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德育论文3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德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感父爱隽永,体质朴真情

与母爱相同,教材中很多篇幅也展现了父亲的智慧与隽永,可以让学生去探究、感悟。

1.感受父子亲情

父亲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伟岸”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体会到的父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关切。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在作者休养的小岛上,来探望父亲的儿子亲手为父亲种下驱赶寂寞的花,儿子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儿子走后,当作者看到这些鲜花时,内心的爱意不言而喻,而后作者写信激励儿子要继续保持一颗爱心。文章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语言干净简洁,却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默默关心,对学生的心灵成长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

2.体验父爱的隽永

从儿童的天性来看,父子之间的情感更为内敛。在上面的案例中,尽管父子之间的情感是通过“栽花”这件寻常事来体现的,但要小学生理解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爱还需要一定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与父亲共同栽种一盆鲜花,一起浇水、一起剪枝,培养父子亲情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被忽略的父爱,学会珍惜父亲的鼓励。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学生揣摩文中“儿子”对作者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体悟到父爱的隽永。

二、感亲情温馨,体博爱深情

1.感悟温馨亲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充满童趣的篇章不少,既展现了亲情的温馨一面,也使学生领悟到亲情的可贵。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用质朴的笔法描绘了温馨慈爱的感人情境,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萧红的生平,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文章作者对祖父的依恋。文中的“园子”是作者儿时的情感世界,祖父为作者创建了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影响了作者的一生。作者对祖父的怀念,影响着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2.播洒爱的种子

“爱”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期必不可少的德育熏陶,语文教材中洋溢的“爱”在学生内心播洒了“爱”的种子。为配合教学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帮助祖父母做一件小事,或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播洒爱心,并写下内心的感触;也可布置一篇习作,以课文作为仿写目标,挖掘、回忆自己与祖父母间的情感趣事等等。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总结

情感是蕴藏在文字中的线索,牵动着读者的心。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上学会感悟真情所在,体验“被爱”与“爱人”的幸福,促进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语文教材中渗透的德育形象教会了学生在平凡的生活瞬间、在丰富的文字中去感悟“爱”,体验“情”。

作者:丁海珍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

第二篇

一、挖掘小学语文文本德育力量的方法

对于那些德育内容不是直接或明显的课文,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把其潜在的德育内容挖掘出来。实践中的关联性有两种:知识关联性。即教师根据课文的知识内容进行德育内容的挖掘。如在教学《我选我》时,教师要挖掘选举知识资源,挖掘权利与权益的教育资源,任何积极成果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实现。因而,让学生了解,“我”当选,除了有自己的一票外,还要有自己日常努力获得的同学与老师的信任。背景关联性。在文本表面无法展现相关德育内容的情况下,教师要善于从文章的背景与时代背景挖掘其中的德育力量。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结合当前的环境与资源背景,教育学生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爱地球。

二、运用小学语文文本德育力量的德育教学操作

随着小学语文教改的深入,德育教学操作的办法较多,除了根据文本直接开展外,更多的是挖掘其中的内容,结合知识教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

1.传统美德教学渗透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实际,把相关传统美德的内容在教学的进程中渗透。可以参考的方式有两种:随知识渗透。教师随着知识教学的展开,讲解知识的性质、种类与作用的同时,把其德育意义讲解出来,或是顺便提及,或是稍加强调。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在古文知识的教学中,把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展开,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友爱团结的重要性讲解出来,教育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地处理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总结性渗透。这种渗透既可以是教学中不同环节的小结,也可以是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在实现知识回顾与复习的同时,达成德育升华。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总结时,对卢沟桥的意义加以升华,从卢沟桥的历史意义、狮子的象征意义等入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爱国教育的目标。

2.责任感教学渗透

由于现代小学生大多家庭优越,且得到整个家庭的关爱甚至溺爱,因而,责任感对小学生而言,是相对抽象且非常亟待培养的内容之一。根据当前小学生的日常表现,需要加强两个层面的责任感教育渗透:对物的珍惜责任感。主要指三类:自己的物质生活珍惜、自己的物品爱惜与公共财物的爱护。让他们从劳动成果的层面加以理解,无论是什么财物,不浪费不破坏都是对自己、对父母与对他人的充分尊重,践行了一个小学生力所能及的责任感。如在教学《拉萨古城》时,教师要结合当前各地“到此一游”的刻画现象,加强学生对各种财物的爱护。

如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让小学生在与自己的对比中,了解自己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进而通过各种节约性活动与努力学习,实现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对人的责任感。即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国家、对社会上其他人,既要有感恩之心,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开展各种帮助性活动,践行一个人社会公德。通过《为人民服务》的学习,强调对人民的责任感;通过《可贵的沉默》的学习,教育小学生的对父母的责任感。

三、总结

德育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地探索高效的创新教法,不断追求知识与德育的统一。

作者:吉永忠 单位:江西省石城县横江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注意德育教育的阶段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小学阶段变化非常大,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生理上,更加体现在心理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的想法差别非常大,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变化,努力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进行德育教学。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旗和国歌,国徽上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内容又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对国家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主要通过对课文中八路军艰苦卓绝的战斗来了解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和资料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使他们了解到国家的真正作用,并从小建立起对国家的正确认识,使他们在接触到一些不利于国家的信息的时候,能够正确分辨。

二、把握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小学生与中学生、大学生不同,他们对世界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对很多事情只有一个较为模糊的认识却不能了解具体是什么,例如,很多小学生都知道过马路闯红灯是非常危险的,和陌生人说话也是危险的,但是到底为什么危险,如果真的做了这些事情到底会有什么后果,他们却不太清楚,只能有一些模糊的认知却不能在感情上有所触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当学生表现出不能理解的时候,要细心向他们说明和引导。另外,小学生也比较爱玩爱动,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所以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辅助的道具或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老师在讲解《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绘画资料来向学生展示徐悲鸿的作品,并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画向学生讲解徐悲鸿学画的故事,并向学生讲解徐悲鸿的爱国情怀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

三、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基于语文的德育教学还不够成熟,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考虑到如何将课文内容向日常生活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到德育就在身边,德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美丽景色,或者是路边的一朵小花,或者社区中的一角,或者是校园中的一处,通过课文的延展使之能够具化到日常生活中来,帮助学生认识在生活中培养品德的重要性。

四、总结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老师的重视,语文作为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语文老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德育教育生活化,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顾全美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迎幸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