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论文范例

小学课改论文

小学课改论文范文1

笔者认为,目前导致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以下两点:

1.教师对德育教学理念认识模糊,对课程目标定位偏差。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的老师心中还没有完全被理解,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真正全面准确地认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把握课程目标。

2.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课程能力缺失。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不能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因此也就无法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从农村学生目前的反映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进入实施阶段后,并未能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等多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二、开展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若要真正获得收效,实现新课改改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德育工作目标,就必须从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五个结合”的德育实践工作理念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德育内容、方法及形式的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应坚持“五个结合”的教学理念。

1.道理与榜样结合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理解能力,对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重点和要求。低年级主要通过故事和生动具体事例说明浅显的道理,对其提出行为习惯要求;中年级主要进行典型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高年级适当进行整治常规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道德认识问题,使学生懂得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应那样做的道理。同时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重视榜样教育的作用。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首先,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帮助他们培育健康的兴趣爱好,开发智力,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从实际出发,建立各种课外活动阵地,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班会以及各种竞赛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对小学生的教育要立足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分散教育,又要利用机会采取适当的集中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坚持每学期开学初、节日、考试前后的时间进行集中的校风校纪教育,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集中抓好班风建设,开展尊师爱生、互帮互学、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使学生有个良好开端、过程和结束。

4.身教与言教相结合

要求全体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还要在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把有声的教育和无声的教育结合起来。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贯彻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到“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情动情,以行导行”。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必须把家庭、社会教育协调起来,应采用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宣传新课改德育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德育知识,要求家长对子女要在管理其思想、学习、生活得同时,又要尊重子女,与学校相互沟通,协调一致,可以推广介绍家庭教育的好的经验方法,特别是要做好后进生的家长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此外,学校还应主动与村委会等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防止消极因素的产生和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五争当”活动

创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方法是确保新课改理念能够有效落实的最直接途径,为此笔者提出积极开展“五争当”活动的工作方法作为尝试。“五争当”活动内容包括:比思想,看谁语言行为美,争当行为高尚好少年;比学习,看谁掌握知识多,争当勤奋学习好少年;比身体,看谁体育锻炼好,争当身体健康好少年;比纪律,看谁遵纪守法好,争当模范守纪好少年;比俭朴,看谁艰苦朴素好,争当节俭爱劳好少年。学校要以该活动内容作为考核学生思品素质的标准,成立领导小组,做好“四有”工作:

1.班级每周一小结,逐条对照,互讲互评、互帮互助,克服不足;

2.队部每月一评,按月评比,荣册记载,树立典型,发送喜报,大力宣传;

3.学校每学期末一总结奖励,表彰先进,经验介绍。从而利用“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小学课改论文范文2

所谓的教学管理就是指学校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及特点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性行为或举措。教学管理首先所涉及的就是对于教学过程的管理,同时这也是教学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而言,涵盖了对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特色及制度的管理,其中核心内容就是对于教师教学的管理,比如针对于教师授课方式或是备课质量以及考评模式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成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必要环节,并且对于学生学习的管理也是围绕着教学所开展的,因此教学管理就是围绕着教师教学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良好的教学管理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2当下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1就教学管理理念而言,相对落后

新课改推行后,笔者发现当前在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学管理者其思想理念相对落后,一时难以转变,这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尽管有的教师参与了新课改理念培训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旧是拘泥于传统理念,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2.2就教学管理实效性而言,相对不足

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长时间来形成了一整套相对齐全的教学管理体制,然而该体制却是为应试教育所服务的,同新课改所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小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笔者发现,当前依旧有部分小学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承袭于传统模式,新课改的推行流于形式,难以得到真正落实,实效性堪忧。

2.3就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而言,有待提升

新课改的推行对于教学工作者提出了诸多要求,教学方式上应当形成符合自身认知的教学体系,并且体现出教学的创新精神;教学能力方面,要积极发展多项教学技能;基础素养方面,强化知识领域学习,实现自我提升。然而,就当前小学教师的整体素养而言,同新课改要求差异甚大,导致了教学管理难以进一步增加。

3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教学管理优化的路径

3.1采用开放式的新型管理方式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就是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提升,所谓的开放式就是不能够拘泥于固定的管理体制,将单一形式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向多元化管理方式转变,逐渐转变传统以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坚持人本管理理念,构建起以人为本、尊师重教、解放并鼓励教师教学的正向管理体系,充分认可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才能,对其教学技能予以肯定并深度挖掘,推动教师教学及管理工作水平的显著提升。就管理方式而言,彻底摒弃传统的单一式监管模式,就控制方向予以准确定位,根据教学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合理人性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对于教师团队的考评机制改善,确立更为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考评体系,在促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有效协调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实现校方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3.2实现小学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

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单一化的教学考核体制容易造成校方同教师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摩擦,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实现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理念的转变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同被管理者之间实现换位思考,切身感受彼此的境况,从而能够为制定更好的管理模式奠定思想基础,并针对于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制定出长远的教学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代课实践的方式实现教学任务的科学分工,教学管理小组能够根据教师所擅长的科目实现分工化教学,实践小组要深入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来,了解教师教学的现状并能够及时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实现教学工作的改善与提升;同时,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思想管理工作,实践小组通过同教师聊天、谈心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满足其合理需求,从而使教师产生信任感与亲切感,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全面施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小学课改论文范文3

一、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最大特质就是,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的想象力可以说是“天然去雕饰的”,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学理念所看重的,所以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小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就如中国画讲求的意境一样,用工笔画的规则去看待就不合适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就如一块天然的水晶,每个人的想象力都有着不同的形状与斑斓的色彩,过分打磨渲染都会让这样一种天赋的能力黯然失色。当然,我们也承认美术是有一定的方法规则的,但这些方法规则绝对不是用来束缚消磨学生的想象力的,这点美术教师必须有着清晰的认识。

二、多样化美术展现形式

一谈到美术,很多人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幅幅静态的图画,图画是美术的重要展现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展现形式,美术的展现形式有很多:可以表现为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可以用作美术制作材料物质的也很多:如颜料、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如此多的美术展现形式与物质材料让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没理由单调刻板,小学美术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环节的时候,多注意展现美术魅力的多样化,让小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热情,更好地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来,培养良好的美术功底素养。

三、让小学生多画

发给小学生本子,引导他们多画,通过细致观察,画出自己喜爱的事物。在画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加以适当地引导,教给小学生适当有效的绘画技巧,学以致用,让他们有效体会,在不停地绘画———修改———再绘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多画、多练习是提升美术技能技巧的不二途径,美术教师必须加以充分重视,让小学生多练习多画,在不断的绘画练习实践中感受并深化认识绘画技巧方法,从而提升自我的图画展现能力。

四、肯定小学生的习作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得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很多小学生的美术作业作品是让人无法满意的,线条扭曲,画面感极度不协调,笔调随意性很大……如此种种,很多美术教师会感到无法理解,甚至苛责学生。看看毕加索的作品,我们就知道美术的绘画手法多样,意境发散,所以包容性很强,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这样一种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小学生的画作呢?教师应多发现挖掘他们画作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让他们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以更加愉悦的姿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去。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快乐的,有了这个前提设定,一切都不是问题,让我们一起愉悦地探讨美术教学的方法模式,为进一步搞好小学美术教学而不懈奋斗。

作者:余莉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望山小学

第二篇

一、审美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愉悦。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建构直觉形式的能力,克服目前学生普通存在的审美形式感较弱的倾向。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审美的关键。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活动,此类活动包括欣赏和创作等,让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方法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要研究出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一直以来中小学的美术教育都比较被动,不能达到教师真正的教学目的。美术教育模式的陈旧造成了对于现今学校美术教育的不重视,通过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能够深切的体会到,要联系美术教育的特点及重要性,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要对于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过去很多人受古老传统思想的束缚,把课堂教学只看作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没有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激发学生潜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全部都是一个教学模式,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倒给学生,不能够完全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的教学模式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所以,陈旧的教学方法急需改革。这样时而久之,学生就提升了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使作业质量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传统教育是把学习建立在教师的主体性、主导性,学生的依赖性、被动性之上,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压力,学校的教育方法总是无法满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学习有一种履行任务的心态,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这种过分关注分数和知识掌握程度,关注应试教育功利的教学方法已经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代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无论在任何时期都能充分发挥能力,表现出内在的素质,促使自身的全面发展。那么,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提倡和大力实践,也就充分地显示出了现代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强势发展趋向。不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人,还强调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操作、质疑、探究和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富有个性化地学习、发展。

三、总结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避免专业化、单一化倾向,不刻意追求美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改革课程中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反思,这样才能进一步地扩大改革成果,使新课程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能够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

作者:张颖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第三篇

一、关于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阶段,对于小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大胆质疑,不断的进行探索的习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自己的独特构思,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尤其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以及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训练小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形象思维水平,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创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往的教师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对学生做经常性的发散思维的练习,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和多方位的观察事物的习惯。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打破常规的创造性的对于事物的表达练习,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相关情境的构建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小学生的探究练习,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探究平台。首先,要创建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而且要肯定学生的成果,从而建立起较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进行学习创作,这样更加的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兴趣对于美术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生日贺卡》这一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不光是贺卡的内容,而且包括贺卡的形式,不仅可以是绘画的,也可以是布贴的,剪纸的,外形也可以是多种的形式,折纸式的,心形的等等,在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合理的进行评价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小学生尤其注重教师的相关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美术学习的信心。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对小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应看到学生创作的积极的一面,还应考虑学生的不同特性,多看到学生的进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而不能,采取简单的单一的评价标准,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集体成长,而且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竞争机制,在表扬优秀的学生的同时,激励了其他学生的不断努力,创新。仍以《生日贺卡》这课为例,教师对于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要看到学生制作的贺卡的优点,或是内容,或是形式,要看到学生的努力,多多的鼓励学生,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

小学课改论文范文4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推崇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的学习能力和心理需求,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这样无疑会大大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以猴王分蛋糕这一故事引入。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蛋糕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蛋糕准备分给三只小猴子吃。猴王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分给猴甲三块。教师问:猴甲分得的蛋糕用分数怎么表示?(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猴乙看见了说:“我要多些,我要6块。”猴丙更贪,抢着说:“我要更多,我要12块。”猴王听了很为难,它想既要满足两只猴子的要求又要体现公平原则,怎么办呢?我们同学能帮猴王出出主意吗?这时候,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为猴王解决这个大难题。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急于探索其中的数学奥妙。

二、搭建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平台

新课改下对于师生角色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实际上就更加强调我们教师教学的针对性,那就是本着学生的认知、收获和进步为基本原则,而不是教师教完教学就结束了这样传统的教学流程;同时,结合新颁布的小学课程的标准要求,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仅关注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根据这样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要仔细地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流程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探究性学习的趣味性,真正地使学生能够投入其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尽可能地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这样能够发挥集体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为了使教学内容更直观,进而解决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问题,可以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课下准备自制的长方体图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手中准备好的自制长方体学具拆成平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此时提出尝试性问题,面对新知识,学生很容易就吸收了。再如,在教学一堂数学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摆一摆用12个棱长2厘米的立方体可以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四人小组摆后反馈。生1:我们摆的长方体的长是24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还有长是12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还有长是8厘米,宽6厘米,高2厘米。生2:我们小组除了他们摆的三种外,我们还摆出了长6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教师问:你能求出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吗?请选择一种进行计算,学生在动手摆的基础上列式计算基本没有问题了。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这就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潜力;另外,从教学的整个流程来看,它应该是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部分,但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教师的教和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的效果无法真正呈现出来,这往往导致教和学之间的相互脱节,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氛围非常重要。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很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

四、结语

小学课改论文范文5

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要实现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就必须要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体育教学同样也不例外,无论是室内的理论课还是室外的活动课,都要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展开主动学习与积极训练。

1.理论课让学生主动学习。要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枯燥理论讲解,而是要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成为学习者,要带领学生一起来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动机,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才能愿意亲近教师,与教师一起主动地来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是富有趣味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的学习也是高效的,学生主动构建,并不是知识的强行外加与灌输。这样,学生更能够将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2.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是一门以室外训练活动为主的学科。在以往的室外活动课中采用枯燥单调的训练,通过反复而机械的训练来强化,这样的教学看似学生积极训练,实则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活动,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训练中来,自然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室外活动课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上来设计教学活动,使整个训练活动能够围绕着学生来展开。将枯燥机械的训练变成学生所喜爱的各种游戏,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技能,能够做出标准的动作。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1.发现学生特长,找准切入口。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并不是全体学生都喜爱小学阶段的体育活动,都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在这一项活动中表现很差,但很可能在那一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让学生有展现其特长的机会,加以表扬与肯定,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心理满足感。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处于健康与愉悦之中。这样更利于学生端正体育锻炼态度,会对体育活动形成发自内心的主观认可。

2.传授学生方法。没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空有热情只能是盲目的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与身心的健康,相反还可能会对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加强科学锻炼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当然也要避免单纯的方法传授,而是要将锻炼方法与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负荷的最佳方案、我们要确立小学各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科学的锻炼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与学生的亲密更为直接与频繁,在实施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优势再加上家长的溺爱,普遍存在着焦虑紧张、懒散自负、偏执逆反、孤僻不合群等心理,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反还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这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如有些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参加一些强度大的活动,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端正学生心理,使学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勇往向前的心理。又如,一些学生不合群,协调能力差,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团队竞技类项目如拔河、篮球赛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取得团队的胜利。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而这些正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讲述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史,向学生播放奥运会、锦标赛等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争取胜利的场面,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体育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课改论文范文6

一、感父爱隽永,体质朴真情

与母爱相同,教材中很多篇幅也展现了父亲的智慧与隽永,可以让学生去探究、感悟。

1.感受父子亲情

父亲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伟岸”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体会到的父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关切。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在作者休养的小岛上,来探望父亲的儿子亲手为父亲种下驱赶寂寞的花,儿子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儿子走后,当作者看到这些鲜花时,内心的爱意不言而喻,而后作者写信激励儿子要继续保持一颗爱心。文章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语言干净简洁,却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默默关心,对学生的心灵成长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

2.体验父爱的隽永

从儿童的天性来看,父子之间的情感更为内敛。在上面的案例中,尽管父子之间的情感是通过“栽花”这件寻常事来体现的,但要小学生理解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爱还需要一定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与父亲共同栽种一盆鲜花,一起浇水、一起剪枝,培养父子亲情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被忽略的父爱,学会珍惜父亲的鼓励。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学生揣摩文中“儿子”对作者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体悟到父爱的隽永。

二、感亲情温馨,体博爱深情

1.感悟温馨亲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充满童趣的篇章不少,既展现了亲情的温馨一面,也使学生领悟到亲情的可贵。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用质朴的笔法描绘了温馨慈爱的感人情境,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萧红的生平,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文章作者对祖父的依恋。文中的“园子”是作者儿时的情感世界,祖父为作者创建了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影响了作者的一生。作者对祖父的怀念,影响着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2.播洒爱的种子

“爱”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期必不可少的德育熏陶,语文教材中洋溢的“爱”在学生内心播洒了“爱”的种子。为配合教学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帮助祖父母做一件小事,或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播洒爱心,并写下内心的感触;也可布置一篇习作,以课文作为仿写目标,挖掘、回忆自己与祖父母间的情感趣事等等。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总结

情感是蕴藏在文字中的线索,牵动着读者的心。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上学会感悟真情所在,体验“被爱”与“爱人”的幸福,促进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语文教材中渗透的德育形象教会了学生在平凡的生活瞬间、在丰富的文字中去感悟“爱”,体验“情”。

作者:丁海珍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

第二篇

一、挖掘小学语文文本德育力量的方法

对于那些德育内容不是直接或明显的课文,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把其潜在的德育内容挖掘出来。实践中的关联性有两种:知识关联性。即教师根据课文的知识内容进行德育内容的挖掘。如在教学《我选我》时,教师要挖掘选举知识资源,挖掘权利与权益的教育资源,任何积极成果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实现。因而,让学生了解,“我”当选,除了有自己的一票外,还要有自己日常努力获得的同学与老师的信任。背景关联性。在文本表面无法展现相关德育内容的情况下,教师要善于从文章的背景与时代背景挖掘其中的德育力量。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结合当前的环境与资源背景,教育学生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爱地球。

二、运用小学语文文本德育力量的德育教学操作

随着小学语文教改的深入,德育教学操作的办法较多,除了根据文本直接开展外,更多的是挖掘其中的内容,结合知识教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

1.传统美德教学渗透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实际,把相关传统美德的内容在教学的进程中渗透。可以参考的方式有两种:随知识渗透。教师随着知识教学的展开,讲解知识的性质、种类与作用的同时,把其德育意义讲解出来,或是顺便提及,或是稍加强调。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在古文知识的教学中,把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展开,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友爱团结的重要性讲解出来,教育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地处理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总结性渗透。这种渗透既可以是教学中不同环节的小结,也可以是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在实现知识回顾与复习的同时,达成德育升华。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总结时,对卢沟桥的意义加以升华,从卢沟桥的历史意义、狮子的象征意义等入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爱国教育的目标。

2.责任感教学渗透

由于现代小学生大多家庭优越,且得到整个家庭的关爱甚至溺爱,因而,责任感对小学生而言,是相对抽象且非常亟待培养的内容之一。根据当前小学生的日常表现,需要加强两个层面的责任感教育渗透:对物的珍惜责任感。主要指三类:自己的物质生活珍惜、自己的物品爱惜与公共财物的爱护。让他们从劳动成果的层面加以理解,无论是什么财物,不浪费不破坏都是对自己、对父母与对他人的充分尊重,践行了一个小学生力所能及的责任感。如在教学《拉萨古城》时,教师要结合当前各地“到此一游”的刻画现象,加强学生对各种财物的爱护。

如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让小学生在与自己的对比中,了解自己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进而通过各种节约性活动与努力学习,实现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对人的责任感。即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国家、对社会上其他人,既要有感恩之心,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开展各种帮助性活动,践行一个人社会公德。通过《为人民服务》的学习,强调对人民的责任感;通过《可贵的沉默》的学习,教育小学生的对父母的责任感。

三、总结

德育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地探索高效的创新教法,不断追求知识与德育的统一。

作者:吉永忠 单位:江西省石城县横江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注意德育教育的阶段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小学阶段变化非常大,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生理上,更加体现在心理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的想法差别非常大,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变化,努力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进行德育教学。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旗和国歌,国徽上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内容又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对国家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主要通过对课文中八路军艰苦卓绝的战斗来了解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和资料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使他们了解到国家的真正作用,并从小建立起对国家的正确认识,使他们在接触到一些不利于国家的信息的时候,能够正确分辨。

二、把握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小学生与中学生、大学生不同,他们对世界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对很多事情只有一个较为模糊的认识却不能了解具体是什么,例如,很多小学生都知道过马路闯红灯是非常危险的,和陌生人说话也是危险的,但是到底为什么危险,如果真的做了这些事情到底会有什么后果,他们却不太清楚,只能有一些模糊的认知却不能在感情上有所触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当学生表现出不能理解的时候,要细心向他们说明和引导。另外,小学生也比较爱玩爱动,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所以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辅助的道具或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老师在讲解《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绘画资料来向学生展示徐悲鸿的作品,并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画向学生讲解徐悲鸿学画的故事,并向学生讲解徐悲鸿的爱国情怀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

三、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基于语文的德育教学还不够成熟,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考虑到如何将课文内容向日常生活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到德育就在身边,德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美丽景色,或者是路边的一朵小花,或者社区中的一角,或者是校园中的一处,通过课文的延展使之能够具化到日常生活中来,帮助学生认识在生活中培养品德的重要性。

四、总结

小学课改论文范文7

众所周知,小学生在上课时,由于本身自控力较差,其注意力也比较差,所以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主要课堂教学主要部门。因为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差的原因,其注意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很差,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听进去的很少,所学的知识也是很少,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不能安排过多,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要有整体把握,能够合理地安排和调整教学时间,主要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进度,从而促进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以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为例,课文开头指出了作者在小时候就立下了一个远大梦想,因为作者心里一直心怀中华的振兴,在教学过程,自然的过渡就是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对比作者和自己的读书目的,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读书不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浅显道理。进一步要求学会少年生要奋发图强,刻苦努力学习的最高理想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建设一个全新的、更加富强的中国而努力读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能力培养。比如,学习课文前,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提问学生自己的读书目的和目标,我们可以风趣幽默地问学生是不是为了自己的爸妈和自己读书?如果不是,那是为了什么?给学生回答和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评析课文。当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突然明白,肯定知道自己之前的读书理想是对是错,而且他们也一定从文中学到了人生的大道理。如此教学,让学生课前积极预习和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那么对于掌握课本的重点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

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语言、文字规范的综合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说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为什么要研究语文教学,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文字和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帮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正确顺利地交流与沟通。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密切联系方方面面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从内心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表达和运用语文知识的欲望。比如,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其明白语文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我的喝水吃饭一样。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比如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或者句子,一定要弄明白,这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良好习惯。另外也要让学生在和别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和谐,让语文真正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享受语文给其带来的快乐。教师应主动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体验生活,这样更有利于语文知识的积累。总之,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语文的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目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三、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小、自控力差、自觉性差等因素限制,根本不可能一整天精力充沛地在教室学习,所以也就不能将每堂课的内容都吸收,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其心理变化,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科学证明,小学生在学习中都会有学习的兴奋期和倦怠期,所以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学习兴趣下降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与自然过渡。拿新的学期开始来说,学生肯定会在第一节课上急于互相交流分享假期的所见所闻,所以课堂纪律会相对差点。此时我们应该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其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教师可采用幽默方式打断并提醒学生假期结束了,新的一学期来了,该收回假期的心,现在是要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的时候。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课堂氛围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考虑营造教学课堂气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营造课堂氛围有效的前提条件。单纯的语文知识灌输,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学习,所以这就要教师能够巧妙运用语文,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工具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也可以采用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重现经典,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给大家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多给学生留一些宽容和包容。语文学习既是专业知识教学也是学生情商和智商培养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喜爱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自然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教学效果也明显得到改善。

五、结语

小学课改论文范文8

1.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新课改下在教学中,语文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先卸掉作文写作很严肃这个包袱,让他们自由的表达出他们心里最想说的话。当然,有时候孩子在说话的时候会有很多话很多词语,但是在写出来的时候总是一两句话,这时候老师可以提示孩子:要是把你一句话写出来的事情说的再详细一点是不是需要更多的话呢?要是你要把你的故事讲得与别人的故事不同是不是需要说的很详细呢?学生听到这些启事,他们两句话讲完的故事往往需要一两段来完成,一次作文很快完成。而且每个学生写的内容不同,故事各异。学生们可以很轻松的训练语言的运用和提高写作能力。

2.鼓励学生写真实感受,抒发真实感情

真实的感情回事作文显得生动自然。很多学生写作会套用语文课本上的语言和情感,但是事实上不是每一个学生在同样的情况下都有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景色有的学生会觉得是美好的,有的觉得不是,有的孩子喜欢阳光,有的孩子喜欢雨天,孩子对同一个事物的感受往往不同,因此,新课改下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描写真感受、抒发真感情,喜欢的就喜欢,不喜欢的就不喜欢,这样学生就不会一提到描写景色就是“啊,真美啊!”老师应该教会学生描述景色、讲述故事、描写人物的时候不要说好或者不好,而是尝试着看到同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有些面你可能比较喜欢,有些面你可能不喜欢,要是你觉得总体上比较喜欢,你可以选择写那些你最喜欢的方面去写,讲清楚你究竟喜欢什么,喜欢到什么程度,根据这些情况写出他们最真实的感受。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协作文的过程中出现空洞的思想感情。

3.鼓励学生使用独特新颖的词汇

各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不同、理解不同、表述不同、用词不同,特别是一些独特新颖的用词要多加鼓励。一篇文章里边学生使用上好词好句,把这些词语在作业本上边勾画出来,并注上评语加以鼓励。比如有篇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一棵白杨树”,有位学生在作文里写到“假如我是一棵白杨树我就放展地长”,这句话里的“放展”这个词是本地方言,意思是使出最大的力气、用上所有办法、为了实现目标不顾一切的意思,这个词语虽然并不是语文老师在课堂常常教学的词语,也不是普通话里的词语,但是这个词语正是学生对“假如自己是棵白杨树”的真实想象,是对一个突出的白杨树的认识。假如放在学习上,那他就是“放展”地学习,他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使用新颖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自然能够保证作文的独特性、新颖性、生动性,要是单纯给学生强调作文要具备独特性、新颖性、生动性,很多学生连这些词语都不解其意,更别说是写出好的文章。

二、激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孩子是天生的浪漫主义,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创作出自己的童话作品。新课改下要让孩子认认真真的写一下严肃的话题,他们由于对周围世界理解有限,很多时候他们自己是依赖家长和老师的判断判断周围事物,要让他们表达看法,他们常常写出来的基本都是家长和老师的看法。所以,让学生认认真真的写一些严肃的话题或者描述一样既定的东西他们往往无词可用、无话可说。但是要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讲出一些童话故事,他们的语言立马丰富多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的童话世界里他们自己就是主宰,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题目:“左手和右手分开旅游”“铅笔笔盒的抱怨”“不听话的橡皮擦”学生们听到这些题目立马会兴奋异常,他们就这些话题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这既让他们快乐,也达到了语文作文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

三、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1.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无论是学生去写真实的故事还是去想象,它所表达的内容全部是源自生活,因此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平时对生活素材的积累是很重要的,生活中的自然景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各色人物都可以是他们观察的对象和在作文里边描述的对象,教会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过,指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情况用文字描述出来,他们可以使用书面描述也可以使用口头描述,这样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写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不会提笔忘词。

2.大量阅读积累语言素材

孩子的语言表达除了自由表达之外,还必须要不断地达到用最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对于各种情景、人物、事物的描述,对于各种故事的讲述,对于各种观点的讨论,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语言规范。要做到这些,学生们在平时就需要注意语言素材的准备,大量的阅读规范语言写成的文章,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表达,合理的结构,同事积累丰富的词汇。大量阅读不仅仅学生学习语文很重要的目的之一,也是是学生语言的积累,为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所必须做的准备,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也是作文教育所必须要求的重要方面。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时,作文教育要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的作文越来越使用规范的、丰富多彩的语言。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