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廉洁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一、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素质

(一)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用廉洁从政的思想教育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使其在廉洁文化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严格规范思想行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其在公共安全事务管理活动中,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廉洁用权、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成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社会成员抵御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坚持以民为本,切实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重点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群体性事件等矛盾,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加强安全监管和社会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在内的公共安全体系,促进社会安全和谐稳定。

(二)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对待人生、事业、工作和对待社会、他人的态度。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管理道德。当前,一些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罔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低劣、生活糜烂、腐化堕落,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不惜损害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诱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要“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自觉提升公德意识,增强职业自豪感,认真履行职责,增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主动工作,“防患于未然”,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情系人民,关注民生,着力维护最现实的群众权益,正确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坚决杜绝违背群众意愿、侵占群众利益、损害群众情感的事情发生,服务群众“一条龙到家”,化解矛盾“一条龙到底”,健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坚持服务为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更新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理念,创新公共安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规律,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承担起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三)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法律素质

法律素质是人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和实践能力,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情感等。当前,部分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法制实践能力薄弱,突出表现为“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服务理念和公仆意识,搞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程序意识不强,存在以令代法、贪功诿过等现象;甚至有些执法人员知法犯法,以权谋私,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造成司法腐败,成为导致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法治文化,要求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廉洁从政,依法管理;要求社会从业人员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要求广大社会成员廉洁自律、依法办事,这与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法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认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强化法治观念,规范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行为,杜绝公权寻租、滥用公权等违法乱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树立法律至上的精神,加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兼顾各方利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营造依法管理、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优化社会治安环境

社会治安不仅是衡量社会成员个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考察社会运行稳定与否的基本指标。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提高公众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道德伦理文化和法治文化的结合体,体现了社会平安和秩序稳定的目标要求,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道德基础和精神土壤。

(一)廉洁文化建设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是一种道德伦理文化,不仅对社会成员个人,也是对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约束与规范,旨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随着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总体上比较稳定,但社会治安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刑事案件、暴力案件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黑恶势力和黄赌毒违法犯罪依然突出,不仅扰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究其原因,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滑坡不容忽视。多元文化对社会成员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社会从业人员和社会成员道德信仰趋向物欲化和虚无化,社会公德缺失、职业道德沦落、家庭美德丧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廉洁文化在其本质上属于道德的教化,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是社会成员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指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社会成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立身之本,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自觉做到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俭为荣、以奢为耻,以勤为荣、以懒为耻,以自强为荣、以不劳为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杜绝扰乱社会治安的思想和行为,并勇于同扰乱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和违法分子做斗争,自觉做维护社会平安和秩序稳定的参与者,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道德基础。

(二)廉洁文化建设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精神土壤

当前,一些心态失衡、精神空虚的社会成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对精神缺乏追求,对社会缺乏责任,对他人缺乏爱心,对困难缺乏斗志,产生悲观失望和不满情绪,遇事采取过激行为,从而引发各种社会治安事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内在地传播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清正廉洁、有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制度规范,教育引导广大社会成员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修炼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廉洁意识从自发提升到自觉。只有这样,广大社会成员用道德和法律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讲文明、讲责任、讲诚信、讲奉献、讲廉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融洽相处,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作者:刘春德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