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小学教学初探(4篇)

新课改小学教学初探(4篇)

第一篇: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摘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新课改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一定要把新课改落到实处,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并且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新课改;个性;教学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当今社会的竞争也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要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新课改中,不管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之后,都要认真学习,做好转变,以适应新课改下的需求,以新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在推动、落实新课改的同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数学是当今时代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怎样落实新课改呢?每位数学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之后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经过开始的迷惑之后,经过探究掌握了新课改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对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1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上也存在着不同,因此学生们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也不可能相同。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到这种差异性,做到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新课改中也指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到个体之间在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做到结合学生的智力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为了贯彻因材施教,教师就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施课堂教学的最有效方法。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先把本班的学生分层了不同的层次,然后会结合各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施教、课后辅导和作业布置等工作。由于教师的精心安排,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准自己的奋斗方向,能够在努力之后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收获成功的喜悦。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除了要做好分层施教外,教师还要做好分层评价工作。由于学生层次水平的不同,在进行学生评价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当学生大胆发言时,教师要给予赞许;当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和鼓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并做好鼓励,增强信心。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通过改变单调的教学形式,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改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设适合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一定要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作用。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为生活提供服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到数学学习更加亲切,数学教学内容更简单、易学,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时,由于小学生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少,在这部分的内容学习上感到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把人民币的学习和我们日常购物的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把教室布置成小超市,摆上各种物品,让学生拿钱进行实际购物,在实际的操作中对掌握人民币的知识,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人民币的能力。问题情境教学法也是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且问题的提出有所最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好问题情境教学法,通过趣味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多种教学问题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在学生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让学生计算过程中探索其中的规律,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大家在这些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们都结合教学问题和相关的习题进行了问题的思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到新课改的落实,通过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只有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

作者:吴树贵 单位:江西省吉水县白沙小学

第二篇:新课改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使得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提高,数学在高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是目前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还需要相关部门提起高度重视不断研究,让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对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策略分析

1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1.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说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习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也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作为教师要做好对学生日常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教师要仔细、认真的为学生讲解,引导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多鼓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可以利用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数学世界的美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1.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提高考试成绩,但是由于数学这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想要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只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转变为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在新课改下各种教材与教学环境都有了一定的创新,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所提高,教师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同时将自己的知识很好的教授给学生,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将自己学生的经验与教学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其实与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除此之外,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校园中,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很快的就掌握重点与难点,充分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操作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1.3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的数学课堂总是令学生感到恐惧与紧张,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还有师生间矛盾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并不能良好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只专注于课程的讲解与课堂管理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这样就使得教学效率普遍低下,长此以往,教师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依旧得不到回报,学生感觉学了很多却提高不了成绩,这样的模式是十分不利于高中学生成长与数学成绩提高的,因此,在新课改的今天,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只有师生关系融洽才能缓解课堂紧张的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现代的教育工作中,要评价教师的能力不单单只是依靠教师的业务水平,更加重视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教师只有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而不是施加压力,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构造一个高效、和谐、融洽的高中数学课堂。

1.4促进课程教学的优化:

要想使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效率高就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如果想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就要从优化教学目标开始,首先,要明确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之后对高中数学的目标也有了新的要求,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主要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发展问题,其中包括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等等,充分考虑了以上几个方面才能制定出严格准确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尊重高中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而新课改中明确规定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划分不同的层次,再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完全符合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最后,要重视目标的实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与设计,在制定出严格完善的教学计划之后要认真执行,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就要利用新方法、新观念,要多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同时更要多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水平的提高,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观念尊重高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样才能构建起和谐、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希望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湛玉梅 单位:重庆市木洞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刘伟.关于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年12期.

[2]张莉.关于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J].《关爱明天》.2015年7期.

[3]石卫东.运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12期.

[4]杨志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应用研究[D].现代教育技术.华中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第三篇:新课改数学教学生活化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最终目的对此,新课改应我国教育改革理念的要求不断深入进行,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新课改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教育改革,从小学入手,为我国培养应用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要求,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实现使其发挥作用则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观

针对前小学教师数学教学生活化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我认为应当从转变思维方式、加强教学观念来改进这一状况。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正处理培养阶段、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监督与调节作用,如果数学教师在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位,就容易造成他们学习的低效。数学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对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予以重视,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明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原理和数学知识的好处及怎么样应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在行为中也会渐渐做到及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从课堂教学入手

2.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从小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是抽象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性时期,而“生活化”教学注重的就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具体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氛围里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对于数学计算方法的学习,可创设以下教学情境:星期天老师带大家去植物园参观,植物园的门票制度为成人票20元,学生票10元,团体20人以上的,门票为每人15元,班里有25名学生以及2位老师,这时可以由老师引导学生计算不同购票方法所需要的门票钱,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以选出最为实惠的购票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染到情境中准备去游玩参观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并应用不同的数学计算方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2应用“生活化”数学内容: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想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就要将数学知识内容回归到生活当中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要注重将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例如,提高学生对a-b-c=a-(b+c)这一规律的认识,可以将该知识内容引入生活实例中:妈妈给你20元去商店买醋,一瓶醋6元,到商店买过醋,售货员找给你14元,你看见你喜欢的漫画书《阿衰》到货了,一本10元,于是你买过书之后还有4元,这其中可以用20元先减去买醋的6元,再减去买书的10元,最后剩4元,也可以用20元减去你买醋与买书总共花的钱6+10=16(元),最后剩4元。就是说,可以通过20-6-10=4(元),也可以用20减去你总共要付的钱,也就是20-(6+10)=4(元)来算出,结果是相等的,从中可以看出a-b-c=a-(b+c)。

2.3作业布置的“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不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应该包括课后作业布置的生活化。课后作业布置是加强学生对课堂学习巩固的重要手段,因此,也要注重将生活化数学作业布置引入生活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比例知识学习过后,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为不同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为课后作业,如A组通过测量旗杆影长与直尺影长,并按比例计算出旗杆的具体高度,B组去测量操场长度并按比例绘制简单图形等,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布置的作业。在整个测量和绘制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善于观察具体生活细节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为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3培养“生活化”数学学习意识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辅助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意识。因此,除了教学方法、内容上的改革以及数学作业布置“生活化”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注意观察生活来思考与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学会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利息的相关知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将零用钱存储到银行,让学生自行计算不同存储方法可获的利息,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转换思维模式,懂得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养成“生活化”数学学习意识。

4结语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平台,教育源自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注重生活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因此,注重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作者:赵晓霞 单位:甘肃省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第四篇: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

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寻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逻辑思维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中不仅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景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如此可见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该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笔者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

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中,使数学知识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可是聪明的人往往会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如果妈妈想给一家三口每人烙一张饼,烙熟1块饼要4分钟,每面2分钟,一只锅只能同时烙2块饼,那么妈妈应该怎样做即节省时间又节省电呢?妈妈能不能只用6分钟就把3张饼烙好呢?当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便开始猜想,并且迫切的想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来探求最终的答案。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新课导入时,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动画人物熊大和熊二来编辑故事:熊大买了两个圆锥形状的冰激凌,同时熊二买了一个圆柱形状的冰激凌。熊大动了动脑筋就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对熊二说“拿我的两个冰激凌换你的一个,好吗?”,熊二二话不说就爽快的答应了,还心里乐开了花,认为熊大是傻瓜呢。如果你是熊二你会换吗?谁才是真正的“傻瓜”呢?(整个故事情节电子白板动画演示),故事情节中暗含的是问题:等底等高的不同形状的冰激凌两个换一个,你觉得公平吗?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样的交换公平不公平,谁才是真正的“傻瓜”?然后带着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所以说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1.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教学。

数学本身是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使得学生自然的参与到其中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应用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教学语言。例如行驶问题中的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教师应尽量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区别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的区别。又如,在计量单位的换算中可以编顺口溜的办法让学生记忆“大化小,用乘好。小化大,除不差。”还有在记忆大小月时采取的“拳头记忆法”等等。

2.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游戏。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很是受小学生欢迎,将游戏引入课堂,符合“快乐教育”的理念,使得小学生们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乐中学,学中乐”。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游戏,比如谁先过河、夺红旗、摘苹果、闯关游戏、猜谜、数学扑克等等,当这些游戏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要参加,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正真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标。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的周长以及面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制作图形或者找出生活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元、角、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在现实中的商店自己亲自经历一次小顾客,买家里需要的东西,家长只起监督作用。再比如在学习比例尺之后,教师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实际测量在白纸上画出教学楼、操场或者设计一幅自己的家园图纸等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实现学习中的成就感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合理的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景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问题,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作者:李朵朵 赵院娥 单位:陕西省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唐秀云.小学数学生活化浅谈[J].教育科学周刊:2015(9)

[3]梁杰.有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