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工论文范例

现代化工论文

现代化工论文范文1

随着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让人们尝到了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同时,随之而来的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一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僵化陈旧,缺乏创新性。现代文化理念的多元化变现形式和发展特征,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化理念,过去受公众青睐的雕塑类环境设计已逐渐被一些娱乐、实用、时代性作品取代,创新设计理念成为当下任务。二是设计局限性很大,且方式单一。目前单一的艺术设计方式很难符合现代文化发展需要,其个性化文化设计未能充分展示,使具有时代性和地方性文艺风格的作品未能问世。三是设计空谈人文内涵,严重背离大众审美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环境设计目标多元化特征的形成,设计作品不仅要体现某种艺术特征,更应该呼吁公众参与,迎合大众审美,设计以大众审美和实际需要为前提,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二、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更好的体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不断满足时展要求和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

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特性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效益性。随着现代文化理念的介入,实用性的设计原则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现代人对环境规划的要求是既要满足公共环境设计的功用性也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这就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细胞,身临其境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

2.设计要在确保经济性的同时关注环保性。

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性特征置于十分显眼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设计目标在满足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对环境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关注经济性与环保性两方面内容。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现代文化理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对环境的积极性,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结合。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程,其包含较多内容,尤其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处理和相互协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所附带的文化性,无论是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层面来看,都应该与公众效应、价值取向、审美需求完美结合,从而将艺术作品的自然性特征完美体现出来,即公共文化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统一,以不断迎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4.设计要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关注时代性。

文化发展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非混沌盲目、僵滞不前,因此,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代性。目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其表现形式与艺术设计理念或多或少的反映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折射出人们对环境的某些审美需求。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尽相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于是,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和渐进式发展,时代文化的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环境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更多的设计者也认为,在继承环境设计传统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近年来,由环境设计时代性催生出的生态性,和长久存在的人文性也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结语

现代化工论文范文2

很早以前,“绿色革命”这一思想就被全世界公民所倡导,但是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指种子革命的开端,但是绿色革命的前提是要有好的种子,也有人把它叫做“农业革命”,加之现在每个国家的人口都出现了递增的趋势,这就让粮食成了一大难题,科技要发展,时代要进步,城市的大型建筑物、企业、工厂等按照原规划的建筑起来了,这势必让城市周边及农村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这就提升了了人们研制和提高种子的品种和产量的意识,面对这种情况就迫切需要在有限的耕地面积里面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效益和产量,但是现在的环境日益恶化,这就不得不让人们从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出发,所以慢慢就眼花成了“绿色革命”。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森林,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也是相当大的,以前的人们只知道从森林里面乱砍乱伐,以满足自己欲望,但是随着地球的灾难越来越多,很多国家都开始对森林进行了保护,已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并且还对这些树木加以保护和经营,但是在这过程中,国家政府将森林划分为两个区段来进行可持续发展,分别是生态林以及商品林,根据地理位置和条件气候的需要,将少部分的商品林用于人们迫切需要林木时用,另外的大部分林地则用来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种办法和措施已经在很多国家被付诸实践,其中新西兰就是其中效果比较显著的一个国家,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种子上面,拥有良好品种的种子,树木的生长时间短,生长的树木不仅树高且魁梧的优良树木的种子,才是现在迫切需要的树木新品种,这样的种子才能为我国的现代林业做贡献。

二、林木品种的改良

(一)林木的品种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新品种的整个研制和培育过程是极其不易的过程,从一开始对优良种子的选择到对种子存活率的测定到种子的整个繁育和培养的过程在到最后的种子培育成功和宣传每个环节都显得极其重要,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要用不少的时间和金钱才能完成。

(二)开发基因资源

在现在的基因资源也普遍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每一棵树木都拥有自己的基因资源,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根据基因发现种子的一些特征和品种,研究新品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一定的基因资源来进行诱发变种等其它一些研究,另外对于种子遗传工程这一项目的研究和探讨也是需要基因资源为基础才能完成的,研究人员收集了不同基因资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采集的基因资源要是越丰富和全面,那么研究人员将能更进一步的进行钻研,并且不是泛泛而此,针对性非常强,并且能够更好的培育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以此来提高树木的产量,解决林木资源的问题,并且基因资源不单单是现在为培育优良品种做贡献,而且在将来为研究人员研制出更能适应与社会的优良品种铺一条道路。

(三)选择育种

新品种培育过程的选择育种也是相当重要的,并且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可以培养出优良品种方面,而且绝大部分还体现在生产群体方面,这一发现对林木的品种的研究与改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在马尾松种植物中,上面的红心率较高的马尾松就比一般的马尾松的价值高出很多,这都是因为选择育种的结果,因为它能够迅速的意识到人们希望的理想型的树木的基因型,并且能够在之后的过程中顺利的进入到栽种这一过程里面。另外就是在育种过程中,不要循规蹈矩的就让一些植物按照其自身的育种本性任其发展,还可以根据一些植物父本母本的不一样选择不同的能够培育出新品种的相互繁殖和育种,有些树木的杂交过程中,不仅自身的基因特性不会变,还带有其父本母本的一些特性,这就让某些品种稀少的植物或者濒临灭绝的珍惜植物有了挽回的地步。并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国家相关林业部门都相继研发出了细胞工程、不同植物的染色体工程、以及其他的一些关于植物优良育种的项目工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稀有植物和新品种的开发和研制创造了条件,相信在这些新的项目工程和新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中我国未来的林木业将越来越繁荣。

(四)树木的遗传的验证

前面已经提到了我国林业也研制出了很多进行优良育种的项目工程,但是在这基础上还是要考虑植物的遗传特性,虽然很多经过杂交、遗传变异等培育出了新品种,但是有些不符合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这就不能确定这些植物的品种是否是属于优良品种类,倘若不是优良品种就不能够被认为是良种,因为它毕竟不能够收到相关基因的遗传控制。只有育种的结果新品种经过检测适合父本母本的特性的这种植物才能为原本使用,并且以利于研究者对育种阶段进一步的探究。

(五)树木自身的良种繁育

树木除了要有一个好的育种过程,还要有一个好的繁育过程,当经过多重研究实验选择出来的优良种子后,就要进入良种繁育这一阶段了,一直到这种品种出现变化,良种繁育是培育新品种过程中的从育种阶段想最后的生产并推广过程的过渡,最容易过程至关重要,倘若这一过程失败,那么培育过程中其它过程都相当于失败了,在这环节中,倘若繁育的气候、土壤、水分等把握不好还有一些措施和方法不当都将有可能对品种繁育造成影响,让本市了优良的品种变成一些不能适应生存的劣等品种,这样之前培育新品种的目标都将功亏一篑,让林木增产的目的也是夸夸其谈,林木的良种繁育主要是良种方式,其中一种是有性繁殖,另外一种则是无性繁殖,但是有性和无性繁殖二者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后者被包括在前者里面,在现在林业的种植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林木的产量不够高,自己长出来的林木与经过变异的种子的遗传基因不一样,两者的父本母本不一样,体现不出品种好这一特性,对以后木材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对林木的利用方面将添加一定的困难。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二者相比,目前国家都比较偏向于无性繁殖方面,因为无性繁殖过后,下一代的分株将不会改变父本母本的遗传特性,这就可以保存原有林木的一些特性和生存方式,在遗传增益上面占据这较大的优势,但是有性繁殖相对将不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正因如此,全球很多国家都比较看中无性繁殖带来的成就。所以在整个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林木在种子方面已经在慢慢的改善的创新,已经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有种就种的局面,而是在向质量与产量并驾齐驱,共同进步的趋势发展。

三、生物技术与林木种子方面

(一)细胞工程

1、林木的组织培养方面

无性繁殖能够保存原有林木的遗传特性,让分株拥有与父本母本一样的特性,从另一方面同样的,用组织培养和繁殖一些林木的分株,也能够保存遗传特性,不仅如此,还具有自身的一些优良特性,首先就是可以利用组织培养出无菌苗、以及能够让培育出的新品种在进入推广阶段后的周期不会那么漫长,也可以作为保存林木自身的基因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当然它的特点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其它有利于林木事业发展的特点。

2、原生质体方面的养育

在1960年的时侯,国外一位研究者就发现了原生质体培育方面的相关信息,这在当时是为林牧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人们通过慢慢的研究和探讨发现了二十多种林木的的原生质体,并且通过培养之后,有很大一部分都成功的诱导成了植株。这让原生质体在当时有了一定的市场价值,现在被林业的相关人员普遍使用。

3、体细胞的融合方面

在对林木进行改良这一项目工程中,体细胞的融合这一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种方法与无形繁殖不一样,但是与有形繁殖之间的关系就跟组织培养与无性繁殖的关系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它比有形繁殖具备更多一些特点,就包括:首先,有形杂交的过程中大多会存在配置不亲和的现象,但是体细胞的融合可以让相互杂交的两者亲缘关系比较远,其次,不是只有两个亲本才可以相互融合,多个亲本也可以相互进行融合,最后,与无性繁殖的特性相反,可以制造出与父本母本不同的杂交品种,并且分株不会拥有与原来林木具有的遗传特性等。

4、染色体技术方面

在染色体上面主要研究的树木都是偏向于核、组、带型的研究,等于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染色体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杨树等其它一些树上面,对于地域等染色体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银杏、杉树等其它一些树科类,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关于染色体技术方面的研究。这些都为以后以后珍惜植物的保护和对一些珍惜物种的新品种培育以及研究存了相关的资料。

(二)基因工程

1、DNA的分离与转导方面

在基因工程这一项目,主要研究的就是将林木中的目的基因转导进入目标林木里面,并且让其能够无误的显示出现,在很久以前,人类第一次将抗生素的基因分离出来并且成功的导入到林木的细胞题里面,首次培养出了可以存活在抗生素上的林木,从那以后就产生了转基因林木,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转基因技术已经不足为奇了,在起上面获得辉煌成就的实例都比较多,其中就包含了抗除草剂方面的林木的转基因研制以及控制木素等事件就是成功的事迹的一部分,这些都为林业方面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2、构造遗传的图谱

什么是遗传图谱呢?遗传图谱是指利用人工技术这一举措来构造而完成的人工构图群体,并且采用已经被建造的相关遗传标记和基因之间的线性序列图。因为林木的育种间隔期与其它生物不一样,它的育种间隔期相当长,这就在一定范围内为细胞工程研究带来了麻烦,但是后来科技的慢慢发展,构建了同工酶标记相关的遗传图谱,一直延续到现在,遗传图谱都一直被人们所运用和注重,这一图谱的发现为以后对不知道的一些基因的了解和定位、克隆等其它研究起了铺垫作用。

3、林木的物种、以及品种的坚定

不一样的植物在基因、品种上面都不一样,不同的无性系植株之间的不一样是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坚定区别的,但是因为分子标记自身的一些特性,是不可能区分不出来的,所以就分子标记自身的特性就可以作为坚定植物的种子优良无性系的工具,另一方面,他还可以鉴定出育种过程中的一些杂交性。

4、植物基因研究的应用

林木本身就存在大量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基因是研究者们研究林木的最好的证据,有很多研究者都是通过基因的研究最后走向成功的,例如,将林木中的目的基因转导进入目标林木里面,还有其他一些利用基因来研究林木的生存环境以及特性的事迹,现在对促使裸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因等都做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促进植物生存的信使基因,林业的植物相信将会生长的越来越好。

5、植物染色体组深入探讨的应用

研究者用DNA限制酶断片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探讨,最后得出了柳杉连锁图,这一发现将在染色体组与机能方面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现代化工论文范文3

随着我国现在水力资源的日益紧张,提高现代化引水渠的建设的质量,提高引水渠的使用效率,对现代化的农业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新型现代化的引水渠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利用现代化引水渠建设可以大力促进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广大农村中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来自于农业生产及一些相关的产业。在现在我国新的农业建设中,大量的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产品的出现和使用确保了国家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正是这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型作物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中对水的利用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的引水渠工程,在使用中既可以保证在农业生产中水在使用量上总数量的要求,又可以做到对水的使用量的精确控制,使之可以达到现代化新型农业技术和新型农业产品的要求。这就确保并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农村的经济发展。

1.2现代化引水渠建设是实现农村稳定发展的保障

在中国一直有“无商不富,无农不稳”的说法。在现在的农村中,特别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是很多的。这些不稳定因素包括了大量的农业人口流失而形成的土地荒芜、农民之间因为抢夺水源而产生的纠纷、因为农民对保护水源的认识不足而与水利部门产生矛盾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农村建设的稳定与发展。在利用现代化的引水渠建设工作,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水源投入到农业建设中,同时还可以提高现在已开发的水源的使用率,减少水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浪费问题,确保农业用水的使用量。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农村中因为水缺少的问题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为农村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1.3现代化引水渠工程是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的保障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量的人口在日常中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但是随着我国的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粮食生产不足带来的安全问题已经出现在了每一个人的面前。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耕地面积,确保粮食产量在安全线以上是国家农业建设的一项重大使命。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确保农业供水使用是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水利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份,现代化的引水渠工程可以为更多的粮食耕地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大大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粮食产量,为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2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引水渠工程建设

在现代的农业建设中,因为许多的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出现,以及农业水源使用要求的提高,农业生产中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引水渠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做好建设工作就成为了引水渠建设工作人员的研究课题。

2.1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做好引水渠建设工作

为做好现代引水渠的建设工作,提高引水渠工程的建设速度和质量,越来越多的先进的工程技术被引进到引水渠工程建设中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引水渠建设中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以四川地区的引水渠建设为例:四川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在以往的引水渠建设中,首先难以解决的是因为地形情况复杂造成的勘测难问题。但是新的GPS定位技术,加上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新的定向爆破技术、混凝土浇灌技术、水闸控制技术的等相关新技术的使用,都大大的提高了新的引水渠建设工作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2.2加强农民在引水渠的建设管理工作的参与度

引水渠工程的建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惠农工程。在中国农村中,需要这大量的用于灌溉的小型引水渠。如果只是依靠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建设效率是很低的。但是如果可以加强农民在引水渠工程建设的参与度,利用农民对农业灌溉水源的的需求,自己建设村级的小型引水渠,然后再与水利部门修建的大型引水渠连接,形成引水渠星罗密布于村间的景象。真正的将引水渠工程的作用运用于每一块需要浇灌的土地。

2.3在引水渠建设中建立更加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体系

在现代的引水渠建设工作中,除了做好引水渠本身的建设工作外,还应该在引水渠建设的上级来源和下级使用工作上加强管理,做好提高水源的使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引水渠建设工作中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将大型的水利工程、大型的引水渠、小型的水库、村级的引水渠等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建立统一的体质,形成“主动脉-微血管-毛细血管”一样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个体系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源的使用率,确保农业灌溉工作的顺利完成。

2.4做好引水渠工程建设完成后的善后管理工作

要提高引水渠工程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除了做好引水渠的建设工作以外,在引水渠工程建设完成后,做好其善后管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这些管理和善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水费的收取工作。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在水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农民缴纳一定的水费。这样做可以提高农民对水的珍惜程度,增加水的使用率,减少水的浪费情况。二是做好引水渠维护保养工作。引水渠工程在建设完成后,也会因为地质、气候等问题,在使用中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水利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引水渠日常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维护保养,确保引水渠的顺利使用。三是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水利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于破坏引水渠工程、偷水、严重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等违法行为,一定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好水资源。

3结束语

现代化工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毕业设计教学;化工;本科

1引言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指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于培养地方性应用型本科人才[1]。黄山学院地处安徽南部著名旅游城市黄山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化学化工学院按照学校定位,努力培养与地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为确保化工人才培养质量,自2010年来,化工专业论文(设计)都是在实践或者实验中完成,从反馈情况来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更好地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笔者对近年来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黄山学院化工专业的师资、生源、办学定位和其他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黄山学院的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为同类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毕业论文(设计)认识不足。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认识不足。相当部分学生不能明白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只是把毕业论文(设计)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设计)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浑浑噩噩地对待毕业论文。

2.2部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分配不尽合理。尤其是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地方性普通院校的各专业有相当多的学生打算继续深造[2]。例如,我校20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共有69人,其中有47人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参考率为68.12%。研究生的笔试和面试都要耗费学生极大的精力,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在上课、考研复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之间分配时间,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紧张,论文质量下降。

2.3论文(设计)工作流程不够合理。总体而言,目前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小瑕疵。例如,近几年的毕业论文中有些论文题目比较空、比较大。出现这种情况有相当部分原因是论文(设计)工作流程仍然存在瑕疵。按照学校的规定,当年的11月份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上报学校经专门学术机构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批准执行,确定后不予更改。专业审核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命题的水平,很好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当的论文具备一定的探索性。受实验室条件和学生能力的限制,探索性的实验结果可能不令人满意,这就可能需要对论文题目进行修正。例如,论文题目“石墨烯/铁氧体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3]自由度很高,题目过于宽泛。如果将题目改成“石墨烯/铁氧体复合物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在光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更合适,但是这样命题就把制备方法和应用限定死了,增加了学生完成论文的难度。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命题应该可以随着实验进展的需要进行修改。

2.4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陈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工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来完成一部分工艺或者工段的设计,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化工专业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选择毕业设计。笔者统计了近几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发现部分题目较为陈旧,很多都是甲醇、合成氨、硫酸、苯乙烯等传统工艺设计,设计过程和图形处理也只采用传统手工方式,这与国际上流行的采用Aspen软件设计工艺、AutoCAD软件作图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毕业设计命题急需改革,要推进现代化软件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促使化工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3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对策

3.1宣传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和作用。毕业论文(设计)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具备极其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意义。在学生选题阶段,教师应集中向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具体阐述毕业论文各阶段所使用的工具及所锻炼的能力,如表1所示。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指导教师给出的题目,能够理解题目的关键点,寻找到突破口。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献查找、阅读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学校电子资源进行资料收集。再次要求学生具备运用软件的能力,能够合理的利用Origin、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As⁃pen、AutoCAD软件进行工艺设计和画图的能力,利用Word、WPS软件对科技论文进行论文撰写和格式整理。最后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PowerPoint展示其主题凝练能力、汇报交流能力。实践表明学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和作用以后,对毕业论文和设计的教学环节更为重视,态度明显改善。

3.2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分配时间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近几年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统计,多数学生可以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但是部分考研学生不知道如何在复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者之间合理分配时间。考研学生在完成12周毕业实习之后,已经没有时间来完成为期8周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因此要引导考研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本专业教学安排,可以采取了以下措施:1.考研学生学有余力,利用第六学期的暑假提前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完成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案设计(约2周);2.高效利用笔试结束后的时间(约4周),集中精力完成实验主体;3.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休息时间和实习结束后的时间完成论文的撰写(约2-3周)。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例如20化工69名学生均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同时有22人考取了研究生,升硕率为31.88%。

3.3改进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化工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具有一定设计性、综合性、探索性,学生存在实验失败的可能。为了使毕业论文内容都落在审批表的框架内,教师自然会选择扩大题目内涵。论文题目偏大能保留很大的弹性,使得教师可以在不修改论文题目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验进展来确定论文的具体内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增加流程,如图1所示。一是在“论文选题宣讲”开展宣传,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二是在“论文命题修改”流程给学生修改命题审批表的机会,减少论文题目偏大现象的出现,提高命题质量。

3.4推进毕业设计命题现代化。现代化工设计已经进入现代化,设计单位普遍使用Aspen软件进行工艺设计[4],使用AutoCAD进行画图[5,6],国内一流高校也普遍使用Aspen、AutoCAD等软件进行教学和毕业设计。因此为了增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必须加强现代化软件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与之对应的是首先要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在课程中增加现代化软件教学课时。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派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Aspen、AutoCAD等现代化软件,跟上时展的步伐。最后在毕业设计命题中,要推行现代化设计理念、减少传统设计的比例,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设计的能力。

4结论

现代化工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本科;教改化工类

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于培养工程设计的能力和训练系统实践技能。其教育内容非常注重合成、过程分析、设计、模拟与优化等教学内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1]。虽然是大学生在毕业前才开展的综合实践环节,但其综合了学生四年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不仅是一次所学知识的总结,更是学生能力一次升华的机会。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要求的重要支撑[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及质量保障等各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随着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伴随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绿色化工”、“新安全生产法”、等重要政策法规,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造升级刻不容缓[3];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毕业学生的回访,发现企业对化工人才的要求也逐年升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设计、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信息智能化等多方面的理解运用,同时也要对政策法规、技术管理、合作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然而,目前高校对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亟需开展系统化的改革与调整[4]。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新时代企业对新型化工人才的需求,为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工程能力,对化工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改革刻不容缓。因此,多举措全面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达标评价体系,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1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课程知识体系处于割裂状态,理论与实践不能同步

要做好一篇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需要对基础核心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工制图、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过程模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等课程的知识有整体及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目前各个课程教学情况是各自为政,学生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某一门课程对于整体项目设计中处于什么地位没有清晰的认识,各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联动还很缺乏,教师在现有课时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已经很困难,想要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有难度。教师也满足于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不能够将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串联起来,每位老师代课集中并且侧重一两门课,缺乏沟通和讨论。另外,课程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理念及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现代工程的理念,也不适应工程实践需求[5]。

1.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局限,单一化,课题数量偏少,且立意陈旧

化工专业学生真正进行化工设计的比例不高,以我院为例,最多达到50%,有一半学生跟随导师的科研项目做实验,这些导师从事的专业是化学相关的,对于化工设计并不精通。结合我们学院自身情况,前些年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当作毕业设计来做,只对一种设备进行了设计,没有结合化工行业发展趋势设计选题;此外,一些课题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及技术细节等原因,不适宜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导致设计题目范围局限,模式化,单一化,甚至重复。有时只是改变设计产量,不能引起学生做设计的兴趣。其次,没有与化工设计热点和科研前沿焦点相结合,在选题方面没有目标。一些老师对自己指定的课题是否属于化工专业的课题持怀疑态度,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推敲,学生也很迷茫,单方面依赖老师,自己不会选题。

1.3专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与实际生产实践脱节

近年来,各高校引进大量博士,表面看教师师资力量大幅增强,很多年轻教师虽然在研究生阶段获得了化工及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但是真正从事化工设计方向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很多老师理论基础虽好,但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企业工作经验,甚至与实际生产生活脱节。其次,专业教师自身的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技能还急待提升,而学校投入经费有限,使得针对青年教师的工程素养和工程设计方面的专业培训不足。指导教师的专业背景差异大,化工专业专任教师的工程背景与《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所要求的不符,远远达不到至少半年的工程实践经历(如企业工作、与企业合作项目、指导实习等)[6]。目前高校教师的年终考核要求及职称评定制度,迫使有些老师需要科研成果,发文章出专利,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去做科研,很难抽出时间精力提高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问题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对毕业设计的学生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很难静心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1.4指导模式陈旧,学习方法单一

新“互联网+”时代到来,随着新工科建设发展的需要,老师与学生都要紧跟时代脉搏,改变调整自己的指导与学习模式,新的方式和理念不断更新,新的工具软件层出不穷,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抛弃。有些指导老师还是用原来的手动计算的办法指导一个单元操作的流程,每一届学生都一样,只是变换原料、产品,生产任务量,换汤不换药,导致题目单一化,十几年如一日致使学生兴趣降低。毕业设计不仅应该包括工程项目必备的内容,还应具有创新和学生发展自己能力的部分,如何将这部分激发释放出来,是值得思考的。

1.5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量化标准不明确

毕业设计(论文)制作时间周期长、教师指导涉及环节多,首先应该统一需要考核的环节;其次,应该对过程设计环节制定统一的评定标准[7]。仅仅以论文完成情况和答辩时的表现作为评定标准过于片面,过程控制和评价体系需要细化和完善,考核量化的标准也需进一步明确。1.6学生从事毕业设计时间不连贯,态度不端正(思想上轻视这项训练)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第四年这个阶段本来应该专心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同时面临实习、考研、考公务员、参加招聘会、就业等各方面的事务,学生无法专心致志地投入去完成毕业论文,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有应付差事,得过且过的心理,有些学生认为学校不会因为毕业设计不过就不让毕业,最终为了应付差事,不顾完成作品的质量,胡乱拼凑,或请同学施以援手,匆忙赶出一篇毕业论文,可见态度上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1.7盲目降低毕业设计文本查重,导致设计质量下滑

近年来,学校出台了“关于毕业设计(论文)检测的指导性意见”,“意见”规定: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利用中国知网的检测系统进行检测,重复率低于30%(含30%),视为查重合格,高于30%,可以给一次机会,经本人修改并再次检测达到低于30%后才能参加答辩,而检测重复率大于30%的一律不能参加答辩。这就使得化工专业的学生盲目删减,最后出现图片表格多,文字少的现象;学生为了降低查重率,往往前言不搭后语、词不达意,文不对题,原本流畅的表述变得逻辑不通,读起来生涩别扭。

1.8优秀毕业设计名额太少,奖惩机制不完善

每年分配到化工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名额只有一到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对高质量论文撰写的动力不足,再者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需提交的材料多,流程繁琐,后期还会面临各项评估时准备的过程材料,使得有些师生不愿多花时间再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学校对于毕业设计的经费投入较少,且教师投入时间长,长达几个月的指导时间,如果遇到学生以消极的态度不做或者基础差做不出来,更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现在指导每个学生折算约16课时,仅凭课时无法真正评价教师的工作量,优秀毕业设计仅多给两个课时,因此指导多少和指导优劣没有明显的区别,也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这就挫伤了教师积极性,指导工作完全变成了一种良心活。

2多举措提升化工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措施

2.1交叉课程体系网,更新课程理念,拓展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化工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述、技术路线的选择及确定、利用现代软件进行工艺流程模拟设计、工艺计算及典型设备选型及计算、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车间设备布置图等、换热网络优化、生产安全和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经济分析评价等,这些项目内容织就了化工设计的课程体系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制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等课程联系起来,由点变线,以线带面,融会贯通。根据具体设计任务深化对专业必修课程知识的理解,全面建立设计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将Aspen软件的应用渗透进课程设计教学,通过课程改革,手动设计计算结合过程模拟设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设计计算的理解。将Aspenplus软件应用于所设计的单元操作的参数选择和初步设计模拟,通过比较不同操作参数的模拟结果,优化设计结果,提高学生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将几何画法和机械制图、化工制图、CAD软件结合,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规范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对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需要深入讨论,修订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衔接不当,重复或者相互割裂的现象;形成教学团队,带同头课程的老师对知识点的交流和教学方式的交流改革,带不同课程的老师如何将相关知识承前启后,相互联系。

2.2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化工毕业设计传统设计

计算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化工企业要求。毕业设计的完成不可避免地使用计算机联合众多模拟、数据分析、绘图等软件,不仅能快速得到计算结果、大幅降低手动计算的错误率,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能为毕生进入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岗位做好铺垫。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加深了,化工专业知识掌握地更扎实,化工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设计过程中,软件的应用随处可见,如在全流程模拟中,应用Aspen软件进行过程模拟[8],对工艺流程进行论证。可将Aspenenergyanalyzer软件应用于换热网络的优化及能量合理利用的过程中,在对塔设备进行设计及校核时,采用Cup-tower和SW-6等设计软件,当进行泵的设计及选型时还可使用智能选泵软件等。另外,学生利用MATLAB软件对反应器进行设计模拟,能快速得到不同年产量的计算结果。至于化工安全评价方面,用Aloha软件对化工生产中事故进行模拟,可以帮助应急救援人员快速准确预测影响区域,有效组织指挥危险区域人员疏散等。作图软件更是层出不穷,除了CAD软件用于绘制PID、PFD图,还有三维绘图软件帮助绘制车间、设备布置图及配管图等。三维软件做出的图生动逼真,不仅可以反映设备及管道的相对位置,还能激发学生的绘图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拓宽化工毕业设计选题广度和深度

针对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拓宽选题的范围,首先可以根据工程设计背景,企业背景、和科研背景几方面,结合生产实际和自身的科研项目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同时还可以参考行业热点,由指导老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或者有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拟题目。还可以考虑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题目设为毕业设计的相关题目,另外在学生出去实习或者见习时,参考遇到的生产项目和设备,对现有的生产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对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改造。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可以将题目拟定为精细化工,材料化工等范畴的相关题目。

2.4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新进教师除了听课、备课、学习核心课程知识的同时,应有累计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践经历(包括指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其次相关化工专业的老师应该自觉学习最新的国家标准,相关行业要求,最新的规范和标准,增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再者,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各种计算机软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加深理论理解,如有机会可以去重点大学进修深造,或者在企业中锻炼,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和实践更好融合在一起[5]。

2.5改变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惯性学习方式

新工科的教学理念需要重视实践环节,而实践环节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将工程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激发主动性及尤为重要。课程教学的中心应从老师“教”转变为学生“学”,对设计类课程提倡做翻转课堂,由学生实践为主,在课上做设计相关的工作,并且分组汇报,由大家讨论点评。还可以推广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来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习成果,加强工程思维的训练。其次推行线上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模式,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讲义、视频、题库、课件等等,可以通过学习有些网络视频教学完成一些设计优化的工作,如Aloha报警的软件操作。除此之外,qq群、微信群等可用于交流设计出现的问题,促进了互相学习,沟通合作的新局面。

2.6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学生的生产实习环节中,我们先后联系了现代化的化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如刘家峡化肥厂,盐锅峡化工厂,白银银光公司,西北永新涂料有限公司,金昌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这些实训基地提供的现场教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知识。在实习基地,从化工安全到各工段的工艺流程以及工艺案例,再到设备的构造材质节能减排,产品分析包装运输等等方面的学习,大范围拓宽了学生对工程设计的思路。从以前对化工厂没有任何概念,到以实习的大型化工企业为设计背景,选择设计一个工段,从对原料及产品的认识到确定反应,及反应条件催化剂等,再到具体的工艺和设备设计,车间布置设备布置等等完成一个实际工段设计的全过程。企业实习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设计的素材还能让学生将设计优化的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优化改进落到实处。在实习时还能了解设备内部的构造,和化工厂的设计人员交流,提高绘图能力。

2.7依托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今年已经举办了十五届。大赛自每年二三月份下达任务书到7月20号提交作品,制定一个当年大家聚焦的化工热点项目为设计主题,在此过程中需要五个同学为一组提交现代设计方法,文档和图纸三类作品,其中涉及了工艺流程的设计,过程模拟优化、换热网络优化、设备设计、自动控制、总图运输与平立面图、重大危险源分析、安全评价,三废及环境保护、经济分析等。最后要求学生现场答辩。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化工专业的毕业设计和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是一致的[9]。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的实践课中加入大赛所需的课程知识,为竞赛和学生的毕业设计做铺垫。我校学生自201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以来,多次获得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参加竞赛的同学在完成竞赛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工程设计能力,提高了专业技术,在后期的毕业设计环节中体现了对化工前沿和热点的理解和思考,实现了对工程问题的设计能力的全面提升。每年参加竞赛团队中的一些同学撰写的论文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所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已经成为提升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进行化工设计大赛并不局限于一组或两组学生,通过老生指导新生的“传帮带”形式,可以惠及所有对化工设计感兴趣的学生,从而使化工设计竞赛成为化工专业学生的一种常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前熟悉化工设计的流程,为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2.8细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环环相扣,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针对学校对毕业设计每个环节考核管理不严,流于形式的问题,应该加强过程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督促老师和学生认真研读,明确知道教师应担负的责任和学生在过程中应配合服从完成的任务。目前毕业设计的主要环节是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在此基础上,应该细化到毕业设计完成的各个阶段,每一次教师指导学生需要认真做好指导记录,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难点和疑惑之处并落实解决。学校在现有管理制度基础上,规定各阶段完成时间,填写过程材料。学院配合学校,选派负责人定期抽查教师指导情况和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及时发现不足并督促改进。学院对不服从管理及不按进度要求制作毕业论文的学生发出警告,若无改进时则须采取惩罚或处分措施,视情况推迟答辩甚至取消论文答辩资格等。

2.9完善毕业设计评价模式,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之前毕业设计评价模式相对单一,要先制定评价细则再根据各项细则提高质量。对于原评价体系由指导老师、评阅人分别打分,再加上答辩分数,按0.4、0.3、0.3三部分配比复合得到最终分数。对于此种评价体系,一是缺乏过程和平时的分数,其次评阅人打分一般参照指导老师分数,欠缺了客观性。为了改变现状,首先要设计各阶段的评分细节,如开题阶段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设计方法,与本专业的热点相关性,解决问题的创新点等,中期报告验证路线的可行性,完成情况,毕业设计阶段包括论文结构、逻辑性、文字、图纸规范、标注明确等、答辩情况,每一项综合打分。建立的多维评价体系不仅从文字、程序、图纸、表达、对环保安全法规等的认识多维度进行评价,此过程更科学,细致、支撑性更强,可以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总结

现代化工论文范文6

传统研究生实验教学的学术化和程式化培养方案,严重制约学生的实践能力。该文从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及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出发,以学生研究前沿的文献资料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利用实验室的先进仪器,组织学生自带样品进行测试,采集并解析图谱,建立教学案例(卡片库)。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其操作技能,为后续科研论文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研究生培养;实验教学改革;能力

研究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培养方案,通常采用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式实验教学,并按照实验教材的顺序程式化进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内容乏味,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践能力。研究生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激情,进而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1-2]。因此,需对其现有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华南理工大学十分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动手能力,自2010年起,独立设置了化学类研究生2个学分的选修课———“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该课程作为现代物质结构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鉴定各种化合物以及测定其结构的最常用方法。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为其后期的科研论文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础。本文阐述了在该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认识。

1化学研究生创新实践现状

1.1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现状

在国内外,“现代化学分析技术”通常作为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食品等诸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一般侧重介绍光、电、色、磁等物理化学方法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授课培训、实际操作等方式,向学生讲解每一台仪器设备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仪器设备构成,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如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等贵重仪器设备的能力,为其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华南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作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位选修课,是圆满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目前,开设该课程的专业主要有: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等。自2010年开设以来,该课程深受各相关专业硕士生的欢迎与好评(每学期约有60位研究生选修),同时吸引了本院和外院的博士生来旁听。甚至有许多学生是带着科研任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听课和参与讨论的。该课程的开设,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科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能大大提升学生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和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的能力。

1.2化学研究生实验平台现状

当前,随着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发展层次不平衡。如“985”“211”学校,教育部及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构建了一流实验平台,并从国内外引进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科研人才,为研究生创新平台的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普通高等院校,由于财力的原因,实验设施简陋、老化,很难适应现代实验分析的需求;研究生导师自身因为科研资金有限,导致研究生从事一些低水平、重复性的科研工作,这不仅浪费人才资源,同时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当前研究生教育只重视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较少关注现代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根据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研究前沿进行创新实验教学。学生常常只是依照老的实验教材,进行验证式的实验操作,不仅适应不了现代化学实践的需要,而且对学生创新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基于化学分析与实验技术在现代相关领域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从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食品等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生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的改革,建立其大型仪器测试创新实践基地。

2化学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举措

2.1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化学分析方法发展迅速,教学应该引入最新知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与此相对应,现代分析仪器日新月异,分析手段不断创新,因此,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快速、有效地推动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并提升其研究水平。为适应新发展,“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应该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为指导,以最新相关文献、资料等为教学内容,建立新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规程及步骤,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后期科研论文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师结合本校相关领域的课题,整理和收编科研实践中的谱图以及采集和解析谱图的经验,建立相关教学案例(卡片库),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有效的实例演习,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科研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不能囿于现有教学模式,但又不能完全脱离。在理论教学上需重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在实践教学上需结合现代仪器的新特点、新方法,是一种全新新型教学模式。该课程共开设32学时,其中,教师课堂理论讲授16学时;设计性、创新性实验16学时。课堂讲授包括: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及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2学时);紫外、红外光谱仪(2学时);气相、气-质联用仪(2学时);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仪(2学时);原子吸收、等离子体原子发射仪(2学时),热重差热联用热分析仪(2学时);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2学时),以及核磁共振仪(2学时)。在16学时的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中,着重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由于X-射线衍射仪和核磁共振仪的价格比较昂贵,在国内多数开设的仪器分析课程中,甚至学生在实际科研中,学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这些贵重仪器。而在国外,这些仪器对研究生,甚至本科生都是开放的。为了提高本校研究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该课程利用化学与化工学院的资源,组织学生带上自己科研中的样品进行操作培训,采集样品图谱。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学生能快速掌握从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备样品,采集图谱,处理数据到最后解析图谱的一般程序。研究生实验教学实施5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核磁共振仪,学生学会了利用Mestrenova谱图处理软件处理核磁原始数据的能力,运用ChemDraw进行谱图模拟、进而进行谱图解析的能力,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二维谱图在结构鉴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谱图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2.2推动大型仪器测试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国内各高校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新型实验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研究生实验教学新模式提供创新平台[3-5]。实验室经过学校多年的财经投入,拥有了一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为广大教师、研究生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建立了较好的测试创新实践基地。该基地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用于样品结构和组成表征的红外、紫外、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用于样品高效分离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以及样品热物性、粒度、电性分析的热重-差热联用分析仪、粒度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多年来,这些大型仪器设备一直向广大师生开放,实现科学、规范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6-7]。依托该实验平台,教师不断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工作水平;学生依据其研究方向、结合学术前沿,进行相关内容、产品的测试,不仅为其后期研究课题的选题打下良好的科研基础,而且通过课程实践,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相关仪器设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水平。借助该实验平台,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完善了人才培养方式与创新教育模式。创新型化学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能为研究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且随着大型仪器创新平台合理利用,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性科研专门人才,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以信息工程学院核磁共振仪为例,随着核磁共振仪的开放共享,为学院化学、化工学科、特别是化学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如核磁共振仪自2010年开放使用至今,几乎满负荷运转,使用机时数达4.6万,测试样品数约15万个,发表SCI一区TOP科研论文达80余篇,外部专用索引(ESI)进入国际前1,为我院化学学科首次进入世界大学前200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择业水平

目前,化学研究生择业的主要方向为化学、化工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等。这些行业考察并接纳学生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如结合导师研究方向和科学前沿,学生能独立开展文献检索,并能初步提出科学问题;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实验观察、数据记录习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等;科研素质提升的外在表现就是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如查阅文献、提高科技英语阅读、写作的能力;学生在测试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化学研究生为适应这个开放、现代、繁荣的社会,顺应这个发展潮流,需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技能,使自己在将来的择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华南理工大学为化学研究生开设的新型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就是为学生后期顺利开展研究课题提供预演。学生借助新型实验教学实践平台,进行独立上机操作,不仅能验证实验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及测试步骤,更能培养掌握和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技能,掌握现代先进仪器的检测手段,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8-10]。

3结束语

研究生是我国发展生产力、进行科技攻关的主力军。化学研究生是化学、化工、材料、环保等领域的中坚。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这变化多端、日新月异的科学社会。因此,对现有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立足学术前缘、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以高校现代先进仪器设备作为教学平台,通过独立上机的操作方式、结合课堂理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11-12]。为学生更好地融入创新型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梁向晖 钟伟强 毛秋平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崔明子,任桂英.浅谈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09(3):72-73.

[2]满秀华.数字网络语音室的管理维护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150-151.

[3]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4]范冬梅.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谈研究生实验教育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7-9.

[5]蒋德珑,王克文,尹淑萍.研究生创新实验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1,14(3):164-166.

[6]熊庆,陈华,李梦龙,等.构建实验室大型仪器网络预约平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187-189.

[7]周玉岩,秦兆勇,戚国强.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的构筑与应用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202-204.

[8]刘丽葵,贺丽苹.提升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在研究生培养中效能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203-205.

[9]汤云晖,王波.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教学与本科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129-131.

现代化工论文范文7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给学生一个全新的、高质量的教育,如何搞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人类知识的代表者、先行者和传播者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适应信息化发展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学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者,同时也是受益者。现代教育技术在艰难中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过程:在改革中发展,从课外兴趣小组到第一课堂;在发展中完善,从环境建设到应用推广;在探索中创新,从学科实验到学科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显示了具大的优越性。宜兴中学领导和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加快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步伐,提高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和水平,争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和追求。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是现实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紧跟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发展的前沿,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质环境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双轨并进的策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效益优先”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发展规划,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学校第一期校园网工程建设铺设主干千兆(800个终端)的校园信息网,各终端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了各行政部门、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室、图书馆等都能网上备课、网上交流、资源共享、因特网访问等,为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期校园网工程建设为每个教室配置了高亮度大屏幕投影机和视频实物展示台;扩充了6间拥有60台集学生学习、教师培训、网上教育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计算机的教室,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学校领导在倾力于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制定了软件(资源库)建设目标:通过采购、收集、复制、自制的方法,多快好省地加快软件(资源库)建设步伐,教学软件投资逐年递增,为丰富教学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准备了物质条件。为激活校园信息网的生命力、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每年还举办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竞赛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优质课竞赛活动、自建学科资源库竞赛活动及课堂教学案例评比等系列活动,通过参与、制作、竞赛和评比活动,不断收集、不断积累,充实校园信息资源库。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证

德深为人表,业精为人师。现代教育技术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只有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才能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保证。学校始终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了现代教育技术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下设: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管理中心等部门)→各教研组的电教核心小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生电教课代表。要实现科教兴校,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师培训提供了一块崭新的天地。

1.架起空中桥梁,扩大视觉领域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及校园信息网,一方面丰富了校园“风华电视台”的节目来源及相关学科教学资源,如《教育新闻联播》、《一周时事纵横》等专题节目和国内著名教育网站、著名院校网站等;另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架起了一座通往外界的金桥。教师通过接收闭路电视系统观看全国教育电视台节目,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国内、国际教育信息和教育发展动态,如《名校专访》、《学术报告厅》、《教育制高点》等专题电视报道,使师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2.利用名师引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讲坛群英荟萃,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特级教师的经典电视示范课是教育宝库中的瑰宝。在岗教师很难大容量地领略他们动人的教学风采和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及时录制下来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同时学校还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组织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赛教获奖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设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实验课,通过议、评、比、学等环节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3.采取“全方位、分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没有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不行,没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更不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以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考核为动力,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师学概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等现代教育理论,定期聘请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家来校作“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设计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专题讲座,切实培养和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化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举办各种信息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班。此外,学校还根据项目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近年来,学校外出学习培训的领导、课题组人员、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共达250多人次。

四、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具有结构意义。结构决定功能,也影响效率。《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实施意见》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实验学校的五项目标,其中第一项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国务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也要求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其意义就在于强调教育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后,教育教学设备正向着现代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发挥好这些设备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模式的探索是核心,同时也把它作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几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之路,在探索中建构了融现代教育技术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的一体化模式,教、科、技的整合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p#分页标题#e#

为切实提高教师理论学习质量、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电教周活动,并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写一万字读书笔记,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上一节电教实验研究课,写一篇反映自己科研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六个一”工程将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和评优的基本要求。

学校先后承担了“十五”、“十一五”部级现代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推动了我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步伐,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科研骨干。

五、激活科研兴校奖励机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激发广大教师科研兴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激活科研兴校的奖励机制。我们的做法是:制定一个条例,完善三个制度。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条例》,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工作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①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作为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列入教学评估和教师考评的标准。②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作为教研组教学研究工作内容之一,列入教研组工作评估和考核指标。

2.考核评优制度

学校每年都要在年末开展一次“三类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中年特色教师、学术型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的评比活动。利用这一载体,学校按一定比例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科学研究贡献大,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期起到“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批群众”的导向作用。

3.学习交流制度

学校把外出交流学习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对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活动和实验课题研究的教师或各类竞赛获奖者和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论文的发表者,只要有机会,学校就派员外出学习交流。同时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举办“精一教育论坛”,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其目的有四:一是让他们开阔眼界———找出差距;二是让他们“知识充电”———提高素质;三是让他们展示自我———树立竞争意识;四是给他们“压压担子”———增强使命感。

4.科研奖励制度

为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步伐,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对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和在各级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竞赛、辅助教学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均按照相关《科研工作条例》、《成果奖励办法》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条例》和《办法》对教育科研课题从申报到结题都有明确的要求,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凡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课题可获1万元经费支持。科研制度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规范、有序提供了制度保障。

现代化工论文范文8

【关键词】过程装备;控制工程;毕业设计

一、前言

过控专业研究的主要是过程工业,涉及到很多物理手段和化学反应,主要是为产品生产提供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过控专业,因此该专业的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口径比较宽。现阶段过控专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毕业设计要考验的就是毕业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要保证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找出现阶段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二、目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设计现状

1.管理监控不严格

合格的毕业设计需要在每个环节上确保质量[1]。现阶段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文件,这说明毕业设计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其中包括毕业设计的组织、目的以及相关教师的职责,并制定了论文的具体规范,只是这些是文件上的规定,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高校还是缺乏管理的,高校没有对学生实施合理的监控,也就是说各个环节都是处于无监控状态,难免会有一些环节出现问题,这是目前高校各专业毕业设计共有的一点问题,缺乏监控机制。

2.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过控专业实际上已经是现阶段本科中非常热门的专业,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对该专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于相关高校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学生数量过多,就意味着师资力量需要跟上,目前就是专业课教师的数量并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实际需求。多数高校是一名指导教师要负责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要负责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能拿出的精力有限,对学生的帮助也有限,因此仅靠现阶段的教学资源要想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而且各高校学生若是想自主查找资料,是缺少资源的,纸质的资料非常少,但电子资料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大,没有固定场所,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3.选题不合理

实际上毕业设计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选题[2]。现阶段很多过控专业的学生论文选题工作是指导教师完成的,专业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没问题,但在实践方面以及对企业的了解方面并不是每一名教师都有足够的经历,因此很多毕业设计实际上是空中楼阁,仅仅存在与理论上,对实际的帮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其实并没有得到锻炼,工科学生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积累,还需要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这些在现阶段的毕业设计中都是缺失的。而且选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的背景以及过控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这样才能将提升毕业设计的效果,这些都是存在问题的。

4.设计时间短

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阶段,实际上需要考虑两大问题,那就是就业和考研[3]。这两个问题也需要在这一学期解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与毕业设计的完成在时间上有直接冲突。学生为了顺利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就要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压缩,而这种情况指导教师也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毕业设计受到时间上的影响,在质量上也是难以保证的,现阶段过控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质量评价,也只是一般,说明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候是受到严重影响的。

5.学生缺乏写作技巧

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越来越便捷[4]。高校普遍为学生提供了文献检索的途径。在写作方面也会设立一些课程或者讲座,对学生完成论文进行指导,但还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的弱点。学生完成论文时,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语言,很多学生会将一些内容拼凑到一起,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存在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其中比较复杂的环节就是文献引用、标点符号、图表绘制方面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完成论文写作后,还需要与指导教师一同花费大量的时间修改论文格式,相应的对论文内容与创新的分析就减少了。

三、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类型

1.工程设计

这类题目实际上就是根据企业现有的设备,参考企业中的一些技术参数,根据相应规定进行设计[5]。此类题目优点是对基础非常重视,要求有完善全面的技术参数,工作量非常丰富,而且无论是设计图纸还是计算量都是非常大的,所以论文实用性比较强。现阶段过控专业学生通常是在毕业设计前决定好了毕业后的趋向,所以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需求要选择题目的。该类题目目前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已经到就业单位实习的学生,可以对企业设备有足够的了解以及接触的机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2.科学研究

该类题目通常是指导教师以自身科研情况为基础[6]。申报的一些子项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创新性比较强,学生要在毕业设计时期将这一子项目完成,或者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因此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素质的。这类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有足够的积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在这类题目由于是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在数量上不会太多。此类题目对学生是可以起到启发效果的,而且学生可以参与项目研讨的活动,两节相关的过程。

3.创新型

创新型的题目主要是通过竞赛、创业比赛等活动进行[7]。是团队进行的一类任务,不仅需要学生完成论文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创新,其实这类题目也体现出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以及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考验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管理制度改革

很多时候毕业设计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高校管理制度[8]。因此各高校为了让毕业设计的各步骤得到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全程监控机制,教师需要对毕业设计提升重视程度,高校也要对教师职责进行强调,严格控制学生抄袭的行为。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需要根据设计手册,保证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各环节不出问题,根据课题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其中包括对素材的筛选、对内容的设计、论文设计方案、撰写格式等,对学生负责。

2.充实教学资源

由于高校近年来一直在扩招[9]。而且过控专业也是比较热门的工科专业,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些高校为了顺利将毕业设计完成,而且地方科研受到的限制比较多,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网上虽然有各类参考资料,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筛选起来很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将教师招聘的重心放到如过控专业一样的稀缺专业,将师资力量补充上来,调整好师生比例,同时将年轻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

3.保证设计时间

学生为了确保升学和就业,会提出在毕业设计阶段请短假,而高校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升学和就业也会允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做出调整。因为考研与就业对学生非常重要,但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顺利毕业对学生也非常重要,毕业设计若是出了问题,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是无法保证的,这就需要高校在时间上做出调整,例如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延长,同时可以将设计前的一些基础工作提前到上一学期,这样毕业设计与考研和就业在时间上的冲突就可以解决。

4.加强团队指导

现阶段高校过控专业的毕业设计是经过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多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是不符合过控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这类专业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都需要有所设计,知识面非常广泛。但专业教师无论是研究方向以及自身专业,都是受到限制的,无法给过控专业学生带来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建立起专门的指导团队,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从原本的一对多变成多对多,这样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毕业设计与其他环节的整合

1.与课程设计整合

实际上毕业设计也可以看成是课程设计的延伸,而课程设计相当于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在选题上是有一定关联性的。通常课程设计开始于第七学期,而学生经过几个星期的设计阶段,可以了解到毕业设计的方方面面,完成毕业设计的一些工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基础工作,有助于确保毕业设计顺利完成,这对学生解决毕业设计和考研以及就业之间的时间冲突是非常有帮助的,实际上课程设计就是毕业设计前学生要经历的实战演练,与毕业实习共同组成了实践环节,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目前过控专业正在增加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课程,所以整合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是非常有利的。

2.与毕业实习整合

毕业实习也是毕业设计前的重要实践环节。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需要进行灵活处理,要想将二者进行整合,需要注意一下细节,首先是实习基地的设立,这是毕业实习的基础。其次是高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然后是课题研究需要与企业实际情况和教师研究情况相结合。最后是注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学生需要的是在应用能力上获得提升,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高校需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解决每个学生面临的困境。

六、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强化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前,高校可以组织专门针对于毕业设计的讲座,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动员,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就业以及学位认定问题。同时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负责的学生,要从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前,就形成严肃的意识。

2.提升选题规范性

论文选题要与过控专业相关,过控专业的实践价值是保证企业设备可以高效运行,是将机械、控制等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专业,在选题时需要与这些内容息息相关。在选题类型上,可以与科研单位和教师研究的课题紧密相连,一些学生可以在研究院等地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需要提升真实性,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和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团队指导,这样可以保证题目具备真实性和综合性。在选题上还是需要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因此拟题时教师要制定好指导的时间,避免造成双方的疲劳。

3.查阅文献

完成论文的第一步骤就是查阅文献,学生对查阅文献方面还是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指导。查阅文献需要根据课题的具体内容,确定查阅的关键词,检索相关的期刊、研究报告等资料,然后完成资料分析工作和整理工作,结合选题写出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检索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例如高校的图书馆的电子资料、维普数据库等,这些途径查找到的文献是比较新的。然后是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阅览室以及各地的图书馆。最后是网上也可以找到资料,只是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慎重筛选。

4.强化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的所有步骤包括前期讲座、确定课题、完成文献综述、完成文献的英文翻译、完成论文设计、中期检查以及评审和答辩。经过对选题的审定和初期、中期检查,然后是答辩检查、最后是成绩评定和论文评选。这些步骤都是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至少每周两次的一对一指导,然后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管理工作,要对毕业设计阶段实施量化管理。

5.加强成绩管理

毕业设计的成绩是从三方面进行评定。首先是指导教师从设计方案、完成状态、翻译情况、学生的态度以及在个人纪律评价等方面评出成绩。然后是评阅教师,根据论文的内容质量、规范性、外文翻译的质量以及内容创新性等方面评出毕业设计成绩。最后是答辩委员会,以各小组的答辩情况,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课题、表达、工作量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各方面给出综合性的评价,做出毕业设计的答辩成绩。最后答辩小组会以规定的比例,对总成绩进行评定,总成绩是需要通过答辩委员会进行审核的。

七、结论

总之,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经过学习后,经历的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查,是对在校期间成绩的总结和提升,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和理论研究强化的有效途径。提升设计质量不仅是为了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也是为了满足社会最新的人才需求。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应用型以及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毕业设计的质量上进行提升,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高校还是社会发展,都是起到重要作用的。每当毕业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经验总结,这样对以后的指导工作才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娟.过控专业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构建[J].广州化工,2016,44(23):188-189.

[2]俞建峰,崔政伟,沈贤,陈海英.基于专业能力矩阵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3(28):39-41+53.

[3]郑秀红,张翠英,王洪涛,林楠,卫明社.行动导向法指导下的《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241-242.

[4]高能文,王洪,李军,全学军.“双导师制”提升过控专业毕业设计工程应用能力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6):234-235.

[5]宋健斐,胡雪飞.SW6软件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设备设计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02):73-76+84.

[6]孙红梅,努兰•苏力坦汗.影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因素[J].广东化工,2015,42(01):117+100.

[7]闫绍峰,廖国进,曾红,王宏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综合改革探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02):29-32.

[8]张文华,袁文,王世刚,李东生,郝光香.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在毕业设计应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