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化建设范例

小学文化建设

小学文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特色;民族地区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学校文化管理走向新生态。文化公司,文化管理团队迅速发展,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开始大量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各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详细的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评分细则,并公布了首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名单,旨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批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案例为推动校园文化深入发展创造了更多经验。学习和反思民族地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文化建设,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实力吸引优质师资,引入生源,增强学校品牌影响力提升区域内文化建设从而带动教育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新时期我国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主要分为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四个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全校人员共同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观念、孝训、三风建设、办学理念、校园传统、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等。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包括通过学校组织的各方面的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女儿节等。通过活动使得全体师生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校园制度文化是指能够规范全校组成人员的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学校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交往中形成的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包括显性和隐性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学校的标志设计、吉祥物设计、校园建筑、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物质文化建设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载体。从以上四个部分入手,学校才能树立起完整的的文化形象。

2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背景下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特色得益于所处地区深厚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传递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民族地区的校园文化。我们对校园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创建一种能够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质。在这种氛围中不进能够使师生相互激励,不断进取,更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地区中小学应该鼓励挖掘本地区的民族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创造出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素质,促进民族团结和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活动单一,重物质轻精神

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认为文化建设活动耗费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收获成效,不愿意花费精力来做“无用功”,单单紧抓教学工作,仅将校园建设与升学率挂钩。并且一味强调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过分追求数量和豪华程度,只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硬”实力,不重视活动“软”实力,不仅缺少了最重要的“精神”食粮,还使得一些学校经费“捉襟见肘”。

3.2校园文化建设趋同现象严重,缺少个性特色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中小学不是以自身特色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而是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整个办学方向中,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大部分学校建立的校园文化不符合自身情况,学校的管理方式上拿来主义盛行,同一地区几所学校的校风校训及管理方式极其相似,没有对本学校的传统和精神内核进行传承及沉淀。

3.3品牌意识薄弱,顶层设计模糊

多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意识。中小学校长没有认识到通过自己文化所能获得的优势和自身民族文化所创造的优质环境给学校带来的益处,甚至热衷庸俗功利而忽视人本情怀,这样的学校往往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文化建设却最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学校和教育的长期发展,不能一味迎合资本和时尚。

3.4校长及老师缺乏校园文化建设意识,榜样意识弱

因为区域发展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项培训,导致缺乏校园文化管理的经验,教师总体待遇平均水平偏低导致教师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下降,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无法形成强烈的校园文化建设认同感。3.5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力量过于单薄校园内的各种文化建设活动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但是在社会实践环节上却不敢踏出“第一步”,不能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与多元主体间的联系。无法统筹多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构建立体化的文化建设体系。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则更需要整合利用资源,统筹各方力量。

4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4.1创新活动,形成文化标注

以重大活动助推校园文化建设。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突出时代主题、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增进身心健康的重大活动,既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开拓创新由点及面,比如把教室变成图书馆,阅览室,编写校本教材,阅读经典诗文,将学会变成会学,创造书香校园。提升自主,合作能力。学习经典文化,比如“黎明即起,日行一孝”的《朱子家训》,培养学生精神文化素养。

4.2构建特色学校形象,形成校园名片

根据调查,目前民族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主要可以归类为以下几大类:以追求美的品质的尚美主题;出自《礼记•学记》心地纯洁,纯真温厚的善良主题;树立“德”和“礼”的主题;拥有感恩和梦想。民族地区中小学校要致力于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要因地制宜,善于依托和利用名人、名山、名城民族等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特别要注重挖掘、提炼其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彰显校园文化的民族地域特色,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精神养料。例如,位于“中国壮乡”的某小学以“壮美”文化作为该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壮”寓意壮大、壮族、茁壮,寓意美好与和谐、身心健壮。学校抓住地区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坚持追求美的品质,学校的楼宇以智美、尚美、创美等命名。校园主路以壮美大道命名。并且设计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穿着壮族特色服饰的吉祥物竖立在校园中。位于“莲藕之乡”的某小学,以“荷香”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结合地理特征,以“荷”文化为校园建设的主题,促使学生如荷花般高洁茁实,志洁行芳,教学楼以清远,逸清等命名。校园文化内化过程,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是保障,活动文化是精华,外显文化是基础。定位学校需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善于在总结自身办学特点、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中培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并紧跟时代步伐和世界潮流,赋予其鲜活而深刻的内涵,又彰显自身特色。如此一来,便可以吸引优质师资力量,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带动周边各地区的生源扩充,形成师生良性竞争,全方面提升校园文化水平打造优质学校名片,带动地方区域性教育水平,为教育经济建设打造良好基础,形成教育———文化———经济良性循环。

4.3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具有识别功能,代表一种文化,学校可以利用这一优点展示校园文化对市场的开拓能力,还可以帮助学校利用品牌资本进行扩张,社会越成熟,名牌效应越明显。随着中国教育方式的多元化,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学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并认真审视自己的品牌管理策略。学校品牌实质上是一种不断获取广大家长的信任的过程。学校需要准确的自身定位,形成校园文化脉络。“找准位置,张扬个性,突出特色”是一所学校变大变强和质变名校必经之路。明确针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加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学校有更好的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对学校情况进行梳理。凝聚核心价值为校园文化发展,办学理念以及目标定位。宣扬学校个性,融汇品牌精髓,创建名牌学校,必须在“创新”上寻求发展,在“特色”上文章。依法管理学校,科研发展学校,特色办学。

4.4保障教师待遇,加强校长教师集中培训

2018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的问题被放在了第一位。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同时,形成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先进的典型的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广大师生见贤思齐。

4.5学校管理中心下移,促进多主体参与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对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必须是面向社会的教育,在积极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广泛地吸引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开放的结构造就文化互动,形成丰富的陈列内容和充实的互动参与。要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学校需要广泛的社区参与。融合多元主体,着重提升校园综合实力,赢得市场竞争,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

5结语

小学文化建设范文2

1.1养成教育,受益终生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生的个性、品质还没有完全形成,塑造性很大,如果学生从小习得一个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因此,在这一教育关键时期,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倡导养成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校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习惯上面,努力培养学生体、智、德、美等各方面的素质,以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为目的,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2弘扬传统,文化育人

传统文化有其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它影响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代代子孙,使该地域的人们在语言、思想、价值观念上有着共同的特征。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以湖湘文化为依托,面向时代,喊出“传承湖湘文化,打造教育湘军”的响亮口号,以湖湘文化,孕育湖湘人,凸显本土文化特征。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弘扬国学文化,使国学文化鲜活在校园中,让学生感悟国学精粹,领悟传统精神。

1.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提出“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方式不同”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不排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照顾个别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最大发展。学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器重每一位学生,积极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提倡生本教育理念。

2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在建设校园文化时综合、平衡考虑各要素,使每一个方面都发挥其教育作用。

2.1以环境文化净化心灵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依据本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如精心打造文化墙,张贴曾国藩家族史和孔孟名言以弘扬传统文化,建造读书文化节舞台以开展文化活动,每班教室都设有图书柜,学生随时阅读书籍,且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经常更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校领导在创设物质文化时能着眼实处,从细处下功夫,让校园内“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并彰显本校文化个性和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在校园生活中受到环境文化的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2以制度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健康的制度文化能够保障学校稳步前进,同时也能够为师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向上的氛围。因此,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管理即服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工作从教学一线到后勤管理都有相关规章制度可依。如学校自制《小学生手册》,每周开展教学研讨、评价等活动。学校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并给予了师生较多的关爱,既有纪律约束又有“人情味”,能够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2.3以精神文化提升学校内涵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综合和考虑本校发展传统、本土文化和时代精神,敢于创新,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有志有恒、心正文正”为校训,倡导全校师生树立远大志向,做事持之以恒,做到心正、文正,彰显了“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的湖湘精神。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树立有志有恒的务实之风,以提升学校品质,使师生员工在学校精神的激励下,积极进取,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奋斗。

2.4开展独特的校园文化活动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每年举办了“文正读书文化节”,是该校最重要的常规活动之一。该活动可以是教师代领学生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等国学经典,也可以通过表演或比赛等的形式开展,其形式、内容多种多样。“文正读书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内涵与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感悟国学文化精神。

2.5注重研发校本课程

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以湖湘传统文化为依托,传承“国学”文化,开发《小学生读大学》特色校本课程,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等印成小册子,每日在第一节课之前安排15分钟的国学短课。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诵读国学经典,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有利于培养了学生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弘扬国学显然已成为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最突出的特色,并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校园文化建设启示

从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来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3.1形式多样,主题鲜明

目前,许多小学在文化建设上,没有鲜明的文化理念,主题不明确。另外也有学校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死板,学生兴趣不浓,学校文化氛围淡薄等现状。学校决策者在创设校园文化时,应明确文化主题,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举办形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就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取向,为此开展“文正读书文化节”,自主研发校本课程《小学生读大学》,举办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弘扬国学文化,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3.2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环境文化或者是精神文化的某一方面,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层面和非物质文化层面。有的小学只在精神层面下功夫,而忽视了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等方面。笔者认为学校决策者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如在创设校园文化时,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也要考虑本校的文化理念,精心规划和布置校园环境,使校园内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包含该校文化的内蕴,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构建健康、合理的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发挥制度文化的导向功能等。创设校园文化,发挥各个要素的教育作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3重视传统文化,彰显文化个性

目前大部分小学都有响亮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训等。但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学校的校训、教育理念等大众化,千篇一律,没有凸显文化个性,缺乏鲜明的特色。曾国藩实验学校小学部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本土文化,结合地方特色,面向时代精神,提出个性化的文化理念,富有浓厚的湖湘文化氛围。每一所小学打造校园文化时,都应重视本校发展传统,善于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地域特色,敢于创新,提出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等,展现师生的精神面貌,凸显本校文化个性。

3.4加强管理力度,体现人文关怀

小学文化建设范文3

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领路人,也需要具备强烈的校园体育文化意识,从心底认同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主动投身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以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可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意识进行引导。除了体育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策划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小报与广播站播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注意每日或者隔日更新,保证信息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认知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可以采取组建运动协会的方式,将喜爱某一运动的学生召集起来,大家一同探讨,共同进步,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营造体育运动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极大的助力,能够有效地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脚步,而体育氛围的营造要靠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也应注意渗透到平日的一点一滴中。目前部分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体育器材管理过严的现象,生怕学生借用会损坏器材,器材似乎只是为了检查而购,为展示而存在,与器材自身意义相悖,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学校配备的体育器材是为师生运动锻炼服务的,不应藏起来,而应鼓励学生借用,特别是一些群体性的项目,如跳大绳、沙包等,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学生们在操场上跑跳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会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极大活力。同时,也应注意各种运动会的氛围营造,以往情况下,学校运动会宣传方式模板化,悬挂的横幅总是写着千篇一律的“热烈祝贺……”、“……圆满成功”,运动会检阅的方式也是一成不变,学生很难感受到运动会带来的激动氛围。针对这种现象,校方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增加运动会的趣味性,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的小游戏,如海底传月、背球接力赛,让学生玩得开心、运动得快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师生互动项目。

三、弘扬体育文化精神

小学文化建设范文4

一是设计建设,二是使用管理。学校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营造和布置,当然包括建筑物的最初的设计效果是否美观和实用。一所好的学校,必有一流的建筑,能满足师生学习、生活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它能按照使用的意图来搞建筑,这是最好的。当然,任何学校的设计和建设都会最大化地考虑使用者的愿望和需求。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其核心是对校园环境的营造和布置。

二、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包含生态的和人文的两方面。

所谓生态的是指建筑设施要以自然的、和谐、安全的、环保的方式呈现,要以人为本,化人育人。在彭阳二中工作时,学校让我负责建设文化长廊。长廊的位置选择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长廊跟着道路走,一种是跟着建筑走。倘若跟着建筑物走,建成的长廊与建筑物墙面之间就会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后来长廊就跟着道路建了。学校图书室要放在一楼,因为图书很重,楼板房难以承载其重量。化学实验室也要在一楼,要有专门的排污管道,通风效果要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学校在绿化美化校园时,要因地制宜,栽花种草要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学校,栽种柳树、桃树、槐树、常青树易活,成本低,玫瑰、刺玫等花期长,生命力顽强,都是极佳的选择。

三、物质文化建设的人文性布置重在原创,重在启迪与激励

重在体现学校个性,重在陶冶与示范。校训、办学理的张贴悬挂,教室、宿舍、餐厅布置,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自然、美观、大方。内容要反映师生心声,征求师生意见,为师生所认同。忌随意涂抹,心血来潮,个人喜好。庆阳六中文化墙是孔子浮雕非常大气,选刻了《论语•述而》中一段语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立志、做人、修养、学艺几方面阐述人才培养观。参观过一个学校教室门的布置,非常实用,上面是班级学生座位表,下面是当堂上课教师胸卡,谁上课,谁在教师辅导学生就是谁的胸卡,好像上岗证,一目了然,方便学校管理和查课,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在这一张小小的胸卡上折射出来了。贴在墙上的文化,忌千墙一面,万人同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四、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体现了学校的育人水平

干净、整洁、清新、自然、幽静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管理的结晶,是学校育人成效的体现。有人说,看了学校的厕所,就知道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素质。良好的环境管护是墙壁说话的另一层意思。但是,校园环境治理长期以来为中小学管理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垃圾天天扫,纸屑时时有,墙壁乱涂乱画,手摸脚踢……教室、宿舍、餐厅,卫生状况不佳。有的学校雇佣了许多清洁工,环境状况还没有改善。然而,也有许多学校,规模也很大,却没有雇佣一个清洁工,学校卫生由学生打扫和管理,校园环境干干净净。营造温馨洁净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学校每一个成员责无旁贷的责任,从弯腰捡拾一片废纸做起,从洗脸、铺床叠被这些小事做起,其本身就是育人的开始,并且让好习惯伴随一生,这就是教育的本真。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就要从小事做起。20世纪80年代,我刚上初中,那时学生常常不洗脸。有一次,学校搞个人卫生检查,可是很多学生没有重视,学校将全体学生集合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前一张桌子上放了一盆水、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学校教师逐个检查,发现头发脏的,脖子没有洗的,就现场由教师当众清洗……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从此打扫卫生这么点简单的事情在这个学校就不会有人做不好。只要想办法,努力去做,校园环境管理其实能做好。楼道和建筑物外墙面,这些人流密集通过的地方,学校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贴上瓷砖,便于护理。个别学校校园内有历史遗存下来文物古迹,修葺保存,挖掘整理,其文化育人功能会被无限放大。如甘肃静宁中学的“先师庙门”,湖南长沙明德中学的“乐诚堂”。先贤圣迹,滋养心灵,追思既往,激励后人。

五、学校物质文化处处散发着浓厚的育人氛围

小学文化建设范文5

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非常强,且善于模仿,但是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创造优良的小学校园环境,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就打造优良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具体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建议

校园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环境,特别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非常强,且善于模仿,但是分辨能力却不强,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缺乏优良的教育环境,学生容易走向歧途。这就对学校根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要求,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抵制外界社会负面文化对学生的冲击,进而对外界社会大环境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笔者针对打造优良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有效可行的具体建议。

一、重视舆论文化建设,树立优良校园风气

侧重于树立正面能量。校园环境是一个大团体,学生在这个大团体中,行为和思想容易受到团体内集体舆论的同化与制约。学校要侧重于舆论文化的建设,树立正面能量,真正做到通过正面舆论教育学生。进入校园的走廊两侧,可以一面用来展示学校名师教育风采,一面用来展示优秀学员风采。历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通过表彰仪式,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开学之际,老师向新进学生讲述学校的历史与荣誉,让学生参观校园的荣誉墙,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让学生通过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及对从学院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的认识,培养荣誉感,进而提升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热爱之情,进而产生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

二、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打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而且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环境,让一花一草、一板一墙都能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整个校园环境都可以成为教学学生精神文明的课堂,让学生视线所及之地,都能成为具有教育性的小课堂。

1.充分利用走廊文化。

在校园的走廊上,张贴关于保护地球环境、杜绝资源破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深受其教育,每个学生都争当“保护环境小卫士”。在每个教学楼的走廊上,设置两个展板,一个是张贴关于班级的介绍,一个是张贴班级班风、学风、班规的介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感受正面的校园文化。

2.合理利用空间布置教室。

每个班级的教室都可以成为学生施展的舞台,布置教室成为学生们各显神通的最佳机会。可以合理利用教室空间,设置每一个让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们的成长记录、优秀作文、手工作品、美术作品等都能在班级得到展示,进而每个班级形成不一样的人文氛围。

3.提高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

校园内的“温馨提示”可以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漫步于校园,校园的草坪上面有学生们的温馨提示如“青青园中草,人人爱护好”、“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等儿童化标语,这对小学生们优良品德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小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一颦一笑和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产生影响,他们既可能将学生带入品德教育的正轨,又有可能把学生引向品德教育的误区。教师应该摒弃错误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其中,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参与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的构建和变革,也会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与塑造。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真正达到“以美育人、以乐醒人”的积极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例如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和红领巾广播站等,正确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组织写稿和播放,给予学生正能量的鼓励,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全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意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针对校园不同区域,设置合适的墙面文化。在校园不同区域,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墙面文化。例如针对校园绿色教育的特色,在教学楼楼道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资料或者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等;针对学生食堂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文明进餐或者爱惜粮食的宣传图片;学生上下学过程中,交通安全极为重要,可以在学校围墙上设置交通安全知识的介绍,进而提升小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此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在不同时期,行为倾向与心理反应是有所不同的,在设置墙壁教育内容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知晓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营造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环境。

总而言之,要想让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不仅要通过正面教育和积极灌输正面能量,还要通过充分发掘与利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坚持和相信的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结出优秀人才之果。

作者:宋丽娟 单位:重庆万州区红光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文化建设范文6

(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和谐的大学校园中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整个校园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人文气息也很浓郁,使大学生充满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生活和学习,不仅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还能促进它们全面发展。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物化的层面向精神内涵发展,学校精神、学校品格和校园文化逐步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氛围、明确一种方向、提供一股强大的力量推进学校全面发展。高校核心竞争力既包括人的因素又包括物的因素,是人和物的有机的动态的结合。当然人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所以,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追求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怀抱的夙愿。在具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当前,我们应抓住宝贵的发展机遇,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政策上促进,在制度上保证,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是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离不开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谈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它是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以及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大学校园里,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学生平等相处,不同的价值观念共存,其中这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的校园气氛使存在的矛盾冲突得以缓和,起到了很好的调和的作用。

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美观的校园环境

所谓文化氛围,表征大学校园文化含量的高低与多寡,是一个具有符合性、整体性、动态性的文化有机结构。文化氛围对学生影响的心理方式主要是感染、暗示、模仿等,通过无意识发生作用,使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形成自己特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通过潜移默化,内化为一定的文明素质。[4]校园环境是丰富的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括学校里的各种建筑、场所、设备等。学校环境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当然,也要重视人文景观的建设,利用精美的雕塑、标语、文化长廊等等营造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学校要打造美观的环境,建筑要提高文化品位,更应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以期更符合教育、民族和时代的要求。

(二)培养大学生对学校的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爱校教育是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更是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乃至今后不变的主题。入学教育中的爱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真正对学校的爱却体现在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之中。爱校就是要爱学校的一切,包括学校的历史、现状以及主要教学设施等等,其中包括图书馆、教学楼、运动场所、实验室等,当然也还包括学校的荣誉等各方面。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上大学变得容易了,而有一部分人上大学的主要目的也从对学习的向往变为对文凭的追求。当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人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求人们必须要大量地学习。所以,在大学校园里,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内部传统的文化与新生的文化、旧的价值观念与新价值观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中,着重强调了人的群体价值和道德价值。当代的大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价值,注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并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很多的规划。大学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文化发展和市场经济冲击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而人们在价值追求上抱有怎样的信念、信仰、理想,便构成了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作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现实的深刻启示,也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客观要求。

(三)鼓励大学生实践,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小学文化建设范文7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状况;建议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独特的文化氛围,凝聚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整体素质,在学生的培养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丰富文化生活、加强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某所师范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主要从校园物态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维度进行考察,综合分析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33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8份,回收率达90%。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1.1整体情况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使用频数分析统计方法,直观的了解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本校校园物态文化建设评分较高,有较高的认可度,但是在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维度得分较低满意度不够。这就反映了一个整体情况,目前学校提供了充足的建设校园文化的软硬件设施,比如文化广场、体育场馆,同时设施先进,文献资料比较齐全,艺术师资力量雄厚,能够为该校在校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相应的艺术学习指导。但是,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性意义不大同时内容偏窄,层次较低并不能很好的体现校园文化的核心即精神内涵,同时缺乏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校园文化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理解为简单的学生课外文艺体活动。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提升。

1.2各维度分析

1)校园物态文化建设情况。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校园物态文化维度平均百分数为61.3%,总体来说,大多数同学对学校物态文化建设比较满意。这说明学校长期以来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文化实践平台储备充足,同时对校园艺术社团开展的艺术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并且配备了专业的艺术指导教师,基本上做到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软硬件设施。本次调查也反映出,校园物态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这不仅能为发展校园文化搭建一个高质量的平台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感受和投身校园文化的积极性。2)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情况。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校园制度文化维度平均百分数为22.3%,这说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并不健全,校园文化传承力度不够,学校除了组织理论文化知识学习外,缺少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在原有的相关规章制度上,没有做到制定和实施一套相配套的制度准则和相关流程,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部门责任相对分散,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同时文化活动结果的考核和表彰流于形式,并不能使在文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文化活动的影响力相对较弱。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情况。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校园精神文化维度平均百分数为18.3%。该数据表明在校学生对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满意度缺乏,校园文化活动过度重视内容和形式,学生不能够从文化活动中收获精神层次的熏陶[2]。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相脱节,难以达到以文化带动思想,以思想孕育文化的联动效应,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并未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凸显出来。

2结论和思考

通过对该校学生的关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发现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单一,层次较低。校园文化存在的相关功能、积极作用得不到良好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性意义不大比较流于形式。第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目前,学校学生管理相关部门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机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往往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等同起来,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在培养学生文化思想品德和发展学校优质精神文化的背景下来设计实施,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单一的当作对学生课外时间的管理方式,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局限在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常规艺术活动的层面上[3]。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也就出现了偏离,学生课外活动成绩的好坏反而成为衡量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指标,而活动的文化内涵建设严重缺乏,学生无法从校园文化当中得到思想上的熏陶,无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升自身道德精神素养。在思想认识上,学校大部分领导、教师、职能部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自身无关或者并非学校的工作重心,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也就变成了单一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很多教师和职员往往置身事外。校园文化建设在缺乏重视的情况下也就难以成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首要平台。第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清晰。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形成特有的学校精神和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文化品德和时代主人翁意识[4]。但在实际情况中,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结构单一,思路不清晰,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无法发挥在培养学生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上的功能。人文环境所具有的独特的陶冶功能,并没有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手段。

3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加快制度改革,创新文化作品,促进学生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健全的并且充满活力的制度,只有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与优良的传统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为新校园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5]。同时我们必须从自身特色文化出发加快速度创新高质量文化作品,如结合自身地域文化风俗与特点创建有亮点的文化作品,结合学校自身校风特点举办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大量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引导学校形成自由、文明、民主的文化氛围促进我校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2)加强思想引领,整理文化成果,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优良的校园文化需要学生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开展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的根植于文化建设中,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一定要以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为抓手,通过整合已有的文化成果,用实事求是、和谐共享的发展要求来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思想文化大课堂,开展名人名家系列讲座,打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表演活动等,为校园文化注入有意义、有吸引力的内容,营造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6]。3)加强内外交流,开阔师生视野,实现建设成功。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因此学校应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校园内外师生的交流,阔大师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能动性,积极的传承和宣传校园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例如组织校外权威的专家和学者走进校园,加强师生之间的访谈与交流,也可聘请兼职教授指导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邀请知名学者、教育家在校做学术讲座[7]。同时,让校内师生走出校园,多参加校外各种文艺娱体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体系和结构。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应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在不断创新、整合、探索的过程中,大力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富有创造性的校园原创文化,为实现学校稳、准、狠的发展基调打下牢固的基础,努力加强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文化品格、知识潜能的培养和挖掘,为创建和谐大学校园和全面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3]安世遨.完善高校评估“学风指标”的建议[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5):11-14.

[4]蔡红梅,李彬生.高校校风建设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3):22-26.

[5]陈新华.试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8-11.

[6]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校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51-55.

小学文化建设范文8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核心素养

学校是由无数的班级组成,所以学校的文化由班级来传承,班级是学生在校园生活的一个小家,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尤其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离不开班级文化的熏陶,所以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发展的必然,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因分析

(一)重物质轻精神

物质和精神都是班级文化所需要的,但难免顾此失彼。学校布置教室环境是为了给学生营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能多练习学生的口语建立英语角,多增加书籍的阅读就开设读书角,这些的确对学习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学生的精神层次的教育却微乎其微。这种文化的欠缺导致学生关系团结力不强,据调查显示只有16.5%的同学认为班级凝聚力是有的,因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活动太少,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种团结的精神和班级的温暖,自然不会展现班级荣誉感。

(二)班级文化制度薄弱

造成制度不完善,究其原因就是班级文化意识淡薄,班主任及教导主任想提高学生成绩、培养性格和修养,不是光靠知识传授就可以的,而是要深刻思考什么样形式的班级文化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效果,因此首要原因是教师没有重视这种精神文化,在实践中还缺乏民主性,学生参与度不高。比如选举班长、志愿者等,教师直接决定占大多数,班级大大小小的事物教师没有真正放权,学生只需要听从安排即可,没有自己的思考。学生没有参与感,丧失信心,没有团结感和集体荣誉感,自然班级文化无法发展。

(三)班级文化形式单一

建立班级文化还需要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去辅助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对思想行为也有一定的帮助,多样化的方式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开展能体现学生特色的活动更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开展的方式也过于单一,认为这种方式既浪费时间也耗费精力,户外活动因考虑到安全问题也减少开展,忽视这类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一)明确班级目标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班级目标,力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利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除此之外,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让师生共同参与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师生关系的情感,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重视班级精神文化

小学是塑造精神和文明的关键时刻,所以班级文化应该重视精神上的建设,这是一种能融合班级物质文化和其他行为文化的思想构建。班主任在建立这种文化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为个性的学生寻找舞台,为共性的学生寻找闪光点,只有这样全面个性的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各自能力。可从两个方面建造精神文化,一是树立健康的价值观,这是引导学生长此以往的信念支持,避免走歪路,良好的价值观需要结合实践和教育提炼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是培养团结班集体,提高学生凝聚力认识到团体的重要性,学会分享成果也要学会承担风险,类似运动会,团体朗诵这些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最能体现班级的重要性,积极营造同学间乐于助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班级活动

活动的举办不单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还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考能力和自律力,学校可开展多样活动,如让学生去举办一场元旦晚会,让有才艺的同学能有舞台施展才艺,让有主持能力的去主持晚会,这样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可以通过一场活动来充分展现,教师充当辅助人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当帮助,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增强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开展阅读读书大赛、英语对话情景剧,这些既增加了乐趣也充实了学习。多样的班级活动是凝聚班级精神最好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舞台。班级文化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在小学生这个懵懂的时期,去建立他们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有可能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坚持以核心素质为基础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康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文学教育,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