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国际化战略与策略

科技期刊国际化战略与策略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7年10月18日,党的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国的科技期刊作为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世界学术成果的重要一部分,是人类文化遗产与知识财富的重要一部分。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不仅要向国内讲好中国故事,办好中文科技期刊,同样需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办好外文科技期刊。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我国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不仅可以向世界彰显我国科技成就,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人类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为此,必须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在科技与文化两个方面,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近些年,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的日渐活跃,我国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障碍已经被打破。国外主要的科技期刊以及期刊数据库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图书馆的重要馆藏,成为科研人员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国际科技期刊“走进来”已经实现,但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还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主要还是没有将科技期刊“走出去”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没有从顶层加以规划和布局,也没有设计出具体可行的组织实施策略。我国科技期刊在出口政策与渠道、开放出版、出版与传播平台、创办英文期刊、中文期刊译介、办刊人才、期刊运营与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大环境不相适应。中国科协已连续多年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其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我国对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还不相适应。科技期刊“走出去”应作为国家科技期刊国际化的一种战略与策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将科技期刊国际化纳入“一带一路”总体布局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新的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强调,要“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科技期刊是“文化交流”“学术往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应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得到重视和发展。“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任务的重大项目,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科技期刊的项目。设立专门的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项目,将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纳入“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中,支持创办或联合主办与“一带一路”主题和国家相关的科技期刊,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科技期刊展览和学术活动,向沿线国家的主要图书馆赠送或交换我国的科技期刊或期刊数据库。科技期刊作为我国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宣示和体现,要有国际视野,面向世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我国与有关国家建立的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在积极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关系的同时,参与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科技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其中的重要体现就是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更多地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发展,将科技期刊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成为我国学术研究成果与学术影响力展示的重要手段。

2为科技期刊“走出去”提供灵活的出口政策与渠道

科技期刊是文化的载体,我国科技期刊在文化出口方面承担着传播使者的重要角色。多年来,我们进口了众多国外科技期刊与数据库,但我国科技期刊与数据库的出口与进口相比还很不平衡,与我国科技大国和科技期刊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为此,必须调整和优化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政策和基金支持,打开科技期刊“走出去”的灵活通道。(1)制订鼓励科技期刊“走出去”的出口政策。根据《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3号)和《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87号),自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期刊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先征后退100%或50%的政策,其中大部分科技期刊享受退50%的增值税政策。但我国对期刊出口没有明确的税收减免政策,而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对商品出口或期刊出口免收增值税①②。因此,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去考量,我国应对科技期刊出口实行大力度的税收减免政策,推动科技期刊扩大出口规模,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2)建立多样的科技期刊出口和交换渠道。我国的进出口公司应加强与国外出版商或商合作,降低出口门槛,打破出口障碍,将我国的科技期刊更便捷、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出去,使我国更多的科技期刊成为国外图书馆的馆藏以及馆藏数据库的重要内容。鼓励我国的图书馆或科技期刊与国外的图书馆或科技期刊建立稳定的期刊交换关系,或向国外重要的图书馆赠送期刊,开辟更多的途径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3)鼓励参加国际书展。国际书展是国际出版业进出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国际出版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1]。在国家层面,依托国际书展平台,增加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曝光度,破除与国际出版商、经销商等合作障碍,加大我国优秀期刊“走出去”的步伐。鼓励科技期刊出版企业积极参与和组织在其他国家举办国际书刊展览交流活动,扩大我国科技期刊出口贸易区域。2017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我国期刊的首次集中亮相就取得了较好的反响③。(4)办好中国国际书展和期刊博览会。英国伦敦书展、韩国首尔书展在两国政府财政支持下迅速发展为两国出版业出口贸易的重要渠道[1]。在国家层面,建议主办更多的类似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至今已举办25届)等由国家或地方主办的国际书展和期刊博览会。为此,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我国出版业出口贸易搭建良好平台。通过该平台大力传播我国具有多元化与包容性的文化产品(包括期刊),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出口贸易与出版合作。(5)鼓励科技期刊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科技期刊和期刊编辑参与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和展会。实现期刊与国外终端用户(作者和读者)面对面,对期刊进行直接的宣传和推广,打造期刊在国际作者与读者群中的良好形象与影响力,从而将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内容与价值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出去。

3顺应国际发展态势加快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出版

开放出版(OApublishing)是国际学术界与出版界为打破出版市场垄断而倡导的科技期刊开放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一种机制。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出版虽然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步履维艰。科技期刊开放出版,有助于打破市场垄断,为全世界读者提供免费阅读、下载和利用的机会,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在世界范围的可见度与影响力。开放出版是期刊出版的重要模式与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的重要手段。(1)抓住机遇,适应国际开放出版运动趋势。自欧盟提出“OA2020”后,2018年9月,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11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科研经费资助机构联合签署了论文开放获取计划PlanS,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所有由上述11国以及欧洲研究委员会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都必须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的期刊或出版平台上④。我国科技期刊应抓住机遇,适应国际出版趋势,积极推动开放出版,加快我国学术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2)推进高起点、高水平开放获取新刊的创办。从出版政策和基金资助方面,加大对创办高起点、高水平开放获取期刊的资助力度,支持我国的优秀科研成果发表在我国的中英文开放获取期刊上。特别是我国的基础和传统优势学科领域的期刊,创刊时就将开放获取作为期刊的出版模式,增强期刊的传播广度与效度。(3)加速传统期刊向开放获取期刊的转型。传统期刊以图书馆纸本订阅为主要特征。但随着读者需求与阅读行为的变化,纸本阅览正快速被网络获取所取代。作者希望能快速地发表,读者希望能便捷地阅读。因此,科技期刊应加快从纸本订阅型向开放出版转型,尽快将期刊转化为开放获取出版的期刊,从部分开放获取到完全开放获取转变,适应作者和读者的需要。(4)搭建部级开放出版平台。20世纪90年代,为顺应日本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向世界展示日本的科技成果,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搭建了科技期刊平台J-STAGE。该平台重点推动日文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加快日本国内科研成果的即时国际传播。中国科学院自2010年10月就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AS-OAJ)”,但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力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可借鉴日本的做法,在国家层面搭建科技期刊开放出版平台,向全世界开放地展示我国的学术成果和文化。

4“造船”“借船”并进,打造我国国际化出版与传播平台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实施,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大多数英文期刊选择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出版[3],可谓之“借船出海”。早些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借助国际出版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可以少走弯路,对摸索我国科技期刊融入国际学术交流主渠道的路径与策略,快速带领我国科技期刊实现国际化出版与传播,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功不可没;但这也实属权益之举,不能永远依赖国际出版商实现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话语权。为维护我国学术成果的自主权和信息安全,中国亟待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出版与传播平台,要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国家行为。在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平台是核心,是难点,也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关键所在。没有自己的平台,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必然受制于人,难以有真正的发展。国内一些机构在国际化出版与传播平台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中国科学》杂志社自主研发的SciEngine平台2016年正式上线,这是我国首个集全流程数字出版与国际化传播于一体的科技期刊服务平台,其实现了对内无缝对接投审稿系统,对外自动对接国际学术互联搜索和第三方平台,实时进行内容资源与各类应用数据的双向流动,实现了快速、优质的出版和准确、及时的推送,提高了期刊内容的被发现能力[5]。总体来讲,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平台起步较晚,要达到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界的认可,现阶段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国内优秀科技期刊的参与。

5积极创办更多的英文科技期刊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阅读学术文献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发表学术论文推进国际学术交流,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模式和必要途径。英语是世界第一语言,发表英文论文,更利于我国学者与国际学者的交流,利于我国科研成果的传播。截至2017年底,中国大陆英文期刊只有330种,SCI期刊197种,与英语母语国家美国SCI期刊2974种、非英语母语国家德国SCI期刊607种相比,差距甚远。近30年,我国重要科研成果基本都是首发于国外期刊[7]。2016年,我国学者在全球SCI期刊发文32.24万余篇,在我国SCI期刊发文2.24万余篇,30万篇在国外SCI期刊上。2017年我国新批准英文科技期刊25种,2016年12种,2015年12种,这远不能满足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需求。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国家科学研究的进步、服务能力与科技工作者的期待、发挥的作用与其应承载的社会责任都不相匹配。大力创办我国的英文科技期刊势在必行。(1)进一步推进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自2013年起,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拨专项资金支持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并创办了一批能够代表我国前沿学科、优势学科或填补学科空白的英文科技期刊。受资助的大部分期刊学术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明显改善。受资助的期刊影响力提升幅度显著高于未受资助期刊影响力提升幅度[10]。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加大对已创办英文期刊的支持,支持创办更多的英文科技期刊,支持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2)配合一流学科建设,支持英文科技期刊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科技期刊的发展依赖于学科的发展,而科技期刊又引领着学科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成长,对学科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11]。配合一流学科的发展要求,创办高水平、高起点、填补学科空白的英文科技期刊,实现期刊引领学科发展;同时,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学术团队,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空间,实现期刊与学科的互动与发展。(3)加大英文科技期刊供给。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英文科技期刊实行更为积极有效的政策,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的需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针对我国基础和传统优势学科领域、空白学科领域和新兴学科领域,主办或联合主办更多高质量的英文科技期刊;简化创办新刊和期刊语种变更(中文期刊变为英文或中英文期刊)手续,保持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为支持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6大力译介中文科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有过辉煌历史。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高温铁基超导等以及我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青蒿素等重大学术成果,都是发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上,并得到世界认可的[7]。中文在世界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文科技期刊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办出特色,成为我国科学家的成果展示平台、与西方科技界的交流窗口、最新科技成果的园地、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宣传媒介。在保证相当多的优秀成果用中文首发、服务国内的前提下,推动成果向国际传播,让我国学者在中国发出的声音被世界知晓,影响世界各国学者追随中国的科学研究与中文的科技期刊。与此同时,中文科技期刊也要增强国际化传播手段,将我国学术思想与成果的精华传播出去,让国际学术界与国际社会倾听中国的声音。为此,可以采取3种策略。(1)撰写详细的英文文摘。将英文短文摘改为英文结构化长文摘,以便更好阅读文章内容。英文文摘的撰写符合国际出版规范,突出研究创新点与结论,便于国际学术界了解我国的科研进展。(2)加入国际数据库。积极、主动申请加入各种重要的国际数据库,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力。(3)全文翻译出版。挑选优秀原创性科研成果翻译为英文,实行双语出版;出版期刊的英文年刊,或由学(协)会联合出版该学科领域的英文年刊,集中重要学术成果,主动将重要的学术成果通过国际化语言向全世界传播和展示。

7加强国际化办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科技期刊“走出去”是一项巨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其中拥有国际化的办刊人才最为关键。英文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编辑、生产与传播,都离不开懂学科、懂专业、懂外语、懂技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离不开国际化办刊人才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学科背景、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我国要实现科技期刊国际化,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必须首先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化办刊人才。(1)要重视国际化办刊人才引进。加强对科技期刊国际化办刊人才的选拔,不仅要引进我国具有留学经历、拥有国际办刊经验的专家学者,也要吸收具有良好办刊素质和办刊能力的国外办刊人才。制订人才激励措施,吸引更多具有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专职或兼职加入办刊队伍,壮大办刊力量。(2)制定战略性国际化办刊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国际化办刊人才的培养,要立足科技期刊长远发展需要,制定战略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办刊人才不仅要满足现有的工作需要,也要能适应国际期刊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我国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需要。设立专项基金,加强针对性培训,增强英语语言能力、国际市场运营能力、熟知并运用国际法律与法规等方面的训练,在科技期刊“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主导和关键性作用。(3)实现国际化办刊人才培养与个人职业发展有效结合。注重国际化办刊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办刊人的个人职业发展。办刊人员与期刊、期刊事业同成长、同发展,改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待遇和条件,增强职业荣誉感与凝聚力,提高编辑出版行业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

8强化我国科技期刊的运营与管理

加强和重视运营与管理不仅关系到能否为科技期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期刊管理方面的作用。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技期刊的管理。2018年3月,党中央公布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等进行了重大调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部分职能调整到,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期刊业的良好发展。要重视针对科技期刊特点、发展规律和我国科技发展所需要的相关政策的制订与完善,优化科技期刊审批制度,完善管理过程监控,加大违规违法处理力度。充分发挥中国科协等部门在科技期刊运营与管理中的独特作用。(2)鼓励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企业在国外设立分(子)公司。对于全球市场,本土化的团队和经验非常重要。知名的国际出版商在重要的地区都有分(子)公司或办事处,以期扩大合作伙伴的范围,扩大出版成果的传播。在国家层面,建议对我国出版企业在国外设立分(子)公司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财税支持,助力我国出版企业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的竞争,并赢得一席之地。在我国科技期刊占领国际出版市场的同时,也将体现我国文化的知识成果的科技期刊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与利用,在国际出版界更好地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3)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企业与国外渠道商的合作。探索与国际出版机构或商共同成立面向海外市场的合资公司,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利用版权贸易将我国科技期刊推向海外,扩大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市场营销和宣传渠道,向世界各地输送更多优质的科技期刊,确立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除了实力,也需要必要的推广和宣传。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如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嘉锡院士所言“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尾,又是龙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也预示着中国科技期刊的“春天”即将到来。我国政府部门、学术界和期刊界有责任、有义务将我国的研究成果向全世界传播,体现大国的担当与使命,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亲近中国,感悟中国;更广泛地传播与分享中国理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也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也需要将这种文化自信承载在科技期刊的国际交流之中,让世界感受中国科技期刊的魅力,感受中国科学发展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