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法治教育范例

廉洁法治教育

廉洁法治教育范文1

【关键词】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贯穿于廉政文化建设始终,把“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从业底线,把“廉洁教育、健康成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净化校园政治、教育和学术三个生态,引领廉荣贪耻的校园环境和社会风尚。面对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清正廉洁意识必须从源头抓起。这就使得,在新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的。应“抓早、抓小、抓常”,严抓高校中的廉政思想政治教育,规范高校中的不正之风,在高校中崇尚并弘扬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建设好高校的廉政文化。

一、廉政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是将廉洁从政作为主要思想且依附于多种文化产品的一种文化,它将廉政制度作为基石,将廉政理论作为其统领,深刻贯彻廉政思想,依附于各种廉政文学艺术,通过媒介传播和社会参与,教育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崇廉、尚廉,围绕廉政开展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1]。廉政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历史继承性,对廉洁从政的建设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作为反腐倡廉中的一种创新,还具有着深刻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其核心内容是务实为民、清正廉洁,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工作中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清正廉明[2]。廉政文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精神方面,即廉政道德文化的建设,包括培育优良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制度方面,就是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各种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范准则等;三是物质层面。高校中的物质层面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定期组织学习相关廉政文化知识的活动[3]。

(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他们所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坚定的信仰,从而为我国伟大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教育不仅可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同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4]。由此可见,自从建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的着重点,并作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决策和部署。因此,将廉政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只有各大高校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才能保证高等教育平稳改革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才能真正地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二、高校廉政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针对社会中出现的“贪官年轻化”以及学校中学生干部“官本位”的现象,在高校中,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且重要的任务。在高校中宣传廉洁从政精神,规范廉政制度,引导广大的师生树立正确的廉政观,严格要求师生,廉洁自律,落实廉荣腐耻。

(一)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对人生、世界以及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因此,需要各大高校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如生活会等活动,学习廉洁自律的相关规范及准则。同时可以举办各种读书会或读书交流会等交流活动,通过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来以学促廉,激发学生学习廉洁知识的热情。学习各项条例与准则只是建设廉政文化的一块基石,最重要的是要将所学到的廉政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廉洁奉公。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来真正落实廉洁。在践行廉政的过程中,高校应对践行廉政的优良典范予以鼓励与奖赏,从而加快廉政之风的建设,但是不能让奖赏成为师生践行廉洁的唯一动力。通过这些相关的举措来帮助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让师生从根本上养成廉洁自律的意识。

(二)完善学校的校纪校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古语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有学校的校纪校规。学校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其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由、约束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天性的发展,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起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完善学校的校纪校规,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校纪校规的程序应合法、民主[5]。校纪校规应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与教师队伍的廉政教学建设[6]相结合,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公平施教,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廉洁自律。同时需要让广大的师生都参与到建设中去,做到真正的民主,有法可依。第二,校纪校规的制定要合理、有效。其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活动等形式加以检测。同时应将校纪校规深入到广大师生的心中,做到有法必依。第三,校纪校规的制定的同时还要做到违法必究。严格执行校纪校规,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师生都应平等地给予相应的惩罚。有法可依是校纪校规制定环节的前提与基础,有法必依是中心,违法必究是保障。三个环节只有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才能真正落实好校纪校规的制定与规范,才能建设好廉政文化。

(三)利用互联网优势,大力宣传高校中廉政文化建设的优秀典范。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大力宣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优秀典范。廉政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规范与建设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断努力,只有这样,廉政文化才能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第一,可以充分地利用好校园的QQ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校园官方微博等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设置廉政文化的调查问卷,以了解学校师生对廉洁自律的认识层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以建设好校园的廉政之风。同时,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定期推送相关廉政文化建设的优秀文章。第二,可以利用好互联网传播快的优势,宣传高校中的优秀典范。现如今好多高校的廉政建设工作做的很出色,利用微博平台对高校中的优秀典范加以宣传,以供其他高校借鉴与参考,起到表彰先锋的作用。因此,利用好新时代互联网的优势,对于将廉政文化的建设融入思想教育中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健全领导与监督机制,建立由学校各领导、各组织部门协调的机制,充分应用好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权利,让权力透明化、公开化,反腐从高校开始抓起,整治校园中的“不正”风气;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还要整合校内外的其他廉政文化资源。例如铜仁学院[7],一方面设置了“贵州省廉政文化实证研究基地”,不断地争取校外资源;另一方面,铜仁学院联合各组织各部门,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思路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应用校内资源。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是高校杜绝腐败、廉洁从政、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根基。唯有细水长流的廉政工作建设,才能形成高校乃至是全社会抓反腐、促廉政的良好环境。

三、结语

廉洁法治教育范文2

[关键词]廉政文化;依法治国;价值观;法治精神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是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严重漠视,不仅危害学校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路径载体,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长远性工程。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

党的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引领伟大斗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从“决定性作用”到“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是关乎全局、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新时代高校党建提出了新的期许、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高校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损害了教育公信力和公益性,侵蚀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高校内部加强纪律建设、加大执纪审查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表明了我党对腐败问题的深恶痛绝和“零容忍”的态度,其作为一种事后惩治的手段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治病救人”不仅在于解决病痛,更要防范于未然,要从思想上树立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意识,要通过教化真正破除腐败滋生的内生土壤。中国古代“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之,文治教化”、“人文化成”的释义在深刻解释文化作用的同时,阐明了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即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发挥文化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熏陶作用,将核心价值观、党纪国法和法治精神与实践等通过文化的触角渗入人心、渗入骨髓、渗入思想,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鉴于此,我们从不同维度设计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满意度调查问卷,并以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郑州大学为样本学校,向在校师生随机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68份。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中,教职员工占12%,本科生占55%,硕士生占21%,博士生占12%;其中,中共党员43%,派4%,共青团员47%,群众6%。四所高校问卷分析如下:

(一)廉政文化活动项目丰富多样

调查结果显示,四所高校参与调研的大部分师生都参加过相近相似的主题教育活动,其中约96%的被调查者对学校举办的活动表示满意。其中,以观看廉政教育电影和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为主。如,安徽大学在2017年依托第六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举办廉政公益海报展,遴选50余份优秀作品在学校进行集中展览,约10000人次参观了该展览。同时,与合肥市纪委共建“清风影院”,以及编排原创民族歌剧《包青天》,浙江大学部分学院组织毕业班党员、各党支部书记、预备党员赴浙江省第六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开展以“廉为本,洁自好”为主题的爱莲(廉)摄影大赛和廉洁主题动漫征集活动,制作并推广廉政屏保、结合毕业生去向开展树廉倡廉毕业教育等深受师生欢迎和喜爱。

(二)廉政文化建设由线下拓展到线上

在调研的四所高校中,通过官方微信、微博、校园网等网络媒体开展廉政教育,如四川大学全力打造“一网三微”全媒体平台,建立新媒体联盟实现对1000多家校园新媒体的聚合联动,通过打造网络栏目、策划精品内容、塑造网络品牌等,精心组织“8秒正能量”等“微”活动,倡导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郑州大学通过校园网、纪委网站积极宣传报道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2017年共在学校网站91篇纪检工作新闻,每周组织全校处级以上干部接收、学习《廉政周刊》手机报,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学思践悟”微信群,开通面向全校党员干部的官方微信平台“清风郑大”。

(三)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严峻

在调查中,大多数的师生对于高校腐败问题表示深恶痛觉,认为高校腐败是对大学使命和大学精神的严重亵渎;仅有少数人表示无所谓,认为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必然会将社会中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折射到校园里,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投入、办学规模和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腐败不可避免,而作为大学人,应该注重于教学科研,这些不和谐的行为自有法律和道义去惩戒约束。通过调查,在四所高校腐败案件中,以职能部门居多,特别在财、人、物等方面,严重违反清洁廉明之义务。就教师而言,则往往集中在转移和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抄袭剽窃论文、收受学生礼品和吃请等。而在学生群体中,则往往集中在诚信缺失,特别是学术诚信堪忧,另外在学生干部选拔、评奖评优、党员发展等环节有行不正之风的倾向与苗头。

(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仍存有认知误区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有32%的被调查者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法治思维不够,在内容上往往过多集中在道德说教、案例介绍等方面,没有很好的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统一、相结合,没用将法律条文中所蕴含法律精神有机融入于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二是约有41%的被调查者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知不全面,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组织征文演讲比赛、观摩警示教育基地、等文娱活动等,没有将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等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量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三是约有23%的被调查者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理解存有误差,特别是对于二者之间互动共成的关系认知不够清晰。

三、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维度

正如所说,在新时代,我们的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党内存在“七个有之”的突出问题,“四风”回潮复燃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及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言论等。这些情况,在高校中也普遍存在,这也为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新的要求。

(一)以价值涵养为根本,筑牢廉洁奉公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种道德标准,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将核心价值观作为廉政文化精神特质的内核,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元素,多层面开展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廉洁教育实践活动。“涵养价值观”,体现的是一个过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丰富的文化载体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塑造品格,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价值观的培育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导向,为“价值涵养”培育养分丰富的廉政文化氛围,实现全方位全环境全过程育人。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一方面依赖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学校根据依法办学治校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预防、监督和惩治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高校廉政制度建设本身而言,首先必须立足于国家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个基本范畴,同时也要注重具有法律属性的大学章程的制定完善。要必须坚持以大学章程为准绳,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立治有体搭建更牢固的发展框架和更规范的治理轨道;同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通过施治有序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工作法治化转变,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在各个领域中稳步前行。

(三)以法治精神为内涵,提升预防惩治的功用效果

高校腐败问题频发,其根源主要就是少数人的法治意识淡漠,校园中法治文化得不到彰显。法治文化与高校廉政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法治文化作为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约束人类社会生活的刚性文化领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理支撑。另一方面,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将法治思想、法制观念、法治原则等通过文化的触角柔性的渗入人心,形成人人敬法、畏法和守法的法治氛围。推进以法治精神为内核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增强师生法治意识为目标,通过文化这一载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树立遵纪守法、克己奉公的正确意识;要以强化法治培训为抓手,提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要以健全法治基础为保障,加快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要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根本,大力倡导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把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作为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

(四)以载体创新为路径,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共成发展的特性。在新时代,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廉政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了廉政教育的路径。要打造好高校廉政文化,必须将廉政建设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效结合,把法治教育、廉洁教育、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细微处,要突出课堂载体,在春风化雨的言传身教中提升师生反腐倡廉的意识;要突出活动载体,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养成“清正、廉洁、奉公”等观念;要突出校训和历史文化载体,在学校光荣历史传承中增强廉洁教育的渗透力、感召力;突出网络载体,在贴近师生的网络传播中弘扬正能量;要突出环境载体建设,加强公共空间文化氛围营造,通过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艺术化”地进行“廉政”教育,“形象化”地塑造“法治”人格,以美导真,以美导善,培养和唤醒每一个师生的法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健,周飞.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当代意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113-114.

[2]新华社.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0-24(1).

廉洁法治教育范文3

1高校廉政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大学生正处在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一些错误思想观念的抵御能力。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化的今天,西方文化中一些腐朽的思想和传统文化中一些糟粕,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造成了腐蚀。当前很多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错误的价值观取向等问题,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入可以在校园内形成廉洁、诚信、正气的环境氛围,为构建廉洁和谐的校园打好坚实的基础。而环境对人的成长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廉政诚信正气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树立廉荣腐耻的是非观,培养学生诚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

1.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一些高校中,由于受到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校园内容依然存在不正之风和违法连接的现象。比如大学生信奉金钱至上的哲学,考试作弊现象,违反校纪校规,就业期间拉关系走后门,干部选举拉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现象都凸显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现象在大学生中的成长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实现高校育人目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1.3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高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受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高校内也滋生了腐败之风,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重塑校园文明之风成为当前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廉政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廉政教育,使其树立坚定的廉政理念,并自觉践行廉政的行为。

2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

2.1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组织制度的结合,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完善的廉政制度和监督机制,是落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校园廉政风气与高校各领导自身的廉政状态以及对廉政工作的重视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高校应加强廉政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首先应健全党政领导班制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落实科学决策民主管理;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实现对廉政工作的预防、查处等,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朝着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其次应结合高校廉政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校园内倡导诚信、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念,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具时代特性,进而更好的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最后,应将廉政教育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针对当前高校中出现的拜金主义、考试舞弊、论文虚假等等问题,经通过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解决高校廉政教育缺失的问题,通过廉政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高校管理中树立大政工的观念,将廉政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源头上制止,为大学生思想健康建立牢固的思想防线,切实的发挥出高校管理的作用,提高教育水平,为社会输入廉洁力量。

2.2加强教职工廉政思政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应从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以及学风等等方面,发挥出表率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引领者,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更应加强对教师廉洁要求,使其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指示有效传递给学生。高校应加强对教职工的廉政思想教育,使其通过自身的勤廉为政为大学生的行动方向作出正·确的引导;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纠正学术腐败等问题。让高校教师成为学生仰慕的对象,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学生群体,让廉政文化润物无声的融入到大学生生思政教育过程当中。高校文化包含了制度文化、精神、行为以及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廉政文化需要加强与高校文化的结合,为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通过与制度文化的结合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权威性;通过与校园精神文化的结合营造廉政的校园精神风貌,促进学生高尚品德的发展;与行为文化的结合提高校内所有成员的廉政意识;与校园环境文化的结合发挥出拓展廉政思想传播范围的作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需要高校积极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思想传播平台,使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走进学生实际生活当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展示厅、专题报告、各种表演活动、竞赛活动等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内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提高师生廉政意识,构建出廉政诚信的校园之风。

2.3发挥学生党员群体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党支部是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对高校广大学生有直接性的影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群体的再教育,发挥出学生党员群体的影响力,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廉政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再教育,通过学习党的反腐倡廉资料、开展廉政主题活动、评选党员示范岗等等专题教育活动,发挥出大学生党员在廉政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激励作用等。想要提高高校廉政教育的时效性,不仅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宣传和传播,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方面的践行。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中践行廉政内容,感受廉政的魅力,检验学生对廉政理论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升华理论,丰富大学生原有的理论知识,巩固大学生言行一致的廉洁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习惯。高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比如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参观革命先烈遗址等等,让学生在参观和学习中逐步感悟,提高大选择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实践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2.4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多方面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所具备的社会理想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以营造出廉洁的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廉洁自律的品质,使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目的。但是由于学生自身阅历和生活经验上的缺乏,他们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无法进行理性判断,特别是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无法以辩证合理的心态去面对。而当前各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结合,发挥出课程在反腐倡廉教育中主要阵地的作用,将廉政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体系当中,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党的反腐倡廉方针,从而实现廉政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互补发展。总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积极开展中国历史改革教育、基本国情和政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以及纲领等教育,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其次要加强法治意识教育。注重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传播和弘扬依法治校的基本精神,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维权意识,进而促进学生法制以及道德等素养的发展。再次应加强道德规范教育。道德教育需要不断的培养,为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良好行为品质的树立提供坚实的基础。道德规范教育的开展,应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原则,通过理论与实践上的统一,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道德规范,立足学生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最后应加强优良传统教育。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廉政文化在其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时起对官员的考核就有包含了廉政、廉法等基本素质,继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荣辱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起到重要影响。

3总结

廉洁法治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法律教育

高校廉洁文化是在高校范围内建设的、关于廉洁的理论与行为规范的文化总和。作为廉洁文化的重要发展领域,高等校园的廉洁文化推广对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清廉的教育环境、培养公道正派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意义。当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可追溯于我国参加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公约在反腐败预防措施机制中提出社会参与的重要性,要求通过开展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以提高公众对腐败的存在、根源及其所构成的威胁的认知。随后,《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落实了我国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要求,明确将学校列为廉洁教育的阵地,并结合高等院校的特点提出了该项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至今,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从如何将廉洁文化引进高校转化为了采用何种途径促成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在依法治国的时代大背景下,文化建设形态也逐渐发生了从侧重思想型教育向侧重法治型教育的转变。

一、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主体

(一)内涵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拓展与创新,其主要内容在于在高校中教育与廉洁相关的理论与精神,并使之作用于各个主体,产生廉洁自律的引导力。与传统的廉洁文化建设不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具有以下特点。1.含有校园特色,与校风密切联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一些校园内特有的事项,例如招生、评奖评优、学干竞选等,其专项性决定了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常常与校风相结合。该校内足以展现廉洁师德学风的师生们可以被作为榜样成为廉洁教育的案例;排演话剧、辩论赛、演讲、翻转课堂、开办讲座等校园内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可以轻易地在高校内开展;成立廉洁文化研究中心来推广与廉洁相关的法规、制定该校独有的与廉洁相关的制度,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高校优势来实现。这些廉洁文化建设方式与校园内其他文化的推广是相互促进的,体现了文化建设途径的多选择性。2.应有所作用的主体是特定的。不同于社会中很强的人口流动性与人际复杂性,相比较之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特定的,不外乎高校行政工作人员、教师、学生、后勤保障等其他工作人员,而不同的主体在廉洁文化教育中都被赋予了不同要求。3.具有反作用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虽然是将全社会的廉洁文化建设框定在了高等院校的范围内,力求在相对简单又重要的环境中创设出、营造出廉洁文化的氛围,但同时,它实质上的效益辐射面是很广的。

(二)主体

不同于古代的廉洁文化,大多都被赋予“廉政”“清官”的内涵,指向的主体也都是行政官员,社会主义时期的廉洁文化建设主体更具有大众性,表现为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以高等院校为例,其廉洁文化建设主体除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外,还包括有高校教师、学生、其他工作人员,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建设功能与要求。高校行政工作人员指在高校内不直接参与教学的,分布在教务、学工、财物、监察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高校教师起到的是直接教育功能,无论是在专业课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都要求他们在接受廉洁文化教育的同时,将廉洁文化的思想和物质层面的内容转化为行动和语言传递给他们的学生。大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在他们步入工作岗位之际,也必然会对将来社会各行各业的廉洁文化环境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大学生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在文化建设中无疑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功能。其他工作人员指为各单位正常进行职能活动而提供的以服务为目的的工作者,在这里主要指高校内安保、食堂、公寓管理等领域中的后勤人员。他们是廉洁文化建设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在实践中却是腐败的高发区。

二、法律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关系

法律教育是法治型廉洁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廉洁”以“反腐败”这一外观词汇出现在了《监察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中。法律教育即是使各群体广泛学习、接受上述法律文件中与反腐败行为相关的法条规范,利用法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来更进一步加强人们的廉洁意识。法律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法律教育是新形势下廉洁文化建设的核心途径;另一方面,廉洁文化建设包括了物质方面的制度建设,而法律教育是制度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法律教育融入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契合性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教育是道德意识建设的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以法律作为教育的内容,促成大众形成对法律事项的认识、对法律惩戒力的感知,推动受教育者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廉洁文化建设围绕思想和物质两方面的内容展开,既要求把廉洁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又要求其制度能够深入人心,从而通过道德与法律以确保廉洁文化建设机制的高效运行,在作用主体中建立起与廉洁意识相关的道德观和法律观。两者的目标是统一的,且统一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都期望可以进一步对主体的行为产生规范效力。法律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守法的行为习惯为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而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综合了媒介引导、依托活动、打造文化景观、法律宣传教育等多种行为活动。

(二)法律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具有相互的促进力

法律教育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给该项建设提供了国家强制力的支持,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多元化方式。与此同时,廉洁文化建设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律教育的完善。法律教育将法制理论在廉洁文化建设中加以教授和运用,因而,实践中暴露的与廉洁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被发现,例如反腐败的立法分散、《监察法》与《刑法》间的链接、惩罚主体的范围等。当然,这些法律问题的解决同样可以期待在传播、研究、挖掘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予以实现。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廉洁文化建设,校内众多的专家、学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更能够在智力上为完善法律教育提供支撑。

三、加强法律教育对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有利于弥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不足部分

就现状而言,法律教育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1.法律教育的针对性不足。与廉洁相关的法律法规被批量地在高校输出,却难以产生与之相应的效益,校内各主体的专业性决定了法律教育必须在基础的法律普及之上有所侧重。例如,高校行政工作人员更应当加强对《监察法》《刑法》之类法律的教育,法学生应对《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开展系统地学习,医学生则需要以掌握《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因为,和其他群体相较之下,他们成为这些法律中适格主体的可能性要更高,加强对专门法律的教育也会更有意义。2.以法律教育促进廉洁文化建设缺乏主体自觉性。目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更多的还是局限于发文件、拉横幅的层面,能够积极将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自觉尚未形成。高校内不仅少有学习法律的自觉性,更缺乏的是,从领导层就开始自觉推进法律教育的行动,这也是问题的根源所在。3.法律教育的可接受度不高。法律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是通过直白的学习方式所难以掌握的,加强、丰富法律教育的方式也是促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与廉洁相关的法律除了能以书面文字的方式被传授,专题法律讲座、话剧、演讲、书画展等都是可采用的。

(二)能够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反腐败法律教育的内容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法律基础,各种形式的廉洁文化传播活动也都有法可依。一方面,反腐败法律指导廉洁文化的内在含义与表现方式。依靠法律,廉洁的内涵、清廉的行为准则、廉洁文化传播的合适途径等获得了正确的解释,使得抽象的意识形态文化得以在客观现实中被体现,赋予了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以科学性的保障。另一方面,法律教育的现实环境需要也合乎了依法治校这一时代要求,在制度层面上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时代性的保障。受教育主体的法学素质在法律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培养。校内特有的制度无论是用综合化的制度设计模式,将与廉洁相关的主要活动以章节的形式规范起来,还是采用分散化的模式,使财政、监察、学工、教务等领域的反腐制度独立地被创设,都给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带来了专门性的制度保障。

(三)对规范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各主体的行为方式具有促进作用

加强法律教育是促进实现法的规范功能的体现,能够将有益的、正向的社会效果落实到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首先,法具有指引功能。反腐败法律体系中规范了正确的行为模式,明确阐述了人们不得做什么,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当法律教育使这些意识深入人心的时候,高校中各主体的行动方式也会存在相应引导力。其次,法具有评价功能。法律、道德、纪律等形成了对人们行为的衡量体系,而依法治国的政策将法的公信力突显了出来,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各个主体的行为被评价为不合法,其必将承担法律责任,从而有效避免了更大损害的发生,填补了校园内正义的缺失,维护了高校环境的稳定。最后,法具有预测功能。高校内受到法律教育的人们可以预先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凭借法的威慑力,使得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邓学源.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辩证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1).

[2]吴芳.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7(1).

[3]张俊红.“互联网+”视阈下构建大思政平台的思考[J].研究走廊,2017(7).

廉洁法治教育范文5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新要求,深入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与统计法治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在依法治统中的基础作用,为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统计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统计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形成学习统计法、知晓统计法、遵守统计法、执行统计法的浓厚社会氛围,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科学有效组织统计工作、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奠定扎实基础。为此,必须以关于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法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深改组关于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各项法规,深入学习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统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统计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和“十四五”时期统计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于深化国民经济核算改革、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夯实统计基层基础等重点任务,深入开展统计法治宣传教育,推动统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服务人民,践行统计为民宗旨。把统计法治宣传教育与做好统计工作紧密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讲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统计调查中的权利义务;以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统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统计公开透明,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着力做好公众统计服务,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合法统计权益。

(三)坚持学用结合,全力推进依法治统。把统计法治宣传教育与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紧密结合,通过不断提升统计人员法律素养和社会公众统计法治观念,有力促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组织统计调查、维护统计秩序、深化统计改革、推动统计发展。

(四)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宣传教育重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实施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普法基础上,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政府统计工作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统计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五)坚持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适应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特点和统计工作新形势,拓展领域、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丰富载体,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介新平台的作用,把抓好日常统计普法宣传教育与集中开展有一定声势的统计普法宣传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统计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四、工作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和统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重大战略意义,不断坚定法治理念、巩固法治自觉,更好地发挥法治在统计工作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学习宣传关于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法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指示批示精神引领统计法治宣传工作。深入学习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精神和要求,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统计改革,不断提升政府统计法治水平。

(二)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和党内法规。

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重要位置,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学习掌握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了解民商法、经济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努力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始终恪守职权法定原则,自觉养成依法办事习惯。深入学习宣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使全市统计系统党员干部始终绷紧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这根弦,做党章党规党纪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深入学习宣传统计法律法规。

深入学习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深刻理解、系统掌握基本内容、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以此为准绳科学高效组织开展统计工作。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弘扬统计法治精神,努力提高全社会统计法治观念,增强全社会支持配合程度,保障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四)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

认真贯彻党的和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严格统计法治实施,加强统计法治监督,强化统计法治保障。全区统计系统工作人员要争做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宣法讲法、执法护法的先进,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认真学习宣传人事、财务、政府采购、保密、公文、档案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管理统计系统人、财、物、数,打造廉洁高效法治机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统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五、对象和要求

全区所有政府统计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政府统计工作人员,统计调查对象以及社会公众。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政府统计工作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中的重点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调查户。

(一)着力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统计法纳入区委党校领导干部班的必修课和各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必学内容。积极争取将统计法律法规以及《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纳入我区普法规划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规划;会同组织部门举办部门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班,举办统计法治讲座,发送统计法宣传材料。推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尊崇法律,带头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带头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和相关统计知识,明确自身在组织领导统计工作中的职责,依法管统计,依法用统计,依法设立统计机构、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统计人员,积极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职权。

(二)突出抓好政府统计工作人员学法用法。

1、完善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把统计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开展集体学法,每年不少于4次。党组书记作为执行统计法的第一责任人,带头讲统计法治课,做学法表率。将学习和掌握统计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作为统计系统领导干部考核、考察和任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2、健全日常学法制度并建立考核机制。推动学法经常化,把统计法律知识列为统计人员岗位知识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统计法治讲座,利用国家宪法日、统计开放日、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开展学法活动,确保统计干部每人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其中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6学时。

3、组织开展统计法治培训。把统计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明确统计法治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要求。把统计法列入各种形式的统计培训班学习内容。落实会前学法制度,各专业组织开展的各项专业会议、专业培训,都要在会前进行《统计法》的学习。组织好对乡级统计机构负责人、首席统计员和辅助统计员的统计法治教育培训。

4、加强对统计执法人员的培训。健全统计执法上岗培训、定期轮训制度,把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执法相关知识列为执法人员上岗培训、考试的重要内容。

(三)认真做好统计调查对象学法用法。

把统计法的主要内容纳入统计调查制度中,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过程中强化对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法律意识的培养。围绕各项普查和大型调查、常规调查,采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深入持久地进行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联网直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利用联网直报平台等载体,把统计法治宣传教育渗透到统计报表布置、统计人员培训、统计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核查、统计资料公布等统计调查工作全过程。继续推行统计法律告知书制度,进一步明确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统计资料的种类、时间、方式以及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四)积极推动社会公众学法用法。

积极开展统计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充分利用统计法律颁布日、中国统计开放日等重要时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每年12月上旬,结合“12•4”国家宪法日、“12•8”《统计法》颁布日,集中开展以统计法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发挥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和现代传媒等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政府统计门户网站平台、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

廉洁法治教育范文6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约束、辐射等重要作用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文章从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作用以及现实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进而为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找寻新途径,充分发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现实路径

一、高校廉政文化解析

廉政文化是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统一;廉政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行为规范、一种生活方式;廉政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建设旨在教育全社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取向,形成崇尚廉洁、贬斥腐恶的社会评价,努力营造清正廉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进取、无私奉献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高校廉政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领导为关键、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师生员工对廉政的道德化认知、廉政素养和道德价值取向,是廉洁从政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指导影响下形成的廉政制度、工作规范、组织、体制、机制、校园风气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二、廉政文化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从根本上讲,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作用

加强纪律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廉政文化活动通过理论研究、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借助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媒体,能够借助新兴媒体对党政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教育,便捷的掌握相关的廉政知识,形成"廉美腐丑"的价值观念,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校园服务、学习生活中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诚实守信,廉洁奉公,进而在外部条件上保证高等学校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二)约束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是一种合力的作用,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当然也受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而且廉政文化建设属于一种无形的力量。廉政文化属于绝大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是绝大数人接受的价值观,它可以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廉政文化这一无形的力量,属于一种软手段,假如一个人的行为违反了大家认可的价值观,廉政文化就会发挥相应的作用,他会受到来自他人的舆论鞭挞和来自自己内心的良心谴责,从而迫使其纠正不当行为,有效地促进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

(三)辐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正从昔日的象牙塔走到社会的中心,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被人们称为"精神的灯塔",大学校园的廉政文化不仅直接对社会产生辐射作用,而且通过源源不断的毕业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要求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真正掌握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在校园内,以廉政建设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宣传廉政知识和廉政理念,重点学习廉政制度,通过校园文化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与廉洁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廉洁、诚信、守法等观念植根于广大师生的头脑之中,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构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系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具有战略性的远见工程,真正涉及到高校的各个方面,作为学校领导,必须从关系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全校层面上提高认识,做到层层分工、责任明确,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工作安排,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日常工作,狠抓落实。建立由纪委牵头,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进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突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并不单单是某些部门或者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它是一项全校性的活动,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其中。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内容、形式和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使领导干部达到"权力与服务"的统一,教师达到"教育与育人"的统一,学生达到"学习与做人"的统一。

教师是主角。要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侧重于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培养教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严于治学,敬业奉献、恪守学术规范的精神品质,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是主体。要以诚信做人为重点,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结合德育工作,开展廉洁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引导大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处事。

(三)处理好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政制度建设的关系

廉政文化与廉政制度相辅相成,没有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制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没有制度的规范,廉政文化也难以得到保障,单纯依靠思想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觉性进行反腐倡廉工作肯定是乏力的。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文化建设。

(四)拓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平台

首先,创新教育形式。高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此外,还要增加党校培训、教师培训和新任干部培训的反腐倡廉政策宣讲和教育内容,扩大教育宣传面。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资源,例如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站、广播、电视等校园媒体,及时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进展、成效和经验,大力宣传廉洁从政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并通过开展廉政文化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文艺汇演、书画展、唱廉政歌曲等形式,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其次,拓展教育渠道。廉政文化建设之中,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如何让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校外资源,将廉政文化进学校与廉政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组织参观革命博物馆、革命老区、反腐倡廉展览、参观监狱、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而提高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总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关系到党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放,要狠抓不放,要常态化、长效化,要当作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来完成。在高校建设中,除了抓好教学以外,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建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廉政文化建设[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成言.廉政工程:制度、政策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景少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

[4]吴成九.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

[5]陈广奕.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探析[D].山东大学,2010.

[6]邱生书,曾小兰.浅谈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

第二篇:论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促进高校的自身发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必须积极探索高校廉政教育的新途径,以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号召――“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这既体现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我们党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坚定决心。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人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样也肩负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的重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为高校廉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概念

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理念、信仰、行为规范和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体现,它从根本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把廉政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充分运用校园广播、学报、网络等载体至上而下地向全体师生传播廉政知识,通过举办各种生动多样的宣传活动弘扬廉政精神,让廉政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廉政修养。

二、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化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等教育开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同时带动了各种基建项目、工程项目逐年增加,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也随之不断扩大,可支配的资金不断增多,这些因素导致近些年高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而且腐败案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涉案人员职务级别高,涉案金额巨大。据检察机关统计,目前高校领导腐败案发案缘由相对集中,都是集中在学校基建、采购和招生方面犯案,这些领域已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三大“病灶”。许多高校领导集体腐败,这已成为高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一个新特点。这些腐败现象的发生在社会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高校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净土。因此加强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能够建立健全高校的廉政制度和廉政机制,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参与监督意识,形成全校上下“人人倡廉,人人促廉”的新风尚,真正把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贯彻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谓人才就是先做人再成才,这说明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首先有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因此高校“产出”的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将对我们的国家、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共中央2008年5月13日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第一次以党内文件的形式对大中小学学生提出“廉洁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廉政教育,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名利观,进而内化成他们的廉政信仰,使他们具备正确的廉政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今后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中抵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诱惑,合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的自身发展和提高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高校的发展,不但离不开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而且更离不开一个制度严明的廉政环境。因为只有廉政文化进校园,才能端正不良的学术风气,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的自身发展。高校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自身发展状况,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正像同志所说:“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1]由此可知,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老师,传播给学生的是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正能量,她用道德的力量给学生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她发出的炽热的“光”能够照亮学生们的人生道路。因此,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善教风,促进学风,端正校风,进而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学习,深化认识,不断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素质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保持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领导干部作为本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应率先垂范,加强廉政文化知识学习,深化对廉政建设的认识,以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廉政素质。首先,高校领导干部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就要夯实思想理论基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增强自身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从政道德修养,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树立良好的共产党人形象。其次,高校领导干部要提高廉政文化素养,就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明确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正像古人所云:“为政之道,以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民而不忧民为本。”具体体现在行动上,要学习焦裕禄和任长霞的精神,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能否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群众的意愿出发,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倾听群众的呼声,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再次,高校领导干部要提高廉政文化素养,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廉政是从政的根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高校领导干部能否经得住来自校内和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的诱惑,始终保持和发扬崇高的革命气节,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是检验高校领导干部党性修养高低的试金石。因此高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时时刻刻注重自己的形象,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党的形象、学校的形象紧密的结合起来,筑牢思想防线,抵制住诱惑,用自己的行动和人格魅力带动廉政文化建设,取信于广大教职工,做一个令人信服的廉洁清正的人民公仆。

(二)立足岗位,加强对高校教职员工的师德师风教育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教师是建设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科学研究、传承文明的重任,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用他的人格魅力、道德力量感化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被视为道德的化身。因此高校应该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把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力倡导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尽职尽责、严谨治学的教风,培养教师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首先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典型。学校就廉洁自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几大方面制定一些具体可以量化的标准,在校内展开评选,通过学生教职员工共同投票的方式选出校园师德标兵,再把他的感人事迹公开宣传,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向他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就会强化教师的廉洁意识。其次,要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水平,强化教师的自律意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学生们的表率。再次,要杜绝学术腐败。教育全体教师要讲诚信,坚决抵制学术造假、抄袭剽窃行为。高校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定期对本校教师的学术成果进行严格的检查,结果公之于众,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奖励优秀,处罚造假行为,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以此进一步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三)贴近实际,培养大学生廉政信仰,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

教育部《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大学阶段,主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对廉洁教育的具体内容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大学阶段,主要安排学生学习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国古代廉政思想等。”据此可知,在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对于大学生形成廉政信仰,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形成良好的廉政风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学生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首先是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中,大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了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为他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讲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一章,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形成廉政信仰奠定理论基础。讲到“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章节,通过讲“八荣八耻”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廉政意识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在《中国近代史纲要》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中,在讲到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讲“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理论时就可以结合党的廉政建设理论。还有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章,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问题可以合并讲党的廉政理论、廉政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党的廉政建设理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中,在“政治篇”中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专题中,讲坚定不移地进行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深了学生对反腐败方针政策的领会贯通,包括我们党力图通过创新体制根除腐败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下决心加大治本的力度,争取从腐败的源头防范和治理等等,使学生对廉政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终廉政理论内化成自己的廉政信仰。

(四)积极创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在正常开展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多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开拓更多的领域进行廉政文化宣传。首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一次红色之旅,亲身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希望而抛弃一切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崇高精神,普遍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洗涤了教职工们的心灵。其次,还可以组织广大师生去一些大型的纪念馆,例如大庆铁人纪念馆,大量的图片、录像和实物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震撼着参观者的心灵,切身感受铁人王进喜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勇于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再次,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例如可以组织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去当地的监狱开展廉政教育,通过这些服刑落马干部的现身说法,让领导干部接受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引发他们的思考,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总之,在新时期,高校的廉政教育要始终站在加强高校自身发展、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把反腐倡廉教育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不断探索高校廉政教育的新途径,以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进宏.高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6,(1).

第三篇:浅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难点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高等院校已将廉政文化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一项内容加以重视,但在实践建设中,也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难点,制约了廉政文化的推广与延伸,必须结合实际,多管齐下,多途径扫除廉政文化建设的障碍,进而发挥廉政文化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独特作用,为惩防体系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党风建设;难点与对策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将产生根本的、长期的、广泛的影响,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以及如何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浅谈几点看法:

一、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及薄弱环节

近年来,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廉政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从高校职权特点、外部形势要求、师生思想认识等方面来看,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渗透力不够。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抵制陈腐观念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的作用发挥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来实现的,并且这种渗透具有持续性的特点。目前廉政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单位还仅停留在树立几块宣传牌、张贴几张标语等外部行为、工作举措上,在廉政文化如何潜移默化、如何润物无声、如何思想约束等方面研究思考还不深入。

二是参与度不高。廉政文化之所以与一般廉政教育方式不同,主要就在于形式上的文艺化,文艺化使廉政教育更加形象、生动、具体、通俗,更加易于接受,更具有感染力,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吸引最广泛的群体参与进来接受教育。但目前开展的廉政文化活动,在形式上闭门式教育多,互动性活动少,在教育内容上“大、空、泛”的多,缺乏生动活泼和喜闻乐见的素材,感染力、感化力、感召力不强。

三是教育载体不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意识的体现,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有项目来支撑,需要有阵地可利用,需要有各种文化设施、各类教育基地等硬件为平台。但目前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着阵地缺失、设施落后、载体单一等现象,廉政文化的宣教工作主要以观看警示教育片、制作制度汇编及宣传栏等形式出现,注重校内视觉氛围的营造,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运用不多,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开展教育的不多。

四是推动措施不强。腐败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在较大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廉政文化与腐败现象的斗争必将经历长时间的检验,并且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廉政文化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形式更多地侧重于宣传层面,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政制度建设对接不够紧密。同时,由于廉政文化建设成效难以量化、难以考评,刚性约束不强,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

二、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廉政文化建设着眼解决的是灵魂深处和价值导向的问题,在所有反腐倡廉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针对目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我认为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延伸廉政文化触角,在基础教育中渗透。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为核心,教育引导师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国家、集体三者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远大人生理想和高尚人生信念;必须以提高思想道德观念为重点,深入学习“两个务必”“八荣八耻”等,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识陶冶师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思辨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经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二)活化廉政文化载体,在工作实践中领会。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既要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更要在实践中有所创造。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高于理论、行动大于思想,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把实践作为检验、指导、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试金石、风向标和助力器,通过机关服务基层等具体实践活动,让师生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去领会、去思考、去提高,及时将课堂上、校园内灌输的廉政文化理论转化为思想道德信念,转化为服务基层、服务学校的实际行动,形成正确的人生信仰和行为准则。

(三)拓展廉政文化阵地,在人文环境中熏陶。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黑板报、墙报、宣传橱窗、读书栏、学习园地等内部文化阵地,开辟廉政专栏,广泛宣传廉政法律法规、反腐案例、成功经验、先进典型等,丰富廉政教育的内容,拓展廉政文化的覆盖面;要在继承党课、报告会、两防形势教育、警示教育图片展等传统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开展理论研讨、点将释疑、读书思廉、现身说法等教育活动,从深层次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要积极开展高校文艺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展览、文艺汇演、学唱廉政歌曲、新年晚会等活动,通过增加艺术含量、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电视、电影、电脑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赋予高校廉政文化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增强亲和力。

(四)盘活廉政文化资源,在参观交流中感悟。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周边廉政文化资源,通过开展共建活动,组织师生参观警示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与共建单位开展“话廉政”等,在参观学习中深化廉政教育,交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做法、启示等;走访当地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乡村等机关,在传递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好的做法和成果的同时,主动学习他们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取长补短,为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拓展新思路、创新新方法、丰富新形式,使廉政文化成为师生乐于和易于接受的“精神大餐”。

第四篇:关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而着力点是注重制度优化。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思考

一、廉政文化建设要吸取传统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中,廉政,首先是政治规则。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说明政治的本质是公正、清正。《礼记》中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指出若要老百姓服从政治,就需要统治者公正、清正。宋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说明政治上的廉贪与民心向背紧密相联。其次是人格规则。《左传.襄公十五年》说:宋人向子罕献玉,说这是宝。子罕说,玉是你的宝,“我以不贪为宝”,你给了我,我们两人的宝都丢失了。子罕用“不贪”二字概括了人格珍宝的内涵。由此可见,不贪为廉,不廉为耻,廉而知耻为为官之人格之本。再次是文化规则。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繁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念,一种价值体系,一种生存方式。它是一种“集体人格”。在古代,民众评价官员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标准长久不变:贪官、清官。为官者,贪官概念一旦建立,就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无限度毁灭效应”。这是文化的力量,它超越了法律惩治的力度。李白在《赠崔秋浦》中写道:“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杜甫在《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古州》中写道:“烈士恶苟得,俊杰思白致。”可见,就连文人黑客都喜欢对朋友毫不客气地劝廉诫贪。

二、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廉政文化,其本质就是以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内核的政治、论理道德意识。对党来说,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并在此甚础上形成各级干部廉洁从政的政治论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价值观和体现这一价值观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公仆意识的要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增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自觉提出。遏制腐败,要靠严密的制度,更要从社会心理、社会习俗中寻求文化支持和文化认同。如果我们轻视甚至放弃廉洁自律的校园道德风气与文化氛围的养成,单靠制度约束和法律制裁,反腐倡廉工作就可能陷入“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的境地。依托廉政文化资源构建廉政文化自觉和廉政文化自信,是校园廉政文化的基础。二是要注重廉政文化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思想性是廉政文化的灵魂。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思想和政治特征,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守法、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廉政文化的艺术性就是将其思想性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反映出来,让人民群众易于接受、易于掌握、易于执行。否则,空洞的说教,容易让人反感。三是要注重长效性。廉政文化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建设深层次的问题,防止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现象。

三、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制度优化

“分粥现象”的启示:有10个人每天食用一桶粥,因粥少难分,于是他们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来分配,可多日后老者也总是会给自己多分一些。于是他们以抓阄的方式确定分粥人,一天一轮换,结果一周下来,大家发现每个人只有一天能够吃饱,那就是自己分粥那天。最后,他们采用了一个新办法:粥仍轮流分,但分粥人必须是最后一个领粥。奇迹出现了,因为分粥的人为了不让自己少吃,所以无论轮到谁分粥,都分配得极为均匀。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按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制度,显然就没有抓到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人有趋利的动物型本性,在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本性并规范这一本性非理『生的发挥,这是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实,权力不受制约与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众多案例证实了的普遍现象。要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从制度层面我认为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三权”分离。即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许多时候,“一把手”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还是监督者。三权集于一身,从人的本性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看,一个再伟大或自律性强的人都难逃脱“常在河边走,难勉要湿鞋”的悲剧。二是程序透明。暗箱操作是腐败者官欲、贪欲、色欲、功名欲在操作程序上的重要表现。其实,我们大多有相应的程序,而这些程序,在实际操作上都是领导说了算,当人们习惯于领导说了算时,程序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更不要说透明了。三是舆论监督。我们知道,监督在社会上有多种,如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这些监督都具有强制性,而舆论监督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舆论监督以其特有的公开曝光的形式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与其他的几种监督是不一样的,它具有很强的公众震慑力。

第五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更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必须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将其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廉政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站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廉政文化“五进”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在加强廉政文化教育方面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把廉政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廉政文化深入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去。这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必要途径。

一、廉政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010年,中央纪委等六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廉政文化被定义为:“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廉政文化是社会廉政文化、德治文化在高校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主要以廉政思想和理念为核心,以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廉政制度为保障,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高校廉洁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教益功能、训德功能、辐射功能和传递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50。由此可见,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应然要求。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西方文化中某些腐朽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及传统文化中的“家长制”、“官本位”等文化糟粕,都易于腐蚀人们的思想和意志,滋长腐败文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对他们加强引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廉政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树立起讲正气、尚廉洁、重诚信的氛围,从而为创建廉洁和谐的校园和社会打好基础。它关系到一代又一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否始终朝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因此,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大学生中树立起廉荣腐耻的是非观,以及诚信正直、遵纪守法的廉洁品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承担和面对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是增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必要途径

高校廉政文化是廉政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传承文明,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内容和要求,这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中已有明确规定。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廉政文化,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诚信为重”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廉政文化知识和意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践行诚信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良好品质,从而促进高校校风、学风、教风和作风的转变,增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如今的高校已非纯粹的“象牙塔”,受社会腐败的影响,现今高校校园里的不正之风、不良现象,甚至违法乱纪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就大学生而言,主要表现在:信奉“权力至上”、“金钱万能”的人生哲学;入党动机不纯;在就业过程中将“拉关系、走后门”放在第一位;考试作弊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学生干部选举过程中拉选票,等等[3]。这一切都说明在大学生中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腐化和丑陋现象给学生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紧迫的和必要的,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

(四)是丰富校园文化,净化育人环境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高校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性文化,有利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种健康昂扬的文化氛围。清正廉洁是高校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基础,高校必须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把高校作为崇廉尚洁的阵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的先进作用,导向作用和辐射作用、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构建一个健康昂扬、勤廉诚信的和谐校园环境,从而为人才培养和社会风气的净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高校廉政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

高校要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路径,走在传播廉政理念、践行廉政精神、完善廉政制度、创新廉政载体的前列,从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崇廉尚洁、鄙贪弃腐的廉政是非观。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把廉政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反腐倡廉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廉政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补充。具体来说,应该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理想信念教育。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大学生,武装大学生,主动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等,引导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法治意识教育。要积极传播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法治精神,培养法律意识和信仰,让学生明白廉政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三是道德规范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它实质上是教导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何安身立命[4]128。道德规范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为内容,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是优良传统教育。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就曾经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等基本素质。廉政文化传统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正义感、荣辱观感和廉耻心,塑造完美人格。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组织制度建设相结合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规范的体制和机制,使廉政文化建设不落于形式,从而取得实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廉政风气的形成与党政领导自身的廉洁状态和对廉政工作的重视密切相关。为此,高校要认真落实依法治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预防、查处和惩戒腐败的机制等,从而使廉政文化建设在制度上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要大力倡导适应现代社会的公平公正、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5]。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及创新中担负着重大使命,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对教职员工进行廉政思想教育,使教职员工勤廉为政、勤廉从教,对于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辐射作用和警示作用。同时,高校还必须加强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制度建设,坚决纠正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腐败问题。使教师成为在学识上让学生仰慕,在道德品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言传身教,以高尚清廉的形象教育和感染学生,使廉政文化在无形之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收到桃李不言之效。

(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廉政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政治理论高度的学习上,还要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措施灵活的廉政文化和思想传播平台,才能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黑板报、海报、图片展、专题报告、讲座、演讲、电影、话剧、小品、征文、知识竞赛、阅读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师生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提高其廉政意识和文化知识,从而形成勤廉诚信的校园之风。

(五)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党团建设相结合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的精华和骨干,是党的新生力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基础性的组织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子。只有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勤廉自律、崇廉鄙贪意识和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的思想理念,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和输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此,高校可以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反腐倡廉学习资料、开展“廉政”主题组织生活会、党日活动、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岗、党员示范寝室、廉政PPT比赛、党员讲党课等丰富多彩的党风廉政专题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廉政思想教育起到示范带头和鞭策激励作用。

(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社会实践也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廉政文化活动,如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参观革命先烈遗址或故居、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等,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明志、知耻,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总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领导干部、教师、学生员工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高校要围绕人才培养这根主线,努力把廉政文化建设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之中、教师队伍建设之中、人才培养工作之中、教研管理工作之中、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学生党团建设之中等,从而融廉政文化建设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使廉政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文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抓好五个着力点[N].检察日报,2010-01-12(7).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苏健涵.浅议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83-85.

廉洁法治教育范文7

1.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净化校园廉政环境,建立和完善高校预防腐败机制成为一项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廉洁的健康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提高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廉政廉洁意识,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

2.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培养优秀建设人才的需要

青年大学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正则国正。青年学生更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腐败现象和腐败案件的发生,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必须及时有效地加以教育引导,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克己奉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廉洁自律,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开展多层次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廉政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方式应有所区别,因此,应开展多层次的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以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构建管理者廉洁从政文化

高校管理者是否能够廉洁从政是高校廉政文化的关键环节,高校管理者掌握学校各项资源,引领学校发展,是学校师生员工学习的榜样,因此高校管理者应以模范行动激发师生员工参与廉政文化活动的热情,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以身作则,热情参与。廉洁从政是对高校管理者管理作风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教育是基础,重点是着眼于防范。高校首先应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多种方式,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对廉洁从政的知识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坚定执政为民的理念,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其次,高校要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真正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切实服务好师生。再次,高校应深入推进校务公开、民主管理。高校管理者决策时要充分听取教师、学生代表的意见,依法治校,自觉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

2.营造教师廉洁从教文化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廉洁从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道德品格、教育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发挥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营造教师廉洁从教的文化氛围,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廉洁从教的文化构建要把对教师廉洁从教的教育、建立科学的学术诚信评价体系与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加强对教师廉洁从教的教育,引导教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提高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廉洁意识。二是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学术诚信监督机制,防止学术浮躁,杜绝学术违规、腐败行为,鼓励教师自主学术创新,提高学术水平。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防止师德行为失范。当前高校教师中仍有功利主义思想存在,有的教师缺乏社会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教育引导教师,把高尚的道德要求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以德修身,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

3.培养大学生的廉洁品格

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将大学生的廉洁品格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先入为主的效应,让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具有预防腐败的免疫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价值观。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诚信意识缺乏等不良现象,高校必须把诚信教育与廉洁意识培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讲诚信、讲廉洁,自觉修身立德。高校应在充分发挥思政课、品德课等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载体,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主题文化活动,搭建廉洁教育实践平台,帮助青年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培养大学生廉洁诚信、公正廉明的优秀品格。

三、建立多方向的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体系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个复杂工程,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廉政文化系统。其中,廉政物质文化是基础,侧重于服务;廉政精神文化重教化,侧重于引导;廉政制度文化具有规范性,侧重于约束;廉政行为文化具有表现性,侧重于实践,因此应着重从这四个方向构建和完善廉政文化教育体系。

1.加强高校廉政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廉政物质文化又称环境文化,是廉政文化的外显部分,包括廉政教育场所、传播媒介、文化环境等,是廉政文化赖以存在和发挥功能的物化形态,对师生员工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强高校廉政物质文化建设,要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实体,充分发挥环境载体的育人作用。主要途径有:一是创设教育资源,营造廉洁的校园文化环境,浓厚校园廉洁氛围。采取多种措施,赋予校园建筑设施、绿化布置等丰厚的廉政文化内涵。如建立校园廉政文化广场,宣传橱窗中开辟廉政作品专栏,为校园的亭台楼阁、道路以廉洁主题命名或雕刻著名的治学、治教、反腐倡廉名言警句等。二是净化校园外部环境。要依靠政府支持和社会帮助,创设健康的校园外部环境。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特别是周边高消费、不健康娱乐场所的治理整顿,营造清洁高雅的校园外部环境。三是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通过自身投入、外部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校内外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前往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强化廉政观念。

2.加强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廉政精神文化主要指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廉政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廉洁意识、文化品位等,是廉政文化的核心部分。加强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师生员工的政治意识、廉洁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廉政观、价值观。重点把握好以下环节:一是紧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始终抓住正确的权利观、廉政观和价值观教育这个关键,采取集中学习教育、个人自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广大干部、师生员工树立正确观念。二是把握教育对象,深化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如在党员干部中倡导廉洁从政,在教职员工中倡导廉洁自律,在学生中倡导诚实守信,让廉洁精神文化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三是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正面引导作用,鼓舞和坚定广大师生员工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不断弘扬正能量,传播廉政精神。四是营造群体氛围,形成共同的廉政理念。要通过广泛开展廉政公益宣传活动、举办廉政知识竞赛、讲廉政故事大赛等群体活动营造氛围,营造群体共识,扩大廉政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3.加强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包括廉洁自律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层面的廉政文化反映了高校的廉政文化准则,对高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廉洁自律发挥导向、调控和约束作用。加强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形成能够有效防范高校腐败现象的制度体系。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增强高校廉政制度的科学性、文化性、针对性。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先进的政治文化、法治文化、德治文化的思想内涵,廉政制度的适用要充分体现各个层次群体的思想、文化特点,要保障制度的系统性、程序性建设,使其成为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刚性要求。二是建立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好的制度依靠坚强的执行力才能落实,并且要有相应的监督、评价、考核、奖惩机制。要让师生员工在普遍认同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并互相监督,让制度条文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三是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廉政工作协调机制。高校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起纪委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的统一工作协调机制,真正形成合力,广泛的开展廉政宣传、教育、监督等工作,保证工作实效。

4.加强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

廉洁法治教育范文8

一、抓好实践活动,加强教体系统党建工作

1.加强党建工作和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在全区各下属单位得到落实贯彻,制定《中小学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标准》,完善中小学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加强基层支部学习管理,开展特色党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从严治党”“从严治教”与坚决执行党的纪律有机结合;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单位延伸。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拓宽以敬廉崇洁、依法治教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覆盖面。

二、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

1.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新一中项目建设工程,确保明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计划投资326万元,用于各校校舍改造及维护,为北坊小学新建576平方米的硅PU面层篮球场。

2.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计划投资300万元,为学校更新班班通设备、师生用计算机,购置玩教具和图书、添置创客教育实验器材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建设智慧教育实验学校及学校阅读平台。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教育发展的人才支撑

1.提升教研员队伍专业水平。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与交流活动,组织教研员到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进行跟岗培训,内修外练,切实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2.建设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坚持上好每学期的“师德第一课”,深入开展“师德大讲堂”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市朝阳区教育中心的合作与交流,依托“曲建华名校长工作室”和本区的“名师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强化骨干带动,做好校本教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所需开展针对性培训与指导。

3.科学合理补充师资力量。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和交流机制,通过调研,科学合理的补充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资源,积极开展校际间交流、支教、挂职锻炼等。

四、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稳步推进课程改革。继续以“五大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好常态教研活动,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对接新高考,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生涯规划、学涯指导教育,促进高中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

2.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抓基础、强特色、重融合,深入推进营地教育和研学旅行活动,积极开展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校园常态活动,提升办学品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全力打造科技教育品牌工程,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工作重点,逐步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认真做好迎检工作。对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进行自查整改,争取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督导评估;进一步做好我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各项工作,迎接部级评估认定;按照省、市通知要求,积极做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的创建准备工作,迎接省级验收。

4.做好招生入学工作。建立控辍保学机制,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确保到2020年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深入推进阳光考试、阳光分班,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力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