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了当前社会下重要的文化交流工具。在网络时代中,青少年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网络文化多而繁杂,其对当前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肯定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思想上的改变。因此,探讨网络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就是有必要的。本文中,笔者首先探讨了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其次就如何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信息化转变,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的基本教育是德教,德教的基本目标是育人。而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定义不仅需要其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培养起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只有具备了这两样条件才能称之为人才,同时这也是我国所迫切需要的一类人。就我国目前的思政教育来看,无论是思政管理,还是思政教育,其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序的进行。网络时代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新媒体为传统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同时一些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学生脱离了课堂的限制也能进行学习。网络文化对教学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高校思政教学也是如此。在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教学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造成教学和时展不相吻合的现象,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思政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教学活动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接受德育的积极性。

一、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化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合理的结合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受时空局限的问题,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如传统的思政教学限制于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也是较为被动的,教师成为了知识的灌输者,如此以来学生接受的德育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而网络时代,教师获取教学资源变得更为简单,只需要在网上动动手指就能得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资源,脱离了课堂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自行自我教学,而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因此而提高。

(二)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

传统的思政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告诉学生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进而实现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人格,单一的知识传授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沟通。如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更多的时间交由学生思考问题,合作探讨问题。脱离了课堂在网络的世界里,教师和学生也能借由信息工具交流沟通。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即学生在接受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能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此一来,改变了传统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会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看待,其学习的兴趣也将大大的提高。

二、网络文化视域高校教师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情绪化取性化

网络时代始终遵循着“流量为王”的定律,这就导致了各平台在资源审核的时候不会将过多的重心偏向于“思想”,以至部分“大V”或者是具备影响力的公众号,公众平台所推出的内容仅仅是推动了学生的情绪跟从,引导学生自主推广和自主转发,并没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尤其在各类“大事件”之上,各类社交平台强加于自己的推测感受进行主观推断,脱离实际情况和深入客观思考,盲目煽动学生的各种情绪,从而形成了一股“情绪潮流”,这给高校教师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比如:在过去讨论较为火热的钓鱼岛事件,各类社交平台盲目的抨击日本所有执政党,谩骂日本,引导人们形成一种与日本的敌对情绪,这种情绪是极其不利于学生正确思考国内甚至于国际的政治关系的。甚至于在各类平台大肆宣传之后,部分学生走上街头砸日本车,砸日本店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学生的思想观念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此外,教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思想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影响。在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被改变的情况之下,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挑战。首先,教师要正确把握网络时代背景之下各社交媒体所传播的主流文化,这样可以较为系统的掌握学生的个人喜好,性格状态,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另外,教师还要紧紧跟随着网络时代的“脚步”,仔细分析其最终目的和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解释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自我判断和自我分析能力,达到最终的思政教育目的。

(三)网络时代下的学生心理素质容易受网络文化影响

在网络文化尚未流行之前,学生的交流活动仅仅局限于校内活动或者一些市区比赛等。在网络文化流行之后,学生的活动明显增多。这是一种让人欣慰也是一种让人担心的现象。欣慰的是:学生可以不用付出高昂的车票就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让人担心的是:由于网络文化不正确的价值导向或者可以炒作,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或者产生不好的情绪。网络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千奇百怪,比如说游戏文化、网络小说文化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文化,利用好了可以起到让学生放松娱乐,交友聊天的作用,一旦利用不好,很容易使得学生沉迷上瘾,影响自己的学业和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一)增强实际联系,将学生拉回“现实”

网络时代背景之下,各类信息传播速度较为快速迅捷必然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但是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思想拉回现实之中。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院校学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较为严重。部分平台类似于“抖音”“快手”APP其传播内容并没有过多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甚至前一段时间在抖音所流行的“大学生穿搭价格指南”给很多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被采访人员动辄十几万的名牌手表,名牌衣服误导高校学生对自己的现实状况没有一个准确判断。甚至很多高校学生受此攀比影响去借贷款买名牌。对此,教师要形成有征对性的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回归于现实之中。

(二)弘扬传统美德,塑造主流价值观念

教师充分利用各类优秀的新媒体资源也可以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塑造当代高校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高校教育并不应该是死板的课堂教育,应当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进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无论是生活教育还是课堂教育都会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而变得不断便捷。比如说:各类峰会信息,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信息能够第一时间的传播到学生手中,这不仅仅是思政考试的重点,更是思想价值及时教育的良药。新闻舆论将这种主题思想和意识要求作出简单介绍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并且在生活之中进行融会贯通。因为类似于人民网,央视网的新闻报道APP不仅仅是时事报道明确,对“事件”评价也一针见血,政治倾向明确,思想价值观十分符合教学主流。

(三)完善课前准备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教学还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实践,因此教师的教学经验还是相对较为匮乏。那么想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必须要完善课前准备。确定课堂研究方向以及确定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加强与网络时代背景下流行文化的联系,与实践的联系可以避免课堂尴尬现象发生。在课堂之中,教师提出较多与新媒体所挂钩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针对于某一个流行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如以往有微博所引出的“冰桶挑战”。教师可以就其事件产生原因,事件文化背景,事件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那么在探究的过程之中学生能深入的了解各类“微文化”的深层含义。这有利于在后期学生在面对“微文化”传播之中保持正确的价值倾向。

(四)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现在,网络交流方式相比较于传统交流方式而言更加便捷。qq,微信等等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及时帮助班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日常。并且,这些聊天工具的使用会使得学生感觉更加亲切,更愿意向老师交流烦恼。学生有问题或者是有困难,利用这些社交工具都避免了与教师直接沟通的尴尬。网络工具也是高校班教师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聊天,动态或者是朋友圈了解到学生的日常,利用好这些网络聊天工具还能够帮助高校班主任组织活动或者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提升。甚至,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空间或者是微博里转发一些具备正能量的媒体资料或者是新闻报道等,并针对于这个点与学生展开网络论证,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人文都有着巨大进步。网络时代下,各类平台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社会变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反之则会误导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要能够充分的利用好各类新媒体资源,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寿林.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1(6):85-87.

[2]刘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与诉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5(9):60-65.

[3]白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慕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6,14(11):84-92.

作者:张奥博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