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维论文范例

写作思维论文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1

 

学术写作课程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学术写作能力,帮助研究生了解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使他们学会如何阅读、评判、分析与利用资料,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技巧、方法与规范。众所周知,科研论文作为一种书面交际形式,在任何学术环境中,人们最为追求的语言及思维的能力都希望在其科研论文中得到最好的体现[1]。因此,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术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当今社会,科学研究需要研究者对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与现象有敏锐的眼光,使自己站到学科研究的前沿,这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同时,开展科学研究需要研究者善于学术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能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或者对研究领域的发展作出理性的思考、分析、评价和预测,这需要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思维和眼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认为,对于研究生来说,科学研究与学术写作能力是研究生的必备素质,其核心是要具备高层次思维能力(criticalthinkingskills),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为理念。   近二十年来,高层次思维能力被西方教育界广泛关注并被列为大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我国有学者将“criticalthinkingskills”译为“批评性思维能力”。此译法易被曲解,难以完整准确表达原义,而译成“高层次思维能力”更为贴切,更适合我国国情[2]。根据Paul与Elder的论述,从词源上讲critical来自于希腊语的两个词根:一个是kriticos,意为“有眼力的判断”(discerningjudgment);另一个是kriterion,意为“标准”(standards)。二位学者认为“高层次思维”(criticalthinking)可定义为“为了决定某东西的真实价值或优劣,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明晰的思考,以作出有事实根据的判断”,其中包含三个维度:分析(analytic)、评价(evaluative)、创造(creative);作为高层次思维者,分析思维是为了评价思维,评价思维是为了改进思维[3]。由此可见,高层次思维源于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投入,是以改进自己的思维为目的,通过分析与评价,对自己思维进行系统的监控,发现并提出问题,研究未知,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对研究生而言,其学习的核心是“研究”,研究的关键就是“创造”,即“创新”,高层次思维能力是学术创新的原动力。   二学术写作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践   (一)学术写作教学以文献阅读为依托   学术写作是学术语境中为从事学术研究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申请书、科研论文、学位论文等特殊写作目的服务的一种写作方式,与文献阅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就学术写作教学中的文献阅读而言,关键是要任课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指导研究生查阅反映国内外本学科或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观点和最新成果的文献,这是研究生尝试学术研究的根本保证,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写作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所以,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要有助于培养提高研究生查阅文献、分析评价资料、吸取学科或研究领域前沿知识的能力。钱伟长曾指出,研究生学习阶段要着力培养以下能力,这样就永远不会落伍。第一是会找资料,找你需要的资料;第二是自己会读这些资料,能很快从这些资料中提炼出最核心最有用的东西;第三是要有眼光,能够从中发现、提出问题,看到进一步发展的景象[4]。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文献阅读,强化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与学术敏感性,促使研究生追踪学术前沿,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设计   Grabe和Kaplan指出,写作能力非“自然习得”(natu-rallyacquired),而是学校或其他环境中的“文化传承”(cul-turallytransmitted),写作是一门技术,是必须通过有效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才能掌握的技能[5]。目前,英语写作教学似乎还没有固定的模式与行之有效的方法,写作教学与研究有着较大的探索余地和空间[6]。所以,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根据研究生培养的自身规律,着眼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研究生在学术写作的基本特征、研究设计、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使他们学会如何阅读、评判、分析与利用资料,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技巧、方法与规范,有效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与学术写作水平。   1.采取模块式教学   根据课程的教学改革理念,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写作课程采取模块式教学,教学内容主要由六大模块组成,充分体现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个性特征。这六大模块是:第一模块“学术写作的基本路径”,介绍学术写作中必须考虑的“受众———目的———结构———文体———语言———表达”等问题与策略[7];第二模块“选题研究”,介绍科研论文选题的技巧与策略,论文题目的选择、写作与提炼。第三模块“文献阅读与综述”,介绍文献阅读、资料占有与处理方法,文献综述的类型与特征以及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第四模块“研究设计”,介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第五模块“学术写作规范”,介绍科研论文的具体格式,写作中的拼写、标点符号等写作基础,夹注、参考文献等开列的格式与规范以及运用缩写形式的具体做法;第六模块“学位论文写作”,介绍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具体格式与写作要求,致谢、摘要、引言、结论等部分的写作方法。   #p#分页标题#e# 2.革新传统授课形式   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注重科学思维方式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革新传统授课形式,在教学方法上侧重研究性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精讲、师生对话、小组讨论、实例分析以及研讨课(semi-nar)等授课形式,并定期举行学术论坛,将个性化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实现有效的交换思想与学术对话学习。莫雷指出:学习不是孤立的、抽象的、程序化的活动,它是基于沟通的社会过程。与其他个体对话、交流的学习是完整学习体系的一部分[8]。由于学术写作课程涉及面广,课程阅读量大,研究性强,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课堂参与,课后研究,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着力培养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出发,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实践研究与创新能力。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学术写作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更丰富的形式与途径呈现教学内容,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力求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网络化,在增加课程教学容量的同时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网上作业评阅与答疑,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和课外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验、参与、互动、对话、论坛的方式,注重科学思维方式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帮助研究生了解英语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使他们学会如何占有与分析资料,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方法与规范,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促进他们研究能力的发展与科学素养的提高,达到着力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学术写作能力的目的。   4.举办学术论坛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9]。我们认为,定期举行学术论坛并使之制度化、常规化,就是给研究生创立一个交流思想、建构知识、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学术平台,作为研究生课堂教与学的延伸与深化。在课内外的文献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这项研究是怎样进行的,其研究发现是什么,这项研究的优缺点在哪,对所读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然后按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写出论文在学术论坛上以报告形式进行交流。研究生在师与生、研究生与研究生、研究生与文献作者、研究生与文献引证作者等进行多维互动的对话与交流,思想的火花得以多层碰撞,在人际互动中建构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术视野,升华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并提高了自身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三新理念下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和特色   1.多学科视角下的学术写作   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结合语篇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修辞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从写作与文化差异、写作与交际能力、写作与语篇互动等方面来指导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的学术写作,尤其注重文化间修辞学理论对学术写作的指导。跨文化修辞模式研究表明,对于特定的语言社团来说,写作修辞模式是与其文化紧密相连的,尽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西文化在碰撞中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强,但英汉修辞偏好与文化差异仍是存在的。学术写作亦不例外,因此,多学科视角下的学术写作有助于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更好地掌握学术英语的修辞特征。   2.学术写作规范国际化   学术写作课程采用《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10](MLAHandbookforWritersofResearchPapers)作为参考教材之一,介绍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ofAmerica/MLA)的科研论文写作规范。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MLA格式规范,使自己研究成果的载体――论文在新世纪,尤其是在当今的因特网时代,更加符合国际规范,以避免剽窃等不端学术行为,严守学术操守,加强学术道德修养。   3.采用原版教材,教学内容个性化   学术写作课程的参考教材以美、英国家的原版教材与著作为主,这样更能针对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的学术培养。而且将教学内容分为六大模块,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反映了英语学术写作领域的最新成果,突出了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体现了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写作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指导性和开放性。   4.开展研究性教学,授课形式多样化   学术写作课程在方法上采用研究性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注重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采用课堂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授课形式,同时定期举行学术论坛,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的兴趣与积极性,在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网络化   学术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网络化,将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在学校局域网英语平台上运行,既扩充了教学信息量,有利于研究生的自主学习与学术成长,又建立起了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更为便捷的信息通道。   四结语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研究与探求未知的创造过程。研究未知,探索新事物,不断探索着逼近真理,增加新知识,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义务,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状态,甚至具有一种使人得以永生的神圣性[18]。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以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为理念,依托文献阅读与模块式教学,试图构建起“文献阅读———研究方法———课堂研讨———实例分析———学术论坛”五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内容个性化、授课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术写作规范国际化,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突出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指导性和开放性,培养研究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在不断提高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写作水平之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能力。#p#分页标题#e#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2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作教学;作文提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亦不可或缺。因此,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探讨写作教学,能让写作教学更有针对性。

一、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而在当前的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缺少严谨而有层次的论证推理,鉴于此,确定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加强逻辑训练很有必要。逻辑学家丹尼斯·麦克伦尼指出:“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的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前提是支持性命题,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各个前提之间相互作用,有一定关系,所以要摆正它们的关系,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这一理论,在成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构造一个论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一)前提与结论。前提是结论的支持信息,换言之,在议论文写作中,前提是论证材料,结论是文章论点。前提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真实,有力。前提的真实是指注重表达方式,用清晰、合适的语言来表述,这就要求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练、概括性强。前提的有力是指剔除相关度弱的前提,限制前提的数量,以使论证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方面,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关注前提与结论的相关性,当有多个前提(材料)同时支持一个结论时,学生通常会不加选择地全部用上,而缺少对前提的主次把握与轻重选择。最后,写议论文时,作者还要了解读者,在论证时,必须选择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最终读者是阅卷老师,其评分的依据是阅卷标准,即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学生要尽力达成以上目标,写出成功的作文。

(二)论证的有效性。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结构的合理性是论证有力的必要前提。逻辑学中有两种基本论证形式:联言论证、假言论证。1.联言论证联言论证的象征性表示为:A·B,A和B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命题,符号“·”代表“和”,表示A和B都是真的,它们作为论证的前提,可以得出一个有效的结论。如《六国论》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下来作者阐述了两种情况: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B: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燕、赵)这样的论证便是联言论证。A和B为真,故得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从论证结构上来说《六国论》是横向的,与之相对,纵向的结构也是成立的。如《拿来主义》中,在论证“拿来主义”之前,作者先阐述“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相对的,接着给出“拿来主义”要采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态度,最后表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是“占有,挑选”。这样逐层深入的论证,比横向的联言论证更具思维的深刻性。2.假言论证假言论证又叫反证法,主要通过论证反论题的错误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它的论证形式为:A→B(如果A,那么B)A所以,B如果前提A成立,结论B也必然成立;反之,A不成立,B也不会成立。我们以《师说》为例,韩愈提出:A→B(如果“从师而问”,那么“圣益圣”)-A(君子耻学于师)所以,-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假言论证在反驳的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论点。在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时,首先要判定两种事物或情况之间是否真实存在某种条件制约关系,这是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二、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议论文的结构是整个文章的“骨骼”,如果只有材料而没有布局,那么有效的论点以及优质的材料就会被浪费,无法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这正应了《文心雕龙·熔裁》中所说:“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高考作文明确要求文体要分明。议论文比其他文体对结构层次的要求更高,可以说,文章结构是议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素。所以,学生在正式写作前必须拟好一个有逻辑关联的框架提纲,然后再选取合适的材料,打通思路,为后续写作铺平道路。

三、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目前的写作教学在学生和教师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层面,存在逻辑不清、材料选择随意的情况,此外还有写作前缺乏整体规划、结构混乱等问题;而在教师层面,存在教学思维固化、教学内容不定、教学步骤不明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先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这启示我们,提纲式写作教学或能解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教师教学碎片化的问题。笔者以所任教两个班级的7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长时间的课堂实践与问卷调查,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提纲式写作教学策略。

(一)强调引导,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讲:“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思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都有一条清晰明确的主线。在写作前确定写作思路就如同有了“线路图”,能够给文章指明方向,使材料安排更为有序。在经过有无编写提纲的多次对比后,问卷调查显示,有89.6%学生认为编写提纲能理清思路,有助于作文完成,有67.1%学生表示会在写作前列写提纲。这些数据表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正式写作前预先列写提纲。长期这样训练,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可促进学生逻辑辩证思维的发展。

(二)讲解理论,制定框架。美国逻辑学教授丹尼斯·麦克伦尼的《简单的逻辑学》(赵明燕译)相对于其他艰深的逻辑学专业书籍更为浅显易懂,也与议论文写作有一定关联。因此笔者从这本书入手,给学生讲解构造一个有效论证必须注意的要点:1.前提的真实性,结论的可证性。2.两种有效论证:联言论证、假言论证。以上内容即为上文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三)制定三个基本论证框架。撰写提纲是综合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展开,选取材料、理清思路。老子将复杂的宇宙生成解释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用最简单的思想来统摄最复杂的现象。议论文提纲式写作教学中,教师若能尽力做到化繁为简,用普遍性的思想归纳繁杂的类型,学生就会有法可依。因此,我们可以依据上文的两种有效论证形式,设立三个基本论证框架:联言论证框架1(横向结构):联言论证框架2(纵向结构):

(四)审清文题,列写提纲。通过一定的思路把写作材料有层次地组织起来以论证文章的结论,是学生必备的布局谋篇的逻辑思维能力。“事”为形象思维,“理”则为抽象思维,两者之间需要逻辑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只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多写多练。在上述调查中,提出不会主动列写提纲的共有24个学生,其中有23个学生给出的原因是考试时间太紧,来不及写,而不是认为列写提纲没有用处。这说明,在写作时没有列出提纲的这部分学生其实也认同提纲对写作的价值,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能在考场上迅速列写提纲的有效方法。因此,养成平时详细列写、考试时大体构思的习惯是必要的,教师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模拟练习,以提高学生在考场列写提纲的效率。同时,经过反思,笔者认为自己构建的论证框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有固化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可能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抓住学生思维缺乏深度的问题,进一步增加训练次数,提高思维训练强度,以便学生能顺利养成高效列写提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M].赵明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二宁,刘克强.核心素养理论下的议论文训练体系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3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教学成效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有理有序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涵盖独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与表达问题等诸多层面,对于其树立逻辑思维判断理念、增强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亦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不同领域均已意识到“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刘然认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可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张杰等认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2];李玉中等认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扩展专业知识面、撰写学位论文等有重要指导意义[3]。硕士研究生是一股重要的科研力量,尤其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望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并进入科研岗位,故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课程,但未根据学科背景的差异性来设置“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要求等;同时,对于刚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对科学研究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论文的阅读与研究积累相对较少,甚至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兴趣不高,缺乏对论文写作常识性规则的认知,不清楚论文结构、投稿流程、期刊选择等基础知识[4-5],导致部分高校在学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笔者结合多年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科技论文写作”的经验,在深入剖析“科技论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两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创新,以期达到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之上,须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消化。首先,当前许多高校“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侧重于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讲授,甚至将语言和词汇作为重点[6-7],而忽略了对文献综述方法、科研思维与论文架构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其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经常忽略学生的专业背景。比如,进行实用工程技术研发的工科专业、开展基础理论探究的理科专业与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文科专业在思维方式等方面往往差异较大,若教学内容不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优化调整,则“教”与“学”间易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

(二)缺少实践环节。科技论文的撰写相当于烹饪美味佳肴,论文中题目、摘要、引言、结果及结论等板块相当于基础食材,如何将论文“烹饪”成一道有理、有据且有趣的“大餐”需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并在“烹饪”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添加各类“佐料”,即写作方式方法。目前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大多停留在对知识点的传授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论文写作实践实训环节严重不足,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加上大部分学生本身论文写作基础较差,无法充分掌握论文写作的整体思维框架及各类“佐料”的使用技巧。

(三)考核方式落后。目前,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以学生期末完成一篇简要的科技论文为主要考核方式[8]。大部分学生则根据所查找到的文献照猫画虎,随意堆砌文字,论文本身与流水账无异,课程教学内容收效甚微,学生也无法掌控科技论文写作的深刻内涵。由于缺乏过程考核,任课教师只根据一篇匆忙完成的低质量论文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不能持续改进教学体系,学生亦学不到真材实料。

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一)教学内容优化。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被安排为每学期32学时,授课内容划分为文献检索、写作技巧、投稿方法三个部分,并在期间穿插个人经验分享。1.文献检索。教师在讲授该部分时要在授课前假定硕士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自己只需讲授给学生如何根据写作目的来检索和归纳总结相关文献信息,熟悉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方法、步骤及获取全文的技巧,并着重讲解如何利用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邻近检索、字段限定检索等技术提高检索效率,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常用的SCI/SSCI(WebofScience)、EI(Compendex)、Scopus文摘数据库及中国知网、Elsevi-er、SAGE、Taylor&Francis、SpringerNature、ASCE、IEEE等全文数据库。同时,介绍ClarivateAnalytics的MasterJournalList、Google学术、ResearchGate、小木虫等论文写作交流站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在掌握检索技巧的基础上,教师还会为学生推荐与专业相关的顶级期刊,并对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的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总结自身感兴趣研究内容的发展动态,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为下一步写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2.结构化写作技巧。该部分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授课学时长,知识点多。与以往粗略介绍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不同,本部分将完整的科技论文拆解成篇前、正文及篇后三大板块,教师要分别讲解每部分的写作要点与内容要求,并通过典型案例详尽剖析常见写作错误,提出写作过程中的特别注意事项。篇前板块包括标题、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四部分。首先,教师要系统讲解主副标题与名词词组、动宾、疑问等标题的写作形式,并对标题的作用与写作要求也要进行深入阐述,同时还要介绍作者及单位的写作要求,以及涉及到作者排序、作者贡献阐明、通讯作者选择等问题。在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讲解中,教师也阐明结构式摘要中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的写作要求,并分析如何从摘要中提取关键词,最后要着重讲解如何根据关键词来拟定恰当的论文标题。正文板块包括引言、数据与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引言部分主要从引出研究对象、阐明重要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及研究目的四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方法的讲解。数据与方法部分无固定写作模式,阐明如何获取和使用数据即可,须特别注意的是是否涉及到伦理问题。结果部分要通过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不同类型科技论文的研究结果该如何写作,其中图表制作和阐述是关键环节。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插图能第一时间抓住审稿专家与读者的眼球,激发其进一步阅读全文的兴趣,而表格的优势则在于集中展示和对比数据结果,二者各有所长,优先选择插图,对图表内容的阐述须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点,切忌面面俱到。讨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升华,须对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并与既有研究结果相对比,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及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该部分最考验写作能力,也是整篇论文写作的精华所在。最后的结论部分侧重于讲解结论的作用、结构与写作内容,并从研究成果总结、论证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三个方面展开讲述。篇后板块重点讲述了参考文献的写作方法,须对照作者投稿指南来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形式,可适当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工具,但对直接导入的引用文献格式还需一一核查。同时,还讲述了基金资助、致谢、数据声明、个人贡献、利益冲突等环节的写作注意事项,强调了对各部分内容的细节把控,避免因较低级的错误引起审稿人反感,或是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在反复修改中浪费时间。3.投稿。这部分课程首先讲述了投稿期刊的选择。初次投稿或经验不足者可考虑中东欧、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的小语种国家主办且影响因子偏低的期刊,待有一定经验积累后再向美英德荷等国主办的高水平期刊投稿。作者也可选择先向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投稿,这类期刊通常拥有大批量高水平审稿专家,可快速拿到富有建设性的审稿意见和建议,这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完善大有裨益,如再投低一级刊物往往能快速录用。另外,该部分还讲解了ScholarOne、EditorialManager两大常用投稿系统及投稿流程,并详细剖析了投稿信(coverletter)和询问审稿进展、请求撤稿邮件的写法,重点讲述如何有效回复专家和编辑的审稿意见,以便于让学生掌握投稿技巧,避免走弯路。

(二)教学模式改革。“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PPT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理论授课与实践结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足,故亟需推行互动教学模式。首先,课程注意调动学生对论文写作的兴趣。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卡在了如何创新的问题上,限制了其深入研究的热忱。因此,本课程通过讲解三种简单实用且操作性强的方法,帮学生快速构建起创新性研究思路。(1)弥补缺陷法。所有研究工作都不是完美的,解决其中一个关键点、改进某个参数或引进一种新方法来处理传统问题等均为创新,针对研究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等找出存在的“researchgap”,进而根据缺陷弥补方案展开研究。(2)新型方案法。针对某个研究问题,从目标、数据、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通过不断磨合、修正、完善形成研究新方案,借此展开创新性研究工作。(3)减少约束法。研究假设为约束条件,对研究所涉及的约束条件进行简化、合并,在有望取得突破的方向上深入探究,往往能“柳暗花明”,收获意外之喜。其次,课程加强了科技论文的日常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有计划、有序、有系统的训练,逐渐积累才能确保效果。教师在课上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要在标题、摘要、引言、数据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环节的讲授过程中设计相应的课后练习,并利用成熟的线上教学平台(课堂派)向学生。比如在讲解摘要写作时,教师可提供一篇科技论文的正文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写出摘要,并进一步探讨标题的拟定,以期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两次,课程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环节。在学生完成各阶段的写作训练后,教师可根据作业批改情况,抽取不少于10%的作业作为典型写作案例在后续课堂上进行讲解,并在部分环节的评分中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分析写作问题并分享写作经验,深入了解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及写作能力提升的成效。最后,课程还充分利用了线上教学的优势,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建立QQ群搭建师生沟通桥梁,学生若对作业有疑问或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均可在群中进行讨论。该教学辅助方式的实施实现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任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借此优化调整授课方案,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了其学习主动性。互动教学中科技论文写作经验的分享是深受好评的授课环节[9],该课主要讲述科技论文“读、写、改”三步流程。在“读”方面,强调在“读”行业内主流刊物上发表的最新成果,并通过回溯主线,彻底读懂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把握不同时代研究的关注点与技术手段突破。在“写”方面,首先注意论文前后环节的连贯性,尤其是引言与结论相呼应、结果与讨论间做到逻辑一致、境界升华,并提醒学生注意加强日常写作训练和记录,从点滴进步中积累经验和实力。在“改”方面,则强调了论文反复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审稿专家和编辑的意见建议尽量采纳,逐条回复修改方案,内容详实,有理有据;对个别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要清晰解释、引经据典、不卑不亢,切忌直接拒绝修改、语言粗鲁。

(三)考核方式创新。由于课程结束时的大论文是整个课程总体掌握情况的呈现,所以需要在总体考评中保留并占有一定权重,且还要在降低其总体权重的同时为灵活性较强的综合考评留下一定空间。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缺点,但其优点在于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课上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由于课时作业是根据特定课程内容单独制定的,相关内容缺乏连贯性,从这个方面来看,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可以同时考察学生的总体写作和创新能力,以及行文逻辑严密程度,是不可或缺的考核环节。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以学生提交一篇科技论文大作业作为评分依据,该考核方式有诸多缺点,如缺少平时训练,所学知识无法得到强化记忆,容易遗忘;期末提交的论文大作业数量众多,任课教师仔细评阅工作量繁重,难以准确为学生提供反馈,仅告知其期末考核成绩,缺少师生互动及查漏补缺的环节,学生完全不清楚自己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缺陷等。因此,要在保留最终提交一篇科技论文大作业的考核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新,通过“五次平时作业×40%+大作业×50%+考勤/课堂表现×10%”来系统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过程考核,润物于日常。

三、结语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议论文;脉络结构

议论文写作在我国高中语文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陈玉秋认为“结构是文章的‘骨髓’,‘骨髓’不立,血肉‘焉附’?合理的谋篇布局体现出一个人思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更讲究作者思维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脉络结构作为文章骨架,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尤为重要。在一线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脉络结构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本文探索将传统文化经典的脉络引导进高中议论文写作脉络结构教学,对应高中常用的五种结构类型,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结构脉络建构缺乏系统引导的问题,并在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中对新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使学生在写作中建构议论文结构脉络[1]。

一、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问题究因

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中,整体行文安排、三要素的组织、作文序列布局等内容被一线教师一再重申,但能融会贯通并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学生不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依旧存在明显的无明确思路、结构及章法等问题,即便是沿用了教师提供的所谓写作套路,学生作文中能经得起逻辑推敲的不多,议论文写作中脉络结构教学还是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一是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训练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大,缺乏完善成体系的方法;二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脉络教学教材不完善,缺乏典型性、经典性文章引导。缺乏成体系的方法引导,教师教学内容散乱,随意性大,学生没有办法通过完整的体系建构议论文的脉络结构,制约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缺乏典型性文章,一线教师采用的文章模板多是学生的习作,学生的习作中无论是典型性还是严谨性存在缺陷,无法给学生思路或逻辑建构提供值得推敲的思路建构方式。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及对于观点的自我思考与见解,缺乏完善的教材与方法的引导,不仅影响学生的高考作文成绩,也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经典与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

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超越道德、文化、时间、地域的历史、文化、思想和学术价值,它经过历史的检验,如今流传的大多是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精华。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由于缺乏完整体系与教材,习作的引导更是参差不齐,在教学中通过优秀文化经典的典型习作引导学生,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从学习迁移理论角度,传统文化经典中文章的中心主旨、段落大意归纳、语句赏析等输入性活动可对应议论文写作中的文章中心、写作提纲、遣词造句等内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谋篇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有助于促进写作能力提高。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分析,将传统文化经典学习中习得的理解大意、谋篇布局、合理运用表达技巧等内容结合已有经验,通过对新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可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在作文写作中建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能力。

三、传统文化经典对高中议论文整体结构的引导

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学生习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整体结构不清,分论点设置组织混乱;二是论点与论据联系不紧密;三是论证方法无法准确把握。本文重点针对第一个问题陈述传统文化经典对议论文整体结构的引导作用。高中议论文整体结构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大结构,主要是指围绕全文中心论点进行的各分论点层次排列;二是小结构,主要是指围绕每一个分论点分成的若干层次的排列顺序,两种结构整体类型具有相似性。高中常用的整体结构主要有五种: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综合式。高中的传统文化经典文章中,其结构脉络涉及上述五类结构,对应理清传统文化经典文章中结构脉络,可引导学生对其结构进行临摹,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议论文写作逻辑结构,并运用于写作训练[2]。

(一)并列式。并列式结构中各层次意义与逻辑非从属关系,地位平等,次序比较自由。传统文化经典中整体大结构采用此结构的不多,更多的是在论证论点时采用此类结构。如《六国论》中,在第一、第二段里先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确立了两个分论点…“赂秦力亏”与“不赂者以赂者丧”,接着第三、第四段采用并列的结构分别论证这两个分论点。第三段从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三部分论证了“赂秦力亏”,第四段则是通过齐亡的事实、燕亡的教训以及赵亡的悲剧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采用并列结构把作为论据的事实进行陈列,使得论据充分有力。此类结构在高中作文整体结构中运用较多,对这种论证结构的引导,有利于建构学生论证论点的脉络结构[3]。

(二)递进式。递进式结构中各层次间语意、逻辑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于此类结构有较强说服力有利于文章深入与揭示所陈述事物、事件的本质,传统文化经典中整体大结构采用此结构较多。例如《师说》中,首先陈述了“什么是师”,接着陈述“为什么要从师”及“从师的必要性”,最后归结“怎么从师”,论述过程属于典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劝学》中则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应有的态度”三个分论点,也即“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逐层深入分析“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在引导学生论证结构层层深入时,加入传统文化经典的分析,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写作流程。

(三)对照式。对照式结构中前后两层之间具有正反对比的关系,它们或是互相对立的事物,或是同一事物具有互相对立的两方面,在论述中两者相互比照、呼应,通过显示两者矛盾,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传统文化经典中,此类写法较多。例如《过秦论》中文章前半部分通过层层铺垫,反复蓄势,极力陈述秦国的强盛,然而后文一转,强大的秦国在陈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前后对比鲜明,整篇先扬后抑,在鲜明对比中突出文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同时,文中附以“秦与六国”“六国与陈涉”“秦的盛与秦的衰”等例证对比,整体与局部中全面运用对比,更好地说明主题。《伶官传序》中同样采用先扬后抑的结构极言“盛”的势不可挡、“衰”的无法挽回。通过鲜明对比使得论理水到渠成,起到警策的作用,辩证分析文章的引导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分式。总分式结构指文章层次间分总说与分说两个部分,共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三种形式。这类结构总说部分将文章主要内容陈述明晰,分说部分条分缕析,文章整体脉络相互贯通,条理清晰。例如《六国论》便采用“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始总述六国破灭总原因,继而围绕“赂”的对立双方,分述“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分论点,直接点明赂秦危害,并反向论证,最后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总结,整体结构清晰,论证严密。传统文化经典中此类脉络结构较多,只需要点拨,学生较容易掌握,较易临摹。…

(五)综合式。综合式结构指文章层次结构采用上述多种方式组合,文章的论证深刻、全面往往需要融合多种论证方式,上述四种模式在传统文化经典中单一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往往是多种结构交织形成复杂综合的论证结构。如《师说》一文,除了上述的典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还采用了总分式与对比式相结合的方法。全文运用了综合式的论证方式,使得文章环环相扣,全面完整论证了文章的中心。对此类结构的吸收、消化、提升,能使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脉络结构,有利于整体提升学生写作论证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将其逻辑系统、条理结构、论证方式深入研究挖掘,使之简洁鲜明,并通过学生的训练与学习,将其内化、应用于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实践,能解决议论文脉络教学教材不完善,缺乏典型性、经典性文章引导的问题。脉络结构建构。将写作结构临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增强议论文阅读写作能力,同时,借鉴传统作品的结构方式、论点提出方法和论证方式能让学生理解结构内容,建构完整的议论文写作逻辑结构,并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玉秋.思维学与语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俞发亮.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与反思[J].语文建设,2012(03).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作文学习是唤醒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如果能够为学生营造乐学爱学的氛围,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就会发现很多学生的闪光点。其实给予这些写作技能和写作领域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肯定,教师就能够与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互动。初中生的自尊心比较强,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教师只要通过教学方法给予其正常的指导,就能鼓励学生运用词汇和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使得学生逐渐进入到乐学和爱学的氛围之中,对于写作本身的期盼化作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

一、创新写作体裁,提升写作效果

中国拥有着丰富灿烂的传统文明,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大力提倡对于各方面的创新,对于学生的写作题材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创新,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把写作的内容作为个人魅力的展示。创新写作题材使写作的内容更加具有新颖的效果,使得学生日常积累的生活经验能够被串联在写作过程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通过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回忆在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在写作中加强对于写作题材的创新能够写出具有思想性的作文,也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快速地提升。创新写作题材,提升写作效果使得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初中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很多初中生跟随父母出外旅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将这些写作内容加入写作的环节之内,就能创设出具有思想性的新作文,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如虎添翼。比如,在学习《不忘初心,红心向党》写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三思而后行、立意深透的写作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努力发掘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使得学习党史和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作文如虎添翼。整个文章的脉络应用心设计,提炼文章的中心,并展现出较高的思想境界,利用特殊的构词技巧表达深邃的情感,反映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创新写作题材,在向党学习的文章核心中加入平时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内容,从而能够使文章颇具新意,并能够更贴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的要求。

二、提升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使作文更切题

由于以往的初中生在写作时思维时间较少,只要一看到题目就想到怎么写,学生在写作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不能立即解决,而写作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写作在考试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使其能够不犯错误,围绕正确的中心思想写出更具立体性的文章。在审题过程中,教师指导初中生实际操作,先不要出错,不要跑题,了解审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教授写作技巧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既能审题,同时也能在审题时有一定的技巧。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戒骄戒躁,让学生明白审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真正明白作文写作环节需要考查的具体内容,才能够注重对于文体的审查,加深对于作文题目的思考,围绕正确的中心思想进行写作,在审题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错误深化对于作文题目的理解,并且能够明确题目规定的范畴。初中生阶段的作文题目并不是很难,只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就能让学生学会审题时的基本技巧和要求,避免审题过程中的错误,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行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也能够明白在写作时具体环节的重要意义。作文写作切题,领会题目的要求和思想,避免出现审题过程中的致命错误,避免跑题,使学生的写作能够更加具有优势。比如,在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写作内容时,专门按照提炼主旨的要求,将其作为具体的文章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深度思考,学会一点一滴地学习,主动积极地思考,将这一思考和立意的要义直接作为作文题目,提出要求学生们能够在平实之中出奇制胜,提炼作文的新意。因此学生在平时要注重审题,三思而下笔,切记不能随意偏题或不遵循文章本意。

三、借鉴和模仿优秀的同类作文

借鉴和模仿同类作文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写作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模仿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应该本着细致和耐心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主创新,不再有拘束感,对于优秀的作文进行模仿和借鉴时能够思考更多的内容。很多学生特别喜欢借鉴名家和大师的写作技巧及写作脉络,观察名家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从而能够从中学会一些基本的技巧,应用到个人的写作过程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借鉴和模仿并不是抄袭和直接复制,让学生利用同类作品的方式写出好词、好句,然后进一步完善写作过程,才能够体现对于范文借鉴和模仿的意义,也能体现出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视。借鉴和模仿优秀的同类文章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写作可能性,学生利用模仿的方法写出作文,教师可以品评不同方法之间的对比关系,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不足予以指导和改进。教师在教导学生模仿优秀作文时,一定要树立一个典型的成功方向,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有章可循,有努力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改进这些问题。倡导在模仿时还要注重个性化,不应单纯地模仿和仿写,而是应该在模仿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印记,使其不但能够模仿,而且还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勇于创新,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写作之中,使得写作内容更加具有活力和时代性的特点,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喜好,也能够使得其模仿的文章更容易被理解。比如,在学习《记录一次印象深刻的出游》作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详细记录记叙文的各个要素,抓住记叙的线索,对于景观、景物、人文、世界、思想、情感等的论述,都应该符合文章的主题材料和文章中心之间的联系,应该更紧密,从而能够以多种方式揭示文章主旨,使整篇文章如画龙点睛般鲜活活脱。将主旨蕴含在文章之中,以话题式的作文为主要的依据,把人们的思维引到更深入的角度,这才是作文写作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因此教师在平时应有意教会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对于一些小的现象也能“以小见大”,并利用记叙文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作文学习效果。

四、加强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拓展学生的博弈思维

议论文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视的一种写作问题,议论文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严密的语言使得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变得更加清晰,教师明确地表达教育教学的意愿,使得学生学会这种逻辑性较强的文学语言,并且使用议论文这种特殊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层次地理出思维的脉络。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学会用议论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能很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范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其智慧水平的进步。教师和学生在写作前可能会有所交流,而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应该长期坚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之后,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内外知识,把控对于议论文的写作,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情况之后,教师给予其小范围、小段落的议论文训练任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发现写作议论文得心应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习惯,要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掌握语文课堂写作的训练过程,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有必要的生活常识。只有初中生能够重视作文写作,激发自身的写作热情,才能够让教师看到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并且愿意帮助学生改变目前的写作困境,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够教学相长,应对作文教学这一庞大而繁杂的任务。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之初衷》议论文过程中考虑到中考作文在中心点方面的具体要求,应该引导学生着重在阅文中分析作文中心点失分的原因,把握其中心点,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引导学生格外注重这种强调文章中心点的方法。议论文,针砭时弊,需要精准审题和切合题意,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平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作文水平,才能够使得议论文本身立意深远、题目新颖,议论的过程和落脚点富有新意。在文章的书写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固定用法应有一定的了解,明确题意,并且依据题意凸显中心。因此,教师在引导作文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写作技巧,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理性思辨达到题目和论述之间相互连接、彼此呼应。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育确实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应突破学生学习的瓶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普通语言表达能力升华到写作表达能力的过程,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所突破并有所成效,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地交流和探索提高整个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教育指导。对于初中语文的写作教育和交流而言,教育教学和写作契机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教师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领域,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意见,而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帮助之下,逐渐提升作文的写作技巧,并且能够创新写作体裁,获得新的写作体验。

[参考文献]

[1]方小鸿.浅议合作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辞赋,2018(12):152.

[2]蒋娇菊.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8(33):127-128.

[3]王丽霞.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J].文理导航(上旬),2018(07):19-20.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6

 

一、毕业论文(thesis)是每个本科生在毕业之前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毕业论文写作是总结、检验、深化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我院2011届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本研究通过剖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折射出的外国文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探寻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此来提高改进我校外国文学教学,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同时,指导我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提升我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   二、我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选题偏文学方向且陈旧、缺乏新意通观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有一半以上(53.7%)的学生选择文学类题目。而在文学类毕业论文选题中,大多数学生的选题集中在少数经典作品上,并且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多。英国文学选题集中在分析《简•爱》、《呼啸山庄》、《苔丝》、《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上,美国文学选题无外是评论《红字》、《飘》、《老人与海》。这并不是不可以,但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要就这些作品的某一方面进行较为深入、有创意的探讨,是非常困难的。   (二)论文内容肤浅、缺乏文学理论支撑毕业论文内容肤浅这一现象暴露出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没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同时反映出本科外国文学教学的一项不足之处——忽视对文学批评理论讲授。就同一部文学作品而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阅读视角对作品做出的诠释往往大相径庭。教师上课时应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通过教授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三)结构不清晰、逻辑性差这在很大程度上突显了英语专业毕业生阅读能力薄弱的问题。   相当多的毕业生由于自身阅读能力差且效率低,他们往往只能在学校借阅三到五本相关书籍或者杂志就开始毕业论文写作,并且他们根本不能有效提取参考书籍或者杂志的信息,往往就直接引用原书或者杂志的文字或观点,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简单的复制、粘贴,一篇论文就完成了,这样使得论文结构混乱、逻辑性差。日益严重的毕业论文抄袭、雷同等问题就这样出现了。   怎样以外国文学课为契机,增加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是文学课程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四)语言表达不规范,存在大量语法、句法、文法错误我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反映出的最严重问题即是:语言表达不规范。相关要求规定学术论文要用正式的书面文体,从布局谋篇到段落、句子之间的衔接,从提炼主题句到每个句子的结构、措辞乃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讲究严格的规范,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功底。英语表达能力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论文的选题可以通过教师的细致耐心的指导比较容易的改进,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途径。   三、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所存在的问题折射出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补充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术语等方面的知识。当今外国文学教学大多采取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结合的讲解模式,忽略对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术语等方面知识的传授。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诠释。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是要转变文学观念,更新文学批评的内容,向学生讲授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流派,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通过引导学生用这些批评方法解读作品,为学生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增加当代文学知识。现有的文学教材大都写到二战前后,很少涉及英美当代文学,这种厚古薄今的做法已经成为外国文学教学的通病。其实无论是英国文学还是美国文学的二十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都不乏优秀作品,作为教师应适当扩充对英美当代文学的介绍,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一些距离我们时代较近的文学作品。介绍和补充当代外国文学,不仅使外国文学教学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宽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视野,避免对经典作品进行重复性的研究。   3.在文学选读方面,要强调阅读完整英文原著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这些内容,每月读一本英文原著小说,必须是没有经过缩写、简写或改写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强调从整体上去感受、领会文学作品,以期学生能够对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寓意有所体会。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师唱主角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法。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权威”结论。如果学生对名家的评论或名家的译本存有一种敬畏心理,那他们就不敢提出任何质疑,束缚了他们创造性。   2.娱乐法。影视资源的利用及多媒体设施的普及为外国文学课教学的形象化、生动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播放根据外国文学名着改编的电影,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帮助其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英语文学创作模拟   外国文学课时少,内容多,光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复旦大学英语系要求学生大学四年期间要有100万字的阅读量(input),同时要有1万字的写作量(output),这既体现了读写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p#分页标题#e#   文学创作揭去了文学的神秘面纱,使文学进入学生的生活,从而缩短了文学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英语语言与文学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在创造过程中得以充分的阐释。同时,创作又反作用于学生,促使他们对文学形式进行研究,对文学内容进行反思,对文学语言进行筛选;扩大其词汇量、完善其语法知识并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为后面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写作功底。   毕业论文不仅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一所学校质量的重要体现。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繁多,论文工作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仅靠改革外国文学教学就能解决的。对于高校英语毕业论文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但是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工作刚刚起步,还需要有大量的后续研究。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7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进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针对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缺乏创新,本科生就业压力大,指导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本科生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写好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论文不该沦为一种形式。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不容乐观,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改革已经十分迫切和必要。

1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通常安排在毕业前的第七个学期末或第八个学期初,这个时段正好与学生寻境、业务找就业单位时间相冲突,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寻找工作或者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中,对于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才能完成的毕业论文重视不够,有些学生甚至从网上全盘下载,敷衍了事。尤其是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已经在岗实习这部分学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流程等还不是很熟悉,工作比较忙,资料收集也有一定的困难,一些学生认为工作已经落实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放松了要求,不能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汇报,造成了专业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偏低。通过调查显示,有57.1%的学生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大学文凭不仅是学校对学生四年来学习成果的一个肯定,也是决定学生自己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敲门砖;而写作动机是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知识和锻炼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分别占到20%,这部分人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剩余2.9%的学生对自己写毕业论文的动机不明确。

(2)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偏低。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看重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方案中也没有安排相关写作课程,这就使得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缺失。同时,市场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因此,学生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于考取各种资格或等级证书上,平时对于写作并无过多重视,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从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辅导过程看,许多学生对毕业论文感到无从下手,论文选题陈旧或多人类似,有些选题脱离所学专业或准备从事的岗位。学生缺乏查阅、检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运用不当,尤其不重视实际调研,很少有第一手资料,很多同学直接从网络上复制粘贴,抄袭现象严重,导致论文结构内容雷同。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写摘要和提炼关键词,多数学生不会写文献综述,因为担心论文,而导致写作口语化严重,语言表达不通顺,缺乏专业的、规范的学术用语。

(3)对毕业论文过程管控不够严格。

虽然学校有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组织管理办法,但面对的是全校所有专业,所以并不够具体细致,市场营销专业虽然近两年也有公布关于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的指导意见,但是形同虚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第7学期确定指导教师后,毕业论文选题、拟定提纲和撰稿环节缺乏系统地监督和管理,只是规定了提交终稿和答辩的时间。由于一些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不能按照学校要求准时返校,论文指导多是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所以毕业论文指导过程难以监控。一些学生和老师并没有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辅导过程,严格执行管理办法,敷衍了事。在论文最终的答辩和评定成绩环节,鉴于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会导致学生不能毕业,进而影响其就业,所以老师在评定论文时感觉很为难,常常不自觉地对学生“开绿灯”,这也造成学生“重就业、轻设计”的错误心理。

(4)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不尽合理。

一般学校要求在第7学期末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分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后,学生就放假回家了。第8学期的前8周是毕业实习,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一来适应工作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来撰写论文,二来无法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很多学生苦于无法查找资料而难以完成论文。脱离学校,和论文指导教师多是电话、邮件等非面对面的沟通,一些学生缺乏自觉性,老师也很难监督论文写作过程。再返回学校已经是第8学期的第9周,距离论文答辩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时候做论文十分匆忙紧张,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调查显示,有13%的学生认为把毕业论文放在第6学期更合适,有65.2%的学生认为把毕业论文放在第7学期更合适,简言之,多数学生希望把毕业论文的时间提前,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找工作上。

2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

(1)端正思想,引起重视。

采取课堂、讲座、毕业生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使每个毕业生正确理解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在专业教学环节,专业老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就业方向等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并且能应用到最后的毕业论文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引起重视,产生兴趣,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2)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学术素养。

首先使全体专业老师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和作业要求方面更加紧密地结合毕业论文的要求,让学生在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并开始思考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通过学年论文、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等环节,加强对学生选题、语言运用、写作规范等基本学术素养的培养。提前介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教育,将毕业论文涉及的规范、内容和格式要求等以专题讲座、宣传资料等形式介绍给学生,而且要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通过调查显示,92.8%的同学认为毕业论文写作前,专业老师有必要举办“毕业生论文写作指导”培训,这样可以提高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写作能力欠佳,并有改进的意愿。

(3)加强管理,规范论文指导过程。

切实做好毕业论文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从选题、拟定提纲、开题、下达任务书、教师指导、初稿检查、实施进度、答辩评审、总结归档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制定出明确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对毕业论文指导过程的管理应该具有系统性与严谨性。同时,将毕业论文的相关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传达到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使每个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都明确毕业论文的工作进度、纪律、内容要求、评分标准及答辩要求,真正提高认识,实现专业技能和毕业论文成果的有效结合。校外做论文的学生应该有指导过程记录,并严格履行论文辅导的时间和次数要求。学生最终的毕业论文成绩应由指导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并严格按照成绩评定标准考核,不得对已就业的学生无原则亮绿色。

(4)调整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提前安排指导工作。

为了解决学生就业与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上的冲突,可以将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调整一下,提前到第6学期末或第7学期初来安排毕业论文工作。这样学生就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可以和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很多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同时还可以带题参加毕业实习,在工作的同时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使毕业论文更加理论结合实际,避免内容过于空泛。通过调查显示,52.2%的学生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约17.4%的学生认为三个月才能完成。可以看出对待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毕业论文的任务重,工作量大,应该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提前更早的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对于学生和指导老师在时间和心理上都是更好的选择。

3结论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语言表达逻辑性和解决问题创新性的过程,是一个专业知识凝练、升华和发展的过程。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利于学生做好岗位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创作过程中获得的隐性知识和思维方式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应该不断探索和改革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

作者:王薇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二君.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体会[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2]宋思斯.浅谈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中国连锁,2014(6).

[3]秦超,武云亮.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基于指导过程信息化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4)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8

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为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经济学专业大四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面对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社会科学通识教育的特点,特开设此门课程,目的在于规范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增强其学术研究的能力。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提高经济学专业高年级学术论文和学术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

经济学专业;学术研究;训练

在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粗制滥造、内容东拼西凑的常态下,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已经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的一种必要形式。因此,大学毕业应取消论文写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本科生没有办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同时,一些社会现象也导致高校学生学术论文粗制滥造、内容东拼西凑。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应被取消。深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本科生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学术研究,因此很难在其学术论文中提出前沿性和创新性的论点,使得本科生学术论文的抄袭率屡增不止。为此,互联网上也逐渐出现了一系列降低重复比率的“特殊服务”,也不乏诸多“前辈”所传授的降低重复比率的各种经验,例如转换句型,调整文字顺序,语言互换转翻译,等等。这种“传、帮、带”的结果使得本应该认真、严谨才能完成的学术论文成为了文字游戏,甚至还衍生出互联网下大学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相似度、抄袭率检索等生意的火爆。上述现状的存在,使得本科生的学术论文越来越浅薄、粗糙,对提高其知识能力根本无法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显然,要使本科生学术论文回归本质,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加强对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训练,为今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大学生进行学术训练的必要性

由于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存在的各种弊端,有一部分人认为,本科生没有必要完成相应的学术论文,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再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笔者的回答则是否定的。学术论文的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得到培养,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对科研的基本过程得到初步的掌握。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管日后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假如大学生在党政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工作,就要学会进行调查研究和总结分析,这免不了在大学阶段就要学会收集与整理材料,使其能在提出问题之后准确地分析并解决问题,最后将结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而对于将来如果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则更需要在大学阶段培养其科研能力,专研经济学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难题。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更应该具有开拓精神,同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无限创造和细致入微进行观察的能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涌现的新问题。因此,不能因为目前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学术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否定学术论文的必要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认为学术论文乃至毕业论文的写作有着极其重要且深远的意义。首先,它不仅是本科生在即将完成自己学业所呈上的一份答卷,也是对本科生在大学四年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验。显然,该份答卷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素养的养成水平。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本科的高年级阶段,如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就对高年级进行学术研究训练,从而为其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程度的学术训练,在大三上学期就会面临来自考研、找工作或出国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大四下学期接受“综合论文训练”的过程中选题和写作“胡子眉毛一把抓”,使得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写作质量大大降低。因此,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作为高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开设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的必要性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本科教育不但培养出大批富于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且对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其他职能的履行也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清华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培养研究型的本科生就是其最重要的任务。然而,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之初不清楚学术论文写作的规则,也不深入研究学术论文写作的专业建议,这使得很多学生将参加社会实践所做的报告作为学术论文,但显然不是的。因为从文体来看,学术论文应当属于议论文。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是一种剖析经济事物、论述经济事理、发表政策意见、提出政策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文献阅读、摆事实和严格论证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或假设的正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一般而言,就其内容来讲,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的内容是解决经济现状或某一经济问题,这种论文既可以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也可以提出经济学中的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通过研究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学术论文可以是平时的一篇作业习作,也可能是毕业论文,而前者显然是后者的基础。开设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就是希望通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让学生对学术论文有一定的理解,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而设计的一门课程。需要强调的是,本课程的目的并非在于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是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思想和表述学术思想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这是因为,经济学专业内容庞杂,经济学的分支错综复杂,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而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涵盖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中国经济问题,也有许多经济现象有悖于经济理论的特殊情况。大学生学术论文本身就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例如,本科生由于选课较多缺乏写作经验,尽管写出了很多课堂作业,但写出的内容并非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此外,本科生的教学还未转向以引导科学研究为导向,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的过程中。因此,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的规范性相对于创新性而言,对于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意义更为重大。

三、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的课程对象及课程设计

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的对象是接受通识教育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说,他们的知识体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在通识教育的培养下,这些学生对于社会科学知识的兴趣浓厚,知识结构完善,经济学知识和基础则更为扎实。然而,这些学生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在经济学专业方面,由于其大四毕业时转入经济学专业也才两年半,跟大学一入学就进入经济学专业学习的学生相比,经济学基础显然薄弱,同时由于受到了社会学等专业通识教育的影响,学生在经济学问题思考、研究和写作上会受到来自不同专业知识的干扰。基于上述两个问题,通识教学体系之下的经济学专业学生更有必要接受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帮助其尽快学会写符合规范的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选题上,各方面都错综复杂,穿插在一起。为了使大学生能更有效地完成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特将课程设置如下:课程设置2学分,每周两课时,共计24课时,分别由四名教师参与,一名教师负责组织课程正常进行。具体设计如下。第一,请四位教师参与授课,分别从论文选读、文献整理、经济学论文写作方法、行文要求、文献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每人授课两次,每次两个课时,课后给学生留一定的阅读内容。在阅读文献方面,以往的教材是结论式或既定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可能形成一种僵化的思维定式。因此,要学会写论文,首先就应该多读优秀的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思维方式,学生要坚持不断地写作。此外,学生不仅要做好读书笔记,而且还要养成给每条笔记起题目的习惯。其次,学习写作的步骤。包括阅读、思考、研究、列提纲、打草稿、朗读、修改、多余材料的处理等。第二,抽签选题,忽视选题带来的主观性影响。选题由组织授课者根据课程讲述和当前经济时事拟定不少于20个学术论文题目,并让有选课的学生抽签决定论文题目。整个学期尝试三次小论文写作,授课教师要对论文选题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破题,并在选定题目之后对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给予方法指导。在写作方法上,撰写论文需要不断考证、辨析和评述,必要时还需要辩驳。如果学术论文写作陷入停滞,应重新写一份范围略窄一些的概要,这份概要涉及下面几句话或几段话谈论的要点。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概要,其要点都应该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的,也就是要记录具体的观点,而不是写出导论或结束段。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手头准备一张纸,写下一些词语或记录下一些头脑中闪现但尚未用到的概念。出现灵感的时候,不要靠记忆记录这种灵感,一个词组或单词即可以唤起对这个灵感的记忆。把学术论文写作提纲看成助手而不是主人。学术论文写作陷入僵局时,就像我们通常会遇到的那样,查看一下提纲,做一番修改,重新读一读已写出来的内容,扪心自问所写论文下一步的方向,想想自己要解释清楚什么问题。写完之后,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技巧就是大声朗读并不断修改,如此才能从语言上获得读者的倾听。第三,举办两次学术沙龙,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经验。在举办学术沙龙的过程中,要以学术论文匿名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请他们分别提出学术论文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匿名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不留情面”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更为客观地找到学术论文所存在的问题,以绝后患。第四,模拟一次学术研讨会,启发学生的学术思考。请授课教师或本单位其他有经验的教授参与点评,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再次提高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做好准备。

四、结语

通过对经济学专业学生进行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会使其经历撰写学术论文的全部过程。这不仅能使学生三年多来学习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得到检验,而且还能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此外,通过学习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课程,学生可以在大四下学期毕业之际,利用在本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对经济学专业领域更为深入或现实的专题进行继续研究。这不仅会培养学生科研的志向,而且对于增强学生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

作者:靳卫萍 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立彬.“学术研讨会”与高校本科生的学术规范训练[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3):64-66.

[2]庄边.学科升级与学科建设:设计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J].装饰,2014(7):54-61.

[3]张海燕.大学生学术写作能力训练的原则、模式和策略[J].写作(上旬刊),2015(1):18-20.

[4]苏鑫.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中学术道德失范问题与对策分析[J].石油教育,2015(2):8-9.

[5]杨冬.关于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训练规范[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1):43-46.

[6]朱文通.关于学术训练及其他[J].社会科学论坛,2013(5):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