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舞蹈表演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舞蹈表演论文

基于表演意识的舞蹈教学论文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都缺乏表演意识

对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想像各种视频中优美的舞者那样舞出婀娜的舞姿,她们对舞蹈充满幻想和憧憬,而这种美好的期待又像一只精致的瓷瓶,美丽却容易破碎。同样的动作老师做出来很美,到了自己身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其他同学做的优美舒展,自己却完全找不到感觉。舞蹈变成单纯的动作集合,没有任何的韵律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是经过高考后进入大学,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舞蹈只限于对电视屏幕里歌曲后面伴舞的理解,学生们大都不知道如何去表演,如何去创造美的肢体动作,对表演的意识缺乏而使得肢体僵硬、动作不协调。

2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加强表演意识训练的原因分析

2.1优美的舞姿是感动幼儿的基础

舞蹈教育对于女孩来说是良好的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操,最重要是能培养女孩的自信和优雅的体态。能促进孩子骨骼肌肉发展,增进食欲,增强心肺功能。学前教育专业是要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如果能用舞姿打动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能有效地促进高质量幼儿舞蹈教学的实现。幼儿的注意力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也充分发挥幼儿潜能,调动孩子的舞蹈积极性?如果幼儿教师有着优美的舞姿,舞姿里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诠释,舞蹈散发着童真、童乐,无论是表现小动物的舞蹈还是表现大自然风光的舞蹈,抑或是表现某种孩子情感的舞蹈,在音乐的配合下,让孩子先有一个视觉上的美的冲击,调动孩子的动觉,然后配合以语言激发,让孩子的视觉、听觉、动觉合一,能大大提高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女孩而言,这种美会留在她幼小的心灵,提高其对舞蹈的兴趣。孩子们会有跟着老师一起跳的冲动,从小动物的舞蹈中感受善良的人性,从表现大自然风光的舞蹈中感悟博大的胸怀,从表达某种情感的舞蹈中领略各种风情。假如舞蹈教师自身的舞姿是缺乏生命力的,仅仅是四肢运动,躯壳的表演,谈不上任何情感的表达,那么这种舞蹈是不美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会变得困难许多。孩子们不能从幼儿教师身上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就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舞蹈上面,会降低舞蹈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发挥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

2.2表演意识是感悟舞蹈深层内核的基础

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动作背后所表达的情感,舞蹈是人类情感最真实的抒发,正如毛序诗中对舞蹈的论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简言之,舞蹈源于人类情感达到最高状态的本能体现。这使得幼儿教师要想让自己的示范动作使孩子们如痴如醉,就需要去感悟舞蹈的本质。舞蹈的表演意识,是有意识地去把握舞蹈的深层内核,将人类的情感透过动作展现出来,舞蹈是生命的呈现,是灵动的。舞蹈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去用心感悟舞蹈,只有用心去跳,动作才是活的,才能感动观众。假如舞蹈成为简单的肢体动作集合,就像跳操一样,那么它就失去了其艺术属性。感悟舞蹈深层内核不仅是去感悟所跳舞蹈表现的内容,也包括表演舞蹈的学生当时的心境,舞蹈的文化大背景,舞蹈所要透过动作向观众传达的理念。表演意识使得舞蹈成为鲜活的,使得舞者是有生命的。跳舞过程中的表演意识也反映着舞蹈表演者的文化层次、修养及视野,从舞蹈中可以看出舞者对于某事的理解。

阅读全文

表演艺术视域下的舞蹈教学论文

1舞蹈表演艺术的内涵

1.1舞蹈演员要有表演创造的精神

演员应该是个艺术家,不应该是个“艺匠”,艺匠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作,而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就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3]。舞蹈之不同于别的艺术,是因为舞蹈演员按照舞蹈的艺术特怔,用演员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感情作为材料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他们是艺术家,也是艺术工具。演员的艺术创造不仅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必须要创造出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外来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内容,人物的动作和行动首先是依据人物的某种生活状态和某种心理设计出恰当的动作形象,有时他们反过来也是从形体动作入手,从动作中去感受一切,以达到角色创造的目的。

1.2舞蹈表演艺术要有审美规范

舞蹈演员塑造舞蹈形象,要经过形象的积累、寻觅,形象的体验、感受,形象的创造表现这三个层次[4]。积累、寻觅除了从平时生活的形象积累中去寻找有关的形象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舞蹈、原著等去寻觅与角色有关的素材,体验、感受是要求演员自我逐渐生活在角色中间,从演员自我转化为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使单纯的动作形式转化为表演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这也就是把单纯的动作形式变成有意味的舞蹈形式。

1.3舞蹈表演艺术的主要性格特征

不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跳舞的时候,都是在抒发他们内心的的情感。情感是舞蹈内在的生命核心,无论舞者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都是在特定的生活中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全文

学生艺术表演力舞蹈教学论文

一、阐述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

舞蹈是一个享受艺术的过程,舞蹈教学是指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时,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使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更加投入的去表演。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重点发觉学生的独特之处,针对每个学生有不同是风格,制定相应的舞蹈技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独特情感与舞蹈技术相结合,学生也必须要根据已有的舞蹈风格体系和舞蹈表现形式去发现适合自身的舞蹈形式,努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提升自己的舞蹈艺术表演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舞蹈训练,使舞蹈基本动作成为每个舞者的基本能力,舞蹈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开发和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为舞蹈表演动作赋予自己的理解,然后将自己的舞蹈意象添加到舞蹈表演中,进而对舞蹈表演有更加完美的诠释。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通过将舞蹈表演动作和自身情感想象融为一体,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表演风格,从而推动了学生在舞蹈表演道路上的快速发展。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阅读全文

舞蹈教学的着力点和侧重点

【摘要】在舞蹈教学中掌握舞蹈教学的着力点和侧重点,不但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也能满足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保证舞蹈教学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从目前舞蹈教学来看,舞蹈教学应当重点做好乐感的培养,同时还应当注重肢体训练和协调性的培养,最后,舞蹈教学还应当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教学,才能够保证舞蹈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舞蹈教学;着力点;侧重点

前言

基于对舞蹈教学的了解,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乐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做好乐感的培养具体应当从合理播放背景音乐、进行专门的集中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专注力等方面入手,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够保证乐感培养取得积极效果。同时,肢体训练和协调性的培养也是舞蹈教学的侧重点之一,在肢体训练和协调性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肢体训练并且教会学生舞蹈技巧,还应当加强身体协调性的训练。与此同时,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也是舞蹈教学的侧重点之一。通过教会学生利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将舞蹈与情感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舞蹈中收放自如,达到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目的。所以,掌握舞蹈教学的着力点和侧重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舞蹈教学应做好乐感的培养

在舞蹈的基础教学课堂上,我们必须时刻培养学员的坚强意志和努力拼搏、吃苦耐劳的崇高精神,使学员养成一个良好的训练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严令禁止消极怠慢、意志消沉、漫不经心的思想意识出现。

1.舞蹈教学应合理播放背景音乐,培养学生的乐感

阅读全文

民族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以民族音乐教育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为核心内容,阐释了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示范,分析了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成果体现,最后提出了在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本文的阐释,为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

一、民族音乐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示范

1.民族民间舞蹈实践教学。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是当地人们在生活、劳动的过程中精神内容的展现,长时间以来不同的民族相互吸收、相关消化,不断地对音乐和舞蹈内容积淀、筛选和过滤,进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和民间舞蹈。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凝聚着不同民族的精神,牵系着不同民族的情感,是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完美展现。不断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性,其最终目的是要传承优秀文化,创新、发展民族优秀文化,进而将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的打造为高雅的文艺艺术,丰富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学校作为培养艺术的主要阵地,它在文艺教育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来达到文艺教育的最终目的。以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该院校地处民族特色鲜明的云南地区,浓郁的云南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为艺术学校民族文艺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云南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内容较为丰富,历史较为悠久,极富传统云南民族特色,但是这些音乐和舞蹈大部分都是反映当地群众集体的劳动和生产,一般都是即兴表演和演唱,缺乏艺术性和抽象性,并且在舞蹈方面缺乏对生活性舞蹈的加工和提炼。为了使云南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完美结合,形成独具云南特色的歌舞文化,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的老师们对云南民族舞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们认真研究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壮族以及藏族舞蹈,并深度挖掘这些民族舞蹈的特点,将其引入到舞蹈教学中。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一边对传统的民族舞蹈进行传承式教育,一边深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已有并单薄的舞蹈语汇进行整合和变通,进而丰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除了上述的例子外,还有许多不同形式的民族舞蹈在教学实践被广泛的引入、挖掘和应用,通过教学实践的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得到了传承和并将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得以展现。2.注重民族特色的《乐理与视唱》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关于民族音乐的教育,阎伯林教授说世纪型的音乐教育体制必定以传统民族的音乐为基础,并且积极融合世界上所有音乐文化的精华。他认为中国当前的音乐教育体制一定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局限在某一部分。要想真正的创立民族民间舞蹈和民族音乐教育体制,必须要具有一个循序渐进、集思广益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民族音乐在我国被称为“国乐”,它是一种集聚民族神韵和气质的文艺艺术,是我们国家的“民族之声”,展现着我国从古至今的审美习惯。当前的民族音乐主要指的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经古人和今人所创造的一切经过世代流传,为人民喜闻乐见,合乎国人审美习惯的民间音乐、传统音乐以及创作音乐作品总称。当今社会,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中外音乐、古今音乐撞击的时代里,我们应当提出积极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将民族音乐教育落实到具体实践教学中。民族音乐是祖先们智慧、精神的结晶,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国外学者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学习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而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生代对于优秀的民族音乐陌生、不感兴趣,实在令人担忧。因此,作为文艺学校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乐理教师在教授《乐理与视唱》这门课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和基础概念,也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运用乐理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进而为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理解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民族音乐教学实践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带着兴趣学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或者通过悦耳的视唱练习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其中的音乐律动,增强学生的音乐敏感度。此外,民族音乐往往伴随着民族舞蹈,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时附之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将舞蹈的动作技巧和民族音乐的律动相结合,让学生既学习了民族舞蹈动作,又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认识,其教学成果十分显著,有助于学生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学习

二、民族音乐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民族音乐教学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民族音乐与民族民间舞蹈内容较为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所以在演唱民族音乐和表演民族民间舞蹈时需要掌握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而大部分音乐学院在进行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时都直接将演唱的方法和表现方式教给学生,而缺乏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文艺艺术的研究、归纳和总结。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只进行形式教学,而没有将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教授给学生,学生体悟不到民族音乐和民间舞蹈的精髓,对其理解也仅限于表面,那么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就没有真正发挥其自身价值。第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部分艺术学院在开展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时基本都采用较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有时教师也会带领学生练习音乐唱法或是民族民间舞蹈的相关动作。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空间,不利于音乐和舞蹈的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和掌握。单调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可能会使学生对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第三,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不足。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结晶,它体现着几千年来我国民族的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然而,部分学校没有认识到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并且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也没有对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阻碍。

三、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

阅读全文

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

作者:邓佑玲 杨阳 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引言“”之后,中国面临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决定恢复生产,恢复文化艺术事业。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我国的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逐步恢复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舞蹈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1978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北京舞蹈学校由中专改制为大学,北京舞蹈学校更名为北京舞蹈学院。以此为标志,正式翻开了新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新篇章。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材建设、专业、学科理论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与制度建设、教育层次、教育的规模与结构、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已渐趋完善和成熟。本文拟从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回顾其发展的历史。

一、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起步期(1978—1992)

成立之初的北京舞蹈学院①,在教学机构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对外交流等方面不断探索、稳步发展。在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北京舞蹈学院在这一时期处于一支独秀的地位。北京舞蹈学院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中国舞蹈高等教育诞生之初的那段历史。但我们也看到,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在北京舞蹈学院之外的一些地方开始逐渐起步。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在1982年开始招收舞蹈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意味着中国从此开始培养舞蹈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舞蹈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层次由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构成的二级人才培养体系。

(一)教学机构及专业设置日趋完善1979年全国艺教会议通过了北京舞蹈学院设立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教育专业、舞剧舞蹈编导专业、舞蹈史及舞蹈理论专业四个本科专业的设想,确定“表演、教育、编导、史论”为学院的四大专业。从1978年到1992年期间,为了适应新形势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北京舞蹈学院多次调整或设立新的教育机构(系)。1986年11月,原来分属中国舞系和芭蕾舞系管理的中专部从两系分出,成立了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到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逐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专业及教学系部,以本科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北京舞蹈学院基本完成了从中等专业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脱胎转型”。学院各级教学机构共设6个系1个部,分别是中国民族舞剧系、中国民间舞系、芭蕾舞系、编导系、史论系、社会音乐舞蹈教育系及社会科学部。6个系共设置11个专业(包含大专和本科),分别为古典舞教育、古典舞表演、民间舞教育、民间舞表演、芭蕾舞教育、芭蕾舞表演、中国舞编导、民间舞编导、芭蕾舞编导、舞蹈史与舞蹈理论、社会音乐与舞蹈教育[1]。这样的专业设置一方面考虑到了舞种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学科分类的因素。这种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舞种相结合的专业划分有效地促进了舞蹈事业发展,培养出了以舞蹈表演、舞蹈教学、舞蹈编导、舞蹈理论为主的各类人才。这些人才正是其后舞蹈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可以说北京舞蹈学院在此期间形成的系(部)机构及专业设置,为中国舞蹈高等教育乃至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及舞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2]。

(二)师资与科研的总体水平渐进提升经历十年“”,北京舞蹈学院的教职工人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升格为大学之后,学校面临舞蹈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1980年学院设置中国民族舞教育系时招收60多名学生,到1984年毕业时有28人留校。从1989年到1991年,学院各专业毕业生有50余人留校。此外,从北大、北师大、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共20余人也给北京舞蹈学院注入了新的血液。到1992年底,全院共有教师257人②,比改制为大学时的1978年增加了88%[1]。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有不少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另外,学院还通过夜大学、函授等方式不断提高了学院教师的文化素质,学院教师的数量和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随着北京舞蹈学院师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的不断优化,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于1984年成立了科学研究处,着手研究改善舞蹈学院的招生、培养机制以及职业病等急需解决的课题。学院还多次举办学术论坛,这些论坛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院的学术内涵及办学水平。学院的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了文化部的科技进步奖,教师的论文及著作也相继出版。随着学术活动的不断增多,学院于1985年创办了院刊《舞蹈教育与研究》,即目前《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的前身。刊物的创办成为了中国舞蹈教育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也是推动舞蹈学走向学科成熟的重要载体之一。

(三)招生与课程设置目标明确,成效初显在招生方面,从1980年到1992年北京舞蹈学院一共招收了550名大学生,其中女生303名,男生247名。由于舞蹈专业的供求特点,舞蹈学院采取了灵活的招生方式,学院在1981年、1983年、1986年、1988年并未招生,其他各年份多考虑生源与社会需求情况确定招生人数,并未盲目地扩大招生人数。这期间的学生毕业去向清晰,大都流向了各种文艺团体及各类艺术院系,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在这些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舞蹈家及舞蹈教育家。这期间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的课程为政治课、专业基础课、舞蹈史论、文化课、选修课及讲座,其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文化史论课)占据了较大比重,而专业课中基础训练所占比重最大。在所有专业中,各类舞蹈专业的基础训练课一般占据了50%以上。这样的课程结构,特别是较大专业基训课的比例安排,对于当时院团表演人才的培养和成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阅读全文

音乐课堂舞蹈教学作用

【摘要】

现如今,音乐和舞蹈这两门艺术既独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可以体现舞蹈的灵魂,舞蹈又被称之为可以看见的音乐。学习音乐相对重视感情体验,突出表现个性及思维的开发。在音乐课堂中引入舞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值得每一个音乐老师勇于去尝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舞蹈教学在音乐课堂的作用。

【关键词】

舞蹈教学;音乐课堂;作用

一、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在先前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之中,大部分老师对音乐课程没有充分重视起来,单纯认为该课程只是一个舒缓身心的课程,基本上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教大家唱几首歌,并未将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教授给大家,使得学生在专业音乐知识方面十分欠缺。

阅读全文

舞蹈艺术教育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摘要】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舞蹈艺术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学习舞蹈艺术方面的课程。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通过舞蹈艺术教育,对提升学生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鉴于此,论文对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素质过程中舞蹈艺术教育的作用方面进行了探讨,论述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舞蹈艺术教育现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育;高职院校;素质培养

1引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教育、科技、文化、知识等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新手段、新方法、新理念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这一新形式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及育人理念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标准。在现代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舞蹈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通过参加舞蹈课程的学习,提升了自己的气质及素养。为了能够在高职院校中更好地发挥出舞蹈艺术教育的作用,下面本文对相关方面展开分析。

2舞蹈艺术教育与学生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方面的培养,不仅是对其文化素质进行培养,还应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方面进行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场所,高职院校在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更应加强素质教育,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及教育理念,将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学习舞蹈方面的课程,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说明了素质教育与舞蹈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际上,教师可以利用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自身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表达方式还具有一定的美感,学生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舞蹈水平,还能够体现出肢体动作的美感。总之,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舞蹈艺术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中舞蹈艺术教育现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