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落实党的关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部署,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础,意义重大,任务紧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专业人才、机制体制制约等问题和瓶颈,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加以解决,不断加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文化强国;问题;措施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滞后。部分县市区财政状况紧张,对于乡镇、村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预算严重不足,甚至多年不投入,加之村级组织集体积累少,导致大多数农村缺少文化场馆和文化活动阵地,开展文体活动必要的场地、设备无法得到保障。加之机制不活、观念不新,现有阵地、资源没能得到有效挖掘,无法实现有效利用和资源共享,无法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文化精神需求。

2.专业人才匮乏,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薄弱。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不仅要有制度的保障、政策的支持、领导的重视、资金的投入,还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有热情、有活力的专业化队伍去真抓实干。受机构编制、工作条件、福利待遇、专业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多乡镇文化站(馆)缺乏吸引力,难以招录和分配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很多农村文化人才和文化工作骨干群众由于生活需要向外流出严重。

3.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受硬件条件和专业人才匮乏影响,农村文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陈旧,不能做到书刊报纸、音像制品、文化娱乐、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还大都停留在广场舞、大秧歌等形式,无法满足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由于文化活动对农民缺乏吸引力,部分农村在农闲时还会出现聚众甚至宗教迷信活动。

4.管理体制不畅,重视管理程度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现行机构编制和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乡村文化站(馆)的队伍配备不强、工作人员多为单位中的“闲人”、“养老人员”;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兼职多、挂名多,对实际工作开展不闻不问;机构管理能力弱化、职能作用发挥不利,多种原因造成很多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引领作用不明显,工作滞后。

5.文化冲击严重,思想文化信仰发生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增多,许多西方文化产品和思想潮流对农民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带来强烈冲击和巨大影响,如果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力度不够大,文化产品创新力度不够强,不能从主流文化上给予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以积极引导和影响,就会给西方腐朽文化思想渗透以空间和机会。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办法

1.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各级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广大农民不断提高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肩负起规划、建设、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整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建设实施细则,明确划分部门责任,做到专题研究部署、专项资金投入、专人负责管理。

2.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拿出抓好文教卫生事业的决心和力气来抓好农村文化事业,保证农村基本文化活动开展所需的场地、设备等。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建设基础、活动人群数量等情况统筹规划使用,保证专款专用,并保证逐年提高。政府还要建立资金匹配制度,鼓励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屯自己投入一些,再由政府帮助一些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鼓励扶持农民自筹资金开办正规盈利性文化活动场所。

3.加强文化创新,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通过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形式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活动内容上一定要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既要有便于农民长久坚持的如广场舞、秧歌队等传统形式,还要有不定期的歌舞比赛、劳动竟能竞赛、文化下乡等活动,要注意将党的大政方针、普法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宣传先进典型等内容创作成相声、小品、情景剧、二人转等农民乐于接受的形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4.创新机制体制,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只有打破机制体制瓶颈,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才会是有生命有活力。要利用政府机构改革的良好契机,加大乡镇文化场馆的人员配备,从机构性质、人员身份、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规范和倾斜,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安心从事农村文化工作。从资金和政策上鼓励、引导、扶持农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可进行市场化运作,最大程度开发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5.重视文化传承,充分挖掘保护民族地域的特色传统文化。新农村建设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紧密集合,与创建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加大对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如雕刻、刺绣、剪纸、地方戏、名人故居、历史文物等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和保护,通过加大推介宣传力度使他们走出去,通过开办乡村文化旅游、农家乐等形式给农民以更多的对特色文化的展示机会,让外界更多的了解它,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极大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李晓荣.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思考[J].大众文艺,2019(062).

[2]王?月.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24).

[3]何云岩,赵秉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理论观察,2018(10)

作者:郭彦敏 单位:中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