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系论文范例

工程系论文

工程系论文范文1

1.1科学、技术和工程“三元论”

Mitcham提出工程哲学(EngineeringPhilosophy)词汇,并阐述哲学对工程的重要性,但是他认为工程处于技术之下,是技术的一部分,而李伯聪教授则认为科学、技术和工程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技术和工程“三元论”是工程哲学得以成立的基础。科学活动是以探索发现为核心的活动,技术活动是以发明革新为核心的活动,工程活动是以集成建构为核心的活动。人们既不应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也不应把技术与工程混为一谈。工程并不是单纯的科学应用或技术应用,也不是相关技术的简单堆砌和剪贴拼凑,而是科学要素、技术要素、经济要素、管理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制度要素以及环境要素等多要素的集成、选择和优化。“三元论”明确承认科学、技术与工程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突出强调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强调“工程化”环节对于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关键作用、价值和意义,强调应努力实现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的有机互动与统一。

1.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本质及特点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基于业务风险方法,来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的,包括组织结构、方针策略、规划活动、职责、实践、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支撑标准为ISO/IEC27000标准族。在ISO/IEC27000标准族中,不但给出了“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的”“基于业务风险(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实用规则、审核指南以及相关安全域的具体指南等。例如,仅GB/T22081-2008/ISO/IEC27002:2005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就包括了11个控制域,39个控制目标,133项控制措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在不同的学科中找到其渊源,在实施框架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了质量管理中的Plan-Do-Check-Act的戴明环,在具体的控制措施上,则包括了密码学、人员安全以及各类信息安全技术,其研究的特点是将科学思维、工程思维和社会思维相结合,但更强调工程思维的“设计”理论。工程研究活动不同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设计”。工程设计活动包括对象设计和过程设计。例如,建造水坝的坝体设计是对象设计,如何实施就是过程设计,在信息安全中,设计组织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对象设计,设计如何部署是过程设计。

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演化过程与规律

2.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起源和发展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体系(System)化基础上的“最佳实践集”,到国际标准的正式公布,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过度关注技术,忽略人的作用的“技术浪潮”阶段,在这个阶段涌现出了大量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例如,防火墙、防病毒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等。第二阶段为强调人的作用的“管理浪潮”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企业开始设置专职的信息安全管理岗位,以加强对个人行为的控制。第三阶段即“体系阶段”,在体系阶段信息安全以目标为导向,不再局限于手段的应用,而是技术、制度和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这个阶段是信息安全的工程化阶段,体现了工程的实践性、经验性、继承性、创造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2.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动力和机制分析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需求驱动”的过程。AlvinToffler在其经典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发展史划分为第一次浪潮的“农业文明”,第二次浪潮的“工业文明”以及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价值非凡,因此面临诸多风险,为保护信息,安全需求的出现是必然的。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推动力。新密码算法的产生,各类以“信息技术解决信息安全”的思路涌现,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信息安全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反过来,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又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例如,速度更快,与防火墙形成联动的入侵检测系统。国家政策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的导向力。任何工程活动都是在社会大系统中开展的,都要接受国家(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对工程创新的应用,企业的认识往往是滞后的,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性政策。例如:商务部印发的商资发[2006]556号及商资函[2006]110号,以及各地方政府的鼓励引导政策。

2.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演化特点、方式和规律

对比国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在国内发展体现出了明显的跳跃性,这种跳跃性不但体现在信息工程领域,也表现在其他诸多领域。国内一般不会沿袭其循序渐进的路线,而是直接引用国外的先进经验或者在国外已有的原型上进行模仿开发。在科学、技术和工程3个领域内,与文化、制度、历史等环境因素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工程。在信息安全领域内,作为基础科学的密码学,其算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会因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特征,绝大部分技术亦如此。但在工程层次,不同的文化制度有时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例如,腾讯QQ本来是模仿国际聊天软件ICQ,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ICQ,MSN等点对点国外聊天软件均濒临破产,但QQ在线用户却在2010年突破1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虽然修改自国际标准,但也显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例如更强调保密性,和国外用户相比,更多的认证取向等。

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思维与工程方法论

3.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思维

科学思维是“反映性思维”“发现性思维”,体现理论理性的认识,工程思维是“构建性思维”“设计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体现实践理性的认识。科学家通过科学思维发现外部世界中已经存在的事物和自然规律,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创造出自然界中从来没有的工程构建物,工程设计是以价值当事人的特定需要为出发点,以构建某种与主体需要相符合的实体为归宿的筹划。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族的GB/T22080-2008/ISO/IEC27001:2005原文中特别强调:“采用ISMS应当是一个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ISMS的设计和实施受其需求和目标、安全要求、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且上述因素及其支持系统会不断发生变化。按照组织的需求实施ISMS是本标准所期望的,例如,简单的情况可采用简单的ISMS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部署过程也专门设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找到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3.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工程方法论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了PDCA戴明环,与A.D.Hall的系统工程方法略有差别,但在本质上是遵循这个基本框架的。

4结语

工程系论文范文2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工程管理也采用了智能化的方法来提高管理水平,比较常见的软件有施工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结算审计软件等,这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促进了项目管理的水平。

2)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不能妥善的管理、存储,那就是浪费资源,例如施工单位的设备管理,施工需要很多大型设备,当设备投入使用时就要把设备的资料进行动态的管理,输入计算机,这同工程的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没有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处理好设备的信息,那就是资源的浪费。

3)完成工程管理的目标。

工程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质量、工期和造价,工程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同很多的运行过程都是一致的,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反馈机制,能够及时的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系统中,才能及时的调整,使过程更加稳定。

2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最近几年,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管理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刚刚起步,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项目管理。

现如今国内一些先进的企业在工程管理时应用了局域网,运用了项目管理系统,能使信息在工地现场内部流动起来,可是在国外的很多发达国家,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开始立足于互联网:a.在策划、设计时,通过互联网同业主进行交流和咨询;b.在招标时,咨询单位和业主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招标,施工企业通过互联网来投标报价;c.在施工的过程中,各个单位都能够通过网络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门的软件来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d.在收工阶段,各种竣工的资料能够自动生成并存储。

2)施工管理。

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的施工现场已经使用了摄像监视系统,能够对施工现场的消防问题、安全问题实现监控,例如塔吊上安装的摄像头,负责人在办公室就能清楚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国外使用的是在线数码摄像机,不仅在办公室能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还能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掌握施工现场的最新动态,另外还采用了无线上网的功能,能够把施工现状发送给每个人。

3)信息管理。

a.信息技术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单机版的软件,单机只是利用了计算机速度快的特点,不能形成网络,信息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效率比较低;b.施工企业没有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没能更好的实现网上采购、招标管理等工作;c.信息管理的覆盖范围狭窄,主要是针对于施工的前期阶段,包括招标、预算、设计等,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和监督没有重视起来,没有采用项目管理系统而采用人工方式控制是非常不科学的;d.政府网站和商业类的网站其主要内容都是信息的,没有工具类的相关软件,信息的传播匮乏;e.软件开发的重复率很高,开发项目的经济来源也很少,没有明确的规划,并且都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开发。

3对策及措施

1)常见的工程软件。

工程管理人员要掌握多种常见的工程软件。a.工程结算设计软件:这种软件是在1995年研制成功的,现如今被广泛的使用,涵盖了土建、绿化、市政等工程结算项目;b.钢筋计算软件:系统中包含了仿真的模拟施工图,其中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钢筋构件和6000多种钢筋图形,使用者只需在钢筋构件图形上录入原始数据,程序就能够算出构件所需要的钢筋数据,这个软件有效的避免了重复计算,录入的少,结果多,简单直观,防止出错,有效的避免了计算钢筋的复杂过程,避免了重算、漏算等问题,计算钢筋的工作变得更加标准;c.工程量计算软件:图形矩阵法土建工程量自动计算数学模型,解决了之前预算软件没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将原本关系复杂、问题繁琐的土建工程计算转变为简单有趣的电脑图形输入,然后电脑再进行精确的扣减计算和总结,通过电脑计算的准确度非常高,需要的时间仅为手工计算时间的10%,极大的提高了预算的效率和准确率;d.工程套价软件:这种软件覆盖了土建、装饰、市政等很多方面,建立了预算计算宏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计算项目,采用模板定义套价的格式,解决各行业不通用的问题,另外还有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工料分析等功能;e.其他工程审计软件:除了上述工程软件之外,工程结算审计软件还有很多种,例如鲁班工程审计软件以及广联达工程审计软件等。

2)工程管理系统。

由于我国的工程管理没有实现完善的系统,虽然有相关的标准和制度,但是由于一些公司的原因、工程的外部原因,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约束力和整合性能还不够完善,对工程的质量、控制方面还是靠人工来完成,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好,不能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出现问题只能事后再进行处理,很难得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开发建筑工程管理系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综上所述,要开发出完善的系统管理软件来解决这些管理上的问题,工程管理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公司网络系统和各种项目的连接,大大提高了速度和效率,能够有效的查找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对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质量、成本、安全都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管理软件的结构分为下面几种:a.公司的信息,用于公司的通知、要求的;b.公司的情况,用于公司的编辑、计划的制定、工程的完成情况等内容;c.施工的情况,包括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完成情况等;d.名册的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的名册、管理单位名册以及分包单位的名册;e.日常办公,包括密码、快捷方式、日程安排等;f.系统的管理。

4结语

工程系论文范文3

1.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城市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日趋复杂化,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不仅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要保证工程质量,体现施工企业的优良服务,如此庞杂的项目想要全方位的做好各项工作,就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向着更加高效精确的方向发展。信息沟通的程度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高度,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信息是庞杂巨大的,不仅数量多,类型多样,而且信息之间的交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一来,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为了建设更加高效快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需要施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也逐年增加。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中。

1.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意义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当今建筑行业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后,工作效率较之前的传统管理模式有了明显的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根本就是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信息网络,使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通过这个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日常管理[2]。有些建筑行业的佼佼者,已经开发了适应本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

该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参考一些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已有的理论基础,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具体分类,最终构建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网络。研究伊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就是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不同层次种类的信息分门别类,设计出科学系统的整体框架。对信息化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最后根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设计最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则是验证理论的有效途径,对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不断改进,以期构建更加合理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2.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效果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每个研究阶段都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阶段,采用最多的就是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基础。在项目集成框架构建阶段,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方法论。在最后实际开发验证阶段,则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安装和实际应用、项目共享效果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3.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参考“需求指引、技术推动”的指导原则,从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系统的整体性、交互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实际的设计规划。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就要求设计者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各个管理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方式,全程控制工程管理的各个子项目。交互性是指人机交互的程度,用户能否从信息系统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以及系统能否对用户的信息及时反馈就是系统交互性的判定标准。对于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指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应对施工过程的不断变化并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促进突发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的科学性。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就是用户界面,所以用户界面的设计是否简单易操作,是否符合用户的差异性标准就是信息系统的主要评价因素。用户界面一般需要包括信息的输入控制、多窗口协同控制等功能。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体验,就要避免界面的杂乱无序,种类太过繁多等问题,种类太多不仅会增加用户的信息处理负担,还会由于信息处理太过频繁而导致错误频率增加。最后,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还要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交互界面,达到项目管理方式的个体差异性。

3.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包括了业主项目管理系统、采购系统、工程监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下面以采购系统为例进行实际分析。采购部门主管在接到新的采购任务之后,将具体的采购任务分配到各个采购业务员。采购业务员在分析采购任务是否可以直接执行后,对可以直接采购的任务,直接进入采购流程。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应当进入不同的采购流程,如果是招标方式的设备采购,就应当指示招标业务员来执行具体的招标工作,最后才能进入采购合同签订流程。询报价类的设备采购与招标采购流程不同,它需要按照询报价标准业务的具体流程进行。这些采购项目进行过程中,系统会自动生成计划费用和实际费用的对比图以及实际执行进度,这为采购人员及时管理采购流程提供了详细的依据。

4结语

工程系论文范文4

1.1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概念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信工程的发展主要也是需要依托电子技术发展而来的。由于通信工程强调的对于用户的服务质量,主要承担的工作是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所以,通信工程更需要重视信息的传输质量和信号传输的速度。虽然,通信工程的起步时间比较晚,但是由于社会需求比较大,因此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具有研究分析的必要和价值。

1.2研究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1.2.1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通信工程的进步和发展,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变更,也带动了我们国家整个企业的内部调整,它的出现是工业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更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我国的产业化由粗放型逐渐向节约型发展,这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工业的进步。

1.2.2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人们会在浏览的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信息导向的影响。

因此,积极进行通信工程的信息技术的建设,有利于在第一时间进行最广泛的信息宣传,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缩小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水平,是带动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2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内容

2.1无线信息通信技术。

所谓无线通信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电磁波的信号在无线的空间内进行信息的传播与交换,这也是近几年我国通信领域发展较为迅速的技术,其应用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无线通信信息技术奖传统光纤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的影响,也避免了在自然灾害的过程中网络彻底瘫痪的现象,可以保障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现阶段的无线信息通信技术相对较为常见,例如Wifi技术、LMDS技术以及WMN技术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与成熟,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保障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但其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无线通信信息技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辅助,其不仅可以对传统光纤通信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改善,也可以加快数据传输的速度,满足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人们对网络的要求,为我国通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

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在过去的十年内是通信工程的主要技术,目前其主导地位在逐渐的下降,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使用用户和发展空间。该项技术主要是将电信公司的提供信号的网络,与用户的用户端相互连接,通过有形的电力线实现电信公司信号的传输与用户的信号接收。用户利用宽带电力线技术能够实现搜索互联网、拨打电话、进行可视通话等,给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百姓精神文化的建设。同时,这种技术只需要铺设简单的电力线即可,能够有效的节约使用能源,进而降低成本,是附加值比较高的一项新技术。此外,该项技术还具有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即也可以对现有的低压配电网络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充分利用线路与基础设施等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减少了投资的成本,也降低了通信工程中技术的难度。此外,在这一过程中的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网络覆盖的面积相对较为广泛,并且安全性与稳定性可以得到保障,真正的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效果。

2.3移动网络通信技术。

如果说宽带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一大进步,那么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兴起,则是另外一个通信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3G技术,2014年开始4G业务也开始受到一些青年人的追捧,但是目前的4G业务尚且不够完善,一些地区还没有完全覆盖,同时信号不是很稳定,3G仍然是市场的主导。它实现了人们之间的通信不再依托一条网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无线网络,进行信息的检索和使用,大大的降低了网络对于地域的限制,用户的使用更加便捷。

2.4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光导纤维来进行信号传输的,有效的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光纤相对较多,有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形成光缆,光纤通信技术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也正是由于这一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超高速度、超长距离以及超大容量,这也是传输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3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以人们的应用需求为导向的,例如宽带化、大众化、综合化以及个人化,这都是我国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由于CDMA在技术与使用上存在着明显的优势,由此,宽带WCDMA在我国移动通信过程中会有着较为广泛的发展前途,逐渐成为我国目前阶段移动通信发展的重点。同时这一技术也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由此可见,宽带化技术是我国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通信工程信息化的综合型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将图片、文字等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型的传递,这也是人们对通信技术进行应用的关键环节,将不同的功能业务进行结合,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网络与信息的需求。通信工程信息技术面临的对象时人民群众,所以应该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这也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满足大众的要求,在对网络接入点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不同信息源的发掘。此外,还应该重视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的个人化发展,虽然信息技术主要是面向大众化的,但也应该体现其自身的特色,面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有着明显的针对性,以此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4结束语

工程系论文范文5

近年来,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逐渐向集成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其中BIM,CAD等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不断完善与更新过程中,公用支吊架的应用将充分结合BIM与CAD技术,在不断提升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同时,促进机电安装工程能够更好发展。

1公用支吊架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公用支吊架的优势在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公用支吊架的整体美观、大方等,各个专业之间都能够充分结合公用支吊架进行空间的充分利用,保证建筑内部管线能够排列得更加有序且科学[1]。在此基础上,公用支吊架安装速度快,有效加快了建筑进度,提升了施工效率。另外,公用支吊架在应用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是BIM技术,此技术在施工设计时可以减少施工阶段发生的问题,避免因为不必要的原因导致返工情况的发生,降低了建筑的整体成本。

2公用支吊架在机电安装中的应用

为了使得建筑的公摊面积更小,减少业主的住房压力,在此可以对地下车库、设备间等布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控制。其中设备管线安装的不合理等问题将导致建筑空间被浪费,很容易出现质量隐患问题[2]。以下便是机电管线公用支吊架的合理排列的措施,确保管道能够在美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质量。

2.1掌握施工设计图纸

在进行建筑内部地下车库、设备间等部分的管道优化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对设计图纸进行掌握,掌握各个部位管道的走向与排列情况。提前了解管道周围的情况和环境,明确各个管道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方式,进而达到设计交底、图纸内审等方式了解图纸的主要目的。例如,某办公楼地下的空间是2层,地上为16层,车库内设有消防管线及通风管道及电缆桥架等。消防环管的规格为DN150;通风管道尺寸为1000×400mm;供水管线支管若干,规格为DN15;强电桥架规格为200×100mm。对此,如需保证公用支吊架的良好应用,则相关人员要对此处的实际情况以及图纸中的数据进行结合分析,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2检验各处标准尺寸

对建筑内部车库、设备间、管井等图纸数据进行检验,保证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一致。在此过程中要对管道标高、预留尺寸等进行检验,核查水平、垂直任意方向的偏差值[3]。利用CAD和BIM等技术进行测量图纸的绘画,避免在管道安装时出现尺寸不等、安装偏差的问题。

2.3优化工程设计图纸,确定公用支吊架的具体位置在施工前期,可以充分结合CAD,BIM等技术对地下车库、设备间等位置进行管道位置的排布图绘制,对其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信息标注。在绘制之后,能够方便施工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际情况,进而确定最后所应用公用支吊架的具体数量与位置。

2.4综合管道的科学化布置

结合CAD与BIM技术能够建立机电安装的3D模拟图,将机电3D融入建筑的模型中,实现地下车库、设备间等部位的管道排布情况明晰,对其具体位置、标高、尺寸等情况加以了解。避免因系统管道与立管标高、空间应用情况发生冲突,保证每个系统中的管道设备、水表等能够拥有足够的检修操作空间。为了让地下车库、设备间等部位能够整齐美观、管道排列合理,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做好各部位管道的科学化布置,具体如下。

(1)结合专业与管道的正常走向,对管道进行排列。对于建筑中的地下车库、设备间等部位进行管道排布时,应优先选择相同规格、相同材质的管道,方便后续公用支吊架的正常应用[4]。对于排布过程中的焊接、衔接等部位要将其安置在管道的内侧,提升整体美观的同时,增加管道的牢固性能。例如,排水管道中的W型排水管道的布置过程中,若是综合支架安装在墙体中,那么公用支架并不会十分牢固,自身的受力作用也会相对变小很多。所以,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排水管道自身的重量,在每3层或5层时对其安装承重支架,提升管道安装的牢固性。

(2)管道排布要结合管道直径、尺寸等因素进行有序布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尽可能地将管材尺寸、直径相差无几的管道按照顺序加以排列,方便管道公用支架的应用,并为工程能够节约一定的支架钢材[5]。与此同时,在进行管道井的排列安置时,应将一些尺寸、直径偏小的管材安置在外侧,大直径的管道安置在外侧,使得整体空间得以节约。

(3)走廊吊顶综合管线布置应优先采用共用支架。对于碰撞的管线,调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吊顶空间,提高走廊净空尺寸。2)设备、管线接头应避开大梁位置,同时考虑贴近吊顶,保证检修空间。3)电气系统避让水系统,水系统避让风系统。4)施工难度小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桥架布设应便于后期电缆敷设。5)桥架和水管多层水平布置时,桥架应位于水管上方;高中压在上,低压在下,经常检修的在下;与吊顶表面末端设施连接的管线宜贴近吊顶,减少交叉。6)间距要求如下:管道外壁(或保温层的外表面)距墙面或侧边的距离不宜小于150mm,距柱、梁之间的距离宜为50mm,各种管道外壁(或保温层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宜为100~150mm。风道的外壁距墙之间的距离宜为200~300mm。管道上有阀门且设置同一断面的,应考虑阀门在保温时对管道间距的要求。

(4)要充分结合支管与阀门等设备的情况。在建筑地下车库、设备间等位置中,应充分结合其实际情况,保证能够为检修等工作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操作。将支管、阀门等附件尽可能地安装在管井的最外侧,方便相关人员进行工作和检修。其中,往往会遇到空间较大的管井,在进行排布时要将同类型的阀门部件等进行顺序成排安置,确保这些阀门部件能够在一个相同的高度上,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安装质量与整体美观程度[6-8]。

(5)管道公用支架的选择与位置确定。地下车库、设备间、管道井等应用公用支吊架的地方应充分进行实际情况的思考,在尽可能不耽误其他设备应用的前提下减少吊支架的整体占用空间与数量,并实现功能良好与整体美观。

3公用支吊架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某办公用房工程,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高度为地上16.650m,地下–9.000m,其中B1层为设备层,B2层为地下车库。各系统主干线均在走廊内敷设。具体包括空调供回水、冷凝水、消防水系统、给水系统、强、弱电桥架等。走廊宽度1.6m,吊顶高度为距地2.2~2.4m不等。由于各专业管线众多,如采用常规顶板打眼方式安装,吊顶内会布满吊杆,在如此狭小距离内无法排布完成众多管线,并且一旦后续某专业管线需要维修,也无法预留检修通道。其次,因上部顶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已暗埋许多电气管道,如顶板进行打眼会不可避免损坏暗埋管,对后期电气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综合各方面考虑,决定采用多专业多系统公用支架的形式进行管线综合排布,在满足图纸及后续吊顶需求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及规范要求进行管线排布,同时设置合理的检修空间,为后续检修提供便利。案例管道间距布置如下:管道外壁(或保温层的外表面)距墙面或侧边的距离为150mm,距柱、梁之间的距离为50mm,各种管道外壁(或保温层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0mm。风道的外壁距墙之间的距离为300mm。除此之外,支架做样板,弹线安装,安装高度统一,间距为1.5m。安装时同时考虑吊顶高度(走道最低为2.2m),并预留出100~150mm空间为吊顶工作面。吊顶时龙骨也可以固定在支架上,但应考虑适当加密支架间距。B1和F2/F3的管线综合布置示意如图1、图2所示。

4结束语

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公用支吊架应用可以更好地保证建筑质量的提升,满足人们对建筑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机电综合管线施工时应注重集成化、模块化以及BIM等技术的应用,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方面都要进行专业化的改进并给予严格化的要求,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

作者:戴磊 单位:北京市丰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设计分析2

0引言

现阶段我国铁路工程计价实行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并行的“双轨制”计价模式[1],前期设计阶段主要采用定额计价模式、依据《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国铁科法〔2017〕30号,以下简称“概算编制办法”)[2]进行概(预)算编制,后期招投标阶段主要采用清单计价模式、依据《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国铁科法〔2020〕8号,以下简称“清单规范”)[3]进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在铁路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对铁路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思考与建议。1清单规范部分重点规定现行清单规范由国家铁路局于2020年2月26日,自2020年6月1日起实施,共包含总则、术语、一般规定、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清单格式以及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表六部分内容。作为铁路工程造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清单规范对管理市场秩序、调节市场环境、完善定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结合实际应用工作,将部分重点规定总结如下。1.1子目编码规则清单子目编码采用数字标识,由多级组成,其中:第一级为节号码,由两位数字01-99构成;后续层级为子目号码,按主从关系顺序编排,各层均由两位数字01-99构成。需要注意的是,对“Ⅰ.建筑工程费”、“Ⅱ.安装工程费”、“Ⅳ.其他费”、“新建”、“改建”等五类清单子目不进行编码,对章一层级同样不进行编码。清单子目编码规则如图1所示。1.2计量单位和工程数量清单规范中规定:没有具体数量的子目,计量单位一般采用“元”。

1.3不确定性费用

清单规范中明确规定的不确定性费用共两类,包括暂列金额和一定范围内风险费用。其中暂列金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费率计算,一定范围内风险费由投标人在计算综合单价时充分考虑。一定范围内风险费用的规定对风险界面做出了进一步明确,充分表明市场环境的竞争特性[4],体现了清单计价模式中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之间合理承担风险的重要优势[5]。2对概算编制办法与清单规范的衔接性分析现阶段,在我国铁路行业实行“双轨制”计价模式的背景下,大部分行业施工企业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内部定额或指标体系,在投标时往往依赖于行业定额及相关取费规定进行清单组价,不可避免地出现“概算到清单”的转换问题,因此现行概算编制办法与清单规范的衔接性值得深入探究。

2.1建筑安装工程费

清单规范规定建筑或安装工程的综合单价组成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具使用费、填料费、价外运杂费、施工措施费、特殊施工增加费、间接费和税金等九项费用,与概算编制办法规定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组成一致,二者能够进行较好的衔接。

2.2自购设备费

清单规范中明确对于自购设备需填报每项自购设备的不含税单价、不含税合价以及所有自购设备的税金合计,但未明确设备运杂费填报规定。而概算编制办法中明确设备购置费的组成包括设备费、设备运杂费和税金,其中设备运杂费的取费规定为以基期设备费为基数乘设备运杂费费率。因此,从设备运杂费的角度来看,清单规范和概算编制办法规定存在差异,衔接性稍弱。

2.3其他费

清单规范中明确需要报价的其他费包括营业线施工配合费和安全生产费,这与概算编制办法中规定的需要施工企业承担的其他费用规定一致,二者能够进行较好的衔接。

2.4章节表

清单规范规定的《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表》中的清单名称与概算编制办法规定的《综合概(预)算章节表》中的工程及费用名称存在差异,例如前者第一节名为“一、改移道路”,后者第一节名为“拆迁及征地费用”。此外二者规定的编码规则也存在差异,例如前者第一节编码为“01”,后者第一节编码为“0101”。因此从章节表规定的角度,概算编制办法与清单规范的衔接性稍弱。3清单规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铁路工程投资控制系统》软件是目前铁路行业广泛应用的投标报价软件,因此本文结合该软件功能和清单规范有关规定,将清单规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思考和总结如下。

3.1理解“概算价值”与“清单合价”的数学关系

为了更好地处理概算编制办法和清单规范的衔接过渡问题,现阶段《铁路工程投资控制系统》软件采用“通过概算价值反算清单单价”的反向报价模式。“清单合价”按照公式(1)和公式(2)依次计算得到,其中UPBOQ表示清单单价,TPBOQ表示清单合价,TPEC表示概算价值,Q表示清单工程数量。计算过程中,UPBOQ的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TPBOQ的计算结果取整,由于小数位的取舍,导致概算价值和清单合价可能存在误差。工程数量越大,误差值可能越大,当工程数量小于1000时,误差区间为[0,5);当工程数量小于10000时,误差区间为[0,50)。因此投标人在编制报价文件时,应留意上述计算误差对报价结果的影响。Step1.UPBOQ=TPEC÷Q(1)Step2.TPBOQ=UPBOQ÷Q(2)3.2避免使用税前费或税后费在《铁路工程投资控制系统》软件中,应避免使用税前费(SQ)或税后费(SH)进行建筑安装工程费报价,这是由于进行子目综合单价分析时,税前费或税后费无法分解为综合单价的组成费用,进而导致《工程量清单子目综合单价分析表》中相应清单子目的分项单价之和不等于综合单价。因此投标人在编制报价文件时,应使用人工费(GF)、主材费(ZLF)、辅材费(LF)、机具使用费(JF)、价外运杂费(YF)等可以明确类别的费用代替税前费或税后费进行投标报价。

3.3对单位为“元”且工程数量为空的清单子目特殊处理

如前文提及,清单规范中规定,没有具体工程数量的清单子目计量单位一般采用“元”,因此在招标工程量清单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单位为“元”且工程数量为空的清单子目。对于此类子目是否需要计算清单单价、是否需要进行单价分析的问题一般在招标文件中没有明示,存在如下矛盾之处。从反向报价模式的角度分析,若工程数量为0,则无法通过除法求得清单单价,且无法进行综合单价分析,导致清单报表存在数据缺项;从正向报价模式的角度分析,若工程数量为0,则无法通过乘法求得清单合价,对报价总额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投标人对于此类特殊清单子目,可以参考《铁路工程投资控制系统》软件的默认处理方式,将单位为“元”且工程数量为空的清单子目默认按工程数量为1进行报价。

3.4自购设备费编制期价应考虑设备运杂费

由于清单规范中自购设备费报价组成未将运杂费单独计列,因此投标人在调查设备编制期价时,应将设备运杂费考虑在内,不宜再以概算编制办法中规定的6.5%或8.4%费率单独计算设备运杂费[6]。

4关于发展铁路行业清单计价模式的工作建议

推动铁路行业清单计价模式持续健康发展,依赖于铁路建设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4.1行业造价标准主管部门行业造价标准主管部门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做出进一步规范,分近期和远期两阶段实现以下目标。从近期来看,主管部门应处理好设计阶段概算编制办法与招投标阶段清单规范的衔接问题,保证二者之间标准规定的一致性或承接性。同时要注意征集清单规范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及时做出修定,进而提升规范执行的可操作性。从远期来看,主管部门应顺应工程造价行业改革浪潮,加速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工程计价依据机制,推动建立工程造价指标指数体系,改革最高投标限价制定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7]。同时应加速探索研究铁路工程全过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计价体系[8-10],从根本上贯通铁路建设各阶段造价标准。

3.2建设单位

从投标人的角度来讲,招标文件规定的执行优先级一般大于清单规范。由此可见,作为清单规范的上层执行者和招标文件的方,建设单位在市场中对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应用起到引导性作用,应依据清单规范加强对招标文件的规范性审查,例如合理控制清单颗粒度、使用标准化清单编码等,避免标准规定与实际情况的偏离。此外,在工程造价行业改革的进程中,建设单位应强化造价管控责任,在满足设计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益。

3.3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一方面应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投标人员对造价标准相关规定的研学,提升对招标文件规定的理解能力,提高投标文件编制质量;另一方面应加快适应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企业内部定额体系或指标体系,提高自主报价能力,减少对设计概算文件的过度依赖,顺应市场客观规律,共同营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生态。3.4软件服务部门铁路行业招投标软件服务部门应密切跟踪铁路工程造价标准发展动态,确保软件功能规范性,做到与清单规范各项规定的良好承接。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用户的需求调研,确保软件功能实用性,提升用户工作效率。

4结束语

2003年起,我国铁路建设项目开始借鉴和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这一符合国际惯例的技术手段开展招投标工作[9],距今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进步,铁路行业造价领域各项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健全。铁路建设市场各方主体应顺应发展趋势、共同努力,推动“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科学工程计价方式深入发展,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展示新作为。

作者:孙楠 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装工程设计分析3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尤其是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的增多,建筑物中机电系统各专业的管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施工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专业系统之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导致管线布置出现冲突,引发返工,为工程进度管理和施工成本控制带来极大困难。综合管线布置技术是保证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为保证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应严格遵守管线综合布置原则并完成施工,充分发挥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的作用及价值[1]。本文以福建省某综合大楼项目机电安装工程为例,总结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经验。

1工程概况与布线技术

1.1工程概况

福建省某综合大楼,地下部分共有4层,地上部分共有19层,该建筑高90m,建筑面积139120m2。本项目管线工程主要包括地下车库、各设备层和楼层公用部位管线布置,如吊顶、管道井的照明、消防、网络、通风排烟和通信等管线安装。该工程的规模较大,管线系统的复杂度较高,地下室和制冷机房管线的设计与布置更是如此。地下室工程中主要有风管、桥架和多种进出建筑物的管线。管线的总量较大且种类较多,且其密度也相对较大,空间有限。

1.2布线技术

利用BIM技术完成三维建模,保证不同专业管线布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有效规避不同专业管线间发生较为明显的碰撞,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合理布设管线,同时也可在保证结构美观性的同时,减少材料消耗。充分利用Revit等BIM技术模拟机电安装工程,同时,以计算机为主要平台完成三维仿真模拟排布,在计算机上真实地展现管线冲突、标高不合理和工作面不足等问题,及时调整安装的顺序,实现精细化下料,实现安装的预期目标。将各专业的文件导入BIM集成平台,以此合理布设管线,提高工程设计和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也可协调管线布置和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及竖向高度的关系。BIM专业软件形成碰撞列表后,便可确定碰撞点,同时以三维立体模式展现。在检查的过程中也要将电气和给排水碰撞、暖通及结构碰撞作为重点内容,保证图纸会审的质量及效率,有效规避由于设计失误影响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管线综合布置中,首先要准确计算系统负荷,而后要组织碰撞检测,调整管线布局,随后需开展可视化设计及动态展示,完成上述工序后,便可演示施工工序,最后将BIM模型应用于工程施工之中[2]。

2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

2.1管线布置基本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施工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施工的基本原则,确定管线安装的具体流程。管线安装在工程施工中所处环节的重要性是决定管线安装顺序的重要因素。工程施工中,首先要规划安装重要管线,而后设置次要管线,最后安装工程中的常规管线。若选择管线时,两个管线的重要性基本一致,则应首先完成难度较大的管线安装施工,确保管线安装的质量和可靠性。而后在安装普通管线时,如若发生问题,也可第一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保证工程施工有序进行,避免延误工程进度。2.2一级管线布置原则在一级管线的安装施工中,电气槽管线、电气管管线、弱电管管线和弱电槽管线均需设于排水管上方。该设置方式可规避排水管线渗漏问题,同时也能避免渗漏的水分浸润管线,进而出现较为严重的漏电隐患[3]。安装排水管时,施工人员应将排水管安装方向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安装排水管时,不得出现将排水管设置于特殊或陡峭结构处,因为若排水管处于这些位置,虽然对水管的由上至下的排水能力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其水管由下至上的排水能力影响较大。此外,施工人员也应全方位考量平坦区域安装排水管道时的水动力大小,如果采用不合理的安装形式,则会直接影响正常排水。此外,在安装中也应高度关注并重视排水管周围的环境,有效规避安装施工中水管由于杂物堆积而出现堵塞问题。安装热力管道时,施工人员应以施工方案中的安装流程为依据,完成管道安装施工。安装热力管线时,温差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为最大限度减少热力管在功能上的损失,应严格控制安装细节,同时也可更好地把控工程建设和施工质量。

2.3二级管线布置原则

(1)要确定二级管线安装的具体位置。在二级管线的安装施工中,大管径管线不可避免,此类管线安装施工的技术要求较高,对施工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同时安装高难度管线和高层管线,且应将其设于高位。

(2)要合理判断。机电工程管线安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图纸的基本要求严控工程施工细节。但是施工人员在阅读和分析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时,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管线施工方案的合理性[4]。若确定设计方案中存在不合理之处,则应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及人员反馈,积极与设计人员沟通交流,合理调整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防止以不合理的施工图纸为依据组织施工,避免工程出现问题[5]。

(3)要最大限度规避不同管线间的相互牵制及相互影响。管线安装施工中,应在水平方向安装两条管线,同时,垂直方向的管线需错开安装,有效规避管线交汇及缠绕等问题。

2.4三级管线布置原则

首先,在三级管线的安装施工中不得出现管线交叉问题。若施工中出现两条或多条管线相互交叉问题,为了规避管线投运后相互交叉削弱管线的功能,影响管线的质量及性能,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线交叉[6]。其次,要立足整体考量管线的安装施工,尤其是机电设备投运后发生了管线消耗及磨损问题。由于设备运行时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运行故障,且需定期做好维养工作,为了保证维养工作的质量及便捷性,则需在安装管线时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3管线综合布置的要点3.1施工前准备施工前,一是要高度重视人员、设备和软件工具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要及时、全面地收集不同专业的管线设计图纸,有效规避遗漏问题;二是施工人员应准确把握设计意图及施工流程和主要特征;三是施工人员要明确该工程的管线类型众多,同时管线间相互交错,综合管线安装工程量大。管线间呈现空间交错的态势,最大风管尺寸为2000mm×500mm,所以要在充分满足管线和系统功能的同时,也要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效果。

3.2收集不同系统的电子图纸

施工前需指派专人收集整理不同专业管线的设计图纸,同时,要积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探讨施工方案,明确工程施工中的参数和指标。本工程中涵盖的系统较多,如高低压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室内电气照明等。工作人员应在施工前认真收集汇总各系统的电子图纸。

3.3合成初始综合管线布置图

利用AutoCAD、Revit等软件,结合工程方案,在一张图纸上展示不同专业的管线设计,便可获取综合管线布置图。综合管线布置图能够更加直观且具体地展现建筑内部不同机电设备的走向,从而协调不同专业的管线施工[7]。在工程施工中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和解决措施,此外,其在预见性和可行性上具有显著优势。

3.4截取管线

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图可生动地体现设备及管线密度较大的区域,通常,管线密度较大的位置主要有,设备机房、走廊通道、机电管线竖井等。施工中为了清楚了解各部分的细节,可以截取相关施工区域的图纸,并加以放大,可以更清晰地掌握管线布置的合理性。

3.5绘制综合管线剖面图

绘制整体和局部综合管线剖面图时,可选择若干关键点,更具体地展现建筑内部机电设备管线空间和平面布局,在对空间存在特殊要求的专业管线安装中较为常见,可充分保证图纸识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外,要深入分析不同专业管线的走向及布置,准确把握管道连接及设备安装的总体要求,基于平面综合布置完成空间管线的安装施工。此外,在调整管线综合布置的过程中,应确保吊顶天花板的高度符合施工要求,为维修养护提供便利条件。

3.6综合管线布置方案的调整与优化

完成初步机电管线剖面图设计后,工作人员可合理利用CAD/CAM等编程工具合理调整与优化综合管线与装配过程。

3.6.1系统管线避让原则

S工程施工中,应坚持无保温管线避让保温管线,有压管避让无压管,小管避让大管的原则。此外,电气管线需设于上部,风管则需设于下方。水管与电气管道则应采取分井布置的方式,弱电系统的管线需分槽设置。

3.6.2保证布置效果的美观性要合理调整管线高度,增加净高,进而为业主打造更加开敞的生活空间,也有利于提升建筑的美观性。在管线综合布置中,为了保证布置的效果,应做好以下工作:

(1)排水、雨水、污水等排水坡度要求较为明确的管道需基于设计图纸的基本要求布置。空调风管与通风(包括防排烟)紧贴消防喷淋管道安装(需预留保温层空间)。

(2)有排水坡度要求的管道,应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布置。当消防喷淋头与风管位置重叠时,按消防规范要求合理设置喷风管与淋头的间距或将消防喷淋头引至风管底部安装,以避开风口位置。

(3)为充分保证电气系统检修与维护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需在水管上方及主干风管上方设置电气桥架,进而更好地维护电缆线路。

(4)水管和电气桥架及线槽等均需应按照规定要求采取平行安装的方式。管线安装时的间距不得小于100mm,水管、电气桥架和线槽的交叉位置,电气桥架和线槽则应设于管道上方[8]。

3.6.3电缆桥架与管线支架的有效处理

共用电缆桥架断面的便捷性及灵活性优势较为明显,段间过渡时需全方位结合土建空间及电缆弯曲半径,同时也应明确共用电缆支架的形状、尺寸及支架内部的空间规划。共用管道+电缆支架方案中,充分利用了不同专业的管道支架和管道桥架。同时,实现选型、设计的高度统一,为设备施工提供便利条件。此外,也能够更好地保证电气安装的质量和效率。应用联合支架显著简化了支架拆改施工流程,同时也降低了工程建设的成本投入。

3.7其他要点

(1)明确局部剖面设计:基于管线综合布置的最终结果,明确局部剖面设计的形式及内容;(2)合成综合管线布置图:基于建筑特点完成机电系统管线综合布置图的设计与合成,其涵盖了天棚综合管线、各区剖面图和其他设备机房管线布置图等;(3)参建方确认并落实方案:在管线综合布置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全方位考量管道偏移和局部调整,这会影响后期施工的预留布置和流程。相关参建方高度认可综合布置图后,便可将其应用于工程施工。4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的应用效益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改善空间不足,避免管道密度过大所引发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还能充分保证工程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4.1社会效益

(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能够起到预先控制的作用,以此有效抑制返工问题,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施工压力。

(2)现阶段,政府十分重视科技转化,管道综合布置技术能够全方位展现科技人员的智慧,同时也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工程建设中应用该技术后,显著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工程建设和施工成本投入,缩短了工程工期。

4.2经济效益

(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能够简化工序,还能降低对高级技工的依赖性。普通的施工人员也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将施工任务完成,还提升了就业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及返工所产生的费用。(2)相较于传统施工模式,管线综合布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确保管线综合布置的科学性与美观性,其稳定性与可靠性优势更为明显,也可减轻人为因素对质量的不利影响,避免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9]。

5结束语

工程系论文范文6

不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亦或是工作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有效传递能够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信息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活动的开展贡献着非常显著的力量。正是基于信息的重要性,所以在当今社会要积极的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对于建筑行业来讲,其发展也不能脱离信息。它所需要的信息是非常广泛的,其牵扯的区域非常广,总数也很大。要想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开展好,就要确保信息处理时遵照三个原则,即规范、系统、精准。信息化建设工程必须从两个方面做到细致,第一就是要注意管理好信息化的建设工程,还有一个就是要抓好有关的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知识,因此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容忽视。信息化对建筑施工工程来说,对其在管理水平上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还可以使建筑施工更加的标准化,因此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积极的做好投入工作。

不论在什么年代,社会的发展都要靠着人来完成,因此人是社会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要想带动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相关单位就要积极的引入优秀的人才。拥有了强大的专业队伍才可以开展好后续的管控工作。要确保以最为合理的投入获取最合乎本身发展的信息管控体系,确保系统符合实际发展情况。举例来说,许多的建筑单位都在成立了局域网络,而且适时地进行信息管控体系的自主研发。

2.2认真强化信息收集工作的力度

。对于信息收集工作来讲,目前普遍应用的是以传感科技等为前提的信息采集体系,这个体系的存在不单单能够提升活动的效率,还可以降低失误的发生几率。比如通过先进的传感装置能够从工作场地获取最为真实的数据信息,比如能够得知混凝土本身的温度值以及机械的运作情况等等。

2.3强化检索活动的工具使用率。

对于信息检索工作来讲,要不断的强化工具的使用率。例如,统一的工期信息可分别为建筑工程施工的生产计划、材料供应、预算出发,统计部门从各自的需要出发进行检索。除此之外,还可将数据库的类型增多,将其规模扩大,确保工作者不仅仅能够以最快的速率获取项目发展所需的信息,还能够通过检索获取有关的技术内容以及管控要求等,进而更好的辅助工作的开展。

2.4结合项目的具体状态研究发展规划。

我们国家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对较为落后,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讲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除此之外,一些建筑方过分的注重项目的建设速度,忽略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此时不但不会起到其期盼的作用,反倒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项目的发展。基于上文我们得知,建筑单位要切实的结合项目的具体状态研究有关的信息发展模式,要有规划。要不断的吸收国外的优秀工艺科技,将其有效的应用到自身的发展中。

2.5打造优秀的工作团队。

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的项目管理系统都是交付软件公司来制作的。由于此类企业自身的能力有限,领导人对项目的管理步骤以及工作要点和具体的活动细节等不适很了解,单纯的听取一些简单的会议介绍就按照规定去开展制作工作了,很显然这种背景下得到的系统是无法有效运作的,除此之外,一些使用人对于自身的需要也很模糊,此时就使得系统的实践性不强,非常复杂,在实际的使用的时候工作者必须接受繁琐的培训,此时在其心目中就会对系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想使用这种软件。所以为了处理好上文讲到的这种问题,相关单位就必须积极的吸收一批优秀的工作者,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团队,不但确保其懂得软件研发,还能了解项目的业务规定。

2.6完善信息化管理与控制体系。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缺乏统一全局的IT战略规划,由于没有统筹规划,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一些地方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形成了很多在权力保护下的信息孤岛,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究其原因,这是信息化建设制度的安排缺失。因此,未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必须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应用实践问题。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人员素质、IT技术、应用环境等很多因素,需要多方协调和考虑才能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当中去,从而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在当前时期必须要积极的分析信息化管控工作面对的不利现象,了解项目管控和工作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的提升管控的能力。

2.7加强风险管理,避免信息化“黑洞”。

首先,要提高信息化效果必须规划先行,标准化先行。信息化工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由于系统编码的关系、软件兼容性的限制、数据接口的复杂性,如果信息化规划没有做好,导致半途而废或推倒重来,那么,原来的投人就会“打了水漂”。其次,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特别是数据安全意识。信息社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如果企业关键数据和信息泄露出去,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施工企业无疑会是致命打击,因此,要注意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设计,加大对安全防范的投入。再次,要做好信息化工作,最好找一家大的、有信誉、负责任的和有一定行业经验的软件公司做合作伙伴,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将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和企业管理的升级,因此,这就要求软件企业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能够长期地为企业提供维护及升级服务。

3结束语

工程系论文范文7

在水利测量工作中利用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将各控制点的大地坐标转换成为详细的施工坐标系,保持各点的位置不变,并在此前提下,将原本无比复杂的测量过程变得直观和简单。在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只要在图纸上对各点桩号以及尺寸进行标识,这样就可以将各项测量任务顺利的完成。施工坐标在水利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两种应用方法。

1.1工程边坡测量控制方法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防、渠道以及大坝的边坡都需要对放出开挖边线和填筑边线进行测量,同时针对欠挖、超挖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掌握,工程边坡点与轴线之间的距离是随着高程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施工操作也很难掌握,对于测量人员来说,如果可以摸索出更加简便、快捷的测量方法,那么将会使现有的测量任务得到大大减轻。要想对水利工程边坡进行测量,首先需要建立起一个施工坐标系,在坐标系中,对应边坡坡肩的方向为X轴,X轴的边坡起点就是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同时顺坡的方向为Y轴。通过大地坐标定出坐标原点为A(0,0),顺着X轴的方向边坡终点坐标是B(0,b),以A、B两点为基础建立起施工坐标系,在此坐标系基础上进行坡面测量的之后,全站仪中将会显示出X值、Y值、Z值分别为工程桩号、距坡肩坡面偏移的距离以及测设点的坡面高程,通过一系列对测设点的计算可以得到设计坡面高程以及测设点与实际高程之间存在的差值,这样一来便可以进一步了解测设点是否可以使设计要求得到满足。

1.2渠道工程测量方法

利用坐标转换可以将路线桩号融入到坐标系之中,如果各点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原本十分复杂的测量数据就会变得更加直观和简单。在这一过程中,测量人员并不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计算,只需要结合图纸中各点桩号及相应的尺寸标识,就能对各项测量任务进行准确快捷的完成。在明渠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明渠拐点,要想建立起统一的施工坐标系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此时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相邻各拐点分别建立起施工坐标系。坐标系在建立时,可以将一个拐点J1作为施工坐标系中的原点,同时将明渠前进方向上的相邻拐点J2作为施工坐标系的方向,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相应的施工坐标系。在测放过程中,将测站控制点以及后视控制点全部输入到此坐标系换算的具体施工坐标中,在对各点进行测量的时候,全站仪会显示出N值,这个N值就是所测点和J1点之间的距离,它的桩号可以通过J1点的桩号与J1、J2的曲线要素相结合进行推算得到,E值就是在直线段上与明渠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该曲线段中可以结合测得的J1、J2的曲线要素,将距离明渠中心线之间距离推算出来,Z值指的就是所测点的实际高程。在测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要测放断面的N值计算出来,将棱镜前后移动,就可以对N值进行测定,然后将N值定住,再对棱镜进行左右的移动,就可以得到所测桩号的横断面。这时将E值定为0,在移动棱镜的过程中可以依次得到各点的N值与Z值,这样就可以获得所测去电的渠道纵断面。在对开挖开口进行测放的时候,只需要按照图纸中的边坡、设计高程以及明渠宽度,就可以根据Z值将理论上的E值推算出来,在其基础上与实测E值相结合,就可以很容易的将开口找到。

2结束语

工程系论文范文8

2012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课题组深入电力行业的8家单位进行调研,对工程师的工作环境进行了实地参观,对企业教育培训负责人、工程师进行了访谈,访谈人次22次(工程师14名,教育培训负责人8名)。同时,经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核准,课题组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工程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集中发放,当场回收,最终收集到908个有效工程师的样本。 本文选择三个维度作为观测工程师学习需求特征的重点:个人特征、基本工作情况、学习情况。个人特征很大程度上反映或影响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专业能力。基本工作情况反映工程师的职业状况和工作阅历,以及企业对员工劳动价值的衡量标准和认可程度。学习情况反映工程师的学习状况、学习期待和兴趣、学习能力和习惯、学习困难等等。这三个维度基本涵盖了影响工程师在职学习的主要因素,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工程师的学习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访谈提纲的操作化程序和调查问卷各个维度的操作化定义,并在每个维度下设计了分指标。从有效样本中选取年龄段为25~55岁;学历背景为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职称为初、中、高级;职位级别为初、中、高级的有效样本,使用IBM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同时对访谈笔记和录音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工程师的学习需求特征。

二、工程师学习需求特征

调查统计的总体结果显示,88%的工程师认为进入企业工作后的教育活动对专业职称、职位的晋升有帮助,77%的工程师认为目前所接受的教育进修以及自学情况能够满足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58%的工程师认为在学习期间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平时的正常工资,同时男女工程师对以上问题的认同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师对企业教育培训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表示认可,工程师与企业对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达成了共识,即教育培训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是企业人才储备的主要措施,能够激励员工发挥自身潜能、造就更适合企业的特色技能。

1.学习愿望强烈、学习动机明确。

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电力企业建立了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先进技术的代表者、企业发展骨干力量的工程师,对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学习动机直接表现为通过学历教育获取文凭、或通过职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60%的工程师认为需要参加学历教育,81%的工程师认为需要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在908个有效样本中,70%的工程师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同时又是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企业工作的,但是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的相关性却差异显著,从图2看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相关的仅占24%,基本以及有一些相关的占68%,完全不相关的占8%。早在1974年,克拉斯用定量方法分析了工程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与工作业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参与继续工程教育对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参加继续教育的工程师的工资增长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印证并丰富了克拉斯的结论,即继续教育对工程师发展具有正相关作用。首先,工程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职业能力,能够获得更多的升职、升级机会,从而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品质。虽然难以用单纯的物质成果来量化继续工程教育的经济效益的大小,但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教育收益率却不容质疑。其次,工程师所接受的正规教育不足以帮助其解释或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李锋亮等在中国大范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在高等教育阶段专业知识的准备不足将显著提高工程师入职后发生过度教育的概率。最后,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的发展,企业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发展战略在不断发展变化,对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师只有通过持续专业化的学习,才能使自己从准专业或专业化程度较低的从业者成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从业者。

2.对学习内容的种类、层次的要求差异性显著。

由于工程师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对象较为广泛,工程师个人特征和职业经历的不同,对学习内容的种类、层次的要求差异性很大。不同年龄的有效样本在哲学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职业素养、认知沟通能力四个方面有显著差异(图3)、不同学历的有效样本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职称的有效样本在职业素养、认知沟通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虽然国际社会对工程师的知识和能力的整体结构达成了一定共识,建立一些比较成熟的工程师素质模型,例如约翰等提出的工程师领导力模型、莫文建构的工程师特质四面体以及布伦达等的工程师能力框架。然而,形成工程师学习内容差异性的原因不容忽视。首先,正规的学校教育对工程师的知识结构,特别是专业知识结构的建构具有决定性作用。院校工程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使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初步具备成为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条件。其次,在工程师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所需获取的知识和提升的技能是有所变化的,年轻工程师所需学习的知识及技能对其职业发展影响更大。最后,工程师认证标准不仅规定了工程师的职业准入资格,而且基本反映了工程师的职业水平和等级,级别越高的工程师对职业素养和认知沟通能力的要求越高。

3.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选择个性化突出。

工程师的学习活动体现出成人学习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阅历、生活经历、学习经验随着时间的延续会不断积累,强调学习与个体自我经历的整合。在个体自我作用下,更希望依据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来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工程师在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选择方面的不同。就学习地点而言,高等院校仍然是工程师首选的学习场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高校的绝对优势;企业现场学习受到年轻工程师的青睐,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他们的现场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就学习方式而言,课堂面授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25~34岁和45~54岁工程师对回归课堂表现出浓厚兴趣;问题研讨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认识或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受到35~44岁工程师的欢迎。在企业实际调研还发现,师带徒方式较好解决了集中学习与员工需求匹配度较低的问题,缓解了工学矛盾,特别对年轻工程师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获得岗位工作经验很有效果。此外,虽然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远程网络能够打破时空局限降低学习成本,但是并不受到被试样本的欢迎,这可能与行业特点、网络建设情况以及工作性质有关系。

4.工作学习矛盾突出、时间成本排序第一。

要想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工程师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投入包括资金、时间、努力程度和劳动等学习成本。从图9可以看出,中国电力行业的工程师在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时,存在着诸多困难,其中认为时间成本有较大困难的最多,其次是工作压力,第三是费用承担。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时间价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首先,在时间分配问题上,工程师需要兼顾的因素很多。所调查的企业普遍采取了岗位聘任制,工程师在工作时间内岗位责任大,同时工程师一般都有自己的家庭,是家庭的顶梁柱。因此,除了企业安排的在工作时间内的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外,工程师参加学习都要占用一定的业余时间,如何在工作、生活之余,抽出时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是工程师面临的最大的实际问题。其次,在有限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效率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的记忆、感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开始呈下降趋势,对学习缺乏信心、长时间不学习容易产生惰性;而且由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教学进度不紧凑等客观原因,使工程师认为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没有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时间的浪费造成学习价值的降低。

三、工程师学习需求对继续工程教育的影响

现代工程师的学习需求呈现出迫切性、差异化、个性化、持续性等特点,同时学习也存在诸多困难,继续工程教育办学机构应该更多关注工程师群体学习需求特性,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同时使学习者获得教育收益,国家得到所需的人才,实现国家、组织和个人都受益的结果。因此以工程师为办学对象的继续工程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培训,已经形成一个广泛意义上的工程师能力开发系统,不仅涉及教育系统内部,而且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外部社会系统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在深入理解工程师学习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工程师“提高能力水平”和“发挥能力水平”的组织保障和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工程师自身价值、创造企业价值、进而推动工程科技进步。

1.工程师的个人职业发展是继续工程教育办学的源动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约瑟夫在1978年提出了工程师学习需求理论,建构了工程师的需求层次,他认为大多数工程师的需求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两个层次,继续教育机构应该重点关注工程师的这两个层次的需要。现代工程师对待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在工作中体验各种经历并确立自己的个性和可能性,发挥自身潜能,重新塑造自我,实现自身价值;通过持续的学习来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实现从职场新手到工程师、再到行家里手的职业发展。因此,工程师的个人职业发展是继续工程教育办学的源动力。继续工程教育办学机构为工程师提供教育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办学的基本思想。工程师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决定了办学的多元化,工程师学习的阶段性和终身性决定了教育服务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办学机构将学习者(工程师)作为客户来看待,研究工程师的学习需求、关注工程师的学习成本、加强与工程师的交流、考虑工程师学习的便利性。同时,办学机构要将这一思想实施于教育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教育服务吸引和维持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来降低运营成本。办学机构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还要做品牌做生活,通过创建品牌核心价值观,营造新型生活方式,实现工程师在社会尊重、自我职业实现等层次需求的满足;通过建立客户俱乐部并开展相关后续服务和增值服务,成为工程师交流沟通的新模式和学习休闲的驿站,成为工程师的学习圈、生活圈和交友圈。

2.工程师所在企业的激励机制是继续工程教育办学的驱动力。

工程师群体首先隶属于一定的企业,一般有正式的组织基础,是工程师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其次工程师隶属于一定的工程师协会或专业协会,这些协会一般属于公益性的、非盈利性的非正式组织,在协调政府、企业、工程师之间的关系、维护工程师权益、提供专业性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工程师学习的有利支撑。工业企业是继续工程教育的主体,也是有效实施的重要力量;不仅能促进工程师的合理分配、使用和流动、而且能激励工程师更加积极地提升能力和素质。因此,工程师所在企业的激励机制是继续工程教育办学的驱动力。目前,国家重点建设领域和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高度认同继续教育对工程师个人职业发展、企业发展和战略实施的重要性,而且绝大多数工程师都有继续教育经历。大型国有骨干企业都建立了以任职体系、素质模型、绩效管理为依据的教育培训体系,而且由企业出资建设的企业大学,作为员工培训的一种创新形式发展迅速。但是企业教育培训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大学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待加强。此外,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继续教育状况存在很多困难,这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少、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员工的流动性大,造成这些企业的工程师数量少、一岗多责,更多的是依靠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参加教育培训。因此行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针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工程师学习需求特点,要建立相应的继续教育模式和组织动员机制。

3.工程师的制度管理构成继续工程教育办学的约束力。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工程师的专业化程度和能力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这一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强。严格的工程师制度管理是工程师职业存在的基础,体现了工程师执业的专业地位和垄断地位。对工程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可以保证工程师职业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标准化和权威性的工程师“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制度是检验工程师学习和培训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社会化、专业化的工程师管理可以提高工程师的劳动所得以及社会公众的认同感。因此,工程师的制度管理构成继续工程教育办学的约束力。虽然由于工程师学习需求旺盛,继续工程教育办学机构近年发展迅猛,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但是建设发展不均衡、办学标准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办学机构良莠不齐,继续教育面临“学而无用”、“含金量低”的尴尬局面,制约着办学机构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继续工程教育办学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与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之间存在关联性,将工程师的继续教育、专业技术资格的获得和晋升与其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能够形成工程师供需的良性循环。以培养合格工程师为核心的继续工程教育办学标准化建设,能够规范和约束办学机构的办学行为、引导办学机构提高办学质量和完善管理。工程师制度管理中有关继续教育课程、学时、学分要求及规定为办学机构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安排提供依据和参考借鉴。

4.工程师学习的经费保障形成继续工程教育办学的生命力。

工程师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原则上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成本。政府的投入主要在于基础建设和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建设;企业执行2006年国家出台的“关于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规定,企业按人员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于在职学历教育,各个企业制定了不同规定给予报销相关费用;工程师个人自觉参与继续教育的投入意识越来越强。然而,由于工程师教育培训具有专业性强、入行门槛高、前期设施投入大、运行维护成本高的特点,使得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成为继续工程教育机构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工程师学习的经费保障形成继续工程教育办学的生命力。在教育经费投资总量不足、继续工程教育经费有限的现实条件下,拓展其他筹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继续教育活动,形成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对继续教育多元投入机制是解决继续工程教育经费困难的主要解决办法。其次,高校、企业、社会力量任何一个办学主体都不可能独立承担起工程师的学习培训任务,不是搞“大而全”、“你有我有大家有”,造成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各具优势的办学特色,满足多样化的工程师学习需求。最后,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整合,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学分互认互换制度,构建工程师继续教育的“立交桥”。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