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下的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网络文化下的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大学生思想特征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90后出生的一代。他们是矛盾的综合体,集信仰与迷茫、坚强与脆弱、奉献与自私、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洒脱与压力、叛逆与妥协于一身。教育部2013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持续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他们高度信任并拥护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见,他们不是一些人片面认为的“垮掉的一代”,是值得信赖、勇于担当的一代。但是,当代大学生毕竟是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与稳定的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接受能力,也极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网络能够满足他们的一切渴求,一些不良思想与文化严重影响了其“三观”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必须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准确了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与追求。

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改善当前思政教育现状的需要。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时展的需要和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网络成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新手段。但是,纵观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如:很多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仅将工作重点放在消除网络负面影响上;网络的实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长周期性之间、网络的互动性与传统“灌输”式教育之间存在矛盾;网络载体建设滞后,思政类网站内容的局限性使之在与综合服务类商业网站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互联网信息的庞杂性与低门槛,互联网监督机制的不健全,高校、家庭、社会之间缺乏系统协调关系,导致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环境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利用网络,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是目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挑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网络是一个海量信息资源储备库,也参杂着大量信息垃圾,西方发达国家颓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错误思想、反动言论都会在互联网上散布开来。面对大规模的信息量,不仅大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就连高校工作者也处于被动状态。为了排除各类网络信息的干扰,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与信任。要做好舆情监控工作,正面引导信息交流,阻挡消极信息的传播与泛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努力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同时,注重网络舆论引导的艺术,充分体现人文特色,增强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更高的思想追求和人文素养。

2.转变教育观念,变“灌输式”为“互动式”。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生活的空间,也对传统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课堂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思想政治知识、思想政治信仰信念、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情感认同等等,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实现从未成年人形态向成年人形态转换的基本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具有导向的持久影响力。”教师始终在唱“独角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存在”,导致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丧失。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打破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和不平等性,变单向灌输式为双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应通过电子信箱、QQ群、微博、博客等新兴网络载体,开展网上意见征集、调研、交流等活动,及时捕捉网上学生即时信息,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大学生疏导学习中的困惑、生活中的迷茫、就业中的压力。

3.增强认同感,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吸引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生产者”的工作是要生产出能够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的“商品”,“消费者”就是要从五花八门的“市场”中找到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商品”。两者只有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共鸣,最终实现交换。“生产者”只有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供适应大学生思想需求的网络资源,才能真正吸引他们,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化为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观形成的有利要素。为此,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网络宣传党的理论、先进事迹、模范人物、优秀文化,打造融知识性、趣味性、平等性、互动性的网络信息平台。要通过网络与实际活动的完美结合,扩大活动影响力,达到全员受教育的目的。要开展网上培训、教学、网上党校,以学生们易于接受,更具思想性、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的方式,调动广大学生自发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4.树立正确网络观,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现自我教育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只有用科学发展眼光看待问题,才能对现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从而形成和增强自觉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保持“三观”的成熟与稳定。要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网上信息的选择、辨别和分析的能力,教导学生学会用客观事实说话,对有价值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要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增强学生网络交往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网络道德,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和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作者:张洋 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