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乡村小学教育的困境及策略

探求乡村小学教育的困境及策略

一、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困境

1.社会投入不足,且现有的投入针对性不足

目前,我国对农村小学的社会投入主要是个人、企业和慈善机构这三大来源。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对投入对象现状的调查、核实成本较高,一般依赖于媒体的信息来源渠道,信息的真实性存在质疑,且主要是针对儿童个人的投入,即使有对学校硬件投入,一般也是一次性的,只能在短期内起到改善作用。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在监管上也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使得每年看似巨大的对农村教育的慈善捐赠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如众多希望小学的荒废,只有电脑没有投影仪的教室等。由此可见,尽管对农村教育的社会投入在不断的增长,但由于缺乏引导和监管,针对性不高,对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作用不大。

2.家庭教育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农村壮劳力外出务工情况非常普遍,留守儿童数量不断的增加,以重庆开县为例,2012年留守儿童高达9万人,这就导致家庭的主要陪护人为单亲或祖辈,教育观念陈旧,且由于周边人员的示范效应,读书无用论逐渐盛行,使得家庭对儿童小学教育第二课堂的作用根本没有,有的甚至是消极的。

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壮劳力的流失,在农忙季节,儿童作为家中的半劳力也会参与劳作;同时,由于交通、家庭经济、师资调动等种种原因,使得农村儿童的小学教育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开展。由于小学教育属于国民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被很好的掩饰在这一教学制度之下,但同时又由于小学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基础教育,高中的升学率,大学的升学率,同龄人的就业结构、师资和生源的流动方向等都可以说明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和城市的差距。

所以,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目前正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即:教育投入越少—教学质量越低—师资、生员流动越大—教育越看不见成效—其后教育投入则更少—教学质量也会进一步降低。

二、对策建议

首先,应从政府的角度,建议一科学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使得农村小学的投入、发展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目的性。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缺乏一个具有较强可行性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使得本就有限的投入总是处于一种散而乱的状态,对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改善没有根本的意义。

其次,建立合理的师资引进、培养的渠道,使农村小学教育在师资的数量上、专业上获得稳定的保障。如城市和农村小学的长期合作机制、教师长期的农村支教制度、并在教师职称的评定时将农村教学履历作为硬性指标,给予农村小学教师更多的发展渠道等都可以引导小学师资向农村小学教育方向流动。

再次,为了保障上述措施的有效性,国家和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管力度,对教育资源的来源、流转、使用、效果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监控,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切实提高农村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效果。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小学教育当前的困境,我国应该从全局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进行阶段性规划;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拓宽发展渠道,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当前困境,切实推动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作者:胡琴 杨雪琴 单位:四川省达州地区开江县永兴镇方兴小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