步鼓励他们:“我们可以选择一种简单而又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唱。”这个前八分休止符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同学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让原本单调的音乐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进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巧妙运用奖惩措施,唤醒学生学习潜能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夸奖、批评、赞美、惩罚等手段。完善课堂奖惩制度,教师必须要在科学合理的评价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运用得当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充分给予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音乐空间。例如在学习《送别》这首歌时,笔者在向学生介绍创作背景时,有的学生在台下开始窃窃私语,影响其他学生听讲,于是笔者问他上课为什么要讲话,他说:“老师,这首歌我早就会唱了。”“太好了,那就由你来担任一下这节课的小老师吧!来教大家学唱这首歌!”这位同学很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其他同学也没有尝试过同学的教唱经历,所以都很认真地学唱。很快大家就学会了这首歌。通过这样的奖惩办法,不但使学生改掉了上课爱讲话的毛病,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形成了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应抓住每一个可以夸奖学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透彻分析学生心理,机智处置纪律问题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还缺乏一定的自律性,课堂上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问题学生”、“多动症”儿童等,课堂上总能发现他们或是在讲话,或是在影响其它同学认真听课,等等。对于这样的情形,教师需要机智灵活,妥善处置,不能简单地停下讲课,严厉训斥一番了事,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或接话分析,用教学内容中的道理去说明,使之深化;或善意引导,晓以大义,以宽容的态度、渊博的学识、透彻的分析,去征服学生的心。为音乐教学提供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例如在学习《茉莉花》这一课时,课堂气氛很有些异样。这是一首广泛流行于全国的江苏民歌,很多学生都能从头唱到尾,上课时不少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或是埋头做其它事,根本提不起兴趣。面对课堂上松散的纪律,笔者灵机一动,何不尊重学生会唱的事实,从学生喜爱的角度选择曲目呢?考虑到这首歌有很多个版本,也被多位艺人重新演绎过,所以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认识,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这样一来,课堂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的现场版,很经典;也有的学生说:我喜欢霍尊改编的《茉莉花》,很现代、很独特;还有的学生表示:我喜欢梁静茹版本的《茉莉花》,小清新风格很好听。

四、结语

心理教学论文范文4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长。在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德育课程,并规定该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其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特殊性,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女性,心理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她们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来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幼儿的成长。据了解,随着国家近年来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应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而且自身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实践课程附属理论课程上的传统教学,同时课程设置又过于单一且交叉重复,职业技能培养不够。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注重开设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以计算机、英语等技能课程为主,而对于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的课时设置比例不多,使得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和设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更是无法把握到位。此外,大多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行2+1模式,所以,在目前中职的教学计划中,另外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困难较大,并且效益不高,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我们认为应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系;2)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增加而课时有限的问题。而在幼儿心理学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能全面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确定为:使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能进行自我心理矫治,以适应校园生活,为参与社会工作奠定基础。对于课时紧张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应用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精讲、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涉及到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结构的各方面,但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采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即结合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章节教学,侧重解决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结合认知过程,强化“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的教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情绪教学中,学生了解觉察情绪的方法和理解“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技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绪压力;结合社会化教学,讲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评价;结合个性心理阐明,重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强化“排除自卑,树立自信”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感;在讲授婴幼儿心理健康时,重点讲授心理健康的调节,注重“适应社会,职业心理”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人生选择。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结合章节教学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在《绪论》中学习心理的实质,同时使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以获得健康的心理。例如,本校面积比较小且教学楼宿舍比较老旧,外观不美,新生到校后心理反差很大,难以适应新环境。鉴于此现状,笔者结合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学质量高、艰苦的住宿环境可以锻炼和提高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降低学生的心理落差,以尽快适应新环境。2)结合幼儿的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多通道感知,学生学会使用多通道来学习技能和知识;以茱莉?安德鲁斯和罗琳等名人为例学习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实验理解记忆的规律,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学会学习。3)结合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学生能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掌握获得更多积极情绪的方法。4)结合幼儿社会化的学习,通过分析自身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学生懂得与父母和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并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结合幼儿个性的学习,通过问卷测验和案例分析学习性格和气质,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并采用取长补短的方法,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提高人格魅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准备。例如,通过设置“一顶帽子”的问题情境和分析《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影视作品人物的个性特征,尝试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中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并谈今后该如何取长补短,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6)结合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学习,通过制作心理健康手抄报,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课外知识,争做健康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规划职业人生道路。

四、小结

心理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快速进步,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使毕业生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各大高校需要适时的改变教学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高校人才的就业竞争力。目前,随着高校的专业方向不断增多和师生规模不断增加,其管理工作逐渐复杂,因此,高校采用现代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施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作用

(一)有效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国各大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并做好科研工作,其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该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逐渐成为教学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有效推进高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普及和实施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核心逐渐演变为“知识、素质、能力”一同发展,课程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模式,而且逐渐减少实践教学过分依赖于理论教学的现象。同时,高校也加快了的实验室的建设,极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有效的推进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发展。

(三)有效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

高校采用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教师进行集中化管理,电子版材料代替了纸质版材料,数字化的管理逐渐成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也在进一步的更新和改变。另外,这也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快捷、有效的获取相关技术信息,学校各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也会更加的方便,最后,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个性化管理的目标,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自然也就有所提高。

(四)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率

高校的管理者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简约信息管理平台来及时且全面的管理教学工作系统,同时可以有效的统筹规划和安排教学资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现代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因此各大高校之间和高校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的同步教学资源,并且可以互相分享教学资源,而且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各大高校能够及时的了解国内外的教学现状和经验,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五)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高校通过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优化教学管理的组织架构,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的全面,这样一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会有很明显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高校教学工作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高校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时不断的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管理组织的敏捷性,从而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缺少对软件设施的投入和重视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认识到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赋予行动,但是这项工作的发展仍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大部分高校对电子资料的认识不够,而且不重视设施的投入,在以往的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高校的管理者通常使用的纸质材料,目前,电子资料并未得到广泛的普及,这其实是浪费社会资源的一种行为。另外,我国各大高校往往只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却忽略了根据实际教学管理需求来建设软件设计,导致信息化教学管理工具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就造成国内大部分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缓慢。

(二)高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比较低

由于各大高校的专业比较多,受到一些专业的限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和管理者的计算机水平比较低,缺乏相关的信息系统知识。另外,虽然部分高校对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了有关现代化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但大部分培训工作只是走个过场,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缺乏针对性地实践指导,导致这些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比较低,不利于有效的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

(三)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应用性

现阶段,虽然我国部分高校设计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系统,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多数高校在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初期强调系统的实用性,但忽略了管理系统的长期使用情况,设计出来的管理系统只能适用于现阶段的管理工作,无法满足下一阶段的工作需求。另外,部分高校缺乏与系统设计者的交流,而且很少参与到具体的研究和设计的过程中,导致设计出来的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

为了各大高校能够更好的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人才教学理念,不断加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管理的能力。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为学生充分的分析行业和市场,以及行业需求,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素养。

(二)建立健全高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

提高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加强对教师和管理者的培训,所以,学校也要建立健全并完善相关培训制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责任心、超高技术水平和具备较高政治素养的管理团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好学的教学管理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各大高校的竞争力。

(三)加强建设高校的信息技术设施

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是各大高校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计算机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化管理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同步和共享。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完善并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而更新管理旧系统,不断完善高校内部管理系统,进而提高高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加强高校信息系统的安全

各大高校不仅要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要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其共同发展。在设计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时,学校的管理人员要真正的参与到设计和研发的工作中,确保系统的设计是完全按照学校的发展进行的,使其能够充分体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从而确保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保护,避免外界人员侵入系统,破坏学校的软件和数据信息等,从而确保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地开展,进一步提高各大高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的青睐,国内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因此,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有效的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这项工作是需要漫长的过程的,需要高校的管理者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也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更新教学管理观念,从而使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取得明显的进步,促进高校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汲军,王丹丹,于翠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29):51-52.

[2]王颖,黄睿,张皓博,等.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6):199-201.

[3]黄志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9-100+103.

[4]王于志.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品牌,2015(3):284.

心理教学论文范文6

学前创新教育不单单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它应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创新理念教育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因此,这也就要求教育者在优化人生观和人伦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从学前阶段就培养出具备高水平的理想和高层次追求的人才来,这也是学前教育者进行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首要教学目标,也只有这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孩子们才会在未来的创新实践活动中,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孩子们会沿着这个方向为之奋斗和努力。这也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创新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每位孩子的健康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前创新教育中,儿童的创新性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当中,因为孩子们的动作活动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运动,儿童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大时机,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孩子们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思维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呼吸、脸色以及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对儿童的活动量和运动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控,因为只有科学地安排他们的运动过程,才能达到健体强力的效果,进而也才能促进他们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三、要重视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

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也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针对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他们的这些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此外,在构建学前教育的创新体系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基础的教育当中,在创新教育中去完成基础教育,在这个整合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地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好基础,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促使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目标

在过去比较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经常会认为儿童还不能分辨出事物之间的好与坏,很多教师还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这样的教学结果就会导致幼儿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完成,教师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照着样子去学、去做,这样的教学观念长久下去,就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灌输这样一种想法,每次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习,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追求学习的本质,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额困难。在这种思维创新的学前教育的理念引导下,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本质有个特殊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的教育活动当中不断地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并且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以此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思想和观念。

五、创新教学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设置

心理教学论文范文7

1.1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社会的日益发展使得信息日益膨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拓宽。在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和实践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现代化教育管理方式,促进教学管理的科技化和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作用体现在既可以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快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科技化,也能提高高等学府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教育信息化管理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作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它必定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

1.2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一,对教育管理的信息处理应该严格确保信息具有新鲜性,时代性,信息简洁明了,准确无误。第二,必须严格约束对信息资源的处理,自始至终都要确保信息的合法性与有益性,以防不良信息的肆意传播,要保护我们获取的信息是健康和健全的。第三,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要遵守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的步骤和要求,获取的信息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原本的信息资源不相上下,无过大出入,保持内容的重要性。

2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举措

根据“信息化管理,而非管理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新思维与严格规范的教学过程管理的理念相结合。

2.1树立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管理资源,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中心,具有信息量大、离散度高、更新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种种特点。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是要确立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新思维,思维的更新换代决定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作为教育者,使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他们的义务与职责,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应该冲破观念的束缚和跨越思想的障碍,接受并实行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让教育教学更加信息化、社会化和终生化。

2.2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建设严格遵循高性能、安全性、先进性、稳定性、扩展性、经济性等原则进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接入认证系统,提供方便的上网服务,为每一个认证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通道。

2.3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心理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思考

一、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职责定位模糊

在计划经济体制这一大环境下,行政手段是政府的主要管理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过渡,学前教育管理方面的职责需要重新给予定位。但是对于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的过程中,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执行,另外,尚未给予学前教育高度重视,部分地区的政府管理职能被弱化,权利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相继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当中,政府并没有发挥出自身自责,主导作用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

(二)各级政府职责不明确

从当前的大环境来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是在学前教育管理方面主要实行的体制,但因为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定位相对模糊,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级别不同的政府在使用权限时较为随意,权力过于集中这一问题时常发生。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管理方面,尚未对职责进行明确定位,另外,在建设相关制度与规范的过程中,由于之间依据的不同导致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最后,不明确的责任划分使得推诿现象严重,出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解决,无法及时明确责任主体,开展这项工作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三)政府部门权责不清晰

尽管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已经意识到,权责划分对于学前教育事业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相关职责进行规定,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时,并没有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实施,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其次,在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管理文件与规范中,尚未明确规定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责任,所以部门地区在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等级的混乱现象。

(四)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当中,人员配备方面尚未制定明确的标准,不同地区间的教育行政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关组织机构,并配置足够的工作人员,但是相关人员的数量、职责以及资质等方面都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尽管之前对学前教育的行政机构与管理人员的资质进行明确划分,在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幼教工作时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规定较为广泛实际的操作水平不高,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二、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挑战

(一)加大政府主导作用

无论是政府建设还是行政管理,为大众服务一直是最初的目标,学前教育在发展的阶段,政府所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在社会当中上学难、上学贵这类问题普遍存在。在人的一生当中,学前教育属于最重要的基础性教育,学前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支持,所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学前教育加大资源投入。

(二)提高教育体制需求

分税制这一财政管理体制得到实施之后,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呈现了上升趋势,学前教育的大部分资金,主要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帮助,中央财政所占据的比例微乎其微。面对学前教育投入经费,中央政府应积极承担一大部分,为地方政府缓解压力,学前教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加强权责划分要求

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学前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学前教育资源并不充裕,国家在相关制度与纲要当中,为学前教育今后发展制定了明确需求,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肯定,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了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应拓宽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基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面对与日俱增的民办幼儿园,政府应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扶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为学前教育管理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保证教育的公平与质量

学前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促进公平,保证质量。所谓公平,就是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其提供相同的入园机会,质量就是让幼儿所接受的教育质量要得到保障。质量与公平这两者尽管在内涵上有着很大不同,但却相辅相成,因此,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让学生有一个公平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首先要对教育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一个清晰的见解,保证学前教育服务质量。其次,优化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明确政府部门之间的权责,推动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

(二)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得到改革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主要聚集与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服务经济体制改革是其主要目的。政府的经济职能与政治职能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得到了进一步分离,并没有对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进行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的各项职能被弱化。因此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学前教育在发展中的公益性应得到明确,并充分发挥出其独有优势。另外,政府还可以利用法律手段,优化配置与合理规划其公益性事业,推动其今后发展。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所发生的变化,明确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三)分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无论是区域还是城乡,我国学前教育机构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分布不均衡问题,从区域方面来看,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情况,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学前教育的普及与目标明显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高一筹。从城乡方面来看,城乡与农村之间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也有着很大差异,公立幼儿园的效果明显高于私立幼儿园。因此,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落实,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

四、创新学前教育管理主要措施

(一)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想要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政府与教育部门必须给予其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自身权利,以此推动学前教育事业今后的发展。第一,明确教育职责与主导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前教育管理机制,丰富管理制度与内容,以此为基础促进学前教育事业今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人员相互监督,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在民办幼儿园当中,教师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拥有正式编制的幼儿园教师较少。加强对园内师资力量的建设,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有效招收,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对园内教师专业化的管理与考核,提高教学质量。定期举办教学方法探讨会,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园内还可以制定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的积极性,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

(三)明确教育部门职责

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为基础,教育部门并以此为依据,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统一合理的管理,并承担相应的主管责任,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交流沟通,同级相互监督,严格遵守教育管理制度,在学前教育方面出台相关方针政策。在幼儿园收费方面也要进行合理规划,积极促进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教育事业也进行了大力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机制。幼儿在当前的社会中属于一个特殊群体,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怀与保护,在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政府各部门应给予其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促进其未来的健康快乐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文婷.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方向[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2]贾苏霞.探究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J].新课程学习(下),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