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下科技期刊编辑转型路径探索

融媒体下科技期刊编辑转型路径探索

摘要:伴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新闻出版行业在资金扶持、政策导向等推动下,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内也进行了许多关于融媒体时代下期刊发展的研究,但通过关键词检索能够发现,当前更多研究目光放在了记者群体的转变路径方面,关于编辑群体的转型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鉴于此,文章以融媒体时代为视角,重点探索了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旨在丰富该领域研究。

关键词: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契机;转型路径;融媒体;角色定位

导语

科技期刊是在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及科研人员获取专业信息的重要平台,为科研创新提供着支撑服务,其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及科技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数字化媒体形式,比如移动端媒体、数字报章杂志等。在当前,立足网络的多媒体融合已成为一种实现科技期刊创新的重要路径。科技期刊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应尝试由传统出版转为数字出版,逐步过渡到媒体融合。而为了使此过程更为顺遂,就离不开高素质编辑人员的支持,因此,进一步探索融媒体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之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融媒体视域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契机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面临新的发展契机。第一,个性化定制与海量化保存。以往纸媒在传播信息资源时,主要依托纸质的形式,这一定程度限制了信息内容的丰富性。而在融媒体背景下,纸媒传播空间的限制被打破,信息保存不再受到限制,能够实现生活、科技等诸多信息的良好结合。同时,融媒体背景下进一步拓宽了信息广度,受众能够结合自身兴趣及喜好,选择更体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使自身的发展、生活及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在上述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拥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可使服务更个性化,提高了科技期刊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为受众节约了时间。[2]第二,时效性增强、受众面扩宽。在当前智能移动设备十分普及,人们开始习惯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工具来获取或是信息,这使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广大受众既是信息传播的客体又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在此情况下,科技期刊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方式改变,依托融媒体理念,科技期刊的内容能够实现实时传递给受众,使信息更具时效性,更多体现出期刊具有的价值。第三,增多了表现形式。在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不再局限于图片和文字,其能够综合使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使受众的感官体验得以很大程度提升。科技期刊有着较强的专业性,纸媒传播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在融媒体理念下,科技期刊提供给受众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立体化、多元化,有助于受众的接受与理解。

2.融媒体视域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

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即转变媒体、转变职能定位、转变知识结构。

2.1转变媒体,加快适应融合媒体。就实际而言,当前仍有不少科技期刊编辑在面对众多数字媒体时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必须加快适应融合媒体。2.1.1立足现有期刊网站,同步更新业务技能在融媒体影响下,很多科技期刊都着手自身官网的建立,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期刊的良性发展。而编辑也应立足这一优势,不断更新自身业务技能。比如,在进行采编业务的时候,应借助网站平台的优势,采用在线编校系统、在线采编系统等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宣传组稿,注重作者良好投稿习惯的养成,实现编校与审稿效率地提升。[3]还应树立大数据思维,依托系统辅助统计功能,更科学有效地分析投稿访问量的变化及投稿的动态趋势,进而对作者与读者的群体特征有更全面地掌握,以使相关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同时提供选题策划方面的建议。2.1.2积极合作数据服务商,延伸信息传播当前,许多学术期刊都会合作一些数据库平台,如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等,依托数据平台,帮助读者在线阅读、下载或检索期刊论文,通过增强出版、优先出版等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具效率。依托于数据服务商的合作,使期刊论文获取更为便捷,增强期刊影响力,延伸信息传播。对此,期刊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应强化自身的合作意识,积极拓宽合作范围,与多方数据服务商建立合作;借助数据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关注论文的引用、下载及浏览等情况,以此辅助期刊发展路线地规划和调整。2.1.3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升互动的灵活性自微信上线以来,其用户量不断增长,微信公众号作为其衍生产品自上线到现在,也积累了大量用户,成为机构或个人宣传推广的一项重要工具。其所具有的互动灵活、信息传播迅速、用户使用便捷等诸多优势,使之为科技期刊网络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融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广告思维,在纸刊封面或期刊官网醒目处放置公众号二维码,依托微信群吸引粉丝,或是借助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及交流等机会,进行公众号的推广。上述方法旨在利用微信公众号,更好地推广和宣传期刊,特别是专题策划,可借助公众号推文,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与作者。同时,通过分析作者和读者的评论反馈,实现对用户意见的及时掌握,进而对选题重点与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在一定周期内,编辑要总结已刊发的论文和往期选题,采用诸多方式优选论文,如专家邀评、编辑部集中评选等,再次借助公众平台进行推送,以起到留住作者群的作用。

2.2转变职能定位,逐步转为多功能服务者。编辑在传统采编业务流程中,以稿件为主线进行着幕后工作。而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应相应改变编辑的职能定位。2.2.1内容“把关人”角色的转变。很早之前编辑便被新闻出版行业赋予了一项学术设定,即内容“把关人”,然而,“把关人”所强调的是一种涉及价值筛选、内容过滤的工作机制,而“编辑”是对一种职业身份的认可,能够形成一定的体制化效应。[4]在“机制—角色”的辩证关系中,可供科技期刊编辑转型的过渡地带有许多,内容把关是一项最为外化的特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仅扮演好传统“把关人”的角色,显然难以实现期刊的长远发展。故此,笔者认为编辑在把关内容的前提下,应注重编辑加工方式的创新。例如,编辑应围绕新媒体“中央厨房”的理念,集成多种信息来源,结合各种数字媒体的特点展开加工创新,以实现不同文化产品针对不同媒体的输出。如根据微博平台传播迅速的特点,应抢先发送科研新动态、学界新思维,编辑参加学术论坛、研讨会、年会时,在现场抢先取得视频、图片等第一手直观资料,并及时编辑上传于网络;根据微信平台的用户习惯,经常编辑发送一些亮点突出、简短的推文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通过合作其他数据服务商,因具备集中、稳定的特点,编辑可汇总归纳往期论文,或推出某一热点专题年度合集、季度合集将之在网站,均能够很好的再次利用本刊资源,促进期刊的良性发展。通过适当拆分内容、突出重点、合理配图等加工创新使文化产品拥有更为鲜明的特色以适应不同的输出模式。2.2.2学者链接角色的转变。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定位使之具有链接学者群体的功能。这一功能注重编辑与作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更要求科技期刊编辑须立足学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养等,从而能形成“编辑-作者”相互勾连、循环互动的学术有机体。然而在融媒体的不断影响下,多元的互联网平台逐步“分流”了学者们新颖的研究内容和原创学术观点,如此则使得编辑要想成为优质内容的首要阅读者,难度变得更大,科技期刊不再是内容的首发阵地,进而降低了科技期刊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所以,要进一步转变编辑的角色,在链接角色中加入“孵化”性质,从而更好地契合学者的目标,增强期刊的吸引力。具体而言,科技期刊编辑在接触作者群体的时候,应凭借自身过硬的职业素养吸引作者并合理引导作者,促使其论文学术方向把控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孵化”其观点或内容,使之呈现的论文能与期刊定位完美契合,实现准入性的显著提升;编辑要借助合作平台网站、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手段,推送学科动态、专题活动、新选题等内容,将相关领域作者群吸引过来,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孵化”出作者更多的新颖观点;编辑凭借自身对相关领域的经验和了解,“孵化”优质的青年学者,进而构建学术共同体,使科技期刊和学者间的良好互动得以长期延续。现如今,很多科技期刊都着手开辟了“青年学者扶持计划”“博士生论坛”“青年学者专栏”,这些做法都属于是一种转型,在青年学者情感链接进而“孵化”创新思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2.3文化记录角色的转变科技期刊不只是对科研成果进行报道,也是各个时代既定文化的“档案记录”。然而在融媒体背景下,众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分散了人们在期刊上投入的注意力,导致许多曾经被期刊承载的经典文本、观点一下子被多元信息所掩盖,导致广大受众对期刊的记忆渐渐模糊。并且,近年来,在诸多因素地影响下,许多期刊和报纸都宣布停刊,这一方面说明了在技术更新中存储有大量文化信息的纸媒数据库被取代,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由于纸媒平台的消失,一代人赖以获取、存储知识的工具在记忆中被渐渐抹去,一部分信息开始流失而且速度逐渐加快。[5]在此种情况下,若编辑仍局限于以往文化记录的角色,即仍以鉴别、选择、优化等基本手段记录文化的发展变化,则难以减缓信息流失的速度和提高受众对期刊的关注度。对此,科技期刊编辑应转变职能由文化唤起渐渐替代以往的文化记录。编辑应唤起读者对期刊曾经刊载的独有内容及观点的回忆,不断提高读者对期刊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要将作者群体的感情认知成功唤起,加强对共同学术文化的认同,并转为对期刊的认同及感情。要想做到这两点,需要编辑在当前大背景下对微信、微博等融媒体平台进行有效运用,采用多种方法实现期刊品牌的再树立,进而将受众对期刊的记忆成功唤起,提高受众对期刊的关注度,编辑随之成为驾驭多元平台的活跃分子,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记录角色。

2.3转变知识结构,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交叉融合。曾经科技期刊关于编辑的知识要求,主要体现在编辑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这两方面。而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想使期刊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以往的知识结构则稍显不足,需要编辑不断转变、更新知识结构。2.3.1增强法律知识,熟练把控政策法规。科技期刊过去刊载的论文中,政治思想方面内容出现的几率较小,但在融媒体浪潮下,由于网络中存在有复杂纷繁的各类信息,这就需要编辑在加工的时候加强信息甄别,特别是要良好把控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同时,为避免版权纠纷,编辑须足够了解出版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著作权法》等,并能利用这些法律使期刊与自身权利不受损害。2.3.2融合跨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增强学术素养。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也不断丰富更新着学科知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专业、跨学科研究,并由理论逐步走向实践。故此,不断丰富跨学科专业知识,是融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所必须留意的一点,其会给期刊质量的好坏造成直接影响。因为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与编辑自身定位不尽相同,不同专业的编辑应合理配置。比如,农学、生物学等有着较强的兼容性、较广的涉及面,能够胜任许多栏目论文的编辑工作;其他一些专业的针对性较强,其专长需要在特定栏目论文的编辑工作中才能得以发挥;不论编辑是哪一专业,除了要对本专业知识进行深入钻研以外,也应积极汲取其他专业的内容,以使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6]总之,编辑再度创作来稿的时候,除了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要强之外,还须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情况,竭力使自身知识结构做到精、深、博、广,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2.3.3逐步细化编辑类型,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涌现出新的媒体类型,为应对媒体形式的数字化,编辑在着手加工的过程中,应对不同媒体类型进行区分,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纸媒时代的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等,正在逐步细化向多种编辑类型进行转变,如视频编辑、动漫编辑、网站编辑等。不同类型编辑的工作内容具有相同性,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科技期刊编辑既要做到基础编辑知识的良好掌握,又要能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合理运用。比如,对于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要采用秀米编辑器、135编辑器等工具进行制作;对于网站编辑,要掌握多种图形处理和网页制作软件,如Photoshop、Adobe、Dreamweaver等;文稿编辑,则要对图表绘制软件Excel、Origin等,及文字处理软件AdobeAcrobat、Office等做到熟练掌握。另外,编辑在全媒体出版中,还会涉及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销售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及UI设计等新知识,这就需要编辑不断补充、更新及深入钻研相关知识内容。

3结语

总之,在媒体融合理念的倡导下,科技期刊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形势下,为了使科技期刊从容应对挑战,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需要科技期刊编辑注重自身的转型。本文从媒体、知识结构、职业定位三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希望能够借此丰富该领域研究,促使科技期刊更好地发挥自身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及科技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